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语文《鱼游到了纸上》评课稿

时间:2021-10-10 20:17:56 四年级作文

篇一:《四年级下册《鱼游到了纸上》评课稿》

四年级下册《鱼游到了纸上》评课稿

四年级下册《鱼游到了纸上》评课稿

廖xx老师老师执教的《鱼游到了纸上》是四年级下学期第七单元的课文 ,这是一篇精读课文,文章按事情发展顺序写了“我”在西湖玉泉观鱼时认识的一位聋哑青年,他画鱼画到了忘我的境界,把鱼画得活灵活现、栩栩如生,从而赞扬了聋哑青年勤奋、专注的品质。

课文在写法上有两个特点:一是人物描写细致入微,对聋哑青年的外貌,“特别”的神态、动作刻画传神;二是语言平实而含意深刻,很有启发性。

廖老师就抓住教材的特点,教学大气、诙谐,板块推进,简却丰厚;约而不单,视野开阔;整体框架粗放,个别细节丰满;看似空灵,实则饱满,看似读悟,实则训练。

俗话说:牵一发而动全身。胡老师是牵一线而动全文。一线:从看鱼、画鱼、身世感悟青年爱鱼爱到忘我的境界。她把教学的核心目标锁定于“感悟青年爱鱼到忘我的境界”,精心找准了进入文本的发窍处:首先引领学生学习青年看鱼专心致志的句子。接着学习青年看鱼坚持不懈的句子。再到青年画鱼画得栩栩如生的句子。引导学生探究品读,促使学生思维的触须主动地摆起来,文本语言的肌体自然地活起来。做到中段的阅读教学应该以发展学生言语表达能力和阅读能力为己任的目标。原先她设计了3条线:抓课题“鱼游到了纸上”和在文中出现的3处为主线、抓青年的特别为主线、抓课文的7处带“游”字的句子为主线,但最终还是以感悟青年爱鱼到忘我的境界为主线,因为这样思路更清晰,从看鱼看得专心致志、坚持不懈,到画鱼画得栩栩如生顺理成章,同时也为下文铺垫,理解鱼游到了纸上,必须先游到心里奠定基础。

廖老师的课是牵一线而动全文,而我想评的是牵一细节而观全课。

细节一:语言训练。

她没有娇柔造作的语言,有的只是真情实感和朴实的言语。她能在有限的教学时间里能把“课文内容的理解”“人物形象的感悟”与“语言学习和表达”几方面融合在一起,真正实现高效。如此密集的语言训练贯穿课堂教学的始终,课堂就显得殷实而丰厚了。所以,胡老师的课真是演绎了“咬定语言不放松,立根原在‘文本’中,千方百计学语文,任尔东西南北风”的精神。

细节二:读中感悟

不管我们用何种教学理念、教学手段,我们要想超越教材,先得立足教材,用教材创造性地进行教学。胡老师在这方面为我们作了很好的诠释。从“整体把握”到“品析感悟”再到“拓展升华”,三个环节紧紧抓住语言这根线,将语言训练、思维训练和精神

熏染有机地结合起评。为了落实教学目标,胡老师的课堂教学设计主要是围绕“读”而展开的。以读贯穿整个课堂教学,引导学生多读、多想、多体会,在读和议中,通过对句子的理解,认识到聋哑青年勤奋专注、执著追求的品质,并受到感染。教学中重朗读、重感悟、重情感。在听、说、读、写中落实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这么多的数字说明朗读是阅读教学的一个重要的训练内容。胡老师在语文教学中就把朗读的训练放到应有的地位上去,促使学生对语言文学的学习更扎实、深入。

细节三:品词析句

著名特级教师张庆先生说:“堵不住繁琐分析的路,就迈不开语言训练的步。”我觉得胡老师老师的这节课就做到了倡简、务本、求实、有度。她的品词析句教学又做了很好的诠释。

在向廖老师学习的同时,对这节课也有 点不成熟的看法,说出来与大家共同商榷。

1、要利用好课文插图,充分发挥它的作用。

我们都知道教材的编排内容非常丰富,我们除了要用好预习阅读提示思考练习外,也不应该忽视课文插图。这也是教学的内容。比如:廖老师在教学到“围观的人越来越多,大家赞叹着,议论着„„”时,设计了很好的环节——他们赞叹什么?议论什么?。我觉得此时就可以引导学生看到插图,展开想象的翅膀。猜一猜图中观鱼的小男孩、女孩、老人、小伙子都会说些什么?再写,学生说话的内容自然就丰富多了。

2、给学生思考的时间要充足一些,教师的语言要简洁。

时间是学生最大的资源,空间是学生发展的最大的舞台,我们就要留足时间给学生思考、讨论。课中,廖老师的提问有9处是重复2次,有1处是重复3次的。我想,廖老师的提问语速是适中的,学生一遍就听明白了,如果举手的同学不多,更说明要留足时间给学生思考。

总之,这次观摩活动让我受益匪浅。上述的回顾和反思,如果用一句话来总结,那就是“教学因为扎实才有效,课堂因为有效才扎实。”

篇二:《鱼游到了纸上评课稿》

《鱼游到了纸上》评课稿

岸口小学 刘熹

语文有语文味,语文课的至高境界就是教师上出语文味,学生学出语文味,如此教者教得激情满怀,学者学得兴趣盎然。这就是真正的语文课!

蔡玉雯老师执教的《鱼游到了纸上》是四年级下学期的课文 ,这是一篇精读课文,文章按事情发展顺序写了“我”在西湖玉泉观鱼时认识的一位聋哑青年,他画鱼画到了忘我的境界,把鱼画得活灵活现、栩栩如生,从而赞扬了聋哑青年勤奋、专注的品质。

课文在写法上有两个特点:一是人物描写细致入微,对聋哑青年的外貌,“特别”的神态、动作刻画传神;二是语言平实而含意深刻,很有启发性。

听到蔡玉雯老师的《鱼游到了纸上》的教学,眼睛不由为之一亮,久违了的真正语文课呈现在了我们面前!以至于我不愿意蜻蜓点水式评点一下,想静下心来慢慢地咀嚼一番,然后郑重地向所有语文教师进行推介。

一、教学目标明确,主线清晰,重难点突出

整节课头绪简化。围绕“鱼为什么会游到了纸上?鱼是怎么游到了他的心里?”这两个集中的、可以让学生深究的问题展开教学,层层剥笋般地挖掘文章的内涵。蔡玉雯老师没有热衷于教学形式的翻新,课堂的面貌一新。而是围绕主线追求扎实的效果,把阅读课上得简简单单、清清爽爽。

例:鱼为什么会游到了纸上?因为先游到了他的心里。这是两者的关系。也是本课的重点和难点。又怎样游到了他的心里?因为看鱼时的入神,痴迷,坚持不懈。心中有了鱼清晰的轮廓,生动传神的形象,才有跃然纸上的惟妙惟肖的鱼,活灵活现的鱼。

二、培养学生概括能力有方法

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是语文学习的一项重要任务,《新课程标准》要求三四年级的学生粗知文章大意,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蔡玉雯老师注意了通过本课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鱼游到了纸上》这一课内容偏长,较散,不好概括,教师就将难度降低,通过复习生字词的环节,多媒体出示了“举止特别、清澈见底、赏心悦目、忘我境界、融为一体 、一丝不苟”这些词语,选词进行训练,渗透记叙文的四要素:时间(作者在玉泉观鱼时)地点(玉泉),人物(举止特别的青年),事情(看鱼专心,画鱼栩栩如生)。这样抓住关键处训练,学生学得轻松。

三、设置情境,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朗读、品味、探究

比如教师在引导学生品读“哟,金鱼游到他的纸上来啦!”时,设置了这样的情境:这一声惊奇的叫声可不得了了,引来了许许多多围观的人。(出示课文插图)再出示句式:1、一个小男孩高兴地拍手叫道:“ !”2、“ !”一位老人 地称赞道。这时,学生已经真正地理解了这句话神妙。再比如,在让学生体会青年观鱼时的那种坚持不懈的“忘我”境界,教师根据课文内容设置了四季交替,但青年一如既往的观鱼的情境:春天到了,你来

到玉泉,看到那位青年„„(学生朗读:“他老是一个人呆呆地站在金鱼缸边,静静地看金鱼在水里游动,而且从来不说一句话。”);夏天到了,你来到玉泉,看到那位青年„„(学生读句子);秋天到了,你来到玉泉,看到那位青年„„(学生读句子);冬天到了,,你来到玉泉,看到那位青年„„(学生读句子)。至此,学生被青年坚持不懈观鱼的专注所深深感染。这比任何高明的说教都要好得多啊!

四、抓住了重点的词句进行朗读理解

老师在引导学生学习课文时,并没有逐句逐段地讲解,而是在学生自读,标画,感悟的基础上,通过对文中重点语段的品析,关键词语的理解感悟文章的内容,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老师引导学生学习感悟第四自然段和第七自然段时,就抓住了呆呆地、老是、静静地、(文眼)等词语的理解,体会青年的专注与执着。又以“忘我的境界”为线索使学生逐步感悟到青年不仅爱鱼到了忘我的境界;而且他看鱼到了忘我的境界;画鱼亦到了忘我的境界;从而体会到聋哑青年的勤奋与执着。明白也正是他的这种坚持不懈,持之以恒的精神和超乎寻常的勤奋,才有了跃然纸上,惟妙惟肖的鱼,活灵活现的鱼,才会有他成功的喜悦。随着学生对文本深入的探究,学生内心产生了越来越强烈的感情,对这位聋哑青年的敬佩油然而生,使学生受到了一次精神的洗礼和情感的升华。

五、教态亲切自然

教态亲切自然,能够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与学生平等对话、交流。总之,整节课教师都在和学生平等交流、对话,教态亲切自然,

语言优美、生动、亲和力强,真正地教出了语文味。{四年级,语文《鱼游到了纸上》评课稿}.

都说“一堂好课应该是一堂真实的扎实的有争议的课。”蔡玉雯老师的这堂课也给我留下了一些思考的地方:

读学习句子“哟,金鱼游到了他的纸上来啦!”的朗读指导上,缺少层次性,如果老师能抓住“惊奇地叫、感叹号、哟语气词”进行指导,步步深入,效果会更好。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感谢蔡玉雯老师给我们提供了这样一堂精彩的课,让我受益匪浅!

篇三:《《鱼游到纸上》评课稿》

《鱼游到了纸上》评课稿

四(2)班语文教师 何伟

崔雪兰老师今天执教的《鱼游到了纸上》是四年级下学期第七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文章写了“我”在西湖玉泉观鱼时认识的一位聋哑青年,他画鱼画到了忘我的境界,把鱼画得活灵活现、栩栩如生,从而赞扬了聋哑青年勤奋、专注的品质。

课文在写法上有两个特点:一是人物描写细致入微,对聋哑青年的外貌,“特别”的神态、动作刻画传神;二是语言虽然平实但含意深刻,便于学生理解。

崔学兰在教学中把教学的核心目标锁定于“感悟青年爱鱼到忘我的境界”,通过问题找准了进入文本解析的发窍处:引领学生寻找青年看鱼专心致志的句子,接着学习青年看鱼坚持不懈的句子,再到青年画鱼画得栩栩如生的句子。引导学生探究品读,文本语言的肌体自然地活起来。

一、问题为主,巧抓重点

崔学兰在教学中的中心环节使用了问题教学来达成目标及突破重难点,梳理的五个问题——1、为什么说鱼游到了纸上?2、为什么说这是一位举止特别的青年?他的特别体现在哪?3、为什么说他爱鱼爱到了忘我的境界?4、鱼游到了心里是什么意思?5、鱼游到心里和鱼游到纸上是什么关系。层次分明,问题的明晰提出更能提高学生阅读的针对性,也易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而且教师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说自己的感悟,从而又提高了学生的解疑能力。

二、品词析句,生动具体

“堵不住繁琐分析的路,就迈不开语言训练的步。”崔老师的品词析句教学对这句话是最好的诠释。

在教学“工笔细描”“挥笔速写”这两个词语时,王老师让学生从文本中找到其注解,及时出示了对比画,用图文并茂的方式让学生愉快地理解了“工笔细描”与“挥笔速写”这两个词语的含义。教学形式的多样,设计的精心让学生读好读懂。

三、语言训练,合理高效

崔学兰老师在有限的教学时间里能把“课文内容的理解”“人物形象的感悟”与“语言学习和表达”几方面融合在一起,真正实现高效。整堂课的教学过程处处体现了语言训练。如:在教学句子 “他学画一年多,为了画好金鱼,每个星期天都到玉泉来,一看就是一整天。”时,老师引导学生从“每个星期天,他都——;每个月,他总是——;长达一年多,他老是——。”让学生从重点词语感受到这就是持之以恒,这就是坚持不懈。

但崔老师的这堂课也给我留下了一些思考的地方:1、对问题的讲解与分析过于详细,过繁反而让学生失去兴趣,有些浅显的句子学生找出来就能够体会,教师只需要点睛之笔点拨,不需赘述?2、板书的设计没有层次感,板书内容选择及书写也不够科学。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感谢崔学兰老师给我们提供了这样一堂精彩的课,让我受益匪浅

2013年5月8日

篇四:《小学语文四年级《鱼游到了纸上》说课稿》

心中有鱼,方能课堂游鱼

《 鱼游到了纸上》说课稿

尊敬的评委老师,上午好!我是 号选手,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27课《鱼游到了纸上》,我准备从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这五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

《鱼游到了纸上》是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七组的精读课文。课文按事情发展顺序,以聋哑青年“特别”的举止为线索,随着“我”对他认识的不断深入,一位勤奋专注、画技高超的残疾人形象跃然纸上,作者的敬佩之情也越来越浓。这篇课文讲述了作者在西湖玉泉观鱼,认识了举止特别的青年,他把金鱼画得鲜活逼真,就像是游到了纸上一样。文章赞扬了聋哑青年专注、认真的品质。课文在写法上有两个特点,一是人物描写细致入微,对聋哑青年的外貌、神态、动作刻画传神;二是语言平实而含义深刻,很有启发性,令人回味无穷。

《新课程标准》指出“中年级学生要能联系课文的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并有自己独特的见解,能够领悟作者的一些表达方法。”根据课标要求,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认识4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一

丝不苟”等词语。

(2)过程和方法: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学习作者观察和描写人物的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培养做事勤奋、专注的品质。

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从语言文字中体会文章说明的道理,受到启发。教学难点是:理解“鱼游到纸上”和“鱼游到心里”两者之间的关系。教学准备 :多媒体教学课件

二、说教法

根据新课标要求,“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倡导自主学习,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不动不笔墨不读书,我利用“读、思、疑、划”等教学手段,让学生在自主阅读,合作交流过程中,感悟鱼只有先“游”到心里,才能“游”到纸上,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努力营造一个开放而富有活力的课堂,培养学生独立思维的能力,提升语文应用的能力。

三、说学法

叶圣陶先生说:“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而是教学生学”,一堂好的语文课,应当引导学生多读多思,学会表达,体会情感。这节课,我以几个问题 “鱼怎么能游到纸上?”“这位青年为什么能把鱼画得如此逼真?”抛砖引玉,引导学生质疑、读书、再质疑再读书,以读促知、以读促解、以读促悟、合作学习,从而达到教学目的。

四、说教学过程

(1)激趣质疑,谈话导入。

在这个环节中,我告诉学生“今天要学习的课题是《鱼画到了纸上》”,揭题并板书。通过课前的预习,学生会发现老师写错了,正确的课题是《鱼游到了纸上》,我顺势让学生质疑“鱼为什么会游到纸上”,设置悬念,激发兴趣,“游”出感觉。{四年级,语文《鱼游到了纸上》评课稿}.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著名语言学家张志公先生说:“阅读教学第一是读,第二是读,第三还是读。”“鱼游到了纸上”是文章的题目,也是文章的主线。我紧紧抓住关键字“游”,采用“中心突破法”进行教学,引导学生以“游”为主线,一边读一边画出有关“游”字的句子,并运用多种朗读方法(如指名读,小组读等),把这些句子读顺口,读流利,读出各种“游”的不同的味道,这样,“游”字显张力,学生在多样化的朗读过程中,也体会到了鱼为什么能从水里“游”到心里的原因。在阅读中加深理解,在理解中读出感情,加深印象,提高阅读能力。

(3)精读感悟,入情入境。

语文新课程指出“要十分重视学生的自学能力”,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因此,我抓住课文中“他笑了,笑得那么甜”这一句话,让学生从课文中找出他笑得“甜”的原因,以此为契机理解“哟,金鱼游到他的纸上来啦!”所包含的感情,就是人们对青年画画水平的高度赞叹。再引导学生质疑,这位青年画画技术如此高超,他是怎么画画的呢?

激疑后 要归于宁静,让学生静心思考,我引导学生学习特写镜头:“他有时工笔细描,把金鱼的每个部位一丝不苟地画下来,像姑娘绣花那样细致;有时又挥笔速写,很快地画出金鱼的动态,仿佛金鱼在纸上游动。”再一次感受聋哑青年画画技艺的高超。然后话锋一转,让学生思考如此高超的画技是怎么画成的,从而突破“鱼游到心里“和“鱼游到纸上”的因果关系这个教学难点。在这个教学环节中,没有教师繁琐的分析讲解,只有学生探究性的阅读,创造性的阅读。

(4)读议结合,升华感情。

新课标标要求:“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在这个环节中,我问学生,从这个青年“心中有鱼”到“纸上游鱼”的学画过程中,你们感受到什么?再次引导学生深入课文,去找出描写青年的外貌和他看鱼、画鱼的句子,交流自己的所得,再次感悟聋哑青人“观鱼若醉”的执着与“画鱼如生”的高超技艺,与作者的心灵产生共鸣,情感产生共振,最后再回归全文,美读课文,为积累语言,运用语言打下基础。

五、说板书设计

好的板书设计概括性强,条理清楚,突出重点,起到一种画龙点睛的作用。

板书设计如下:

27鱼游到了纸上

观鱼若醉 画鱼如生

新课标指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这堂课我遵循这一特点,品读课文、理解文意、学习品质,体现了“人文性”;学习写法、读写结合,体现了“工具性”。有机地完成了二者的统一,让学生思想品质受到教育,各种能力得到培养。

课堂永远都有遗憾,但有遗憾就会有思考,有思考就会有进步,我愿在各位评委老师的帮助下,让课堂真正成为学生展现生命价值的绿洲!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评委老师!

篇五:《《鱼游到纸上》评课稿》

崔雪兰老师今天执教的《鱼游到了纸上》是四年级下学期第七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文章写了“我”在西湖玉泉观鱼时认识的一位聋哑青年,他画鱼画到了忘我的境界,把鱼画得活灵活现、栩栩如生,从而赞扬了聋哑青年勤奋、专注的品质。

课文在写法上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