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曾学过蒲松龄的文章

时间:2021-10-10 19:33:12 二年级作文

篇一:《记得在二年级下册我们曾学过这样一首古诗》

记得在二年级下册我们曾学过这样一首古诗:“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说实话,我那个时候还不是真正懂得其中的意义。现在,我慢慢长大了,也渐渐懂得了什么是母爱,什么是孝敬,什么是感恩 ?

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就一直具有“尊老爱幼”的优良传统,古代“埋儿奉母,弃官寻母”的故事,足以让人们唏嘘不已,而当今“捐肾救母,退学为母”的故事,更是令我们感动万分。不一样的时代,演绎着相同的主题,那就是孝敬父母,回报父母。其实,今天,对我们来说,孝敬父母,回报父母,不必像前面说的那样,要做一番惊天动地的事情,我们只要在平时多注意从身边小事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就完全可以尽到我们对父母的孝敬之心。

我家这个大家庭可以说是书香门第,我爸妈,爷爷奶奶,外婆,祖父,外祖父都是教师,所以说我从小就耳濡目染,在一个有亲情,有爱心的大环境长大。当看到爸爸妈妈怎样对待他们的父母的时候,我心里就暗暗地许下承诺,我一定要像爸爸妈妈孝敬他们的父母那样去孝敬我的爸爸妈妈。

小时候,都是爸爸妈妈为我做事,种种事情都是在父母无微不至的关照下一点一点地做好。那时候,爸爸妈妈真的很辛苦,不但要照顾我,同时家务事也少不了,每天还要上班,生活非常的 繁忙。现在我长大了,慢慢的谅解到了父母的辛苦,体会到了他们对我无私的爱。他们每天的操劳 ,工作,我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爸爸妈妈含辛茹苦地把我们带大,我们更应当以“滴水之恩,涌泉相报”的精神去报答我们的父母。

今年暑假我去成都夏令营了,这是我第一次离开爸爸妈妈这么多天,也真的尝到了思念的痛苦了,好想爸爸妈妈,每天晚上军训完了,我都会给爸爸妈妈打个电话,汇报我一天的行程,好让爸爸妈妈放心。在夏令营中我学会了坚强,学会了成长。教官也教会了我们很多,教会我们如何感恩父母,如何回报父母。让我们回到家后必须送父母一份礼物,而且是用了心的礼物。回到家了,我思前想后,不知道送什么礼物好,这时桌上的明信片引起了我的注意,我眼睛一亮:对啊,把我去夏令营的纪念明信片上写上祝语送给他们,以表达-对他们的感情。一张小小的卡片附上了“亲爱的爸爸妈妈,你们辛苦了,我经常给你们添麻烦,请你们谅解,你们用汗水把我养大了,我一定会报答你们的,我爱你们!”这 短短的深情的几句话。我想在他们回来时给他们一个惊喜,就悄悄地在把这卡片放在爸爸妈妈的枕头下面。晚上睡觉的时候我偷偷的在门口看他们发现这卡片时的表情。这时爸爸妈妈拿起了卡片认真的看了看,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妈妈笑得那么甜,那么开心,我还发现她湿润的眼角闪着亮晶晶的泪花。这就是爱,满满的幸福。

感恩是有意义的,爱让这个世界不停的旋转。让我们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去看待社会,看待父母,看待亲朋,你会发现自己是多么的快乐。放开你的胸怀,让霏霏细雨洗刷你心灵的污染。要学会感恩,因为这会使世界更加美好,使生活更加充实。

篇二:《语文试卷》

2014年九年级语文阶段性练习试卷 3.26

一、基础知识及运用(30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倜傥(tì) 脑髓(suǐ) 叱咤风云(chà)

B.胡髭(cǐ) 长髯(rán) 正襟危坐(jīn)

C.昳丽(yì) 间进(jiān) 如坐针毡(zhān)

D.留滞(zhì) 油膏(gāo) 犬牙差互(cī)

2.下列词语中没有别字的一项是(3分)

A.筹划 一愁莫展 纯粹 出类拔粹

B.浮躁 口干舌燥 题词 题纲契领

C.耻辱 人所不齿 真谛 根深蒂固

D.端祥 详略得当 娇柔 矫揉造作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白天在工作中遇到什么难题,晚上在读书中有可能得到启发,激起灵感,恍然大悟,柳暗花明,蹦出思路。

B.在家庭浓厚的音乐氛围的陶醉下,小明也深深地爱上了吉它。

C.“两会”就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完善为民办实事等重要工作做了布置。

D.某市原副市长经查实贪污了7000多万元,这样的巨贪也可谓是凤毛麟角了。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中考复习中,不少学生存在着复习重点不突出,时间安排不合理,有的甚至记住了前面的知识,又忘记了后面的知识。

B.交警大队在校门口安装了红绿灯,大家进出校门的交通安全和事故隐患都有了保障。

C.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许多代表指出:环境污染、交通拥堵、发展成本过高,已成为城市发展必须面对的重大课题。

D.各地各部门都把改善民生、保障民生、重视民生作为一切工作的落脚点和出发点。

5.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说法,有错误的一项是(3分)

A.《聊斋志异》是清代文学家蒲松龄写的短篇小说集,“聊斋”是他的书屋名,“志”是记述的意思,“异”指奇异传闻。我们曾学过他的文章《山市》。

B.《组歌》的作者是纪伯伦,他是印度文坛巨匠,和泰戈尔一样是近代东方文学走向世界的先驱。

C.唐朝诗人柳宗元的作品《小石潭记》,记叙了作者游玩的整个过程,以优美的语言描写了“小石潭”的景色,含蓄地抒发了作者被贬后无法排遣的忧伤凄苦的感情。

D.法国小说家都德的《最后一课》通过一个小学生小弗郎士在普法战争时期最后一堂法语课中的见闻和感受,集中地表现了法国人民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

6.补写出下列名句的上句或下句。(4分)

①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②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 。”(《论语》)

③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 。(曹操《观沧海》) ④岱宗夫何如,齐鲁青未了。 , 。(杜甫《望岳》)

7.语言运用(5分)

汉人孙敬,非常好学,从早到晚地读书。有时疲倦了,想睡觉,就用一根绳子系住头发,另一头拴在房梁上拉直,这样如果再打瞌睡,就会被绳子拉醒。战国人苏秦读书欲睡,就拿锥子扎自己的大腿。后人将这两个故事合成成语

,用以激励人发愤读书学习。其实,还有许多成语高度概括了古代那些勤奋读书的人和事,如 B 、 C 、 D „„

⑴请结合文义,在下面横线上写出A、B、C、D处的成语。(2分)

⑵如果你有一位同学成绩特差,还特怕吃苦,特怕困难,请你至少用一个上面所填写的成语写几句鼓励的话,让他能重新鼓起学习的信心。请注意语言表达要简明、连贯、得体。(3分)

8.综合性学习(6分)

每到放学时间,家长们驾驶各类交通工具,早早等在学校门口准备接孩子回家导致周边交通一片混乱。“中国式接孩子”已经成为热门话题,引起了舆论关注。

活动一:下面是两位网友所发的微博材料,请仔细阅读,用一句话概括出两位网友的观点。(不超过30个字)(2分)

网友一:近年来,暴力犯罪越来越多,尤其针对孩子的暴力犯罪更不在少数,这不仅让国人对社会缺乏安全感,也让国人越来越担心孩子的安全。

网友二:试想,城市交通本来就拥堵,再加上现在的车开得那么快,一个大人过马路都会提心吊胆,更何况是孩子呢!

活动二:901班同学以“中国式接孩子”为话题展开了讨论。同学A认为,“中国式接孩子”有必要,能有效保证学生安全;同学B认为,“中国式接孩子”没必要。请你站在同学B的立场,再提出两条理由。(2分)

(1)

(2)

活动三:学校位于市区,绝大部分学生离校路程不远,但每天放学,家长的接送车辆还是把学校周边原本就拥堵的马路堵得水泄不通。为了缓解这种交通压力,请你为学校拟两条切实可行的措施。(2分)

(1)

(2)

二、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1—18题。(30分)

(一)挥动翅膀的花

①我不由得怔住了。

②一棵并非粗壮的树随意地向天空展开它的枝桠,仿佛还未从冬寒中缓过神来。在那高举着的一个个灰暗的小丫杈上,却怦然开出了一朵朵嫩白的花儿,好像细心的女孩用皱纹纸扎着悄悄挂上去的,挂在丫枝分叉的当儿。这一树有着极鲜明的颜色对照:枝干黑瘦、僵硬;花儿净白、娇嫩。

③除了黑白两色,我再也寻不到一丝别的色彩。当周围的花草树木在春风春雨中慢慢染成浅绿、鹅黄、粉红的一幅水彩时,它却悄然成为一帧黑白两色的版

画。一点儿也不张扬,却也并非寂寞,只是倔强而执著地站立着。那些花儿却又分明从冷冷的色调中跳出来,挥动着一双双小手,亲切地召唤着你,拨动着你的心弦。

④这是花吗?我的头脑中盘旋着这样一个奇怪的问题。在我的印象中,花儿多是被丛丛绿叶簇拥着,羞答答,娇滴滴,是穿红着绿的粉黛佳人,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而此时春寒料峭,细小的芽儿还未将树木完全染绿,花朵儿也尚未大面积地‚粉墨登场‛,按理说还没有这满树盛开的花儿。况且,这树上的叶子还不见影踪呢,怎就让这些花儿抢先亮相了?

⑤然而,她们就这样有悖逻辑地开放着。在人行道旁,在庭院的花园中,在学校的操场边,我越来越多的地看到这种争先恐后开着的花。她们缀满了整树的枝桠,贪婪地啜饮着阳光雨露。她白得不掺一点杂质,在晨雾中水灵灵地晃动,喇叭状的花形像在单纯而热烈地宣告着什么。

⑥想必是沉睡了一冬的枝干在春风的撩拨下再也撑不住了,噗哧一声笑成了一朵花,一串串银铃般的笑声便跟着响起来了,错落有致地坠满枝头。花朵一律开放,看不到一个花苞,料想在黑夜将尽未尽之时,就携手君临枝头,穿着盛装同赴一场庆典。她们也没去想作为花的自己是否应该多一点矜持,多一点保留,她们只想把所有的能量在这叫做春天的舞台上尽情发挥。

⑦这是一群优秀的舞者,她们不知劳累,不图回报,每一个细胞都在快乐地轻舞飞扬,让人感叹原来生命可以如此淋漓尽致地舒展,无须患得患失、犹豫徘徊。就这样无畏地听风雷,酣畅地饮雨露;朝阳中也绽放,晚霞中也绽放;有人翘望时也盛开,无人注目时也盛开。只应了造物者一瞬的激情,也要让自己生动精彩。

⑧风儿吹动一树盛开的白花,她们振颤着,舒展着,飞扬着。那是一群十五六岁的女孩在合影,她们拥着,挤着,没有整齐成行的序列;她们笑着,嚷着,没有刻意做作的表情。而一霎间定格下来,却是多么美妙绝伦的一帧倩影啊!一个个笑得那么灿烂开怀,青春洋溢,活力彰现,却又各展风姿,各具神采。正是眼前这一树美丽的白花,借着枝头的微风,摇曳她们纯真之帧,周围的世界在瞬间了无纤尘。我的眼前仿佛出现了一只只轻巧的鸽子落满枝桠茂盛的大树,雪白的羽翅扇动着对蓝天赤诚的膜拜与向往。

⑨每次看到这样一树挥舞着翅膀的花儿,我满心感到的是一种生的喜悦与宁静,一种无以名之的感动的折服。因为看到这一树灿开如银的花儿,我记住了这个春天;这一树卓尔不群的花儿所奏出的华彩乐章,将在我心中萦绕整个春天,乃至日后漫长的岁月。

9.开头说,眼前的景象让“我不由得怔住了”。结合全文内容,简要回答“我”看到的景象的特点。 (4分)

10.下列句子形象生动,富有表现力,请加以赏析。(4分)

①在那高举着的一个个灰暗的小丫杈上,却怦然开出了一朵朵嫩白嫩白的花儿,好像细心的女孩子用纸扎着悄悄挂上去的。

②花朵一律开放,看不到一个花苞,料想在夜将尽未尽之时,就携手君临枝头,穿着盛装同赴一场庆典。

11.文章以“挥动翅膀的花儿”为题有什么好处?结合文意简要回答。(4分)

12.末段说:“这一树卓尔不群的花儿所奏出的华彩乐章,将在我心中萦绕{我们曾学过蒲松龄的文章}.

整个春天,乃至日后漫长的岁月。”对这句话,你是怎样理解的?(4分)

(二)感恩母亲节,回首略谈孝文化

①明天母亲节,给母亲献一束什么花?外国人是康乃馨,国人则往往是萱草花,又名忘忧草。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感恩慈母爱,不妨回首略谈孝文化。

②不可否认,孝文化一度贯穿于中华民族的历史长河,构成了传统文化的重要根基,浸染于华夏儿女的心灵深处。

③不必讳言,封建孝道将千年文明古国桎梏得万马齐喑。鲁迅说,封建礼教只剩下“吃人”的狰狞面目。

④孝文化精华与糟粕混杂,应对其有扬有弃,革除传统孝道中“三纲五常”的封建杂质和“埋儿奉母”的愚昧成分,找回其有助于克服迷心逐物的现代病的根本意义。

⑤何为迷心逐物的现代病?现代化使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普遍提高,可精神世界却缺少了关照。现代的人们拥挤在高节奏、充满诱惑的现代生活中,人心浮动,没有片刻安宁。欲望在吞噬理想,多变在动摇信念,心灵、精神、信仰在被物化、被抛弃。如果失落了对自身存在意义的终极关切,人,靠什么安身立命?

⑥安身立命即“生命的安立”,作为中国文化的传统话题,不仅是儒家的追求,也是儒释道的通义。这一话题可演绎为关于生命的三条约定:热爱生命,追求幸福——这是安身立命的基本约定,也是今天现代化的动力;尊重生命,道德约束——这是追求幸福的集体约定;敬畏生命,终极关切——这是追求幸福的未来约定。现代化和市场经济不断放大、满足着安身立命的基本约定,但也难免刺激、放任个体对物质享受的过度追求,不断洗刷甚至消解追求幸福的集体约定和未来约定。于是,“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近利远亲、见利忘义、唯利是图、损人利己,甚至“要钱不要命”的道德失范现象,反而在促进生活提高、人类进步的现代化浪潮中沉渣泛起。

⑦人,在发觉诊治身体的药石业已无效时,才能急着找出诊治心灵的药方。继承和弘扬孝文化之合理内核,有助于找回尊重生命、敬畏生命这两条约定,治疗迷心逐物的现代病。孝的本质之一是“生命的互相尊重”。孝文化所倡导的“善事双亲”、“敬养父母”、“老吾老以及人之老”,不仅要求我们尊重自己父母的生命,也要尊重、关爱他人的生命,从而扩展为对上孝敬、对下孝慈、对亲友孝悌、对国家孝忠,将“亲其亲、长其长”的家人之孝升华为“助天下人爱其所爱”的大爱。孝的本质之二是“敬畏”。人不应敬畏鬼神,但不能没有敬畏之心。宗教的原理是敬畏神,孝文化的原理是敬畏人——敬畏父母、敬畏长辈、敬畏祖先,“家有近祖,族有宗祖,慎终追远,直至始祖”。如果说金钱、利益可以洗刷和消解人伦道德,诱使民德“变薄”,那么,“慎终追远则民德归厚矣”。

⑧亚当•斯密(经济学的主要创立者——选者注)写过《国富论》,也写过《道德情操论》,意在市场经济必须有道德约束。但如何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克服迷心逐物的现代病、唤回人们对生命的尊重和敬畏,始终是一道未解的难题。今天,我们正多方努力,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不妨打开视野,有容乃大,包括回首孝文化,肃清其附着的污泥浊水,找出其相通之普遍价值,发掘其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和和谐社会建设需要的可用功能。

⑨爱乡方爱国,尽孝常尽忠,“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选自2012年03月13日《人民日报•海外版》

13.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3分)

14.孝文化的精华和糟粕分别指什么?(4分)

15.第⑥段画线句子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何作用?(3分)

16.为什么说“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克服迷心逐物的现代病、唤回人们对生命的尊重和敬畏,始终是一道未解的难题”?面对这道难题我们中学生能做些什么?(4分)

三、请认真阅读下面诗文,完成19~23题(20分)

朱敬则,字少连,亳州永城人。以孝义世被旌显,一门六阙相望。敬则志尚恢博,好学,重节义然诺,善与人交,振其急难,不责报於人。与左史江融、左仆射魏元忠善。咸亨中,高宗闻其名,召见,异之。为中书令李敬玄所毁,故授洹水尉。久之,除右补阙。

初,武后称制,天下颇流言,遂开告密罗织之路,兴大狱,诛将相大臣。至是,已革命,事益宁。敬则谏曰:‚臣闻李斯之相秦也行申商之法重刑名之家杜私门张公室弃无用之费损不急之官惜日爱功亟战疾耕。既庶而富,遂屠诸侯。此救弊之术也。故曰:刻薄可施于进趋,变诈可陈於攻战。天下已平,故可易之以宽简,润之以淳和。秦乃不然,淫虐滋甚,往而不反,卒至土崩。此不知变之祸也。陆贾、叔孙通事汉祖,当荥阳、成皋间,粮饷穷,智勇困,未尝敢开一说,效一奇,唯进豪猾贪暴之人。及区宇适定,乃陈《诗》、《书》,说礼、乐,开王道。高帝忿然曰:‘吾以马上得之,安事《诗》、《书》?’对曰:‘马上得之,可马上治之乎?’帝默然。於是贾著《新语》,通定礼仪。此知变之善也。向若高帝斥二子,臵《诗》、《书》,重攻战,尊首级,则复道争功,拔剑击柱,晷漏之不保,何十二帝二百年乎?故曰:仁义者,圣人之蘧庐;礼者,先王之陈迹。祠祝毕,刍狗捐;淳精流,糟粕弃。仁义尚尔,况其轻乎?

后善其言,迁正谏大夫,兼修国史。以老疾还政事,俄改成均祭酒、冬官侍郎。易之等集名儒撰《三教珠英》,又绘武三思、李峤,苏味道、李迥秀、王绍宗等十八人像以为图,欲引敬则,固辞不与,世洁其为人。出为郑州刺史,遂致仕。侍御史冉祖雍诬奏与王同皎善,贬涪州刺史。既明其非罪,改庐州。代还,无淮南一物,所乘止一马,子曹步从以归。卒年七十五。

【注】①仕宦之家门前所建用以表彰的建筑物。②祭祀时用的用草扎成的狗。③朝臣出任外官者重新被调回朝廷任职。

17.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3分)

A.以孝义世被旌显(受到) B.为中书令李敬玄所毁(诽谤)

C.祠祝毕,刍狗捐(捐助) D.故可易之以宽简(代替)

18.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意思相同的两项是(4分)

A. 以老疾还政事 夫不能以游堕事

B. 往而不反,卒至土崩 则名微而众寡

C. 此知变之善也 孔子云:何陋之有

D. 为中书令李敬玄所毁 山峦为晴雪所洗

19.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4分)

①善与人交,振其急难,不责报於人。

②欲引敬则,固辞不与,世洁其为人。

篇三:《典题例析》

《狼》〔典题例析〕

例题一、下列各句对“其”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场主积薪其中( 麦场 )

B、一狼洞其中( 柴堆 )

C、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狼)

D、屠自后断其股(狼)

解析:文言文中常有“一词多义”的现象。上述加点的“其”字虽均为代词,但它所指代的对象却并非完全相同,解答时要结合上下文进行判断。其中,A、B、D都是正确的,而C句若补完整应为:(狼)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根据具体语境来看,这里的“其”应指代“屠户”。

参考答案:C

例题二、本文的主人公是屠户还是狼?

解析:要判断主人公是谁,必须先把握文章的主旨。本文的主旨很清楚,即最后一段作者的议论,它说明狼无论多么狡诈也不是人的对手,终将为人的勇敢智慧所战胜。可见作者写本文正是为了讽刺狼。在叙事过程中,文章也是以狼为主导来进行,并以狼最终自取灭亡来结束的。由此可见,在本故事中,狼是主要“人物”,而屠户是次要人物。

参考答案:狼,因为狼的行动是故事发展的主导,作者的写作目的在于讽刺狼。 〔课时训练〕

训练一

一、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缀( ) 窘( ) 苫蔽( )( ) 奔倚( ) 数刀毙之( ){我们曾学过蒲松龄的文章}.

( ) 隧( )入 尻( )尾 chí( )担持刀 dān dān( )( )相向 目似míng( ) 意xiá( )甚 狼亦xiá( )矣 假miè( )

二、填空。

1、《狼》的作者 ,是 朝著名文学家,初一年时我们曾学过其文章《 》,本文选自文言短篇小说集《 》。

2、《聊斋志异》中的“聊斋”是作者的 名,“志异”的意思

是 。

3、请写出点明全文主旨的句子:

4、请用精练的语言概括本文的故事情节:

( )→ 惧狼 → ( )→ ( )

三、解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1)之: ①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 ②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 ③久之,目似暝,意暇甚。( ) .

④又数刀毙之( ) ⑤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 ..

(2)敌:①恐前后受其敌( ) ②盖以诱敌( ) ..

(3)止:①一狼得骨止( ) ②止增笑耳( ) ..

(4)意:①目似瞑,意暇甚( ) ②意将隧以攻其后也( ) ..

(5)前:①恐前后受其攻( ) ②狼不敢前( ) ..

四、用“/”标示下列句中的语音停顿。

1、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2、其一犬坐于前 3、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训练二

一、阅读课文1、2、3段,完成文后问题。

1、联系全文,段⑴是故事的 ,主要写 ;段⑵⑶是故事的 ,主要

写 。

2、请选出下列各句中含有通假字的一句( )

A、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 B、屠乃奔倚其下,驰担持刀 C、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D、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3、翻译下列句子。

⑴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⑵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⑶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

4、“投以骨”的正常语序应该为 ,屠户这样做的目的是 。

5、“屠大窘”说明此时屠户产生了怎样的心理变化?

<狼>答案:

一、zhuì jiǒng shàn bì yi shù bì suì kāo 弛 眈眈 瞑 暇 黠 寐 二、1、

蒲松龄 清 《山市》 《 聊斋志异 》 2、书斋 记述奇异的事 3、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4、遇狼 御狼 杀狼 三、1、①助词,主谓间取消独立性,无实义。 ②它,代狼。 ③助词,补充音节,无实义。

④它,代狼。 ⑤结构助词,“的”。 2、①攻击,动词。 ②敌人,名词。 3、①停止,动词。 ②通“只”,只有,副词。 4、①神态,名词。 ②打算,动词。 5、①前面,名词。 ②上前,动词。

四、1、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2、其一/犬坐/于前 3、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五、(1)李白(2)白居易(3)苏轼(4)欧阳修(5)李清照(6)周邦彦(7)袁枚(8)蒲松龄

训练二

1、开端 遇狼 发展 惧狼、御狼 2、C 3、(1)路上遇到两只狼,紧随着走了很远。

(2)骨头已经扔完了,可是那两只狼还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着屠户。(3)他回头看见野地里有一个打麦场,场主人把柴草堆在打麦场里,覆盖成小山似的。

4、以骨投

对狼迁就、退让,报有幻想,希望能退狼。 5、丢掉幻想,准备抵抗。 《狼》阅读测试卷及答案

蒲松龄

【原文】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浪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

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基础知识题】

一、给下列画线的字注音。

缀行( ) 大窘( ) 狡黠( ) 苫蔽( ) 眈眈( ) 积薪( ) 弛担( ) 目似瞑( ) 意暇甚( ) 尻尾( ) 假寐( )变诈( )

二、填空。

l.本文作者 ,是 朝著名的文学家。课文选自他的 集《 》。“聊斋”是作者 名,“志异”是 的意思。

2.《狼》一文中发表评论,点明主题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请用精练的语言概括本文的故事情节:

( )→ 惧狼 → ( )→ ( )

4. .写出两个带“狼”字的成语: ________、________。

三、解释下列画线的字。

1.顾野有麦场( ) 2.止有剩骨( )

3.屠自后断其股( ) 4.意暇甚( )

5.盖以诱敌( ) 6.其一犬坐于前( )

7.一狼洞其中( ) 8.意将隧入( )

【阅读理解】

篇四:《30狼》

30、狼

学习目标

1.熟读古文,能熟练的翻译课文,积累课文中的文言词。

2.揣摩文中的动作、心理描写,学习叙议结合的写法。

3.认识狼贪婪、凶残和狡诈的本性,懂得对待象狼一样的恶人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才能取得胜利。

教学重难点:1、3

学议

一、作者情况、故事背景

一、资料链接

作家作品简介

蒲松龄(1640~1715)清代小说家,字留仙,一字剑臣,号柳泉居士,淄川(今山东淄博)人。出身于一个逐渐败落的地主家庭,广读经史,学识渊博。一生热衷科举,却不得志,72岁时才补了一个岁贡生,因此对科举制度的不合理深有体验。加之自幼喜欢民间文学,广泛搜集精怪鬼魅的奇闻异事,吸取创作营养,熔铸进自己的生活体验,创作出杰出的文言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以花妖狐魅的幻想故事,反映现实生活,寄托了作者的理想。

《聊斋志异》清代短篇小说集,是蒲松龄的代表作,在他40岁左右时基本完成,作者通过谈狐说鬼,讽刺当时社会的黑暗、官场的腐败、科举制度的腐朽。故事曲折离奇,人物形象鲜明生动,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和现实意义。多数作品通过谈狐说鬼的手法,对当时社会的腐败、黑暗进行了有力批判,在一定程度上揭露了社会矛盾,表达了人民的愿望。我们所熟悉的“画皮” 就是出自《聊斋志异》中。去年我们曾学过蒲松龄的《山市》。

二、初读文章

1.自读课文,给加横线的字注音。

大窘( ) 缀行( ) 苫蔽 ( )狡黠( ) 少时( )弛担( ) 眈眈( )积薪( ) 假寐 ( ) 尻尾( )

2.划分下列句子的节奏。

(1)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2)其一犬坐于前。

(3)身已半入,止露尻尾。

(4)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顿。

三、疏通文意

1. 解释下列划线词语的意思。

止有剩骨( ) 缀行甚远( ) 两狼之并驱如故( )( ) 大窘( ) 前后受其敌( ) 顾野有麦场( ) 积薪其中( )苫蔽成丘( ) 弛担持刀( ) 眈眈相向( )

犬坐于前( ) 目似暝( ) 屠暴起( ) 又数刀毙之( ) 一狼洞其中( ) 止露尻尾( ) 乃悟前狼假寐( ) 狼亦黠矣( )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重点句子。

(1)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2)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3)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4)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

(5)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6)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7)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8)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四、深入探究

1这篇文章给我们讲述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请根据自己的理解创造性地复述故事。 (请两位学生毛遂自荐讲述故事大意,其他同学共同品评其得失。)

2、故事中的狼是怎样的一个形象?你是从文中的什么地方看出来的 ?

3、故事中的屠夫是怎样一个形象?表现在哪些地方?

4、作者对这件事有什么议论? 这个故事你有哪些启发?

(揣摩广思,自由讨论,让学生各抒己见,有道理的均需肯定。)

展导:

(一)节奏方法链接

在诵读文言文的过程中,凡表示人物、地点、事件、事物名称的词或短语中间不能停顿,表示一个完整的概念的短语之间不能停顿,语义特别密切、组成一个词组的词语之间也不能停。

(二)翻译方法链接

翻译方法 ——留(保留原词)、删(删除语义表达上多余的词)、补(弥补省略的成分)、换(将古汉语换成现代汉语)、调(调换倒装句式的语序)

遵循原则——忠实原文,不违原意。

翻译课文时,抓住句子中的重点实词,采用添字组词法、词语置换法、利用注释法,结合具体语境来试着连缀成句,力争做到忠实于原文,语句流畅易懂。

练结

练习

请大家展开联想和想象,把本文改写成一篇白话故事。课下在日记本上写一下,下节课集中展示。

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