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说课稿圆的认识

时间:2021-10-10 17:46:22 六年级作文

篇一:《圆的认识说课稿》

圆的认识说课稿

一、 说教材:

“圆的认识”是“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内容,它是几何初步知识内容,既是一节起始课,也是后继学习“圆的周长”、“圆的面积”、“圆柱”、“圆锥”的基础。

《圆的认识》是在学生学习了直线图形的认识和面积计算,以及对圆有了初步的感性认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生从学习直线图形的知识,到学习曲线图形的知识,不论是内容本身,还是研究问题的方法,都有所变化。教材通过对圆的研究,使学生初步认识到研究曲线图形的基本方法。同时,也渗透了曲线图形和直线图形的关系。这样不仅扩展了学生的知识面,而且从空间观念方面来说,进入了一个新的领域。因此,通过对圆的认识,不仅能加深学生对周围事物的理解,提高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也为今后学习圆的周长、圆的面积、圆柱、圆锥等知识打好基础。

二、说教学目标:

结合本节课的内容特点,本人确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画一画、折一折、量一量等活动,观察、体会圆的特征,认识圆的各部分名称,理解在同圆或等圆中直径与半径之间的关系。了解、掌握多种画圆的方法,并初步学会用圆规画圆

2、过程与方法:通过想象与验证、观察与分析、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等活动,使学生体会到圆的各点分布均匀性和广泛的对称性,同时获得思维的进一步发展与提升。

3、情感态度价值观:结合具体的情境,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并能用圆的知识来解释生活中的简单现象。

三、说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和掌握圆的特征,学会用圆规画圆的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圆上”的概念,归纳圆的特征。

教学准备:

学生:剪刀、白纸若干张、彩笔、圆规、直尺、圆形物体一个

教师:课件、圆规、直尺、圆形纸片

四、说教法、学法:

教法:在本节课中要注重学生的学习行为方式的改变、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从欣赏圆、发现圆开始,深深吸引学生,课堂教学中,要注意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共同分享等,引领学生经历了一次“研究与发现”的完整过程。教给学生学法:情境中欣赏圆的魅力——合作中探究圆的特征——介绍中体验圆的数学文化——实践中感受圆的数学价值,大胆放手,把一切探究的机会交给学生。学生不仅学得轻松活泼,而且较好地体现了新课程的教学理念。

五、说教学过程

对本节课的教学,我精心设计了二个主要环节。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我们以前都和哪些平面图形做了朋友?这些图形都是用什么线围成的?简单说出这些图形的特征。

(二)、突出主体、探究新知

1、初步感知圆

首先我会让学生举举生活中的例子。“日常生活中哪些物体的形状是圆的?”学生可能会说出:硬币、光碟、路标、钟面、车轮等,这些物体的形状都是圆的。让学生初步感知圆,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同时,我会出示一些生活中的圆形图片,让学生感受到圆就在我们身边。

接着,我会出示的两组图形,第一组是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第二组就是圆形,通过对比,可以清楚地看到,第一组图形是由线段首尾连接所围成的,而圆是由曲线所围成的,形成正确表象——圆是一种平面上的曲线图形。

通过课件展示圆的画面及各部分的名称,同时根据课件图片让学生分析圆上,圆内,圆外和圆心各指什么?我在适时讲解加深学生的理解

2、认识圆的各部分名称和特征

活动一:小组合作探究

(1)以四人为一小组,一起动手折一折、量一量、比一比、画一画,你发现了什么?并在小组内交流。

(2)把你们的发现,准备与大家一起交流分享。

(1)找圆心

首先让学生把事先准备好的圆形纸对折后打开,用笔和直尺把折痕画出来,并在圆形纸的其他位置上重复上面的折纸活动二、三次。操作后,问:“你发现了什么?”学生亲手操作后,发现所有的折痕都会相交于一点。这些折痕的交点,正好在圆的正中心,我们数学上把这一点叫作圆心,用字母“O”来表示。(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的直观操作,使学生的学习过程“动作化”,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并有意设置一些认知冲突,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

(2) 认识半径、直径

连接圆心和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叫做半径,半径一般用字母r表示。

通过圆心并且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叫直径,直径一般用字母d表示。在这里因为有半径的知识做基础,我会尝试放手,让学生小组合作探讨直径的知识,

活动二:一起动手

1.请同学们在圆纸片上画出半径,10秒钟,看能画出多少条?直径呢?

2.请同学们用直尺量一量画出的半径有多少厘米?你发现了什么?直径呢?

3.请分四人小组讨论在同一个圆里,半径有什么特征?直径有什么特征?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 通过测量和比较,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在同一个圆里半径和直径之间的关系,让学生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半径是直径的一半、直径是半径的2倍关系。得出d = 2r与r = d/2的字母公式,并在练习中通过填表强调了圆内半径与直径的对应关系,还要求学生在圆内一些线段中,找出半径和直径。(设计意图:合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动脑、动手、动口、动眼,自主探索知识的形成与发展,并及时巩固学习成果。)

口答:

3、掌握画圆方法

在教学画圆的过程中,我同样会放手让同学们大胆的动脑,动手探索不同的画圆方法。我会在课本知识的基础上在向外延伸.我会向学生提问:刚才同学们画圆都用到了什么方法和工具啊?和大家交流借鉴一下经验好吗?学生会说出不同的方法和工具.如硬币.线 ,笔,圆规等.此时我会装做很着急的样子向学生问:老师想画一个8厘米的圆可不可以用一元钱的硬币呢?为什么啊?生:学生会从大小不符合等方面来说明不行.此时我又会说那我要是想画一个6厘米的圆又该怎么办呢?为什么啊?生:可能会比较困难.(我在适时从大小符合以及方便等方面慢慢导出学生说出用圆规画圆).接下来我在小结得出画大小不同的圆,我们通常用圆规来画。并播放课件圆规确定半径的方法以及圆规画圆的方法的过程.(并得出结论用圆规画圆可以画出大小不同的圆,也可以得到我们想要的圆.再次论证得出半径越大,圆就越大,半径越小,圆就越小.

最后,我根据以上所学的内容,为学生准备了两道习题.来加深所学的知识,一是让同学们1、用圆规画出半径是2厘米的一个圆,并用字母O、r、d分别标出它的圆心、半径、和直径。2、画出直径是4厘米的一个圆。

实际应用:学校田径运动会即将举行,你有办法帮学校在操场上画出一个半径为10米的圆吗? 我会适时加以巩固,在所学知识基础上史料连接,有关圆的知识,名言等,通过课件展示使学生体会圆所蕴涵的历史和文化积淀,激发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激情以及在以后的数学学习中,更加用心.圆与生活又有很大的联系.通过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使学生感到成功的快乐。学数学,用数学,数学无处不在.

巩固练习

1、填空。

(通过这道题让学生回顾了本节课所学内容,检验了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掌握情况)

2、判断,并说为什么。

(这些题进一步加深对圆的认识,并培养学生分析、推理和判断能力。)

板书设计:

圆的认识

图略

圆心O 半径r 直径d

d=2r或r=d/2

圆规画圆:定半径、定圆心、旋转一周

篇二:《人教版圆的认识说课稿》

《圆的认识》说课稿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圆的认识》。下面我将从教材、学生、教法与学法、教学准备、教学程序、板书设计几个方面进行说课分析。

一 说教材

1、教学内容及其所处的位置与作用

“圆的认识”是“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内容,它是几何初步知识内容,既是一节起始课,也是后继学习“圆的周长”、“圆的面积”、“圆柱”、“圆锥”的基础。

2.教学目标

结合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我制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⑴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认识圆,掌握圆的特征,理解半径、直径的关系、掌握画圆的方法 ⑵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分析、综合、概括能力,促进空间观念的建立。 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分组学习、动手操作、主动探索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和合作精神。

3.教学重点:圆的特征,圆的半径、直径及其关系

教学难点:掌握圆的正确画法

二 、说学生

六年级学生对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能独立观察思考,发现事物的特征,有小组探究、交流、学习的能力,我抓住这些特点,尽力创设一个民主开放的课堂,形成一个互动有序、收放自如、活而不乱的课堂秩序。

三 说教法和学法

为了实现教学目标,有效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本着让“学生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这一课改目标,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和实物教具的演示功能,引导生通过实验操作、合作交流、分析归纳等方法主动获取知识,在充分的动手、动口、动脑的活动中,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合作交流的能力。

四、说教学准备

圆形纸,直尺,圆规,多媒体课件等。

五、说教学程序

(一)创设情景,激情导入

首先我会让学生举举生活中的例子。“日常生活中哪些物体的形状是圆的?”学生可能会说出:硬币、光碟、钟面、车轮等,这些物体的形状都是圆的。让学生初步感知圆,从而导入新课——圆的认识。

(二)、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1)找圆心

首先让学生把事先准备好的圆形纸对折后打开,用笔和直尺把折痕画出来,并在圆形纸的其他位置上重复上面的折纸活动二、三次。操作后,问:“你发现了什么?”学生亲手操作后,发现所有的折痕都会相交于一点。这些折痕的交点,正好在圆的正中心,我们数学上把这一点叫作圆心,用字母“O”来表示。这样,通过学生的直观操作,使学生的学习过程“动作化”,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并有意设置一些认知冲突,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

(2) 认识半径、直径

课件演示:连接圆心和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叫做半径,半径一般用字母r表示。通过圆心并且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叫直径,直径一般用字母d表示。通过课件演示,加深了学生对半径和直径的认识。

(3) 探讨半径和直径的关系

在这里,我充分发挥小组的作用,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

出示课件:在同一个圆里可以画多少条半径,多少条直径?

在同一个圆里,半径的长度都相等吗?直径呢?

同一个圆的直径和半径有什么关系?

圆是轴对称图形吗?它有几条对称轴?

让学生通过讨论、汇报、交流,归纳总结出:在同一个圆里,半径能画无数条,所有半径的长度都相等;直径也能画无数条,所有直径的长度都相等。在同一个圆里直径是半径的2倍,半径是直径的一半;圆是轴对称图形,它有无数条对称轴。

(4)、掌握画圆方法

在教学画圆的过程中,我同样会放手让同学们大胆的动脑,动手探索不同的画圆方法。学生可能会想到借助圆形物体画圆,用圆规画圆等等。最后我会试着让学生用圆规在练习本上画圆,并要求一边画,一边想画圆的步骤有哪些。最后课件展示用圆规画圆步骤:

把圆规两脚分开,定好两点间距离;

把有针尖的一只脚固定在一点上;

把装有铅笔尖的一只脚旋转一周,就画出了一个圆

接着,让同学想一想: 圆的大小由( )决定, 圆的位置是由

( )决定.最后,我会示范一次画圆的方法,强调画好后要标出圆心,半径和直径。

(三)巩固练习,拓展延伸

1、判断:{优秀说课稿圆的认识}.

(1)圆的直径是半径的2倍。( )

(2)圆有无数条对称轴。( )

(3)画圆时,圆心决定圆的位置。( )

(4)要画直径是4厘米的圆,圆规两脚间的距离是4厘米。( )

(5)半径2厘米的圆比直径3厘米的圆小。( )

2、画一个半径是2厘米的圆。再画一个直径是5厘米的圆

3、思考:

提问:能否用今天所学知识解释车轮为什么做成圆形?车轴应装在那里?让学生讨论,思考,充分合作交流,得出结论:因为圆的半径相等,车轴安在圆心,车轮滚动起来车轴到地面的距离总是相等,所以圆形车轮平稳。

(这几道题的设计进一步加深了学生对圆的认识,并培养了学生分析、推理和判断能力。)

(四)知识小结,提出希望

我们从周围的事物中发现了圆,了解、掌握了圆的特点,知道在日常生活中如何利用圆。

自己的贡献!

六、说板书设计 圆的认识

同一个圆内: d=2r或

这样的板书设计,力求简明扼要、条理分明、布局合理,体现形式美和简洁美。把知识的重点鲜明地展现在学生眼前,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加深学生的印象。

篇三:《最新圆的认识说课稿》

《圆的认识》说课稿

各位评委、各位专家你们好:

我说课的课题是《圆的认识》。它是小学数学国标本苏教版第十册中第十单元《圆》的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它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各种平面图形,以及直观认识了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后续学习圆的周长、圆的面积等知识的基础。这一课时内容教材编排了三个例题:例1安排了三个层次的学习活动,让学生充分地感知圆。首先呈现一组圆形物体,说说生活中哪些地方还能看到圆,让学生建立圆的初步表象。接着是利用各种工具画圆活动,初步感知圆的基本特征。最后与其他平面图形比较,突出圆的曲线图形这一特征。例2是结合学生尝试用圆规画圆的过程,分别介绍圆的圆心、半径和直径,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圆。例3是通过剪一剪、画一画、比一比、折一折的操作活动,引导学生探索并发现圆的一些主要特征。配套练习,“练一练”和练习七中第1-2题。巩固所学知识,形成必要的技能。

基于以上对本课时教学内容的分析与理解。我拟订了以下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观察、操作、画图等活动中感受并发现圆的有关特征,知道什么是圆心、半径和直径;能借助工具画圆,能用圆规画指定大小的圆;能应用圆的知识解释一些日常生活现象。

2.使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积累认识图形的学习经验,增强空间观念,发展数学思考。

3.使学生进一步体验图形与生活的联系,感受平面图形的学习价值,提高数学学习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本课时的教学重难点是:学生在观察、操作等活动中探索并发现圆的基本特征,能借助画图工具画圆。

根据本课时教学目标,及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我预设了以下教学过程:

整个教学过程分四个环节。

一:创设情境、引出新知。屏幕投影出一组生活中(带圆形的)物体的图片,学生欣赏。师生交流:“欣赏之后,你对这些物体有什么感觉?图片中都有什么图形?”。结合学生回答教师板书“圆”。在此基础上,屏幕出示飞机与滑冰图,引导学生交流:“这里面有圆吗?在我们生活中,哪些地方还能看到圆。”[这一环节的设计是从贴近学生生活的情境入手,唤起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在学生充分感知的基础上,引出圆,激活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充分地体验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二:自主学习、探索新知。本环节分三步教学。第一步是教学画圆。以同桌两人为一组,教师都准备了一些画圆工具(如硬币等)。师生谈话:“你会利用桌上的这些物品画个圆吗?”学生选择画圆工具,独立尝试画圆。教师巡视指导学困生画圆。之后组织几名选择不同工具画圆的学生在实物投影仪上展示所画的圆并说说用什么工具画的。在此基础上组织学生交流:“在

画的过程中,你觉得圆是个怎样的平面图形?与我们以前学过的图形有什么不同?”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板书“曲线图形”。出示圆规,师生谈话:“你会用圆规画圆吗。”学生尝试用圆规画圆,之后组织学生上实物投影仪上画圆,组织学生议一议:“圆规画圆,应注意什么。在此基础上再次组织学生再画一个小的圆和大的圆之后讨论:“画大一些或小一些的圆,你是怎样做的,圆的大小跟什么有关?”[这一步画圆的设计注重学生的体验和感受,学生利用各种材料画圆,使学生在时间中初步感知了圆是一种曲线图形,学生再次画大小不等的圆,体会圆的大小与圆规两脚分开的大小有关。]第二步是认识圆的各部分。师生谈话:“画圆时,固定的这个点你知道叫什么吗?”引出圆心并板书,学生在画的圆上用符号标出圆心。教师在圆上任取一点与圆心连成一条线段,学生观察,指名说说这线段的两个端点在哪,学生在自己画的圆上画两条,在此基础上教师揭示半径这一概念并板书。学生在圆上用字母标出半径。教师示范画一条直径,组织学生议一议与半径有什么相同与不同点吗?在此基础上揭示直径的概念并板书,学生在圆上画一条直径并用字母表示出来。[这一步教学的设计是结合学生用圆规画圆的体会具体介绍圆的圆心、半径和直径,并且明确画圆时,圆规两脚间的距离就是圆的半径。这样可以使学生深切地体会圆心、半径、直径这几个概念的含义。]第三步认识圆的特征。教师出示一个圆及投影出示三个问题:1、在这个圆里你可以画出多少条半径,多少条直径?2、在这个圆里,半径的长度都相等吗,直径呢。3、这个圆的半径和直径有什么关系?学生独立操作与同桌合作相结合进行研究学习,之后集体反馈,圆是一个什么样的图形,最后根据板书集体总结圆的特征。[让学生把手中的圆形纸片折一折、比一比、画一画,在小组里相互交流、相互讨论、相互补充、相互启发、得到圆的特征。不仅使学生的认识从具体上升到抽象,而且使学生感悟到了研究数学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

三:巩固练习、深化认识。首先是基本练习。从正反两方面帮助学生真正理解直径、半径的含义,同时进一步理解直径和半径的关系,深化了学生对圆的特征的认识。完成“练一练”第1题,同桌相互指认各个圆的半径与直径,各自量出半径和直径的长度。指名交流,说说直径与 半径有什么关系。完成练习十七中第1题。学生各自在书上填写,集体交流,说说自己填写的想法。完成练习十七中的第2题。学生各自做题,展示学生作业,共同评议。补充练习。判断题,如半径2厘米的圆比直径3厘米的圆大等。同桌议一议后集体交流。深化拓展练习。联系生活,进一步巩固对圆的基本特征的认识。师生交流:“车轴装在车轮的什么部位,为什么?

四:全课总结。师生交流:“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又有了什么收获?”

各位评委、各位专家,以上是我的教学设想。根据课堂教学的生成,我会作一些适当调整。谢谢。

篇四:《圆的认识说课稿》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说课稿

圆的认识

各位评委、各位老师:

大家好!我是库尔勒市第九中学的xx。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圆》的第一课时《圆的认识》。我将从以下六个方面来说说这节课的教学:

一、 说教材

本节课是《圆》的第一节内容《圆的认识》,主要内容有:用圆规画圆、了解圆各部分名称、掌握圆的特征等。

圆是学生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平面图行后所要认识的小学阶段的最后一种图形。《圆的认识》是几何初步知识内容,既是一节起始课,也是后继学习“圆的周长”、“圆的面积”、“圆柱”、“圆锥”的基础。它是在学生学习了直线图形的认识和面积计算,以及对圆有了初步的感性认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生从学习直线图形的知识,到学习曲线图形的知识,不论是内容本身,还是研究问题的方法,都有所变化。教材通过对圆的研究,使学生初步认识到研究曲线图形的基本方法。同时,也渗透了曲线图形和直线图形的关系。这样不仅扩展了学生的知识面,而且从空间观念方面来说,进入了一个新的领域。因此,通过对圆的认识,不仅能加深学生对周围事物的理解,提高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也为今后学习圆的周长、圆的面积、圆柱、圆锥等知识打好基础。

二、 说教学目标

根据教育部制订的《数学课程标准》“内容标准”这一部分内容中对“空间与图形”领域提出了这样一条具体目标:通过观察、操作,认识平行四边形、梯形和圆,会用圆规画圆;结合本节课的内容特点,本人确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画一画、折一折、量一量等活动,观察、体会圆的特征,认识圆的各部分名称,理解在同圆或等圆中直径与半径之间的关系。了解、掌握多种画圆的方法,并初步学会用圆规画圆。

(2)、过程与方法:通过想象与验证、观察与分析、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等活动,使学生体会到圆的各点分布均匀性和广泛的对称性,同时获得思维的进一步发展与提升。{优秀说课稿圆的认识}.

(3)、情感态度价值观:结合具体的情境,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并能用圆的知识来解释生活中的简单现象,培养学生的数学审美情趣。

三、说教学重、难点 由于教材并没有给圆下一个准确的定义,主要是通过直观演示,动手操作使学生感知并了解圆的基本特征,因此“感知并了解圆的基本特征和用圆规画圆”就成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

在认识圆的特征的过程中,主要是依靠感知来理解其中许多的概念,因此“认识圆的特征,画出指定位置和大小的圆”是本节课的难点。 四、 教学准备

1、教具学具

教师:课件、圆规、直尺、圆形纸片等。

学生:彩笔、圆规、直尺、圆形纸片、扣子、硬币。

2、 学生分析

在小学阶段,学生的空间观念比较薄弱,动手操作能力比较低;本校处在城乡结合处,家庭辅导能力较低,学生接受能力较差;学生的学习水平差距较大,小组合作意识不强,鉴于以前学习长、正方形等是直线平面图形,而圆是曲线平面图形,估计学生在动手操作、合作探究方面会存在一些困难。

所以我根据学生特点采用以下教学方法:

五、 教学方法

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共同分享

六、教学过程

新课程标准为我们教师展示了一个崭新的教育教学理念,面对着实实在在的孩子,我的设计本着既要关注学生的知识与技能的培训,更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形成的教学思想,对本节课的教学,我精心设计了五个主要环节。

(一)、对照比较,引入新课

1、初步感知圆

首先我会让学生举举生活中的例子。“日常生活中哪些物体的形状是圆的?”学生可能会说出:硬币、光碟、路标、钟面、车轮等,这些物体的形状都是圆的。让学生初步感知圆,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2、以前学过的平面图形有哪些?这些图形都是用什么线围成的?简单说出这些图形的特征。

3、出示圆形纸片,提问这是什么图形?它是由什么围成的?

板书课题

(二)学习圆

1、认识圆的各部分名称和特征

(1)找圆心

首先让学生把事先准备好的圆形纸对折后打开,用笔和直尺把折痕画出来,并在圆形纸的其他位置上重复上面的折纸活动二、三次。操作后,问:“你发现了什么?”学生亲手操作后,发现所有的折痕都会相交于一点。这些折痕的交点,正好在圆的正中心,我们数学上把这一点叫作圆心,用字母“O”来表示。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的直观操作,使学生的学习过程“动作化”,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并有意设置一些认知冲突,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

(2) 认识半径、直径

连接圆心和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叫做半径,半径一般用字母r表示。让学生通过动手画一画,小组议一议,引导他们归纳总结出:在同一个圆里,半径能画无数条,所有半径的长度都相等。

通过圆心并且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叫直径,直径一般用字母d表示。在这里因为有半径的知识做基础,我会尝试放手,让学生小组合作探讨直径的知识,引导他们归纳总结出,在同一个圆里直径也能画无数条,所有直径的长度都相等。

2、 探讨半径和直径的关系

分组讨论在一个圆里,半径和直径有什么关系?通过测量和比较,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在同一个圆里半径和直径之间的关系,让学生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半径是直径的一半、直径是半径的2倍关系。得出d = 2r与r = d/2的字母公式,并在练习中通过填表强调了圆内半径与直径的对应关系,还要求学生在圆内一些线段中,找出半径和直径。

(设计意图:合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动脑、动手、动口、动眼,自主探索知识的形成与发展,并及时巩固学习成果。)

(三)、掌握画圆方法

在教学画圆的过程中,我同样会放手让同学们大胆的动脑,动手探索不同的画圆方法。学生可能会想到借助圆形物体画圆,用绕线钉子画圆,还有用圆规画圆等等。最后我会试着让学生用圆规在练习本上画圆,并要求一边画,一边想画圆的步骤有哪些。通过学生的汇报,我引导他们归纳出画圆的一般步骤:

(1)定点(也就是定圆心的位置)

(2)定长(也就是定半径的长度),

(3)旋转画圆。

接着我会示范一次画圆的方法,强调画好后要标出圆心,半径和直径。

(四)、巩固练习

1 、出示做一做第一题

2、下面哪个圆中的线段是它的直径,说说不是的原因。

3、拓展练习

在操场如何画半径是5米的大圆?

(五)、本课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五、板书设计:

在板书设计上,我力求体现知识性,力争体现数学知识简洁美,突出重点,一目了然,可以清晰的总结出这节课所学的内容。我的板书设计如下: 圆的认识

图略

圆心 用字母:O 确定位置

篇五:《苏教版五年级下册圆的认识说课稿》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圆的认识》说课稿

环峰三小教师:任立龙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圆的认识》。

一、教材分析。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认识直线图形的基本特征,并对圆有了直观认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节课主要有以下三个知识点:一是圆心、半径、直径的认识;二是用圆规画圆的方法;三是圆的基本特征的认识。从认识直线图形到认识圆这样的曲线图形,不仅能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丰富学生“空间图形”的学习经验,而且能够使学生的空间观念得到进一步发展。同时,这部分知识也是后面学习圆的周长、圆的面积的基础。

二、学情分析。小学生的抽象能力还比较弱,对圆的认识往往停留在具体的物体的面上,“物”和“图”分辨不清,导致他们对“圆上”和“圆内”分辨不清,这样就必然影响到他们对半径的正确认识。因此,引导学生认识圆的圆心、半径,既是本节课教学的重点,也是教学的难点。

三、教学目标。基于对教材的上述理解,我打算确立如下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观察、操作、画图等活动中感受并发现圆的有关特征,知道什么是圆心、半径和直径。正确掌握使用圆规画圆的方法;

2、在这一过程中积累认识图形的学习经验,增强学生的空间观念,发展学生的数学思考。

四、教学策略。为此,本节课我将重点采取以下策略:一是,利用学生生活经验和认知基础的策略。利用教材提供的图片引导从中找圆,在学生感知的基础上,借助多媒体帮助学生从实物图中抽象出圆,再引导学生回到生活中找圆丰富表象;二是,以画圆为主线认识特征的策略。第一用课前准备好的学具画圆,初步感受特征;第二用圆规画圆,认识圆心、半径和直径;第三任意画圆,通过折一折、比一比发现圆的基本特征。三是,自主探究的策略。引导学生在明确问题的基础上独立思考、讨论交流,自主地认识圆的基本特征。

五、教学过程:

(一)、揭题提问,引入新课{优秀说课稿圆的认识}.

课堂伊始,首先进行启发谈话:同学们,我们已经认识了圆这种图形,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圆,关于圆你想知道什么?引导学生提出:什么是圆?圆和以前学

过的图形有什么不同?明确学习目标,激发探究的兴趣。

二、自主探索,认识圆的特征

1、 学习例1,初步感知圆的特征。

在明确学习目标的基础上,出示教材中的四幅圆形实物图,引导学生观察,并指出这些物体中的圆,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适时地利用多媒体把圆从实物图中抽象出来,同时告诉学生,这些图形都是圆。然后引导学生到生活中找圆,问学生:你在哪些地方还看到过圆?通过观察交流,丰富学生关于圆的表象,为进一步认识圆打下基础。

在学生初步感知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利用事先准备的图钉、线、圆形硬片等学具自己动手画圆。然后让学生说说自己是怎样画圆的。在交流的过程中,我将重点关注利用图钉和线画圆的方法,并着力引导学生把这种画法说清楚。因为这种画法是对圆心、半径的形象感知的过程,为他们认识圆心与半径提供经验。在学生感知的基础上,提问:圆和以前学过的平面图形有什么不同?引导学生通过比较发现:以前学过的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等都是线段围成的图形,而圆是由曲线围成的图形。

2、 学习例2,认识圆心、半径和直径。

首先借助四幅连续的图片,引导学生学习用圆规画圆的方法。在此基础上,放手让学生独立的用圆规画圆。然后,老师用圆规画圆并告诉学生针尖固定的一点是圆心,通常用O表示;连接圆心和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是半径,通常用r 表示;通过圆心并且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是直径,通常用d 表示。

3、 学习例3,认识圆的基本特征。

在画圆感知特征的基础上,出示例3,引导学生根据题目的要求独立思考,然后小组交流,解决问题。老师通过巡视了解情况,在学生充分讨论的基础上及时提出问题:根据(1)你能发现什么?„„组织班内交流。

本环节的设计力求以画为主线,引导学生经历认识圆的过程,有利于学生充分感知,提高操作、观察、分析、归纳、概括等数学能力,发展数学思维。

三、应用练习,巩固拓展

设计有层次、有针对性的练习,巩固拓展有关圆的知识。练一练第1题,让学生指出各圆的半径和直径,并量出它们的长度,意在巩固基本特征。第2题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