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萨克族的作文

时间:2021-10-10 14:52:04 五年级作文

第一篇:《哈萨克》

哈萨克族是哈萨克斯坦的主要民族和中国的少数民族,人口约1360万。人种属于蒙古人种北亚类型和欧罗巴人种及印度地中海类型之间的混合类型,属于混血民族 。关于哈萨克名称的来源,据民间有关白鹅的传说,认为哈萨克为“白鹅”之意,还有人把哈萨克解释为“战士”、“自由的人”、“脱离者”。

哈萨克属于伊斯兰民族,。在历史上,哈萨克族绝大多数人过着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因而其服饰带有浓郁的草原畜牧生活的特征。牧民主要用牲畜的皮毛作衣服的原料。由于长期从事游牧畜牧业,需要不断移动,马就成了乘骑的主要交通工具。哈萨克牧民离不开马,无论是走亲访友,还是游动迁移、从事狩猎,都需要骑马,他们有句谚语说:“马是哈萨克人的翅膀”。

哈萨克族人民在生产生活中实践创造了丰富多彩的文化艺术。哈萨克文学包括书面文学和口头文学,后者的地位十分重要。牧民们在相互交流与联系中,将不同部落的杰出文才创作的口头民间文学加以传承和发展,使之日益丰富。

哈萨克族工艺美术丰富多彩。妇女会制作毡房、各种毡制品、毛制品和服饰。不少男子会制作木器、铁器和骨器。用金银、玉石制作的各种装饰品造型艺术水平较高。哈萨克族爱好音乐,能歌善舞。民间乐器最为著名的是“冬不拉”。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哈萨克族绝大多数人过着逐水草而居的

游牧生活。牧民们住的是一种轻便而又易于支撑和拆的毡房。他们的饮食,大部分是肉食和奶食。奶制食品多种多样,如酥油、奶屯僭、奶皮子、奶酪等。 哈萨克族人民热情好客。对来拜访和投宿的客人给以殷勤招待。

哈萨克族喜闻乐见、世代相传的娱乐活动很多,其中具有代表特色的主要有姑娘追、叼羊、赛马和马上摔跤等,这些活动一般都在喜庆日集体进行。

第二篇:《哈萨克族中学生如何提高汉语写作水平》{哈萨克族的作文}.{哈萨克族的作文}.

龙源期刊网 .cn{哈萨克族的作文}.

哈萨克族中学生如何提高汉语写作水平 作者:古丽娜尔.阿新别克

来源:《新课程学习·下》2014年第04期

一、以多读促进多写

人类学习一般都是从模仿开始的,学生多读自己感兴趣的范文是提高写作能力的有效途径。杜甫:“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对于汉语写作水平不高的哈萨克族中学生,提倡模仿和借鉴范文,能降低写作难度,提高写作效果。看到自己在写作方面的明显进步,或能逐步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使他们循序渐进地沿着写作的道路往下走,在日积月累中提高写作能力。即使是开始时简单的机械模仿,老师也应给予恰当的表扬,激发他们产生写作的兴趣和欲望。

二、以多说带动多写

平日里,我们会遇到这样的现象,有的学生很会说话,口若悬河,滔滔不绝,但一到写作文时往往绞尽脑汁,写不出多少东西来。原因是平常“说”多“写”少,写作水平自然不会提高。为此,我有意指导学生说练结合,多写多练,既要说得好,也要写得好。讲述一件有趣的事情也好,讲一个动听故事也好,讲自己的看法观点也好,鼓励学生大胆地说。再引导学生留意身边的人和事,像平时“说”的那样,“写”出来,记录新人新事。总之,在作文教学中,只有激发学生多读多写,才能提高其作文水平。

三、以日记培养勤写

勤写日记,可以帮助学生养成观察生活的良好习惯。习惯成自然,如果天天都能留意自己做了什么,想了什么,遇到过什么人,看见过什么事,然后把自己所见、所闻、所感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写成日记,长至千儿八百字的篇幅,短至数十字的遣词造句,或描写一处景物,或记叙一个人物,或对时事发表看法,还有痛苦时的怨言、幸福时的喜悦、对坏人的憎恨、对好人的赞颂、对好友的思念……只要觉得有必要记、很想记下的东西就把它记下来,不仅是一种精神享受和乐趣,而且对提高写作水平大有益处。{哈萨克族的作文}.

参考文献:

阮真.中学作文教学研究.中山大学教育学研究所丛书,1929.

编辑 温雪莲

第三篇:《蒙古包还是哈萨克毡房作文400字》

蒙古包还是哈萨克毡房作文400字{哈萨克族的作文}.

坐在车上,看见车窗外的白色房子,有人大叫:“蒙古包!”有人说:“不是,是毡房。”有人说从服饰上能可以很容易的辨别,导游姐姐说要是哈萨克族人去探访蒙古族一家,或是蒙古族人去探访哈萨克族人家,怎么分呢?

是啊,我们都带着疑问看着导游姐姐。导游姐姐说因为蒙古族和哈萨克族信奉的宗教不同,蒙古人信奉藏传佛教,他们的最高的神是“长生天”。所以蒙古包上有祥云的图案,而哈萨克信仰的是伊斯兰教和维吾尔族、回族的宗教信仰一样。他们相信真主,他们相信安拉是创造宇宙万物的,虽然他们也不知道安拉长什么样子,不像我们汉族的佛教,都有各路神仙的佛像。因此哈萨克毡房的图案只会出现各类自然界的花、草等。

走近蒙古包,你会发现蒙古包有用布做的,门的旁边就有窗,打开门映入眼帘的是成吉思汗的挂像,因为蒙古族人特别尊敬成吉思汗。可哈萨克族毡房是用毛毡做的,非常舒适暖和,还冬暖夏凉的,采光好,因为窗是天窗,所以也有人说哈萨克族的孩子都是数着星星入睡的。

哈萨克族的毡房被称为“草原上行走的白宫”,蒙古包不是哦。哈哈,朋友们,现在可以很轻松地区分草原上的白房子哪些是蒙古包哪些是哈萨克毡房了吧。

第四篇:《哈萨克族赛马》

哈萨克族赛马(自治县级)

赛马是哈萨克族最古老的和有着广泛群众基础的传统体育项目。

木垒哈萨克族传统赛马形式主要有三种:一是赛奔马。这项比赛,赛程往往根据参赛者和赛马主持人(类似裁判)相协商确定。这种赛马严禁任何人在中途设置障碍或从半路插上比赛。如有这种情况发生,当事人除了会受到重罚外,还会遭到大家的嘲笑,这是很不光彩的事。二是赛走马。赛程也是根据参赛者和赛马主持人协商而定,一般在3至5公里之间。这种比赛比较好看。走马迈着似跑非跑的步伐,马身平稳自如,且略微左右摇晃,惬意异常。骑手的坐姿也不同寻常,身驱不但和着马步的频律轻轻摇晃,而且向后徐徐趔趄;偶尔还会偏坐马鞍,以一侧的马镫支撑身体,作出摇摇欲坠的姿态,增加美观度。三是赛跃马(即像现在的障碍赛)。赛马在骑手的驾驭下,在规定的赛程内,跳过几道高低不同的木栏杆(也有用草捆堆作障碍物的),以显示骑手和参赛马匹的技能。

另外,在木垒哈萨克族传统赛马中,还有一种马术赛。这种形式除跳越障碍外,还比低头赛马:即马头下低,使马嘴离地约5至10公分左右进行速跑,以先达终点者为胜。这种赛马都是经过专门训练的马,否则,是不能参加这种比赛

第五篇:《哈萨克族家庭教育的特点 Word 文档》

哈萨克族的家庭教育特点{哈萨克族的作文}.

我区是一个多民族聚居区,主要有蒙古族、哈萨克族、回族、撒拉族、维吾尔族等,学生中又以哈萨族的人数最多,以哈萨族学生为主要调查对象,进行研究其家庭教育特点。

一、家庭中尊老爱幼观念浓厚

有不少家庭还延续着以前的生活观念,几代人生活在同一个家庭中,哈萨克族的学生从小受到尊老爱幼的教育,家庭生活中盛行敬老风尚,若有不尊敬父母的人,则会受到耻笑,甚至受到一定的惩罚,父母对长辈的生活照料得很仔细,并尊重父母的想法和意见,不论在什么场所见到老人,都要边祝福边握手,吃饭、开会、娱乐等都让老人坐上席,让老人先吃,然后其他人才能吃,在这一方面比汉族的家庭观念日益淡薄形成较为明显的对比。

在日常生活中也常常可以见到公交车上有老人上车后,哈萨克族学生会主动站起来让座,当有长辈经过的时候,他们也会主动让路。这也是家庭教育成果的具体体现。

二、崇尚自由,性格热情但比较散漫

哈萨克的本意是“勇敢的自由人”,传统的哈萨克族人是马背上的民族,他们最喜欢的活动是赛马和叼羊。学生中有不少是从牧区来的,他们过着半游牧半定居的生活方式,特有的家庭氛围造就了哈萨克族人从小就能歌善舞,热情好客,崇尚自由的性格特点,他们过着相对自由的生活,时间观念不强,这点在学生中表现比较突出,经常迟到,甚至有一些旷课现象。因为气候寒冷,父亲喜欢喝酒,学生受其影响很深,在校期间也是经常喝酒从而引发一些矛盾。

三、以身作则,身教重于言传。

父亲长期在外放牧,哈萨克族妇女在家中料理家务,母亲在家庭中是教育孩子的主要角色,孩子的生活理念大部分来自于母亲,母亲勤勤恳恳,任劳任怨的优良传统在孩子身上体现的很好。学生在校期间特别热爱劳动,热心助人,团结一致,和汉族学生的娇生惯养,懒散自私形成鲜明的对比。

四、民族文化教育特色

哈萨克族的孩子从小在浓厚的民族文化氛围中长大,在家庭的潜移默化中形成了浓厚的民族文化特色,哈萨克族家庭中流行着本民族的民歌、民间故事、史诗、歌谣等,以家庭为基本单位,以口口相传的方式来教育孩子,他们中有许多优秀的民歌谚语,如“辛苦的劳动换来馕”“明月的光辉洒向大地,知识的光辉照亮人类”,对学生的心理和行为具有很大的影响。

五、不足之处

原有的哈萨克族的游牧生活现在开始向定居的生活方式转变,对家长固有的教育观

念产生极大的冲击,文化差异也日益突显,在游牧生活中哈萨克族家长与外界沟通较少,思想狭隘,目光短浅,考虑问题只顾眼前,从而体现在子女身上造成教师与学生的沟通有一定困难。需要更高素质的家长,也更需要家长教育观念的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