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游戏迷

时间:2021-10-10 18:00:22 三年级作文

篇一:《我是一个游戏迷》

我是一个游戏迷

大家看我带着一副眼镜,一定会以为我是一个酷爱学习的学生,嘿嘿,其实吧,我是因为电脑游戏玩多了,才使得自己与眼镜有了“不解之缘”。

要说起我是怎么迷上游戏的,那可以是有一段“源远流长的历史”。

三年级时,偶然间听到同学们在谈论一个游戏,我回到家里后,也在自家电脑上下载了这个游戏,从此我就分出了一半的精力去玩游戏,但是还好学习成绩没有下降的迹象,所以老妈并没有反对我玩游戏,于是,我渐渐迷上了游戏。

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学习压力的增大,我没有充裕的时间去玩游戏,怎么办呢?哼哼,一切都难不倒我这个游戏迷,为了玩游戏,我可以和《伊索寓言》里最狡猾的狐狸相媲美。每天晚上,我都会以上网查资料或预习新课为名,偷偷地“过把游戏瘾”,而且每次都不会被发现,真是屡试不爽,我更爱玩游戏了。

在学校里,我与同学们最经常谈论的就是游戏。我们下课谈,上体育课谈,连去厕所和打扫卫生的机会都不放过。

对于我这样酷爱游戏的人来说,放假时是最美妙的时刻。如果我早早地就完成了所有的作业,就会和电脑黏在一起,没有两三个小时是决不会和它轻易分开的。

自从我迷上游戏,我的视力就逐渐下降,老妈现在已经开始阻止我玩游戏了。虽然在现实生活中,我并不出名、出色。但在游戏中,我却是拥有很多徒弟的“大虾”哦!厉害吧。

我爱游戏,不仅因为它会带给我快乐与轻松,更给我带来了很多成就感与自豪感,我越来越喜欢玩游戏了,我更——迷游戏了。我对游戏充满了兴趣 ,所以我一定要好好学习,储备知识,将来自己设计一款游戏!

篇二:《我是一个游戏迷》

我是一个游戏迷

民主路小学六(7)班

王衍博

我是一个游戏迷。现在玩游戏简直可以说是走火入魔了!我是因为什么原因才变成这样的呢?那还要从小学三年级开始说起。

那时我常常听同学们说电脑游戏特别好玩。于是,我便也想尝试这玩一玩。我先玩了同学都玩的摩尔庄园,但是从那一刻起我就迷上了电脑游戏。妈妈看了后觉得这个游戏很好,能锻炼脑力,就和我一起玩,从每天的30分钟提到了1个小时。

渐渐的,我迷上了电脑游戏。过了几个月,游戏开始说有一种很好的宠物,要真的10元钱30天。我就问妈妈要,妈妈就给我了,我到学校门口高兴地买了张游戏卡。这是我第一次往游戏里投钱。4个月过去了,我一共花了妈妈40元钱,我妈妈看我有点入迷了,就让我每天只玩20分钟。

接下来的1年里我一直在玩摩尔庄园,直到这个网站又出了赛尔号。我和同学又玩上了赛尔号,我往里面又充了50元,妈妈知道了,批评了我,还给电脑上了开机密码,说周末才能让我玩电脑。我生气极了,准备破了密码。

一天周末,我要妈妈输密码时,我听到了密码是6个数字,我记忆由心。一天放学,我回到家就打开电脑试密码,6个数„„对了,生日!我先用我的生日试了一下,对了!我兴奋极了,玩到了妈妈回来才急急忙忙关上电脑。妈妈问我为什么不写作业,我支支吾吾答不上来,妈妈快步走到电脑跟前,一摸显示屏,烫的!妈妈立刻知道了我干了什么。于是改了密码,还上了网页密码。

又过了一段时间,我们又流行玩QQ里的腾讯游戏——CF(穿越火线),我为了放学玩游戏,几次试密码,到第三天终于试出了所有的密码,我这次可学“精”了,玩到妈妈快回家的点关上电脑,用风和凉水把电脑弄凉。之后,就写起了作业,妈妈回家后还表扬了我好好学习了,我真有点不自在,想和妈妈说清真相,但话到嘴边却咽了下去。我放学之后还照常玩电脑,妈妈一直没发现。

有一天,妈妈不经意的在历史记录里看到了我的“尾巴”,训斥了我,我只能和墙壁去谈心了。但我还是屡教不改,一直猜密码,就这样猜了改,改了猜。

我直到现在我还痴迷于游戏呢!

篇三:《游戏-大家一起猜灯迷》

主题餐会游戏

游戏名称:大家一起猜灯谜

游戏类型:语言类{一个游戏迷}.

参加人数:4组,以10人为1组

游戏时间:20分钟(每轮) 游戏道具:灯谜、字谜、歇后语、脑筋急转弯 往前走

游戏规则:

1.猜灯谜游戏的谜面包括找成语,灯谜,字谜,礼貌用语,地名,歇

后语,脑筋急转弯等词条。

2. 四个代表队队长抽签决定猜灯谜的顺序,每队10人都可以参加比

赛,都可坐在座位上,猜中谜底后,由组中一个人站起来答题即可。

3. 由组长抽取灯谜题号,主持定时开始,就要快速答题。

4.每一轮游戏词条数为15个,一共有8组词条,每轮按抽签的方式来决定每一组比赛的词条。

5.每一轮游戏时间不超过5分钟,有三次选择放弃的机会。

6. 以答题多少来评定这个游戏的冠、亚、季、殿军。

7.冠军获得500积分,亚军获得300积分,季军获得200积分,殿军获得100积分。

篇四:《一个迷宫小游戏的代码》

level = new Array();{一个游戏迷}.

_root.attachMovie("starz", "starz", 1, {_x:-20, _y:-20});

_root.createEmptyMovieClip("bricks", 2);

level[0] = new Array(1, 1, 1, 1, 1, 1, 1, 1, 1, 0, 0, 0);

level[1] = new Array(0, 0, 0, 0, 0, 0, 0, 0, 1, 1, 1, 1);

level[2] = new Array(1, 1, 1, 0, 1, 1, 1, 0, 0, 0, 0, 1);

level[3] = new Array(1, 0, 1, 1, 1, 0, 1, 1, 1, 1, 1, 1);

level[4] = new Array(1, 0, 0, 0, 0, 0, 0, 0, 0, 0, 0, 0);

level[5] = new Array(1, 0, 1, 1, 1, 1, 1, 1, 0, 1, 1, 1);

level[6] = new Array(1, 0, 1, 0, 0, 0, 0, 1, 0, 1, 0, 1);

level[7] = new Array(1, 0, 1, 1, 0, 0, 0, 1, 0, 1, 0, 1);

level[8] = new Array(1, 0, 0, 1, 0, 1, 1, 1, 0, 1, 0, 1);

level[9] = new Array(1, 1, 0, 1, 0, 1, 0, 0, 0, 1, 0, 1);

level[10] = new Array(0, 1, 1, 1, 0, 1, 1, 1, 1, 1, 0, 1);

for (y=0; y<=10; y++) {

for (x=0; x<=11; x++) {

if (level[y][x] == 1) {

place_brick = bricks.attachMovie("brick", "brick_"+bricks.getNextHighestDepth(), bricks.getNextHighestDepth(), {_x:x*80, _y:y*80});

}

}{一个游戏迷}.

}

_root.attachMovie("ball", "ball", _root.getNextHighestDepth(), {_x:240, _y:220});

bricks._x = 240;

bricks._y = 220;

ball.texture.setMask(ball.ball_itself);

power = 0.4;{一个游戏迷}.

yspeed = 0;

xspeed = 0;

friction = 0.99;

ball.onEnterFrame = function() {

if (Key.isDown(Key.LEFT)) {

xspeed -= power;

}

if (Key.isDown(Key.RIGHT)) {

xspeed += power;

}

if (Key.isDown(Key.UP)) {

yspeed -= power;

}

if (Key.isDown(Key.DOWN)) {

yspeed += power;

}

xspeed *= friction;

}; yspeed *= friction; bricks._y -= yspeed; bricks._x -= xspeed; starz._x = -20+((bricks._x-240)/10); starz._y = -20+((bricks._y-220)/10); this.texture._y += yspeed; this.texture._x += xspeed; if (this.texture._x>53) { this.texture._x -= 63; } if (this.texture._x<-53) { this.texture._x += 63; } if (this.texture._y>53) { this.texture._y -= 63; } if (this.texture._y<-53) { this.texture._y += 63; } brick_x = Math.floor((bricks._x-200)/80)*-1; brick_y = Math.floor((bricks._y-180)/80)*-1; if (level[brick_y][brick_x] != 1) { bricks._x = 240; bricks._y = 220; starz._x = -20; starz._y = -20; xspeed = 0; yspeed = 0; }

(选择好背景图片后,创建为元件。再输入以上代码即可)

篇五:《迷恋游戏的背后》

迷恋游戏背后的原因探讨

冀未来

电脑与我们的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有专家说在21世纪,如果不会使用电脑不会玩电脑,相当于文盲。不但在城市里,就是现在的农村,虽然谈不上家家都有电脑,但稍富余一些的人家,电脑也成为娱乐的一部分。

就目前我们中国人的消费水平,在家里装个电脑已经不算什么大的问题。可在城市,特别是小学生、中学生的家庭,装不装电脑,装了以后要不要上网,就成了一个大问题,甚至无解。

因为怕装上电脑之后孩子会迷恋于游戏之中,耽误学习。更怕网络上的黄色、不健康的信息,干扰了本该全力以赴学习的孩子。特别担心万一家里装上电脑了,在暑假,寒假孩子自己在家,没人管怎么办?管不住怎么办?家长们谈“游戏色变”,特别是网络游戏,不少人闻之就如临大敌。

家长们的担心也不是没有道理的,更不是空穴来风。在现实生活中,有不少活生生的例子,都是因为孩子们在小学或中学关键时期,因为酷爱游戏,而耽搁了最佳学习时间,以致于造成终生的悔恨。这对于中国大多数的独生子女家庭来说,是一个不小的打击。因为在中国,一个孩子身上背负的,不只是他个人的命运、前途,可能还有整个家庭的希望。

在心理咨询中,我们也不断面对咨客提出的问题:孩子上网荒费学业怎么办?孩子陷入游戏什么都不做怎么办?

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试着来弄清楚游戏的吸引力为何这么大?游戏究竟满足了人们的哪些内心需要,致使那么多人明知其害却还陷入其中不能自拔?除了游戏表面带给人们的强烈刺激、消遣之外,是否还有大量的继发性获益?

1.身陷游戏中,可以暂时的忘却孤单。

孤单是指我们与他人之间无可跨越的鸿沟。孤单,从字面意思来解释,是单身无靠,感到寂寞。孤单分为两种:

①外在的孤单。

没有朋友,没有自己的交友圈子,甚至找不到能够说话的对象。外在孤单的原因,一是自己性格的影响,比如孤癖和内向的人,无法和他人有比较亲密的关系;二是个人不懂得交往技巧,不会和人交往,不擅长和人交往。而人是群居动物,人最害怕的就是孤单,而躲进游戏中,可以使人暂时忘却孤单。

②内在的孤单。

别人无法进入一个人的内心,这种孤单不是没有朋友,而是在内心深处没有满意的关系,和人缺乏真诚的互动和关怀造成的,或觉得不被人理解,或经常被忽略。

那些在学校、在家庭都得不到重视、认可甚至被歧视的孩子,其内心其实是很孤单的。游戏为他们提供了一个可以不用交往技巧、可以不问你是谁都可以和你玩的机会,可以帮助他们起码在玩游戏的那一时间段内感到不孤单,从而形成习惯,依赖游戏。

不少陷入网瘾的孩子,他们有一个共同点:在家里得不到关怀和关爱,很多孩子和父

母的关系不好,甚至很少有话可说。

作为家长,不知道是否关心过你的孩子是否孤单?他有好朋友吗?他心里的话有人听吗?他的需要、期待你了解吗?想办法满足过他吗?每天,你们是否真正的把自己的时间--一个小时、或者半小时拿出来,和孩子一起分享快乐了吗?{一个游戏迷}.

2.生活太贫乏。

在中国现行应试教育的体制下,孩子们从小学一年级,甚至有的家长从孩子进入幼儿园开始,就进入了一个长时间、高强度、单调的学习之中。中国的孩子们,不少人的生活是处在这种单调和贫乏之中的。贫乏分为2种:

①生活的贫乏。

一旦孩子们开始进入学校学习,和同龄的孩子们相当于开始了一场马拉松赛跑。此时,在学校老师强调的是“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在家里,不少家长除了说学习,和孩子已无话可说,这种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单调生活,成年人都难以承受,更何况一个孩子?一场12年的马拉松比赛,有多少家长在中间能够及时的为孩子增添休息点和加油站?有多少家长在应试教育之下会费尽心血想出很多点子、做很多事来让孩子的生活不单调、不贫乏?

为了能要到一个好成绩,甚至有些家长不许孩子有其它的兴趣爱好,不惜烧掉孩子喜欢看的杂志、扔掉孩子费心收集的邮票、钱币,剥夺孩子寻找生活乐趣的机会。

见识比知识更重要,很多人都知道这个道理,有多少家长每年在孩子考试过后,在漫长的暑假和寒假千方百计的挤出时间,带孩子进入无彩缤纷的大自然世界?

②内心的贫乏。

缺少爱。如果一个家庭里夫妻关系不好,家里是不见硝烟的战场,家庭的氛围里没有爱的流动,那么生活在其中的孩子,内心会缺少爱的滋润,这样的孩子内心是干枯的,像沙漠,网络游戏就像一滴水,可以让他们感受到短短的滋润。

所以,如果你真的想让孩子的学习成绩出类拔萃,想让孩子远离其它的诱惑,那就先将你的家庭建设好,让家庭成为爱的花园,让家庭成为一个温暖的港湾,让孩子每天都期待回家,让家庭成为一个轻松的、享受的地方!

家庭里缺少爱,我们的内心就会贫乏。内心贫乏的人很容易痴迷游戏,而这种对游戏的迷恋生活又会让他们脱离现实,没有任何新的体验和经验,他的人生和成长等于停滞在现阶段,心智不再成长。生活就像被困在一个没有窗户的房间,网络游戏就像氧气,所以一旦抓住,就会紧紧的不放。{一个游戏迷}.

游戏是一个从视觉到听觉甚至身体都可以使你感到焕然一新的地方,满足了人性里面对刺激的需要,弥补了我们的贫乏,虽然有害,但有巨大的吸引力使我们身陷其中。

如何让我们,让我们的孩子生活不再贫乏?作为家长,我们引导和陪伴孩子做些什么来填补和丰富他们的生活?做些什么,让孩子感受到轻松和愉快?你从孩子小时候开始,带领他穿越了哪些名胜古迹?教会他几样有乐趣,可以放松的琴、棋、书、画?而不仅仅是为了学习成绩?这些问题值得我们家长深思,而不是一味指责孩子迷恋游戏。

3.游戏作为逃避现实的一种方式。

在现行的应试教育中,全社会看重的几乎都是学习成绩。而在现实生活中,全年级、全班都只能有一个第一名。“每个孩子都有机会去当这个第一名”,这只是理想层面上的天真想法。而实质上,一个好的学习成绩不但取决于你的努力和勤奋的程度,它还与一个人的智商和情商的高低有关,与一个人的逻辑思维模式有关,与一个人的学习方法是否符合规律有关,更是与家庭因素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为什么这么说呢?

以家庭教育为例。好的家庭教育,家长懂得教育的规律,懂得孩子的内心需求,了解孩子的心理特点,从这种家庭里出来的孩子相当于是奔驰轿车。而家长不懂教育规律,违背教育规律去做了很多事,从这些家庭出来的孩子相当于是一台拖拉机甚至三轮车。奔驰和三轮车没有问题,问题是我们不顾奔驰和三轮车的差别和特点,非要三轮车去和奔驰比赛谁跑的快,还非要三轮车跑过奔驰,这样比的结果,三轮车只能放弃。而事实上,奔驰有奔驰的长处,拖拉机有拖拉机的优点,奔驰适合于长途旅行的代步工具,但它却不能耕地播种。而我们的家长如果硬要拖拉机,三轮车去做奔驰做的事,就使得已经尽了力的孩子们永远达不到家长的要求。达不到会怎么样?老师会放弃你,家长会数落你,甚至学习好的孩子也不和你玩。而孩子也是人哪,孩子也想得到人们的重视、赞扬、认可、接纳、爱。因为成绩不好得不到这些,孩子们就只好到游戏中去发泄。所以有人说,游戏是释放焦虑和补偿生活中遇到的挫折的一种手段,尽管是虚拟的满足,但心情的愉快却是实在的。

作为家长,一方面我们引导孩子堵住逃避的借口,而另一方面,假如真能做到“不说学习”,不看重孩子的学习成绩,而真正的把孩子作为一个人来看待,而不是满足我们虚荣心的一个工具,假如孩子在现实生活中不管成绩如何都受到重视,得到认可,感受到爱,可能孩子就不会到虚拟的世界中去寻找快乐了。

4.游戏中实现了自己想当英雄的心愿。

我听到不少网络高手议论,他们在网上挣了多少钱,玩游戏到达了一个什么级别,听他们说话时自豪的语气,就知道网络极大的满足了他们当英雄的愿望,给了在现实中无法当英雄的人的一次机会。

在网络游戏中,孩子们实现了他们的白日梦。虽然是虚拟的,但在游戏中却是真实的得到的,对孩子们来说,网络游戏是满足他们内心需要的一个地方。

游戏还提供了在现实中和人交往的条件。谈游戏,甚至大家去玩同一个游戏,无形中会拉近了他们的距离。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的学校,家庭,有没有为孩子提供一个展示自己的机会?他的球踢的好,赢得了同伴的尊重;他在家里可以做不少父母做不了的事,体现了他生存的价值;甚至让他在家里组织一场春节晚会,等等,这些机会都可以满足孩子们想当英雄的心愿。作为家长,我们需要反思的是:我们为他们提供了多少这样的机会?

5.在游戏中可以出错,可以重来。

现实生活中,做作业不能出错,考试不能出错,做事不能出错。出错了会怎么样?在比较严历的家庭中,出错会挨吵、挨骂、甚至挨打。而一个人不出错又是不可能的,因为怕

出错,做什么事都会缩手缩脚,而游戏都提供了一个可以出错、自由挥洒的天地,因为游戏中错了没人打、骂,错了可以重来!

游戏是发泄的一个渠道。

现实生活中,不少人对自己不满意,对他人不满意,对这个世界不满意,不满意又改变不了现状,不满意又接受不了,而网络游戏提供了一个机会,在游戏中,不满意就可以干掉他!现实中我们不能干、不敢干的任何事,在网络游戏中都可以干!那种快感,是否也是人们迷恋它的其中一个原因?

假如游戏真的可以成为一个人们发泄内心压抑的东西的一个娱乐场所,那倒也不错,可问题是,这个度如何掌握?对于有自控能力的人来说这不是问题,而对于一部分缺少自控能力的孩子来说,就有可能痴迷其中而不能自拔,最终成为问题。

我有一个同学,儿子大学毕业后很顺利的找到一份不错的工作,可干了10个月后,有一天儿子突然回到家里宣布:工作我已经辞掉了!为什么?因为干的不顺心!因为没有时间玩游戏!

没有了工作的儿子,并不是再去积极的寻找工作,而是在家里过起了昼伏夜起的生活。从下午5点钟开始上网,玩到第二天凌晨,然后睡觉。那个疼爱儿子的母亲,即使在儿子打游戏玩到夜里二点起来找吃的,妈妈也会腾一下子起来,为儿子做上可口的饭菜。早叫早到,晚叫晚到,儿子怡然自得的享受这种生活。

可时间长不是个办法啊!同学急了,给我打电话讨主意,我的主意比较冷酷:断了儿子的后路。可以给他三个月的时间让他找工作,供他吃喝,三个月后,让儿子另起炉灶,生活费可以给一半,一年后,从经济上彻底断了后路,让儿子自食其力。同学的妻子接过电话问了我一句:到时候是我们搬出去还是让他搬出去住?

这样说,不少家长会担心:让他出去学坏了咋办?他照顾不了自己怎么办?唯独没有想到,我们允许孩子在家里做“啃老族”,对孩子能力的提升和个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