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寿光的作文

时间:2021-10-10 17:04:23 六年级作文

篇一:《魅力富华》

魅力富华

寿光市上口镇口子小学六年级

李跃伟

魅力富华

“到了。”听见司机师傅说。我们连忙下车,踏入了著名的潍坊富华集团。之所以要到这里来,是因为今天是一个特别的日子——中国(潍坊)第三届文化艺术展示交易会,而且这里还举行全国木版年画联展的开幕式,真是目不暇接。

展馆内非常热闹,是介绍地方文化特产的,其中我们寿光展最引人注目,吸引了众多游客参观。寿光展有三大特点:一是我们都知道的蔬菜,寿光是蔬菜之乡,蔬菜也就理所当然成了关注的焦点了;二是寿光展中心有一个大圆柱似的大屏幕,上面的人物是胡锦涛主席来我们寿光时录制的,引来不少游客;三是旁边的电子书上的农民用寿光方言讲话。寿光展真是“步步为景,各景特色。”展馆内除了寿光展外,还有许多特色,比如有泥塑,做的人非常逼真;有年画,杨家埠年画是中国最著名的年画种类之一,还有淄博展,主要展示了淄博的四大名酒,有蒲文化:蒲松龄酒,有齐文化:姜太公酒,有孝文化,颜文姜酒,还有情侣文化,牛郎织女酒。

走进高密展厅,让我受益匪浅,这里简直是人间仙境,真是

应了一首诗“千年密州苏东坡,词赋圣地超然台。”

篇二:《关于寿光的作文》

我爱我的家乡,因为我的家乡具有独特的美。

我们寿光是全国著名的菜都,享有“共和国的菜篮子”的美誉。我们寿光的蔬菜畅销全国,我们的菜博会名闻于世界。我们靠的是什么呢?是创新,是智慧,是家乡人的奋斗不息。

我为什么喜欢我的家乡,我的家乡为什么有独特的美?是因为我的家乡人人都怀着创造的心,人人都有新思维。他们怀着对祖国的爱,对人民的情,对未来的 希望和憧憬。他们努力,他们劳作,他们奋斗,他们创新,他们是21世纪新时代的代表。听爷爷说我的家乡80年代还是一个穷村子,那时普通的家庭就连正常的 生活都难以维系。改革开放以来,在党的富民政策的引领下,我的家乡迅速崛起,由穷村子变成为一个和谐富裕的新农村,短短的二十几年我们家乡就发生了翻天覆 地的变化。我们靠的是什么?靠的就是家乡人的勤劳和智慧,靠的是党的富民政策。进入90年代以来,在王乐义的带领之下我们家乡发展了冬暖式蔬菜大棚,掀起 了一场农业绿色革命的浪潮,走出了另一条发展道路——农业现代化之路。现在我们家乡农业已成为中国农业的典范。

农业的发展激起了家乡人对经济发展和生活富裕的热情。现在,我们家乡的工业和第三产业也迅速崛起,国民生产总值已远远超过潍坊其它县市区,跃居山东 前列。进入二十一世纪,我们家乡大力拓展交通,加快城市化建设步伐,家乡真的是越来越美丽了。现在家乡的公路及高速路已成为全国道路网最密集的地区,我们 的绿化在全国也是遥遥领先,实现了天人合一的绿色城市目标。虽然我们的铁路不发达,但丝毫不影响我们的发展进程。我们寿光的目标是:赶超荣成,紧追江浙各 市,最终跃居全国县级市前列。我们家乡每个人都有一个梦想,为家乡多做点贡献,为家乡多尽一份力量。我们家乡每个人都应有奋斗目标,都应有对未来的积极的 追求,因为我们是寿光人。

作为一名寿光人,我是荣幸的。我爱我的家乡,我爱家乡的每一寸土地,每一棵花草。我一定认真学习掌握本领,将来为家乡服务,为家乡人民谋取富裕。原因很简单:因为——我爱我的家乡。

篇三:《寿光成功案例》

寿光市地处山东半岛中部,渤海莱州湾南岸,总面积2180平方公里,海岸线56公里,耕地141万亩,辖19个乡镇、3个街道,总人口99万。改革开放以来,寿光历届市委、市政府组织带领全市人民把握机遇,立足市情,按照产业化、标准化、国际化的要求,培育壮大蔬菜产业,实现了富民强市,带动了全市国民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的快速发展。目前,全市蔬菜种植面积已达80万亩,各类蔬菜大棚30多万个,总产20多亿公斤,收入30多亿元。1992年以来,我市连续三届跻身“中国农村综合实力百强县”,1994年建成了小康市,1995年,农业增加值在全国百名农业大县中列第3位,被国家命名为“中国蔬菜之乡”,被山东省政府确定为农业现代化建设试点市。2000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实现102.2亿元,人均GDP超过1万元,财政收入7.1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4.39亿元,各类存款余额达到78.3亿元,城市职工平均工资年收入8981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010元。2000年,全市限额以上工业完成增加值26.1亿元,实现利税12亿元,晨鸣纸业、巨能电力、联盟化工、华源凯马、海源盐化和鲁丽集团等大型企业集团实现的利税都在5000万元以上,其中,晨鸣纸业集团已发展成为在国内拥有多家子公司,总资产66亿元的大型造纸集团,2000年各类纸张产量60万吨,实现利税5.3亿元,经济效益连续七年居全国同行业首位。在加快发展经济的同时,我们还十分注重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建设,2000年,我们投资2亿多元在城区建设了占地460亩,拥有各种先进教学设施,可容纳5000多学生就读的现代化高中,在全市普及了高中教育。2001年,全市高考本专科录取4300多人,居潍坊各县市区之首。2001年以来,我们多渠道筹措资金1.3亿元,新建了寿尧路、济寿路,两座弥河大桥,一座拦河闸,并对城区圣城路等16条主要道路全部进行了改造,我市的交通条件和环境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

一 寿光蔬菜产业的三个发展阶段

寿光蔬菜产业的发展大致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即1989年以前,以大田菜为主的粗放式生产阶段。寿光种菜历史悠久,寿光籍北魏农学家贾思勰在其农学巨著《齐民要术》中就对蔬菜栽培作了科学而详细的论述。明清时代,早春韭菜“寒腊冰雪便已登盘”,成为朝廷贡品。清代中叶,大葱已成为寿光的重要农产品。建国后,寿光蔬菜种植虽有扩展,但由于体制等多种因素制约,到80年代中期,全市只有5万亩左右的大田菜和少量的土温大棚,没有形成规模,效益也不高。

第二阶段,即1989年到1995年前后,以冬暖式大棚保护地栽培为主的蔬菜大发展阶段。从这一时期开始,寿光蔬菜逐渐闻名全国。1989年,我市孙家集镇三元朱村党支部书记王乐义同志带头搞起了17个冬暖式蔬菜大棚,掀起了一场蔬菜反季节栽培的技术革命。从此,寿光蔬菜由季节性露天栽培向“四季常青,四季有菜”大跨度发展。蔬菜品种大量增加,产量和效益都有了极大提高。1990年,全市冬暖式大棚发展到5000个。1991年猛增到2.5万个,1992年发展到7.5万个。1995年全市蔬菜发展到50万亩,其中冬暖式大棚近20万个,总产20亿公斤,收入17亿元。全市常年有4000多名蔬菜种植技术员分赴全国各地指导种菜,蔬菜大棚发展到周边县市以及新疆、青海、甘肃等全国20多个省、市、自治区。

第三阶段,即1995年至今,蔬菜产业由量的扩大为主开始向质的提高为主转变,也是实施蔬菜发展第二次革命的阶段。1995年以来,随着全国菜篮子工程的全面实施,各地蔬菜生产迅猛发展,寿光蔬菜产业的优势受到严峻挑战。同时,随着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特别是日益增长的国际市场需求的变化,人们对安全、优质蔬菜生产提出了新的要求。对此,我们按照“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原则,积极实施三个转变,即由市场带动为主,向市场带动与龙头企业带动并举转变;由国内市场为主,向国内外市场并举转变;由传统栽培方式为主,向绿色食品蔬菜栽培方式转变。1997年,我们聘请了科技部、农业部、中国农科院等单位的十几位著名专家担任我市绿色食品蔬菜生产的技术顾问,并与上级科研单位联合编制了《绿色食品蔬菜生产技术规程》,严格按国际标准组织生产,掀起了以发展绿色食品蔬菜为主要内容的蔬菜产业二次革命。经过近几年努力,全市建成了蔬菜高科技示范园、文家、三元朱、钓鱼台、洛城等五大无公害蔬菜基地,全市无公害蔬菜发展到20万亩,有20个种类、100多个品种通过了国家绿色食品发展中心的认证,获得了绿色食品证书。通过开展与国内外农业企业、大专院校合资合作,引进了三百多个蔬菜新品

种,推广了无土栽培等多种栽培模式,示范推广了生物防治病虫害等80多项新技术,以市农产品质量检测中心、乡镇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蔬菜质量检测室、各地无公害蔬菜专营区为骨架,逐步构筑起了蔬菜质量检测销售网络。寿光蔬菜达到了品种多,质量好,产销两旺。

二 发展蔬菜产业的主要做法

寿光从1981年开始实行土地联产承包责任制。这项具有历史意义的农村改革,仅实行两年,全市人民的温饱问题就得到了彻底解决。如何让已经解决温饱的农民尽快富起来?市委、市政府经过认真分析,反复论证,确定了充分发挥优势,寿光气候水土条件较好,农民种菜有传统的优势,大力调整种植结构,重点培植蔬菜产业的发展思路。重点抓了六个方面的工作:

(一)调整种植结构,扩大蔬菜规模。

寿光地处平原,中南部土地平坦肥沃,地下水丰富,冬春光照充足,无霜期较长,是个传统的农业市。我们充分发挥这一优势,从1984年开始在稳定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双层经营体制的前提下,打破过于零散的土地承包方式,抓点带面,由南向北梯次推进,特别是1998年冬暖式大棚试验成功以后,我们按照多方投入,科技先行,基地带动,整体推进的原则,坚持“财政引导,银行扶持,外资补充,农户为主”,多渠道筹资,努力扩大保护地蔬菜栽培面积。仅1998年以来,市财政就安排资金5000多万元,并落实贴息贷款2亿多元,用于市乡两级蔬菜基地建设。金融部门不断加大支农力度,每年支农贷款都在8亿元以上。为了给菜农生产做出样子,近几年市里投资建设了万亩蔬菜高科技示范园和稻田镇国家级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各乡镇、街道从各自实际出发,落实优惠政策,鼓励群众增加投入,建设了一批各具特色的高标准、外向型、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全市重点规划发展了以孙集、洛城、文家、建桥等12处乡镇、街道为主的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发展了10多个特色蔬菜乡镇,500多个蔬菜生产专业村。田马、文家分别被命名为中国香瓜第一镇和中国韭菜第一乡。经过连年大幅度调整种植结构,我市蔬菜总面积已由1984年的5万亩发展到80万亩,仅此一项,全市农民人均增加收入近3000元。

(二)引进技术、品种,提高产出效益。

1989年以前,我市的蔬菜生产是以大田菜为主,少量的蔬菜大棚也是一种低温棚,冬天需要生火炉提高棚温,一个棚一冬天要烧2—3吨煤,而且产量低,品种少。1989年,三元朱村党支部书记王乐义同志带头,借鉴利用山坡避风保温种植大棚的做法,对寿光的老式大棚进行了加高、加厚、换膜、调整采光角度等方面的改革,试验成功了17个冬暖式大棚,实现了喜温性蔬菜深冬上市。当年试种获得了很大成功,新鲜黄瓜元旦前上市,一斤黄瓜能卖三元钱,一个大棚平均年产黄瓜一万多公斤,收入二、三万元。为尽快在全市推广这种高效益的种植技术,市委、市政府先后组织干部群众2万多人到三元朱村实地参观学习,并派出20多名技术人员到各乡镇巡回指导。冬暖式大棚栽培技术在全市迅速推广,由1989年的17个发展到现在的30多万个,种菜乡镇也由城区周围扩展到除重盐碱地区外的所有乡镇。为了提高大棚菜的产出效益,十多年来,我市不断吸收先进生产技术,对蔬菜大棚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和发展,先后改火炉供暖为日光取暖,改有滴棚为无滴棚,改立柱竹杆顶棚为无立柱钢架结构,改土坯墙为砖砌体保温墙,改草帘覆盖为轻型保温被覆盖,改人工卷帘为自动卷帘,改大水漫灌为滴渗灌。通过改革,我市冬暖式大棚不断上档升级,种植模式也有了很大改进。近年来,我们借鉴国内外先进技术,结合本地实际,大胆地采用了组装栽培、无土栽培和微机化管理等技术,推行了“两作两收”、“三作三收”、甚至“四作四收”,有的农民还用大棚种瓜果、种花卉,种植效益明显提高。稻田镇农民李云成,将油桃生产过程的发芽、开花、结果等环节记录在册,在充分掌握其生长规律的基础上,将油桃苗移到大棚里,油桃次年4月份上市,亩收入达6万多元。五台镇仉东村农民方奎祥,专门研究黄瓜种植栽培技术,摸索出了大棚黄瓜的高产高效种植模式,创出了亩产黄瓜3万公斤的国内最高水平。在扩大蔬菜种植面积的同时,我们从国内外引进了樱桃西红柿、七彩椒等300多个名优稀特蔬菜品种,并在市乡两级示范园进行试验示范,成功后推介给菜农,做到了生产跟着市场走,市场需要什么菜,我们就生产什么菜。

(三)实施标准化生产,提高蔬菜品质。

为适应国内外市场和现代消费需求,生产绿色食品蔬菜,进一步拉长我市蔬菜产业的优势,1995年以来,我们把发展无公害蔬菜、绿色食品蔬菜作为蔬菜生产的主攻方向,采取一系列措施控制和减少蔬菜公害,

编制下发了《无公害蔬菜生产技术规程》,推广了无土栽培、生物病虫害防治等80多项新技术,全市已有市蔬菜高新科技示范园、三元朱等5处蔬菜基地,经农业部农药所检测认定成为无公害菜生产基地,并于2000年3月14日举行了授牌仪式。为切实解决好无公害蔬菜基地生产规模小、农户经营分散、产销不衔接等问题,我们鼓励中介组织和工商企业采取租赁土地、合同订购、系列服务、价格保护、利润分成、股份合作等多种方式与基地农民形成利益共同体,实行产业化经营。洛城镇无公害蔬菜基地成立了以基地为主体的公司,健全了公司带基地、基地连农户的经营机制,由公司对农户进行技术指导,产品由公司统一检测、统一收购、统一包装、统一销售,实现了一体化经营。三元朱村以基地为依托,通过落实优惠政策,吸引了哈慈集团、新疆德隆公司等一批工商企业加入无公害蔬菜生产行列,发展“订单农业”、“合同农业”,提高了基地的规模效益。哈慈集团建设了现代化示范农场,发展了SOD爱吉果等绿色食品,产品远销日本、俄罗斯、香港等国家和地区。另外,我们鼓励基地积极争创名牌产品,每个基地都立足实际,培育并发展了一批自己的特色名牌品种。目前全市已有20个大类,100多种蔬菜通过了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认证,有“王婆”甜瓜、“维首红”葡萄、“荣名”葡萄等10多种农产品在国家工商局注册了商标。在’99中国国际农业博览会上,寿光蔬菜等5类农产品被评为名牌产品,在’99昆明世博会上,寿光蔬菜又夺得金奖。2000年,我市还在寿北盐碱地区试验成功了静止法无土栽培蔬菜技术,已在卧铺、岔河、羊口等乡镇发展盐碱地无土栽培蔬菜大棚800多个,创出了盐碱地区农民发展致富的新路子。

(四)按照国际化要求,加快建设农业硅谷。

近几年来,为尽快适应加入WTO新形势,把国外农业生产的新技术、新品种引到寿光来,把寿光高质量的农产品销到国外去,我们在潍高路寿光段共17公里道路两侧地带,规划建设了农业高新技术走廊。目前,该走廊内已建设高科技农业种植和农畜品加工中外合资合作项目近30个,辐射带动高效种植面积近20万亩。寿光先正达种子有限公司是世界第一大种子集团——瑞士先正达种业在中国直接投资的一家以经营蔬菜、花卉种子为重点的中外合资企业,占地150亩,主要试验、示范、推广世界各地的名、优、稀、特蔬菜花卉良种,目前已推新品种100多个,每年到该公司现场参观交易者达10万多人次。与台商合资建设的三和园艺公司,占地200亩,32个日光温室,1万平方米全自动电脑控制温室和500平方米苗木组培室。2000年公司引进培育世界名贵兰花46个品种,培育苗木100万株,是山东省最大的兰花生产基地。香港独资企业——万友食品有限公司,是一家食品加工出口企业,总投资2000万元,主要生产保鲜速冻蔬菜、保鲜花卉、保鲜食品、水产品等五大系列60多个品种,年加工能力1万吨,产品销往日本、韩国及欧洲、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寿光万亩蔬菜高科技示范园,是我市投资1亿多元建设的集种子引进、繁育、试验、示范种植、蔬菜加工销售于一体的高科技农业示范基地,园内建有大型智能化育苗室、组培室、高标准示范大棚300多个。引进种植20多个国家的300多个优良蔬菜瓜果品种,被确定为山东省蔬菜技术工程研究中心和蔬菜工厂化育苗中心。另外,以色列海泽拉种子公司寿光试验基地、台商独资企业——东赢养殖(养猪)有限公司等农业项目也在走廊内落户。

(五)开拓国内外市场,搞活蔬菜流通。

1983年,由于当时我市没有一处蔬菜批发市场,集中收获的3万亩大白菜由于销售不畅,价格降到每斤2分钱,仍然没有买主。菜贱伤农的沉痛教训使我们认识到,抓生产不抓流通不行,抓流通不抓市场不行。于是,我们下决心反弹琵琶,抓流通,建市场,多种手段并用,千方百计开拓市场。

1、建立完善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先后在市区建设了寿光蔬菜批发市场,并在8处乡镇重点建设了蔬菜、果品、甜瓜、畜禽及禽蛋、食用菌等10多个农产品专业批发市场,全市农贸专业批发市场发展到26处,集贸市场186处,形成了以市区蔬菜市场为龙头,以乡镇专业批发市场为骨干,以镇村集贸市场为基础的市场体系。其中寿光蔬菜批发市场,占地600亩,累计投资3亿多元,已成为全国重要的蔬菜集散中心、价格形成中心和信息中心,年交易量达15亿公斤,交易额28亿元,被确定为全国23家鲜活农产品交易中心之一。同时,我们还坚持建管并重,狠抓市场设施配套完善和市场内部管理,提供良好的交易环境和服务。目前,各级各类农贸市场已成为我市农产品特别是蔬菜瓜果销售的主渠道。

2、建立多元化市场体系,多渠道、多形式搞活农产品营销。多年来,我们围绕蔬菜、果品等主要农产品的销售,放宽政策,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发动各级和千家万户参与流通。到目前,全市已发展蔬菜、果品等

经营公司510家,运销专业户、协会、联合体、经纪公司等中介组织1.7 万个,60%以上的村建立了农产品销售服务组织,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大大提高,生产的蔬菜90%以上通过各大批发市场及各类中介组织源源不断地销住全国各地。

3、大力开辟外埠市场,发展农产品直供直销业务。先后开通了寿光到北京、寿光到哈尔滨、寿光到上海的“绿色通道”,寿光到广州的“绿色直通列车”,到南韩、日本的海上“蓝色通道”,到美国、委内瑞拉等国家的“空中走廊”,设立了网上专卖店等。大力实施无公害蔬菜市场销售准入制度,设立无公害蔬菜市场专营区,发展了特菜专销,到全国20多个大中城市商场设立专柜,发展专柜专销,与北京、哈尔滨等大中城市蔬菜批发市场、国家机关和大型企业合作,开展了直供直销,建立了连锁店,产品销往全国30多个省、区、市和10多个国家和地区,带动了全市无公害蔬菜生产的迅速发展。为加快实现农业的国际化,2000年,我们成功举办了第一届蔬菜博览会,2001年4月我们又举办了2001中国(寿光)国际蔬菜博览会,有74个国家的400多个团组,4100多名客商参会,其中国外展位58个,共签约项目75个,合同、协议额2.26亿美元,为加强寿光与外商的合作,使寿光蔬菜大批量进入国际市场打下了良好基础。

(六)抓好龙头企业建设,加快农业国际化进程。

为使寿光蔬菜牢固地占领国际市场,我们以潍高路农业高新技术走廊为招商载体,全方位开展农业招商。其中潍高路农业高新技术走廊,先后建成了蔬菜高科技示范园、万友食品、富田食品、山东永安集团等20多家农产品加工合资合作企业。同时,我们按照高起点、外向型、强带动的要求,实行国家、个人、外资一齐上,大力发展农业种植、养殖和加工龙头企业。今年以来,新发展万友食品有限公司、谊信食品有限公司、裴岭蔬菜有限公司等10多处蔬菜加工龙头企业。对已初具规模的金玉米开发公司、蔬菜产业集团、第二食品工业公司等龙头企业,从资金、土地、信贷、进出口经营权等各方面提供支持和帮助,进一步提高了农产品加工出口能力。目前,全市已兴办以蔬菜加工为主规模较大的农副产品加工企业44家,加工能力达50万吨,成为辐射和带动我市农产品进军国际市场的骨干力量。在开拓国际市场方面,我们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在巩固东亚、东南亚市场的同时,重点开拓欧美市场,稳步开发独联体及东欧市场,全市已有上百种农副产品直接或间接进入20多个国家和地区,2000年完成农产品出口10万多吨。同时,我们还组织企业、农民走出去,到国外建农场、搞基地,办加工企业。目前,全市有300多名农民走出国门,到美国、南韩、俄罗斯、委内瑞拉等国家创办了蔬菜农场,设立经销公司11家,年经营额2000万美元以上。

三 工作中的几点体会

(一)发展特色产业,必须立足当地实际,确定好发展思路。

一要从实际出发,立足于本地自然条件和传统优势,因势利导发展本地特色产业;二要紧紧围绕国内外市场需求,把市场需求与自身优势结合起来;三要明确本地的发展重点和方向,主攻方向一旦确定,就要坚定不移地,一届接一届地抓下去,切不可朝令夕改,中途变卦。四要抓典型,抓龙头,带本地,迅速扩大产业规模,形成规模效益。五要要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多渠道、多形式参与产业开发。只有这样,才能尽快形成独具地方特色的产业优势,从而带动区域经济的全面发展。我市把蔬菜作为农业产业化的主导产业来经营,就是充分利用了本地的自然条件和传统优势,逐步引导,循序渐进,发展壮大,从而保证了这个产业十几年来长盛不衰。

(二)发展特色产业,必须以科技为支撑,提高农产品的品质和效益。

农产品的市场占有率是农业产业化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而提高产品市场占有率的关键在质量,提高质量的关键在科技。因此,发展农业产业化,必须高度重视科学技术的推广应用。近几年,我们围绕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档次,全面组织实施了名牌战略,大力发展名牌产品,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市里建立了1处蔬菜研究所、2处科技推广中心,乡镇成立了科普学校和植物医院,发展民办科研机构31个,组建各种科技协会、研究会240多家,形成了完善的科技推广体系,全市先后大面积推广了粮食高产开发、冬暖式大棚蔬菜、果品嫁接换头技术,开发推广了大棚洋香瓜、大棚桃、大棚螺旋藻、大棚黄豆芽、大棚滴灌、梭子蟹人工育苗及养殖、地下卤水养虾等新技术,引进推广了中华绒毛蟹、樱桃西红柿、五彩椒、金皮西葫芦等名优品种。通过引进开发推广新技术、新品种,全市出现了一大批“万元田”和“10万元田”。田柳镇李家

村利用大棚种黄豆芽,亩收入达到10万元以上;寿光镇东关村利用大棚养螺旋藻,亩收入高达16万元;市机械林场利用大棚快速养殖甲鱼,亩产量达到1500公斤,亩效益超过20万元。全市农业新技术、新品种推广面积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