古田中央名城规划 武汉古田规划

时间:2020-06-02 00:00:00 200字

第一篇 古田中央名城规划《2016住建局工作计划3以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认真落实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精神,紧紧围绕市党代会、人代会确定的城市建设目标任务和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以建设历史文化与现代气息交相辉映的宜居宜业现代化城市、打造长三角宜居养生目的地为总体目标,突出以人为核心,推进新型城镇化,因势利导,顺势而为,确保圆满、超额完成全年规划建设目标任务,为2016年实现“十二五”完美收官夯实基础。

主要目标是:全年计划完成城市建设投入120亿元,其中,市政基础设施投入15亿元,完成房地产新开工面积160万平方米,新开工安置房60万平方米,新增绿化面积80万平方米,完成城市搬迁面积80万平方米(我局负责市政、安置房地块和结转地块搬迁),土地出让面积80万平方米,力争城市化率达54%。开工建设等8条道路,全面完成、历史街区风貌整治,扎实推进深度开发利用工作,高效完成市政府2016年10件为民办实事项目中由我局承担的4件实事,积极推进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国家智慧城市、中国人居环境奖创建工作。

具体要坚持“五个有机统一”:

(一)坚持宏观布局与微观治理的有机统一,加快编制全覆盖的规划体系

一是进一步强化规划引领。充分发挥市规划委员会统筹协调决策作用,强化全市城乡规划“一张图”、“一盘棋”,注重城乡规划、土地利用规划、产业发展规划等之间的有效衔接。根据中央、省、市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总体要求,结合市人大审议意见和专家、领导、群众等反馈意见,尽快形成城市总体规划报批成果,报省政府审批后颁布实施。加强人口导入规划的研究,科学引导学校、医院、农贸市场等公共设施合理布局。二是进一步注重规划编制。高度重视各类规划的前期策划和谋划,使规划更具科学性、前瞻性和可操作性。今年要做好城市给水、排水防涝、燃气、水环境整治、步行和自行车系统等专项规划的编制工作,加快完成高新区、工业园区西片区等控制性详规的编制,积极开展重要节点、关键地段的城市设计,科学引导具体项目的规划建设。三是进一步强化中央商务区规划。要以多留赞叹、不留遗憾的精神,全面深化和细化中央商务区建设的各类规划,切实做到没有规划不动工、没有规划不建设,以绣花的功夫将中央商务区打造成中心城区气质最现代、功能最完备的新区。推进农商行业务大楼、六建集团、江中集团等建筑业总部大楼、雨润城市综合体等项目建设,做好城市新区垃圾中转站、农贸市场等规划建设,提升城市新区整体形象。四是进一步加强规划执行。认真执行规划公示、听证制度,增强规划透明度、公众参与度和规划刚性执行力。加强规划批后管理,严格规划验线、过程监督、规划核实,及时发现并纠正违法建设行为,确保建设项目按规划许可的内容进行建设,对拒不改正的违法行为严肃查处,切实维护规划的严肃性。

(二)坚持品质丰富与品位提升的有机统一,着力完善多层次住房供应格局

一是加大商品房建设力度。围绕中心城区160万平方米,经济技术开发区30万平方米、高新区80万平方米的新开工任务,超前谋划部署全年工作目标,认真编制年度推进计划,重点抓好13#、89#、。三是扩大住房保障覆盖率。完成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目标任务,建成公共租赁住房700套(间),新建棚户区危旧房改造安置住房2000套,发放廉租住房租赁补贴20户。四是完成老小区改造工作。推进蒲行苑3区、4区、5区等老小区改造实事工程建设,重点解决屋面渗漏、墙体破旧、排水管网堵塞以及配套设施不完善等问题,改善老小区居住生活环境。

(三)坚持建设速度与综合效益的有机统一,突出建设全配套的基础设施

一是完善城市道路框架。根据城市总规和控制性详规,加大基础设施投入,提高路网密度,改善出行环境。等工程,完成大道结转工程。加强市政设施管理,建立健全长效管理体系,保障市政基础设施完好,全面提升中心城区文明创建工作水平。二是破解停车难题。与公安交警、城管执法等部门一起,共同做好老城区建筑地下停车场的专项治理,督促其恢复停车功能;探索公共停车场停车价格形成和停车收费管理机制,加强占用道路停车管理和停车引导,充分发挥现有道路设施功能,提高道路服务水平,缓解交通拥堵。实施外国语幼儿园停车场、东皋幼儿园停车场等公共停车场建设。继续推进公共自行车交通系统工程,二期投放400辆,以多举措方便城区出行。三是推进水系畅通工程。建设中央商务区污水提升泵站、龙游河滚水闸坝和清水泵站、龙游河至外城河连通工程、圃园路南侧居住河整治工程,实施海阳路雨水改造工程,改善城市水环境。加快污水处理厂提标升级改造,确保污水处理达到国家排放标准。四是完善区域供水。加快重点工程建设,全面建成长青沙备用水源工程。实施磨头泵站进水段改造,切实解决搬进水量不足问题。实施十里墩水厂至主城区供水主干管复线工程,解决供水压力不足、漏损量较大、供水事故易发等问题,消除供水隐患。完善区域供水管网巡查、抢修机制,尽快组建专业维修队伍,提高饮用水突发事件处置能力。五是加快天然气全覆盖。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做到提前规划,按期通气。力争在2016年内基本建成港区调压加气站,完成镇至镇、镇至镇、镇至镇、搬至镇、搬至原镇、镇至镇的中压管网建设任务,全面实现管道天然气“镇镇通”。扎实推进老小区管道天然气铺设工作,全面实现中心城区管道天然气全覆盖。

(四)坚持现代元素与传统文化的有机统一,打造多维度的城市特色

一是突出搬迁改造。严格按程序操作,规范执行征收方案,建立房屋征收信息档案,确保阳光征收、依法征收、高效征收、廉洁征收、和谐征收。全面推进市政工程、安置房和结转地块搬迁。着力推进(中山西路-志颐桥)、(申港豪园-解放路)两条市政道路搬迁工程,确保上半年完成搬迁任务,交付建设。加大攻坚力度,完成老12#、宏坝A区和大道等搬迁扫尾。发挥职能作用,加强搬迁管理,逐步规范搬迁实施、评估、拆卸三支队伍管理,建立科学规范的竞争机制,进一步提升搬迁行业管理水平,维护和谐稳定的搬迁环境。二是保护历史文化。着力推进历史街区保护改造和深度开发利用工作,深挖历史记忆,打造地域特色。按照规划,围绕通城巷、大刘巷、小刘巷北侧、迎春桥西河边四条巷道,完成130户风貌整治和院落整理,彻底解决红砖红瓦混搭问题。继续推进街旅游客栈建设,完善旅游功能建设。着力推进深度开发利用,以公司出租的房屋商铺开业为抓手,确保按业态经营,按规范装饰装潢,做到春节前开业一批,努力营造商业氛围,吸聚旅游人气。三是提升绿化品质。坚持生态文明、绿色发展理念,提升城市绿化质量和品位,把城市放在大自然中,确保城市绿化覆盖率达40.5%。集中力量推进龙游河生态公园建设,围绕将其打造成大体量、高档次、高品位的滨水绿地要求,精心组织,高效推进,确保上半年完成整体工程,致力打造片区绿色门户空间。优化设计方案,做优做美居住河两岸绿化景观。见缝插针推进新建道路和小区绿化建设,创建三个省级以上园林式小区。加强绿化的精细化管理,做好绿化树池、树穴的改造、乔木、灌木的修剪、病虫害的防治和损坏、缺株的及时补植。四是推广绿色照明。加强亮化工程建设,做到道路与亮化同时建设、同时竣工。配合新建小区建设,同步完成亮化照明工程。全面提升标志性建筑物和标志性景观亮化,展现现代城市风貌,提升城市活力。进一步试点节能产品、新技术的照明工程,并推广应用。加强道路照明的信息化管理,实施单灯监控200个点,建成智能化照明控制中心。

(五)坚持集约发展和内涵发展的有机统一,突出立体化的城镇格局

一是强化科学开发。坚持量质并举,推动镇区开发向连片、纵深发展,推动镇区商品房、安置房向多层以上发展。高标准建设好镇区道路,留足退路距离,超前解决好停车难、行车难等“城市病”。集中优质资源,优先建设好2平方公里左右的精品和核心区域,确保镇区开发建设科学有序。二是注重特色打造。立足“1146”的城镇发展新格局,强化对市级中心镇和特色镇建设的分类指导和个性化培育。大力实施以空间特色、建筑品质、园林艺术、人文水韵为主要内容的城镇品质提升工程,突出园林绿化在镇区建设中的权重,使小城镇建设和发展更有个性、更有魅力、更有品质,全力打造苏中、苏北地区最具特色魅力的城镇集群。三是高效完成试点。倍加珍惜省级镇村布局规划优化试点县(市)、村庄规划建设试点县(市)、村庄建设与环境整治集中试点县(市)以及农村危房改造试点县(市)的难得机遇,以一流的目标追求、创新的工作方法、踏实的工作作风,全力以赴地做好试点工作,源源不断地争取到省级项目支持和资金倾斜。

第2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市十一次党代会第二次会议精神,以加快建设高标准现代化中等城市为目标,以全面统筹城乡发展为突破口,以改善民生为着力点,不断增强城市的综合承载力和核心竞争力,全面提高城市化水平,不断优化宜居宜业环境,丰富城市内涵,提升城市品位,打造城市特色,为“迈进基本现代化,建设美好新”努力奋斗。

主要目标是:完成城市建设投入100亿元,其中,市政基础设施投入15亿元,完成房屋搬迁面积50万平方米,完成房地产新开工面积180万平方米,竣工面积140万平方米,新开工安置房40万平方米,建设经济适用房50套、廉租房100套、公共租赁住房1600套(间),新增绿化面积60万平方米,完成49公里的区域供水主管网二期工程,确保8个省级村庄环境示范村通过验收。

围绕上述目标任务,今年具体要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进一步创新建设理念,充分发挥规划龙头指导作用

一是加快规划修编。高标准完成市城市总体规划(2016-2030)编制工作,同步完成城市综合交通规划和城乡统筹规划。结合总体规划修编,做好控制性详细规划调整,使控规更具科学性、合理性和可操作性。开展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和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的编制。高水平地组织编制龙游河畔景观等重要地段城市设计。做好中央商务区220KV/110KV线杆迁移和气象观测站搬迁选址工作。二是做好土地出让规划管理工作。加快反差地段和零星城中村改造,科学拟定规划条件,合理确定技术指标。认真做好GJ20011-138#、GJ2016-46#B、GJ2016-89#99#、GJ2016-1#D、GJ2016-29#30#、GJ2016-48#等13个地块土地出让规划工作。启动中央商务区200亩的出让与建设,加大规划招商力度,引进城市综合体、五星级宾馆、总部办公等落户中央商务区。三是完善村镇规划。根据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指标体系要求,进一步修编完善“十二五”小城镇建设规划、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村庄建设环境整治规划。四是加强城市设计研究。学习借鉴国内外先进的城市规划理念,加强对新建城市道路断面形式、新建建筑退路距离、主要干道街景设计、重点区域城市设计和园林绿化景观设计、城市色彩的研究,力争使城市形象和品位有较大提升。

(二)进一步优化城市功能,不断提升城市综合竞争能力

强化硬件拉动效应,大力推进市政工程建设。坚持大城市发展理念,通过基础设施建设,推动主城区扩张提升。根据城市总体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确定的城市道路体系,不断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实现中心城市老区、新区道路和市政设施建设全覆盖。大力完善城市道路框架,提高路网密度,提升出行环境。拟新开工三条主干道、两条次干道、三条支路工程,维修改造四条次支道路工程。

加快推进搬迁改造,全力改善人居环境。按照“依法行政,规范管理,大力推进,确保稳定”的工作思路,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全力推行依法搬迁、阳光搬迁、和谐搬迁。全面推进市政工程建设、出让地块及城中村、反差地段的搬迁改造工作。抓好GJ2016-133#(金鼎小区西侧)、GJ2016-1#D(益寿路以东,汽车站以南)、GJ2016-12(宁海路以南,技工学校附近)、GJ2016-31(宁海路以南,惠隆路以西)等已出让地块约27万平方米、中央大道东延、紫光路、圃园路等市政道路绿化景观用地等22万平方米的搬迁工作,做好结转地块约8万平方米的搬迁,同时抓紧启动拟出让地块搬迁。按照市搬迁指挥部的要求,不断提升搬迁工作水平。海阳南路南延搬迁工程在4月底前完成交房、拆卸并交地。5月份完成政法路、搬迁扫尾工程。中央大道东延、圃园路、紫光路、育贤路等用地搬迁6月份交房、拆卸结束并交地。煤球厂地块搬迁工程9月份交房、拆卸并交地。城南大道、大司马南路力争9月底前完成交房、拆卸、交地工作。

(三)进一步挖掘古城新韵,着力彰显城市建设人文特质

大力实施绿化建设,优化人居环境。深化创建国家园林城市成果,高起点、大力度、大手笔推进城市绿化建设,新增绿化面积60万平方米,不断增加绿地率,为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打好基础。

分步实施亮化改造,增添城市魅力。进一步完善和提升主城区亮化和美化,推进城区高层和小高层的亮化建设。积极采用全省2016年推广的高效节能照明产品实施新建道路亮化,在雉水路路灯中试用LED灯具;有计划、有步骤地加大老式路灯设施的改造力度;加大城区路灯亮、熄灯管理及半夜灯控制,提升亮化照明效应。

(四)进一步统筹城乡发展,努力构建区域协调发展格局

以实施“美好城乡建设行动”为抓手,以加快统筹城乡发展为动力,深入开展“十星级”考评活动,全面启动“十个优”功能建设,着力提高小城镇建设水平。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力度,重点镇完成设施投入1400万元,一般镇完成基础设施投入920万元;加大旧镇“整建制”搬迁改造,重点镇搬迁户数不少于300户、搬迁整理面积不少于300亩,一般镇搬迁户数不少于200户、搬迁整理面积不少于200亩;加快土地出让步伐,重点盘活存量建设用地,重点镇出让面积不少于300亩、一般镇不少于200亩;加快推进房产开发,重点镇新增开发面积不少于21万平方米、竣工面积不少于15万平方米,一般镇新增开发面积不少于7万平方米、竣工面积不少于5万平方米;强化房地产开发销售税收征管,重点镇房产开发销售税收不少于3000万元,一般镇房产开发销售税收不少于1000万元;加快推进农民进镇居住,重点镇新增进镇户数不少于2000户,一般镇新增进镇户数不少于1000户。

(五)进一步强化建管并举,致力提高行业整体服务水平

严格规划监督管理。认真学习新版《省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进一步加强修建性详规的技术审查,确保规划方案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可实施性;进一步加强容积率规划管理,做好规划审批和规划核实两阶段容积率的审核工作。全面实施“阳光规划”,严格执行批前公示、批后公示和听证等制度,进一步提高公众对规划的参与度。严格执行“一书三证”制度,强化对规划执行的过程管理,确保规划执行不走样,保证规划的严肃性与权威性。严格工程建设管理。进一步加强工程质量监督制度建设、工程质量监督队伍建设、工程质量监督与检测信息化建设。强化施工图设计审查——工程质量监督——施工许可——工程竣工验收——工程竣工备案的全过程闭合管理,不断规范五大责任主体的质量行为,加强建设领域诚信体系建设,严格执行不良行为扣分和通报制度。开展工程质量创优治劣活动,加强住宅和保障性住房工程质量管理。严格安全生产管理。进一步健全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扎实推进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加强对市政、园林、供水、路灯、燃气、白蚁防治、污水处理等行业的安全监管力度,确保安全生产零事故。严格依法行政。以全面贯彻落实住房和城乡建设法律、法规、规章为核心,继续实施建设行政执法责任制,强化法治建设工作考核奖惩,完善法治建设工作目标管理,实行内部监督与外部监督相结合的工作机制。加大房地产管理执法力度,进一步整顿和规范全市建设市场。

2015城市棚户区改造方案》

方案一:城市棚户区改造方案

实施城市棚户区改造是改善民生的一项重要举措,也是广大人民群众的迫切要求。为加快我区城市棚户区改造步伐,改善人民群众居住条件和城市环境,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位,根据财综〔2015〕46号《中央补助城市棚户区改造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的通知和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城全省棚户区改造实施意见》(青政办〔2015〕194号)文件精神,依据棚户区改造相关规定,结合我区2015年城市棚户区改造任务及旧城区改造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加快我区城市棚户区改造步伐,着力改善城市低收人家庭的居住条件,同时把城市棚户区改造与推动城市发展、土地资源整合、完善城市功能、提高城市综合竞争力、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和改善民生相结合,使乐都城市建设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推动经济和谐发展。

二、基本原则

(一)政府主导,市场运作。区政府将城市棚户区改造工程纳入房地产重点工程,统筹组织安排,强化检查指导。城市棚户区改造实行市场化运作,将城市棚户区改造与房地产综合开发、保障性住房建设相结合,与城市总体规划相结合,积极拓展融资渠道,多渠道筹措资金,吸引社会资金参与城市棚户区改造。

(二)多方结合,综合开发。棚户区改造要与城市危旧房改造、城中村改造、城市建设用地挖潜结合起来,注重改善城市发展环境,提升城市形象品位,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鼓励综合开发。

(三)整体推进,配套建设。坚持以人为本、安置先行,按照“全面规划、合理布局、综合开发、配套建设”的方针,道路、供排水、供电、供暖、供气、通讯、消防等基础设施和学校、商业等公共服务设施要同步规划建设,同步交付使用。严格执行国家有关建设规范与标准,按照城市总体规划的要求,将城市棚户区改造成房屋质量优良、功能齐全、设施配套、环境优美的城市新型住宅小区。要严格执行拆迁法规,依法保护拆迁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严禁违法拆迁、野蛮拆迁,对被拆迁人进行妥善补偿与安置。

三、工作目标及建设标准

(一)工作目标及改造范围。

工作目标:根据上级下达任务,我区2015年需完成585户城市棚户区改造,今年全部开工建设。

改造范围:西门口旧城区改造100户、后花园旧城区改造xx0户、东关旧城区改造130户、农中路旧城区改造130户、乐都工业园区85户。如上述区域未按要求及时开工建设,可根据实际情况予以调整。

(二)建设标准。

棚户区改造按照国家建筑节能的有关规定,建设节能型住宅。充分考虑棚户区居民的购买能力和意愿,原则上棚户区改造户型面积控制在90平方米以内。

(三)建设实施单位。

西门口旧城区改造由乐都祥泰房地产开发有限责任公司组织实施,后花园旧城区改造由乐都国民房地产开发有限责任公司组织实施,东关旧城区改造由乐都区凯丽房地产开发有限责任公司组织实施,农中路旧城区改造由青海世翔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组织实施,乐都工业园区85户由乐都装备制造园投资建设有限公司组织实施。

四、政策措施

列入城市棚户区改造计划的项目享受以下优惠政策,城市棚户区改造的优惠政策只限定用于城市棚户区改造安置的面积部分。

(一)资金筹措政策。坚持多渠道筹措资金的原则,积极争取国家、省的政策和资金支持,开辟政府、开发企业和个人多元化筹资渠道,解决改造资金不足问题。

(二)土地政策。区政府将城市棚户区改造项目优先列入土地供应计划和房地产开发建设计划。

(三)优惠政策。依据青政办〔2015〕48号文精神,城市棚户区改造的安置房建设项目,免收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政府性基金,免除供电、供排水、供气、供暖等工程增容费和开口费;依据财税〔2015〕42号文精神并可享受国家相关税收优惠政策。

(四)拆迁安置政策。坚持货币安置与实物安置相结合的原则,按照城市总体规划要求,实行就地、就近自愿选择,多元安置,充分考虑并妥善解决城市棚户区低收入住房困难被拆迁家庭的住房问题,在拆迁政策上给予积极合理的倾斜和照顾。城市棚户区改造上级补助资金用于拆迁、安置、建设以及相关的基础设施配套建设。

五、组织实施

(一)加强领导,强化责任。乐都区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领导小组全权负责,全面落实城市棚户区改造的工作部署和相关政策。区发改、财政、国土、住建、规划、审计、房产等有关部门和有关房地产开发公司要切实增强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全面加快棚户区改造进度。

(二)统一规划,分步实施。根据城市总体规划和片区规划,棚户区改造统一进行规划,严格规划设计,分步实施,设计既有地方特色又有现代气息。

(三)规范资金管理。棚户区改造专项补助资金在房产局设立专户,专户储存、专账核算、专款专用、财政监督,实行封闭运行。住户自筹资金在监管账户中监管使用。

(四)完善档案管理。改造工程建设档案和住户档案按规范要求建档。住户档案实行一户一档,建设档案从项目计划编制到竣工验收备案要全面完整,做到专人负责、资料齐全、管理规范,确保信息全部归档,数据准确无误。

(五)强化监督,提高效能。区监察、审计部门要对拆迁安置、土地出让、项目建设全过程实施跟踪监督,确保城市棚户区改造工作的公开、公平、公正。区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领导小组要不定期组织人员对城市棚户区改造的规划、拆迁、建设、货币补偿等情况进行督查,定期通报情况,督促项目高效、有序推进。

方案二:城市棚户区改造方案

为进一步加快天义城区城中村及城市棚户区改造步伐,改善人民群众居住条件,提高城市整体环境水平,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根据城市总体规划,对基础设施落后,影响城市发展的城中村和城市棚户区整体改造。把改造工作与推动城市发展和转型相结合,与土地资源整合利用相结合,与完善城市功能、提高城市综合竞争力相结合,与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保障民生相结合,将天义城区建设成为经济发展、环境优美、宜居宜业的新型城市,拉动县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二、工作原则

(一)集中力量,整体推进。动员全县各级力量,形成强大合力,推进城中村及城市棚户区改造工作。县政府作为实施主体,制定统一方案,按照统一标准,负责整体推进。全县党政机关和各部门整体参与,抽调一批领导和干部专门推进此项工作。由县级领导负总责,牵头单位、参加单位、所在地单位、业务部门、各乡镇(度假区)抽调负责领导和精干工作人员,组织部选派后备干部,分项目区组成城中村及城市棚户区改造工作队,专项推进城中村及城市棚户区改造工作。

(二)统一规划,综合配套。坚持城市总体规划指导,科学制定改造计划,分阶段、有步骤地推进,力争到2015年对影响城市健康发展的主要地段改造基本完成,实现城市承载能力达到20万人的规划目标。城中村及城市棚户区改造要编制具体规划,细化实施步骤,突出改造重点,明确改造目标。改造的重点是涉及城市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和严重影响城市发展的城中村及城市棚户区。道路、给排水、供气、供热、供电、通讯等基础设施要同步建设。改造必须连片开发,做到改造一片、成型一片,将城中村及城市棚户区改造成规划超前、功能完备、设施配套、建筑优良的城市社区。

(三)以人为本,妥善安置。坚持房屋征收与被征收户安置同步进行,充分考虑群众利益,和谐推进房屋征收工作。认真执行国务院《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赤峰市房屋征收与补偿暂行规定》,依法开展房屋征收,做到征收方案公布,补偿标准公开,安置结果公示。同时制定多种安置补偿方案,群众自主选择安置方式,切实保护被征收人的合法权益。

三、主要工作任务及步骤

(一)征收工作任务。对天义城区13块地段进行房屋征收和改造,具体范围包括:五间房社区整村改造一期933户,金三角278户(含市场内出租户196户),华鑫小区二期450户,滨河带状游园82户,大明街77户,大明街南侧75户,尤家洼71户,八大公司家属院70户,县医院东66户,职教中心南62户,天义实验小学操场35户,热水街西段16户,友谊路南段15户,合计2230户。

(二)征收工作完成时限。1、大明街、热水街西段、友谊路南段等3片到2015年5月末前完成; 2、滨河带状游园、金三角、大明街南侧、尤家洼、八大公司家属院、县医院东、职教中心南、天义实验小学操场等8片到2015年10月末前完成;3、五间房社区整村改造一期到2015年末完成,华鑫小区二期到2015年6月末完成。

(三)征收工作步骤。

1、宣传动员阶段(2月10日至3月10日)

制定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实施方案,成立领导组织。召开全县城中村及城市棚户区改造工作动员会议,安排部署各项工作任务。抽调人员组成片区工作队,通过各种新闻媒体和深入片区进行宣传发动。

2、学习培训阶段(3月11日至3月18日)

聘请上级业务部门领导和有关专家,对各片区工作队人员进行房屋征收法律、法规和政策的集中培训,掌握房屋征收工作的流程和工作方法。

3、房屋征收阶段(3月19日至各片区规定征收完成时限)

各片区工作队根据实施方案要求,进入所包项目区开展征收工作,并根据各项目区的时限要求,按时完成征收工作任务。

方案三:城市棚户区改造方案

为加快推进我区城市棚户区改造,努力把城市棚户区改造工程建设成为惠及百姓的民心工程,特制订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及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市委四届四次全会、区委十三届四次全会精神,加快推进城市棚户区改造步伐,切实改善城市居民特别是低收入住房困难群体的住房条件,提高城市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提升城市形象,努力把城市棚户区改造成房屋质量优良、功能完善、设施齐全、生活便利、环境优美的新型城市社区。

(二)基本原则

1.统筹规划,分步实施。统筹考虑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市总体规划,结合基础设施建设、社会事业发展等工作,编制城市棚户区改造规划,按照城市棚户区改造工作目标,有重点、有步骤地推进各项工作。

2.政府主导,市场运作。充分发挥政府在城市棚户区改造中组织引导和统筹协调作用,充分调动各方面参与城市棚户区改造的积极性,注重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多渠道、多形式筹措城市棚户区改造资金。

3.整体推进,配套建设。坚持以人为本、安置先行,按照“全面规划、合理布局、综合开发、配套建设”的方针,组织好新建安置小区的供水、供电、供气、通讯、污水与垃圾处理等市政设施和商业、教育、医疗卫生等公共服务设施的配套建设。

二、改造范围及工作进度安排

(一)改造范围

根据《南川区城市棚户区(危旧房)改造规划》,20xx年重点实施城西片区、硫磺大院片区等12个项目,涉及征收面积20万平方米。其中:城区项目7个,征收面积17.5万平方米;乡镇项目5个,征收面积2.5万平方米。

(二)工作进度安排

1.20xx年1月—3月:启动调查摸底、征收协议签订等前期工作。其中,贤婆院片区、老武装部片区、南平镇兴南大道片区、鸣玉镇供销社片区、大有镇供销社片区、大观镇车站片区等6个项目,启动调查摸底工作;城西片区、河滨片区、九鼎山片区、气象局片区等4个项目启动征收协议签订工作,硫磺大院片区、南平镇下场口片区等2个项目按计划推进征收工作。

2.20xx年4月—6月:启动征收协议签订、按计划推进征收工作。其中,老武装部片区、南平镇兴南大道片区、鸣玉镇供销社片区、大有镇供销社片区、大观镇车站片区等5个项目启动征收协议签订工作,城西片区、河滨片区、硫磺大院片区、气象局片区、南平镇下场口片区等5个项目按计划推进征收工作。

3.20xx年7月—9月:加快推进征收工作,部分项目全面完成征收任务。其中,河滨片区、硫磺大院片区、气象局片区、南平镇下场口片区和兴南大道片区等5个项目全面完成征收工作,城西片区完成20xx年征收任务,九鼎山片区、老武装部片区、鸣玉镇供销社片区、大有镇供销社片区、大观镇车站片区等5个项目按计划推进征收工作。

4.20xx年10月—12月:全面完成20xx年征收任务,部分项目安置还房开工建设。其中,九鼎山片区安置还房主体工程完成,城西片区、硫磺大院片区、气象局片区等3个项目安置还房开工建设,河滨片区、南平镇下场口片区和兴南大道片区等3个项目挂牌出让,老武装部片区全面完成征收工作,贤婆院片区、鸣玉镇供销社片区、大有镇供销社片区、大观镇车站片区等4个项目完成20xx年征收任务。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由区委常委、区政府副区长潘晓成总牵头,区城乡建委具体牵头,负责目标制定、责任考核等日常工作,各责任单位具体实施,区发改委、区国土房管局等相关部门配合完成该项工作。

(二)明确单位职责。区城乡建委负责城市棚户区改造的指导、协调和监督;负责制定城市棚户区改造的年度计划;负责根据年度计划,拟定具体实施方案、任务分解和进度安排,并严格按计划开展督促检查工作。区发改委负责城市棚户区改造项目审批立项工作。区财政局负责落实城市棚户区改造财政补贴资金,争取国家、市级资金支持。区国土房管局负责根据城市棚户区改造规划,预留城市棚户区改造年度土地利用计划指标,提供异地安置住宅建设地块,确保土地供给;负责做好土地出让金收缴工作;负责办理城市棚户区改造项目土地手续。区规划局负责根据城市总体规划,编制拟改造片区和异地安置住宅地块的控制性详细规划及规划设计条件,规划相应的回迁安置和商业开发用地,审批城市棚户区改造中新建小区规划方案,对城市棚户区改造范围内的违法建设行为进行查处。区土地和房屋征收中心负责统筹城市棚户区改造项目土地、房屋征收工作;负责做好征收土地报件工作;负责指导组织征地拆迁及司法强拆工作;负责统筹城市棚户区安置还房建设和管理工作。区审计局负责城市棚户区改造政府投入资金使用的监督审计工作。涉及乡镇(街道)负责城市棚户区改造项目征地拆迁补偿工作;负责做好信访维稳工作。责任单位负责城市棚户区改造项目的具体实施工作,按计划进度推进。

(三)加强建设监管。严格执行工程监理、安全质量责任制和项目投标制。严格工程质量管理,坚决杜绝“豆腐渣”工程。项目竣工后,由建设主管部门牵头,依法组织相关部门联合验收,合格后方可交付使用。加大审计和稽查工作力度,区政府有关部门要对城市棚户区改造工程进度、工程质量、资金筹集和安排使用等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对年度计划执行情况进行检查验收,对未按期完成目标任务的责任单位,追究有关人员责任。

(四)加强督促检查。建立棚户区改造月进度报送和通报制度,各项目责任单位于每月25日将当月进展情况包括项目完成情况、形象进度、存在问题等报区城乡建委,区城乡建委收集汇总后于30日前对当月进展情况进行通报。开展效能监察,由区监察局牵头,区政府督查室、区城乡建委参加,组成效能监察组,每季度对棚户区改造情况进行专项效能监察,并通报情况,督促解决相关问题,确保有力推进棚户区改造。

方案四:城市棚户区改造方案

我区现有棚户区占地面积70万平方米,其中建筑面积25万平方米,共10片、5700户、1.7万人。为在四年内完成25万平方米棚户区改造任务,改善和提高困难家庭的居住水平和生活环境,根据市政府关于城市棚户区改造实施方案,结合我区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七大精神,以提高居民居住水平、改善城市面貌、增加城市空间、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发展为目标,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紧紧抓住国家和省市扶持棚户区改造的良好机遇,坚持以人为本,统筹兼顾,精心组织,配套建设,把解决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作为维护群众利益的重要工作和住房保障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高标准地完成棚户区改造任务,加快我区“山水旅游名城”建设步伐。

二、基本原则

(一)坚持政府组织为主,市场化运作为辅的原则。通过政府直接组织实施,将棚户区改造与安居工程、廉租房建设相结合,降低改造成本,统筹使用土地,发挥土地效能,保护棚户区居民利益,减轻拆迁阻力,保证回迁居民住上放心房、满意房。同时,充分利用土地、规划、财税等政策,调动具备资质的开发建筑企业参与棚户区改造。

(二)坚持统一领导,区企联动的原则。棚户区改造工作由区棚户区改造工作领导小组实行统一领导。统一确定棚户区改造实施方案、改造规划,统一制定棚户区改造拆迁安置政策、设计标准,统一组织工程建设招投标,统一调度棚户区改造资金,统一协调安排配套工程建设。同时,鼓励并支持华安两大公司及北疆集团公司共同参与棚户区改造工作。

(三)坚持急需改造、区域优先的原则。本着量力而行、尽力而为、先易后难的原则,从碾北公路、繁荣路、中兴街、华兴街沿路进行梯次开发,逐步拓展至铁道南区域。

(四)坚持以人为本,利民惠民的原则。房屋拆迁实行拆一还一,采取实物安置与货币补偿两种方式,对被拆迁户合理补偿安置。

(五)坚持依法运作,确保稳定的原则。正确处理推进棚户区改造与维护社会稳定的关系,既要按时限完成棚户区改造任务,又要考虑居民经济承受能力。坚持依法行政,妥善处理和化解棚户区改造工作中出现的各种矛盾和问题,维护群众的合法权益,保证社会和谐稳定。

(六)坚持多渠道筹措资金的原则。发挥自力更生精神,积极争取国家和省市政府政策和资金支持,开辟政府、开发企业和个人多元化筹资渠道,解决改造资金不足问题。

三、城市棚户区界定

棚户区是指城市建成区范围内1万平方米以上集中连片、平房密度相对较大、建设使用年限久、结构简易、人均居住水平低、居住条件恶劣、基础设施不齐全、道路狭窄、治安和消防隐患大,以及环境卫生脏乱差的区域。

四、工作目标

计划四年内完成25万平方米的棚户区改造任务。

五、建设标准

通过棚户区改造,建设一批生态、节能、集约用地型回迁安置住宅小区。建设标准为:交通便利、公共基础设施完善、软硬覆盖率达到100%;工程质量合格率100%,优良品率不低于40%;建筑节能达到国家规定标准,设计户型的建筑面积分别为40、50、60、70平方米。

六、优惠政策

(一)土地政策

棚户区改造安置房住宅和廉租住房建设用地实行行政划拨,其中的商服用地实行有偿出让。

(二)税费政策

安置房、廉租房建设项目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政府性基金全免,即免收基础设施配套费、人防工程结建费、墙改专项基金、消防设施建设费、城市占道费、供热配套费、二次供水整合费、高可靠性供电费、固体污染排放费、房屋登记费、抗震设防费等。

管理性事业收费减半收取,即环境评价费、工程安全监察费、工程质量监督费、拆迁管理费、工程造价管理费、产权交易费等。

由政府建设的棚户区改造安置用房(含上套户型增加面积而缴纳的补差款)和廉租住房建设(不含商服)免收营业税。以划拨方式取得土地使用权的棚户区改造项目不征土地契税;棚户区居民因拆迁选择货币补偿重新购买的普通商品房价款未超出拆迁补偿款的免征契税;购买二手房的免征契税。房地产开发企业参与棚户区改造偿还原拆迁面积房屋部分,暂不征收营业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经地税部门审核后执行。鼓励国有大型企业积极参与棚户区改造,政府给予政策支持。

被拆迁人依据国家城镇房屋拆迁有关管理规定标准取得的拆迁补偿款,免征营业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个人所得税、土地增值税。

棚户区改造拆迁后的腾空用地通过出让所获出让效益及棚户区改造安置住宅和廉租房用地中的商服用地出让所获收益,用于支付棚户区改造贷款和作为棚户区安置房基础设施和配套工程建设。

(三)拆迁政策

房屋安置。拆迁私产房屋对房屋所有人实行拆一还一。新安置房屋标准户型的建筑面积超过原被拆迁房屋建筑面积部分,被拆迁人应按新安置房屋的本体价格交纳增加面积款。

对符合居住条件的无证房屋,具有房屋所在地的独立居民城市户口,且实际在此居住,又无其它住处的,按照棚户区改造拆迁补偿相关规定,给予妥善安置。

(四)基础设施建设政策

安置房建设项目用地红线以外没有配套管网的或达不到项目要求的,供电、热力、供水、排水、燃气、通信等部门应按规划要求无偿同步建设到该项目小区红线,在施工中涉及破路、园林、绿化等管理性收费免交。对棚户区改造涉及的道路、给水、排水、供电、供热、燃气等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列入当年建设计划,优先组织实施。

(五)公共用房配套政策

回迁安置小区要按规划建设物业和居委会用房,在区房产主管部门指导下成立业主大会,由业主大会确定住宅小区物业管理方式,也可以采取社区自助式对小区实行物业管理。

(六)审批政策古田中央名城规划

棚户区改造工作实施联合办公,实行“一站式”、“一条龙”集约化审批服务。相关部门要简化办事程序,缩短审批时限。

(七)其它政策

棚户区改造项目(安置和出让用地)在不突破国家刚性标准的前提下,可适度提高规划容积率。

安置房建设可以项目作抵押,申请银行项目贷款。个人可以申请公积金和银行按揭贷款,不具备公积金和银行按揭贷款条件的,可以申请小额贷款。区机关和事业单位人员可自愿给予担保。

从今年起在房地产开发项目中,推行按项目规划面积2%建设廉租房制度,对符合廉租房补贴的家庭,通过租金补贴和实物配租等形式,实现应保尽保。

棚户区改造工程安置房建设暂不执行墙改禁实政策。

七、工作措施

(一)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多渠道筹措资金。一是积极向市里争取改造资金,同时可以向我区的大企业借款。二是与金融部门沟通,争取一部分贷款。三是出售一部分现有土地,缓解资金不足问题。四是争取开发商前期垫资。五是向有意回迁的居民收取增加部分的资金。六是吸引外来企业来我区建设安居房,招商企业垫付一部分资金。七是积极争取上级政策支持。八是争取华安公司和北疆集团公司的支持,筹借一部分资金。九是积极组织社会募捐,解决一部分资金。

(二)安排专项资金保证及时偿付借款本息。一是腾空土地出让收益及棚户区改造安置住宅和廉租房用地中的商服用地出让所获收益;二是土地出让地段的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三是财政其它收入。古田中央名城规划

(三)通盘考虑,高标准规划。按照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坚持“连片开发、分期建设”的原则,结合区情实际,高标准地编制好棚户区改造专项规划,做到棚户区改造和回迁安置住宅小区建设与城市景观相配套。

(四)依法运作,阳光操作。严格执行有关土地使用、资金使用管理、城市规划、房屋拆迁、城市建设管理等方面的政策规定。坚持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同时对棚户区改造区域进行封闭冻结,停止新建、翻建、扩建及土地使用权变更、房屋交易、户口迁移、转户和分户等行为。

(五)强化监督检查。建设项目实行项目法人责任制、工程招投标制、工程监理制和合同管理制,确保工程质量。围绕设计、施工、验收等各个环节,纪检监察等部门要实行全过程监督,对于权钱交易、假冒伪劣工程等问题,严格按法律法规和有关政纪规定予以查处。

(六)明确工作责任。区政府是棚户区改造的责任主体,区棚户区改造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具体组织实施。经济计划局、财政局、审计局负责争取国家及省市相关的政策和资金筹措、监管等工作。国土资源分局、规划处负责土地供应、征用转用手续办理、协调落实腾空土地出让收益归集、规划审批等工作。建设环保行政执法局负责棚户区改造计划的制定和组织实施等工作。房产管理处负责棚户区改造的调查摸底、拆迁工作。民政局及各街道办事处要按照政策规定,严格城市低保管理。其它各相关部门根据各自职能积极支持棚户区改造工作。

(七)认真做好拆迁工作。对拆迁居民要做好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使其充分认识棚户区改造的重大意义,积极配合改造工作,在全区形成棚户区改造的浓厚氛围。同时,要加强信访接待工作,维护好社会稳定。

八、组织领导

为加强对棚户区改造工作的组织领导,区委、区政府成立碾子山区棚户区改造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组织、指导、协调、督查棚户区改造工作。

第二篇 古田中央名城规划《2015年国务院关于批准扬州市城市总体规划的通知》

国办函〔2015〕132号

江苏省人民政府:

你省关于报请审批扬州市城市总体规划的请示收悉。经国务院批准,现通知如下:

一、国务院原则同意《扬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15—2020年)》(以下简称《总体规划》)。

扬州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和具有传统特色的风景旅游城市。《总体规划》实施要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及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精神,坚持经济、社会、人口、环境和资源相协调的可持续发展战略,提高新型城镇化质量和水平,统筹做好扬州市城乡规划、建设和管理各项工作,逐步把扬州市建设成为经济繁荣、社会和谐、生态良好、特色鲜明的现代化城市。

二、重视城乡区域统筹发展。在《总体规划》确定的2358平方公里城市规划区范围内,实行城乡统一规划管理。加强城中村和城乡结合部地区的规划建设管理,城镇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应当统筹考虑为周边农村提供服务。根据市域内不同地区的条件,重点发展县城和基础条件好、发展潜力大的重点镇,优化村镇布局,加强对村镇建设的指导,促进农业产业化和农村现代化。

三、合理控制城市规模。到2020年,中心城区常住人口控制在210万人以内,城市建设用地控制在230平方公里以内。要贯彻城乡规划法关于“先规划、后建设”的原则,禁止在《总体规划》确定的建设用地范围之外设立各类开发区和新城新区。要根据扬州市资源、环境的实际条件以及《总体规划》确定的城市空间布局,研究划定城市开发边界,严格控制新增建设用地,加大存量用地挖潜力度,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切实保护好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

四、完善城市基础设施体系。要进一步完善公路、水运、铁路、机场等交通基础设施,改善城市与周边地区交通运输条件,加强城市内外交通衔接。建立以公共交通为主体,各种交通方式相结合的多层次、多类型的城市综合交通体系。做好停车场规划布局,推动城市停车场建设。加强中心城区东西向交通联系,做好原江都城区与扬州城区道路系统的衔接。坚持先地下、后地上的原则,统筹规划建设城市供水水源和给排水、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按要求开展地下综合管廊建设,划定基础设施黄线保护范围。重视城市防灾减灾工作,加强重点防灾设施和灾害监测预警系统的建设,建立健全包括消防、人防、防洪、防震和防地质灾害等在内的城市综合防灾体系。

五、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城市。要按照促进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的总体要求,形成合理的城市空间结构,促进经济建设、城乡建设和环境建设同步发展。要切实做好节能减排工作,明确责任主体,落实工作措施,淘汰落后产能,支持发展绿色建筑。加强城市环境综合治理,提高污水处理率和垃圾无害化处理率,限期达到《总体规划》提出的各类环境保护目标。划定城市蓝线保护范围,结合水域自然形态进行保护和整治,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和效益,建设节水型城市。积极推行低影响开发模式,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加强绿化工作,划定城市绿地系统的绿线保护范围,依托水系形成生态隔离廊道。要加强对蜀冈-瘦西湖等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以及湿地、水源地等特殊生态功能区的保护,制定保护措施并严格实施。

六、创造良好的人居环境。要坚持以人为本,统筹安排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教育、医疗、市政等公共服务设施的规划布局和建设,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将城市保障性住房的建设目标纳入近期建设规划,确保保障性住房用地的分期供给规模、区位布局和相关资金投入。根据城市的实际需要与可能,稳步推进城市有机更新和棚户区、城中村、城乡危房改造,不断改善人居环境。

七、重视历史文化和风貌特色保护。要统筹协调发展与保护的关系,按照整体保护的原则,切实保护好城市传统风貌和格局,防止大拆大建。要编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专项规划,落实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和紫线管理要求,重点保护好南河下、东关街等历史文化街区和各级文物保护单位及其周围环境。保护好古运河、城河水系等水体与城市协调发展的格局,加强对建筑高度、体量和样式的规划引导和控制,延续城市文脉,突出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有机交融,古城风貌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集水、绿、河、城于一体的城市特色。

八、严格实施《总体规划》。城市建设要实现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共同进步。城市管理要健全民主法制,坚持依法治市,构建和谐社会。《总体规划》是扬州市城市发展、建设和管理的基本依据,城市规划区内的一切建设活动都必须符合《总体规划》的要求。要结合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明确实施《总体规划》的重点和建设时序。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要依法对城市规划区范围内(包括各类开发区)的一切建设用地与建设活动实行统一、严格的规划管理,市级城市规划管理权不得下放,切实保障规划的实施。要加强公众和社会监督,提高全社会遵守城市规划的意识。驻扬州市各单位都要遵守有关法规及《总体规划》,支持扬州市人民政府的工作,共同努力,把扬州市规划好、建设好、管理好。

扬州市人民政府要根据本通知精神,认真组织实施《总体规划》,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随意改变。你省和住房城乡建设部要加强对《总体规划》实施工作的指导、监督和检查。

国务院办公厅

2015年10月26日

第三篇 古田中央名城规划《城市规划评析-张占华》

城市规划评析——大武汉

摘要:本人于2009年有幸亲临武汉求学,并游览一番,其大气而又精致的城市风格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武汉是中国建成史最为悠久的特大城市之一,武汉的考古可上溯距今六千年的新石器时代。武汉也经历了漫长的封建时期,城市也曾一度破败不堪。但是它并没有被时代所淘汰,相反的,经过好多次变革和改建,武汉一步一步地摆脱了各种旧的束缚,很好地解决了各个大城市发展中必须面对的若干问题,愈加适应新时期发展的需要,从而成为现今被誉为中部最美丽、最现代化的城市,也成为全中国改建发展的范例。这其中,本人认为武汉城市圈的改建规划非常重要,本文就以这个背景,规划内容及影响为主线,简要探讨武汉是如何一步步从中部城市中脱颖而出成为现在的中部崛起的龙头老大,及本人的一些看法。

关键词:大武汉;武汉城市圈;总体规划;规划改建;中部地区的中心城市; 封建时期的武汉及武汉的由来背景:

武汉是中国建成史最为悠久的特大城市之一,武汉的考古可上溯距今六千年的新石器时代。汉口古有夏汭、鄂渚之名。黄陂区境内的盘龙城遗址是现今发现且保存最完整的商代古城。汉阳及武昌皆有1800年历史,而汉口在明代以前,不过是紧连汉阳的荒洲。元世祖至元十八年(1281年)武昌成为湖广行省的省治,武汉首次成为省级行政单位的治所。朱元璋攻克武昌时,后朱桢被明太祖分封到武昌做楚王,武昌因此得到扩建,成为南方最大的城池之一。嘉靖年间在汉江新河道北岸形成汉口镇,来自各地的商贾纷纷前来经营,当时汉口货物山积,居民填溢,商贾辐辏,成为全国性水陆交通枢纽和中国内河最大的港口。明末汉口与朱仙镇、景德镇、佛山镇同称天下“四大名镇”,清乾隆年间,汉口仅“盐务一事,亦足甲于天下”。清嘉庆年间,汉口居民已达三万七千户,计十三万人,但汉口任然隶于汉阳县,故当时“武汉”任指武昌、汉阳双城。咸丰年间,湖北巡抚胡林翼首次在奏函中使用“武汉”两字,如“武汉为荆襄咽喉”、“若使武汉克复”、“武汉两城对峙”等等,也是指武昌、汉阳(包括汉口)两地。1911年10月辛亥革命首义于武昌,宣布建立湖北军政府,脱离清朝,定国号中华民国,此时武汉成为革命中心。1927年元旦,国民政府自广州迁都武汉。1月5日,数十万群众冲击了汉口英租界,2月19日,国民政府正式收回该租界。4月18日,武汉市政府成立,武昌市与汉口特别市(含汉阳县城)合并为„京兆区‟作为首都,成立武汉特别市。故武汉建市历史仅八十多年。

武汉的地理环境:

武汉地理

北省面积的4.

水网,保证了良

水面面积,在正位置:武汉全境面积达8494平方公里,为湖6%。武汉拥有以长江和汉江为主构成了庞大好的生态环境。又有“百湖之城”的美誉,湖泊常水位时为942.8平方公里,全国居首。

城区主要湖泊:

行政区划:

十三个辖区:

江岸区、江汉区、硚口区、汉阳区、武昌区、青山区、洪山区、蔡甸区东西湖区、汉南区、江夏区、黄陂区、新洲区

武汉城市圈城际铁路路网示意图

武汉城市圈空间规划图

武汉市城市总体规划背景:

城市定位:中部地区的中心城市

总规将城市性质定位为:武汉是湖北省省会,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我国中部地区的中心城市,全国重要的工业基地、科教基地和交通通信枢纽。

城市建设目标:将武汉建设成为宜居城市、创业城市、生态城市和文化城市。 城市规模:市域常住人口为1180万人,其中城镇人口为990万人,主城区人口为502万人。 居住:人均35平方米

为落实新时期党中央提出的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施“中部地区崛起”战略,引导城市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抓住国际国内制造业加快向中西部地区转移和区域城市化加速发展的战略机遇,全面落实“五个统筹”和湖北省委省政府关于武汉城市发展的总体要求,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发展循环经济,推进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构建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促进社会和谐,实现城乡统筹,建设最适宜创业和居住的城市。 武汉市城市总体规划指导思想和主要任务: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抓住国际国内制造业加快向中西部地区转移和区域城市化加速发展的战略机遇,全面落实“五个统筹”和湖北省委省政府关于武汉城市发展的总体要求,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发展循环经济,推进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构建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促进社会和谐,实现城乡统筹,建设最适宜创业和居住的城市。总体规划本着延续历史,面向未来,立足武汉城市发展的新形势、新格局和新挑战,突出按照“战略性、科学性、协调性、法制性和可操作性”的规划原则,确定规划的主要任务是:

(1)突出城市发展重点和方向,拉开城市空间发展框架,调整优化主城区空间布局,建立开放式城市空间结构体系。

(2)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优化产业空间布局,积极促进工业化发展,提高城市综合实力。

(3)培育和提升金融商贸、科教文化、交通物流和通信信息产业功能,形成系统完整、特色突出、集聚力强、辐射面广的现代服务功能体系,增强中心城市多元化服务能力。

(4)建设城市快速道路系统和轨道交通系统,构建现代化的城市交通体系和高效便捷的区域一体化交通网络,进一步提高市政基础设施的服务能力。

(5)严格控制城市规模,保护和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水资源和绿化等重要的生态资源,建立空间管制体系,构建科学安全的生态格局。

(6)突出滨江滨湖特色,提升人居环境品质,彰显武汉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鲜明个性和文化魅力。

(7)按照“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突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城乡统筹发展。

(8)建立科学有效的规划实施机制,协调近远期发展要求,增强总体规划的宏观调控能力。

城市性质、发展目标:

武汉是湖北省省会,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我国中部地区的中心城市,全国重要的工业基地、科教基地和交通通信枢纽。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完善城市功能,发挥中心城市作用,将武汉建设成为经济是实力雄厚、科学教育发达、产业结构优化、服务体

系先进、社会就业充分、空间布局合理、基础设施完善、生态环境良好的现代化城市,成为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城市,进而为建设国际性城市奠定基础。坚持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并举,增强交通、流通优势,开拓国际、国内市场,坚持走新型工业化和创新型发展道路,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调整优化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形成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为支撑的产业发展格局。坚持以人为本,积极扩大就业,健全社会保障体系,解决关系群众切身利益问题;加快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各项社会事业发展,提高人口素质和人民生活质量;推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维护社会公平和社会稳定,构建和谐武汉。加快城市建设现代化进程,提供多元化、多层次的公共服务和现代化的交通与基础设施体系,普遍提高人民居住水平,创造高质量的居住生活环境,建设宜居城市;调整优化城市产业布局,建设先进制造业基地,构筑“高增值、强辐射、广就业”的现代服务体系,成为对资本和人才最具吸引力的创业城市;保护“江、湖、山、田”的自然生态格局,构成合理的生态框架,建成山青水秀、人与自然和谐、具有滨江滨湖特色的生态城市;保护历史文化名城,彰显城市文化内涵,建设高品质的文化城市。

城市规模:

严格控制人口自然增长,加强对人口机械增长的管理和引导。预测到2020年,市域常住人口在1180万人左右,其中城镇人口在991.2万人左右,城镇化率约84%;到2010年,市域常住人口994万人,其中城镇人口745.5万人左右,城镇化率约75%。到2020年,主城区常住人口为502万人,2010年为440万人。

严格控制城镇建设用地规模,加强土地集约化利用。到2020年,市域城镇建设用地面积控制在1030平方公里以内,人均城镇建设用地面积为104平方米:到2010年,市域城镇建设用地面积控制在795平方公里以内。到2020年,主城区城市建设用地控制在450平方公里以内,人均建设用地为89.6平方米。到2010年,主城区城市建设用地控制在390平方公里以内。

主城区功能布局:

中央活动区是武汉的城市主中心,集聚城市重要的公共服务职能和大型的公共服务设施。

(1)滨江活动区是一环路以内的滨江地段,规划划分为永清、江汉关、汉正街、月湖、首义、月亮湾、积玉桥、归元寺等8个区片,重点发展商业贸易、文化娱乐、旅游休闲功能,保护历史文化风貌,塑造滨江城市景观,形成具有武汉特色的文化活动区。

(2)汉口地区王家墩区片主要依托建设大道集中建设金融商务、贸易咨询、会展信息、商业服务等重大设施,形成现代商务中心区。新华片以武汉国际会展中心和中山公园为中心,整合提升商业、医疗、会展、体育、文化设施水平,形成公共服务中心区。惠济片、站前片、宝丰片、花桥片主要发展行政办公、交通枢纽和公共配套服务职能,提升优化居住生活环境。

(3)武昌地区沙湖片主要围绕沙湖公园建设现代艺术中心和企业总部基地,布局区域性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江南公共服务中心区。洪山片主要依托中南路和中北路在洪山广场周边,集中建设行政、商务、酒店、体育设施,形成江南行政商务区。梨园片、晒湖片集中发展文化博览、办公功能。

(4)汉阳地区赫山区片通过功能置换,集中布置区级行政中心、商业贸易和现代化滨水居住区。

规划建设四新、鲁巷、杨春湖三个城市副中心。其中,四新重点建设和培育国际博览、商务办公等生产性服务职能。鲁巷重点建设和培育高新技术产品交易、信息服务等生产性服务职能。杨春湖重点建设区域性客运枢纽和旅游服务职能。

调整主城区居住用地布局,引导旧城居住人口向综合组团疏解,以后湖、古田、站北、谌家矶、南湖、白沙、四新、关山、杨园等为重点,集中成片规模化建设住宅区,严格禁止零星建设。规划主城区居住用地135.6平方公里,人均居住用地27.0平方米。

居住区建设坚持居住和公共服务配套同步发展的原则,规模超过10万人的居住组团应设置组团中心,低于10万人的综合组团可设置1—2个社区中心,满足组团内部的公共服务需求。

外迁主城区传统工业,实施“退二进三”,调整工业用地布局。青山工业区、东湖新技术开发区、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应突出各自产业特色,积极发展上下游产业链。主城区规划工业用地81.7平方公里,人均工业用地16.3平方米。

适当保留江岸堤角、江汉现代、硚口汉正街、汉阳黄金口、武昌白沙洲、青山工人村等都市工业园,发展无污染、高就业、高附加值的劳动密集型产业。

优化提升主城区交通系统,建设三环十三射的快速路系统,实现快速路入城。强化主城区内支次路网建设,重点强化垂江道路建设,改善城市交通环境,促进城市空间区块化发展。结合轨道交通发展,建设一批交通枢纽站点,实施各交通系统的有效衔接。

优化公园绿地布局,扩大绿地面积,凸显主城区滨江滨湖绿化特色。提高绿化建设标准,建设长江、汉水和东西向山系为绿化十字轴;强化绿地布局的均衡性和系统性,相对集中大型绿地,配套完善各级公园体系,消除公共绿地服务盲区。

将六大生态绿楔向主城区内延伸,建设江岸西站、汉西、龙阳湖、白沙洲、南湖、东湖等6个大型公园、风景区和防护绿化聚集区,实现引楔入城。强化长江、汉水天然通风廊道的作用,结合道路系统建设,控制通往两江的垂直性通道。控制通往墨水湖、南湖,沙湖及汉口五湖公园周边的开放空间和低密度带。

第四篇 古田中央名城规划《武汉2014主城区拆迁规划》

日前,武汉公布了《2014武汉政府工作报告》,从今年各片区责任事项细化方案中可看出,武汉旧城改造已进入高峰期。无论是古田、汉正街、归元等老城区的转型升级,还是白沙洲、杨春湖等新兴城区的建设,亦或是长江大道、东湖隧道等各大重点城建项目周边的成片开发,旧城改造不仅意味着城市景观风貌的改善,更是整个城市各片区规划的再更新,另外中心城区的土地置换最重要是为高端产业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不过,对于武汉普通市民来说,最关心的还是自己住的地方未来规划是什么样?老房子会拆吗?以下是搜房网根据各片区重点规划整理出的周边土地征收情况,以供参考。

推进汉正街区域成片开发

汉正街中央服务区是我市目前最大的旧城改造项目,规划面积28平方公里,核心区规划面积3平方公里。拆迁范围主要涉及了三大片区的土地征收工作——硚口区汉正街东片、银丰土地片、长江食品厂片;汉阳区龟北路片区、江汉区汉正天街、沿江一号紫竹巷片区等六大片区,预计将在今年年内完成。

今年2月,在汉正街文化旅游商务区推进工作会上,市长唐良智强调,今年将是汉正街改造的“拐点年”。唐良智要求,今年要尽快完善汉正街的整体规划,5月份之前完成核心区域实施性规划。市城乡建设投资集团要在融资和开发模式上,进一步解放思想,走资本市场的道路,注重融资规模的同时保障资金良性循环;及时推进汉口北市场配套工程、长途客运及公交枢纽站年内投入使用,推进汉口北建成现代化商业中心;高度重视拆迁还建问题,支持在汉口北市场附近建设还建房用于汉正街拆迁户安置。

完成沿江一号二期房屋征收

工作,积极筹措房源,启动紫

竹巷片房屋征收工作,做好汉

正街区域策划招商等工作。

推进汉正街东片拆迁工作。

推进汉推进银丰片土地挂牌 硚口、正街区完成龟北片旧城改造房屋征江汉、域成片收面积8万平方米 汉阳 开发。 围绕汉正街中央服务区板块,

策划招商项目地块,开展项目

地块前期房屋征收前期工作。

完成汉正天街A片49、52、

53、63-67、71号地块的前

期筹备工作。

汉正天街规划效果图

汉正街旧城区主要位于武汉市硚口区,东起友谊南路、南至沿河大道、西至武胜路、北至京汉大道。目前沿街底层为自然形成的商铺,多层和高层住宅穿插其中,新建建筑和老旧建筑相互参杂,建设密度大,市政基础设施落后,交通拥堵,市场秩序混乱,安全隐患事故频发。

武汉市已在2013年启动实施汉正街核心区改造项目,汉正街核心区拟申报的棚户区改造项目为14个,占地2570亩,房屋改造面积为486.2万平方米,户数45234户。今年,汉正街核心区整改工作将全面启动。6月前,完成汉正街老街整体规划。以1.4公里的汉正街老街为轴线,串联起长江食品厂片、三特片、汉正街东片等历史建筑相对集中的片区,实现修旧如旧。其中,长江食品厂片、三特片历史街区修缮将在今年率先启动。据悉,国家开发银行已对汉正街控股集团授信79亿元,专项用于汉正街东片棚户区改造项目。

古田片区改造开发 建设汉江湾生态新城

古田老工业区已纳入全国新一轮老工业基地搬迁改造示范区。在今年的政府报告中,古田片区被正式定位为“汉江湾生态新城”。据悉,目前近百家化工企业已经搬出迁出,腾出了可观的供开发空间。

根据规划,今年古田片区主要拆迁地区包括江家墩、武汉第一聋哑学校片、宗关铁桥片、内燃机宿舍片、红星村、东风村、易家墩村、舵落口村、长丰村、建荣村等。古田中央名城规划

古田作为汉口中心城区少有的尚待开发的片区。目前该区域是湖北省唯一的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基地,也是十届园博会主会场,再加上武汉市重点推进的张公堤城市森林公园和汉江公园建设,已吸引了一批大项目落户。宜家、红星美凯龙、凯德商用及招商地产等多家知名企业的进驻更加快了此片区的转型升级。

江家墩片土地挂牌,开工建

设。

武汉四中周边综合改造项目

完成征收:加快推进世界中学

生田径锦标赛场馆建设,完成

古田片武汉第一聋哑学校片征收签

区改造约100%,拆除房屋。

开发,宗关铁桥片二期征收供地,还

建设汉建房开工建设。 硚口

江湾生化工企业搬迁启动片二期开

态新工建设、三期土地挂牌。

城。 内燃机宿舍片完成征收。

红星村城中村改造还建楼开

工建设。

东风村城中村改造继续推进

拆迁。

易家墩村、舵落口村城中村改

造启动拆迁,土地挂牌。

长丰村城中村改造土地挂牌,

还建楼开工建设。

古田四路北延线项目建设:建

荣村城中村改造拆迁

2014古田片区拆迁规划

据报道,市规划局已编制完成古田生态新区综合规划,东南大学正围绕古田二路沿线编制实施性城市设计。规划显示,汉江湾生态新城核心区被称为“古田之心”,在解放大道、古田二路交会地段形成古田生态滨水新区,沿南北向垂直汉江建成一条商业主轴线;东西向是由文化娱乐等服务设施组成的公共建筑轴线,打造沿江居住、政务、两大生态示范社区片区以及沿江两大文化特色片区。另外,“汉江湾”快速路长丰大道以全程高架连接两条环线,并与城际高速直接对接,成为汉口西部出城最快的区域。作为武汉西部城市副中心,汉江湾将与杨春湖、鲁巷、四新共同构成武汉城市副中心的四极。

第五篇 古田中央名城规划《武汉15年城市总体规划解读》

古田中央名城规划

武汉15年城市总体规划解读

■城市定位:中部地区的中心城市

总规将城市性质定位为:武汉是湖北省省会,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我国中部地区的中心城市,全国重要的工业基地、科教基地和交通通信枢纽。

■城市建设目标:将武汉建设成为宜居城市、创业城市、生态城市和文化城市 ■城市规模:1180万人口

预测到2020年,

市域常住人口为1180万人,其中城镇人口为990万人,主城区人口为502万人。 ■居住:人均35平方米

集中成片建设后湖、古田、南湖、四新、东湖、盘龙、汤逊湖、流芳、金银湖等9个大型居住区以及黄浦、站北、关山、青山、豹澥、白沙洲、蔡甸、常福等中型居住区。 至规划期末,都市区人均居住用地面积28.7平方米,人均住宅建筑面积达到35平方米,达到小康社会居住标准。

■城镇体系:1个主城和11个新城

至2020年,构建1个主城、11个新城、15个中心镇和29个一般镇的城镇体系结构。 主城是城镇体系的核心,在三环线以内,集约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先进制造业,提升现代服务功能。

11个新城包括吴家山、蔡甸、常福、纱帽、纸坊、北湖、豹澥、阳逻、盘龙、邾城、前川等,重点布局工业、居住、对外交通、仓储等功能。

中心镇包括新沟、大集、湘口、双柳、乌龙泉、长轩岭等15个;一般镇包括花山、柏泉、邓南、山坡、木兰、辛冲等29个,是城乡物资集散的中心。

■以主城区为核心 布局6大新城组群

都市发展区大致以外环线为界,总面积3261平方公里,城镇人口880万。“以主城区为核、多轴多心”进行布局,设立6大新城组群。

主城区重点强化第三产业,发展金融商贸、行政办公、文化旅游、科教创新、信息咨询等区域性中心城市服务功能。其中,中央活动区集中建设两江四岸滨江活动区、王家墩商务中心区、汉口中心商业区、环沙湖公共服务中心区、中南路-中北路商务办公区五大中心城市职能区域。

同时,围绕中央活动区,建设四新、鲁巷、杨春湖3个城市副中心。

由主城区向外沿阳逻、豹澥、纸坊、常福、汉江、盘龙等方向形成六大新城组群。其中,东部新城组群包括阳逻新城、北湖新城,重点发展重化工、纺织业和港口运输等;东南新城组群包括豹澥、流芳新城组团,重点发展光电子、生物医药、机电一体等高新技术产业;南部新城组群包括纸坊新城以及黄家湖、青菱、郑店、金口和五里界等组团,重点发展教育科研和现代物流;西南新城组群包括常福新城、纱帽新城和薛峰、军山等组团,重点发展汽车及零配件、电子信息、家电制造和包装印刷等;西部新城组群包括吴家山新城、蔡甸新城和走马岭、黄金口、金银湖等组团,重点发展食品加工、现代物流以及大型居住区;北部新城组群包括盘龙新城和横店、武湖等组团,重点发展航空物流和综合居住。

■建设5大产业聚集区

未来建设5个大型产业聚集区。即以青山、阳逻地区为主体,向北湖、左岭等地区延伸,形成钢铁化工及环保产业聚集区;以沌口地区为主体,向常福、军山、纱帽等地区延伸,形成汽车及机电产业聚集区;以关山地区为主体,向庙山、流芳、藏龙岛等地区延伸,形成光电子及生物医药产业聚集区;以吴家山地区为基础,向走马岭、径河延伸,形成食品产业聚集区;适当保留江岸堤角、汉正街等都市工业园、形成都市工业聚集区。

■建成5条轨道线 对外开城际快车

预测到2020年,全市机动车拥有量将达到190-250万辆,都市发展区出行总量为2500万人次/日,公交出行比例大于35%,轨道交通比例不低于30%。

在都市发展区里,建设由13条快速路、13条主干路、7条轨道线组成的“双快一轨”的交通走廊。其中,到2020年建成5条城市轨道交通线路,总长160公里。

城区规划扩大内环线至汉阳马鹦鹉路,新建马鹦鹉路过江通道,并与墨水湖北路、雄楚大道形成贯穿城市东西的快速路。在二环线上,新建二七路、杨泗港2条过长江通道。在主城南部预留沌口至武昌黄家湖地区的过江通道和古田桥、龙阳桥2座过汉桥梁。

在对外交通上,开通联系周边及区域性中心城市的城际列车;构建武汉城市圈“三纵五横”的公路主通道,形成以武汉为中心的1小时通勤圈;将天河机场建成国际性航空枢纽,形成每年客运2600万人、货运35万吨的运输能力。建成武汉站、汉口站、武昌站等3座区域铁路交通枢纽,建成新荣村等10座客运主枢纽。

■环境:500米见绿,1000米见园、2000米见水

至2020年,城市建成区人均公共绿地达到16.8平方米,绿地率达38%,绿化覆盖率达45%,达到国家生态园林城市标准。

构建“两轴两环、六楔入城”的生态框架,以长江、汉水及蛇山、洪山、九峰等东西向山系为“十字”型山水生态轴。控制大东湖、武湖、府河、后官湖、青菱湖、汤逊湖等六大放射形生态绿锲,并深入主城区内部,建立联系城市内外的生态廊道和城市风道。

在“十字”型山水轴的基础上,按照“500米见绿,1000米见园、2000米见水”的目标,完善各级园林绿地体系,建设王家墩、汉阳江滩、北洋桥等市级公园和后襄河、新华、戴家湖等区级公园,因地制宜地建设街头绿地和街头小游园。

建立黄陂——新洲片、汉口——东西湖片、汉阳——蔡甸片、武昌——江夏片等四片区域性水网。

■形成四级商业网 两大金融贸易区

在全市形成“中心商业区——市级商业中心——市级商业副中心——社区商业中心”四级商业服务设施网络。以中山大道、解放大道为主轴,建设形成辐射中部地区的中心商业区;完善中南路、钟家村两大市级商业中心,新建四新、鲁巷、杨春湖等3个市级商业副中心;结合青山、后湖、南湖等大中型居住区,分别布局社区商业中心、便民超市和商业服务网点。 构建王家墩——建设大道、中南——中北路两个金融贸易区,形成辐射中部地区的金融中心。

以承办世博会为标准,建设四新国际博览城、王家墩商务会展中心、豹澥科技会展中心,提升完善武汉国际会展中心,形成“一主三辅”的会展设施体系。

规划建设东湖、月湖、首义等6处大型文化艺术区和四新、杨春湖、关山等9处中型文化中心。新建、扩建塔子湖、沌口、盘龙、豹澥、汤逊湖、黄家湖、武钢等7处大型体育中心。

改扩建武汉科技馆、武汉美术馆,新建四新、流芳两个主题科技技术馆和系列中小型科技展览馆。

在流芳、阳逻、四新和后湖各建一所三级综合医院;在南部新城组群、西部新城组群和化工新城各建一所二级综合医院。建设武汉传染病救治中心,增设汉口、汉阳、武昌急救站点。每5万人设置一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每0.1-1万人设置一所社区卫生服务站。

在全市新建3个大型和6个中型老年康乐中心,新建市优抚服务中心,建设流浪儿童救助中心及救助分站,结合城市居住区布局福利型和消费型养老公寓。

■10片区域为历史文化地段

加强对汉正街传统商贸风貌区、汉口原租界区、汉阳旧城风貌区、武昌旧城风貌区等4片旧城风貌区的保护。

将江汉路以及中山大道片、青岛路片、“八七”会址片、一元路片、昙华林片、首义片、农讲所片、洪山片、珞珈山片、青山“红房子”片等10片区域确定为历史地段。要划定保护范围和控制地带,并将前5片历史地段申报历史文化街区予以重点保护。

强化盘龙城遗址公园、祁家湾-李家集石器时代遗址、湖泗窖址等3处古文化遗址以及大余湾历史文化名村、木兰古建筑群的保护。

■新建8座水厂、15座污水处理厂

在城镇供水上,新建军山、化工新城等8座水厂,改扩建白鹤嘴、邾城等14座水厂,使全市供水能力达到630万吨。

在水污染治理上,主城区扩建三金潭、南太子湖、沙湖等12座污水处理厂;在新城新建15座污水处理厂;在中心镇和一般镇,因地制宜建设污水处理设施。至2020年,全市污水处理厂处理能力达到465万吨/日。

在垃圾无害化处理上,都市区新建陈家冲、滠口、群力村等8座生活垃圾处理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5%。同时,在主城区新建30座中型垃圾中转站和15座环卫车辆停保场。按每万人2.0-2.5座标准,新、改建公厕不少于1100座,公厕总数不低于1300座。

第六篇 古田中央名城规划《中央名城降水工程》

中央名城降水工程

施工组织设计

2007年5月

目 录

1. 2. 3. 4. 5. 6. 7. 8.

附图1:降水井点总平面布臵图 附图2:降水施工进度计划网络图 附图3:降水井及同测井结构图

前言 …………………………………………………………1 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 ………………………………………2 工程量及施工设备 …………………………………………4 施工组织 ……………………………………………………5 资源配置 ……………………………………………………6 主要施工方法及技术措施 …………………………………8 质量保证体系及措施 ………………………………………11 安全及文明施工 ……………………………………………12

1. 前言

1.1 工程概况

XXX中央名城位于城关中心地带,南临中山中路,东靠兴圃巷,西侧为兴宁中路,北侧为住宅区,规划用地面积18650平方米。中央名城为高层商住楼,主要包括5幢主楼及裙房,裙房为3层,主楼为24层,并含两层地下室。其中的基础采用人工挖孔桩,桩长17 米,基坑开挖深度在9.0米左右,基坑开挖面积约15300平方米。 1.2 降水目的及任务

本工程降水目的为桩基础和地下室施工提供方便和安全保障,确保基础施工按期按质完成。降水的主要任务是:1、在桩基础施工时,将地下水位降到桩端以下安全水位;2、地下室和基础施工时把水位降到桩顶以下安全水位,基础施工剖面图见附图2。 1.3 编制依据

1、《勘察报告》(宁波工程勘察院)

2、《建筑与市政降水工程技术规范》(JGJ/T111-98) 3、《水文地质钻探规程》DJ/T0148—94) 4、《供水管井技术规范》(GB50296—99) 5、《建筑机械使用安全技术规程》(JGJ33—86)

2.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

2.1 地层

本次勘察揭露地层最大深度为42m,依据XXXX勘察院于2006年7月提供的勘察资料,按照其生成年代、成因类型及岩性,勘察深度范围内主要地层自上而下依次为:

Z层杂填土:杂色,主要由砖块、碎石、卵石和混凝土块组成,充填少量粘性土,呈松散状,层厚在1.3~3.5m。

①层粉质粘土:灰黄色,可塑状,中压缩性土,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该层局部有缺失,一般层厚在0.6~3.1m。

①’层含砾砂粉质粘土:黄褐色,可塑状为主,局部硬塑及软塑状,含砾石和砂,厚层状,中等压缩性。

②层含粘性土卵石:黄褐色,主要由圆砾、卵石和粘性土组成,粒径一般在2-20mm之间,含量在40%以上,部分在20~60mm,含量在20%左右,局部见漂石,次圆状,稍湿,呈稍密~中密状。层厚在6.5~19.7m。

②’层含粘性土砾砂:黄褐色,主要由碎石、砾石、砂土和粘性土组成,砾石粒径一般在2~20mm,局部在30~50mm,为全风化凝灰岩类,次圆状~次棱角状,含量在30~50%之间,粘性土含量在20%以上,湿,呈稍密状,局部呈中密和密实状,该层局部分布,厚度在3.3~11.5m。

③a层全风化玻屑凝灰岩:黄褐色为主,下部呈紫红色,全风化产物为硬可塑状粉质粘土为主,局部呈砂土状,夹少量强风化状碎石,呈坚硬密实状。该层大部分地段揭露,层厚极不均匀,一般揭露层厚在2.7~20.4m。

③a-1层全风化炭质页岩:黑色,厚层状,为软质岩,已风化成硬可塑~可塑状粉质粘土或粘土,局部夹风化砾石和砂,粒径在20~40mm之间,砂砾之间松散无胶结。该层部分钻孔揭露,厚度在1.5~8.2m。

③b层强风化玻屑凝灰岩:紫红色,风化成碎块状,块径一般在30~50mm,节理裂隙发育,岩质较软,易碎。该层局部揭露,厚度在1.0~5.8m。

③c层中风化玻屑凝灰岩:黄褐色,岩芯成块状,块径一般在30~50mm,节理裂隙发育,岩质较硬。该层部分钻孔揭露,厚度在1.5~8.2m。 2.2 地下水

本段施工场地内地下水自上而下分层叙述如下:

第一层地下水(上层滞水):场区上层滞水水位埋藏较浅,主要为大气降水以及附近居民区的排污水,水量小,富水性差。

第二层地下水(微承压水):该含水层为②层含粘性土砂砾石层,该层为本地区的主要浅层含水层,厚度大,富水性好,水量较丰富,其平均渗透系数在200m/d,为本次的主要降水水层。水头标高为28.30~27.44m,水位埋深在1. 0m左右。

第三层地下水(承压水):该含不层为基岩裂隙水,主要富存于强风化和中风化岩层中,因岩层节理裂隙较发育,地下水富存条件好,所以水量丰富,出水

稳定。

水位降低要求见表2-2。

因只一部分桩端进入强风化岩层中,对第三层承压含水层的降水结合实际情况进行抽降,自然水位线与降低水位线的剖面图见降水工程剖面图见(附图3)。

3.工程量及施工准备

3.1 主要工程量

本站设计降排水主要工程量有:

1、施工降水井管井31均为抽水井,观测井5眼;钻井总进尺837m,观测井进尺110m。

2、因本工程分两期进行施工,根据降水要求,一期工程的降水井管为20个抽水井,观测井3眼,所以只需下泵20台,准备水管线800m。井点平面总布臵图见附图

1

3.2施工准备 3.2.1 技术准备

1、向建设单位、土建单位提出详细图纸和施工计划。

2、在规定时间内向监理工程师报送施工进度、详细的进场施工机械设备表。 3、备齐施工所需的表格:即施工记录表、水位观测记录表,对各种仪器、设备进行标定。

4、技术负责人向施工人员进行技术交底和安全交底。 5、将施工方案中的地层剖面图、井身结构图进行交底。 3.2.2 施工现场准备

1、探明地下障碍物及各种管线,做好井位放线测量的前期准备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