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看病课文请以第一人称写出我的心理活动体现出我的感情变化

时间:2021-10-10 15:58:36 五年级作文

篇一:《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五年级上册》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五年级上册》内容解析

课程教材研究所 小学语文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

《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五年级上册》是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的精神为指导,以《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为依据编写的,供实验班五年级第一学期使用。在保持低中年级教材特色的基础上,本册教材从选文到练习设计,从编排结构到呈现方式,又有一些改进。

为了帮助老师了解教材的编写意图,更好地使用教材,现就本册教材的基本结构、教材的主要编写特点、教学目标、教材内容与教学建议做一简要说明,仅供教师教学中参考。

一、教材的基本结构

教材继续按专题组织单元,共设计了八个专题。依次是:我爱阅读,月是故乡明,学习说明性文章,生活的启示,遨游汉字王国,父母之爱,不忘国耻、振兴中华,走近毛泽东。其中第一单元“我爱阅读”和第五单元“遨游汉字王国”还安排有不同呈现形式的综合性学习内容,使学习内容与形式更加丰富多彩。

每个单元包括导语、课例、口语交际·习作和回顾?拓展四大部分,各部分相互联系,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其中,“遨游汉字王国”单元采取了全新的编排方式,包括“活动建议”和“阅读材料”两大部分。

每组开头的导语点明本组的专题,并提示学习要求和学习重点。

课例由4篇课文组成,其中精读课文2篇,略读课文2篇。精读课文后有思考练习题,略读课文前有连接语,将前后课文从内容上连接起来,并提示略读课文的学习要求。根据教学的需要,在一些课文后面安排有“资料袋”或“阅读链接”,以提供课文的背景资料,并丰富学生的阅读。

口语交际·习作独立成一个栏目,并在有的单元中提供多个角度供教师和学生选择。 回顾?拓展由3个栏目组成,其中有2个固定栏目:“交流平台”“日积月累”,另有“展示台”“成语故事”“课外书屋”“趣味语文”穿插安排,其中“展示台”“成语故事”“课外书屋”各两次,“趣味语文”一次。

本册共有课文28篇,其中精读课文14篇,略读课文14篇;教材后面还附有8篇选读课文,总共32篇。这些课文从精读、略读到选读,按三个层次编排,体现由扶到放的设计思路。

本册要求认识200个字,会写150个字。要求认识的字,分散安排在精读课文和略读课文中,在课后生字条里列出;要求会写的字,安排在精读课文后,以方格的形式排列。为了便于复习检测,每组课文后安排有“词语盘点”栏目,包括“读读写写”“读读记记”两栏。“读读写写”是由精读课文中会读会写的词语组成;“读读记记”是由精读和略读课文中要求认识的词语组成,只记不写。另外,教材后附有两个生字表。生字表(一)是要求认识的

字,200个;生字表(二)是要求会写的字,150个,以供复习、检测之用。

本册注音有下面几种情况:精读课文和略读课文中不认识的字,出现一次注一次音。考虑到学生具备了一定的独立识字能力,本册教材在精读课文和略读课文以外的其他部分(如,导语、资料袋、阅读链接、回顾?拓展、选读课文)中出现的生字一律不再注音。生字注音用圆括号标出;多音字随文注音,用方括号标出。为了便于识字,课文中的生字注本音;一些在语言环境中要变调读出或读轻声的字,随文注音,并在教师教学用书中加以提示。

二、教材的主要特点

本册是在前八教材的基础上编写的,教材的结构及思路有一定的继承性,体现整套教材的延续性,同时又有发展变化。现就本册几个主要方面作重点介绍。

(一)专题组元的角度更加灵活多样

本册教材的编排方式仍按专题组织教材内容,但专题的角度、内容更加灵活多样。有的专题是从思想内容的角度提出的,注重引导学生更多地关注社会,如,月是故乡明,生活的启示,不忘国耻、振兴中华;有的专题是从人物的角度提出的,如,走近毛泽东,这组教材不仅展示了毛泽东作为领袖的风采,而且展示了他的文学才华和凡人情怀;还有的专题是从文体的角度提出的,如,学习说明性文章,引导学生在了解文章内容的同时,学习一些基本的说明的方法。有的专题虽然在前几册有类似的单元出现,如“父母之爱”,但本册教材在内涵上更加深化,不但表现亲子之间的浓浓深情,而且着眼于孩子的全面成长,表明严格要求、鼓励自立也是父母之爱。

(二)加强整合的编写目的更加明确

本册在编写中进一步加强整合。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导语导学,整合单元内容。

本册各组的导语大都分为两个自然段,除了有激发学习兴趣、点明学习专题的作用外,还有提示语文学习重点、明确读写训练点的作用,方便教师和学生从内容和形式两方面去关注课文。在语言叙述上,有的导语比较平实。比如第三组,“在生活中,我们常常会读到说明性文章。这些文章,不论是讲清楚植物的形态特征,还是说明动物的生活习性;不论是介绍新产品的使用方法,还是解释自然现象的形成原因,都要使用一些说明的方法”;有的导语则充满文学色彩,富有感染力,如第七组,“当五星红旗在香港上空冉冉升起的时候,当全国人民为申奥成功欢欣鼓舞的时候,我们不会忘记,在中国近代史上,曾经有过一个百年的噩梦。那是一段中华民族受尽屈辱的历史,也是一段中华儿女奋力抗争的历史”。

2.精读课文与略读课文的整合。

为了体现单元整合,教材加强了精读课文与略读课文的联系。本册在精读课文与略读课文之间安排有“连接语”,有时在略读课文和略读课文之间也有“连接语”。这段文字承上启下,内容突出,过渡自然,明确提示了略读课文的学习要求和方法,体现由精读到略读的阅读训练过程,使精读课文和略读课文的整体感更强。

例如第八组“走近毛泽东”,先是两篇精读课文《七律?长征》《开国大典》,展示了毛泽东作为领袖的风采。然后用一段连接语引出后两篇课文,“我们再去了解作为普通人的毛泽东的情感世界”,把一个有血有肉、情感丰富、形象立体的伟人呈现给学生。略读课文不仅在内容上是精读课文的补充,在体裁上也有补充的作用。如,第一组课文主要体裁是散文,但第二课《小苗和大树的对话》,就采用了采访记的形式,通过著名学者回忆自己的读书经历来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

3.单元之间各学习内容的铺垫和照应。

每一组从导语到课文思考题,从口语交际?习作到回顾?拓展,各个部分都力求从内容和形式上凸显本单元的学习重点:前面有布置,中间有铺垫,后面有复习、拓展、交流,整组教材乃至于全册教材成为互相联系的整体。

例如,第三组“学习说明性文章”,重点让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说明方法。在导语部分即提出要求,在课文学习中主要通过课后思考题让学生了解本课的说明方法,在口语交际?习作中则尝试让学生应用一些基本的说明方法,在回顾?拓展中的“交流平台”里让学生归纳本单元所用的说明方法。通过这一条明晰的线索串起各部分的学习内容,全面推进学生的各项语文能力。有的学习内容还预先布置。例如,在第三组的口语交际,要求学生介绍一种商品,教材则提前两课以“选做题”的方式来铺垫,提示教师要让学生在课后阅读说明书。

再如,第七组“不忘国耻,振兴中华”,语文学习的重点是“搜集有关资料,学习整理资料的方法,并在学习过程中加以运用”。这一学习重点在“导语”中明确提出;在课后“思考?练习”中要求学生联系有关资料理解课文内容;在课后“选做题”中鼓励学生“搜集文字或图片资料,了解中国曾经蒙受的耻辱,以及今日祖国的强大”;在“口语交际?习作”中,引导学生在写读后感和进行演讲时用上自己搜集的资料;在单元后面的“回顾?拓展”中,组织学生交流搜集和运用资料的方法、收获,展示本单元的学习成果,体现对相关资料的灵活运用。这样,结合“不忘国耻、振兴中华”的专题,不仅激发了学生的爱国热情,而且在搜集、运用资料上反复实践,以有效地培养这方面的能力。

(三)课文既保留传统的优秀篇目,又增加了富有时代感的新课文

本册教材保留了“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教科书”的一些优秀篇目,如《落花生》《地震中的父与子》《“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圆明园的毁灭》《狼牙山五壮士》《开国大典》,这些课文内涵深厚、历久弥新,教师们在教学中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值得注意的是,这些保留的课文本册教材中被编入了新的单元,体现了新的教学功能,教师要用新的教学理念重新设计。

教材还选取了一些富有时代感的文章,如,以香港回归为题材的诗歌《最后一分钟》,体现现代意识的《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学会看病》。有的课文人文内涵丰富、感人至深,如,《走遍天下书为侣》《我爱你,中国的汉字》(第五组综合性学习中的阅读材料)《慈母情深》《青山处处埋忠骨》。

本册教材体裁多样,课文中除了散文、古诗、新诗、小说、通讯、说明文以外,还有访问记《小苗与大树的对话》。第五组综合性学习单元选编的阅读材料,有谜语、歇后语、对联、笑话、通讯报道、韵语歌、书法作品赏析等,在拓宽教材的题材、体裁上进行了有益的尝试。

(四)强化导学功能,引导学生思考

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已经具备一定阅读能力的实际,本册教材不再采用第一人称的叙述方式,精读课文中也取消了提示语。但是,仍然通过其他方式加强教材的导学功能,引导学生自读自悟,主动思考。

首先,课文后的“思考?练习”,突出重点,兼顾理解和表达。如,《圆明园的毁灭》一课之后设计了这样的思考题:“课文的题目是‘圆明园的毁灭’,但作者为什么用那么多笔墨写圆明园昔日的辉煌?”又如,《地震中的父与子》课后,引导学生从文中找出外貌、语言描写,仔细体会。每篇精读课文一般安排四道题,有的引导朗读或默读,从整体上把握课文;有的抓住重点段落或重点语句进行深入理解;有的从表达方式上体会课文遣词造句的特点;有的从抄写、背诵方面提出要求。“思考?练习”从整体到局部、由浅入深地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学习阅读方法,同时也更加关注文本,引导学生揣摩语言;另外,思考?练习采用了灵活安排和指定任务相结合的方式。比如,有的课文要求“背诵你喜欢的部分”“把你喜欢的语句写下来”,体现让学生自主学习的思想;有的课文则明确指出“背诵课文第三自然段”“抄写课文第七自然段”,加强学习的指导性,也便于学生和教师操作。

其次,适当调整教材体例,将“口语交际?习作”单列。加强对“口语交际?习作”的指导,增加内容和形式的选择性。在“口语交际?习作”的编写上,内容更加丰富,形式更加灵活,指导更加得力,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的联系更加紧密。其中,有先说后写的,有先写后说的,有二者可以灵活处理的。教材中提示的文字,注意在内容上提供多个角度,在表达上提倡多种形式,增加了选择性,为学生回归常态进行口语交际、自主进行习作,留有更大的创造空间。

最后,从本册起,将原先每组之后的“语文园地”,分作“口语交际?习作”和“回顾?拓展”两个板块。在“回顾?拓展”中新设“交流平台”栏目,旨在侧重引导学生小结、交流本组语文学习的收获,并逐渐养成在学习过程中反思、总结的习惯。这个栏目是低、中年级“我的发现”的进一步发展,引导学生在一组教材学习之后,交流收获、体会,特别是侧重就阅读、习作、习惯养成的某一方面,进行交流小结,以渐渐悟到读写的一些基本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值得注意的是,教材中“交流平台”栏目里的提示,仅供教师教学参考。交流、总结的内容可以不受其限制。

(五)改进“综合性学习”,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本册教材安排两次“综合性学习”,一次是在“我爱阅读”专题中,其编排方式和四年级的“综合性学习”相同,要求学生结合课文的学习,进行一些调查访问、搜集资料等活动,

交流发现和得到的启发。

另一次综合性学习“遨游汉字王国”安排在第五组,编排方式完全改变以往教材的编法,突破了以课文为主体的单元结构,改为围绕专题、任务驱动、活动贯穿始终的编排方式。首先,在导语中提出学习任务──围绕“遨游汉字王国”这个专题,开展综合性学习,感受汉字的有趣和神奇,了解汉字文化,并为纯洁祖国文字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接着提出结合活动建议,制订活动计划的要求。而后分成两大板块,按两个阶段开展综合性学习。第一板块引导学生搜集相关资料,感受汉字的有趣、神奇;第二板块引导学生开展阅读、搜集资料、进行社会调查等活动,加深对汉字的了解与热爱,并为纯洁祖国的语言文字出力。教材在这两大板块中,分别提供若干必读材料,提出一些阅读要求,体现“下要保底”的编写思想;分别提出活动建议,供师生选用或参考。最后,建议用办展览、办手抄报、开成果汇报会等形式,展示这次综合性学习的成果,并建议有兴趣的学生继续深入开展探究活动。其中,除了学习专题和必读材料要予以落实以外,学习的具体内容、方式、方法,学习成果的呈现方式等等,师生有相当大的自主权。其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培养策划、组织、协调和实施的能力,特别是语文的综合运用能力,把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贯穿在整个学习活动中。

(六)拓展学习资源,加强课内外语文学习的联系

本册安排综合性学习的第一、第五单元,充分体现了大语文观,体现了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的思想。其他各组,从课文的编选、“思考?练习”的设计、语文活动的建议等方面,也都重视向生活拓展。如,读了说明性文章,启发学生找来商品说明书读一读,看看是怎样介绍商品及其使用方法的;在“不忘国耻、振兴中华”单元,引导学生搜集图文资料,了解中国昔日的耻辱和今日的强大。

本册重视课内外语文学习的联系,除继续保持“资料袋”“阅读链接”两个栏目外,还鼓励学生在课外查找更多和课文相关的资料和文章,帮助理解课文和增加阅读量;教材还在“回顾?拓展”中增设了“课外书屋”这一新栏目,旨在介绍、引导学生读课外书,读整本的书,特别是读中外儿童文学名著;在“小练笔”中引导学生联系课内外阅读和生活实际,记下自己的感受、见闻和想象。这样的编排,充分体现了课内外语文学习的紧密联系,拓宽了语文学习的渠道,通过语文活动和大量阅读,培养良好的语感和自主学习语文的习惯。

三、教学目标

(一)认字200个,会写150个,会使用字典、词典,有一定独立识字的能力。

(二)能用钢笔书写楷书,行款整齐,并有一定的速度。能用毛笔书写楷书,并体会汉字的优美。

(三)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四)默读有一定的速度,并能抓住文章的大意。

(五)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体会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六)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叙述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基本的表达方法。

篇二:《《老王》公开课教案》

9、《老王》教案

杨 绛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了解文章如何刻画人物的形象。

过程与方法:1、学习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2、品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理解老王的“苦”与“善”。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从课文中的人物身上,学会善待他人,关注生活中的弱势群体。 教学重点:1、把握老王的人物形象刻画;理解老王的“苦”与“善”;

2、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及文章主旨,并让学生领悟到在与人交往中首先要付出爱。

教学难点:1、体会老王与作者夫妇之间的相互关爱,体察作者的爱心,理解本文的主旨;

2、 让学生领悟到在与人交往中首先要付出爱。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每个人心里都有自己的偶像,同学们,你们关注歌星、影星、球星,是因为他们光环耀眼,给我们带来无穷的快乐。但是作家杨绛却关注一位只有姓,没有名的普通人,为什么呢?今天,我们一起走近杨绛先生,了解老王。

二、知识积累

1、作者简介

杨绛,生于1911年,钱钟书夫人,本名杨季康,著名的作家、评论家、翻译家、学者。祖籍江苏无锡,生于北京。著有散文集《干校六记》《将饮茶》等,译有《堂吉诃德》,著名作品有《我们仨》,《澡堂》。

2、背景介绍

《老王》作于1984年。这是一篇回忆性的散文,是作者在文化大革命的背景下写的。作者记叙了自己从前同老王交往中的几个片段,当时正是“文化大革命”时期,是一个荒唐动乱的年代,作者夫妇被认为是“反动学术权威”,被下放到干校劳动锻炼去了但是,任何歪风邪气对老王都没有丝毫影响,他照样尊重作者夫妇。由此与老王的交往深深的印刻在了作者的脑海之中。

3、基础知识

伛(yǔ) 荒僻(pì) 攥(zuàn ) 塌败( tā )取缔( dì )

骷髅(kū lóu ) 滞笨(zhì) 愧怍(zuò )惶恐(huáng)

三、整体感知课文

快速阅读课文,熟悉文章内容,整体感知文章大意,并思考问题。

本文的叙事线索是什么?(本文的线索是: “我”与老王的交往)勾画出与老王有关的信息。

四、走近老王

指名朗读读1—4段,思考:作者给我们介绍了什么情况?从这些信息你读到了什么?(从职业、家人、外貌、居住条件等方面来看) :谋生手段艰苦

身体:半瞎子 :生理缺陷

老王是一个苦人 居所:塌败小屋 :居住条件恶劣

:地位低微

精神凄苦 老光棍:孤独终老

单干户

被人瞧不起

思考:“我常坐老王的三轮车。他蹬,我坐,一路上我们说着闲话。”这句话有什么作用? 提示: 体现了“我”与老王之间的关系较融洽

“他也许是从小营养不良而瞎了一只眼,也许是得了恶病,反正同是不幸,而后者该是更深的不幸。”为什么说“反正同是不幸,而后者该是更深的不幸。”

提示: 两个“也许”是不确定的意思,表明是作者的猜测,从可看出老王身世无人知晓,他从来就不受人重视。“而后者该是更深的不幸”从侧面再现了老王生活的艰辛,有病没钱治,只能承受眼瞎的痛苦。

五、品味老王

阅读5—22段,作者回忆了老王一生中的哪几个生活片段?从这些片段中体现出了老王怎么样的性格特征?这些片段又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时间顺序)

带送冰快,车费减半 忠厚老实,不贪钱 善良淳朴 给改装三轮装护栏,为客着想 心地善良,一心为人着想 临死给我送来香油、大鸡蛋 懂得感恩

老王性格特征:忠厚老实 心地善良 知恩图报 思考:1、文中“他哑着嗓子悄悄地问我:“你还有钱吗?”我笑着说有钱,他拿了钱却还不大放心。”为什么要“哑着嗓子悄悄问”?

提示:表现了老王憨厚的神态,让作者心中格外感动。 善良淳朴

2、文章写了老王很多事情,哪件事情写得最详细最感人?

明确:临死前送鸡蛋、香油还人情。

指名朗读8——16段,讨论:

① 作者刻画人物时主要运用了两种描写手法(肖像、行动)?找出具体的语句加以体会。 ②你怎么看待老王送鸡蛋香油的行为?为什么重病还坚持亲自送礼?(提示:感激“我”家平时对他的关心照顾 知恩图报)

③为什么老王说不收钱但又把钱收下?(提示:老王怕“我”真的托人给他送钱,平白给“我”添麻烦。体现了老王的朴实、善良。 理解“我”不愿意白接受礼物的想法)

④“他一手拿着布,一手攥着钱,滞笨地转过身子。我忙去给他开门,站在楼梯口,看他直着脚一级一级下楼去,直担心他半楼梯摔倒。” “攥”“滞笨”“直着脚”说明了什么?

提示:简单的几个字,描绘出了老王离开时的情形。叫人怎能不为他的身体、生活所担忧,也为第二天老王去世埋下伏笔。

小结:老王是不幸的,他在生活的贫困线上挣扎,穷苦卑微,他的艰苦是很多人难以想象的。对这样不幸的人,我们应当给予同情和关心。但是老王又是可敬的,他的送礼淳朴、关心人、讲仁义、重感情,这是值得我们敬重的。

预习作业:思考问题:面对老王的遭遇,那作者一家对老王又是怎么样的呢?写到了哪些事情?表现了什么?

第二课时

复习导入(略)

六、善待老王

思考:1、面对老王的遭遇,那作者一家对老王又是怎么样的呢?写到了哪些事情?

2、我强笑说:“老王,这么新鲜的大鸡蛋,都给我们吃?”为什么要“强笑”?

提示:一个“强”字,写出了作者当时复杂的心理,既可怜老王,又感激老王,又不得不打趣,可以调解气氛。

3、老王去了,在他生前经常关照他的杨绛有什么样的感受?(“愧怍”。如何理解文章最后一句话?)

坐他的车,照顾他的生意

富有同情心

我女儿知道他有夜盲证,便送他大瓶鱼肝油 “我”女儿关心他 老王再客气也给他应得的报酬

询问老王能否维持生计 “我”关心老王 老王送来香油、大鸡蛋,不能让他白给,也给了他钱

。。。。。。。。。

作者性格特征:富有爱心,具有同情心,尊重别人

4、还有人关爱老王吗?

七、关注“老王”

研究探讨:1、为什么作者一家对老王那样的不幸者能那么关心、爱护;社会地位、生活条件比较优越的人往往瞧不起卑微者,要有什么精神才能像作者那样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引导:换另一个角度来想想看,作者跟老王的交往是建立在什么基础上的?是因为老王有财有势作者才跟他交往的吗?还是什么?不是,老王善良!作者是一个作家,是一个知识分子,而老王是一个社会底层的人,是地位低微的人,作者却并没有瞧不起他,并不认为他低人一等,这体现了作者怎么样的一种观念?平等!再看看,作者非常同情和关心老王,这说明作者非常有爱心,这体现出一种人道主义精神)

平等

极富爱心 善

互爱(人道主义)

(主要是平等观念和人道主义精神。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应该是平等的,个人由于境遇不同,就有幸运与不幸的差别,甚至差别很大。一个幸运者只有关爱不幸者的责任,没有歧视不幸者的理由。现在,社会要求我们每个人有人道主义精神,要关心别人、尊重别人对社会作出的贡献,作者一家都是对不幸者老王怀有一颗爱心,具有人道主义精神的人。)

从文章看,最主要的是平等观念。在作者那里,人是生而平等的,各人境遇不同,甚至差别很大,不过是幸运与不幸造成的差别。所谓幸与不幸,包括天赋条件、成长条件、生理条件,幸运者只有关爱不幸者的责任,没有歧视不幸者的理由。

再是人道主义精神。这种精神要求社会关心个人、同情个人,尊重个人对社会作出的贡献,尊重人格,维护社会成员的基本权利,并促进全体劳动者的全面发展。作者一家对老王是怀有这种精神的。

2、怎样理解“这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不幸者的愧怍。”

一个社会总有幸运者和不幸者,与老王一生的辛劳相比,作者夫妇在文革中所受的折磨不算什么,算得上是幸运的人,因而有责任关爱不幸者,关注他们的命运,帮助改善他们的处境,让他们过上好日子。作者回想对老王的关爱还很不够,所以她感到愧怍。

3、社会上还有许多不幸的人,许多弱者,而我们生活在幸福之中,生活在爱的光环里,让我们学习杨绛女士,把爱之光分一些给身边的人!

八、总结与扩展

1、这篇课文叙述的事情较多,作者是怎样组织的?文章的线索是什么?

以“我”与老王的交往为线索,兼用逻辑顺序和时间顺序来编排。开头四段写老王的基本情况,按逻辑顺序编排,一是职业,老王的谋生手段;二是生理缺陷,老王谋生的困难;三是居住条件,这是前两点的结果,收入少,生活就苦。下面的内容按时间顺序安排,回忆与老王的交往。

2、在社会生活中,应愧怍的仅是作者吗?这反映了作者什么样的呼声?

呼吁我们:对不幸者、卑微者要持一颗爱心,尊重他们,理解他们,同情他们,关心他们,多给他们以善心,这样一来社会就更加发展和文明了。

(平平淡淡中孕育着真情,平平凡凡中折射出人性的真、善、美。一个幸运者只有关爱不幸者的责任,没有歧视不幸者的理由。让我们为老王喝采!为老王那颗金子般真挚而诚恳的心喝采!)

九、布置作业:生活中的“老王”的不同原形

以老王为第一人称,改写课文中送鸡蛋、香油部分。指导:要描写老王的心理活动,在领会老王的思想感情的基础上充分展开想象。

送你几句话

我们常无法做伟大的事,但我们可以用伟大的爱去做些小事。

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特雷莎修女(南斯拉夫印度)

用善良体察善良,用爱心浇灌世界。

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孟子

心存善良仁厚之意,胸怀平等博爱之心。

板书设计:

附:小故事大道理

40岁的意大利探险家蒙塔尔于1996年7月29日只身进入一个2000多米深的地下溶洞,他要进行一项与世隔绝的独居生活实验。一年后蒙塔尔重返地面,这时他的体重减轻了21公斤,脸色苍白如纸,免疫功能降至最低点,且情绪十分低落,不善与人交谈。面对记者,他走出洞口的第一句话是:“这场实验使我明白了一个人生奥秘,就是生活的美好就在于与人相处!”

感悟:这故事让我们永远记住这个来自生命深处最真实的呼唤,珍惜人与人之间的相处,与人交往首先要真情实意,互相关心,诚挚待人。并在相处中最大限度地享受生活的美好和人生的快乐。

篇三:《人教版语文第九册第一单元教案》

教学计划

一、教材的基本结构

教材继续按专题组织单元,共设计了八个专题。依次是:我爱阅读,月是故

乡明,学习说明性文章,生活的启示,遨游汉字王国,父母之爱,不忘国耻、振

兴中华,走近毛泽东。其中第一单元“我爱阅读”和第五单元“遨游汉字王国”

还安排有不同呈现形式的综合性学习内容,使学习内容与形式更加丰富多彩。

每个单元包括导语、课例、口语交际•习作和回顾?拓展四大部分,各部分相

互联系,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其中,“遨游汉字王国”单元采取了全新的编排

方式,包括“活动建议”和“阅读材料”两大部分。

每组开头的导语点明本组的专题,并提示学习要求和学习重点。

课例由4篇课文组成,其中精读课文2篇,略读课文2篇。精读课文后有思

考练习题,略读课文前有连接语,将前后课文从内容上连接起来,并提示略读课

文的学习要求。根据教学的需要,在一些课文后面安排有“资料袋”或“阅读链

接”,以提供课文的背景资料,并丰富学生的阅读。

口语交际•习作独立成一个栏目,并在有的单元中提供多个角度供教师和学

生选择。

回顾•拓展由3个栏目组成,其中有2个固定栏目:“交流平台”“日积月累”,

另有“展示台”“成语故事”“课外书屋”“趣味语文”穿插安排,其中“展示台”

“成语故事”“课外书屋”各两次,“趣味语文”一次。

本册共有课文28篇,其中精读课文14篇,略读课文14篇;教材后面还附

有8篇选读课文,总共32篇。这些课文从精读、略读到选读,按三个层次编排,

体现由扶到放的设计思路。

本册要求认识200个字,会写150个字。要求认识的字,分散安排在精读课

文和略读课文中,在课后生字条里列出;要求会写的字,安排在精读课文后,以

方格的形式排列。为了便于复习检测,每组课文后安排有“词语盘点”栏目,包

括“读读写写”“读读记记”两栏。“读读写写”是由精读课文中会读会写的词语

组成;“读读记记”是由精读和略读课文中要求认识的词语组成,只记不写。另{学会看病课文请以第一人称写出我的心理活动体现出我的感情变化}.

外,教材后附有两个生字表。生字表(一)是要求认识的字,200个;生字表(二)

是要求会写的字,150个,以供复习、检测之用。

本册注音有下面几种情况:精读课文和略读课文中不认识的字,出现一次注

一次音。考虑到学生具备了一定的独立识字能力,本册教材在精读课文和略读课

文以外的其他部分(如,导语、资料袋、阅读链接、回顾•?拓展、选读课文)中

出现的生字一律不再注音。生字注音用圆括号标出;多音字随文注音,用方括号

标出。为了便于识字,课文中的生字注本音;一些在语言环境中要变调读出或读

轻声的字,随文注音,并在教师教学用书中加以提示。

二、教材的主要特点

本册是在前八教材的基础上编写的,教材的结构及思路有一定的继承性,体

现整套教材的延续性,同时又有发展变化。现就本册几个主要方面作重点介绍。

(一)专题组元的角度更加灵活多样

本册教材的编排方式仍按专题组织教材内容,但专题的角度、内容更加灵活

多样。有的专题是从思想内容的角度提出的,注重引导学生更多地关注社会,如,

月是故乡明,生活的启示,不忘国耻、振兴中华;有的专题是从人物的角度提出

的,如,走近毛泽东,这组教材不仅展示了毛泽东作为领袖的风采,而且展示了

他的文学才华和凡人情怀;还有的专题是从文体的角度提出的,如,学习说明性

文章,引导学生在了解文章内容的同时,学习一些基本的说明的方法。有的专题

虽然在前几册有类似的单元出现,如“父母之爱”,但本册教材在内涵上更加深

化,不但表现亲子之间的浓浓深情,而且着眼于孩子的全面成长,表明严格要求、

鼓励自立也是父母之爱。

(二)加强整合的编写目的更加明确

本册在编写中进一步加强整合。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导语导学,整合单元内容。

本册各组的导语大都分为两个自然段,除了有激发学习兴趣、点明学习专题

的作用外,还有提示语文学习重点、明确读写训练点的作用,方便教师和学生从

内容和形式两方面去关注课文。

2.精读课文与略读课文的整合。

为了体现单元整合,教材加强了精读课文与略读课文的联系。本册在精读课

文与略读课文之间安排有“连接语”,有时在略读课文和略读课文之间也有“连

接语”。这段文字承上启下,内容突出,过渡自然,明确提示了略读课文的学习

要求和方法,体现由精读到略读的阅读训练过程,使精读课文和略读课文的整体

感更强。

3.单元之间各学习内容的铺垫和照应。

每一组从导语到课文思考题,从口语交际•习作到回顾?拓展,各个部分都力

求从内容和形式上凸显本单元的学习重点:前面有布置,中间有铺垫,后面有复

习、拓展、交流,整组教材乃至于全册教材成为互相联系的整体。

(三)课文既保留传统的优秀篇目,又增加了富有时代感的新课文

本册教材保留了“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教科书”的一些优秀篇目,如《落花生》

《地震中的父与子》《“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圆明园的毁灭》《狼牙山五

壮士》《开国大典》,这些课文内涵深厚、历久弥新,教师们在教学中已经积累了

丰富的经验。值得注意的是,这些保留的课文本册教材中被编入了新的单元,体

现了新的教学功能,教师要用新的教学理念重新设计。

教材还选取了一些富有时代感的文章,如,以香港回归为题材的诗歌《最后

一分钟》,体现现代意识的《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精彩极了”和“糟糕透

了”》《学会看病》。有的课文人文内涵丰富、感人至深,如,《走遍天下书为侣》

《我爱你,中国的汉字》(第五组综合性学习中的阅读材料)《慈母情深》《青山

处处埋忠骨》。{学会看病课文请以第一人称写出我的心理活动体现出我的感情变化}.

本册教材体裁多样,课文中除了散文、古诗、新诗、小说、通讯、说明文以

外,还有访问记《小苗与大树的对话》。第五组综合性学习单元选编的阅读材料,

有谜语、歇后语、对联、笑话、通讯报道、韵语歌、书法作品赏析等,在拓宽教

材的题材、体裁上进行了有益的尝试。

(四)强化导学功能,引导学生思考

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已经具备一定阅读能力的实际,本册教材不再采用

第一人称的叙述方式,精读课文中也取消了提示语。但是,仍然通过其他方式加

强教材的导学功能,引导学生自读自悟,主动思考。

首先,课文后的“思考•练习”,突出重点,兼顾理解和表达。

其次,适当调整教材体例,将“口语交际·习作”单列。加强对“口语交际·习

作”的指导,增加内容和形式的选择性。

最后,从本册起,将原先每组之后的“语文园地”,分作“口语交际·习作”

和“回顾•拓展”两个板块。在“回顾•拓展”中新设“交流平台”栏目,旨在侧

重引导学生小结、交流本组语文学习的收获,并逐渐养成在学习过程中反思、总

结的习惯。

(五)改进“综合性学习”,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本册教材安排两次“综合性学习”,一次是在“我爱阅读”专题中,其编排

方式和四年级的“综合性学习”相同,要求学生结合课文的学习,进行一些调查

访问、搜集资料等活动,交流发现和得到的启发。

另一次综合性学习“遨游汉字王国”安排在第五组,编排方式完全改变以往

教材的编法,突破了以课文为主体的单元结构,改为围绕专题、任务驱动、活动

贯穿始终的编排方式。

(六)拓展学习资源,加强课内外语文学习的联系

本册安排综合性学习的第一、第五单元,充分体现了大语文观,体现了在生

活中学语文、用语文的思想。其他各组,从课文的编选、“思考•练习”的设计、

语文活动的建议等方面,也都重视向生活拓展。如,读了说明性文章,启发学生

找来商品说明书读一读,看看是怎样介绍商品及其使用方法的;在“不忘国耻、

振兴中华”单元,引导学生搜集图文资料,了解中国昔日的耻辱和今日的强大。

本册重视课内外语文学习的联系,除继续保持“资料袋”“阅读链接”两个

栏目外,还鼓励学生在课外查找更多和课文相关的资料和文章,帮助理解课文和

增加阅读量;教材还在“回顾•拓展”中增设了“课外书屋”这一新栏目,旨在

介绍、引导学生读课外书,读整本的书,特别是读中外儿童文学名著;在“小练

笔”中引导学生联系课内外阅读和生活实际,记下自己的感受、见闻和想象。这

样的编排,充分体现了课内外语文学习的紧密联系,拓宽了语文学习的渠道,通

过语文活动和大量阅读,培养良好的语感和自主学习语文的习惯。

三、教学目标

(一)认字200个,会写150个,会使用字典、词典,有一定独立识字的能

力。

(二)能用钢笔书写楷书,行款整齐,并有一定的速度。能用毛笔书写楷书,

并体会汉字的优美。

(三)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四)默读有一定的速度,并能抓住文章的大意。

(五)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体会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六)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叙述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基本

的表达方法。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抓住要点,了解文章的基本说明方法。

(七)学习浏览,根据需要搜集信息。

(八)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5万字。

(九)乐于参加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学习辩论、演讲的一些基本方

法。

(十)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内容具体,感情真实。能修改自己

的习作,书写规范、整洁。

(十一)学写简单的读书笔记、学写内容梗概。

(十二)在综合性学习活动中,能初步了解查找资料,运用资料的方法。并

能策划简单的社会活动,学写活动计划。

四、教学方法措施

(一)全面准确地把握教学目标

课程标准中提出的目标,有的是一以贯之的,如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

目标,前面的学段提出了,后面的学段要贯彻始终;有的可以分出层次,如,学

习方法、学习能力等方面的目标,是环环相扣、螺旋上升的,前面的学习为后面

的学习作准备,后面的学习是前面学习的深化和发展。教师在教学中既要注意阶

段性目标,又要注意阶段目标之间的衔接与过渡,使课程标准规定的教学目标得

到全面、准确的落实。

首先,教师在教学时要从整体上把握小学高年级语文学习的阶段性目标,关

注学生经过小学阶段最后两年的学习,能否达到课程标准对学生语文能力的要

求。对学生在中年级阶段未达到的目标,要想办法在本册教材的学习中补充、强

化。

其次,五年级上学期仅仅是小学高年级的起始阶段,有的目标是在整个学段

要求达到的,教师不可操之过急,以避免加重学生的负担。本册教材中提到的一

些学习重点,在前面教材中可能也曾涉及,但不像本册教材这样集中和深入,有

的知识点教师可帮助学生归纳整理,并逐步转化为学生的语文能力。

(二)识字、写字教学

五年级上册的识字都随课文安排。无论是精读课文还是略读课文,都安排了

要求认识的字。学生通过前四年的学习,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独立识字能力,而且

课文中的生字都有注音,学生认字并不困难,可以让学生自学或在小组里合作完

成。老师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进行检查,可以对多音字、难读准的生字或易混的

生字作指导。高年级的识字、写字教学要更加放手,要有别于中年级。为了培养

学生具有较强的独立识字的能力,本册教材在正式课文以外的其他部分,一律不

再注音,学生在阅读中遇到的不认识的字,可以自己查字典解决。教师还要鼓励

学生在课外阅读中大胆猜读和跳读,运用一些识字方法推知生字的大意,以便在

手边没有字典、词典的情况下,不妨碍阅读。

会写的字安排在精读课文中,随课堂教学完成。教学中,老师可以就难写的

字、易混淆的字形作重点指导,引导学生用识字规律认记生字。课内要留有一定

的写字时间,指导学生写好笔画、笔顺,安排好字的各个部件及间架结构,把字

写端正、写美观。在强调写字质量的同时,还可适当要求提高写字的速度,并养

成良好的写字习惯。对于要写的生字、精读课文中出现的新词,老师引导学生随

时抄写,及时听写检测。也可以就“词语盘点”中的词语,进行复习巩固。

对于书写练习,除课堂生字学习指导外,主要凭借本册配套的钢笔字和毛笔

字写字教材,进行指导和书写训练,及时纠正学生在书写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同

时培养学生的书写兴趣和爱好。

(三)阅读教学

随着年级的升高,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教材中精读课文数量将逐渐减少,

略读课文的数量则逐渐增加。五年级上学期是小学高年级的起始阶段,教师要全

面把握阅读教学的要求,为以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1.精读课文的教学

(1)指导朗读、默读。

朗读是最经常、最重要的阅读训练,也是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思想感情、培

养语感的基本途径。本册教学仍要重视朗读训练。

本册的默读,重点在加快默读速度的训练。默读比朗读的速度快,更利于训

练思维,要培养学生一边默读,一边思考的习惯。

(2)精读词句,积累语言。

词句训练是精读课文的主要内容。本册教学要继续理解词句的意思,结合联

想和想象,加深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同时积累词句,提高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3)精读课文,领悟感情。

理解课文内容是阅读教学的重要方面。教学本册教材,要根据课文的内容及

文体特点,利用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