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校的变化

时间:2021-10-10 17:56:06 六年级作文

篇一:《母校的变化》

母校的变化

六年级 韩白平

啊!学校变化真大啊!

今年,我们学校在假期就听说大变样,但是还不知道变成什么样子呢?快开学了,每个人都想看看变样后的学校是什么样子的?

开学了,当我们推开大门走进来的时候瞬间,我呆住了,展现在我的眼前的是一幅怎样的情景啊!绿树成荫,花草成堆,走道两旁摆满了一盆盆的奇花异草,有的在盆里,有的栽在花园里,五星红旗在空中迎风飘扬,校园里整洁舒服。要知道这对于我们来说是多么的吃惊呀!因为以前我们学校是什么样子的,而现在实在是太美了。

学校变了,操场也变了。展现在我们的面前的不是堆满石头 泥泞不堪的操场而是用水泥硬化了的平整的操场。啊!现在学校真美。 接着我们又来到教室里,有一个同学叫了一声,我们大家一看都为之惊叹。因为以前的教室不见了,而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洁白的墙壁、崭新的桌凳,地面一尘不染、干干净净。

这一切的变化,都是我们的老师辛勤劳动的结果,暑假里,他们放弃了节假日,一直为了学校的建设忙碌着,为我们造就了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啊!学校真美,我爱我的学校,更爱这些为学校工作而付出的老师。

篇二:《学校的变化》

我们看见操场比原来漂亮多了。原来的操场是用正方形的地砖铺上的,有的地砖铺得不整齐,在下雨天一踩到砖块上就会溅一身污水;砖块之间的距离太大,会长出许多杂草,这样子显得校园有点荒凉,有时候老师让我们去拔草,这样我们花费不少时间劳动,但感觉还是有意义的。而现在的操场铺上了红黄绿三种颜色的彩砖,彩砖之间的缝隙很小,在它们之间撒满了沙子。在操场的正中央,用大理石铺了一个太阳的图案,它象征着我们实验小学的明天一定会蒸蒸日上的。最引人......〖全文〗

学校新变化

805黄高敏

走在学校的林荫小道上,呼吸着新鲜的空气,一阵阵整齐的读书声传入我的耳朵中,一棵棵大树丛中,掩映着几座教学楼,同学们穿着整齐.干净的校服走进校门,这就是我的学校——华师一附中初中部。

最近一个月来,学校到食堂的那条路被铁栏杆给封住了,只看见几个工人在那忙碌着,我们谁都没在意。星期一,我们吃完中午饭,发现铁栏杆已拆除,里面再也不是坑坑洼洼的土地了,取而代之的是宽敞的大理石铺成的路,路的右侧,也铺上了一片大沙地,沙地上面,整齐.有规则的放置着各种锻炼身体的健身器材,学校为我们新添了健身器材了,于是,我怀着好奇与兴奋之情参观了它们。

健身器材的种类很多,有我们熟悉的不同高度的“单杆”,“太空漫步器”.“压腿器”还有“晃板”.“骑马器”.“滚轴”等„„ 我走到最近处,最先看到的是“晃板”,它的造型有点像“太空漫步器”,它的支架呈深蓝色,支架的下部分,悬挂着两根铁棍子,中间还夹着一块木板,这个橘黄色的东西让我想到了我们小区健身器材处用铁杆和铁链做的秋千,与秋千不同之处就是秋千我们是坐着荡,可以荡得很高,而这个“晃板”是用脚踩着前后荡,几乎没有什么高度,只是要掌握身体的平衡,主要是锻炼腿部,我用脚来回晃动着,嗯!感觉真不错,闭上眼睛,我仿佛全身心都轻松了起来。

同样使我轻松愉快的还有“骑马器”。它的造型也十分独特,第一眼看到它时,我还真看它像一只趴着睡觉的马哩!这匹“马”没有“马头”,但有细长的脖子,它的两只“前蹄”向前趴着,仿佛在假寐。让我吃惊的是,这匹马身子也很细长,上面还有个座位,我坐上去,将两只脚放入马身两旁的“小洞”里,伸手去拉“马”的两只“前蹄”,可是,那“马”似乎不听我的摆布,竟然纹丝不动,我重新做了一次

深呼吸,憋足劲,手脚并用,“哐”的一声,哈哈„„这次“马”随着我全身动了起来。我反复做了几次,感觉有点累,但也是骑着它锻炼的效果呀。

在以后的几天里,我经过这片健身器材的地方,或看或玩的把每个健身器材都熟悉了一遍,我想,无论哪一种健身器材,都是对我们身心有利的,学校每年都在发生着新的变化,环境绿化.我们的学习成绩„„就像这次新增的这些健身器材,也是为了让我们增强体育锻炼意识,为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生活一辈子”让我们一起行动起来吧!

校实施了农村远程教育工程,配置了许多多媒体教学设施,引起了我的好奇心。我总是想:多媒体教学会是怎样的呢?一天,我终于有机会去亲自体验一下了。

一进到多媒体教室,映入眼帘的是里面破旧的桌椅,已经换上了崭新的桌椅。老师叫我们按照原来的位子坐下。只见老师拿出遥控器轻轻一按,黑板上方的一个大屏幕渐渐下降。接着,老师点了一下鼠标,屏幕就出现了我们书中的内容。哇,太神奇了!我在心里赞叹着。比起原来那简易的多媒体,这种远程的多媒体教学设施好多了。原来那台小电视,转眼间变成大屏幕;模糊不清的屏幕,转眼间变成了看得清清楚楚的大屏幕。这一切变化都让我赞叹不已。屏幕里不但有字幕,而且有标准的同步朗读,主要内容还有精彩的动画演示,让我们学起来轻松,记起来容易。同学们的学习兴趣倍增。现在,我们也能和城市的孩子一样,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了。同学们能不高兴吗?

经过这一节课的体验。我充分感受到远程多媒体教学的魅力。远程多媒体教学,不但能开拓我们的视野,而且对我们学习新知识大有帮助。

山乡学校新变化

在各级政府领导的关心下,我们学校由原来的小平房变成了今天的“小天堂”。教室内配备了多媒体设施,老师拿出遥控器轻轻一按,黑板上方的大屏幕渐渐下降;接着,老师点一下鼠标,屏幕就出现生动形象、易学易记的内容,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教学质量。教室内空调,广播应有尽有。各种功能室齐全,全天对学生开放。如图书室、仪器室、科技活动室、音乐教室、美术教室、综合实践活动室等。 我校操场现在比原来漂亮多了。原来的操场有的地砖铺得不整

齐,在下雨天一踩到砖块上就会溅一身污水;砖块之间的距离太大,会长出许多杂草,这样子显得校园有点荒凉。而现在的操场有新建的篮球场、羽毛球场、排球场、乒乓球场等场地,还有单杠、双杠、爬绳爬杆等体育设施,每天体育课及大课间、校园体育活动时间,学生都积极地、快乐地进行各种体育锻炼。

刘井小学现在是校园优美,环境舒适,学生尊师爱友,团结友爱,一片和谐景象。我们的学校前不久顺利通过了潍坊市验收。

解村联校的新变化

2012年11月08日 10:03:29 来源:原平市解村乡联合学校

解村联校位于原平市区西南,离城较近。近年来,随

着农村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有条件的家长想方设法让孩子到城里读书,学生流失日益严重,教学质量很难保证。面对这种情况,去年以来,新任联校长侯捷夫力挽狂澜、大刀阔斧地进行教学改革,他说,只要我们的教学质量上去了,是不怕留不住学生的。一年来,全联校师生在侯捷夫校长的带领下,真抓实干,努力进取,认真教学,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绩:今年中考,解村乡中考入范亭中学3人、原平一中3人,创近几年中考新高;小六毕业考试名立前茅。在全市教师节大会上,温素云老师被评为“原平市师德标兵”;董建业同学被评为“原平市好学生”称号,得到了当地老百姓的广泛赞誉。

坚持德育为首,开创德育工作新局面

侯捷夫校长一上任,首先把德育教育作为学校的首要工作来抓,一是做好德育管理常规工作,要求各学校对学生进行了基本的道德观念、道德知识和礼仪、礼貌、礼节等养成教育。二是开展了形式多样的主题教育活动,重视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加强学生民族精神教育、法制教育以及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三是做好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工作,教师经常进行家访,了解学生在家里的表现;学校经常组织召开家长会,通报学校办学情况,共同商讨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相结

篇三:《9、母校的变化》

第 1 页 共 3 页

第 2 页 共 3 页{母校的变化}.

第 3 页 共 3 页

篇四:《见证母校41年的变迁》

从半间教室到多媒体{母校的变化}.

—与母校同行41年

崇义县城关小学陈武丁

邮编341300 手机13177976268

我虽然调离母校工作已经几年了,但我还是会常回来走走。如今的过埠中心小学是高楼矗立,绿树成荫。走进校园,只见醒目的雷锋雕塑静静地屹立在鲜花草茵之中。目之所及,条条通道皆硬化,面面围墙尽人文,校园占地面积30亩左右。办公室、学生宿舍、电脑教室、多媒体教室一任俱全。抚今追昔,41年来母校所发生的重大事件和变化历历在目,记忆犹新。

1968年的9月,清爽的晨风中,父亲从学校赶回来吃早饭。吃饭时,母亲在我饭碗多留了一小块腊猪肝,对我说:“吃吧,吃饱饭就去读书。”这一年,我已经9岁了。

父亲吃完饭,笑着对我说:“我先走,你和邻家的孩子一起去,我在学校等你。”又转过头对母亲说:“我已经给他报了名,也领好了书。”说完,站起身走了出去。

吃完饭,我挎着母亲用棉布缝制好的小书包,有点不知所措。母亲把我护送到正在路口等候的小孩群里,反复叮嘱大点的孩子:“不要斗闹”。然后,一动不动地站在那里,目送我们渐渐地远去。

我走在这群人的后边,见着一路的陌生人,我不敢多说话,只是低着头往前走。

从家里到学校有多远,我也不清楚,只是觉得走了很久很久,听大人说有3里路。

到了学校,已经有好多好多的人在那里追来追去,我有点害怕,匆匆地去找父亲,在父亲那里拿到了书。铃声响过之后,一个姓陈的男老师把

我带到一个教室,他说他是班主任,教我们的数学。我的教室中间有一道

不是很高的木板屏风,那边是学生寝室,里面放了许多稻草和箱子。课余时,大些的同学从上面爬进爬出。

我们的教室对着门放了两组课桌,每组6张,记得每个位置都坐满了人。黑板挂在进门的右侧,把窗户的中间部分全挡住了,只有黑板的上方和下方还能透进一些光线来,后面还有一个三开窗。

我们的语文老师是一个姓唐的女副校长,高高的,看不去不像我们本地人。她给我们上的第一课是“毛主席万岁”,来自课本内容。唐老师先把这5个字用红粉笔工工整整地写在黑板上,她先读了几遍,然后,带领我们一起谈,再全班一起读,还点了几个同学个人读。我们很快就能认读出来了,因为,当时家家户户挂贴的毛主席像就有这几个字,也很快就写出来了,我们当时差不多都在九岁左右。{母校的变化}.

上了两天半课,班主任陈老师告诉我们:“今天是礼拜六,明天是礼拜天,今天下午和明天不用上课,在家玩。”我记住了陈老师的话,第二个星期的星期三上午,我在上学路上对同学说:“今天星期六,下午和明天可以在家玩耍了。”话音刚落,就被同学大笑了一通,他们说:“一个礼拜七天,上五天半课,休息一天半。”我不好意思地争辩:“上个礼拜不是两天半吗?”大家又笑了起来:“那是星期四开始上课。”这时,我感到脸上是火辣辣地红,觉得自己真傻。{母校的变化}.

大约过了两个月时间,一个秋高气爽的上午,阳光暖暖地照着大地。我和一帮同学在教室玩耍,突然,远远地看见父亲头戴蓝色鴨舌帽,身穿蓝色中山装,穿一双布鞋,从操场经过,后面跟着一大群高年级学生,他们指指点点,有的正向我父亲背后丢石头,父亲没有回头。学生为什么敢追打老师?我觉得很奇怪。

上课铃声响过以后,我们的班主任陈老师来到教室,大声地对全班同学说:“我们学校又多了一个牛鬼蛇神,就是陈武丁的爸爸,他是国民党员,是隐藏在我们学校的特务。”顿时,全班同学惊叫起来,我开始害怕起来,低着头,不敢看老师和同学。“我们要与他彻底划清界线,”接着,陈老师举起右手高呼口号:“打倒地富反坏右,打倒牛鬼蛇神。”全班同学也跟着喊了起来,我也跟着喊了几声。那是一个是非不分的年代。父亲去世后,

我们在整理他遗物时,看到父亲国民党县参议院参议员证书。

中午放学的路上,有一个比我小的同班同学骑在我的背上,把我当马骑,在马路上走了一段路,我的裤子和膝盖都磨破了。我是哭着回到家的,母亲看到后,没有说话,只是黙黙地流泪,因为,她已经知道父亲被“打倒”了。她告诉我:要想保护自己只有躲。

以后几天,我父亲和其他两位被揪的老师,轮流到高年级各班接受学生批斗。有些好事的老师和学生,绞尽脑汁整受批斗的人,他们找来一些棱角分明的小石子,放在讲台前边,让“坏蛋”跪在上面。批斗会开始后,师生们是一句一句地问,比如:“你是不是做了什么什么坏事?”跪在地上的人如果说:“是做了”,马上就有人说:“原来你这么坏,打倒ⅹⅹⅹ。”大家一起跟着高呼口号。如果回答:“没有这回事。”马上就有人说:“你不老实。”然后振臂高呼“坦白从宽,抗拒从严。”听说,有位姓余的老师因为“顽固”,被一个学生两手牵着蝙蝠的两翅,让蝙蝠嘴靠近余老师的耳朵,然后刺激蝙蝠,使蝙蝠咬老师的耳朵;有的学生甚至用竹片挑牛粪给余老师嗅。有一位姓刘的老师在吃饭时,碗里被学生放了一把沙子……

这以后的日子,每遇逢街日,我父亲他们就戴着高帽子,被押着上街“游街示众,”我们学生跟在后面,在“贫下中农”进驻学校的代表带领下,一路高呼着“向贫下中农学习,打倒地富反坏右”的口号走向街头。这一年,我和在县城读初三的哥哥都辍学了。{母校的变化}.

父亲过了两年多的劳教生活,到了1971年元月就“解放”了,发了一本厚厚的《毛泽东选集》一至四卷缩印本,恢复了工作,我也回到了学校读二年级,这一年是春季招生了。虽然没有学生对老师肆无忌惮,但几年来,学校正常工作无人敢管,原有的课桌损坏了许多,附近的老表又搬走了不少,教学秩序恢复了,课桌凳却不够了。学校为了确保学生有坐和能够写字的地方,就在第一层的教室地面上打些木桩做“凳”脚,然后,取一截竹筒,在两端挖个孔,横扣在木桩上,稳稳当当的,就是“凳子”,再打4个高点的木桩做“桌”脚,在上面钉上木板,就是“课桌”,一套“课桌”坐4个人,我们在这样的教室里上课约有一年时间。

在读三年级时,正好赶上从春季招生过渡到秋季招生,这个年级我们

读了三个学期。

学校秩序慢慢好转,课桌凳也得到了补充,但是,我们的教科书却迟迟不能到手,虽然只有语文、数学、常识,但是,差不多要在半学期以后才到齐,有时在学期结束时书才到。这种不正常现象一直延续到我读完高中。

1975年至1979年,我在家门口的一所中学读完4年,毕业后,我以全乡第一名的成绩考取了赣州师范学校,成了这所中学开办高中的10年里,唯一的应届高考及第者。在父老乡亲的赞誉声中,我过了一把“金榜题名”的瘾。

光阳荏苒,日月如梭,两年后,我从赣州师范毕业出来,回到了母校任教。这里的一切都不陌生,还是我读一年级时的老样子。校园座落在一个浅浅山窝口,校园占地面积5亩左右。两栋教学楼和厨房围成一个“区”字形,“区”形中间是球场,开口向西,与过埠通向县城的公路平行,中间隔了一条小溪。学校有10间教室,6间教工宿舍,一栋厕所,一栋厨房,全是土木结构的瓦房。教室的楼上与楼下只用一层木板相隔,有的地方被学生挖了小孔,上课时,楼上楼下能够互相串听,近乎于复式教学班。

学校安排我任教三年级数学兼班主任,任少先队总辅导员,第二学期改教毕业班语文。教学时,我按师范教育培养的要求进行教学。有一天,校长(我三年级的语文老师)听完我的语文课后,把我叫到办公室,一本正经地对我说:“这是农村小学,你不能用洋话上课,学生听不惯!”面对如此古板的校长,我还是平心静气地说:“这是普通话,课堂上用是基本要求。”校长动了动那富有讥讽的表情,说:“读了几年科班就满嘴官腔,你这是一年土,二年洋,三年不认爹和娘。”

刚刚步出象牙塔,就被校长泼了一头的冷水,实在是不好受。但我没有拿工作出气,也没有在课堂上停止使用普通话,并且,课余时间与学生对话也用普通话。在我的带领下,普通话在课堂教学中悄然欣起。当年,我任教的毕业班,在全乡统考时名列第一,尽管当年小升初的比例不到60%,但我所带班的学生以100%进入初中,这更加坚定我当好老师的信心。

1982年,我所任职的小学改为过埠中心小学,原校长被他人所取代,

对于我们年轻教师而言是庆幸的。从此,学校的办学规模逐渐扩大,有些年级开始开办两个班,我继续任教毕业班语文。由于,我积极的工作态度、有趣的教学方法,宽容的处事情怀,很快成了这所学校中心人物。1984年进行农村小学教育体制改革,中小学教师调动人事权放在乡政府 。同年秋,小学公开向社会招聘代课教师,在职教师也一同参加了考试。我的语文、数学总分全乡第一,比起那几个考一位的在职教师,我当然倍受关注,引起了乡政府领导和校长的重视。1985年第一学期,我被提升为中心小学副校长,一年后主持学校工作。

随着“三级办学两级管理”的不断深入,中小学校在乡政府的直接领导下,一场轰轰烈烈的危房改造轩然涌动。1987年中心小学的迁址计划纳入政府工作日程,随即在墟镇附近的山头上扎下了第一锄头,又经过几个月的土地平整,一栋二层8间的教学楼和一栋二层20间的教工宿舍徐徐而升,1989年教师节,中心小学新校区举行了隆重的竣工典礼。中学和村级小学也相继在进行校舍改造,办学条件得到了空前的完善。当时流传一句话:“到农村走一走,看见最好的房子就是学校。”这是当时的真实写照。

从此,在“科技发展,教育领先”鲜明旗帜的指引下,办学条件的改善日新月异,危房改造刚刚完成,校园的附属设施、道路硬化、球场的建备又接连而至,94年的“两基”验收,学校的电教仪器,图书室的藏书得到很大充实,体育设施得有了充足的建备。2003年又一幢标志性高楼拔地而起,一所像模像样的中心小学,将为本地21世纪教育奠定坚实的基础。

篇五:《20年后母校的变化 张勤》

20年后母校的变化 张勤

“叮铃铃,”这时,我的迷你小闹钟响起了。“今天回故乡,”这时,我的提醒博士有告诉了我。我这时才回过神来,揉了揉惺忪的眼睛。“对呀,今天要回故乡,”说完,我便换好衣服,走到我家的停车场里,开了一辆奔驰车向故乡开去。

当我开进故乡时,不禁大吃一惊,折么宽的公路呀!还是原来的家乡吗?以前家乡的公路很窄,只有一个车道那麽宽,只要一有车开过,就灰尘四溅,路过的行人都捂着鼻子,气都不敢出。可现在,车开过,灰尘一点儿都没有溅起,完全可以说是一尘不染。

过了一会儿,我不知不觉就开到了我的母校——烈士墓小学。心想:去参观一下吧。有一想 :学校的楼梯那摸长,我才不去呢。还是去吧,毕竟我已经20年都没有回故乡了,去看看吧。当我走进校园,大吃一惊。这还是我曾经的校园吗?之间一座座现代化的教学楼出现在眼前。楼梯只是摆设,这里专门有位外校来宾设计的高科技电梯,首先,你只要在专用的电脑上选择要去学校那里参观,或者参观全程......我选择了参观教室,这是游览器拍了一个专门的导游,我们坐上了电梯,及其先向上升高,越过楼梯。然后就向教室出发。“天啦,现在的教室好壮观啊,一间教室足足有一栋教学楼那麽大,颜色有很特别。”导游告诉我,这个墙壁会变颜色,又有减少噪音功能。而且里面还可以冬暖夏凉的功能。

上课是每个同学都拥有一个64K那么大的笔记本电脑,老师只需用手写就能传达要讲的内容。你会想:如果长时间这样,同学们的眼睛岂不是会受到一定的伤害,那你就大错特错了。这个笔记本电脑采用了最新的纳米技术。里面安装了一个专门的新能量软件是防紫外线的,你看多久都不会对视力有印象,还能防止眼睛疲劳。考试时,如果别人偷看怎摸办?不会的,考试时,你只需要点一下一个专用的考试按钮,再戴上一个与考试配套的眼罩。别人如果要看,展现在他们眼前的就是一片空白,想看都不行。我对导游说:“那这摸好的设计是谁想出来的?”“是她。”我转头一看,“她不是鹿译文吗?”“对呀,原来是他的成绩不好,后来经过他的努力,居然成了发明家。有句俗话说的好“只要付出努力,就一定能获得成功。” 这时,我的秘书给我打来电话,说公司有份重要文件要我签字,必须马上回去。我依依不舍的离开了。心想:我的故乡,你真美!”

张勤{母校的变化}.

篇六:《走进母校感受近年来家乡教育的变化》

走进母校感受近年来家乡教育的变化

在准噶尔盆地东缘,延吐乌大高速公路向东,距首府乌鲁木齐市50公里处,博格达峰脚下,有一颗沙漠明珠,这,就是新疆油田公司准东石油基地。在基地的东南,座落着一所风格特异,景色宜人的学校,也是我的母校——克拉玛依准东中学。

上世纪80年代,随着准东油田的开发建设,准东石油基地在一片荒野里,开始展露迷人的风采。来自各地的石油建设队伍,逐渐汇集在这里,准东的基础教育事业,也随之蓬勃发展,准东石油人面对未来,开始奠基希望。

准东中学的前身,是创办于1974年的南疆依奇克里克油矿子弟中学。1985年,学校搬迁到现在的校址,2004年底,正式由企业划归克拉玛依市教育局,为教育局直属的一所民汉合校全日制完全中学。35年来,准东中学跟随油田开发的足迹,三易其址,承担了油田矿区各单位职工子女、进城务工人员及周边农户子女的教学任务。学校35年的办学史,就是伴随油田开发建设的发展史。不管油田建在哪里,石油人都不曾放弃对未来的美好希望,都不会忘记为下一代的成长付出心血,营造优良的育人环境,这,就为油田学校的基础教育事业,提供了一片沃土。

今年寒假,我来到母校,就对我毕业后学校的变化进行了调查。

一、学校对硬件设施的建设及改造

09年初,学校将大礼堂进行了改造,改变了礼堂内的隐患格局,同时开放对学生进行各种室内体育活动,方便同学们的课余活动。同时对停车棚也做了改造,分栏控制距离,更人性化,学生的自行车可以更好的摆放。最大的变化是新建了属于我们中学自己的体育馆,体育馆于2010年正式开工,占地面积预计在16800㎡,内设篮球场、排球场、网球场、羽毛球场等体育场地,将于2012年6月竣工,这对同学们来说是个好消息。德育主任汪戈告诉我们“在此之前,同学们的冬天课余运动一直很单一,体育馆的建成不仅为广大的同学提供一个便利舒适的运动场所,还为老师在休息时间提供了健身去处。”同时,学校体育场的改造工程也基本结束,为了不影响学生的正常活动,学校在2011年暑假对体育场进行了改造,其中包括400米塑胶跑道、跑道内的标准足球场的植草工作、设立跳远的沙坑、标准投掷的规格,对周边的观众席也做有较大改建,设立一周带棚的观众席,方便了学生和老师的入座,主席台也焕然一新,架高了1.5米,同时设有防护栏,整个体育场气势庞大。副校长朱盛德给我们介绍说“学校为了更加方便学生的室外活动,也为学校每年一度的运动会做准备,争取把校运动会发展成具有特色的市区运动会。”学校在09至12年的重大建设改建项目有7项,都是针对学生的学习和课余活动的,包括图书馆阅览室的改造、果园道路拓展长椅的摆放等。具体如下表:

二、促进文化发展,展现学校特色

2011年8月,引进西方教育理念,学校对学生的校服做了统一的订作。

原本的校服为单调的运动服且每个年级都不同,学校为统一学生服装,改变学生精神面貌,提高学生自信及审美,为每一个学生定制了两套校服(各两件),具体内容如下:

三、学校开展了对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

近年来,学校对学生的社会综合素质提高重视,为了让学生更好的认识融入社会环境,学校还开展了学生社会实践的活动。

我校从2009年8月20日开始至2012年2月,开展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为使我校的相关活动顺利进行,现就我校学习实践活动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1、包括暑假寒假在内,学生可在双休日、节假日完成一下为期至少半年的社会实践,其中可包括社会兼职、居委会安排的劳动、外出旅游经历等,不得进入危险行业兼职;

2、任何形式的社会实践在以保证绝对安全的情况下进行,杜绝一切隐患,安全第一;

3、暑假寒假期间老师控制学生的作业量,完成必须的学习任务;

4、暑假寒假随父母外出旅游,需作一份旅游心得及所见所闻;

5、社会兼职、公益劳动及居委会工作完成后需递交一份详细的意见书且签字盖章生效;

6、社会实践活动完成后,学校会评比表现优秀的学生,颁发校证书,以资鼓励。

四、促进民族团结的教育和发展

学校本身是一所民汉合校,为了促进民族间的团结友爱,学校在2010年5月份开展民族团结活动:

1、举办学生篮球比赛,于每周五下午两节课后展开,由民汉班级进行友谊比赛;

2、举办进行一次演讲大赛,主要内容是有关于民族团结,可以讲述新疆民族团结史和展望各民族未来团结的发展;

3、校宣传部开展对各班级的黑板报比赛,内容是关于民族团结且宣传部围绕团结每周更换一次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