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牙绝弦扩写

时间:2021-10-10 16:45:21 六年级作文

篇一:《伯牙绝弦(改写)》

俞伯牙是一代杰出的琴师,但真心能听懂他的曲子的人却不多。有一次,俞伯牙乘船沿江旅游。船行到一座高山旁时,突然下起了大雨,船停在山边避雨。伯牙耳听淅沥的雨声,眼望雨打江面的生动景象,琴兴大发。伯牙正弹到兴头上,突然感到琴弦上有异样的颤抖,这是琴师的心灵感应,说明附近有人在听琴。伯牙走出船外,果然看见岸上树林边坐着一个叫钟子期的打柴人。

伯牙琴技高超,钟子期则善于听琴。伯牙有了钟子期这样的知音,便抛弃了愁闷,整日与钟子期为伴。

有一天,伯牙与钟子期在高山上游玩,忽然,天上的乌云聚集起来,天立刻变得阴沉沉的,从第一滴雨点开始,很快便下起了倾盆大雨。伯牙心中不悦,望空中像蒙了一缕轻纱似的,朦朦胧胧;山上的绿树、石头被雨洗得焕然一新,这景色甚美。俞伯牙想:我正愁没事干,何不把这美景用琴声表达出来?于是,伯牙把瑶琴搬来,坐定后,伯牙一挥巧手,这雨、这山、这美景全都化作美妙的音符,从伯牙的手中流淌出来。钟子期陶醉其中,叹道:“好啊,高峻的样子像见到了泰山!”俞伯牙大悦,听见山上岩石缝中潺潺流水声,又发灵感,高山巍峨之声变成了哗哗流水声。钟子期闭眼倾听,不觉心旷神怡,说:“妙啊,水势浩荡的样子像看到了江河!”伯牙微笑着想:我所想的,我所弹出的,钟子期都能准确地道出,真是我的知音啊!

时隔几年,伯牙未能与钟子期相见。今日,伯牙赶去看望钟子期,未料见到的却是钟子期的墓。伯牙热泪长流,悔恨交加,悲痛万分。于是,他操起瑶琴,最后一次为钟子期弹奏一首曲子,边弹边高声吟诵——“„„此曲终兮不复弹,三尺瑶琴为君死!”

唱完,伯牙高举瑶琴,重重地摔在地上——弦“崩”地一声断了,瑶琴摔成了碎片。

篇二:《《伯牙绝弦》续写》

钟子期死后,伯牙悲痛欲绝,来到了子期的坟前,想起了以前自己与子期弹琴听琴的时候是多么开心。伯牙难过地说:“子期,你是世界上最了解我的知音,我也只有你一个知音,还记得我们去年约定好今年来相见吗?还记得你听我鼓琴时如痴如醉的样子吗?你怎么„„让我再给你弹最后一次的《高山流水》吧!我相信最了解我的你,即使在地下,也是能听到的。”

伯牙弹起了悲伤的曲子,泪流不止,谓世再无知音,于是把心爱的瑶琴摔碎,对着子期的坟前说:“摔碎瑶琴凤尾寒,子期不在对谁弹?子期,从今以后,我要让我的瑶琴与你一起长眠于地下。”伯牙说罢,马上趴在子期坟前痛哭起来。

现在的伯牙整天饮酒作乐,无所事事,人也枯瘦了不少,头发变得斑白,手就像一根细木头一样。为了纪念子期,伯牙断了他的前程,断了他的心弦,断了他的希望,他与子期的感情是多么深啊!

钟期久已没,世上无知音。最后伯牙带着终身的遗憾离开了这个世界去陪子期了。

篇三:《2014-2015六上语文期末试题及答案》

2014年度第一学期

小学六年级语文期末考试参考题

一、听老师读短文两次,完成练习。

1、根据短文内容填空。

(1)从 时代到 时代到 时代, 不断推动人类创造新的世界。

(2)《互联网时代》制作近 年,在全球 个国家进行拍摄,采访各界重要人物近

人以及 家大学、权威研究机构和公司。

2、根据短文内容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对的打“√”,错的打“×”。

(1) 互联网在全国范围掀起一场影响人类所有层面的深刻变革。( )

(2)《互联网时代》是由中央电视台拍摄的50集大型纪录片。( )

(3)《互联网时代》是全球电视机构第一次全面客观介绍互联网的大型纪录片。( )

听力材料:从农耕时代到工业时代到信息时代,技术力量不断推动人类创造新的世界。互

联网,正以改变一切的力量,在全球范围掀起一场影响人类所有层面的深刻变革。

《互联网时代》是中国第一部、也是全球电视机构第一次全面、系统、深入、客观解析互

联网的大型纪录片,全片共十集,每集50分钟。 全片站在人类社会的高度来观察一个时代,

以历史情怀、时代意识探寻种种改变背后的本质,探讨互联网未来发展的可能和对人类社会、

人类文明的深远影响。创作者尽力站在今天人类认识的高度,描绘互联网时代的本原,让这

个迎面而来的时代清晰地呈现在公众面前。

《互联网时代》制作近三年,在全球十四个国家进行拍摄,采访与互联网发展相关的各界

重要人物,包括全球著名学者和业内人士近二百人,以及数十家大学、权威研究机构和公司。

《互联网时代》将于2014年8月在中央电视台财经频道、综合频道、纪录片频道、科教

频道播出,并同步进行网络在线播放。

参考答案:1、(1)农耕时代、工业时代、信息时代、技术力量;(2)三、十四、两百、十。

2、√×√

二、读拼音,写词语。

jìng mì juàn liàn kuí wú yì yang dùn cuî

( ) ( ) ( ) ( )

参考答案:静谧 眷恋 魁梧 抑扬顿挫

三、比一比,再组成词语。

霉( ) 奖( ) 赐( ) 腊( ) 焦( )

霎( ) 浆( ) 踢( ) 蜡( ) 蕉( )

参考答案:倒霉、霎时间;奖状、浆液;赏赐、踢球;腊月、蜡像;焦急、芭蕉

四、按要求写句子。

1、都像你这样白看书,人家怎么过日子?(改为陈述句)

参考答案:都像你这样白看书,人家没法过日子。

2、目光为演奏者所吸引。(扩写两处以上)

参考答案:我的目光为一群音乐演奏者所吸引。

3、天下起了大雨。运动员始终坚持在球场比赛。(用关联词连成一句)

参考答案:虽然天下起了大雨,但是运动员始终坚持在球场比赛。

4、老爷爷常常身穿一件黑棉袄和一顶黑棉帽。(修改病句)

参考答案:老爷爷常常身穿一件黑棉袄,头戴一顶黑棉帽。

五、写出下列句子所用的修辞方法或说明方法。

1、“沙啦啦„„”的雨声像一曲无字的歌谣。( )

2、轻风扶细柳,淡月失梅花。 ( )

3、15年啊,绿化了8条沟,造了7条防风林带,3700亩林网,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奇迹。 ( )

4、科学家们提出了许多设想,例如,在火星或者月球上建造移民基地。( )

参考答案:比喻、拟人、列数字、举例子

六、按要求填空。

1、写两个描写艺术作品精美的四字词语:、

2、伯牙鼓琴,志在,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

《伯牙绝弦》

3、写出与诚信相关的一句名言:4、随风潜入夜, (杜甫《春夜喜雨》)

参考答案:1、巧夺天工、栩栩如生;2、高山、泰山;3、轻诺必寡言。(《老子》)

4、润物细无声

七、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对的打“√”,错的打“×”。

1、“左冲右撞、狂风怒号、波涛起伏、牛毛细雨”这些词语都是描写环境的。( )

2、《穷人》的环境描写和心理描写特别出色,作者是列夫·托尔斯泰。( )

3、《蒙娜丽莎》是一副世界名画,作者是法国的达·芬奇。( )

4、《最后一头战象》是一篇悲壮感人的动物小说,作者是沈石溪。( )

5、“你好,陡峭的悬崖!深深的峡谷衬托你提拔的身躯,你高高的额头仿佛刻满了智慧。”

作者把山崖想象成一位智者,亲切感人。( )

参考答案:×√×√√

八、阅读文段,完成练习。

鹿和狼的故事(课文节选)

①美国总统西奥多·罗斯福很想让凯巴伯森林里的鹿得到有效的保护,繁殖得更多一些。他宣布凯巴伯森林为全国狩猎保护区,并决定由政府雇请猎人到那里去消灭狼。

②罗斯福无论如何也想不到,他下令捕杀的恶狼,居然也是森林的保护者!尽管狼吃鹿,却维护着鹿群的种群稳定。这是因为,狼吃掉一些鹿后,就可以将森林中鹿的总数控制在一个合理的范围,森林也就不会被鹿群糟蹋得面目全非。同时,狼吃掉的多数是病鹿,又有效地控制了疾病对鹿群的威胁。而罗斯福下定决心要保护的鹿,一旦数量超过森林可以承载的限度,就会破坏森林生态系统的稳定,给森林带来巨大的生态灾难。也就是说,过多的鹿会成为毁灭森林的罪魁祸首。

③这与人们对狼和鹿的认识似乎是相悖的。童话中,狼几乎永远担着一个欺负弱小的恶名。如,中国“大灰狼”的故事和西方“小红帽”的故事。而鹿则几乎总是美丽、善良的化身。狼是凶残的,所以要消灭;鹿是善良的,所以要保护。罗斯福保护鹿群的政策,就是根据这种习惯的看法和童话的原则制定的。

1、罗斯福下令捕杀狼的原因是什么?他制定这个政策的依据是什么?

参考答案:答:罗斯福下令捕杀狼是想让凯巴伯森林里的鹿得到有效的保护,繁殖得更多一些。制定这个政策的依据是人们对狼和鹿的习惯看法以及童话的原则。

2、为什么说狼是森林的保护者?简洁概括文中列举的原因。

参考答案:答:因为,狼吃掉一些鹿后,鹿的总数控制在一个合理的范围,森林也就不会被鹿群糟蹋得面目全非。同时,狼吃掉的多数是病鹿,又有效控制了疾病对鹿群的威胁。

3、读第③自然段,举例说明运用对比手法的好处。

参考答案:答:通过将童话故事中的狼和羊的形象进行对比,突出了在童话中狼和羊形象的反差,便于读者理解。

4、根据文选内容,用“虽然„„但是”写一写你对鹿和狼的新认识。

参考答案:虽然狼很凶残,但是狼吃掉一些鹿以后维持了生态平衡,也是森林的保护者。虽然鹿很善良,但是一旦数量超过森林可以承载的限度,就会破坏森林生态系统的稳定,给森林带来巨大的生态灾难。

九、阅读文章,完成练习。

父亲对我的教育

周海婴{伯牙绝弦扩写}.

①曾有许多人问过我,父亲是否像三味书屋里的寿老师那样对我教育的?比如在家吃“偏饭”,搞各种形式的单独授课,还亲自每天检查督促作业,询问考试成绩;还另请家庭教师,

辅导我练书法、学乐器;或在写作、待客之余,给我讲唐诗宋词、童话典故之类,以启迪我的智慧。总之,凡是当今父母们想得到的种种教子之方,都想在我这里得到印证。我的答复却每每使对方失望。因为父亲对我的教育,就是母亲在《鲁迅先生与海婴》里讲到的那样,父亲对儿子是“顺其自然,极力不多给他打击,甚或不愿拂逆他的喜爱,除非在极不能容忍、极不合理的某一程度之内。”

②我幼时的玩具可谓不少,却是个玩具破坏者,凡是能拆卸的都拆卸过。目的有两个:其一是看看内部结构,满足好奇心;其二是认为自己有把握装配复原。那年代会动的铁壳玩具,都是边角相勾固定的,薄薄的马口铁片经不住反复弯折,纷纷断开,再也复原不了。极薄的齿轮,齿牙破蚀,即使以今天的技能,也不易整修。所以,我在一楼的玩具柜里,除了实心木制拆卸不了的,没有几件能够完整活动的。但父母从不阻止我这样做。对我“拆卸技术”帮助最大的就是前述瞿秋白夫妇送的那套“积铁成象”玩具。它不但使我学会由简单到复杂的几百种积象玩法,还可以脱离图形,自我发挥想象力,拼搭种种东西。有了这个基础,我竟斗胆地把那架父亲特意为我买的留声机也大卸开了,弄得满手油污,把齿轮当舵轮旋转着玩,趣味无穷。母亲见了,吃了一惊,但她没有斥责,只让我复原,我办到了。从此我越发胆大自信。一楼里有一架缝纫机,是父亲买给母亲的,日本JANOME厂牌。我凭着拆卸留声机的技术积累,拿它拆开装拢,装拢又拆开。父亲总是叹息一声勉强让步。

③在我上学以后,有一次父亲因我赖着不肯去学校,用报纸卷假意要打屁股。但是,待他了解了原因,便让母亲向教师请假,并向同学解释:确不是懒学,是因气喘病发,需在家休息,你们在街上也看到的,他还去过医院呢。这才化解了小同学堵在我家门口,大唱“周海婴,赖学精,看见先生难为情„„”的尴尬局面,友好如初。我虽也偶然挨打骂,其实那只是虚张声势,吓唬一下而已。父亲自己给祖母的信中也说:“打起来,声音虽然响,却不痛的。”又说:“有时是肯听话的,也讲道理的,所以近一年来,不但不挨打,也不大挨骂了。”这是1963年1月,父亲去世前半年,我已将七岁。

④叔叔在他供职的商务印书馆参加编辑了《儿童文库》和《少年文库》生物方面的丛书,每种几十册。他一齐购来赠给我。母亲收藏了内容较深的《少年文库》,让我看浅的。我耐心反复翻阅了多遍,不久翻腻了,向母亲索取《少年文库》,她让我长大些再看,而我坚持要看这套书。争论的声音被父亲听到了,他便让母亲收回成命,从柜子里取出来,放在一楼内间我的专用柜里任凭选阅。这两套丛书,包含文史、童话、常识、卫生、科普等等,相当于现在的《十万个为什么》,却着重于文科。父亲也不过问选阅了哪些,或指定看哪几篇,背诵哪几段,完全“放任自流”。

(选自《鲁迅与我的七十年》)

1、本文作者是周海婴,他的父亲是谁?你是从文章哪里得知?

参考答案:答:他的父亲是鲁迅。从文章第一自然段“曾有许多人问过我,父亲是否像三味书屋里的寿老师那样对我教育的?”“因为父亲对我的教育,就是母亲在《鲁迅先生与海婴》里讲到的那样”等处可以知道。

2、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第②自然段的内容。

参考答案:答:儿时的“我”是一个玩具破坏者,凡是能拆卸的都拆卸过,父亲总是叹息一声勉强让步。

3、对于我拆卸留声机和缝纫机,父亲的态度是( )

A、阻止 B、吃惊 C、斥责 D、让步

参考答案:D

4、下面句子中的引号是何作用?把正确答案的字母填在括号里。

A、表示引用 B、着重指出 C、特殊含义

(1)对我“拆卸技术”帮助最大的就是瞿秋白夫妇送的那套“积铁成象”玩具( )

(2)父亲自己给祖母的心中也说:“打起来,声音虽然响,却不痛的。”( )

(3)父亲也不过问选阅了哪些,或指定看哪几篇,背诵哪几段,完全“放任自流”。 ( )

参考答案:B A C

5、本文的结构是( )

A、先总后分 B、总分总 C、先分后总

参考答案:A

6、文章从( )个方面,通过具体的事例来述说父亲对我的教育。

A、两 B、三 C、四 D、五

参考答案:B

7、周海婴是个怎样的孩子?请在文中找出例证。

参考答案:答:周海婴是一个好奇心和求知欲很强的孩子。他是个玩具破坏者,凡是能拆卸的都拆卸过;母亲收藏起内容较深的书籍,他坚持要看。

8、周海婴父亲的教育方法是怎样的?先简述,再表达你的感想。{伯牙绝弦扩写}.

参考答案:周海婴父亲的教育方式是“顺其自然,极力不多给他打击,甚或不愿拂逆他的喜爱,除非在极不能容忍、极不合理的某一程度之内。”(感想略,言之有理即可)

十、看图作文。

篇四:《语文六年级上册》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六年级上册》简介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六年级上册》是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的精神为指导,以《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为依据编写的,供实验班六年级第一学期使用。在编写过程中,我们力求准确诠释先进的课程理念,正确把握语文课程的性质、特点,在保持第三学段整体风格的基础上,做了一些新的探索。

老师们已经使用过五年级教材,对理解和把握本册教材打下了基础。为了让老师们更清楚地了解教材的编写意图,现就本册教材的基本结构、教材的主要特点和教学中需要注意的问题等做简要的介绍,供老师们教学时参考。

一、教材的基本结构

教材继续按专题组织单元,共八组,依次是:感受自然,祖国在我心中,心灵之歌,珍爱我们的家园,初识鲁迅,轻叩诗歌的大门,人与动物,艺术的魅力。 本册的综合性学习安排在第二组“祖国在我心中”和第六组“轻叩诗歌的大门”。其中,“轻叩诗歌的大门”这个专题,采用的是任务驱动、活动贯穿始终的编排方式,包括“活动建议”和“阅读材料”两大部分。

除去第六组,共有课文28篇,精读课文、略读课文各14篇。这七组教材,每组由“导语”“课例”“口语交际?习作”“回顾?拓展”四部分组成。课例包括4篇课文,精读课文两篇,略读课文两篇。精读课文后有思考练习题,略读课文前有连接语。部分课文后面安排了“资料袋”或“阅读链接”。全册安排“资料袋”三次,安排“阅读链接”两次。口语交际?习作依然作为一个独立的栏目。回顾?拓展由三个栏目组成,“交流平台”“日积月累”是固定栏目,另有“展示台”“成语故事”“课外书屋”“趣味语文”穿插安排,其中,“趣味语文”“成语故事”“课外书屋”各安排了两次,“展示台”安排了一次。

本套教材学习到五年级下册,学生累计认字3000个,提前完成九年义务教育前三学段识字量。故从本册教材开始不再安排识字任务。

本册要求会写120个字。要求会写的字,安排在精读课文后,以方格的形式排列。教材后附生字表。为便于复习检测生字和积累词语,在每组课文之后设“词语盘点”。其中,“读读写写”中的词语是精读课文里的,由会写的字组成,要求能读会写;“读读记记”中的词语,有的是精读课文里的,有的是略读课文里的,只要求认记,不要求书写。

本册教材的注音方式与五年级保持一致。精读课文和略读课文中不认识的字,出现一次注一次音;同一篇课文中同一个字只在第一次出现时注音。其他部分中出现的生字不再注音。生字注音用圆括号标出,多音字随文注音,用方括号标出。为便于识字,课文中的生字注本音;一些在语言环境中要变调读出或读轻声的字,教师在教学中要给予一定的提示。

二、教材的主要特点

(一)全面、准确地落实语文教学目标

课程标准中提出了“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的基本理念,并从这个基本理念出发,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样三个维度提出了语文教学目标,而且提出了总目标和阶段目标。这是我们把握教学目标的依据。

课程标准中提出的目标,有的是一以贯之的,如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目标,前面的学段提出了,后面的学段要贯彻始终;有的可以分出层次,如,学习方法、学习能力等方面的目标,是环环相扣、螺旋上升的,前面的学习为后面的学习作准备,后面的学习是前面学习的深化和发展。

六年级上册教材,既注意落实必须一以贯之的目标,又注意落实阶段性比较明显的目标。

为了落实一以贯之的目标,首先在选文上下功夫,认真选择文质兼美、富有文化内涵和时代精神的文章作课文,使学生既能从中学习语言,又能陶冶情操,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受到启迪和教育。本册教材保留了“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教科书”的一些优秀篇目,如《詹天佑》《穷人》《只有一个地球》《少年闰土》《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月光曲》,这些课文文质兼美、历久弥新,教师们在教学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教材还增选了新文章,如,《草虫的村落》《中华少年》《这片土地是神圣的》《老人与海鸥》《最后一头战象》《伯牙绝弦》。第六组“轻叩诗歌的大门”精选了律诗、词、散曲以及十四行诗、儿童诗、诗话等作为阅读材料,希望能帮助学生在关于“诗”的综合性学习中,对诗有一些感性认识。还在“回顾?拓展”中系统地编进了古诗词、名言警句、成语故事等,使学生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从而更加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化。

另外,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设置了关于爱国主义(“祖国在我心中”专题)、关爱他人(“心灵之歌”专题)、环境保护(“珍爱我们的家园”专题)、艺术情操(“艺术的魅力”专题)等方面的专题。为了提高感受力,培养想象力,编写了“感受自然”专题。这一组中的课文,大多有别于一般描写大自然的文章,想象丰富,表达方式独特,有的甚至有“物我两忘”之境。在第三学段安排这样一组课文,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适应学生的认知水平。还设置了以“了解诗歌”为中心的综合性学习专题“轻叩诗歌的大门”。另外,上承五年级上册以人物为对象的专题“走近毛泽东”,本册教材编排了第五组“初识鲁迅”。鲁迅既可谓文坛巨匠,又可谓一面民族旗帜,能借助文质兼美的一组课文,让小学生尽己所能地了解、认识鲁迅,其意义不言而喻。

对于阶段性比较明显的语文学习目标,则作为本册教材的学习重点,加以妥善安排。本册教材的每一个专题,都根据语文学习目标,既对人文内涵给予充分关注,又注意总结、归纳读写方法,力争使学生在情感熏陶和方法习得两方面均有获益。本册涉及到的读写方法,大致包括以下几个内容:展开联想和想象进行表达的方法;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环境描写和心理描写;读课

文时能联系实际,深入思考;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继续学习用较快的速度读课文。其中,“展开联想和想象进行表达的方法”“读课文时能联系实际,深入思考”“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是本册的学习重点。

(二)加强整合,使教材成为互相联系的整体

本册教材继续按专题分组编写,注意加强整合。每一个专题从导语到课后思考题,从口语交际?习作到回顾?拓展,各个部分都力求从内容和形式上凸显本单元的学习重点:前面有布置,中间有练习、应用,后面有总结、拓展,整组教材乃至于全册教材成为互相联系的整体。

与五年级教材相同,本册各专题的导语(第六组除外)分为两个自然段,激发学习兴趣、点明学习专题,提示语文学习重点、明确读写训练点。精读课文后有练习题,从课文自身特点出发,结合专题学习重点精心编写。略读课文前有“连接语”,承上启下,提示学习要求和方法,体现由精读到略读的阅读训练过程。“口语交际?习作”的话题和内容大多与单元主题相关,“回顾?拓展”中的交流平台与导语呼应,为学生总结回顾本单元的学习内容提供平台。

如,第五组“初识鲁迅”。

本组的学习内容包括认识鲁迅、感受鲁迅,继续学习描写人物的基本方法,重点让学生学习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导语:第一段明确本专题我们要认识、了解鲁迅,第二段明确了要学习的读写方法。

课例:第一篇课文是鲁迅的小说《故乡》的一个片断《少年闰土》,课文后安排“资料袋”──鲁迅简介。后三篇是从不同角度写鲁迅的文章。《我的伯父鲁迅先生》后安排有“阅读链接”:两个片断,第一个片断语言精炼、传神,可谓抓人物特点的范例;第二个片断与课文内容照应,既是对课文内容的阐释,又是对课文内容的补充。《一面》前的连接语,用有说服力的事例讲了鲁迅对青年的关心和爱护,与课文内容相对应;《有的人》对鲁迅的一生做出了总结和评价。 口语交际?习作:内容亦与本单元内容相关联。口语交际“留在心里的印象”,有几个要点:“第一次相见时的情景”“(第一次相见时)他留给你的印象”“后来相处中发生的事”“你对他印象的变化”。回顾本单元的课文,不难发现,这个交际话题的设计,与课文内容是有关联的,比如《少年闰土》《一面》。习作内容有两个,可任选其一。第一个要求写人,可以运用本单元以及以前学到的描写人物的基本方法;第二个是扩写,写事为主体,亦可表现人。{伯牙绝弦扩写}.

交流平台有两个内容,一个是谈自己心目中的鲁迅,另一个是交流对含义深刻句子的理解及理解的方法。

从以上例子可以看出,教材在编排上注意情感、态度与知识、能力之间的联系,使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引导与语文学习能力和习惯的培养融为一体。

我们相信,只要教师充分开掘教材内容,学生学习完整组教材,单元学习目标是不难实现的。

本册教材联系教学实际确定各个专题在教材中的位置,关注各个专题及课文的内在关联,使整本教材成为一个整体。如,根据我国国庆节的时间和大部分地区的教学进度,将“祖国在我心中”这一“小综合”专题安排在第二组,便于教学,并将“大综合”“轻叩诗歌的大门”安排在后半学期。本册“大综合”以了解诗歌为中心,“诗歌朗诵会”是主要活动之一,考虑到学生的知识储备,特意在“祖国在我心中”这一专题中选编了朗诵诗《中华少年》,朗诵是这篇课文的主要学习要求,学生可以学到一些诗歌朗诵知识。“初识鲁迅”专题选编了《有的人》这首诗,提出了“有感情地朗诵”的学习要求;本专题也放在了“大综合”专题前,有利于知识的迁移,便于“大综合”中活动的开展。

(三)加强语文学习与生活实际的联系

语文学习资源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教材注意把语文学习引向生活。本着这样的思想,教材编写注意把语文学习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拓宽语文学习的途径。首先表现在精心编排“综合性学习”,引导学生开展丰富多样的语文实践活动。其次表现在:一是引导学生用生活中的实例,加深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如,引导学生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课文的重点语句,结合生活实际交流读了课文后的感想。二是从生活的实际需要中提炼“口语交际?习作”的话题,小练笔、选做题的安排也注意引向生活。三是结合课文的学习引导课外阅读,“课外书屋”中重点推荐了《绿山墙的安妮》和《我的野生动物朋友》,引导学生读整本的书。这样的编排,拓宽了语文学习的渠道,加强了课内外语文学习的联系。

三、教学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一)准确把握教学目标

教学中既要注意总目标和阶段目标,又要注意阶段目标之间的衔接与过渡,使课程标准规定的教学目标得到全面、准确的落实。

首先要从整体上把握语文学习的总目标和小学高年级语文学习的阶段性目标,关注学生经过小学阶段最后两年的学习,能否达到课程标准对学生语文能力的要求。其次,教学每一个专题时,要明确本专题的学习内容、学习重点和学习目标,无论教学进行到哪一部分都要与单元学习重点联系起来,做到“瞻前顾后”──前面学过的适时总结、复习、应用,后面要用到的适时做好铺垫。

(二)识字、写字教学

本册教材没有安排识字,要求会写120个字,安排在精读课文中,随课堂教学完成。教学中,老师可以就难写的字、易混淆的字形作重点指导。对于书写练习,除阅读课上指导写字外,主要凭借本册配套的钢笔字和毛笔字写字教材,进行指导和书写训练,及时纠正学生在书写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同时培养学生的书写兴趣和书法爱好。

(三)阅读教学

1.首先理清专题的脉络,弄清楚课文在专题中的地位、作用,注意结合专题学习重点来组织教学内容。

如,学习《少年闰土》一课。这一课所在专题是“初识鲁迅”,本专题要学习的内容包括:了解、认识鲁迅;继续学习描写人物的基本方法;重点学习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及方法。教师在备课时,就要注意照应到以上内容。学习《少年闰土》,应当在了解、认识鲁迅的大背景中进行。要引导学生留意作者写人的方法,还要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教学中要注意帮助学生总结方法、规律,以方便学生在单元末进行交流。

2.教学时注意结合课后思考练习题,防止人为拔高或离题万里地发挥。 精读课文后的习题,从课文自身的特点出发,根据专题学习重点精心编写,应当是教学课文的主要依据。本册教材课后题主要体现以下学习要求:

(1)指导朗读、默读。

朗读是最经常、最重要的阅读训练,也是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思想感情、培养语感的基本途径。本册教学仍要重视朗读训练。

本册的朗读要求,一般安排在课后练习第一题。

本册的默读要求,重点是边读边思考和加快默读速度的训练。

(3)抓住关键词句,深入理解课文,体会表达效果。

教学精读课文,还要注意抓关键词句。本册相关练习主要安排在课后第二题或第三题,以不同的形式启发学生思考,有的指向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有的指向体会表达效果。

如,第三组的课文《穷人》课后第二题:

默读课文,提出不懂的问题和同学讨论,如:

我想你一定拉得非常好,可惜我的耳朵聋了。如果不介意我在场,请继续吧。(老人真的“耳朵聋了”吗?她为什么说自己“耳朵聋了”?)

„„

又如,第七组的课文《最后一头战象》课后第三题:

课文许多地方对嘎羧的行为进行了具体的描写,如,“它什么也没吃,只喝了一点水,绕着寨子走了三圈。”再从课文中找出类似的描写,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篇五:《2013-2014年广州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考试备考》

2013-2014年广州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考试备考

一、字音字形。 小六上册教学大纲规定,会写120个字,掌握词语盘点中的词语,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 例题 (一)读词语。选择带点字的正确读音。在括号里写“A“或”B“。(4分)(2012-2013年天河区期末卷)

1.阻挠 A náo B ráo ( ) .

2.搁板 A gâ B gē ( ) .

3.潺潺 A chán B cán ( ) .4.模仿 A mù B mï ( ) .

参考答案:1.A 2.B 3.A 4.B

(二)读拼音,写字词。(2012-2013年越秀区期末卷):

mì kān qín yōu mãng lîng

静( ) ( )测 ( )键 ( )虑 ( )( )

lín lín yù bï zhân yù

微波( ) ( ) ( )血( )杀 ( )耳( )聋 参考答案:谧、勘、琴、忧、朦胧、粼粼、浴、搏、震、欲

(三)下面注音错误的一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