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作欣赏作文100字

时间:2021-10-10 18:54:23 五年级作文

篇一:《作文佳作欣赏》

佳作欣赏

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伴着这熟悉而快乐的乐曲,红领巾广播站又在同样的时间,同样的地点与大家分享知

识,分享快乐了。在这美丽的校园,在这充满了希望的早晨,首先祝老师和同学们在新的一天里工作顺利、学习进步、开心愉快!我是五年级三班的张一言,下面为大家播出的是《佳作欣赏》。

在浩如烟海的文学作品中,总有那么一群美丽的精灵,以它们动听的声调、变幻的格律,引领着我在那片天空中飞行。

这些精灵有一个美丽的名字——宋词。

已记不清是怎样认识宋词的了,只知道自己已深深地迷恋于宋词那飞扬的文采,深切的情感;只知道自己在平凡的生活之外,可以在这片天空自由地飞行,自由地呼吸。

我爱读李煜——那个孤独悲伤的词人。国破家亡的痛苦让他的词如淬火升华,再不是那唱尽繁华绮梦的靡靡之音,而是一种痛彻心扉的悲鸣。“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李煜唱遍愁情,吟遍悲伤,但当不知多少帝王的楼阁都cuìmímíyù

在历史的风雨中消散时,唯有他,赢得了永恒。读李煜,我读懂了那一份悲,那一份孤独,让我的生命中有了一份不会经历但却体验过的情感。

我爱读辛弃疾。辛弃疾,每每走近他的词,都会感到剑气逼人。如同一把龙吟剑在匣中长啸。我读到他的豪情:“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我读到他的壮志未酬:“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身前生后名,可怜白发生。”我读到他的痛苦:“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是啊,纵使栏杆拍遍又怎样?你本是一位旌旗拥万夫的将军,却只能在梦中挑灯看剑,回到吹角连营,岂不悲?辛弃疾,那一份壮志难酬让我悲伤,那一份痛苦让我难过。也许,灵魂正是这样开始成长的。

我爱读苏轼。每每读到他的词,总是会看到他舞动长袖,潇洒而又孤独,而那一轮让他迷恋的明月,在我将痴时跌落至我的掌心。我喜欢读他的“明月几时有”苏轼是豁达的词人,被贬黄州,也许彷徨,也许失意,但最后,他站得潇洒,站得笔直。他的旷达让我每当读到他的词时都会感到如同海风拂面,吹尽我身上的琐屑与世俗,让我飞得更高。

我爱读宋词,喜欢李清照的“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喜欢柳永的“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喜欢晏殊的“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喜欢宋词那一份婉约,那一份豪迈,那一份愉悦,那一份悲 jīng

伤。喜欢在清冷的灯光下,翻开一本宋词,让自己深入那隐没寂寞繁华的文字之中,让自己的灵魂自由地飞翔。

平凡的生活中,我知道我有一片天空,可供我自由呼吸,自由品味,自由感悟,自由成长,自由飞翔!

我爱宋词,爱在它的天空中自由飞翔的感觉。

同学们,今天的广播就播放到这里,感谢大家的收听,我们下期节目再见。

篇二:《高三作文指导及佳作欣赏》

诗词作品中的具象、意象及意境

一.具象:指物体的具体形象,也就是物象。

一般来说,诗词作品中的具象,就是指的实物的名称,包括物体的形状、颜色、质地等。如树木中的柳、樟;草本植物中的荷、兰花、芦苇;禽类的乌鸦、鹰、鸡、鸭、鹅;兽类中的虎、狼、犬、兔;天上的风、云、雷、电、雨、雪、日、月;地面的山、河、湖、海;人工制造的桥、楼、绸缎、汽车、飞机等等。这些物体前面加上圆、方、长、短、弯、直等形容词以及青、绿、黄、红、紫、白等色彩词,就成了可感的具体形状了。再加上硬、柔、韧一类形容词,就可知某些物体的质地了。当然,我们之所以能从诗词作品中感知这些物体的具象,是以我们日常生活中的经验为基础的。

二.意象:是一种带有作者主观感情色彩的形象。

意象属于中国古代美学范畴。意,指心意;象,指物象。意象即对象的感性形象与自己的心意状态融合而成的蕴于胸中的具体形象。该词原为哲学概念。南朝梁刘勰在《文心雕龙》中首次将其用于艺术创造,指出“独照之匠,窥意象而运斤”,说明构思时须将外物形象与意趣、情感融合起来,以形成审美意象。

比如说,“马”是物象,“白马”是具象,“烈马”就是意象。为什么呢?因为一匹马的烈与不烈,是靠人的感觉加上大脑的判断来完成的。同样,“人”是物象,“黑人”是具象,“好人”与“坏人” 就是意象。又比如 :“山”和“水” 是物象,“青山绿水”是具象,“穷山恶水”就是意象了。物象是一个比较笼统的概念,还不够清晰具体,比如“马”这是一个物象,它包括一切可以称作“马”的动物;而具象“白马”,就有了比较清晰的形象了;“烈马” 呢,它已经加上人的感觉和判断了。在一首诗里面,如果让“烈马”这个意象配上一位“将军”,那么这首诗在风格上就会显得比较大气,也有利于刻画“将军”高大威武的形象;如果让“烈马”这个意象配上一位牧民,那么这首诗便可能会具有粗犷的风格了;如果配上一个“侏儒”呢,那么这首诗很可能就会显得滑稽可笑了。在诗歌创作中,意象是为作者所要表现的主题服务的,是经过作者经过思考、筛选才用进诗歌里面去的。所以选择恰当的意象进行表达,是一首诗成败的关键之一。

在诗词界,对于“意象”一词还有另外一种解说,那就是认为“意象”的概念是指作者写作构思时的意中之象。这就是说,一些物体本来根本就不存在的,比如“龙”、“凤凰”、“麒麟”,“神仙”、“阎王”、“孙悟空”等等,还有传说中的其它一些禽兽,把这些东西写进诗里边去了,就成了“意中之象”。另外一种情况是,这个物体是有的,也许是这里原本有的,可是这位诗人去的时候却没见到。为了服务主题、营造意境的需要,诗人将它也写进去了,这也就成了“意中之象”。比如写我们芦溪武功山的诗词,有不少的人都将“白鹤”写进了自己的作品中,原因就是武功山的主峰就叫白鹤峰。就我所知,武功山没有白鹤,至少是当代没有人在武功山见到过白鹤。如果我们读这些诗词时真以为某某诗人在武功山见到白鹤了,那可就是大错特错了。再看唐代诗人张继的《枫桥夜泊》诗,我们都很熟悉: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围绕这首诗中的“乌啼”与“江枫”、“夜半钟声”,数百年来一直争论不休。有人认为乌鸦日落则寐,夜晚是不会啼的,月落霜起时已近天晓,乌鸦怎么会啼叫呢?有人认为枫树怕湿喜干,河边是不会生长枫树的;还有人认为唐代佛寺没有半夜敲钟的情况存在。其实,

这也就涉及到了诗歌的意象问题。诗人做诗词,往往靠联想,他会把一些眼前并不存在的形象写进诗中去,以提高作品的意境。我们假设张继夜泊江中时并没有看到江边有枫树,也并没有听到乌鸦啼叫,而且他也没有听到什么寒山寺的钟声,但是,这并不妨碍他在创作中将这三样东西“借来” 写进他的《枫桥夜泊》诗里去。乌鸦夜啼会给人带来一种忧愁的情绪和恐怖感,我们民间不是常说“乌鸦啼叫没好事”吗?不是说谁说了不吉祥的话他就是“乌鸦嘴”吗?实际上“乌鸦夜啼”只是诗人渲染客旅愁绪的一个意象而已。至于说枫树不会生长在潮湿的河岸,这种推测是错误的。我们芦溪镇仁里村小街东侧的河边上就生长着一株比较大的枫树,我早几年特意去看过,这株枫树现在也还在。{佳作欣赏作文100字}.

三.意境:指抒情诗及其它文艺创作中的一种艺术境界。

美的意境就是作者在诗歌中表现出来的一种高水平深层次的悟性。好的诗词都会有一种意境美,即意境高超、深远,使人读后感受到它的诗味浓郁、情意盎然;使人沉浸于其中,深思回味,浮想联翩。或者受到思想启示,沉缅于哲理性的思考。诗词如果缺乏这种意境美,便会浅露无味,或者是格调低下。

意境并不玄奥神秘,它是诗人主观的意(思想感情)与客观的境(生活形象或生活环境)的统一,是形与神、内情与外景的河蟹完美的统一。用通俗简明的话来解释,“意”就是诗人的思想感情,“境”就是诗人所描绘的客观事物,把两者结合起来,做到情景交融,或寓情于景,或借景抒情;或寓理于境,或借境达理。我们写诗,要用凝练、准确、优美的语言文字,创造出既不同于生活原型,又形神兼备、包含着不尽之意、不尽之情的高度概括的艺术境界。在这种艺术境界中,“意”并不是直接的倾露或抽象的论述,而是在画面中自然而然地让读者感知;“境”也不是纯客观的外形摄像,而是渗透着作者的思想见解和感情色彩。把感情含蓄在形象里,即意寓于境,境中见意,才能创造出意味隽永的艺术境界。

凡是好诗词都讲究意境。这是因为思想感情必须含蕴在具体的形象中。想要写好一首诗词,就不能不写景,而且必须讲究情景的交融统一,而这种统一应该是水乳般的交融。在描写山水风景的诗词里,这种情景交融表现得尤为明显。

苏东坡评价王维的诗画作品时,说他“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诗中有画”是因情而造景;“画中有诗”是景中寓情。前者要善于选择和描绘适合表现自己思想感情的景物,后者是借生动的画面寄寓自己的思想感情。这就是人们常说的“情景交融”。

柳宗元的名诗《江雪》是很有代表性的例子: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这首诗如一幅优美的山水画寒江独钓图。它把寒江飞雪、孤舟独钓的画面描绘得非常生动,使人感到大雪覆地、朔风逼人、而钓翁于严酷孤独的环境中甘于披蓑独钓;这正寄寓著作者当时的处境和心绪。柳宗元因参加政治改革失败而被贬远谪,这个画面正表明他在恶劣的政治环境中不屈的气节。初读时也许觉得这只是一幅平淡的山水画,但是愈仔细体味,就愈宜得这首诗的意味隽永,意境深远。

苏东坡的《题西林壁》,则是一首借境达理的诗: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这首诗充满理趣,说理的技巧十分高超。苏东坡通过在不同地点观看庐山所看到的景

象不同一事,来说明对事物应从多角度去观察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这一哲理。当然这也是他游览庐山所获得的感悟。如果当时苏东坡不是通过借境达理来表现这一哲理,那可以肯定他的那首说理诗不会被人常常提起。

高三作文指导及佳作欣赏

祝念亭 李双营

【题目设计】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60分)

作家刘诚龙曾经做过一次有趣的调查,他把两份名单拿给10个人看,问他们是否熟悉。第一份名单是:傅以渐、王式丹、毕沅、林召堂、王云锦、刘子壮、陈沅、刘福姚、刘春霖。第二份名单是:李渔、洪升、顾炎武、金圣叹、黄宗羲、吴敬梓、蒲松龄、洪秀全。

结果,10个被调查者,多数对第一份名单中的人一无所知,而对第二份名单的人却耳熟能详。谜底最后揭开:原来第一份名单里的人,全是清朝的科举状元;他们赢得了科举考试,独占鳌头,披红挂彩,春风得意,没想到,风头出尽之后,这些状元郎归于平庸,湮没无闻。第二份名单里的人,全是当时的落第秀才! 他们考场失利,与高官厚禄无缘。但是,他们很快调整心态,在逆境中奋起,有的成为思想家,有的成为文学家,有的成为农民领袖,有的成为一代枭雄,声名远播,载入史册。

读了上边的文字,你有何联想!请根据你的理解,选准角度、自主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写作指导】

阅读上面的材料,令人不胜感慨!材料中牵涉两类人,两相比较,反差巨大。先说第一类人,不能说他们不成功。在学业上,他们独占鳌头,成为令人羡慕的“状元”,完成了人生的蜕变,接踵而至的是鲜花、掌声、荣誉、顺境,而这些会带来盲目的自满,诱发危险的虚荣,让他们陶醉其中,而忘却了自己的神圣责任和使命,最终被胜利的欢歌淹没。成功不是赢得一场考试,而是能赢得人生这场考试胜利的人才是最终的成功者。《龟兔赛跑》大家一定熟悉,兔子有因为过于自信而沾沾自喜,导致粗心大意,结果被乌龟打败。人生是一个全程马拉松,赢在中途并不能保证赢到终点,一时显赫并不能保证终身辉煌。试想一下,这些状元,之前不乏是穷酸书生,经过不懈奋斗,终于榜上有名,实现人生目标,可接下来他们停下了前进的脚步,享受人生快乐,结果湮没在历史的长河中。从这一类人身上,我们可以吸取教训,不重蹈“状元”的悲剧,应该一如既往地背着行囊,艰辛跋涉在通往理想的道路上,未跑到终点之前,谁也别说输赢,赢在终点才是赢,笑到最后笑得才更灿烂。所以,永不懈怠地奋斗,是所有成功者的法宝。

再说另一类人,都是落魄文人、落第秀才,他们要生存就要奋斗,于是,他们调整心态,在逆境中奋起。有人说,人世间的逆境所带来的种种压力,可以诱杀创造的生命;然而,对于那些心气不凡的人,也可能激起更大勇气,去搏取未来和明天。外国学者所称道的“逆境是一所难得的学校”,原因便在于此。考场的失败者,不论是旧时科举的落第秀才,还是如今高考的落榜学子,只要道路正确,锲而不舍,照样能大展宏图,实现人生价值。

研究新课标高考作文的要求,我们发现一个变化:由“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演变成现在的“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这说明高考作文更加强调最佳的立意角度。作家刘诚龙这次调查,就是想让人们从这两类人中吸取经验与教训,以便更好地走出精彩的人生之路。因此,最佳的立意角度应该是辨证地去谈论“成功”与“失败”,要分析这两类人的情况,而实际上,大部分学生重点放在了第二类人身上,去谈论面对失败和挫折,一笑而过,乐观自信,然后重整旗鼓,走出阴影,去创造人生辉煌。这样很有可能进入不了一类卷,因为只顾其一,忽略其二。

【佳作展示】 顺境莫停滞,逆境需奋起

高三(9)班 杨之旭

《菜根潭》里有一句名联: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卧观天外云卷云舒。生命也如这花这云,既有顺境时的流水人家,榆柳娉婷,也有逆境时的踽踽独行,尘满客袍。无论顺境还是逆境,唯有勇往直前,不懈追求,方能看到成功岸边的草丰水美,风细柳斜。

材料中的清朝状元之所以被人淡忘,是因为在经历鲜花掌声和鼓噪喧腾之后,他们没能像以前一样向更高层次追求,一时的顺境就如此轻而易举地摧毁了他们本应到达人生巅峰的意志;而当时的落第秀才痛定思痛,于逆境中奋起直追,用逆境筑起生命高台的地基。由此可见,顺境也能够泯灭人才,逆境也可以造就人才。若想生命之花绽放璀璨夺目的光华,必须正视境遇的顺逆,并时刻牢记:顺境莫停滞,逆境需奋起。

顺境中停滞,这是多少失败者的前车之鉴!古有方仲永自恃神童却在长大后泯于众人,又有江淹耽于《别赋》带来的鲜花掌声却最终江郎才尽;今有一拨又一拨的名人因耽于顺境而被历史的洪流冲刷干净,惹得众生唏嘘叹惋。但是,顺境同样会造就人才,正如冶金炉一样,顺境只会筛选掉人中的沙石,而冶炼出的,却是人中的真金。范仲淹处于顺境依旧笔耕不辍,希望通过变法实现国家的强大;庆历新政虽然遭遇逆境,但仍牢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远大抱负。真正的强者,拥有不被顺境埋没的心灵强度,他们用永不停滞的脚步,走出了生命波澜壮阔的前程。

逆境中奋起,更是多少成功者的经验之谈。“逆境是最好的学校”,外国谚语如是说。“感动中国”2010年度人物获得者刘丽迫于家中经济条件困境,主动担起养家的重任,只身在大都市打拼。她不惧复杂的社会环境,用一副廋弱的肩膀将自己培育成南国高大的木棉,使真正的中国的希望终有一天在如她一样的青年一代生根、开花、结果。

顺境莫停滞,逆境需奋起。在生命的长河中,或见落花翩跹衰草盘桓,或经流水人家榆柳娉婷;或恍然听见幽远山谷中黄莺的声声清啼,或一路尘满客袍,磕磕绊绊,匆忙前行。在行途的终点,当站定身子,将发现无论顺境还是逆境,只为抵达一个明媚的春天。

顺境莫停滞,逆境需奋起。愿你也能如此。

顺境与逆境

高三(17)班 王舒展

顺逆交替是人生的常态,面对顺境,我们要一笑而过,保持坦然;面对逆境,我们应调整心态,锐意进取。

人世间的种种压力,会扼杀创造的生命,但对于那些心气不凡的人却能激起更大的勇气去博取未来和明天。

苏轼,一个满腹才华的文人,面对顺境,他有治世济民的政治抱负,而又能淡泊名利,超然处世。面对逆境,他不甘堕落沉沦,保持乐观的心态,及时奋起。“乌台诗案”差点儿让他丧命,他被贬到僻远的黄州。这股邪风还未刮完,他便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他便在缺月挂疏桐之夜感慨:“人生到处之何似,恰似飞鸿踏雪泥。”反思自己的宦海风波,他悟出了人生的真谛:“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苏轼想到了自然界和仕途上有晴有雨,有顺境有逆境,苏子才泰然自若,在他心中已经无所谓“晴”与“雨”。于是,他只愿“小舟从此逝,沧海寄余生”,他只愿在文学的长廊里留下醉人的诗篇。苏轼,顺境逆境都经历了,顺境中没有停止进取,逆境中没有低头屈服。这也正是我们敬佩他的原因,也正是我们对待顺境逆境的态度。

傅以渐、王式丹、毕沅、林召堂、王云锦、刘子壮等人,他们都是清朝的科举状元,曾经独占鳌头,披红挂彩,春风得意,但他们忘记了顺境之中要一笑而过,坦然处之。于

是,风头出尽之后,归于平庸,湮没无闻。

所以,面对顺境,面对成功,我们切不可骄傲自大,孤芳自赏。自恃神童,指物为诗的方仲永后来不是泯于众人了吗?以《别赋》著称于世的江淹,最终不也落得个江郎才尽的笑柄吗?

面对逆境,我们要不屈不挠,及时奋起。顾炎武,金圣叹,吴敬梓、蒲松龄、洪秀全,这些曾经的落第秀才,最终成了文学家、思想家、农民领袖,一代袅雄,声名远扬,载入史册。这两类人不同的结局,发人深思,耐人寻味。

人生之路“漫漫其修远”,有平坦的康庄大道,也有坎坷的羊肠小路,无论怎样,我们自己都要保持清醒的头脑,成绩面前不骄不躁,挫折面前不屈不挠,就像科学巨子钱伟长那样,顺逆交替,委屈不曲,荣辱数变,老而弥坚。

顺境与逆境,正如光明与阴影,交替出现,无论顺逆,关键在于保持良好的心态。

墙,推到即成桥

高三(9)班 李炯

深埋土层的小草,昂扬向上,虽经挤压,却不懈怠,终能破土而去;逆流向上的鲤鱼,劈波斩浪,虽经阻碍,绝不放弃,终能鲤跃龙门;大漠中的依米花,迎风对日,虽历干旱,依旧顽强,终能花开绝艳。不甘平庸,绝不自负,面对困境,勇敢向上,在逆境中奋起,成就生命的辉煌。

大唐·山水·将进酒

是北风吹雁、黄沙漫天中骑驴高歌的歌者吗?是“举杯邀明月”的饮者吗?是以霓为钩的海上钓鳌客吗?

是你,就是你,青莲居士。你从塞外的黄沙中走向官场,满腹经纶怀一腔报国之志,只为一心报国,为民请命。而在那烟花三月的年代里,人们对你的期望只是歌功颂德以换取高官厚禄,大唐皇帝也只不过让你做那什么劳什子的翰林编修。

你不甘就此沉沦,埋没你的满腹才华。你毅然抛下大唐官场,走向那盛世大唐的山山水水。你调整心态,自愿由顺境步入逆境,因为你钟情于大唐山水。那大唐的山水化作你笔端的流云,凝固成流传千古的绝唱。

酒入豪胸,七分酿成了月光,剩下三分啸作剑气,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当我们回望唐朝,站在盛唐中间的,不是帝王,而是你啊。

塞外·黄沙·昭君怨

月华如练,一轮相思独悬在藏蓝色的夜空,洒下万分离绪。你身着一袭水绿色的长裙,独坐在清冷的光辉下仰望星空。那广寒宫里的嫦娥,独自守着孤寂的岁月,一年又一年,一守就是几千年。

只因可恨的毛延寿,你被送上和亲之路。与其在后宫中庸碌地过一生,倒不如走上和亲之路。听一阵渐行渐远的驼铃,赏一眼“大漠孤烟、长河落日”的美景。调整心态,你从顺境中走出,在逆境中奋起。因你大漠有了数十年的和平;因你,大漠有了更多汉人的足迹。出塞,只为大汉;和亲,只为和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