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下册数学四则运算教学设计

时间:2021-10-10 15:57:01 四年级作文

【篇一】四年级下册数学四则运算教学设计

四年级数学下册 四则混合运算 1教案 西师大版

四则混合运算

教学内容:

四则混合运算(教科书1—10页)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练习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理解并掌握三步计算的混合运算的顺序,认识中 括号,能正确的进行三步混合运算的顺序。

2.使学生经历探索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的过程,理解括号在四则混合运算中的作用,及其与一步计算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过程与方法:

把探索混合运算方法与解决问题有机结合起来。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体会四则混合运算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产生自主探索的欲望,获得发 现数学结论的成功体验,培养认真、严谨的学习习惯和做人、做事的责任心。 教学重点:

1.重视括号在混合运算中的作用,注意探索混合运算方法与解决问题的有机结合。

2.注重混合运算方法实质的理解,联系生活理解混合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

重视括号在混合运算中的作用,注意探索混合运算方法与解决问题的有机结合。 教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四课时

第一课时:三步混合运算

教学内容:

教材P1-3页例1,课堂活动1.3,练习一。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的过程,能正确进行三步计算的四则混合算。

2.感受两步混合运算和三步混合运算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教学重点难点:

经历探索三步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掌握这个运算顺序。

教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计算下面各题。

85-26+73 18÷9×8 200-17×7 24×5+12

2.说一说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3.根据回答板书:

混合运算

4.这节课我们就在掌握了这些知识的基础上继续研究四则混合运算。

二、进行新课

教学例1

1.出示例1的情境图,将图中的对话框改为“我们一共要做200个灯笼”,“每天做20个,照这样计算,做了7天,还剩多少个”。

2.教师引导学生理解图意后,问:怎样求还剩多少个,能用原来的知识来解决这个问题吗?

3.学生讨论后回答。(想:要求还剩多少个,应该用200个减去做了的个数;要求做了的个数,应该用20×7,算式列成200-20×7.)

4.问:这个算式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5.多媒体课件把对话框改成教材上的。让学生观察后发现,“每天做20个”变成“4天做了80个“。(问:题目这样变化后,又该怎么解答呢?)

5.指导学生分析理解题意,并列出算式。

还剩多少个?

200 - 7天做到个数

每天做的个数 × 7

80 ÷ 4

7.从这幅图的要求来看,要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最后算什么?(应该先算每天做多少个,就是80÷4,再算7天做多少个,也就是80除以4的商去乘7,最后算还剩多少个,用200减去他们的乘积

板书:200-80÷4×7(即先算除,再算乘,最后算减)

8.按照我们前面学习的四则混合运算顺序的要求,这道算式又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最后算什么?

板书:200 - 80 ÷ 4 × 7

③ ① ②

9.这道题的运算顺序与刚才分析的图中的要求一致吗?(一致,那就说明这个算式列对了,能按照这个顺序计算吗?)

10.学生独立计算,讨论:这道题和原来学习的混合运算有哪些不同?

三、课堂练习:课堂活动1.3题。(说说运算顺序。)

四、课堂小结:老师归纳没有括号的三步计算的计算方法。

五、课堂作业:练习一1.2题。

板书设计:

没有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

混合运算

第二课时: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

教学内容:

教材P2-3页例2,课堂活动2,练习一。

教学目标:

1.理解小括号在四则混合运算中的作用,能正确进行三步计算的四则混合运算。

2.掌握没有括号和有小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顺序。

教学重难点:

掌握有小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教学准备:

题卡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计算下面各题(说说运算顺序)。

128-80÷16×3 72-18÷3×2 80÷(15+5) (25-15)×21

2.今天我们继续研究四则混合运算。

二、教学例2。

1.出示:70×750-715÷65 70×(750-715÷65)问:这两个算式有区别吗?区别在哪儿?他们的运算顺序一样吗?

2.想一想:有小括号的算式应该怎样算?(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小括号外面的。)

【篇二】四年级下册数学四则运算教学设计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四则运算教学设计

第一单元 四则运算

第一课时:只含有同一级运算的混合运算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2~5页例1、例2及做一做

处理练习一第2~4题

学习目标:

知识:进一步掌握没有括号的加减混合或乘除混合的运算顺序

方法:经历探索和交流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

感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和方法

情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

养成认真审题、独立思考等学习习惯

学习重难点:

掌握没有括号的加减混合或乘除混合的运算顺序

教学准备:小黑板

教学流程:

一、开门见山

引出课题

1.今天我们学习什么?迅速打开课本第2页

齐读课题

(同时板书课题)

2.今天我们学习第一课时

首先来了解一下今天的学习目标

(出示学习目标齐读:)进一步掌握没有括号的加减混合或乘除混合的运算顺序

二、阅读质疑

自主探究

1.观察2~3页主题图

提示:

(1)说一说图中的人们在干什么?"冰雪天地"分成几个活动区?每个区有多少人?

(2)根据图中提出的信息

你能提出哪些问题?(要补充条件)

师:咱们提了这么多的问题

有些问题我们要留到课下或以后解决

今天我们主要解决俩个问题

请你大声地阅读课本4~5页的内容

看我们要解决哪两个问题?(生阅读)

2.汇报:我们要解决哪两个问题?(同时小黑板出示)

1.滑冰场上午有72人

中午有44人离去

又有85人到来

现在有多少人在滑冰?

2."冰雪天地"3天接待987人

照这样计算

6天预计接待多少人?

三、多元互动

合作探究

1.解决例1

①独立解答:列出综合算式并进行脱式计算

②同桌交流是怎样解答的?教师巡视并对学生的叙述进行指导

③汇报:(根据汇报板书)

2.(小黑板出示练习:)

图书室原有故事书98本

学校又买来25本

今天就借出46本

现在图书室有故事书多少本?(过程同上)

3. 引导学生发现:

这两个算式都没有括号

只有加法和减法运算

计算时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4.解决例2

①(指名板演)其他学生在练习本上列出综合算式并进行脱式计算

②同桌互说是怎样解答的?教师巡视并对学生的叙述进行指导

③汇报:(根据汇报板书)

④有不同的方法吗?(根据汇报板书)

5.练习:练习一第3题

6.引导学生发现:

这些算式都没有括号

只有乘、除法

计算时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

7. 引导总结并板书:

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

如果只有加、减法或者只有乘、除法

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四、训练检测

目标探究

1.第5页的做一做2

2.练习一第2题

五、迁移应用

拓展探究

1.这节课我们解决了很多问题

你们都有什么收获?

2.练习一第4题

板书设计:四年级下册数学四则运算教学设计

只含有同一级运算的混合运算

1、 72-44+85 2、987÷3×6 6

=27+85 =329×6 = 2

=113(人) =1974(人) =1974

答:现在有113人在滑冰

答:6天预计接待1974人

98+25-46 8×6÷4

=123-46 = 48÷4

= 77(本) = 12(个)

答:现在图书室有故事书77本

答:这些小棒可以摆12个正方形

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

如果只有加、减法或者只有乘、除法

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含有两级运算的混合运算

教学内容: ÷3×987 ×987 (人)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6~7页例3及做一做

处理练习一第5题

学习目标:

知识:1.进一步掌握没有括号的两级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2.学会用两步计算的方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方法:经历探索和交流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

感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和方法

情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

养成认真审题、独立思考等学习习惯

学习重难点:进一步掌握没有括号的两级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教学准备:小黑板

教学流程:

一、复习导入

1. 口算(先说说计算顺序)

27÷3×7 3×6÷9 45+8-23 24-8+10

2.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

如果只有加、减法或者只有乘、除法

该按怎样的顺序计算?

3.导入:今天咱们继续学习四则运算

先看一下我们今天的学习目标

4.(小黑板出示学习目标:)

1.进一步掌握没有括号的两级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2.学会用两步计算的方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二、阅读质疑

自主探究

1、阅读第6页的内容:你能得到哪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生自学

师巡视

2、交流收获

三、多元互动

合作探究

1.适时小黑板出示例3:

星期天

爸爸妈妈带着玲玲去"冰雪天地"游玩

购买门票需要花多少钱?

①独立解答

②同桌交流自己是怎样解答的

③汇报:(根据汇报板书)

④有不同的方法吗?(根据汇报板书)

2.引导学生发现:

这两个综合算式都是没有括号的

而且算式中有加减法也有乘除法

3.同桌讨论: 这样的综合算式的运算顺序是怎样的呢?

4.引导学生总结运算顺序

5.练习:阅读第7页的内容并补充完整

6.引导学生对比:

今天学的知识和昨天的知识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呢?

四、训练检测

目标探究

1.P7的做一做1

2. 练习一第5题

(板演)

3.P7的做一做2

4.再次阅读课本内容

画出你认为重点的地方

五、迁移应用

拓展探究

1.这节课你都有哪些收获呢?

2.联系生活

自编一道没有括号的两级混合运算的应用题

然后

同桌互做互评

板书设计:

含有两级运算的混合运算

【篇三】四年级下册数学四则运算教学设计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四则运算》教案

第一单元 四则运算

一、教学内容

本单元主要教学并梳理混合运算的顺序。具体安排如下: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含有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正确计算三步式题。

2、让学生经历探索和交流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感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和方法,学会用两、三步计算的方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3、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养成认真审题、独立思考等学习习惯。

三、教材简析

1、解决问题与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的梳理有机结合起来。

本单元在整理教学混合运算顺序时,是结合解决问题进行的。目的是使学生在解决一个个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掌握分析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同时体会运算顺序规定的必要性,从而系统地掌握混合运算的顺序。

2、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情境和空间。

本单元是从解决问题的角度教学整理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其中的问题是需要两、三步计算解决的问题。教材创设了热闹的滑雪场情境,由此生出一系列的情境串,引出相应的4个例题。每个例题都呈现了学生交流不同的解题思路,以及整理混合运算的画面,以鼓励学生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上,积极思考,主动解决问题。

四、教学策略

1、将探求解题思路过程与理解运算顺序有机结合起来。

本单元是让学生在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混合运算顺序规定的必要性,掌握混合运算的顺序。因此,教学时,要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生动情境,放手让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并在合作交流的基础上形成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先求什么?用什么方法计算?再求什么?又用什么方法计算?最后求什么?用什么方法计算?使解题的步骤与运算的顺序结合起来。当学生列出综合算式后,还要追问每步算式列出的依据及表示的实际意义,促进学生正确地概括出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2、帮助学生逐步掌握解决问题的步骤和策略。

本单元混合运算的顺序是结合解决问题进行的,其中解决问题的步骤和策略又是重点和难点之一。教学时,要注意加强数量关系的分析,在叙述解题思路时,要引导学生透过数看到量,用量的关系来描述解题思路。如,可引导学生这样描述思路“先算出每天接待多少人,再计算6天接待多少人。”不要停留在“先用987÷3,再乘6”的描述方式上。可能开始学生不习惯,但要逐步培养这种分析方法。

五、教学时间

新课和练习4课时、整理和复习1课时、单元测验1课时,合计7课时。

第一课时 只含有同一级运算的四则混合运算

教学内容

P4-5页例1、例2,做一做,练习一1—4题。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含有同一级运算的运算顺序。

2、过程与方法:让学生经历探索和交流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感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和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养成认真审题、独立思考等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含有同一级运算的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

掌握含有同一级运算的运算顺序。

教学用具

习题卡片。

教学过程

一、目标导学

(一)引入新课

1、主题图引入:

让学生观察主题图,你能从图中获得哪些数学信息?

2、揭示课题。

(二)展示学习目标(见教学目标1)

★二、自主学习

(一)出示自学提纲

自学提纲(自学教材P4-5页例1和例2,并完成自学提纲问题,将不会的问题做标注):

1、从例1中你能获得哪些数学信息?怎样列式计算?

2、从例2中你又能获得哪些数学信息?怎样列式计算?

3、对比例1和例2的算式,你有什么发现?

4、想一想,在一个算式中如果只含有同一级运算,它的运算顺序是什么?

(二)学生自学(学生对照自学提纲,自学教材P4-5页例1和例2,并完成自学提纲问题,将不会的问题做标注)。

(教师在不干扰学生的前提下巡回指导,发现共性问题,以掌握学生学情。)

(三)自学检测四年级下册数学四则运算教学设计

先说出下列各题的运算顺序,再口算出结果。

21+79-32 36÷6×15 28×5÷70 58-26+44

三、合作探究

(一)小组互探(自学中遇到不会的问题,同桌或学习小组内互相交流。把小组也解决不了的问题记好,到学生质疑时提出,让其他学习小组或教师讲解)。

(二)师生互探

1、解答各小组自学中遇到不会的问题。

(1)让学生提出不会的问题,并让学生解决。

(2)教师引导学生解决学生还遗留的问题。

(3)告诉学生:加法和减法叫做第一级运算,乘法和除法叫做第二级运算。

(4)让学生说一说,书写时应注意的事项(用递等式、等号对齐等)。

2、指名小结,教师板书:在四则混合运算中,如果只含有同一级运算,要从左往右依次计算。

四、达标训练(1、2题必做,3题选做,4题为思考题)

1、口算下列各题,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27÷3×7 45+8-23 28÷4×7

3×6÷9 63÷7×8 35+24-12

2、用小棒摆了8个六边形,如果用这些小棒摆正方形,可以摆几个?

3、某路口1小时内以下三种汽车通过的数量如下表:

这个路口1小时共通过多少辆汽车?(先估算,再笔算)

4、看主题图,你还能提出用两步计算来解答的数学问题吗?同桌交流。

课堂小结:谈谈你有什么收获?有什么感受?还有问题吗?(学生总结不完整的地方,教师要适当补充总结。)

五、堂清检测

(一)出示检测题(1—3题必做,4题选做,5题思考题)。

1、计算下列各题,注意运算顺序。

49+154-38 120-65+312 78÷3×15 46×15÷23

2、图书室有故事书98本,今天先借出了46本,又还回了25本,现在图书室有故事书多少本?

3、一箱橙汁12瓶售价48元,芳芳买了3瓶,需要付多少钱?

4、一件儿童上衣48元,一条长裤比一件上衣便宜9元,一条裙子又比长裤贵9元,一条裙子多少钱?

5、在○里填上合适的运算符号,使等式成立。

3○3○3○3=1 3○3○3○3=2 3○3○3○3=3

(二)堂清反馈:

板书设计

只含有同一级运算的四则混合运算

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者

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 含有两级运算的四则混合运算

教学内容

教材P6—7页例3,做一做,练习一5—10题。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含有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

2、过程与方法:让学生经历探索和交流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感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和方法,学会用两步计算的方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养成认真审题、独立思考等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进一步掌握含有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

掌握含有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

教学过程

一、目标导学

(一)引入新课

【篇四】四年级下册数学四则运算教学设计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四则运算》教案

第一单元 四则运算

一、教学内容

本单元主要教学并梳理混合运算的顺序。具体安排如下: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含有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正确计算三步式题。

2、让学生经历探索和交流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感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和方法,学会用两、三步计算的方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3、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养成认真审题、独立思考等学习习惯。

三、教材简析

1、解决问题与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的梳理有机结合起来。

本单元在整理教学混合运算顺序时,是结合解决问题进行的。目的是使学生在解决一个个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掌握分析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同时体会运算顺序规定的必要性,从而系统地掌握混合运算的顺序。

2、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情境和空间。

本单元是从解决问题的角度教学整理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其中的问题是需要两、三步计算解决的问题。教材创设了热闹的滑雪场情境,由此生出一系列的情境串,引出相应的4个例题。每个例题都呈现了学生交流不同的解题思路,以及整理混合运算的画面,以鼓励学生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上,积极思考,主动解决问题。

四、教学策略

1、将探求解题思路过程与理解运算顺序有机结合起来。

本单元是让学生在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混合运算顺序规定的必要性,掌握混合运算的顺序。因此,教学时,要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生动情境,放手让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并在合作交流的基础上形成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先求什么?用什么方法计算?再求什么?又用什么方法计算?最后求什么?用什么方法计算?使解题的步骤与运算的顺序结合起来。当学生列出综合算式后,还要追问每步算式列出的依据及表示的实际意义,促进学生正确地概括出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2、帮助学生逐步掌握解决问题的步骤和策略。

本单元混合运算的顺序是结合解决问题进行的,其中解决问题的步骤和策略又是重点和难点之一。教学时,要注意加强数量关系的分析,在叙述解题思路时,要引导学生透过数看到量,用量的关系来描述解题思路。如,可引导学生这样描述思路“先算出每天接待多少人,再计算6天接待多少人。”不要停留在“先用987÷3,再乘6”的描述方式上。可能开始学生不习惯,但要逐步培养这种分析方法。

五、教学时间

新课和练习4课时、整理和复习1课时、单元测验1课时,合计7课时。

第一课时 只含有同一级运算的四则混合运算

教学内容

P4-5页例1、例2,做一做,练习一1—4题。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含有同一级运算的运算顺序。

2、过程与方法:让学生经历探索和交流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感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和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养成认真审题、独立思考等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含有同一级运算的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

掌握含有同一级运算的运算顺序。

教学用具

习题卡片。

教学过程

一、目标导学

(一)引入新课

1、主题图引入:

让学生观察主题图,你能从图中获得哪些数学信息?

2、揭示课题。

(二)展示学习目标(见教学目标1)

★二、自主学习

(一)出示自学提纲

自学提纲(自学教材P4-5页例1和例2,并完成自学提纲问题,将不会的问题做标注):

1、从例1中你能获得哪些数学信息?怎样列式计算?

2、从例2中你又能获得哪些数学信息?怎样列式计算?

3、对比例1和例2的算式,你有什么发现?

4、想一想,在一个算式中如果只含有同一级运算,它的运算顺序是什么?

(二)学生自学(学生对照自学提纲,自学教材P4-5页例1和例2,并完成自学提纲问题,将不会的问题做标注)。

(教师在不干扰学生的前提下巡回指导,发现共性问题,以掌握学生学情。)

(三)自学检测

先说出下列各题的运算顺序,再口算出结果。

21+79-32 36÷6×15 28×5÷70 58-26+44

三、合作探究

(一)小组互探(自学中遇到不会的问题,同桌或学习小组内互相交流。把小组也解决不了的问题记好,到学生质疑时提出,让其他学习小组或教师讲解)。

(二)师生互探

1、解答各小组自学中遇到不会的问题。

(1)让学生提出不会的问题,并让学生解决。

(2)教师引导学生解决学生还遗留的问题。

(3)告诉学生:加法和减法叫做第一级运算,乘法和除法叫做第二级运算。

(4)让学生说一说,书写时应注意的事项(用递等式、等号对齐等)。

2、指名小结,教师板书:在四则混合运算中,如果只含有同一级运算,要从左往右依次计算。

四、达标训练(1、2题必做,3题选做,4题为思考题)

1、口算下列各题,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27÷3×7 45+8-23 28÷4×7

3×6÷9 63÷7×8 35+24-12

2、用小棒摆了8个六边形,如果用这些小棒摆正方形,可以摆几个?

3、某路口1小时内以下三种汽车通过的数量如下表:

这个路口1小时共通过多少辆汽车?(先估算,再笔算)

4、看主题图,你还能提出用两步计算来解答的数学问题吗?同桌交流。

课堂小结:谈谈你有什么收获?有什么感受?还有问题吗?(学生总结不完整的地方,教师要适当补充总结。)

五、堂清检测

(一)出示检测题(1—3题必做,4题选做,5题思考题)。

1、计算下列各题,注意运算顺序。

49+154-38 120-65+312 78÷3×15 46×15÷23

2、图书室有故事书98本,今天先借出了46本,又还回了25本,现在图书室有故事书多少本?

3、一箱橙汁12瓶售价48元,芳芳买了3瓶,需要付多少钱?

4、一件儿童上衣48元,一条长裤比一件上衣便宜9元,一条裙子又比长裤贵9元,一条裙子多少钱?

5、在○里填上合适的运算符号,使等式成立。

3○3○3○3=1 3○3○3○3=2 3○3○3○3=3

(二)堂清反馈:

板书设计

只含有同一级运算的四则混合运算

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者

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 含有两级运算的四则混合运算

教学内容

教材P6—7页例3,做一做,练习一5—10题。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含有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

2、过程与方法:让学生经历探索和交流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感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和方法,学会用两步计算的方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养成认真审题、独立思考等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进一步掌握含有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

掌握含有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

教学过程

一、目标导学

(一)引入新课

【篇五】四年级下册数学四则运算教学设计

四年级数学下册《四则运算》教案设计

四年级数学下册《四则运算》教案设计

第一单元 四则运算

一、单元教学内容

四则运算P2——P12

二、单元教学目标

1、知道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统称为四则运算。

2、结合实际的生活情景,能主动探索和理解含有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正确计算两、三步式题。

3、掌握有关0的特性,知道在运算过程中0不能做除数。

4、让学生探索和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和方法,学会用两、三种不同的计算方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5、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养成认真审题、独立思考等学习习惯。

三、单元教学重、难点

重点:

1、理解四则运算的意义,掌握四则运算的运算顺序。

2、能正确计算两、三步式题。

3、能合理的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掌握解决问题的策略与方法。

难点:

1、准确计算两、三步式题。

2、能列出正确的综合式解决实际问题。

3、理解0不能做除数。

四、单元教学安排

四则运算„„„„„„„„„„„„„„„„„„„„6课时

第1课时 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一、教学内容: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P2——P3

二、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比较,进一步理解加、减法的意义,掌握加、减法之间的关系。

2、在经历探索发现加与减的互逆关系及加、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比较、概括、归纳、判断推理能力。

3、运用加、减法的关系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进一步理解加、减法的意义,掌握加、减法之间的关系。

难点:理解并掌握加法与减法之间的互逆关系。

四、教学准备

实物投影、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授

加法和减法是一对好朋友,他们之间有什么秘密呢?今天就来研究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板书课题。

(二)探索发现

1、探究加、减法的意义。

(1)教学加法的意义

出示教材P2 例1主题图

思考:怎样求西宁到拉萨的铁路长多少千米?怎样计算?你能用线段图表示表示它们之间的关系吗?

学生独立思考后独立列式:814+1142=1956(千米)并展示线段图。

结合加法算式,说一说加法算式的意义。

教师总结: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叫做加法。

你知道加法各部分名称吗?

教师总结:相加的两个数叫做加数,加得的数叫做和。四年级下册数学四则运算教学设计

(2)教学减法的意义

课件出示P3 例1(2)(3)

学生独立分析数量关系,并列式计算,并独立尝试画线段图。

指名板演后说一说为什么用减法计算。

总结:要求格尔木到拉萨的铁路长多少千米,就要从西宁到拉萨的铁路全长中去掉西宁到格尔木的铁路长;而要求西宁到格尔木的铁路长多少千米,就要从西宁到拉萨的铁路全长去掉格尔木到拉萨的铁路长。

请观察以上两道问题与之前第(1)题有什么联系?

总结:第(1)题实际是已知两个数,求它们的和是多少,做加法;而(2)(3)题是已知两个数的和与其中的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做减法。

想一想:减法是一种怎样的运算。

总结:已知两个数的和与其中的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叫做减法。在减法中已知的和叫做被减数,其中的一个加数叫做减数,所求的另一个加数叫做差。

2、探究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你能说一说加法和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吗?

小组讨论后汇报交流,教师并板书。

你觉得加法和减法之间有什么关系?用一句话来概括。

教师总结: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

(三)巩固发散

1、根据加、减法之间的关系,写出下面算式对应的两道减法算式。

125+346=471

34+595=629

654+528=1182

2、独立完成P3 做一做,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四)评价反馈

说一说你有什么收获。

第2课时 练习一

一、教学内容:练习一P4

二、教学目标:

1. 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加、减法的意义及加、减法之间的关系。

2. 通过练习,进一步提高学生分析、处理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的意识。

3. 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能力及作图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

加、减法各部分之间关系的应用;

四、教学准备四年级下册数学四则运算教学设计

实物投影、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基础训练

1、说出下列算式各部分名称

25+16=41 321-100=221

2、根据加、减法之间的关系,在下列算式的( )中填上适当的数。 105+56=161 400-175=225

161-( )=56 225+( )=400

( )-56=105 ( )-225=175

学生独立计算后,集体订正。指名回答加法、减法算式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并引出课题。

(二)指导练习

1、完成教材第4页第1题。

引导学生理解题意,独立解决,说出解答的思路和过程,确定用什么方法计算,然后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2、完成教材第4页第2题。

出示题目后,让学生根据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写出另外两个算式。 汇报交流时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如何写的,为什么这么写。

3、完成教材第4页第3题。

出示题目后让学生组内交流。

反馈时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如何列式的,并说明理由。

总结后,让学生在同桌内互相出题,玩猜数游戏。

4、完成教材第4页第4题。

出示题目后,让学生填表。

反馈时重点说说自己是如何列式的。

5、师:我们学过了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那么应用这些关系可以解决哪些问题呢?

小结后说明:应用这些关系,可以对加、减法的计算进行验

算。

出示教材第4页“练习一”第5题。

学生独立完成计算,并利用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进行验算,然后在小组内交流自己验算的方法。

(三)检测评价

1、用竖式计算,并验算。

347+275= 914-508=

2、四年级有学生142人,其中65人参加了书法社团,其余人都参加了美术社团,参加美术社团的有多少人?

(四)评价反馈

说一说你有什么收获。

第3课时 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一、教学内容: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P5——P6

二、教学目标:

1、在已学的乘、除法知识的基础上分别概括出乘、除法的意义。

2、在交流总结的基础上,掌握乘、除法之间的关系以及乘、除法运算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3、掌握0在四则运算中的特性,明确0不能作除数及其中的道理。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并掌握乘、除法的意义及各部分间的关系。

难点:理解0为什么不能作除数。

四、教学准备

实物投影、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授

1、计算下列各题,并用加、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进行验算。

363+88= 165-45=

2、我们学习了加、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那么乘、除法各部分之间又有什么样的关系呢?引出课题。

(二)探索发现

1、教学乘、除法的意义。

(1)出示教材P5例2(1)

学生独立思考并列式解答,并说一说为什么这样列式。

教师板书:3+3+3+3=12(枝)或3×4=12(枝)

结合刚才的算式思考:哪个算式更为简便?想一想乘法是一种怎样的运算。你知道它的各部分名称吗?

教师总结:求几个相同加数和的简便运算叫做乘法。相乘的两个数叫做因数,乘得的数叫做积。

(2)出示教材P5例2(2)(3)

学生独立思考并列式解答,并说一说为什么这样列式。

教师板书:12÷3=4(瓶) 12÷4=3(枝)

对比这三个算式,你能说一说什么是除法?你知道它的各部分名称吗?

总结:除法可以看做是已知两个因数的积和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在除法中,已知的积叫做被除数,已知的一个因数叫做除数,求出的未知数叫做商。

2、教学乘、除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你能说一说乘法、除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吗?

学生交流后汇报,教师板书。

如果在有余数的除法中,被除数、除数、商、余数之间又有怎样的关系呢? 学生独立思考交流后,板书总结。

被除数=除数×商+余数

除数=(被除数-余数)÷商

通过刚才算式的比较,你能说一说除法和乘法之间有什么关系吗?

总结: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

3、教学有关0的运算。

(1)出示P6例3

说一说你知道的有关0的哪些运算?运算时应该注意什么?

学生说试题,教师记录。

预设:0+5= 24-0= 5×0= 0÷6= 4-4= 指名口算后,想一想你发现了什么?

总结:一个数加上0还得这个数的本身

一个数减去0还得这个数的本身

0乘任何数都得0

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

被减数与减数相同时,差为0

(2)思考:在除法算式中,0能做除数吗?为什么?

独立思考后,小组内交流。

教师总结:5÷0不能得到商,因为找不到一个数和0相乘能得到5;0÷0不能得到一个确定的商,因为任何数和0相乘都得0.因此0作除数无意义,因此0不能作除数。

(三)巩固发散

1、P6 做一做 独立完成,指名订正。

2、根据25×32=800写出两道除法算式。指名说一说列式的依据。

3、列竖式计算,并用乘、除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进行验算。

34×65= 704÷16= 891÷27= 326×12=

(四)评价反馈

说一说你有什么收获。

(五)板书设计

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3+3+3+3=12

(枝) 12÷3=4(瓶)

3×4=12

(枝) 12÷4=3(枝)

乘法:求几个相同加数和的简便运算叫做乘法。 除法:已知两个因数的积和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

积=因数×因

数 商=被除数÷除数

一个因数=积÷另一个因数 除数=被除数÷商

被除数=除数×商 被除数=除数×商+余数

0不能作除数 除数=(被除数-余数)÷商

第4课时 练习二

一、教学内容:练习二P7——P8

二、教学目标:

【篇六】四年级下册数学四则运算教学设计

四年级数学下册《四则运算》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