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精神生活

时间:2021-10-10 18:55:46 六年级作文

篇一:《精神作文》

生活需要精神

荷尔德林说过:人诗意地栖居大地。生存于天地间的生物数不胜数,然而只有人才能活出精彩,活出诗意。生存不等于生活。生存是生活的前提,而生活是生存的升华。从某种意义上讲,懂得生存者并不一定懂得生活。

人类在与大自然的生存斗争中创造了文明,凝聚了宝贵的精神文化,从而丰富了人们的生活。当生存对人的威胁进一步降低时,人们开始探索什么是生活,应该怎样生活。

生活中必不可少的是人的精神。没有了对理想的追求,失去了对明天的期望,抛弃了对生命真谛的探索,这样的生活是麻木的。它和自然界动物的生存斗争没有本质区别。一个拥有精彩生活的人要有一颗纯真的心,有一股对美好事物的追求的热情,并且不知疲倦地向着美好的方向迈进。

没有生存谈不上生活,生存支撑着生活,然而生活也深深地影响着生存。对人生目标的追求是一种生活,对生命的意义的思考是一种生活,对真理的崇拜,对劳苦大众的同情,对不公平进行斗争也是一种生活。在人类历史上,不少先进分子抱着对生活的执着追求而成就了丰功伟绩。岑参怀着对祖国的热爱,为了捍卫祖国的领土,宁愿过着艰苦而又充实的生活。居里夫人为了人类科学事业奋斗终生。爱迪生在他七十岁生日的时候,自豪地宣布他已经做了一百多岁的人能做的工作。对生活的追求需要勇气,有时候甚至需要牺牲生存的权利。文天祥坚持堂堂正正地做人,放弃了高官厚禄,面对生存的希望和死亡的威胁毫不动摇。格拉瓦,当代最伟大的理想主义战士,为了反抗帝国主义压迫下的不平等,不惜辞掉高官直奔玻利维亚丛林,以血肉之躯挑战一个强大的社会体系,直至壮烈牺牲。 一代又一代彪炳千秋的英雄人物,他们对生活的追求为现代人树立了一个榜样。人类社会无论在物资上发展到什么程度,总需要精神上的追求。如果只有对个人利益的追逐,失去了与不公平作斗争的勇气,失去了对英雄主义的崇拜,对理想的向往,失去了精神的独立,这样的社会是令人毛骨悚然的。可见,从生存到生活的升华,离不开对精神的追求。

只有树立起远大的理想,认识生活,投入生活,才能更好的生活,才能拥有真正精彩的生活。

人能够“诗意地栖居大地”,是因为人有精神的追求。当拥有了健康的灵魂时,生活将是精彩的,世界也将充满诗意。

以“精神支点”为话题800字作文指导及例文

来源:本站整理作者:本站更新:2010-1-9 10:16:15 本日:32 本周:117 本月:135 总数:6022 文题设计:

“给我一个支点,我可以撬动地球”。世界著名科学家阿基米德这句话揭示了科学的伟大。物质世界是这样,精神世界何尝不是这样。给予精神支点,人才能够充分地伟大,才能够不断地超越自我。不敢设想:没有精神,精神没有支点,人类会是怎样?

请以“精神支点”为题写一篇文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800字。

思路点拨:

“精神支点”,或许是伴随我们一生的不可或缺的要素。正如材料所说,给予精神支点,人才能够充分地伟大,才能够不断地超越自我。因此这个文题给我们提供了充分发挥的余地,但要写出耳目一新之作也并非易事。因此,应根据词的意义,充分地展开联想,结合自己的个性特长来进行写作。假如你要写记叙文,你不妨通过人物的言行、心理,来表现“精神支点”在人物中所起的作用。当然,这个人物可以是古代的,也可以是现代的;可以是中国的,也可以是外国的;可以是个体的,也可以是群体的。比如NBA中有不少被我们称为“烂队”的球队,其实他们并不缺少实力派的大明星,但是精神方面的匮乏使得其战斗力大打折扣。这就是千军易得,精神支柱难求。假如你要写议论文,你不妨从现实生活出发,以社会生活中的正反两方面的的事例论述自己对“精神支点”的认识,从而得出“人不可没有精神支点”的观点。另外,也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在结构体裁上有所创新。

需要说明的是,一是要求以“精神支点”为题,就不可自己再拟题目;二是“精神支点”有好坏之分,我们所追求的应是正义的、美好的。

例文:

精神支点

人世间还能有什么能比这更惨无人道呢?

为保良将,他只不过是在朝廷上说了几句公道话,却被以“触犯了皇室的威严”为由而施以宫刑。真是奇耻大辱!天理何在?

可是,他又有什么办法呢?在这个极端王权的朝代,又有谁能为他讨回一个公道来呢? 深牢大狱中,他,司马迁,正在忍受的,不仅仅是这躯体上的无比痛苦,折磨他的,还有那精神上的巨大创伤。

他失望,愤慨,却又无可奈何。

是的,他悲哀,为自己,为皇帝,更为这样的一个朝代。可是,哀莫大于心死,他的心虚脱的快要死去了,于是,一切一切对他来说,又不感觉有多么重要了。

既然什么也无所谓了,那活着还有什么意义呢?死了吧,一旦死了,这一切也就结束了,痛苦、冤屈、耻辱,都会和这残缺的尸体一并埋入黄土,腐烂殆尽——这是怎样的一种解脱呀! 但是,仍有什么东西在他的内心深处,如灰烬中的一粒火星,如枯木根上的一颗绿芽,向他呼唤,使他不至于彻底地绝望。

是逃避,还是面对?

是沉沦,还是奋起?

是默默无闻地埋藏于这大千世界的一个小小角落里被遗忘,还是抖擞精神大干一场,打破空间与时间的局限,让自己的灵魂在烈火中得到永生?

选择!

历史的滚滚车轮辗碎了多少具不为人知的骸骨;时光的浩荡波涛抹去了多少个不见经传的名字。可是,有一些人,他们不甘平凡,他们以身体为弓,以灵魂为箭,凭借他们整整一生的

拼搏努力,将这一箭射了出去。这一箭,跨越了时间,穿透了空间,呼啸着,射向了永恒。屈原、孔子、韩非、孙子……这些人,不都是他从小所仰慕、所效仿的吗?与他们所经受的苦难相比,自己这点儿不幸是何其的微不足道!对,他要活下去,他要写《史记》!他要给那些英雄人物立传,他要将他们的丰功伟绩记录下来,让它来激励那些身处逆境中的人们;同时,他自己的生命价值也会在此实现!

瞬时间,即将熄灭的火又开始熊熊燃烧,即将枯萎的花又重新炫丽绽放,即将灰死的心又有力地怦然而动!他终于找到了自己的精神支点,他终于找到了再活下去的意义,他终于砸碎了这禁锢他生命的枷锁!就是他,司马迁,写下了那流传千古的历史巨著——《史记》。 司马迁,他借助于自己的精神支点,用自己辉煌壮丽的一生,撬动了整个中华民族的浩荡历史;而历史,也为他竖起了一座永不磨灭的丰碑!

简 评:这篇文章紧扣文题,以敏捷有致的文笔,给我们讲述了大文学家、史学家司马迁遭受宫刑后那复杂的心路历程,而且笔下激情似火,语言如诗。全文内容丰实,结构严谨,文字洗炼。无论是叙述、写人,还是议论、抒情,都处处散发着浓烈的文学情趣,时时展现着深厚的文化氛围,将阅读者领进“历史”“文学”的情境之中。这样的文章另人耐读、耐品,有味、有趣。

精神支点

历史的长河汩汩流淌,英雄的鲜血渗入时间的孔隙,激励一代又一代人不断前进。望着汹涌而下的浪潮,我侧耳听去:

听!昂扬激越,余音悠长的琴声在刑场上响起,它充满了怨,充满了恨,又充满了让人热血沸腾的正义。是嵇康,这个时代的英雄,在死亡面前仍神态自若地演奏着绝世的《广陵散》。

他是卓尔不群的野鹤,是出淤泥而不染的荷花,心中充满正义。为了正义,他可以抛弃一切名和利,甚至自己的生命。他不会随波逐流,只会做自己认为对的事情,追求自由,追求崇高。他之所以这样,只是为了自己心中的理想,为了自己精神的支点。

龙门有灵秀,钟毓人中龙。学殖空前富,文章旷代雄。怜才膺斧钺,吐气比霓虹。功业追尼父,千秋太史公。

看!那个一脸疲惫,被囚禁在狱中却仍沉于写作的司马迁。残酷的腐刑,让他痛苦、绝望。然而,一个战场上的英雄(李陵)一下子被视为叛徒,令任何一个心中有正义的人都不能忍受。于是,司马迁站出来了,为了一个并无交好的人而触怒龙颜。结果,他只有两个选择:一个是死,一个是活着——从此不能成为一个真正的男人。在这种情况下,有谁会愿意选择活着?但司马迁这样做了。父亲——一个史学家的遗言,让他不能无视自己的使命和责任。就是这样的精神支点,让他在6年的痛苦生活中完成了“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巨著——《史记》。

于是,我沉思了,在恍恍中看见了北海那个拄着汉廷的符节牧羊的苏武。当他被囚禁在牢狱般的环境中时,渴了,抓一把雪吃;饿了,就煮吃皮带、羊皮。然而,这一切,没有让苏武有一丝的屈服。他对大汉的忠诚,即使是匈奴人让他等公羊生出小羊羔来才能回去这样不可能的事情,也不会使苏武有丝毫的动摇。

大汉是苏武出生、成长的国度,是他的至爱。于是,这个精神支点支起了坚韧不屈的大汉臣子。于是,有了“为臣命中敢辞难,脱遇艰难亦自安。试看子卿持节处,雪花如席不知寒”的赞美。

历史的浪潮逐渐退去,我似乎看到了自己的精神支点,它似是历史的英雄对我的眷顾。

篇二:《高考作文素材:物质与精神》

高考作文素材:物质与精神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60分)

1960年,美国贫富悬殊,社会矛盾突出。有一天,一个叫罗伯特的电视记者,拍摄到这样两组画面:一组的主人公是一家公司的总经理,此人在办公室里超负荷地忙碌着,虽然西装笔挺,但神情憔悴、满面疲惫;另一组的主人公,是一位在写字楼工作的清洁工,他身着蓝色帆布衣服,破旧但不脏乱。只见他一边清扫垃圾,一边哼着乡村歌曲,一幅怡然自得的样子。

总经理是美国典型的富人代表,而清洁工是美国典型的穷人代表。这两组镜头在电视上播出之后,奇迹出现了:许多穷人不再仇恨富人,也开始感受到快乐和幸福;居然还有很多富人开始羡慕穷人的生活。

请根据对上则材料的感悟,联系现实生活,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题目自拟文体不限。

二、考场要点

1、结合时代背景揣摩材料主旨 方法:认真审读原文提炼关键词看原材料看提示)

2、补充材料留下的思维空白(对关键词进行排列组合,优选最佳写作角度)

3、精心锤炼标题

4、确定擅长文体

5、罗列可选材料

6、在草稿纸上写好关键语句

友情提示:这是考场作文的重中之重,成败的起点,控制在5—10分钟为宜。请相信:磨刀不误砍柴工。这也是阅卷教师在快速浏览的时候能留下印象的部分。

三、探究最佳写作角度

(一)、当事人语:

不妨让罗伯特道出其中的秘密:

“以前,许多镜头都习惯于对准富人的资产和穷人的疾苦,矛盾便出现了。我将镜头对准富人和穷人的内心,富人因为欲望太多,所以神情疲惫;穷人因为生活简单,所以满脸自得。富人和穷人不能只比物质,还要比幸福感。”摘自2010《人民文摘》第1期 作者沈岳明

(二)、考场点睛

【分析品悟】不能只比物质。以前,许多镜头都习惯于对准富人的资产和穷人的疾苦,矛盾便出现了。这位记者将镜头对准富人和穷人的内心,富人因为欲望太多,所以神情疲惫;穷人因为生活简单,所以满脸自得。

【最佳立意】 不能只比物质,还要比幸福感。

【适用主题】物质与精神、幸福感。换个角度

素材:

1、一箪食,一瓢饮,居陋巷,不改其乐的颜回

2、青海玉树地震(热门素材用好不易,建议回避 尖新示例)

车辚辚,风萧萧,行人远望各心焦。山川河流走相送,尘埃不见西宁桥,千里驰援志如刀!前方有生命的等待,后面有国家的催促,这些志愿者,毫不犹豫地选择征程。

3、曹德旺、曹晖父子 黄富荣 陈光标 才仁旦舟

4、著名作家阿来拒上《百家讲坛》

5、为什么贫穷的尼泊尔、不丹、老挝、智利人均幸福指数那么高?为什么经济发达的日本、韩国自杀率节节攀升?

6、知名心训师林A的心灵富豪榜——参见所转博文(我关注信义兄弟时看过《武汉城市圈》对林A的专访,专为收集反面素材而用)

信义兄弟怎么用,反面材料有哪些:黄光裕入狱、刘晓庆逃税、史玉柱“伪信用”、荣智健黯然退出

示例一:

孙水林、孙东林兄弟当然是诚信和道义的象征,但光“信义”两字还无法诠释他们价值的全部。因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些糟粕元素,“伪诚信”、“伪道义”在我们国家比比皆是。我记得大名鼎鼎的史玉柱“重出江湖”做脑白金时,第一件事情就是还债,把自己包装成一个“诚信典型”,其实目的还是获得银行的信任。所以,其后来被曝出的“漏税”丑闻也就不足为奇了。

但孙水林、孙东林兄弟不同,他们的信义行为因为哥哥一家五口的灾难而凸显出来,更因为弟弟的主动接力而得到彰显。中国人讲究“人死账消”,但孙水林一家五口都死了,但他的账不但没有消,而且在没有账目的情况下由民工凭良心领工钱。这说明孙水林、孙东林兄弟的行为是发自内心的主动行为,而不是为

了信义而信义。这种内心的信义之心、责任之心和良善之心,才是我们社会的最珍贵宝藏。

示例二:

黄光裕曾数次被评为“中国首富”。但取得商业成功后,他根本无暇也不愿回头构建自己的心灵大厦和道德天空,而一度沉溺于官商勾结和无道德环境的长袖善舞。因为出身贫寒和“原罪”心态,黄光裕虽然有百亿身价,但他的心灵是贫困的。 中国像黄光裕这样拥有巨额财富数字内心却十分赤贫的人非常多,这样的富豪是不能算真正富豪的。但我们的社会,现在就是迷恋这样的富豪,这不是不说是个时代的“杯具”。在一个经济财富得到不断累积而心灵财富得不到张扬的社会,会造成很多畸形的社会问题。

7、证严法师《静思语》

富中之富、富中之贫、贫中之富、贫中之贫是法师经常提起的四种贫富人生。早会时法师申言,贫者,沉浮于种种秽恶苦境之中,然心若知足,即可转苦难为快乐,若是徒具丰足的财物,却不懂得善用,反会受其诱引,心灵永不满足。

(1)富中之富者,富有物质,更富有爱心。如企业家开展事业,安定了许多人的家庭生活,也将有余的财富为社会、为人群付出。知道如何运用有形物资助人,心灵富足才是真富有。

一个财力丰裕的富翁,如果也能发慈悲心尽量去帮助社会上一些不幸的人群,则其内心也必定感到很充实,精神上感到很富足,那么他也会成为一个“富中之富”的人。

(2)富中之贫者,“有一缺九”──拥有十就想要一百,有了一万更想要十万„„因为永远觉得不够;不够,就是缺乏,这是心灵的贫穷。法师解释,富中之贫的人除了捨不得付出,也缺乏情与爱,害怕他人向自己寻求协助,故与人疏离;所以不唯自觉有形的财物不足,更是缺情、缺爱,富中之贫者实堪怜!

精神方面感到很空虚和苦闷,则不管拥有多少财富,住着豪华的别墅,开着进口的名车,吃着山珍海味或满汉全席,穿着名贵华服和钻饰,也会觉得这些一切都索然无味,毫无意义,甚至觉得非常无聊、孤独和痛苦。这些人便是典型的“富中之贫”。

(3)贫中之富者,就是我天天都可看见的人间菩萨──他们生活并不富有,却富在肯做、肯投入,虽然天天辛勤工作才能维持生活,但他们仍尽一己之力帮助社会、帮助更穷困的人。

法师以环保志工为例,他们多是默默无闻的市井小民,或是学历不高、识字不多的老者,却心心念念助人为善,努力做回收、分类,一举手一投足,都为人间做出最有意义的贡献。“尽管回收所得微少,但是他们爱心充分,也能集合成一股强大的力量。”

一个人如果在物质上或财富方面很匮乏,但是如果能发心行善,纵然布施的能力很有限,然而也可以在精神上感到很富足,成为一位“贫中之富”的人。

(4)至于贫中之贫者,不仅生活贫困,心灵也困顿,永远想要依靠别人的帮助。“菩萨度人,先以利济。”法师教示,对于贫者,可先抚平其民生之苦、济助其生活来源,但更重要的是要以清净善法化导、循循善诱,慢慢度化其心灵步上善的方向,产生尊严和自信心,相信自己有朝一日也能够帮助别人。

8、热播剧《老大的幸福》、毕淑敏《破译幸福密码》

由范伟主演并监制的电视剧《老大的幸福》,在央视一套开播后,当天收视率高达5.03%,创下今年央视一套黄金时间段首播集的历史最高。剧中笑中含泪的感动,简单幸福的老大,深深震撼着我们的心灵,而傅老大四个弟妹到底是否幸福,也如猜谜一般引人深思。

电视剧中,傅老大的四个弟妹有房地产大亨、官迷、房奴、股疯,都是外表光鲜的人物,但他们的生活却充满着压力、紧张、迷茫和无意义。这是为什么呢?这是因为,他们寻求满足的都是病态的欲望,这种远离生命本源的欲望好像一个无底洞,永远无法满足。

剧中佳佳有一句名言,说追求身外之物的人都是奴隶,再光鲜都是不幸福的。傅老大的四个弟妹正是因为心底的迷茫、空虚,才会缺乏幸福感和满足感,才会不择手段地追求不属于他们的权力和钱财。这是一种神经症性的病态欲望,即便拥有再多权钱,也填不满欲望沟壑,反倒作茧自缚。

9、钱学森

精神和物质是对立统一、密不可分的。我们怀念五六十年代人的精神风貌,但我们绝不愿回到那个时代的物质生活中去。同样,当我们今天生活在相对物质丰富的年份,人们又是多么想望那份曾经拥有的精神家园!有了物质基础可以促进精神文明,因为经济充裕了,人们可以求知求学,可以知书达理,可以乐善好施。但物质丰富也容易带来享乐、攀比、仇隙。这种时候非常需要有好的社会环境和精神引导。

依钱学森老人的家世,他尽可以享受锦衣美食的生活,甚至可以在大洋彼岸做着无数人羡慕的科研工作。而他却选择了报效祖国,而且是要冲破各种阻挠、迫害的漫长之旅。当他融入祖国,看到那一代伟人以身作则,亿万人民精神饱满地为新中国建设而忘我奋斗,钱老被中国的领袖和人民的精神感染着。而今,他又感染了我们无数人。

10、沈浩日记

“电影《牧马人》中有这样一个情节:许灵均的父亲在美国是一个亿万富翁,他回国本想让儿子出国继承财产,重新认识“人生的价值”,过上“幸福的生活”,可是,当他听到了许灵均讲述他自己的成长经历后看到儿子有那么丰富的

精神生活,反而羡慕起来,感到自己的物质生活虽然十分优裕,但并不幸福。因此不得不感伤地承认:“在财产上,我是富翁;在感情上我却一贫如洗,准确地说,是个乞丐”。

亿万富翁居然成了乞丐?细细想来,并不奇怪。因为人生的价值并不是由拥有物质财富的多少来确定的。如果精神空虚,即使物质财富再多,也无法感受人生的真正幸福。

当然,我们说人离不开高尚的精神生活,绝不是说可以不要必须的物质生活。我们搞四化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不断提高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但这种丰富的物质生活需要用革命的精神去创造。现在有的年轻人不讲革命理想,不讲做人的道德,一心只做金钱梦,这种人应该从亿万富翁是“乞丐”的感慨中得到启发和教育。”

3.一次成功就够了

以下是一个人一生的简历:5岁时,他父亲就去世了:14岁时,他从学校辍学,开始了流浪生活:16岁时,他谎报年龄参了军,而军旅生活也是处处不顺心; 18岁时,他娶了个媳妇,可只过了几个月,媳妇就变卖了他所有的财产逃回了娘家;他曾通过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