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日食月食相关的论文

时间:2021-10-10 16:34:51 六年级作文

篇一:《日食与月食教学反思》

日食与月食教学反思

小作中心小作学校 陈国平

一、教材分析

“日食和月食”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教科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三单元《宇宙》的第4课。通过“地球的卫星——月球”、“月相变化”和“我们来造环形山”这三篇课文,学生主要了解了人类认识月球的过程、探索月球的历史、月球的基本知识以及月球围绕地球公转而出现的月相周期变化等。“日食和月食”这一课正是在此前知识的基础上,让学生认识月球在天空中自西向东地围绕地球公转,从而产生了地球上最常见的天文现象——日食和月食。

日食和月食,是学生听说过或观察过的两个有趣的天文现象。教材把这两种现象作为学生学习的主题,不仅仅是因为这两种现象对学生有吸引力,还在于这两种现象都涉及了学生在本单元要建立起来的有关宇宙的基本概念:天体是运动着的,日食和月食都是因为地球、太阳、月球三者之间的相对运动形成的。这部分内容是学生认识天体运动的典型素材,也是本单元学习的基础。

“日食和月食”一课的知识目标是指导学生认识日食和月食的成因;能力目标是要培养学生运用实验的方法认识事物的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培养探索宇宙的兴趣;科学思想教育目标是要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相信科学不迷信的态度。体验科学实验的严谨、客观和乐趣,意识到设计科学研究方案的重要性。

二、内容选择

当初选定这篇课文进行教学,主要是觉得:日食和月食是学生听说过或观察过的两个有趣的天文现象,学生在某种程度上对日、月、地三者之间的运动关系有所了解,加上现在获取信息的途径之多。所以我认为本课是培养学生自行探究和运用知识的能力的典型课例,课前布置学生自己阅读教材,自己通过上网或相关书籍查找有关对日食、月食感兴趣的信息。如关于日食、月食的形成、它们发生在什么时候、有关日食、月食的故事等。

三、教程设计与完成情况

根据所教班的实际情况,学生基本习惯小组合作式学习,所以我设计本课的教程大致是:

课始,教师根据前面知识导入新课,并通过一个亲眼看过日食的学生进行当时场境的描述,激起学生兴趣,切入新课。

第一步,(4人)小组交流个人通过各种途径搜索到的有关日食与月食的相关知识,小组内选定一个感兴趣的问题进行讨论;

第二步,小组成员上台向全班交流小组了解到的有关日食和月食相关知识及感兴趣的问题;(生讲,师辅助板书或作图)

第三步,质疑或补充。小组或个人对他组的交流进行质疑或给予补充,或介绍有关新奇的知识;(最好有小组成员上台模拟三球运动形成日食月食的场景)

第四步,教师小结,并布置下一内容的预习计划。

完成情况:师导入(揭示课题)——学生介绍看到的日食情景——小组讨论——学生交流日食形成(边讲解边画图)——生讲为何出现偏食、环食——生讲怎样推断是因为三球的运动形成这种天文现象的——形成这种现象的时间、有关日食月食的故事、日食月食产生的利与弊……,一节课下来,学生成为了课堂的主体,教师在课堂中只是趣到了一个引领的作用。

四、成功之处

1、小组合作学习落实见效。这个年级是我从三年级开始带上来的,学生已经习惯了我的教学方法和特点。从两年前参加高端培训之后我就在所教班级仿效郭教授的“生本教育”,课堂上尽可能让学生相互交流。因而现在学生基本已经习惯了这种方法,教学上真正做到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每堂新内容之前,都给学生一个预习提纲,让学生回家通过上网等渠道查找资料,来自学生收集的资料内容丰富翔实、精彩;每节课一开始,让学生在4人小组内汇报、交流自己的劳动成果,汇报自己了解到的大家不知道的知识。

2、 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明显提高。学生们的积极性都很高,有些不太爱学习的学生此刻也有了兴趣和成就感,觉得自己懂的别人不懂,那真是件大好事, 所以会积极的把自己知道的与别人交流。接下来就是让小组向全班汇报,汇报可以是单个人,也可以是小组成员一起。在汇报过程中,下面的学生可以提问,汇报小组成员回答,也可由别的学生解答,还可以是老师的解答,这样的教学尝试让学生体会到自信,同时教学互动得到真正的实现。最后,我根据本课的教学要求画龙点睛地进行了课堂小结。一堂课在孩子们的高昂学习情绪中结束了,学生学得轻松,收获很大。课虽止,趣犹存。

3、真正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

在小组进入汇报交流环节,各小组纷纷踊跃举手,争着第一个发言。第一组同学讲自己亲眼所见月食的情景,形象真切;第二组代表重点讲解

了日食形成的原因,把太阳、地球、月球形象比喻成集团公司与他公司的关系,生动有趣;第三组同学边讲解月食成因,边在黑板上画图示范;第四组同学用月相变化的原理,说明了为何有时看到的是日全食,有时看到的是日环食;第五组同学找出多条理由证明日食发生,挡在太阳和地球间的一定是月球……可以看出,大家都学有所获。

学生通过自己课前预习所得到的知识,比老师讲授听到的知识困容易记忆,加上与同学之间的交流,他们更容易接受同学之间所交流的知识;各学生由于自己的兴趣爱好与知识结构的差异,他们所获取的信息或信息侧重点的不同,课堂上交流出来的与课本相关的知识远远超过课本知识或者是老师所能讲授到的知识。同时,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还掌握到了获取知识的方法,有利于学生终身学习。

3、教师在教学的同时自我得到提高。当然,这种教学方式,学生学习热情的高涨,学生信息来源之广、信息之多,有些知识是教师也可能不知道的,这对老师来说既是一种压力也是一种动力,也就是说,教师可能在课堂上是轻松了,可在课前要作的准备远远超过以前那种以讲授为主的课前准备。我乐意,因为我在教学的同时也在获取新的知识。

五、不足之处

学生讲述积极性高,但有的学生讲述没有重点,有个学生一口气讲述了几个关于月食和日食的故事,本计划想找个小组模拟一下三球运动形成日食和月食场景的,结果在当堂课没有实现,可见小组合作学习还有待教师进一步加强对学生的引导和对教学过程的调控,在模式上更有待进一步的探讨。

篇二:《日食和月食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们:

下午好!

我说课的题目是《日食和月食》。

一、教材分析

《日食和月食》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科学》六年级下册《宇宙》这一单元的第四节,本课内容分为:日食和月食两个部分

日食和月食,是同学们听说过或观察过的两种有趣的天文现象。

从教材的角度来说,把这两种现象作为同学们学习的主题,有三个目的:一是因为这两种现象对同学们有吸引力;二是这两种现象都涉及了同学在本单元要建立起的有关宇宙的基本概念,即天体是运动着的,日食和月食的形成原因是地球、太阳、月球三者之间的相对运动形成的;三是培养同学们从现象到实质的逻辑推理能力。 本节课是同学们在认识了地球和月球这两个我们熟悉的星球以后必知的知识,从这个意义上说,这一局部内容是学生认识天体运动的典型资料,也是本单元学习的一个基础部分

二、学情分析

六年级同学通过中年级的科学课学习,已经形成了一定的科学态度,并掌握了一定的科学方法和能力,比方模拟实验,类比推理能力。而教材对月食形成的原理进行了淡化处理,突出了科学探究的思路和方法。同时也没有用文字表述月食的形成过程,而是让同学通过模拟实验和类比推理,自己总结月食发生的原因。

三、设计理念

《科学(3~6年级)课程规范(实验稿)》指出:小学科学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教学此课,我主要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展开探索的:

1、从旧知入手,因势利导。同学已经在前面的一课中学习到了月相的知识,并联想到日食和月食的的概念。从这里开始本课的教学,既体现了知识的连贯性,也使同学学得自然。在教学中,我把日食的形成的原理作为教学的重点,把月食的形成原理,作为一个探索作业的形式,既倡议了同学自主学习方式,同时也培养了同学的类比推理能力。

2、以图解为载体,促进理解。天文知识的学习,一般是不可能直接观察到的。所以,我就利用图解来让同学初步认识发生日食和月食的条件。这也是一种直观教学的方法。

3、通过模拟实验,培养能力。模拟日食和月食发生的过程。通过这个过程,既可以巩固知识,同时又能培养同学的实验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4、通过画示意图,巩固知识。学生学完了这一课,真正能在脑海中留下印象的,主要还是示意图;要想真正的理解日食和月食的形成,主要还是要借助示意图。所以,在教学的最后环节,设计一个练习,就是让同学画示意图。即使有少数的同学在前面的环节中还没有掌握,那么通过画示意图,仍然可以理解形成的原理。

通过以上设计理念,使同学在直观中理解知识,在考虑和讨论中形成知识,在实验练习中巩固知识。这样既体现了同学为主体的指导思想,也突出了科学探究的教学理念。

四、教学目标{与日食月食相关的论文}.

1、通过本课的学习,知道什么是日食和月食,明白日食和月食的成因。

2、培养学生实验能力(做日食成因的模拟实验),推理能力(根据日食现象推想日食的成因,根据日食的成因推想月食的成因)和想象能力(空间想象力)。

3、通过认识太阳、地球、月球三个天体的关系,使同学体会到自然事物(天体)是相互联系的、运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

五、教学重难点

1、重点:指导同学认识日食的成因。

2、难点:根据日食成因推想月食成因。

六、教法和学法

1、教法:

(1)激发兴趣,适时诱导。“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考虑到本节课的教学内容相对笼统,而同学由于年龄的特点,笼统思维能力相对较差,所以我以形象直观思维为主,使用多媒体作为辅助教学手段,变笼统为直观,为同学提供丰富的感性资料,激发同学的学习兴趣。

(2)树立正确的科学世界观。引导同学自己动手设计实验,自己动手做实验验证自己猜想的正确性,破除天狗吃了月亮的迷信思想,树立科学的世界观。

2、学法:讨论交流(看到的想到的),模拟实验(日食的成因),小组合作,类比推理(月食的成因)。

七、课前准备

强光手电、小皮球,地球仪,日食和月食的课件,板书贴图等{与日食月食相关的论文}.

八、教学过程

(一)故事引入,激发兴趣

由故事引激发兴趣,再引出课题第一部分—日食

(二)、推理实验,积极探究。

1、谈自己印象中的日食以及成因

2、观察推理,分析日食原因。

3、实验论证,亲历探究。

首先让学生设计合理的模拟实验,然后指导学生分组实验,记录资料,接进行小组汇报,最后,由教师小结,了解日食是怎样发生的。

4、由扶到放,探究月食的成因。

此环节中,教师不再过多引导,而是提供三体图,让学生自己去探究,从而得出结论,讲解给大家听。正所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通过这一过程,学生在观察推理中发现问题,在观看中熏陶情感,在动手中探究科学,在验证中收获喜悦。

5、总结日食和月食发生的时间

(三)、巩固应用,再现新知。{与日食月食相关的论文}.

1、教师讲解:日食和月食现象,自古以来就吸引着人们去研究,我国远在三 年前,就有观测日食的记录,这是世界上最早的关于日食的记录。

以前,由于人们不了解日食和月食的成因,对于日食和月食有各种猜想,其中有不少错误的、迷信的说法;经过多年的探索,人们才认识到日食和月食是太阳、地球、{与日食月食相关的论文}.

月球三个天体相对运动的结果。现在,人们不只知道日食月食的原因,而且已经掌握了日食和月食的规律,能够准确地计算出日食、月食发生的时间和地区。

2、巩固练习:

本环节我设计了让同桌口述日食和月食是怎样形成的,另一名同学画出日食和月食时,太阳、地球、月球三个天体的相互位置图,并指名上黑板张贴示意图。这个环节既巩固了新知,又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可谓一举两得。

(四)课外拓展{与日食月食相关的论文}.

我设计了与本课有关的但是却比本课更深一个层次的日食和月食的种类

八、课后反思

(一)成功之处

1、内容选择

当初选定这篇课文进行教学,主要是觉得:日食和月食是学生听说过或观察过的两个有趣的天文现象,学生在某种程度上对日、月、地三者之间的运动关系有所了解,加上现在获取信息的途径之多。所以我认为本课是培养学生自行探究和运用知识的能力的典型课例,课前布置学生自己阅读教材,自己通过上网或相关书籍查找有关对日食、月食感兴趣的信息。如关于日食、月食的形成、它们发生在什么时候、有关日食、月食的故事等。

2、小组合作学习落实见效。这个年级是我从三年级开始带上来的,学生已经习惯了我的教学方法和特点。从两年前参加高端培训之后我就在所教班级仿效郭教授的“生本教育”,课堂上尽可能让学生相互交流。因而现在学生基本已经习惯了这种方法,教学上真正做到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每堂新内容之前,都给学生一个预习提纲,让学生回家通过上网等渠道查找资料,来自学生收集的资料内容丰富翔实、精彩;每节课一开始,让学生在4人小组内汇报、交流自己的劳动成果,汇报自己了解到的大家不知道的知识。

3、 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明显提高。学生们的积极性都很高,有些不太爱学习的学生此刻也有了兴趣和成就感,觉得自己懂的别人不懂,那真是件大好事, 所以会积极的把自己知道的与别人交流。接下来就是让小组向全班汇报,汇报可以是单个人,也可以是小组成员一起。在汇报过程中,下面的学生可以提问,汇报小组成员回答,也可由别的学生解答,还可以是老师的解答,这样的教学尝试让学生体会到自信,同时教学互动得到真正的实现。最后,我根据本课的教学要求画龙点睛地进行了课堂小结。一堂课在孩子们的高昂学习情绪中结束了,学生学得轻松,收获很大。课虽止,趣犹存。

4、真正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与日食月食相关的论文}.

在小组进入汇报交流环节,各小组纷纷踊跃举手,争着第一个发言。第一组同学讲自己亲眼所见月食的情景,形象真切;第二组代表重点讲解了日食形成的原因,把太阳、地球、月球形象比喻成集团公司与他公司的关系,生动有趣;第三组同学边讲解月食成因,边在黑板上画图示范;第四组同学用月相变化的原理,说明了为何有时看到的是日全食,有时看到的是日环食;第五组同学找出多条理由证明日食发生,挡在太阳和地球间的一定是月球„„可以看出,大家都学有所获。

学生通过自己课前预习所得到的知识,比老师讲授听到的知识困容易记忆,加上与同学之间的交流,他们更容易接受同学之间所交流的知识;各学生由于自己的兴趣爱好与知识结构的差异,他们所获取的信息或信息侧重点的不同,课堂上交流出来的

与课本相关的知识远远超过课本知识或者是老师所能讲授到的知识。同时,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还掌握到了获取知识的方法,有利于学生终身学习。

4、教师在教学的同时自我得到提高。当然,这种教学方式,学生学习热情的高涨,学生信息来源之广、信息之多,有些知识是教师也可能不知道的,这对老师来说既是一种压力也是一种动力,也就是说,教师可能在课堂上是轻松了,可在课前要作的准备远远超过以前那种以讲授为主的课前准备。我乐意,因为我在教学的同时也在获取新的知识。

(五)不足之处

1、学生讲述积极性高,但有的学生讲述没有重点。

2、小组合作学习还有待教师进一步加强对学生的引导和对教学过程的调控,在模式上更有待进一步的探讨。

3、课堂中缺少激情,没能充分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

我的说课完毕,感谢大家,希望得到各位评委和老师指教,鸡川学区许

堡小学赵娟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