剪枝的学问教学设计

时间:2021-10-10 20:46:34 三年级作文

篇一:《《剪枝的学问》教学设计》

《剪枝的学问》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剪枝的学问》这篇课文,出现在三年级语文教材的最后一课,编者这样编排,用意深刻。课文以意味深长的哲理,作为本册教材的完结,有期待,更有渴盼。明白其原委,再结合内涵。讲学问却又始终围绕人物心理,主线明确,道理穿插。

学情分析:

本文文字通俗易懂,特别是写景的一段,文字优美、动人,学生易于走进文本,与文本对话。但文章的难点在于“减少是为了增加”这个道理的渗透,也是学生理解的难点。

设计思想:

高明的人把复杂的道理简单化,无能的人把简单的道理往复杂里说。《剪枝的学问》,道理深刻,“减少是为了增加”,不仅仅是普通的农活——剪枝,更关乎生活、关乎人生。在我眼里,教师应责无旁贷地将文本中复杂的道理水到渠成地传授给学生。“理论”与“语文”并存,“工具”共“人文”一色。进行语言训练的同时,以学习语文形式入手研读文本,渗透人文教育。将精辟的道理融入深情的语文,是我设计这节课的初衷。

教学策略:

教学中,我希望通过引导学生找出人物心理变化的词,理出教学线索,依靠线索带着学生顺藤摸瓜,在体味文本的同时,理解“剪枝的学问”,更升华为人生中的道理。再加上对王大伯桃园里美花、香桃的赏读,感悟语言,更体会真理。整篇文章的教学深邃而深入人心、陶冶性情。这样一来,一篇短文的教学有一举多得之妙。体味我的心理变化、感悟剪枝的学问、深情朗读美景,每一个环节的进行都殊途同归。明理、读文,一个都不能少。

教学目标:

1.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以“我”的心理变化“满怀好奇、一脸疑惑、将信将疑、又惊又喜”为主线,联系上下文,反复朗读体会。

3.理解课文内容,明白剪枝的学问,揭示“减少”是为了“增加”的道理,懂得生活处处有学问,我们要做有心人。

教学重点:朗读感悟,体会“我”的心理变化。

教学难点:明白剪枝的学问,揭示“减少”是为了“增加”的道理。 教学准备:制作课件。

教学过程:

一. 复习

1. 上节课,我们初学了剪枝的学问,小朋友们,这篇课文的字词掌握了吗?请大家拿出纸,我们来听写几个词。

满怀好奇 一脸疑惑 将信将疑 又惊又喜

核对词语

2、 这四个词都是写什么的?

3、 这些词都在课文中的哪些地方,请你找到含有这些词的句子画出来

读一读。

指名读

4、好,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课文,一起感受我为什么有这样的心情变化?我为什么好奇,什么让我疑惑,信什么,疑什么。最后又为什么又惊又喜呢?

二. 新授

1. 体会满怀好奇

(1).请一个小朋友来读第一小节,其他小朋友一边读一边想,我为什么满怀好

奇?

板书:种桃能手。

(2).谁来读第一小节,读好关键词,读出重点,让人听出来王大伯是个能手。 来,我们一起来夸一夸王大伯这个种桃能手,齐读。

2. 满怀好奇的心情,怎么又会一脸疑惑的呢?

能读出我的心里吗?提醒你,走到果园里仔细的看看,读第二小节,看看能看到什么?

(1)、王大伯和叔叔剪枝,怎么剪的呢?

读一读写剪枝的句子,看看你能读出什么?

谁来读一读这句话,读出挥舞的感觉,读出熟练。

(3).看到这一切,我怎么会有疑惑呢?(出示课件)

如果是你,你会剪什么枝条啊?

可王大伯却剪掉了好好的枝条,所以我一脸疑惑啊!

(4).再好好读读这句话。这句话不仅读出我的疑惑,还能读出什么心情。

读读第二小节中我的话,读出疑惑,读出着急。

3.接下来我的心情又怎么会变得将信将疑呢?一半相信,一半怀疑,为什么信?疑什么?

请一个小朋友来读第三小节,(出示课件)

(1).谁来说为什么相信?

再来读读王大伯的动作和王大伯的语言,还能让你找到相信的理由。

(2). 我又疑什么呢?书上有句子,能找到吗?(剪去这些枝条….更大的桃子

吗?能体会体会吗?

这些枝条是什么枝条?

还是什么枝条。再来读王大伯的话

(粗壮)看上去是粗壮的,其实不结果实,只吸收营养的枝条,哪就是没用的枝条。

再读王大伯的话,还是什么枝条。(夺养分的枝条)

这就是王大伯说的话。一起来读一读(出示道理)

(3).面对王大伯说的话,我的心情是—将信将疑。

引读:剪去这些枝条,….更多更大的桃子吗?

4. 真的能增加桃子吗?读读课文的最后,找找答案。

哪个词让你发现了,再找找看,(又惊又喜)

(1).默读第四小节,看看你读出了什么?

(红云片片,桃花多,桃花红)

(花香)书上有个词(浓郁)理解浓郁吗(香味很浓)浓到什么程度(引来了无数的蜜蜂….花间飞舞)用蜜蜂采蜜表现花很香,写的多好。

还感到了什么?读读这句话。

(2).是呀,你们看,(出示课件)(图)桃花真多啊,真香啊,真美啊。

(3).下面把我们看到的桃花美,桃花香,桃花多,美美的读一读,谁来读, 还有谁想来读,那我们就一起来伴着音乐美美的感受吧。

5. 夏天到了,再走进王大伯的桃园看桃子,来体会我又惊又喜的心情(出

示课件)

(1).你读出了什么?(桃子多)(光鲜红润,仿佛娃娃的脸蛋)

(2).再仔细读一读,有一个字最能表现又惊又喜的心情。(啊)

你看(出示图)你看到了什么,现在什么心情,用你的朗读告诉我们读好这句话。

(3).此时的我又惊又喜,不禁想起王大伯…..还真有道理呢,一起把那句话再

来读一读(出示道理)你理解了吗?什么道理。

是啊,剪掉没有用的枝条,来年就会增加桃子。这就是剪枝的学问。

三、 总结

(1). 今天呀,我们一起(满怀好奇的走进了桃园)看到了种桃能手王大伯,

因为他剪枝,我们一脸疑惑,又因为他的话,我们将信将疑 ,因为看到了满园的桃子,我们又惊又喜。最后我们还明白了——剪枝的学问 。

(2).其实啊,在我们的生活中也有这样的道理——减是为了增。

你比如说,我们小朋友犯了错,老师批评他,减少了他的错误,减少了缺点,是为了增加他的有点啊。

再比如说我们学过一片文章《小稻秧脱险记》,剪去杂草是为了…..你说,还有这样的例子吗?

(3).是呀,剪枝里学问,种桃子有学问,我们平时再家养过小蝌蚪,养过小金

鱼吧,有讲究吗,打扫卫生有讲究吧,生活中处处都有学问。我们要善于发现哦!

板书设计: 26、剪枝的学问

减少( )

种桃能手

增加( )

作业设计:

课后向父母、亲戚、或者上网收集了解生活中还有哪些“减少”是为了“增加”的典型事例。(这个作业设计的意图是为了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去思考、发现和探索,从而培养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

篇二:《剪枝的学问教学设计》

《剪枝的学问》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通过学习,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剪枝是为了得到更{剪枝的学问教学设计}.

多的桃子。懂得“减少”是为了“增加”的道理。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通过关键词语体会作者心情的变化,理解课文内

容。

教学难点:懂得“减少”是为了“增加”这个哲理,并融会贯通

领会生活中的许多小事例中蕴涵哲理。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谈话:同学们,见过种果树的人要给果树剪枝吗?

知道为什么要剪枝吗?(学生自由发言)

2、其实,剪枝有很多的学问。今天我们来学习《剪枝

的学问》一课,来看看剪枝有哪些学问。(板书课题,齐读)

二、检查学生自学生字词的效果。

(1)检查词语朗读情况:

生字:剪枝 挥舞 盼望 疯长 夺走

红润 仿佛 胖娃娃 脸蛋 不禁

词语:远近闻名 充满信心 满怀好奇

一脸疑惑 将信将疑 又惊又喜

句子: 我着急地问:“王大伯,您怎么啦?干吗要把

这些好好的枝条剪掉呢?”

王大伯拿起一根剪下的枝条,笑了笑,对我

说:“你别看这根枝条长得粗壮,其实它只吸收营

养,不结果实。这种枝条不剪掉,到了春天就会

疯长起来,把许多养分夺走。”

我又惊又喜,不禁想起王大伯去年剪枝时

说的那番话。还真有道理呢!

三、感知课文主要内容。

1、听课文录音:

(1)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及长句子的读法。

(2)边听边标出自然段的序号。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 什么事?

2、生听课文录音后出示填空题:

记叙了“我”在桃园看(剪枝)并了解剪枝的原因。

启示我们“减少”是为了“增加”;生活处处有学问,我们

要做有心人。

三、自由读课文,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师:首先让我们默读课文1-2段,探究一番“满怀好奇”这个词语,想一想,“我”为什么满怀好奇?用铅笔画出有关答案。

生:读课文,画出有关句子。

师:找到答案的请举手,谁来说一说。(指名回答)

生:读画出的句子。(王大伯是远近闻名的种桃能手,他家树上结的桃子,总是那么大,那么甜。)

师:(出示句子)是呀,看到桃子总是那么大那么甜,心里便产生了好奇。(“总是”一词有意重读。)谁带着好奇的心情,来读这句话。

生:(读句子)。

师:你好像不太好奇,谁再来读一读?

生:充满好奇地读一读。

师:我们一起像他这样读一遍。

(二)交流“一脸疑惑”

师:可是,当我走进桃园,我又一脸疑惑,是什么让我“疑惑”?默读“一脸疑惑”这个词的上下文,用铅笔画出有关答案。

生:(用铅笔画出有关答案)。

师:谁找到的请举手。

生:“咔嚓,咔嚓”,随着剪刀挥舞,一根根枝条被剪了下来。

师:看到这个情景,我也疑惑了。文中的我是怎么说出自己的疑惑的呢? 生:“王大伯,您怎么啦?干吗要把这些好好的枝条剪掉呢?”

师:他不但回答了问题,读得也有感情,读出了疑惑的语气。大家有疑惑吗? 带着疑惑一起读这句话。

(三)交流“将信将疑”

师:那么王大伯是怎么回答我的疑惑的呢?默读第三自然段。

生:带着问题默读第三自然段。

师:谁来说一说?

生:(读课文,回答问题)看我一脸疑惑的样子,王大伯拿起一根剪下的枝条,笑了笑,对我说:“你别看这根枝条长得粗壮,其实它只吸收营养,不结果实。这种枝条不剪掉,到了春天就会疯长起来,把许多养分夺走。”接着,王大伯抚摸着那些留下的枝条,充满信心地说:“来年就靠它们结桃子啰!”

师:我听了后又怎么啦?

生齐说:将信将疑。

师:什么是“将信将疑”?

生1:又相信,又不相信。

生2:既相信,又不相信。

师:说得好。那么,我为什么“信”王大伯的话?又为什么有点“疑”呢?读书要学会联系上下文。静下心来,再读书。首先请同学们联系上文来思考我为什么“信”王大伯的话?

生:(默读“将信将疑”的上文,思考)。

师:找到“信”的理由的来说一说。

生:王大伯拿起一根剪下的枝条,笑了笑,对我说:“你别看这根枝条长得粗壮,其实它只吸收营养,不结果实。这种枝条不剪掉,到了春天就会疯长起来,把许多养分夺走。”

师:是呀,王大伯的话很有道理,使我相信来年会结出更大更甜的果实。一起读王大伯的话。

生:(齐读王大伯的话)。

师:还有什么地方,使我更相信来年会结出更大更甜的果实?

生:接着,王大伯抚摸着那些留下的枝条,充满信心地说:“来年就靠它们结桃子啰!”

师:是呀,王大伯是那么有信心,我也有信心了。让我们一起有信心地读王大伯说的话。

生:(齐读王大伯说的话)。

师:还有哪些方面,让我相信了王大伯说的话?

生:王大伯拿起一根剪下的枝条,笑了笑,对我说:“你别看这根枝条长得粗壮,其实它只吸收营养,不结果实。这种枝条不剪掉,到了春天就会疯长起来,把许多养分夺走。”

师:是呀!除了王大伯说的话,还有什么使我相信?这就需要联系上文再想一想。 生:王大伯是远近闻名的种桃能手,他家树上结的桃子,总是那么大,那么甜。 师:是呀!王大伯是远近闻名的种桃能手,我怎么会不相信呢?可作者为什么不说“相信”,而说“将信将疑”呢?,还有什么“疑”的?再联系生活实际想一想。

生1:枝条越多,桃子才会越多。

生2:枝条少了,桃子不就少了吗?

生3:王大伯剪枝剪得那么快,假如剪错了呢?

生4:虽然是种桃能手,但也会有失手的时候呀!

生5:眼见为实,我还没看到结出的桃子呢。

师:是呀,请同学们带着怀疑的语气读读这一句。(出示:我将信将疑:剪去这些枝条,来年真的能长出更多更大的桃子吗?)

生:(带着怀疑的语气齐读这一句)。

(四)交流“又惊又喜”

师:最后的结果怎样呢?

生:(一起回答)又惊又喜。

师:默读最后一段,想想,是什么让我“喜”呢?

生:默读最后一段,回答:啊,只见一棵棵桃树上挂满了桃子。桃子成熟了,一个个光鲜红润,仿佛胖娃娃的脸蛋。

师:桃子大不大?

生齐答:大!

师:(板书:大)从什么地方看出桃子大?

生:一个个光鲜红润,仿佛胖娃娃的脸蛋。

篇三:《剪枝的学问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公开课》

《剪枝的学问》(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通过学习,理解课文内容,通过关键词语体会作者心情的变化,了解剪枝是为了得到更多的桃子。懂得“减少”是为了“增加”的道理。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主流程:

一、复习巩固,切入课文

师: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26课(板书课题)

生:齐读课题:剪枝的学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