祭十二郎文导学案探究案

时间:2021-10-10 16:13:46 二年级作文

【篇一】祭十二郎文导学案探究案

《祭十二郎文》导学案(一) (人教版高二选修) 年级:高二编写:谢一彰审定:高二语文备课组编制时间:2012—12—21班次:小组:姓名:使用时间:【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掌握文言实词、虚词等重点文言现象。 过程与方法:把握课文边泣边诉的语言形式,品味叙述中抒情的艺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作者的骨肉之情以及自身宦海沉浮之苦,人生无常之感。【重点难点预测】1、注意作者感情的复杂沉痛、起伏变化2、体会本文“散而不乱,气脉中贯”的特点 【知识链接】一、作者介绍韩愈,字退之,世称韩昌黎,唐代著名文学家。他生活在中唐时期,在文学方面影响很大,他的主要贡献是与柳宗元一起倡导了“古文运动”,主张恢复先秦两汉的优秀散文传统,摒弃南北朝以来矫揉造作的骈体文。他主张文章要有充实的内容,要“言之有物”,力求“文从字顺”,这些主张是进步的积极的,并对后世产生很大影响。宋代欧阳修、“三苏”父子、曾巩、王安石,明清两代归有光、唐顺之、方苞、姚鼐等许多著名散文家都是继承了韩柳的文学传统或受其明显的影响,在各自的散文创作中取得辉煌成就。     后人对韩愈评价颇高,尊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杜牧把韩文与杜诗并列,称为“杜诗韩笔”;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 二、背景介绍      韩愈有三位兄长:大哥韩会,二哥韩介,三哥未及命名便已夭折。韩愈三岁时,父亲韩云卿病故,他便随大哥韩会、大嫂郑氏夫妇生活。在长达近二十年的岁月里,韩愈一直依恃长兄长嫂,与侄子老成(韩老成,在族中同辈排行十二,故称十二郎)自幼朝夕相伴,名为叔侄,情同兄弟,相互间感情甚为深厚。成年后,韩愈仕途不顺,二十五岁方登进士第,后做官又触犯权贵,触怒唐宪宗,多次遭贬因而四处漂泊而很少与十二郎见面。后唐穆宗继位,韩愈官运好转,叔侄二人能够相聚之时,突然传来十二郎病亡的噩耗,使韩愈悲痛欲绝,血泪和墨,写下了这 闻汝丧之七日        及长              不省所怙             兄殁南方     省坟墓              汴州              归取其孥             丞相薨       佐戎徐州            汝遽去            万乘之公相           夭其嗣乎        耿兰                殒其生            敛不凭其棺           窆不临其穴       曷其有极            伊、颍之上        尚飨2、“感人心者莫先乎情”,一切最动人的文字都是从心底里流淌出来的。请勾画出文中最令你感动的词句或语段,反复诵读,用你的声音表现情感,并谈谈被感动的原因。最令我感动的词句或语段是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本段感动我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                                        __ ____。二、合作探究 小组展示  再读课文,借助注释与工具书正确翻译词语和句子:(将重要词义誊到书上,识记更方便!)(要把握字不离词,词不离句的原则理解字意!)㈠、找出下列句中活用词并解释乃能衔哀致诚                          汝之纯明宜业其者  不省所怙                              苍苍者欲化为白矣   汝又不果来                            然后惟其所愿   莫如西归                              长吾女与汝女  而视茫茫                              言有穷而情不可终  ㈡、古今异义1、当不复记忆    2、吾去汴州      3、而齿牙动摇    4、如此孩提者又可冀其成立邪     5、将成家而致汝     6、几何不从汝而死也     7、志气日益微     ㈢、词类活用使建中远具时羞之奠   成家而致汝    强者夭而病者全乎          吾书与汝日  恐旦暮死      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夭,  莫如西归                 汝之纯明宜业其者  ㈣ 一词多义长 :吾少孤,及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孰谓少者殁而长者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长吾女与汝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省:不省所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汝来省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致:乃能衔哀致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将成家而致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诚:乃能衔哀致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诚知其如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所谓天者诚难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其:吾时虽能记忆,亦未知其言之悲也。                                  少而强者不可保,如此孩提者,又可冀其成立邪?                         其信然邪?其梦邪?                                                   汝来省吾,止一岁,请归其孥。                                        其后四年,而归视汝。                                                  其余奴婢,并令守汝丧。                                               呜呼!其信然矣! )                                                  如吾之哀者,其能久存乎?                                                其无知,悲不几时,而不悲者无穷期矣。                                   汝其知也邪?其不知也邪?                                               ㈤、指出特殊句式并翻译惟兄嫂是依   吾佐董丞相于汴州   吾又罢去   何为而在吾侧也   其又何尤  汝从于东   其然乎?其不然乎?   三、我来设计一个问题四、课后反思1•同学们,这这节课我们掌握了一些什么知识?2•还有哪些地方比较难懂或者没有学懂?是什么原因?3•还希望老师做到哪些呢?  

谢一彰

【篇二】祭十二郎文导学案探究案

人教版必修5第二单元《陈情表》学案【学习重点、难点】1.熟读全文,掌握文中出现的重要的实词、虚词、古汉语句式; 2.鉴赏本文融情于事的表达和形象精粹的语言; 3.理解作者当时的处境和李密祖孙间真挚深厚的感情【课前准备】1.作者简介:李密自幼丧父,母改嫁,赖祖母刘氏抚养成人。李密侍奉祖母甚孝,故以“孝”名于乡里。 李密为人刚正,颇有文名,年轻时曾仕蜀汉,表现出相当高的外交才能。晋武帝为稳定局势,打起了“以孝治天下”的旗号。为此李密曾被地方推荐为“孝廉”和“秀才”,但他因侍奉祖母而未去应召。后来晋武帝征召他为太子洗马,催逼甚紧,于是写下了《陈情表》这体裁:表,是古代臣子向皇帝陈述已见的一种奏章(如《出师表》)。“陈”是陈述的意思,情:(1)情况(事实);(2)衷情(孝情、苦情、忠情); (3)情理(忠孝之道)。3.给下面加点字注意。险衅(    )      行(    )年四岁       祚(    )薄 (    ) 盘桓(    )      猥(    )以微贱       床蓐(    )       陨(    )首      责臣逋(    )慢       日笃(    )      拔擢(    )      宠命优渥(    )   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读《出师表》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忠;读《陈情表》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孝;读《祭十二郎文》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友;读《报任安书》不下泪者,其人必不为人。 二、诵读品析,感知文本,理清文章思路。1、听朗读,明确断句和读音,把握句子的节奏。2、读第一段,解释加点字词意思。   ① 臣密言:臣以险衅 ,夙遭闵凶。生孩六月 ,慈父见背;行年四岁 ,舅夺母志。祖母刘悯臣孤弱 ,躬亲抚养。臣少多疾病 ,九岁不行 ,零丁孤苦 ,至于成立。既无伯叔 ,终鲜兄弟 ,门衰祚薄 ,晚有儿息。外无期功强近之亲 ,内无应门五尺之僮 ,茕茕孑立 ,形影相吊。而刘夙婴疾病 ,常在床蓐 ,臣侍汤药 ,未曾废离。【翻译句子】: (1)臣以险衅,夙遭闵凶,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译文:(2)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译文:(3)茕茕孑立,形影相吊。译文:读课文,思考:文章一开始,作者说:“臣以险衅,夙遭闵凶。”该句在全段中起到什么作用?归纳这段话的内容?三、总结:仅仅有第一段的悲苦说辞,能够打动阴险多疑的晋武帝吗?晋武帝会不会认为这是他为保留名节坚辞不仕的托辞呢?这个问题对于李密来说至关重要 , 这关系到他的身家性命。李密是怎样陈述的,我们下一节课再赏读《陈情表》的其他章节。第二课时一、导入  悲苦的家庭境遇最容易引起别人的同情。李密在第一段里诉说了自己的“四大不幸”,足可以引起晋武帝的同情了。但问题在于晋武帝建立新晋,招揽人才,收买人心,“我征召你一个李密,你就照顾祖母,辞不应征,你不是存心不给我个面子吗?”我们首先看新晋对李密的态度。二、齐读第二、三段,解释加点字词意思②逮奉圣朝 ,沐浴清化。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臣以供养无主 ,辞不赴命。诏书将下 ,拜臣郎中 ,寻蒙国恩 ,除臣洗马。猥以微贱 ,当侍东宫 ,非臣陨首所能上报。臣具以表闻 ,辞不就职。诏书切峻 ,责臣逋慢;郡县逼迫 ,催臣上道;州司临门 ,急于星火。臣欲奉诏奔驰 ,则刘病日笃 ,欲苟顺私情 ,则告诉不许。臣之进退 ,实为狼狈。【翻译句子】:1、诏书将下 ,拜臣郎中 ,寻蒙国恩 ,除臣洗马。译文:2、臣具以表闻 ,辞不就职。译文:3、臣欲奉诏奔驰 ,则刘病日笃 ,欲苟顺私情 ,则告诉不许。译文:③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 ,凡在故老 ,犹蒙矜育 ,况臣孤苦 ,特为尤甚。且臣少仕伪朝 ,历职郎署 ,本图宦达 ,不矜名节。今臣亡国贱俘 ,至微至陋 ,过蒙拔擢 ,宠命优渥,岂敢盘桓 ,有所希冀!但以刘日薄西山 ,气息奄奄 ,人命危浅 ,朝不虑夕。臣无祖母 ,无以至今日 ,祖母无臣 ,无以终余年 ,母、孙二人 ,更相为命 ,是以区区不能废远。【翻译句子】:1、但以刘日薄西山 ,气息奄奄 ,人命危浅 ,朝不虑夕。译文:2、臣无祖母 ,无以至今日 ,祖母无臣 ,无以终余年 。译文:3、母、孙二人 ,更相为命 ,是以区区不能废远。译文:第三课时一、继续学习课文第四段,解释加点字词。④臣密今年四十有四 ,祖母今年九十有六 ,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 ,报养刘之日短也。乌鸟私情 ,愿乞终养。臣之辛苦 ,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 ,皇天后土实所共鉴 ,愿陛下矜悯愚诚 ,听臣微志 ,庶刘侥幸 ,保卒余年。臣生当陨首 ,死当结草。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 ,谨拜表以闻。【翻译句子】:1、臣之辛苦 ,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译文:2、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 ,谨拜表以闻。译文:【课后练习】1、下面加点字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A、寻蒙国恩(寻:不久)                   B、日薄西山(薄:迫近 )C、终鲜兄弟(鲜:少,这里指“无”的意思)   D、臣具以表闻(闻:听到)2、下列加点词不是古今异义的一项是(  )A.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       B.宠命优渥,岂敢盘桓C.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      D.先帝不以臣卑鄙3、下列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一个远涉重洋、寄身美国、茕茕孑立的中国弱女子,要控告有钱有势的美国地头蛇是何等艰难!B、在已经气息奄奄的暮年,他坐在公园的石凳上沉思往事,突然发现自己所崇拜的偶像不过是个华而不实、自私自利的小人。C、当一名人质实在是太累了,太紧张了,太朝不虑夕了。D、孤苦伶仃的石家母子,冒着生命危险,把这把七星刀一直保存到解放。4、下列各句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A、逮奉圣朝,沐浴清化。译:到了侍奉圣朝之时,我受到清明的政治教化的熏陶。B、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译:先是太守逵察举我为孝廉,后来刺史荣举荐我为秀才,我因祖母无人供养,都表示辞谢,没有前往赴命。C、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洗马。译:陛下特地下达诏书,任命我为郎中,不久又蒙朝廷的恩宠,不让我再给太子洗马。D、猥以微贱,当侍东宫,非臣陨首所能上报。译:凭我这样的微贱之人,担当侍奉太子的官职,我即使肝脑涂地,也无法报答皇上的恩宠。5、下列说法,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表是一种奏章,用于臣下向君主上奏章。如:诸葛亮的《出师表》等。B、在古代,“拜”是授予官职之意,而“除”则是免去官职之意。“东宫”指代太子,因为太子居于东宫,故称。C、“孝廉”是指善事父母、品行方正的人。从汉武帝开始,令郡县每年经考察而推举孝、廉各一人,晋时仍保留。D、“期功”是古代服丧的名称。期,服丧一年。功,分大功和小功。大功服丧九个月,小功服丧五个月。服丧的长短可表明亲属关系的远近。6、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李密是西晋人,曾在前朝作蜀汉之官,入晋后不想再为官。B、“陈情”即申诉自己的苦衷。二字道出了文章的主要内容——申诉自己不能在晋朝为官的理由。C、表是古代的一种文体,是臣子写给国君的奏章。我们学习过的这类文章有诸葛亮的《出师表》。D、从表达方式上看,本文成功地将描写与抒情相结合。可以说,是文中的抒情打动了晋武帝。7、翻译句子(10分)(1)外无期功强近之亲 ,内无应门五尺之僮 ,茕茕独立 ,形影相吊。(2)诏书将下 ,拜臣郎中 ,寻蒙国恩 ,除臣洗马。(3)今臣亡国贱俘 ,至微至陋 ,过蒙拔擢 ,宠命优渥,岂敢盘桓 ,有所希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一11题。岳正,字季方,漷县人。正统十三年会试第一,赐进士及第,授编修,进左赞善。天顺初,改修撰,教小内侍书。阁臣徐有贞、李贤下狱,帝既用吕原预政,顷之,薛瑄又致仕,帝谋代者。王翱以正荐,遂召见文华殿。正长身美须髯,帝遥见,色喜。既登陛,连称善。问年几何,家安在,何年进士,正具以对。复大喜曰:“尔年正强仕,吾北人,又吾所取士,今用尔内阁,其尽力辅朕。”正顿首受命。趋出,石亨、张軏遇之左顺门,愕然曰:“何自至此?”比入,帝曰:“朕今日自择一阁臣。”问为谁,帝曰:“岳正。”两人阳贺。帝曰:“但官小耳,当与吏部左侍郎兼学士。”两人曰:“陛下既得人,俟称职,加秩未晚。”帝默然,遂命以原官入阁。时亨、吉祥恣甚,帝颇厌之。正从容言:“二人权太重,臣请以计间之。”帝许焉。正出见吉祥曰:“忠国公常令杜清来此何为者?”吉祥曰:“辱石公爱,致诚款耳。”正曰:“不然,彼使伺公所为耳。”因劝吉祥辞兵柄。复诣亨,谕令自戢。亨、吉祥揣知正意,怒。吉祥见帝,免冠,泣请死。帝内愧,慰谕之,召正责漏言。亨、吉祥构蜚语,谓正卖直谤讪。帝怒,谪钦州同知。道漷,以母老留旬日。陈汝言令巡校言状,且言正尝夺公主田。遂逮系诏狱,杖百,戍肃州。亨、吉祥既诛,帝谓李贤曰:“岳正固尝言之。”贤曰:“正有老母,得放归田里,幸甚。”乃释为民。宪宗立,御史吕洪等请复正与杨瑄官,诏正以原官直经筵,纂修《英宗实录》。初,正得罪,都督佥事季铎乞得其宅,至是敕还正。正还朝,自谓当大用,而贤欲用为南京祭酒,正不悦。忌者伪为正劾贤疏草,贤嗛之。成化元年四月,出正为兴化知府。正至官,筑堤溉田数千顷,节缩浮费,经理预备仓,欲有所兴革。乡士大夫不利其所为,腾谤言。正亦厌吏职五年入觐遂致仕又五年卒年五十五无子大学士李东阳御史李经其婿也。(选自《明史·列传第六十四》,有删改)8.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正亦厌吏/职五年入觐/遂致仕/又五年卒/年五十五/无子/大学士李东阳/御史李经其婿也B.正亦厌吏职/五年入觐/遂致仕/又五年卒/年五十五/无子/大学士李东阳/御史李经/其婿也C.正亦厌吏职/五年/入觐遂致仕/又五年卒/年五十五/无子/大学士李东阳/御史李经/其婿也D.正亦厌吏/职五年/入觐遂致仕/又五年/卒/年五十五/无子/大学士李东阳/御史李经/其婿也9.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会试”是古代科举制度中考取贡士的中央考试。会试就是集中全国举人会同考试之意。B.“及第”指科举考试应试中选,因榜上题名有甲乙次第,故名。应试未中的叫落第、下第。C. 六部是中国隋唐至清末中央行政机构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的总称。D. 古代描述官员职务时,“入”指调入京城为官,“出”是指官员犯错被贬离开京城做官。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岳正颇得皇帝喜爱。皇帝召见岳正,远远地看到岳正样貌很好,心中很是喜欢,便任命他为内阁大学士,鼓励他尽力辅佐自己。B.岳正秉持正义,但处事不够严谨。当时石亨、曹吉祥非常骄横,他主动向皇帝请命离间二人,却被识破,最终遭到皇帝的斥责。C.岳正渴望受到重用,但时运不济。官复原职后,他没有受到重用,有人还伪造了岳正弹劾李贤的奏章的草稿,岳正因此得罪了李贤。D.岳正为官勤政为民。他出任兴化知府时,为百姓做了一些实事,如兴修水利、灌溉良田数千顷,并减少不必要的开支等。11.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帝既用吕原预政,顷之,薛瑄又致仕,帝谋代者。 (2)初,正得罪,都督佥事季铎乞得其宅,至是敕还正。 参考答案:1、D(闻:使……听闻)2、B(A、告诉:古:申诉;C、秀才:古:优秀人才;D、卑鄙:古:出身卑贱)3、C(A、茕茕孑立:形容孤孤一人,无依无靠;B、气息奄奄:呼吸极其微弱,生命垂危。也比喻事情已到衰败没落状态。C、朝不虑夕:形容处境窘迫,只能顾及眼前,难作长久之计。D、孤苦伶仃:孤单困苦,无依无靠。)4、C(错在“不让我再给太子洗马”的翻译,“洗马”是官职。)5、B(“除”的是任命意思。)6、D(“描写与抒情”有误,应是“叙述与抒情”)7、略8、B  9、D(“出”,离开京城任职,解释为贬官理解偏差。)10、A(“看到岳正样貌很好”只是提拔他的其中一个原因。)11、(1)皇帝让吕原入阁参与政事后,不久,薛瑄又辞官,皇帝想找一个能代替他的人。(“预”“顷之”“致仕”“代者”各1分,句子通顺1分。)(2) 当初,岳正获罪时,都督佥事季铎请求皇帝将岳正的宅子赐给自己,到这时皇帝又下诏将宅子还给岳正(“得罪”“乞”“至是”“敕”各1分,句子通顺1分。)【参考译文】岳正,字季方,是漷县人。正统十三年参加会试考取第一名,朝廷赐进士及第,他被授予编修的职务,升任左赞善。天顺初年,岳正改任修撰,教小内侍读书。大学士徐有贞、李贤被关进监狱,皇帝让吕原入阁参与政事,不久,薛瑄又辞官,皇帝想找一个人代替他。王翱便把岳正推荐上去,(皇帝)于是在文华殿召见岳正。岳正身材修长,美髯飘飘,皇帝远远望见,脸上流露出高兴的神色。他谒见皇帝之后,皇帝又连连称好。皇帝问岳正年龄多大,家在哪里,哪一年考取的进士,岳正详细回答。皇帝又十分高兴地说:“你的年龄正好四十岁,你是我们北方人,又是我选拔出来的进士,现在任命你为内阁大学士,你要尽力辅佐我。”岳正忙磕头接受任命。岳正快步出来,与石亨、张軏在左顺门相遇,二人很吃惊地问岳正:“你怎么到这个地方来了?”等到两人进入皇宫,皇帝告诉他们:“今日我自己选拔了一位内阁大学士。”石亨、张軏问(选拔的)是谁,皇帝说:“岳正。”两人装着庆贺了一番。皇帝说:“只是岳正的官职太小了,应当授予他吏部左侍郎兼翰林学士的官职。”石、张二人说:“陛下已经得到了贤人,等到确认他称职了,再升他的官也不迟。”皇帝沉默了一会儿,于是下令让岳正以原来的官职入阁。当时石亨、曹吉祥非常骄横,皇帝非常反感他们。岳正私下对皇帝说:“现在(石亨、曹吉祥)二人的权势过重,请允许我用计策离间他们。”皇帝答应了他的请求。岳正出来后去见曹吉祥,对他说:“忠国公(石亨)为什么常派杜清来这里?”曹吉祥说:“承蒙石公垂爱,表达一种诚意罢了。”岳正说:“不是这样的,他是派人来监视您的行为的。”趁机劝曹吉祥交出兵权。岳正又来到石亨的住处,以皇帝的口吻命他自我收敛。石亨、曹吉祥揣摩到了岳正的来意,非常生气。曹吉祥去拜见皇帝,摘掉了帽子,哭着请求赐他一死。皇帝心里十分惭愧,好言安慰了一番,传召岳正斥责他说话不当。石亨、曹吉祥制造流言,说岳正故意表现得公正忠直以获取名声,毁谤讥刺别人。皇帝很生气,将他贬为钦州同知。岳正途经漷县,因为母亲年老停留了十天。陈汝言让巡校向朝廷说明这一情况,并且说岳正曾经抢夺公主的田产。于是将他逮捕关押到狱中,杖打一百,流放到肃州。石亨、曹吉祥被杀后,皇帝对李贤说:“岳正本来就曾说过石亨、曹吉祥骄横之事。”李贤说:“岳正家里有老母,如果能够放他回归故里,就非常好了。”于是,岳正被放归故里为民。宪宗即位后,御史吕洪等请求恢复岳正和杨瑄的官职。皇帝下诏让岳正以原来的官职为讲论经史的官,参与修订《英宗实录》。当初岳正获罪时,都督佥事季铎请求皇帝将岳正的宅子赐给自己,到这时皇帝又下诏将宅子还给岳正。岳正回到朝廷后,自以为会被重用,但李贤想任命他为南京国子监祭酒,岳正十分不高兴。(后来)妒忌岳正的人伪造了岳正弹劾李贤的奏章的草稿,李贤(因此)很反感岳正。成化元年四月,岳正被调出京城任兴化知府。岳正到了任上,修建堤坝,灌溉良田数千顷,并减少不必要的开支,整顿库存,想要大干一场。乡里的士大夫们不满他的所作所为,传播诽谤他的言论。岳正也厌恶了做官。成化五年觐见皇帝,于是辞官。五年后去世,享年55岁。岳正没有儿子,大学士李东阳、御史李经是他的女婿。

肖子罡

【篇三】祭十二郎文导学案探究案

《祭十二郎文》导学案学生版

李林中学高二年级语文导学案

班级学生使用时间第周

【学习目标】

1.积累文言词语,积淀文言语感,培养翻译能力。

2.体会文章的感情,把握课文边泣边诉的语言形式,品味叙述中抒情的艺术。 3.继承中国古代文化的优良传统,珍惜生命,关爱亲人。 【学习重点、难点】

1、本课主要是以情动人,在指导学生反复诵读之后,让学生找出叙述作者亲情的语句,进而分析作者叙事陈情怎样逐层深入,达到抒情的目的。 2、体会虚词在表达感情上的作用。 【学习方法】朗读法,问答法,讨论法

第一、二学时

【知识链接】 1、“感人心者莫先乎情”,一切最动人的文字都是从心底里流淌出来的。韩愈的《祭十二郎文》就是一篇字字含泪,句句动情的抒情散文,成了祭文中的“千古绝调”。大家在读课文时要找出叙述作者亲情的语句,注意体会作者在文中所表达的深挚感情。 2.文体介绍及本文与一般祭文的区别。

(1)祭文(悼词)一般先简介死者逝世情况(职务、时间、地点、死因、享年等),表示哀悼之情;然后介绍死者生平事迹,评价其功德贡献;最后向死者亲属表示吊唁慰问,号召生者学习死者的品质精神。

(2)本文既不同于传统祭文,又不同于韩愈本人撰写的其他大量的哀辞、祭文、铭状、碑志。那些都是应约而写,是念给生者听的。而本文不为发表,是作者面对死者叙往事诉衷肠的肺腑之言,正所谓“未尝有意为文”却达到了“文无不至”的境界。

3、写作背景:十二郎,是韩愈的侄子,名老成。韩愈三岁时就死了父亲,而后由兄嫂抚养长大。长兄韩会无子,次兄韩介有子韩老成,在族中同辈排行十二,故称十二郎。按封建社会的规矩,十二郎过继给韩会为子,因此韩愈与十二郎自幼相守,历经患难“零丁孤苦,未尝一日相离”,感情深厚,虽为叔侄,却情同手足。成年后,韩愈仕途不顺,二十五岁方登进士第,后做官又触犯权贵,触怒唐宪宗,多次遭贬,因四处漂泊很少与十二郎见面。后唐穆宗继位,韩愈官运好转,叔侄二人能够相聚之时,突然传来十二郎病亡的噩耗,使韩愈悲痛欲绝,也勾起他辛酸的回忆,于是写下这篇祭文。

4、作者简介:韩愈,(768~824)字退之,世称韩昌黎,唐代著名文学家,唐河阳(今河南孟县)人。他生活在中唐时期,在文学方面影响很大,他的主要贡献是与柳宗元一起倡导了“古文运动”,主张恢复先秦两汉的优秀散文传统,摒弃南北朝以来矫揉造作的骈体文;主张文章要有充实内容,学习古文应“顺其意而不顺其辞”,“惟陈言之务去”,力求对古文要“师其意而不师其词”。 其散文与柳宗元齐名,并称“韩柳”,他是“唐宋八大家”之首。代表作是《马说》《师说》等。

1

【自读课文,并梳理文言知识】 一、词类活用

1、图久远者,莫如西归 2、东亦客也

3、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乎 4、汝之纯明宜业其家者 5、而视茫茫 6、将成家而致汝 7、强者夭而病者全乎 8、其竟以此而殒其生乎 二、句式

1、惟兄嫂是依

2、吾佐董丞相于汴州

3、吾实为之,其又何尤? 4、从兄嫂归葬河阳

5、汝其知也邪?其不知也邪? 6、未可以为信也 7、吾念,汝从于东 三、古今异义的词

1、成家:将成家而致汝 ①古义: 2、少年:吾与汝俱少年 ①古义: 3、志气:志气日益微 ①古义: 4、几何:死而有知,其几何离 ①古义: 5、强者:少而强者不可保 ①古义: 6、成立:如此孩提者,又可冀其成立邪 ①古义:7、当不复记忆 ①古义: 8、吾去卞州 ①古义: 9、而齿牙动摇 ①古义: 第三学时

1、课文梳理

正文可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2-3): 第二自然段 第三自然段 第二部分(4-9):写十二郎之死。 第四自然段 第五自然段 第六自然段 第七自然段 第八自然段

2

②今义: ②今义: ②今义:

②今义: ②今义:

②今义:②今义: ②今义: ②今义:

第九自然段 第三部分(10-12): 第十自然段 第十一自然段 第十二自然段

全文十二段环环相扣,以悲痛之情为线索组织全文,体现思路的发展,先回忆叔侄相依为命,感情至深,这时前提;接着围绕侄儿的死续写自己的惶恐、痛悔和强烈的感情震荡。为高潮奠定基础;最后诉说自己的心迹,在恸哭长号中伤痛之情达到高潮,全文写来情真意切,感人至深,读后令人潸然泪下。难怪东坡先生会有“读《祭十二郎文》不辍泪者,其人必不友”的说法。

2、祭文之初,作者为什么要详叙幼时及成年后与十二郎聚散离合的往事?

3、文章开头的叙述之中,你以为最动人的细节是何处?请说明理由。

4、在写十二郎之死时,为什么文中还要回叙自己头一年给十二郎的信,以及自己身体衰病、子孙辈幼小等事?

5、十二郎之死,已是不争的事实。为什么还要反反复复的推究死因、推测死期(第8.9段),甚至对死讯本身,也疑其非真而梦?

6、全文以悼十二郎为主,寄托着哪些情感?

第四学时·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

1、下列词语解释全部错误的一项是( )

A、比(等到)得软脚病 辍汝而就(接近) 敛不凭(凭借)其棺

B、不省所怙(依靠) 遽(突然)去吾而殁 使者妄称以应(答应)之乎 C、其又何尤(怨恨) 抱无涯之戚(忧伤) 吊(抚慰)汝之孤与汝之乳母 D、远具(准备)时羞 止(停止)一岁 既(既然)又与汝就食江南 2、下列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吾年未四十而视茫茫 视五人之死,轻重固何如哉 ..B、请归取其孥 还必相迎取 ..

3

C、其后四年,而归视汝 后五年,吾妻来归,时至轩中 ..D、强者夭而病者全乎 故今之墓中全乎为五人也 ..

3、下列句中加点字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不省所怙 吾往河阳省坟墓 B、将成家而致汝 衔哀致诚 ....C、汝之子始十岁 始速祸焉 D、而不悲者无穷期矣 吾独穷困乎此时也 ....4、下列句子中“其”字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其后四年,而归视汝。 ②止一岁,请归取其孥。 ③如吾之衰者,其能久存乎? ④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乎?⑤死而有知,其几何离? ⑥其无知,悲不几时,而不悲者无穷期矣。 ⑦其余奴婢,并令守汝丧。⑧敛不凭其棺,窆不临其穴。⑨自今已往,吾其无意于人世矣。 ⑩教吾子与汝子,幸其成。

A、①⑦/②④/③⑤/⑥⑧/⑨/⑩ B、②⑦/①⑤/③⑥/⑧/⑨/④⑩ C、①⑦/②⑧/③⑤/⑥/⑨/④⑩ D、①⑧/②⑥/③⑤⑨/⑦/④⑩ 5、下列句子中“而”的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祭十二郎文导学案探究案

①其后四年,而归视汝。 ②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乎?③少者强者而夭殁,长者衰者而全存乎? ④动摇者欲脱而落矣。 ⑤孰谓少者殁而长者存。 ⑥将成家而致汝。

A、②③⑤ B、①③④ C、②③⑥ D、④⑤⑥ 6、下列各组句中均有“以”,其意义和用法完全不同的一项是( ) A、彼有食可守,以待终丧 如不能守以终丧 B、盖东野之使者不知问家人以月日 使者妄称以应之乎 C、以求升斗之禄 殁不能抚汝以尽哀 D、则遂取以来 汝殁以六月二日 7、下列各句在文中的意思,翻译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季父愈闻汝丧之七日,乃能衔哀致诚。

——你叔父超过了七天,才得到你丧亡的消息,于是就怀悲哀之情向你表达祭奠的诚意。 B、承先人后者,在孙惟汝,在子惟吾。

——继承先人的后代,在孙子辈中只有你,在儿子辈中只有我。 C、呜呼!其信然邪?其梦邪?其传之者非其真邪?

——唉!难道是真的这样吗?还是在做梦呢?还是这传来的消息不可靠呢? D、呜呼!言有穷而情不可终,汝其知也邪?其不知也邪?

——唉!话有说完的时候而哀痛之情却不能终止,你是知道呢,还是不知道呢? 8、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两项是( )

A、古代兄弟排行以伯、仲、叔、季为序,故“季父愈闻汝丧之七日”中的“季父”是韩老成的四叔。

B、古代礼俗称幼年丧父为独,老而无夫为寡,老而无子为孤,老而无妻为鳏。

C、祭文是祭奠死者的一种文体,《祭十二郎文》是韩愈为侄儿韩老成而作,其感情深挚,凄恻动人,与清代袁枚的《祭妹文》并举。

D、本文虽记叙的是家庭、身世和生活琐事,但作者把抒情与叙事结合在一起,字字是泪,后人称为“祭文中千年绝唱”。 E、韩愈是唐朝“古文运动”的创始人,也是“唐宋八大家”之首。其他几位散文家是:柳宗元、王安石、范仲淹、苏洵、苏轼、苏辙、曾巩。

4

【篇四】祭十二郎文导学案探究案

祭十二郎文导学案(学生)

导学案

高二语文选修

未及命名便已夭折。韩介有子韩老成,在族中同辈排行十二,故称十二郎。按封建社会的规矩,十二郎过继给韩会为子。韩愈三岁时,父亲韩云卿病故,他便随大哥韩会、大嫂郑氏夫妇生活。在长达近二十年的岁月里,韩愈一直依恃长兄长嫂生活,与侄子老成自幼相伴朝夕,名为叔侄,情同兄弟,相互间感情甚为深厚。成年后,韩愈仕途不顺,二十五岁方登进士第,后做官又触犯权贵,触怒唐宪宗,多次遭贬因四【古今异义词】辨析加粗词语古今意义 1.吾去汴州

2.明年,丞相薨 3.又可冀其成立邪 4.而齿牙动摇

5.几何不从汝而死也?

【词类活用】辨析活用现象

祭十二郎文

【学习目标】1.学习和掌握祭文的基本格式和文体特征;2.分析作者叙事陈情逐层深入的方法,感知本文书法的对亡侄的无限哀痛;3.学习通过日常琐事的记叙表达对亡人的痛惜和怀念之情的写法。4.学习掌握常见文言词语的用法以及常见的文言现象。

【重点难点】1.体会作者抒发的悲痛情感和真挚感人,催人泪下的感情特征。2.在叙事中抒情的写法。

导入:我们以前学过的《出师表》、《陈情表》都是极优秀的古典散文。宋代文豪苏东坡在读后不禁说:“读《出师表》不辍泪者,其人必不忠,读《陈情表》不辍泪者其人必不孝;读《祭十二郎文》不辍泪者,其人必不友。”《古文观止》在评论《祭十二郎文》时也说:“情之至者,自然流为至文。读此等文,须想其一面哭一面写,字字是血,字字是泪。未尝有意为文,而文无不公,祭文中千年绝唱。(清。吴楚才、吴调侯《古文观止》卷八)。那么,《祭十二郎文》何以得此评价呢?下面就让我们一同走进文本,共同去体味这千年绝唱传输出的万古悲痛。 【知识链接】

1.走近作者 韩愈(768~824),字退之,唐河阳(今河南孟县)人。常自谓“郡望昌黎”,故世称“韩昌黎”;因晚年曾为吏部侍郎,故也称韩吏部。韩愈倡导的古文运动及其作品对我国古代散文的发展有深渊的影响。他主张文章要言之有物,反对六朝以来的单纯追求形式美的骈俪文章;语言要新颖流畅,“唯陈言之务去”,对古文要“师其意而不师其词”。其散文与柳宗元齐名,并称“韩柳”,他是“唐宋八大家”之首。代表做是《马说》《师说》等。

2.了解文体 祭文通常是祭奠亲友的有固定形式的文辞,也有祭神祭物的。古代的祭文一般都是用韵文写的,但作为古文运动的旗手韩愈在《祭十二郎文》中却一反传统文风,运用散文形式写成此文,因为四言韵语或骈文形式无法婉转灵活,只有“形散神不散”的散文才能更好地把作者巨大的悲痛曲折婉转地抒发出来。这篇祭文,不单在形式上用的是散句单行,在内容上也一任情感的激荡,通篇追叙他与十二郎的共同生活和深厚情谊,宣泄十二郎之死所带给他的莫大哀痛。这种对祭文体的创变,适应了作者情感表达的需要,进而也使该文形成了“以情胜”的鲜明艺术特色。

4.了解背景 韩愈有三位兄长:大哥韩会,二哥韩介,三哥 语文教研组

处漂泊而很少与十二郎见面。后唐穆宗继位,韩愈官运好转,叔侄二人能够相聚之时,突然传来十二郎病亡的噩耗,使韩愈悲痛欲绝,血泪和墨,写下了这篇祭文。 【预习自测】给下列加粗字注音。

①闻汝丧之七日 ②所怙 ③兄殁南方 ④省坟墓 ⑤归取其孥 ⑥丞相薨

⑦佐戎徐州 ⑧孰谓汝遽去吾 ⑨万乘之公相 ⑩殒其生 ⑾窆不临其穴 ⑿尚飨 【诵读提示】1.读准字音,读清句读。2.读出情感。

【自主探究】——梳理知识点 【通假字】辨析句中通假现象 1.远具时羞之奠 2.零丁孤苦 3.皆不幸早世 4.敛不凭其棺 5.终葬先人之兆 6.以待馀年 【一词多义】辨析一词多义现象 ①致 A.乃能衔哀致诚 B.致敬亭于幕府 C.将成家而致汝 D.何意致不厚 E.余幼好书,家贫难致 F.老妇前致词 G.[蒋]干还,称瑜雅量高致 ②就 A.既又与汝就食江南 B.吾不以一日辍汝而就也 C.指物作诗立就 D.于是荆轲就车而去 ③之 A.使建中远具时羞之奠 B.亦未知其言之悲也 C.佯狂不知所之者 D.为之,则难者亦易矣 E.告汝十二郎之灵 ④始 A.吾年十九,始来京城 B.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 C.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 D.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E 使取汝者始行,吾又罢去 ⑤舍 A.故舍汝而旅食京师 B.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C.至舍,四支僵不能动 D.微楚之惠不及此,退三舍避之 E.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 F.屋舍俨然

第1页 共2页 1.汝又不果来 2.莫如西归

3.而视茫茫 4.汝之纯明宜业其者 5.苍苍者欲化为白矣 6.然后惟其所愿

7.长吾女与汝女 8.言有穷而情不可终

9.乃能衔哀致诚 10.强者夭而病者全乎? 11.吾兄盛德而夭其嗣乎 12.将成家而致汝 【特殊句式】指出句式

1.惟兄嫂是依 2.吾佐董丞相于汴州 3.吾又罢去 4.何为而在吾侧也 5.汝从于东 6.其然乎?其不然乎?

【其他重点字词】

①怙: ②省∕视: ③孥:

④吊: ⑤窆: ⑥尚飨: 【合作探究】 【一读】——整体感知 梳理文章的结构内容 《祭十二郎文》共十二个自然段,全文开头几句是祭文来头的固定格式。 正文可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2-3):写 第二部分(4-9):写 第三部分(10-12):写 【二读】——体会感情

1.《祭十二郎文》读来令人悲痛不已,作者的那种哀痛让人也感同身受,那么,韩愈在其文中写了哪样一些哀事呢?

2.本文有“至情之文,千秋绝调”之誉,其蕴含了哪些情?请结合文章内容具体回答,尽量用原文句子为例证。

【三读】——探究原因(本文为何如此感人?)

我主动,我参与,我体验,我卓越

1.下列各句加粗的词语注音正确的一组是( )

①不省所怙(gū)②中年兄殁(mò)南方③吾往河阳省(xĭng)坟

墓④万乘(shèng)之公相 ⑤其竟以此殒(yŭn)其生乎⑥窆

(fàn)不临其穴

A.①②④⑤ B.②③⑤⑥ C.②③④⑤ D.①③④⑥

2.下列各句解词无误的一项是( )

A.使建中远具时羞之奠(准备) 汝来省吾,止一岁(仅)

B.孰谓汝遽去吾而殁乎(就) 汝之子始十岁(才)

C.又可冀其成立邪(希望) 比得软脚病(近来)

D.吾不以一日辍汝而就也(离开) 则遂取以来(就)

3.下列各句加粗的字解释不正确的一组是( )

A.不省所怙(知道) 汝来省吾(探望)

B.乃能衔哀致诚(表达) 将成家而致汝(使„„来)

C.皆不幸早世(幸运) 教吾子与汝子,幸其成(希望)

D.如吾之衰者,其能久存乎(表揣测语气)

自今以往,吾其无意于人世矣(表反问语气)

4.比较下面两组句子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

项是( )

①汝殁以六月二日 ②使者妄称以应之乎

③吾年未四十,而视茫茫 ④少而强者不可保

A.①②相同,③④也相同 B.①②不同,③④也不同 C.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D.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5.下列各句加粗的字与“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乎”句中“夭”

的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

A.君将哀而生之乎?

B.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C.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

D.外连衡而斗诸侯。

6.比较下列各句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武陵人捕鱼为业②汝之纯明宜业其家者③既克,公问其

故④不克蒙其泽矣

A.①②相同,③④也相同 B.①②不同,③④也不同 C.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D.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7.下列各句加粗的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窆不临其穴(下棺入穴)

B.吾行负神明(违背,对不起)

C.“曷其有极”(何)

D.长吾女与汝女(成长)

8.下列各句加粗的字意义相同的是

A.南极潇湘 B.感极而悲者矣

C.曷其有极 D.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9.翻译:祭十二郎文导学案探究案

①其信然邪?其梦邪?其传之非其真邪?

语文教研组

②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乎?汝之纯明而不克蒙其泽乎? 10.加点的“其”字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其后四年,而归视汝 ②止一岁,请归取其孥 ③如吾之衰者,其能久存乎 ④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乎⑤死而有知,其几何离⑥其无知,悲不几时,而不悲者无穷期矣 ⑦其余奴婢,并令守汝丧⑧敛不凭其棺,窆不临其穴⑨自今已往,吾其无意于人世矣⑩教吾子与汝子,幸其成 A.①⑦//②④//③⑤//⑥⑧//⑨//⑩ B.②⑦//①⑤//③⑥//⑧//⑨//④⑩ C.①⑦//②⑧//③⑤//⑥//⑨//④⑩ D.①⑧//②⑥//③⑤⑨//⑦//④⑩ 11.下列句子中“而”的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②③⑤ B.①④⑦ C.②⑥⑧ D.④⑨⑩ ①其后四年,而归视汝②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乎③少者强者而夭殁,长者衰者而全存乎?④动摇者欲脱而落矣⑤孰谓少者殁而长者存⑥将成家而致汝⑦死而有知,其几何离?⑧嫂尝抚汝指吾而言曰⑨吾行负神明而使汝夭⑩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 12.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两项是 A.古代兄弟排行以伯、仲、叔、季为序,故“季父愈闻汝丧之七日”中的“季父”是韩老成的四叔。

B.古代礼俗称幼年丧父为独,老而无夫为寡,老而无子为孤,老而无妻为鳏。 C.《祭十二郎文》是韩愈为侄儿韩老成而作,其感情深挚,凄恻动人,与清代袁枚《祭妹文》并举。 D.本文虽记叙的是家庭、身世和生活琐事,但作者把抒情与叙事结合在一起,字字是泪,后人称为“祭文中千年绝唱”。 E.韩愈是唐朝“古文运动”的创始人,也是“唐宋八大家”之首。其他几位散文家是:柳宗元、王安石、范仲淹、苏洵、苏轼、苏辙、曾巩。 13.下列对课文的鉴赏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韩愈幼年丧父,由兄嫂抚养成人,与十二郎虽是两辈人,但如兄弟,感情很深。 B.《祭十二郎文》是少为长祭。作者追以往,念后事,有切肤之痛,一字字,一句句,都从心底流出,跌宕顿挫,感人肺腑。 C.《祭十二郎文》中,作者用了九个“呜呼”,悲天抢地;四十个“汝”字,如对其人,一称叫、一伤痛、一悲切、一呜咽,催人泪下。 D.全文贯注着一个“情”字,“言有穷而情不可终”,表明作者整篇都是用感情、用心血写成的。 【拓展阅读】加深情感体会 河之水二首寄子侄老成 韩愈 (一) 河之水,去悠悠。我不如,水东流。我有孤侄在海陬,三年不见兮,使我生忧。日复日,夜复夜。三年不见汝,使 我鬓发未老而先化。 第2页 共2页 (二) 河之水,悠悠去。我不如,水东注。我有孤侄在海浦,三年不见兮,使我生苦。采蕨于山,缗鱼于渊。我徂京师, 不远其还。 【课下练笔】 为《诸葛亮吊周瑜》写一段鉴赏文字 附: 呜呼公瑾,不幸夭亡!修短故天,人岂不伤?我心实痛,酹酒一觞;君其有灵,享我烝尝!吊君幼学,以交伯符;仗义疏财,让舍以民。吊君弱冠,万里鹏抟;定建霸业,割据江南。吊君壮力,远镇巴丘;景升怀虑,讨逆无忧。吊君丰度,佳配小乔;汉臣之婿,不愧当朝,吊君气概,谏阻纳质;始不垂翅,终能奋翼。吊君鄱阳,蒋干来说;挥洒自如,雅量高志。吊君弘才,文武筹略;火攻破敌,挽强为弱。想君当年,雄姿英发;哭君早逝,俯地流血。忠义之心,英灵之气;命终三纪,名垂百世,哀君情切,愁肠千结;惟我肝胆,悲无断绝。昊天昏暗,三军怆然;主为哀泣;友为泪涟。亮也不才,丐计求谋;助吴拒曹,辅汉安刘;掎角之援,首尾相俦,若存若亡,何虑何忧?呜呼公瑾!生死永别!朴守其贞,冥冥灭灭,魂如有灵,以鉴我心:从此天下,更无知音!呜呼痛哉!伏惟尚飨。 (《诸葛亮吊周瑜》) 【韩愈故事】——韩愈的半副对联 韩愈在广东潮洲做官,当时潮洲还是穷山恶水,加上官场腐败,社会上恶霸横行,可说是哀鸿遍野,民不聊生。他虽然想将朝政改革一下,但是,独力难支,一日,他坐在书房里,批阅各地报来的灾情,又无力解决,很有感慨,因此,却有辞官不做的意思,便自撰半副对联:恶山恶水恶环境,韩退之!退之! 此联几百年来,无人能对,被视为罕世绝联。 光阴荏苒,时光一晃,1948年神洲大地获得解放,当时谢觉哉任人民政府内务部长,他是一个责任心极强、关心民间疾苦的好领导,他上任伊始,就到全国各地视察,有一次,谢觉哉到了潮州,当晚,他下榻在潮洲市政府招待所,时他正读陈望道翻译的《共产党宣言》,愈读愈感到爱不释手,大有豁然开朗之感。这时,他手边刚好有韩愈的这半副所谓“绝联”,他顿时茅塞顿开,灵感萌生,就奋笔疾书,写了下联:好书好句好文章,谢觉哉!觉哉! “觉哉”对“退之”,对仗工整,堪称一副难得的佳偶。所谓“罕世绝对”,到此结束。 【我的收获】(反思静悟、体验成功) 我主动,我参与,我体验,我卓越

【篇五】祭十二郎文导学案探究案

最新祭十二郎文导学案教师版

1

2

3

4

5

【篇六】祭十二郎文导学案探究案

201210081520540768祭十二郎文导学案

祭十二郎文导学案

(一)、学习目标

1.掌握文言基础知识。

2.感受文章跌宕起伏的感情。

学习重点、难点

1.掌握重点文言词语的意义,归纳“省”“致”“就”“诚”等多义词的用法。

2.注意作者感情的复杂沉痛、起伏变化,体会本文“散而不乱,气脉中贯”的特点

(二)文本简介

1. 韩愈简介祭十二郎文导学案探究案

韩愈,字退之,也称韩昌黎,唐代著名文学家。他生活在中唐时期,在文学方面影响很大,他的主要贡献是与柳宗元一起倡导了“古文运动”,恢复先秦、西汉的优秀散文传统,摒弃南北朝以来矫揉造作的骈体文,他主张文章要有充实内容,学习古文应“顺其意而不顺其辞”,力求“文从字顺”,这些主张是进步的积极的,并对后世产生很大影响。宋代欧阳修、“三苏”父子、曾巩、王安石,明清两代归有光、唐顺之、方苞、姚鼎等许多著名散文家都是继承了韩柳的文学传统或受其明显的影响在各自的散文创作中取得辉煌成就。韩愈在散文创作中,实践了他的文学主张写了大量的政论、赠序、杂说、祭文、墓志铭,他的议论文很少引经据典地说教,而是以形象化的语言、生动的比喻和鲜明的对比手法,写得很有说服力,《师说》是典型一例;记叙文也十分生动,写人、记事状物都很感人。

2.写作背景

韩愈三岁时就死了父亲,而后由兄嫂抚养长大。长兄韩会无子,次兄韩介有子韩圭成,在族中同辈排行十二,故称十二郎。按封建社会的规矩,十二郎过继给韩会为子,因此韩愈与十二郎自幼相守,历经患难“零丁孤苦,未尝一日相

离”,感情深厚,虽为叔侄,却情同手足。成年后,韩愈仕途不顺,二十五岁方登进士第,后做官又触犯权贵,触怒唐宪宗,多次遭贬,因四处漂泊很少与十二郎见面。后唐穆宗继位,韩愈官运好转,叔侄二人能够相聚之时,突然传来十二郎病亡的噩耗,使韩愈悲痛欲绝,也勾起他辛酸的回忆,于是写下这篇祭文。 在韩愈诸多优秀的抒情散文里,《祭十二郎文》当推为其中的佼佼者,该文在我国浩繁的古代散文作品中,亦是不可多得的珍贵名篇,历来被誉为“祭文中千年绝调”。十二郎,是韩愈的侄子,名老成,他在韩氏族中排行第十二,故称为十二郎。韩愈与十二郎从小生活在一起,情逾一般骨肉。唐德宗贞元二十年(804),在京城长安(今西安)任监察御史的韩愈骤闻十二郎死讯,悲不自胜,痛悼万分。在这种巨大的感情压力下,自他胸臆涌出了这篇千古至文。

自主学习

一、我们学习文言文,一定要注意积累实词、虚词的意义和用法,还要理解并能正确翻译特殊的文言句式。看一看,下面的这些文言问题你都能顺利解决吗?

1.一词多义

(1)省

① 不省所怙(《祭十二郎文》)

② 汝来省吾(《祭十二郎文》)

③ 省徭役,减征赋

(2)致

① 乃能衔哀致诚(《祭十二郎文》)

② 将成家而致汝(《祭十二郎文》)

③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劝学》)

④ 致食客三千人(《孟尝君传》)

(3)诚

① 诚知其如此(《祭十二郎文》)

② 所谓天者诚难测,而神者诚难明矣(《祭十二郎文》)

③开诚布公

(4)就

① 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张衡传》)

② 吾不以一日辍汝而就也(《祭十二郎文》)

③ 金就砺则利(《劝学》)

④ 轲自知事不就,倚柱而笑。(《荆轲刺秦王》)

2.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义

①请归取其孥

②汝之纯明宜业其家者

③而汝抱无涯之戚也

④比得软脚病

⑤吊汝之孤与汝之乳母

⑥窆不临其穴

⑦长吾女与汝女

⑧将成家而致汝

⑨几何不从汝而死

3.翻译下列句子

①吾少孤,及长,不省所怙,惟兄嫂是依。

②又二年,吾佐董丞相于汴州。

③吾实为之,其又何尤!

④其然乎?其不然乎?

4.请总结本文中出现的通假字

合作探究

这篇文章把对十二郎的沉痛悼念之情和琐碎的家事诉说交织在一起。有现在的事,有往昔的事,有未来的事,有回忆中的事,有猜想中的事。这些事随着作者听到十二郎去世的噩耗,一齐纷至沓来。熟读课文,探讨下列问题 : 年、月、日,季父愈闻汝丧之七日,乃能衔哀致诚,使建中远具时羞之奠,告汝十二郎之灵:

呜呼!吾少孤,及长,不省所怙,惟兄嫂是依。中年,兄殁南方,吾与汝俱幼,从嫂归葬河阳。既又与汝就食江南。零丁孤苦,未尝一日相离也。吾上有三兄,皆不幸早世。承先人者,在孙惟汝,在子惟吾。两世一身,形单影只。嫂尝抚汝指吾而言曰:“韩氏两世,惟此而已!”汝时尤小,当不复记忆。吾时虽能记忆,亦未知其言之悲也。

吾年十九,始来京城。其后四年,而归视汝。又四年,吾往河阳省坟墓,遇汝从嫂丧来葬。又二年,吾佐董丞相于汴州,汝来省吾。止一岁,请归取其孥。明年,丞相薨。吾去汴州,汝不果来。是年,吾佐戎徐州,使取汝者始行,吾又罢去,汝又不果来。吾念汝从于东,东亦客也,不可以久。图久远者,莫如西归,将成家而致汝。呜呼!孰谓汝遽去吾而殁乎!吾与汝俱少年,以为虽暂相别,终当久相与处,故舍汝而旅食京师,以求斗斛之禄。诚知其如此,虽万乘之公相,吾不以一日辍汝而就也。

1、文章开头告诉我们了什么?

2、祭文之初,作者为什么要详叙幼时及成年后与十二郎聚散离合的往事?

3、在1、2这两段中, 你以为最动人的细节是何处?

4、第一部分侧重写什么情感?分哪几个层次写的?

去年,孟东野往。吾书与汝曰:“吾年未四十,而视茫茫,而发苍苍,而齿牙动摇。念诸父与诸兄,皆康强而早逝。如吾之衰者,其能久存乎?吾不可去,汝

不肯来,恐旦暮死,而汝抱无涯之戚也!”孰谓少者殁而长者存,强者夭而病者全乎!

呜呼!其信然邪?其梦邪?其传之非其真邪?信也,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乎?汝之纯明而不克蒙其泽乎?少者、强者而夭殁,长者、衰者而存全乎?未可以为信也。梦也,传之非其真也,东野之书,耿兰之报,何为而在吾侧也?呜呼!其信然矣!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矣!汝之纯明宜业其家者,不克蒙其泽矣!所谓天者诚难测,而神者诚难明矣!所谓理者不可推,而寿者不可知矣!

虽然,吾自今年来,苍苍者或化而为白矣,动摇者或脱而落矣。毛血日益衰,志气日益微,几何不从汝而死也。死而有知,其几何离;其无知,悲不几时,而不悲者无穷期矣。汝之子始十岁,吾之子始五岁。少而强者不可保,如此孩提者,又可冀其成立邪!呜呼哀哉!呜呼哀哉!

汝去年书云:“比得软脚病,往往而剧。”吾曰:“是疾也,江南之人,常常有之。”未始以为忧也。呜呼!其竟以此而殒其生乎?抑别有疾而至斯乎?汝之书,六月十七日也。东野云,汝殁以六月二日;耿兰之报无月日。盖东野之使者,不知问家人以月日;如耿兰之报,不知当言月日。东野与吾书,乃问使者,使者妄称以应之耳。其然乎?其不然乎?

5第二部分的核心内容是写十二郎之死。为什么文中还要回叙自己头一年给十二郎的信,以及自己身体衰病、子孙辈幼小等事?祭十二郎文导学案探究案

6十二郎之死,已是不争的事实。为什么还要反反复复的推究死因、推测死期,甚至对死讯本身,也疑其非真而梦?反复诵读第5段,体会“邪”“乎”“也”“矣”等虚词在传情达意中的作用。

7文章这一部分的思路是什么样的?

今吾使建中祭汝,吊汝之孤与汝之乳母。彼有食,可守以待终丧,则待终丧而取以来;如不能守以终丧,则遂取以来。其余奴婢,并令守汝丧。吾力能改葬,终葬汝于先人之兆,然后惟其所愿。

呜呼!汝病吾不知时,汝殁吾不知日,生不能相养于共居,殁不能抚汝以尽哀,敛不得凭其棺,窆不临得其穴。吾行负神明,而使汝夭;不孝不慈,而不能与汝相养以生,相守以死。一在天之涯,一在地之角,生而影不与吾形相依,死而魂不与吾梦相接。吾实为之,其又何尤!彼苍者天,曷其有极!自今已往,吾其无意于人世矣!当求数顷之田于伊颍之上,以待余年,教吾子与汝子,幸其成长;吾女与汝女,待其嫁,如此而已。

呜呼!言有穷而情不可终,汝其知也邪!其不知也邪!呜呼哀哉!尚飨!

8、这几段从哪些方面体现出了作者对十二郎的情谊?

9、本文写得至悲至痛,试思考作者在悲侄儿之死的同时 ,还抒发了哪些悲情?

巩固提高

(一)基础知识

. 1、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请归取其孥(nú) 形单影只(zhī) 不省(xǐng)所怙(hù)

B、乃能衔(xián)哀致诚 虽万乘(shâng)之公相 丞相薨(hōng)

C、其余奴婢(bì) 呜呼哀哉!尚飨(xiǎng) 中年兄殁(mò)南方

D、并令守汝丧(sàng) 闻汝丧(sàng)之七日 吾不以一日辍(chuò)

汝而就也

2、下列加点词解释全部错误的一项是( )

A、比(等到)得软脚病 辍汝而就(接近) 敛不凭(凭借)其棺

B、不省所怙依靠) 遽(突然)去吾而殁 使者妄称以应(答应)之乎

C、其又何尤(怨恨) 抱无涯之戚(忧伤) 吊(抚慰)汝之孤与汝之乳母

D、远具(准备)时羞 止(停止)一岁 既(既然)又与汝就食江南

3、下列句中加点字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不省所怙 吾往河阳省坟墓

B、将成家而致汝 衔哀致诚

C、汝之子始十岁 始速祸焉

D、而不悲者无穷期矣 吾独穷困乎此时也

4、加点的“其”字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其后四年,而归视汝。 ②止一岁,请归取其孥。

③如吾之衰者,其能久存乎? ④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乎?

⑤死而有知,其几何离? ⑥其无知,悲不几时,而不悲者无穷期矣。

⑦其余奴婢,并令守汝丧。 ⑧敛不凭其棺,窆不临其穴。

⑨自今已往,吾其无意于人世矣。 ⑩教吾子与汝子,幸其成。

A、①⑦/②④/③⑤/⑥⑧/⑨/⑩ B、②⑦/①⑤/③⑥/⑧/⑨/④⑩

C、①⑦/②⑧/③⑤/⑥/⑨/④⑩ D、①⑧/②⑥/③⑤⑨/⑦/④⑩

5、下列句子中“而”的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①其后四年,而归视汝。 ②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乎? ③少者强者而夭殁,长者衰者而全存乎? ④动摇者欲脱而落矣。

⑤孰谓少者殁而长者存。 ⑥将成家而致汝。

A、②③⑤ B、①③④ C、②③⑥ D、④⑤⑥

6、下列句中加点词用法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

A、汝之纯明宜业其家者 B、将成家而致汝

C、去今之墓而葬焉 D、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

7、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双音节词,其意义和用法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A、几何不从汝而死也 B、又可冀其成立邪

C、教吾子与汝子„„如此而已 D、未可以为信也

8、下列各句在文中的意思,翻译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季父愈闻汝丧之七日,乃能衔哀致诚。

【篇七】祭十二郎文导学案探究案

祭十二郎文导学案

滑县六中2014级高二导学提纲(文科)

《祭十二郎文》第二课时导学案

(范围:唐宋八大家散文鉴赏)

(一)学习目标

1、体味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情感

2、鉴赏语言特色,体会遣词用字的妙处。

3、把握本文在记叙中抒情的特点,学习通过日常琐事的记叙表达对亡人的痛惜和怀念之情

的写法。

一、知识回顾:

检查第一课时学习情况

二、检查预习:

1、这篇文章抒发了哪些感情?

三、导入:

第一课时同学们了解了全文大意,今天让我们进一步了解诗人的思想感情。

四、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1、本文写得极度悲痛,请思考作者在悲侄之死的同时,还抒发了哪些悲情?

2、这篇祭文是怎样把叙事和抒情完美的结合在一起的?

3.文章是如何借助文言虚词表达思想感情的?

4、文章的艺术特色。

五、展示、点评:

要求:大声,规范,清晰,迅速(黑板展示需在2—3分钟内书写完)

六、当堂检测:

从韩愈的家庭遭遇中,我们应该得到什么启发?

七、小结

八、 作业:

1、掌握文中重点字词和文言句式

2、预习《种树郭橐驼传》

拓展

一、古代兄弟排行称谓 古代以伯、仲、叔、季来表示兄弟间的排行顺序,伯为老大,仲为老二,叔为老三,季排行最小。父之兄称“伯父”,父之次弟称为“仲父”,仲父之弟

称为“叔父”,最小的叔叔称“季父”,后来父之弟都统称为“叔父”。

古代人如何称“死”?

(一)古代根据人的社会地位,对死亡”各有其名称。《礼记》谓天子死为崩”;诸侯死为薨”;

大夫死曰卒”;士曰不禄”;庶人曰死”。清代,对于王、公、侯、伯的世爵之死,称为薨”;

有官职,有名望的人死曰卒”。

(二)根据人的年龄。不满20岁死亡的谓之殇”。此又分为三类8~11岁死者为下殇”;12~

15岁死者为中殇”;16~19岁死者为上殇”。但男子已订婚,女子已许嫁者则不为殇”。

青壮年死者谓之夭亡”,但于讣告上均写疾终”,引魂幡、《荐亡文疏》上均写云终”、告

终”。老年死者谓之寿终”。如系家族最高长辈,男加正寝”,女加内寝”字样。故后世正

寝”二字已成为死的代名词。

(三)根据人的死因。为某种事情舍命者谓之殉”,如为职责因公而死谓之殉职”;战争中死

于阵地者谓之阵亡”,现作牺牲”。死于外地谓之客死”。死于非命谓之凶死”等等。 (

四)根据人的宗教信仰⊥尚死谓之圆寂”、示寂”;喇嘛死谓之涅盘”;道士死谓之羽化”;基督教教徒死谓之归主”;回民伊斯兰教教徒死谓之无常”等等。

(五)民间对死的敬称(礼貌用语)。有借道家的仙逝”、返真”、登遐”者;有引用阴阳家就本”、星殒”者;一般称人死为辞世”(与世长辞)、过世”、去世”、逝世”,作古”;在吊唁时见之于书面的一律称千古”;灵牌、引魂幡上一律写已故”。

(六)北京民间土语、俏皮话(非礼貌用语)称死者有不同说法。如见阎王爷去了”;撂挑子了(言已放下人生重担)”,听蛐蛐儿叫唤去了(言已人土与秋虫为伴了)”,嗝儿屁着凉了”、翘辫子”、踹腿”、蹬腿儿”等等。但多具有贬义,不能用在丧礼和其他正式场合上。

(七) 人有不同的活法,也有不同的死法,因此,古往今来,对于不同的死便有不同的讳称。 在古代封建社会里,等级制度森严,不但人有不同的身份,而且死也有等级之分。据《礼记·曲礼下》载:天子死曰崩,诸侯死曰薨,大夫死曰卒,士死曰不禄,只有庶人死才曰死。 皇帝之死除了称“驾崩、晏驾、大行、山陵崩”外,又称“登假、登遐、千遐、崩殂、殂落、厌代”等等。诸葛亮《出师表》云:“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旧唐书·高力士传》曰:“始知皇厌代。”因避李世民,将“厌世”改成了“厌代”。

字典中解释,死为生物失去生命,跟“活”相反。因此,亡、卒、尽、殁、殂、殪、殍等都是死的同义词,由此引申而来的亡化、殁身、殂谢、殒没、殒灭、殒身、自尽、毙命等,也就常用于人死的讳称了。

由于人死的情况不同,表示死的讳称也就各异。死意味着终于人世,故称为“逝世、仙逝、溘世、去世、故世、过世、辞世、谢世、弃世”等;死同时意味着与亲朋好友永远地告别,故有“永别、长别、长辞、永诀”等讳言。还有“善终”、“寿终”是指不遭祸患,终其天年;而“遇难、非命,丧身”则是指意外的死亡。对僧人之死要称之为“圆寂、坐化、迁神”等;而少壮之死却称为“夭、夭折、夭亡”等等。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为国家为人民为正义而死,如刘胡兰、董存瑞等,人们除了用“就义、牺牲、殉国、殉难、殉职”等讳称外,还用“献身、捐躯、殉节、国殇、殉道”等赞颂之词以表示心中的爱慕和尊敬。对人民的公敌、腐败分子和那些死有余辜的人之死,如袁世凯、汪精卫、成克杰等,人们则往往用“翘辫子、回老家、见阎王、归西天、完蛋了”等鄙称,以示心中的愤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