泊船瓜洲教案设计

时间:2021-10-10 14:21:05 五年级作文

【篇一】泊船瓜洲教案设计

泊船瓜洲-教案

《泊船瓜洲》教学设计

内容分析:

《泊船瓜洲》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二组第一篇课文《古诗词三首》中的第一首,《泊船瓜洲》是脍炙人口、情意绵绵的思乡诗,表达了作者对家乡深深的思恋和热爱。

全诗的大意是:春日夜里,行船停泊在瓜洲岸边,我隔江遥望对岸的京口,心里想,这里与我居住的钟山也就只隔着几座大山,和煦的春风吹绿了长江南岸的草木,而我何时才能在皎洁的月光照耀下返回家乡呢?

这首诗写的是诗人停船在瓜州之后,望着仅仅一江之隔的京口,想到离京口并不很远的南京,不禁勾起了浓浓的思乡之情。 教学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古诗,背诵并默写古诗。

2、借助注释、抓住重点词句、利用插图、发挥想象理解诗意,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揣摩作者表达的方法。

3、感受古诗的韵味,激发阅读古诗的兴趣。培养动手搜集资料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1、理解诗意,积累古诗。

2、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揣摩作者的表达方法。

教具准备:课件

学具准备:词典、搜集思念家乡的古诗词、与这首有关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交流积累,引入诗文。

老师:古往今来远离故土的游子总会思念魂牵梦萦的家乡。他们往往把这种浓浓的思乡之情融入一首首短小精悍的古诗中,需要我们细细去品味。请同学们把你积累或搜集到的描写思念家乡的古诗,给大伙诵读一下。如: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李白的《静夜思》、贺知章的《回乡偶书》(已学过)、北宋秦观的《浣溪沙》等。 学生:积极交流。

老师:从刚才的交流中可以看出,大多数同学把所学古诗能够积累下来,一部分同学不但能积累所学古诗,还主动搜集课外古诗,值得大家学习,我们一定要养成主动积累的习惯。因为学习语文重在积累。今天我们来学习北宋诗人王安石的一首诗《泊船瓜洲》。

二、知诗人,解诗题

(一)知诗人

老师:课前老师让同学们查阅与这首诗有关的资料,谁愿意把自己搜集到的资料跟大家交流交流。

学生:简介王安石。

老师:根据学生的交流适时点拨使学生了解写作这首诗的时代背景。

(二)解诗题

学生:理解“泊”的意思。进而解题:泊船瓜洲:把船停泊在瓜州。 师小结:刚才我们了解了诗人是怎样的一个人,弄懂了诗题的意思。这”知诗人,解诗题“是学习古诗不可缺少的一步。它能帮助我们理解诗的内容。那么王安石把船停泊在瓜州时写下了一首怎样的诗呢?请同学们轻声读一读。

三、读诗文,明诗意

(一)轻声读诗,圈出自己读不准的字。

(二)同桌交换意见。

(三)师生合作读诗文,解诗意。

1、指名读诗,引导读准”间、重、还”。

2、共同动手正音。

3、理解“数重山”中“数”的意思。

老师:看来从瓜州到王安石的家乡钟山就一条(横向的)河、几座山的距离,离得很近了,往下读。

学生:读“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4、理解“绿”和“还”的意思。

绿:吹绿、染绿。

还:归、在本诗中是回家的意思。

老师:现在这个“还”的音你能读准了吗?

5、回过头复习“泊、间、数、绿、还”几个字的意思。

6、再次轻声读诗,然后拿出课堂笔记本试着用自己的话写出这首诗的意思。写成后交流。

诗意:(对面的)京口和(这里北岸的)瓜洲不过是在一条横着的江的距离之内,(再远处的)钟山也就只是隔着几重山峦而已。春风又把(对岸的)江南大地吹绿了,明月啊,你什么时候可以照着我回到(对面江南的)故乡呢?

四、入诗境,悟诗情

1、引导学生边读诗边想象诗描绘的画面。

老师:春天到了,和煦的春风吹醒了柳树,吹来了燕子,吹美了大江

南岸,闭上眼睛想象春风带给江南什么样的美景?想好后跟大伙描述一下,可要用上我们积累的好词佳句哟。

学生:自由描述想象到的画面。

2、体会诗人用词的传神

老师:春风给江南送来了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而诗人把江南春天的美景只用了一个字就表现出来了,读时耐人寻味,那就是---“绿”,请同学们认真阅读课后资料袋里的内容,相信你会更进一步的感受出诗人对词的推敲及用词的准确传神。

3、读中领悟诗情

老师:同学们,根据你的理解自由读诗,读出诗的韵味。体会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找出诗中相关的词句。

学生:自由读诗,读后发表意见。

4、老师小结:“一水间,数重山”足以感受出诗人归心似箭,“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不能马上回到家乡的惆怅之情自然流露。由此可以看出整首诗表达了诗人恋乡、思乡之情。

四、总结学诗的方法

知诗人,解诗题--读诗文,明诗意--入诗境,悟诗情

五、背诵、默写古诗

1、小声试背、同桌互背、男女生比赛背。

2、打开作业本默写古诗。

五、作业设计

1、默写古诗

2、小练笔:把你想象到的江南春天的美景用一段话描写出来。(如果

能用上我们平时积累的写景的好词佳句会更好。)

六、板书设计

泊船瓜洲

王安石(北宋)

一水间 归心似箭 数重山

又绿

何时还

恋乡思乡之情 惆怅

【篇二】泊船瓜洲教案设计

《泊船瓜洲》教案设计

《泊船瓜洲》教案设计

五年级上册第二组

执教者:丁霞

2015.09

《泊船瓜洲》教案设计

一、教材分析

这首诗描写诗人泊船于瓜洲之上,眺望江南时的所见、所思、所感,表达了作者思乡、爱乡和急于返乡镇的心境。诗句语言凝炼,意境优美,同时反映了作者对家乡的深切怀念和热爱。由此可见,本文是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训练,审美教育和德育教育的良好教材。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认识“泊,还,绿”等生字,注意多音字的读音。

2.过程与方法目标: 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古诗,并能有感情地背诵古诗。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感受并想象诗歌描写的意境,体会诗中的感情。

三、教学重点

通过读的方式理解诗歌,并在理解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

四、教学难点

感受并想象诗歌描写的意境,体会诗中的感情。

课前准备

背景资料,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故乡的云总是那样的白,故乡的水总是那样甜,故乡的人总是无比的亲!思乡之情像血液一样,流淌在我们民族的历史中,从古至今,未曾间断。许多诗人留下了千古绝唱的诗句:(课件展示)王昌龄的“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张九龄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还有一首广为传诵的诗歌就是——王安石的《泊船瓜洲》。

让我们共同感悟王安石的思乡情结。

一、初读古诗。

师:请大家把这首古诗读上两遍,读的时候把字音读准,读得字正腔圆。

生:自由读古诗

师:你们读得真投入,哪位同学读给大家听听?

师:这首诗中有六个多音字,你读对了五个,很了不起!“间”在这读第四声,在这是间隔的意思。谁能用这个音组个词?

师:你的积累真丰富,一口气说出了四个词语!我们读古诗,不但要把音读准,还要尽可能读出诗的节奏和韵味来,你们试试!

师:谁来读给大家听?

师:同学们,想要把古诗读得有韵味,其实是有窍门的,读时,一声和二声的音拖长读,三声和四声的音读得短一些,这样长短相间,诗的节奏感就出来了,你们试试!

师:谁再来读给大家听?

三、细读古诗。

师:请大家默读古诗,借助注释,想想诗的大概意思是什么。

师:谁来说说诗的前两行的大概意思。

生:京口和瓜洲仅一江只隔,而京口到钟山也只隔着数重山。

师:说得很到位!在这两行诗中有三个地名,能在简图上标示出来吗?(师在黑板上画长江简图,并大概标注三个地名的位置)

一生在黑板上标出。你会从书中找原因,非常会学习!

师:看着这幅简图再说说前两行诗的大意。

师:同学们,在你们看来,诗人离家近还是远?

一部分学生说近,一部分学生说远

师:你来说说近的原因

生1:我通过“一水”知道,那么宽的长江在作者看来仅仅是一道水罢了,所以他离家近,并且他想家。

师:你能抓住重点词来体会,并且体会得很深刻

生2:我还通过“只隔”一词体会到诗人离家近,就是仅仅隔着几座山。

师:那认为远的同学能不能说说理由呢?

生:长江那么宽,山路那么难走,再说古代交通又不便,所以说很远。

师:你们说得都有道理。在交通不便的古代,一道长江水,数重大山,可谓是山高水长,路途遥远,可在作者看来又为什么那么近呢?由此你能体会到什么?

生:作者他特别想念他的家乡,家乡就在他的心里装着,所以实际距离再远,可在作者看来都很近。

师:你设身处地在为作者想,你体会到了他想家的情,真好!

生:我觉得作者他想家,想亲人

师:是呀!通过字里行间,我们能体会到作者对家乡深深的思念,带着这种感受,读读这两行诗句!

师:后两行的大意是什么?

生:春风又吹绿了长江南岸,明月什么时候照着我回到自己的家乡?

四、品读古诗

师:说得很好!请大家看这行(出示幻灯片):春风又绿江南岸,诗句中这个“绿”,能不能把它换成其它字?(吹,拂,碧,到,满)

师:其实,王安石在写诗的时候,也考虑到了这些字,但他最后选择了“绿”,你们知道为什么?

师:我们的家乡虽然不在江南,但一个“绿”字让我们感受到江南的风光。

(放录像,欣赏江南美景)

【百度视频】江南美景http://v.youku.com/v_show/id_XMTEwOTA2Nzc2.html

师:小小的“绿”字却有大大的文章!请同学们阅读“资料袋”,看看王安石是怎样推敲“绿”字的。

师:多美的春天呀!同学们,这个又字,我们不能忽视,就是这个“又”字,让诗人不由得想到:春天去了,有再来的时候,可我这一走,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回呀?诗人他怎能不想——

生:(读)明月何时照我还。

师:遥望着美丽的故乡,遥想着家乡的亲人,诗人他怎能不问——

生:(读)明月何时照我还。

师:诗人就这么想着,望着,一幕幕温馨的画面又出现在眼前,一丝丝甜蜜的回忆又掠过心头,一处处揪心的场景弥漫在胸中。同学们,诗人在家乡会度过哪些难忘的时光,你们能想到吗?请用“我仿佛看到了,那是一个„„的日子,诗人在干什么,感受是什么”来写诗人在家乡生活的一处场景。

学生写话,教师巡视

师:谁先来汇报一下?

生1:我仿佛看到了那是一个阳光明媚的一天,诗人和家人一起去郊游,他们是多么幸福! 师:你是一个用心感受生活的孩子!

生2:我仿佛看到了那是一个月光皎洁的晚上,诗人和家人坐在庭院里,一边赏月,一边聊天,生活是多么美好!

师:团团圆圆一家亲,多么温馨的画面!

生3:我仿佛看到了那是雨后初晴的一天,诗人和他的朋友们一起泛舟湖上,饮酒品诗,是多么的惬意!

师:是呀!和朋友在一起的日子是特别让人难忘的!同学们,诗人现在泊船在瓜洲,和家人团团圆圆,尽享天伦之乐还能吗?

生:不能

师:眼前只见(出示幻灯片)——

生(男):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师:和朋友一起饮酒品诗还能吗?

生:不能

师:眼前只见(出示幻灯片)——

生(女):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师:一切都已远去,相伴诗人的只有这轮明月,只有这轮明月呀!明月何时照我还,是诗人肺腑的仰天长问,是诗人刚刚离开家就来问明月,同学们,你们有什么要问诗人的吗? 生1:我想问:诗人你那么舍不得离开家,为什么还要离开呢?

生2:诗人他为什么要离开家?

师:相信同学们都有这样的疑问,老师准备了一段资料,相信同学们读过之后就会明白。(出示幻灯片)

资料:王安石是北宋时期著名的政治改革家、文学家、思想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公元1070年,王安石被任命为宰相,领导变法。变法对富国强兵起到积极的作用,但触犯了大地主的利益,遭到守旧派的反对。1074年,王安石无奈辞去宰相职务,任江宁知府。1075年2月,宋神宗再次任用王安石为宰相。官场的复杂,前途的迷茫,使王安石对从政产生了强烈的厌倦感,他两次请求辞去宰相之职,宋神宗都不批准。这年春天,迫于无奈,王安石只好勉强上任。北上京城途经瓜洲时,他写下了这首著名的《泊船瓜洲》。

师:同学们,你们明白了吗?

生:明白了

师:明白什么了?

生1:诗人他被逼无奈才离开了家,所以他特别不愿离开家

生2:诗人他极不情愿离开了家,他其实不想去当宰相

生3:诗人是身不由己的,皇帝的话他不敢不听

师:你们有着很强的感悟力!是呀,通过这段资料,我们读出了一个被逼无奈的王安石,一个身不由己的王安石,一个无可奈何的王安石。诗人他无可奈何离家而去,只好问明月(出示幻灯片)——

生1:明月何时照我还。

【篇三】泊船瓜洲教案设计

泊船瓜洲表格教学设计

基于课标的课堂教学设计

课题名称小学语文_____ 设计者___王茹______________ _单位___五原一小__________ 授课年级_____五年级

【篇四】泊船瓜洲教案设计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泊船瓜洲教学设计

人民教育出版社第九册第5课

且读且析 意蕴憨足

——《泊船瓜洲》教学设计与体会

宋良荣(执教) 章荣华(指导) 姜家镇中心小学 311722 15058163458 【设计意图】

古诗是阅读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率,是新课标的教学要求。古诗教学就要有诗的语言,诗的氛围,诗的感情,营造诗意的课堂。诵读是不可替代的融通语言和精神言语的感知活动。学习古诗,不仅要弄懂字面意思、了解内容,还必须“入境”,教师只有把“读”贯彻整个教学过程,并在学生吟诵时加以启发他们进行联想或想象,这样才可领略诗的意境美,语言美。

【教材解说】

《泊船瓜洲》一诗,据说是诗人应召自江宁赴京任翰林学士,途经京口而作,是人教版小学语文课本五年级上册第二组第五课,末句感慨仕途多险,前途未测,表示的是再次赴京荣遇之际,对仕途没有足够信心之时,所有的乡情仕意。这首诗写的是诗人停船在瓜州之后,望着仅仅一江之隔的京口,想到离京口并不很远的南京,不禁勾起了浓浓的思乡之情。全诗的大意是:从京口到瓜洲仅是一江之隔,而京口到南京也只隔着几座山。春风又吹绿了长江两岸,明月什么时候才能照着我回到家乡。通篇立意亦含蓄悠远。

在课堂上教师应主要采用师生对话的形式,把问题细化、简单化,步步引导学生体会诗人情感,在读中理解、感悟,通过理解和感悟诗歌,进一步促进朗读。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认识“泊,还,绿”等生字,注意多音字的读音。

2.过程与方法: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并能有感情地背诵古诗。

3.情感态度价值观:能用自己的话试着说出诗句的意思,感受并想象诗歌描绘的意境,体会诗中的感情。

【教学重点】

通过读的方式理解诗歌,并在理解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

【教学难点】

通过创设矛盾情境和渗入背景知识体会王安石“欲还而不能还”的矛盾心境,进而认识到王安石“心系国家社稷,劳苦百姓”的高尚品质。

【课时安排】

1课时泊船瓜洲教案设计

【课前准备】

背景资料、PPT课件

【教学流程】

一、 认识诗人,导入诗文(2分钟)

㈠复习旧知,引出诗人王安石。

⒈提问:同学们,这个学期我们学过哪几首古诗?

(题西林壁 宋·苏轼;游山西村 宋·陆游;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唐·李白 送元二使安西 唐·王维)

⒉串语:真棒。说明大家课后都有复习过,才会记忆这么清晰。那今天我们就再来学一首古诗。

[设计意图:教师的教学行为不能以教为教,复习旧知导入新课,可以巩固学生之前所学的内容,起到温故知新的作用。]

二、 解题读诗,读通读准(5分钟)

1. 串语:请同学们把老师发给你们的纸拿出来,大声地把今天我们要学的古诗

题目读一读。

2. 提问: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泊:停泊。瓜洲:地名。(解题)

3. 串语:作者在瓜洲究竟看到了些什么呢?下面就让我们走进古诗。请同学们泊船瓜洲教案设计

认认真真的大声朗读古诗,争取把每个字音都读准。

4. 检查反馈:指名朗读,纠正读音。

5. 串语:这首古诗中有很多的多音字,很容易读错的,让我们一起来巩固一下。

(穿插多音字选择练习)

泊(bó pō) 间(jiān jiàn) 重(zhòng chóng) 绿(lǜ lù) 还(huán hái) 数(shǔ shù)泊船瓜洲教案设计

6. 要求:齐读古诗,巩固字音。

[设计理念:从题入手,开门见山。通过解题设置新的疑问,引导学生进一步去探索。通过一读解决字词,为再读打下基础,同时穿插字音练习,及时巩固学生所学知识,又能拓宽学生知识面。]

三、 再读古诗,初知诗意

1. 串语:接下来请同学们借助注释,再读古诗,看看能读懂什么?

2. 要求:借助注释,请学生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古诗的大意。

(京口与瓜洲只有一水相隔,钟山也只是隔着几座山。春风尚且能够一年一度地吹绿我的家乡,明月什么时候才能照着我回乡的旅程呢?)。

3. 提问:好,下面我请一位同学把刚才几位同学所说的连起来说一说。

4. 串语:是啊,明月呀,你什么时候才能照亮我回家的旅程呢?作者在这里,以“明月”

寄托了对家乡的一种思念,我们把这类用来寄托主观情思的客观物象叫意象。请同学们回忆下,在学过的古诗中,也用明月作为思乡情感寄托的古诗有哪几首?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唐.李白《静夜思》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唐.杜甫《月夜忆舍弟.》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唐.王建《十五日夜望月寄杜郎中》)

5. 反馈:齐读古诗。

四、 诵读古诗,体悟情感

㈠ 串语:诗人用明月寄托了自己————?

(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提问:是!那么课文那一诗句最能体会作者的这种思乡之情?

(明月何时照我还?)

提问:恩,明月何时照我还。尤其是哪个字深深流露出作者对家乡的思念之情?仔细找一找。

(还。)

提问:“还”是什么意思?

(回家的意思。)

串语:是的,回家的意思,你看诗人都急着想回家了,说明他对家乡很思念。 让我们一起把这一诗句一起读一遍,体会下这种思乡之情。

㈡ 提问:那王安石为什么这么想念自己的家乡呀?(当学生回答不出时放到课

文中,把整首古诗读一读)

(因为家乡很美?)

提问:恩,家乡很美,美在哪里?

(春风又绿江南岸。)

提问:的确很美,那哪个字让我们感受到了“美”?泊船瓜洲教案设计

(文中的“绿”字写出了家乡环境很美。)

提问:哦,那你说说绿字什么意思?

(吹绿了。)

提问:是的,吹绿了,即使动词又是名词,而且绿色代表着什么?

(活力,生机,希望,憧憬,把原本无形的春风通过吹绿两岸的花草而变得有形。)

提问:是呀,春风和煦,到处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你是否能想象一下。(给10秒钟,让学生体会)。那你们能用几个词语来形容一下春天这美丽的风景吗?

(春暖花开,春意盎然,百花争艳,百花齐放…...)

串语:谁还能用你美妙的声音把这种美丽的感觉读出来的?

(生甲,生乙。)

串语:老师也能从你们的朗读中体会到了那种勃勃的生气。

㈢ 提问:除了家乡美丽的风景吸引着王安石回乡,还有没有别的原因?

(家乡很近。)

提问:你怎么知道的?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提问:你太棒了,王安石现在离家很近呀,因此他特别想回家。既然王安石的家这么美,又这么的近,为什么他还会发出“明月何时照我还”的感慨呢? (因为他要去变法。)

串语:是的,我们先来看一段文字:王安石(1021~1086) 北宋大臣。原籍抚州临川(今江西抚州),生于临江军(治今江西清江)。字介甫,号半山。宋神宗熙宁二年,由江宁知府被任命为副相,主持变法,对巩固朝廷统治,

增加国家税收起到了很大的作用。王安石第一次变法成功以后,却因得罪大地主利益,遭到朝臣反对,被罢相,回江宁任知府。第二年春,再次被召升任宰相,主持变法。这首诗写于王安石第二次拜相时所作。

提问:那王安石可不可以先回家下,让后再去变法呢?

(不行,可能皇帝急召,王安石迟一分钟到,百姓就多受一份苦。) 串语:说明王安石——

(王安石心系国家社稷,劳苦百姓,他要去变法。)

串语:是的,王安石心系江山社稷,劳苦百姓。此时的王安石必须以大局为重,所以他不能回去,可是他确实很想念自己的家乡,因此写下了这首古诗,以表达自己的情感。

串语:王安石的家如此之近,可是他却无法回去,无奈呀,无奈!—— (明月何时照我还?)

王安石的家如此美丽,遍地鲜花,绿意融融,可是他却无法回去,无奈呀,无奈!——

(明月何时照我还?)

王安石心系国家社稷,劳苦百姓,舍小家为大家,期盼着早日变法成功回到故乡,因此他对月发问——

(明月何时照我还?)

(引导学生体会王安石心系江山社稷,劳苦百姓,此时的无奈之情,想家而不能回的无奈,更加体现王安石回家之心切,想家之迫切。)

串语:接下去请同学们带着自己的收获,再来读读这首古诗。

反馈:想不想把这首古诗背下来,试试看(指名,小组,齐背)。

[设计理念:新课标指出,在课堂教学中,师生的地位是:学生是主体,老师是辅助者,引导者。因此在教学中,我采用对话的形式,以问引导,让学生自己去探索答案,而且对话的形式可以拉近学生跟教师之间的距离,真正达到师生互动,教学相长的目的。]

五、总结课堂,布置作业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古诗《泊船瓜洲》,感受了江南地区春天的美丽,体会

【篇五】泊船瓜洲教案设计

《泊船瓜洲》教学设计

《泊船瓜洲》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2、理解诗歌的内容,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

3、运用所学的方法感受补充作品的情感。

教学重点:

理解诗意,感悟诗情。

教学难点:

运用所学的方法体会《乡愁》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知诗人,解诗题。

导入:在中国璀璨的历史长河中,杰出的诗人多如繁星,不胜枚举。而北宋的王安石就是其中耀眼的一颗。谁来介绍一下王安石?

1、指名介绍。

教师适当补充,强调王安石与南京的关系。

2、导入课题。

今天我们就来欣赏王安石脍炙人口、耳熟能详的一首诗——《泊船瓜洲》

3、剖题。

(1)这首诗是作者从江西出发,乘船经长江前往京城为官,途经哪?(瓜洲)

简介瓜洲:瓜洲,在长江的北岸,离南京不远。(标注)

(2)诗题中的“泊”我们在哪首诗中见过?在本诗题中何意?

(3)理解题目的意思。

二、抓字眼,明诗意,悟诗情。

过渡:此时诗人就在自己故乡不远的瓜洲,他写下这首诗,想说什么呢?我们一起来学这首诗。

1、初读诗歌,感知内容。

(1)大家轻声地读一读诗,读准字音,并想想这首诗的意思。

(2)指名读,正音:间、重、还

(3)说说诗歌大致的意思。

2、指导阅读——抓字眼,明诗意,读中感悟。

(1)“间”什么意思?表示“隔开”的意思还可以组什么词?隔开了什么? 瓜洲在长江的北岸,京口在哪儿呢?两地相距远吗?何以见得?(一水) 读一读,读出距离短。

(2)瓜洲、京口隔江相望,而钟山又在哪里呢?

“数重山”表示山多还是少?(“数人”、“数日”何意?“数”何意?)还从哪里知道山很少?(抠住“只”。补充介绍,点击“京口”。)

读一读,读出路程近。

(3)齐读前两句,指名说诗意。

过渡:瓜洲和京口只隔着一条长江,离诗人的家乡钟山也不过隔着几座山而已,可以说,诗人身在瓜洲,已设计好回家的路线。可诗人虽然离家乡这样的近,他是否准备回到家乡呢?从哪里知道?(明月何时照我还)

(4)“还”什么意思?说说这一句的意思。

诗人在什么时候想到回家?(春风又绿江南岸)

读读看,读出诗人心中此时什么感受?(思家不能回的无奈)

再读。

(5)谁能把这首诗完整的意思说一说?

(6)谁能把整个作品读一读?

(7)读完以后,你们知道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情感?

三、指导欣赏——入诗境,悟诗情。

过渡:究竟是什么触发了作者思念家乡的情感呢?让我们走入诗人的环境,见诗人之所见,听诗人之所听,想诗人之所想,看看能不能与诗人产生共鸣。

1、引入情境,引导学生想象。

诗人此时可能站在哪里?他看到了哪些景物?耳边会听到哪些声音?心中会想些什么?

2、体会用字的精妙,深入感悟诗情。

(1)而此时正是什么季节?诗人怎么说的?(春风又绿江南岸)

(2)春风又绿江南岸,江南是什么样的呢?我们就住在钟山附近,又正值春天,把我们所见到的春景告诉想家的诗人吧!

谁还能送首诗给诗人?

(3)春风又绿江南岸,江南多美呀!花红柳绿,莺歌燕舞,一派生机勃勃、春意盎然的景象,而诗人只用了一个字就表现出来了,那就是——“绿”,可见诗人用字之精妙。其实,诗人曾用过“满”“到”“过”十几个字,经过反复推敲,最终定为“绿”。诗人为何独独钟情于一个“绿”字呢?

指名谈看法,读出相应的感受。

教师交流自己的感受:是啊!一个“绿”字不仅使我看到了满眼的绿色,成行的碧树,荡漾的春水,还让我看到了烂漫的桃花,各色的野花,江南的小桥流水人家。

让我们一起读读这千古名句,读。

(4)春天来了,春风仅仅吹绿了“江南岸”?作者为什么这样说呢?

3、指导品读。

(1)你们现在悟出了诗人的情感了吗?谁来读一读?

(2)要想读好诗,我们还要注意节奏,还要读出关键字。再读。

4、小结。

作者在此地——瓜洲;此时——明月;此景——春;自然想到了——还;抒发了作者思念家乡的情感。

5、齐读。

四、归纳学法,拓展学习。

1、总结全诗,归纳学法。

我们了解了诗人王安石与南京的关系,理解了诗题的意思;通过抓住关键的字,理解了诗歌的内容;最后通过体会作者的情境,领悟了诗人的感情;这就是欣赏诗歌的方法。

2、拓展阅读余光中《乡愁》。

五、作业。

1、搜集表达思乡情感的诗词或歌曲,读一读或唱一唱。

2、背诵并默写《泊船瓜洲》。

【篇六】泊船瓜洲教案设计

《泊船瓜洲》教案设计

教案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