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塔续写

时间:2021-10-10 20:01:35 四年级作文

篇一:《27《乌塔》练笔》

27*《乌塔》小练笔:

《乌塔》这篇课文是一篇独立阅读的文章。这篇课文写了一位14岁的德国女孩乌塔独自一人游欧洲的事情,反映了国外少年儿童独立生活的能力和自立意识,同时也反映了他们对生活的热爱。

这篇课文的目的在于培养少年儿童独立生活的意识和能力,克服依赖思想,注意在生活中经受煅炼和考验;另一个目的就是进一步培养学生独立阅读能力以及表达自己见解的能力。根据这两个目的,我就想:应该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学习,去达到这两个目的。于是,我设计了这样的流程:先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看看课文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接着提出这样的一个问题:一个14岁的德国小姑娘独自一人游欧洲,这个小姑娘引起你的思考了吗?你是如何看待乌塔的?用文中的语言,说一说你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看法。最后,让学生展开辩论。

练笔一:开展辩论会。

练笔二:联系生活实际,写一写:“从《乌塔》想到的” 可以是自己今后的打算;也可以通过对比的方法写出自己以前和现在的不同。

开头:学了乌塔这篇课文,________________。 练笔三:运用对比写法展示人物特点,是本课的写作方

法。在习作中,若能巧妙运用对比手法来描写人物的话,就能让真善美与假恶丑形成鲜明的对照。《乌塔》有两处对比:一是“乌塔”和作者对比,“我”的疲倦和小姑娘的“惬意”形成对比;二是乌塔和中国孩子形成对比。在对比中突出了乌塔的自立意识和独立生活能力。请同学们尝试着运用对比写法,写一写到乡下玩所看到的新农村的变化。 (以上三个练笔可以任选其一。)

《尺有所短 寸有所长》练笔 教学设计片断:

说烦恼和原因:

1.请同学们大声读读第一封信,想想第一封信写了什么?(多指几名学生)

(张国强同学给柯岩老师写了封信倾诉了自己的烦恼。)

2.师:你真会概括啊!请你们再细细地读读课文,用手中的笔把张国强的烦恼划下来。

3.反馈:能在课文中找到张国强的烦恼吗?(指名)(课件出示)我在班里原来好朋友很多。最近,我的作文在全国征文比赛中得了奖,县报、市报都有记者来采访我。……有的还不理我了。

可过去热闹惯了,现在进进出出……我感到寂寞。 师:是啊,一个人进进出出好寂寞啊。(卡片出示“寂寞”理解意思){乌塔续写}.

4.张国强在这封信中向柯岩老师倾诉了烦恼,还倾诉了原因,他认为疏远的原因是什么?

(张国强同学认为同学因为他获奖而嫉妒他。)

(1)师:对,你把这个词语读对了,你能再把这个词语读给大家听听吗?谁还想再来试试?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个词语。(你把这个词语读错了,跟老师来读读这个词语?谁还想来试试?我们一起来试试)

(2)你能帮它找个近义词吗?(找的真棒)

5.张国强的烦恼和原因我们都找到了,那我们来读读第一小节,从这段话中你又读懂了些什么?

(张国强是第一次给柯岩老师写信)

理解“冒昧”。

师小结:对啊,这是张国强第一次给柯岩老师写信,所以他用上了“冒昧”这个词语,那么我们再什么时候能用上冒昧这个词语呢?(如果学生打不上来)比如说你第一次打电话,就可以可以用冒昧这个词语。还有什么时候也可以用上冒昧这个词语呢?

(第一次请别人帮忙,第一次问路……)

师:你已经会用“冒昧”这个词语了。

四、找原因,说道理

1.过渡:读了张国强的信,我们知道了张国强是这样想的,也是这么说的。但是柯岩老师在回信中却为张国强的心态而感到担忧。请同学们细细品读第二封信,找找柯岩老师是怎么解决张国强的烦恼的。你可以把找到的句子用笔划一划。

2.交流:(课件出示)

(1)“你说是因为同学嫉妒你。不排除个别人是这样……咱们还是从自己找原因”(柯岩老师让张国强先从自身找找原因。)

师“你还找到了那些句子?

(2)“一个人如果总是用自己的长处去比别人的短处,那么他不但会停止前进,还会形单影只,十分寂寞;如果他能不断找出自己的短处,不断发现与学习别人的长处,他就会飞快地进步,越来越奋发乐观。”

师:刚才同学们在形单影只这个地方读的有点小疙瘩,这是个新的成语,跟老师把这个词语读读。谁能来说说形单影只是什么意思呢?

理解“形单影只”的意思是孤独,一个人的意思。 师:相信同学们认识这个新成语之后,这段话读得更通顺。一个人起……

师:你能理解这句话的意思吗?谁来说说这句话的意思吗?

师:是呀,柯岩老师就是要我们明白“尺有所长寸有所短”的道理,(板书课题),这样才能取长补短,相得益彰。其实我们在座的每个同学也都应该要明白这个道理。

(齐读:一个人……){乌塔续写}.

6.过渡语:我们在与别人交往中,只要彼此交心,相互扶持,才能有很大的收获。那柯岩老师小时候明白这些道理吗?(不明白)你又是从哪里看出来的,能不能把它读一读。(还可以从哪里看出来呢?)

①生读:“我小时候是个骄傲的孩子……也并未真正入耳。”

②齐读。

师:是呀,直到后来柯岩老师她不断碰钉子,摔跟头……又在生活中看到许多比自己优秀千百倍的人,这才慢慢理解了“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深意。于是她学着发现别人的长处,一点一滴改正自己的不足,慢慢的就拥有越来越多的朋友,彼此知心交心,患难与共。

7.同学们,两种不同的心态导致了两种截然不同的结果。你能用生活中的事例来说明“尺有所短,寸有所长”这个道理吗?

学生举例说说。

8.同学们,带上你此时的体会,最后一起读读今天的课题吧!(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五、小练笔

篇二:《乌塔练习》

《乌塔》练习

基础练习

一、比一比,组词语。

漱( ) 恤( ) 淇( ) 惬( ) 欧( ) 嗽( ) 衅( ) 棋( ) 怯( ) 鸥( ) 瑞( ) 伦( ) 腊( ) 享( ) 惠( ) 端( ) 论( ) 蜡( ) 亨( ) 慧( ) 辑( ) 摞( ) 逻( ) 籍( ) 释( ) 缉( ) 螺( ) 萝( ) 藉( ) 译( )

二、多音字组词

假( )( )便( )( )挣( )( )乐( )( )塞( )( )兴( )( ) ( )( ) ( )( ) ( )( ) ( )( ) ( )( ) ( )( )

三、以下城市分属四个国家,请将它们归类。

威尼斯 罗马 汉堡 米兰 佛罗伦萨

波恩 北京 柏林 上海 梵蒂冈城

中国:

德国:

意大利:

梵蒂冈:

四、课文中写了一些乌塔说的话和做的事,试对乌塔的这些言行发表你自己的看法。 例:一阵阵“丁零丁零”的闹钟声惊醒了我„„

乌塔随身带了个小闹钟,可以提醒自己按时起床。

1.她告诉我:“罗马很热,街上小摊卖的冰淇淋和水都很贵,你要到超级市场去买。”

2.乌塔说她在家里就设计好了旅行路线和日程,每到一地就先查警察局的电话号码,以便遇到危险和困难时请求帮助。然后给家里拨个电话或寄张明信片。

3.乌塔说为这次旅行她准备了整整3年,读了很多有关这些国家的书籍,每个周末去帮餐馆或超级市场分发广告单,假期还到别人家里陪儿童玩。

4.“光从电视和书本中认识世界总不完美。我从电视上经常看见意大利,但只有在这里,它的美丽才感动了我。”

五、课外练笔:就“乌塔的旅行”,你有什么评价,或受到什么启发?简要写下来。

篇三:《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七单元一案》

第七单元一案

【单元主题】成长的故事

课文:《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那片绿绿的爬山虎》、《乌塔》、《尺

有所短寸有所长》

【习作要求】

我们了解了许多人的成长故事,也回顾了自己成长的经历,请写

一写自己或别人成长的故事。要写得清楚具体。写完以后,可以和同学交流。

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交流读了《乌塔》以后想到了什么,再从

中确定一两个大家感兴趣的问题进行讨论。讨论以后,还可以写一写“从《乌塔》想到的”。

读课文中的信,讨论信中提出的问题,再给那位同学写封回信,

帮她解决遇到的麻烦。要把想说的意思写清楚,还要注意书信的格式。

【读写结合训练点】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引导学生了解课文中提出的存在的问题,

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体会“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道理,并学习书信的格式、写法。

【相关内容】之一: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了解伟人、名人的成长

故事,也可以了解熟悉的亲人或小伙伴的成长故事。然后用讲故事、写文章、编短剧、办手抄报等方式,展示学习的收获。(25课之后)

【相关内容】之二:小练笔----写一写我们身边平凡事物中的美。

(21课学完之后)

【相关内容】之三:认真阅读课文130页《资料袋》学习作文的

修改方法。(26课之后)

【相关内容】之四:口语交际

通过“成长的故事”这个专题的综合性学习,大家一定有很多收

获吧。我们可以写一写自己或别人成长的故事和同学交流;还可以联

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和同学交流读了《乌塔》以后想到的;也可以给

王虹写封回信,帮她解决遇到的烦恼。

教学目标:1、围绕“成长的故事”这一话题进行口语交际。

2、结合习作提示,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和形式进行习作。

3、发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读书方法,注意总结。{乌塔续写}.

4、熟读背诵名言,养成积累的习惯。

教学重点:围绕“成长的故事”这一话题进行口语交际。

教学难点:结合习作提示,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和形式进行习

作。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预习语文园地七

教学过程设计:{乌塔续写}.

一、习作指导

同学们根据口语交际的内容自主选择习作内容,把最有感触,最{乌塔续写}.

想说的话写下来。

(一)、认真审题,写出特点。

三项习作,不论是内容还是形式都有各自的特点,习作时要注意

把特点体现出来。

1、写自己或别人成长的故事。要求写得既有趣又能给人以启发。

写时还要把事情交待楚,注意对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神态等方面的描写,对最能体现有趣和给人以启处要写具体。

2、“从《乌塔》想起的”中“想”的内容从何而来呢?

a、“想”从认真阅读、深入思考中来。从《乌塔》中想到什么呢?

关键是逐字、逐句、逐段读懂《乌塔》一课所反映的问题,并进行深入思考,只有读得精,才能想得深。

b.“想”从联系生活实际中来。把《乌塔》所反映的成长中的问

题与生活实际相联系,要事实说话,不能空发议论。

c.“想”从丰富的联想中来。《乌塔》揭示了成长中的一些问题,

可以由这些问题生发去,谈一谈在成长中遇到的其它问题。

3、写回信应注意格式:称呼、正文、结尾、署名和日期等五个部

分。回信的特点主要表现写正文时先要回答来信中的问题,再写自己想要告诉对方的事情。回答问题时要悄意切,要用事实说话,少谈或不谈大道理。

(二)、学生起草,教师巡视。

(三)、放声朗读,进行修改。

引导学生运用从《那片绿绿的爬山虎》一课中学到的修改方法。

(四)、学生交流,互相评议。

尊重同学,虚心听取意见。

二、优秀作文草稿展示:

朗读展示优秀习作

1、教师在巡视中挑选优秀习作,用实物投影仪展示优秀习作,小

作者朗读自己的文章。

2、全班同学听后逐一评议,交流哪些方面值得学习。

a、内容充实具体。

b.写出自己的真实感受。

c、运用了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语句通顺。{乌塔续写}.

d.正确使用标点,不写错别字。

小组交流互相评议

三、誊写作文。

教师交代格式和书写要求。

学生誊写。

篇四:《四年级上册读写结合训练点》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各课训练点汇总

第一单元

1观潮

(1)词汇积累:浩浩荡蒎(AABB) 山崩地裂 风号浪吼 风平浪静(相近) 若隐若现 人山人海(ABAC)

(2)学习比喻句,重点掌握不同的比喻词的用法。(好像、犹如、如同) (3)“观”在“观潮”和“奇观”中的不同意思。

(4)学习第2自然段,按从远到近顺序观察描写景物。

(5)了解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 2*雅鲁藏布大峡谷

(1)第二自然段用具体的数据来证明雅鲁藏布大峡谷是不容置疑的世界第一大峡谷。

(2)句式:“从......到......”写出山水的千姿百态。能用这个句式写句段。 (3)抓住过渡句理解课文内容。 3鸟的天堂

(1)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应接不暇、陆续、继续、不可计数、缝隙 (2)写景中展开联想。 (3)景物的动静描写。 (4)了解双引号的用法。

(5)小练笔:围绕中心词展开联想,把景物写具体。 4*火烧云

(1)积累写色彩的词语,并运用写一段话。 (2)第一自然段句式:“变成......的了”,联系课文运用这个句式仿说。 (3)想象火烧云的奇异景象,仿照课文先说后写一段话。 语文园地一

(1) 本单元词语积累。

(2) 口语交际:交流各自了解的自然奇观。

(3) 习作:写一处自然景观,要写出自然景观的特点,按一定顺序写。

(4) 我的发现:读书,就要进入文字所描绘的意境,边读边想象,在头脑中形

成画面。 (5) 日积月累:有关自然景观的四副对联。通过阅读对联能使学生感受到汉语

的节奏美,体验句子的对称美。了解大概意思,发现上下联的对偶关系。初步了解回文联的特点。

(6) 趣味语文:结合对联的内容,辨析“好”的读法;读回文句。

第二单元

5 古诗两首 (《题西林壁》《游山西村》) (1)了解诗意,体会作者思想感情。

(2)根据诗意,展开丰富的想象。 (3)积累与运用。(“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在现实生活中的运用。)

(4)词汇积累:与“山重水复”和“柳暗花明”构词方式相同的成语。

6 爬山虎的脚

(1)仔细观察植物的生长。

(2)抓住事物特点,有顺序地描写。

(3)学习第四自然段中运用一连串的动词把事物的动态发展过程写清楚。 (4)体会用词的准确性与形象性。如第二自然段中的“新鲜”与“漾”,并且学会运用。

7 蟋蟀的住宅

(1)培养观察小动物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