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做温室的花朵要独立坚强的英语

时间:2021-10-10 16:21:36 五年级作文

篇一:《坚决不做温室的花朵》

坚决不做温室的花朵

-各位评委老师、同学们:大家好!

我叫 是来自魏庄小学五年级的一名学生,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坚决不做温室的花朵>。

报刊上有篇《夏令营中的较量》的报道,引起社会的强烈反响。报道表明,中国孩子和日本孩子相比,暴露出意志和生存能力的薄弱,以及自立、自强、吃苦耐劳精神的缺乏。这就暴露出我国教育(包括家庭、学校和社会教育)的弱点。

当前,绝大多数孩子是独生子女,在家是“小皇帝”、“小公主”。家长们既望子成龙,又娇惯溺爱,致使有些同学懒惰、懦弱、自私。学校教育长期存在重分数、轻能力的现象,社会教育又偏于营养增智,缺少者炼性活动。这些弊端使同学们养成了依赖性强,独立性差,经不起挫折,缺乏克服困难的勇气与毅力。这种状况是非常令人担优的。 少年儿童是祖国的花朵,未来的希望,将要面对国际激烈竞争的挑站,担负起强壮民族脊梁的重担,所以我们从小就要养成艰苦奋斗、勤劳朴素的好习惯。

艰苦奋斗、勤劳朴素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艰苦奋斗,意味着学习上孜孜不倦,刻苦努力;生活上勤劳朴素,吃苦耐劳;意志上坚韧不拔,奋发向上。为此,同学们要认真学习中国现代史,去追溯前辈艰苦创业的历史,探寻事业成功的奥妙,理解艰苦奋斗的真谛,从而养成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的好习惯,成为合格的跨世纪建设者和接班人。

同学们,这就要求大家从小事做起,从自身做起,从现在做起,做到“三不”即不比吃、不比穿、不摆阔;“三提倡”即提倡吃得科学,穿得整洁,学习刻苦;“五节约”即节约一滴水、节约一度电、节约一分钱、节约一张纸、节约一粒米。因而,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要学会帮爸爸妈妈做家务,积极参加社会服务、公益劳动等各项活动,还要严格要求自己,在不断实践中,付出艰辛的劳动,在经受挫折和磨难中,形成勇敢、坚毅的心理素质,懂得团结合作、友爱互助精神的可贵。

同学们,鹰的翅膀是在搏击风浪中练硬的,挺拔的松柏是在傲霜斗雪中成长的。愿大家勇做翱翔蓝天的雄鹰,不做贪图安逸的麻雀;要做山巅松柏,不做温室花朵。谢谢大家!

篇二:《不做温室花朵》

不做温室花朵

今天,我在《扬子晚报》上看了这样一则新闻:一个失去父亲的孩子竟用绳子和电线勒死了自己患有精神病的亲生母亲。这则触目惊心的新闻,让我不禁发问:怎会勒死自己的母亲?

我想了想,孩子为何会这样做?是很?不是!是孩子的承受能力弱,是什么所致?我想这还要从父母的爱上将其,父母的爱是没有错,可要溺爱,那就大错特错了。俗话说:花盆里长不出苍天大树。而这个孩子,他是独生子,父母对他过于溺爱,父母每天围着他团团转,含在嘴里怕化了,捧在手里怕掉了,放哪都不放心。久而久之,男孩养成了依赖父母的习惯。父亲死了,家里没有了顶梁柱,只剩下未成年的他与一个常年患有精神病的母亲。为了不让母亲成为他的累赘,他竟不惜骨肉亲情把他的亲生母亲勒死在了自己的手中,父母亲的溺爱,使他成为了温室里柔弱的花朵,经不起任何的风吹雨打,经不起任何磨难。

我们在家过惯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如果问你:假如你没有了父母你会很幸福吗?那就不一定了,所以我们要宁愿做路旁的小树,绝不做温室里的花朵,我们要迎难而上,同时也要心存感恩,学会做一个有责任心的人。 淀山湖中心校三年级:周丽晴

篇三:《不 做 温 室 里 的 花 朵》

不做温室里的花朵

讨厌自己!我这才发现其实她考试成看到这里,大家一定以为这个女生是——谈谈如何家校结合进行挫折教育

●章晓晴

[摘要] 目前我所带的高三(7)班的学生当中出现了一些心理素质低下,抗挫折能力弱的情况,加强学生的挫折教育已成为当前的一件大事。本文在分析本班部分学生心理挫折成因的基础上,提出应家校结合对青少年学生进行挫折教育。让学生在挫折情境中提高抗挫折能力,净化风气,形成良好的心理氛围与育人环境,增强学生克服困难的信心,及时排解学生的心理困惑。

[关键词] 家校结合 挫折教育 [案例]

1、2007年的11月4日本该是一个平静的周末,但由于“惠州二模”刚刚考过就给这个平凡的夜晚赋予了不平凡的内涵。这不,夜幕降临时问题开始悄悄诞生了。18:30,我刚刚吃过晚饭准备进教室,刺耳的手机铃声响了。原来是我班一个女学生甲因为成绩揭晓深受打击,给家里打电话哭诉。家长担心在学校出什么问题所以请我跟她谈谈心,了解一下成绩背后还有什么隐情。我快步踏入班级,简单清点人数强调纪律以后果然发现眼睛红红的甲。我轻轻喊她出来,拿着卷子跟她一起分析了做错的地方,让她自己寻找原因。然后安慰她一次考试失利很正常,下次再重新来过。没想到她听了我的劝解并不满足,开始哭得越来越伤心。她谈到了自己经常失眠,在家里总跟父母发脾气,学习总是静不下心,考试时明明会做的题目却总是做错……最后总结-非常

绩不理想真正的原因在心理。她给自己过高的要求太大的压力,结果不能实现,心理的失衡使她选择去伤害自己的亲人,从而又否定自我,陷于痛苦的恶性循环之中。于是我给她讲人慢慢长大就会有不同的烦恼,这是很正常的,既然不可避免就只能勇敢面对。然后我不点名地跟她讲了身边其他同学比她更严重的困难和别人积极的处理方法,让她知道相比之下自己其实是幸运的,只是暂时遇到点挫折,只要勇敢面对积极进取失败很快就会变成成功。

2、当女生甲擦干了眼泪重新投入到晚自习中去,我也回到了讲台。在我准备好好分析一下学生化学试卷的时候,一个男生突然从教室外面冲了进来,拉了我就往外跑。我感到一种莫名的恐惧在夜幕中拉开,我的脑海里闪过了好几种最坏的猜测,总之看他紧张的样子一定是发生了什么大事。好不容易拐了两个弯跑到了学校电教大楼与实验大楼的连接处,这里晚上没有学生上课,显得异常冷清和黑暗,夹杂着寒冷的秋风,我的背上不禁冒出冷汗,不知会是怎样的结果在等待着我。说时迟那时快,我的眼睛已经清楚地看见了地板上躺着一个学生,旁边两个女同学正在焦急地不知所措。我冲上去抱住她,大喊让男生去叫校医。我们三个手忙脚乱地在她的身上乱捏乱揉,还要故作镇静地说着一些安慰的话,看着她呼吸困难的样子,真觉得时间好像凝固了,校医室通往这里的路怎么那么长呀……终于,经验丰富的校医把她抢救了过来。

不是有心脏病之类的身体疾病,但校医的诊断却说她其实身体没有任何疾病,但是心理有很大的障碍。原来是心理问题呀!我恍然大悟。

终于谜底揭开了,她(女生乙)一向成绩平平,分到重点班以后压力很大。曾经提出过调班却被老师和家长劝阻了。这次是高三年级的第三次模拟考试,4号那天刚刚揭晓成绩,由于分数还是不够理想,所以就伤心自责,于是自习课的时候借上厕所的机会给妈妈打了一个电话。哭诉自己的成绩没有考好,对将来没有信心之类的话。她的妈妈一向很宝贝这个女儿,因此尽量安慰,没想到越安慰越止不住她的愧疚的情绪,通话20多分钟以后终于因过度激动导致了刚才发生的那一幕。

3、本班还有一位男生丙,化学成绩很好,但语文英语很差,每次排名都在后面。一天她的母亲突然打来电话,诉说他每周末放假回家都不跟父母讲话,而且由于家里房子较多,经常不上楼跟父母一起吃饭,睡觉。在家的一天时间不是睡觉就是去外面吃饭,家连旅馆都不如,父母更是根本没放在眼里。而他的母亲并不是一个不负责任的母亲,她每周都做最好的饭菜煲好靓汤等着儿子回家,平时她不上班也不打麻将,专心致志地做全职妈妈,但是儿子不跟他说话也不吃她做的饭菜。她带着哭腔说:“孩子的学习成绩我可以不管,但我要我这个儿子呀!”可怜天下父母心!可恶的男生丙竟然这样对待一个善良的母亲!当时我就愤怒了,心想今天治不了你我就不是你班主任了。

4、无独有偶,本班的另一位男生丁可就更气人。学习成绩差不说,还表现出一副温顺乖巧的样子。要不是他妈妈伤心欲绝地在我面前哭诉,谁都想不到他竟然在家是那样的一个儿子。因为成绩一直不好,个头又是全班最矮小的,所以经常为同学“欺负”,总是成为大家开玩笑的对象。外表温顺的他总是一脸的微笑,既不承认也不反驳,一副很可爱的样子。可是没有想到的是他竟然将学校承受的一切都发泄到了最爱他的妈妈身上了。他的妈妈也是一个全职的家庭主妇,盼了一个星期才盼到儿子回家的一天时间。且来看看他在家中的另一番场景:面对好饭好菜-“不想吃”,面对关切的询问-“不用你管”,叫他看书或睡觉-“你怎么这么烦呀”,发短信关心他-不回复。可怜这位母亲面对儿子的时候总是需要察言观色、如履薄冰,甚至同在屋檐下还要用发短信来寻求与儿子的沟通。她的母亲反复地说着自己是如何疼爱这个儿子,从小到大宝贝似的护着,没想到越大越不跟父母沟通,像跟父母有仇似的。安慰完这位可怜的母亲,我暗暗发誓,我一定要转变这个孩子对待父母的态度,不能再让已经付出大半生的母亲继续哭泣。 [案例分析]

我们班在年级属于重点班,重点班的孩子多半承受着学习压力大,竞争激烈的现状。高考在即,想到自己10年苦读就要一朝见分晓,想到父母和老师的期望,感受同学之间的攀比,一次一次的模拟考试„„17岁的心灵若承受不了学习的重压,表现出来的就是严重的心理问题。通过分析我们班的学生,我发现在学校的心理阴影会带入家庭,严重影响母(父)子(女)关系。其表现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过分依赖父母型的,表现为一遇到困难就向父母求助,经常抑郁失眠,想回家。另一类是向父母宣泄型的,表现为将所有在学校的不如意都发泄到父母身上,选择伤害最亲爱的人从而寻求平衡。我不是心理老师,不能用专业的心理学知识来解释这些现象,但我的分析和结论都是经过对学生多年的观察和对比得出的真实状况。

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呢?我认为除了老师的正确引导之外更应该重视与家长的配合,家校结合,共同解决问题才是从根本上解决学生心理障碍的一条有力途径。 [理论研究]

近几年来,国内有关机构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进行了调查,初步统计的情况是:学生中郁郁寡欢者占9.32%,深感自卑者占7.45%,忧虑担心、心事重重者占35.4%,苦恼烦躁、行为反常者占9.32%,四项合计共占61.49%。由此可以看出,过半的青少年存在着各种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心理健康问题,并且这个比例有不断上升的趋势。青少年学生心理素质低下,抗挫折力差,道德意志力薄弱,是一个不容忽视、普遍存在的客观现象,已成为影响青少年学生正常学习与生活的重要原因之一,严重阻碍了青少年学生的健康成长,已引起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及时了解青少年学生心理挫折的成因,加强青少年学生挫折教育,培养他们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素质,使他们更有效的学习与生活,更好地

适应新环境,提高他们在未来社会中的竞争力,适应社会,服务社会,改造社会,迎接国际社会激烈的人才竞争与挑战,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与深远的历史意义。

挫折是客观存在的,也是普遍存在的。在现实生活中,人们随处都可能遇到挫折。青少年学生所遇到的挫折,较典型的有以下四种:一是学习成绩的浮动不稳与下降带来的挫折;二是自尊与自卑冲突所带来的挫折;三是交往中的矛盾与困惑带来的挫折;四是情绪情感波动幅度大带来的挫折。

每个人都会遇到挫折,但人在遭受挫折后的表现却大相径庭。巴尔扎克说过:“世界上的事情永远不是绝对的,结果完全因人而异。苦难对于天才是一块垫脚石,„„对于能干的人是一笔财富,对于弱者是一个万丈深渊。”

有的人能从逆境中奋起,坚韧不拔,百折不挠。在前进中增加了解决问题的知识和才干,提高了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有的人稍遇挫折就意气消沉、萎靡不振,丧失了前进的信心与勇气。受挫后轻则寝食不安、无精打采,重则发生行为偏差,引起种种疾病,甚至诱发自杀行为。这主要取决于人们对挫折的态度和克服困难的毅力。由于青少年学生正处身于心发展的关键时期,心理发展还没有完全成熟,因而对青少年学生的心理挫折进行调适,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和较强的抗挫折能力,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 [研究对策]

作为教师,如何帮助学生走出困境呢?我认为一要感悟挫折。教育青少年学生能够正确地认识与对待挫折,认识到挫折的两面性、客观性与普遍性。挫折并不可怕,只要努力,一定能够克服,在思想认识上消除对挫折的畏惧感。二要树立信心。自信心是一种可贵的品质,一个没有自信心的人会在挫折面前消沉下去。而一个有自信心的人,则会在挫折中自省,在挫折中崛起。有了强大的自信心,青少年学生就能超越逆境,战胜挫折。三要寻求补偿。学生受挫后,引导学生调整自己的行为目标和情绪,充分发挥个人其它方面的优势,以自己成功的行动获得满足来弥补原先失败的痛苦,即所谓“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四要奋起升华。学生受挫后,教育学生把痛苦和悲伤的情绪转化为激发自己奋进的精神动力,变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化悲痛为力量,为求得更高层次目标的实现而继续努力。

自古英雄多磨难。人不经过艰苦的磨练,就像温室里的花朵一样,经受不起严寒的考验。前俄国著名物理学家列别捷夫说过:“平静的湖面练不出精悍的水手,安逸的环境造不出时代的伟人。”儒学大师孟子也曾告诫我们:“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人的抗挫折能力不是天生具备的生物本能,是主体在后天的教育与环境中与客体相互作用的结果。因此,有意识地利用和设置挫折情境,通过知识、技能和行为的练习,使学生正确认识挫折、预防挫折、战胜挫折,增强其挫折承受力。 挫折教育不是学校的专利。追根寻源,造成青少年学生挫折感的原因有一半来自家庭。况且,家庭是一个人最早接触的环境,是人生旅途上的第一站,对人一生的成长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家庭中,紧张的家庭氛围会影响青少年的心理健康。例如:在家庭成员不和睦、家庭成员的不健康的爱好、经济或社会地位的实际丧失等家庭里成长起来的孩子常常是烦恼不安、性情暴躁、言语粗鲁,对长辈缺少孝敬甚至虐待。对于还没有独立生活能力、完全依赖父母的青少年来讲,在这样的环境中,孩子容易情绪紧张,为父母关系失调而慌乱、憎恨;为忠实父亲还是母亲而烦恼和疑惑。紧张的家庭人际关系破坏了应有的温馨的家庭气氛,使孩子长期处在负性情绪中,又缺少温暖和关爱,容易使孩子形成孤僻、自私、玩世不恭等不良品质,对青少年的心理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相反,欢乐和谐与健康的家庭生活有利于形成最佳的亲子关系,能够促进青少年心理健康。一个健康的家庭,父母双方应该彼此相爱,热爱孩子,关心孩子的兴趣、能力和志向,愿意设法帮助孩子,使他了解父母。家庭成员之间能互相尊重爱护、以礼相待,为人处世通情达理,使家庭气氛安定和睦、融洽温暖、民主平等、愉快欢乐。丰富健康的家庭生活、和谐融洽的家庭气氛有助于青少年健康心理的形成和稳定。

第三,父母的教育方式和教养态度对青少年心理健康也有较大的影响。爱是青少年的基本心理需要,也是造就青少年健全人格的关键因素,

然而,对孩子的尊重不等于放纵,关爱更不等于溺爱,这两者之间的关系如何权衡取决于父母的教育方式及对子女的教养态度。长期处在父母的高压政策下的孩子易形成幼稚、依赖、神经质的心理,他们的独立性和自主性较差,有些孩子可能变得更加依赖无主,有些则可能变得更加反抗、暴烈。溺爱型家庭中父母对孩子的爱缺乏理性,过度包容孩子的行为和要求,致使孩子易形成任性、幼稚、反抗、神经质等心理特征。

因此,父母要爱孩子,理解孩子,并用合理、科学的教养方式和教养态度来对待孩子。民主权威型的教养态度是比较可取的教养态度,父母只有充分尊重孩子,从孩子的生理、心理特点,个性差异出发,因材施教,这样才有可能达到你所期望的教育效果,有利于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

第四,父母的期望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影响。家长的期望有强烈的暗示和感染作用。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罗森塔尔的研究表明:教育者的期望对受教育者有重大影响。因此,父母对子女的美好期望是家庭教育中必不可少的,家长的期望越高,对孩子的激励越大,就越能强化他们接受教育的主动性和自觉性,有利于青少年意志品质的锻炼,形成远大的抱负。但如果家长盲目攀比,过分拔高对子女的期望,不但起不到积极促进作用,反而会使孩子屡遭挫折,丧失信心,形成消极心理。科学合理的期望应该是长远与阶段目标相结合,还要联系孩子的兴趣爱好,注重孩子的全面发展。因此,青少年的成长离不开家庭,一切善良、美好的品质和优良的素质

都是首先在家庭中萌芽的。因此,我们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为了孩子的健康发展,为了家庭的幸福美满,父母应努力追求合理、积极的教养态度,创设良好的家庭心理环境。 [尾声]

纵上所述,中学阶段是学生容易滋生心理异常的温床期。教师对高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刻不容缓。尤其是班主任要与学生家长建立经常沟通的渠道,要让家长认识到心理健康的重要意义,注意教育子女的行为方式。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每一位家长的最大向往。但家长必须明白:加重学生的负担,并不能提高学习成绩。在教育孩子的方式上,要尽量多与孩子进行思想和心灵上的交流,做到相互理解,相互沟通。

总之,挫折教育是一个班主任永远也研究不完的课题,但只要我们正确引导,多与家长交流,家校结合,则一定能培养出健康的心灵。让我们呼吁:孩子们,不做温室中的花朵,在逆境中奋起,在挫折中成长吧! [参考资料]

[1] 吴金林.“挫折教育”论.社会科学,1994,(7).

[2] 董奇,曾琦.挫折教育:孩子成长中不可缺少的营养.中华家教,1998,(3).

[3] 杨帆,彭彦琴.挫折教育的心理解读.教育科学,2004,(4). [4] 李丹.学校教育心理学.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1999.

[5] 廖小龙,赵俏华.走进挫折教育.中国教育学刊,2004,(4).

轻扶 细引

大胆放

——班级管理三部曲

●于凤梅

叶圣陶说:“教是为了不教”,运用到教学上就是“管是为了不管”即实现自我管理和自我教育。管理班级会遇到许多困扰,陷入各种各样的困境,只有排除困扰,走出困境,我们才能做好工作.从叶老的话里我们可以找到出路,那就是努力建立一个自我管理的班集体。

人类管理是一种有目的自觉的行动。一个班主任对班级的管理应是一种创造性的教育实践。因为你面对的是一个个活生生的有着千变万化的人.班主任作为一个管理系统的实践者,必须对教学班的这个被管理系统输入管理信息,诸如计划、方案、规章制度、奖励惩处等指令,在科学的教育理论指导下进行调整、加工,对照管理目标、进行再充实再调整,筛选加工好的信息,再次输入被管理系统,形成指令性文件。这样不断循环往复,螺旋上升。

班主任在管理班级的教育实践中,不断地总结教育经验,加深对被管理客体的规律性认识,从而在教学班这个客体中实现主体的目的,也就是把客体转化为主体,那么班主任工作便从“必然王国”走向“自由王国”这样一个理想的境界。在走向这个班级管理的理想境界过程中,整个管理结构是发展变化的,而自我管理的班集体的形成是一个重要的里程碑,这是辨证发展的结果。根据管理系统的结构的变化,我们可以把自我管理集体的形成分为三个阶段。

一、班主任直接管理阶段。 班主任接新班最好是先当“大班长”,深入班级各项活动中去,并且要亲自指挥、组织、参加学生的各项活动,对班级情况了解得越多越好。但并非盲目搜集资料,其目的是发现集体主义“自决者”、“骨干者”找到你心目中的领头羊。

教学班这个集体之所以存在,是为了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这就是它的社会价值。这个目标如果强化为每个学生的理想目标,那么这个集体就完成了价值定向任务。

初级集体中把集体的社会目的内化为自己的目的的学生是少数,这些学生在任何复杂情况下都坚持集体的社会价值,决不放弃自己的正确意见和行动,他们抗拒团体的不良压力,不受暗示,不顺从多数,不“人云亦云”,这样的人叫做集体主义自决者,他们将是改变一个落后班级的星星之火。他们在班级有时被排斥和歧视。班主任的责任是潜移默化地扩大他们的影响,适当的时候把他们树立为典型。

第一个阶段班主任对班级的控制目标是建立一个核心,这个核心就是班委会。这项工作既不能草率行事,但又要果断决策。这是实现自我管理的关键一步。班委会由学生选举产生,最后班主任综合各方面的意见筛选出真正符合标准的班委委员。这个阶段的管理系统图为

二、强化班委会阶段,直到它基本上能独立管理班级,成为班主任的代管理系统。

从心理学角度讲,要从知、情、意三个方面去培养和选择班干部。首先要选择理智型的班委,他们应是果断、大胆,善于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出谋划策的;第二要选择或培养情感管理型的班委。他们体贴关心同学、善于鼓励和激发同学的情绪;第三是要选择培养意志型的,他们善于督促检查,持之以恒,对工作认真负责。在班委会中这三种类型的干部缺一不可,他们互相配合,使班委的决策合情合理,并独立贯彻到底,这样才能真正起到核心作用。

在整个第二阶段中班主任对班级工作要“放”、“收”结合。扶上马后,再送一程。放就是要把班级工作放给班委去做,信任他们,让他们在班级工作的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