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梅教学反思

时间:2021-10-10 13:38:53 六年级作文

第一篇 墨梅教学反思《六年级语文《墨梅》教学反思》

六年级语文《墨梅》教学反思

六年级语文《墨梅》教学反思

此次,我执教了《墨梅》一课。在教学方法上我摒弃了传统古诗教学逐句讲解诗意的教学方法,让学生通过自读古诗来理解诗意,感悟诗人的情感。为了让语文课堂体现开放襟怀,就要把课外的相关知识引进课内,才能使古诗的教学变得“充实”“厚实”起来。所以我根据六年级学生的特点,在课前预习时让学生搜集各种与梅花有关的资料,有诗人的背景资料,有关于梅花的词语、名句积累,还有描写梅花的诗词„„将课外搜集的资料与课内学习密切结合起来进行教学,让学生的语文习向课外延伸。为了今后更好地进行古诗教学的研究,现将本节课教学目标的达成做个简单的剖析:

一、目标基本达成

本节课,在备课时我预设了以下几个具体可行、便于检测的教学目标:

1、 指导学生自读古诗,通过多种形式诵读并背诵古诗。

2、 引导学生自主解疑,理解诗句中的重点词语及诗句的意思。指

导“砚”字的书写。

3、 结合阅读课外搜集的资料,感悟到诗人借墨梅自喻,借物言志,

表达自己对人生的态度,学习诗人鄙视流俗、贞洁自守的高尚情操。

4、 初步领悟借物言志的表达方法。

5、 注重语文学习外延的扩展,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丰厚我们的语文课堂。

从课堂实录来,我预设的目标基本达成。

二、达成方式

现将各目标达成的方式总结如下:墨梅教学反思

关于教学目标1中的“指导学生自读古诗:”我是通过教学板块二的教学让学生根据教师出示的自读要求自读古诗,自主解疑,让学生让学生学有目标。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质疑能力。关于教学目标1中的“通过多种形式诵读并背诵古诗”,我是在教学板块三中采取汇报交流方式,让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诵读达到熟读成诵这一目的,并渗透对墨梅教学反思

诗意的理解。从而完成教学目标1。

在学生自学汇报交流之后,我采用老师设问学生回答的形式检测学生自主解疑的效果,完成教学目标2“引导学生自主解疑,理解诗句中的重点词语及诗句的意思。指导“砚”字的书写。”在教学生字“砚”字时,我运用了让学生看图片了解“砚”,看字形学写“砚”,通过描红练习书写“砚”。

紧接着通过教师讲故事让学生思考和交流,让学生自主地感悟诗人的品质,帮助学生理解诗人借梅自喻,托物言志,表达了自己淡泊名利、洁身自好、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品格,完成教学目标3和4的教学。

最后,我通过让学生交流分享课前收集的有关梅花的诗词来完成教学目标5的教学“注重语文学习外延的扩展,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丰厚我们的语文课堂。”通过拓展阅读,让学生进一步感悟借物言志的表达方法,并丰富学生的课外阅读,丰厚我们的语文课堂,将语文学习向课外延伸。由于时间有限,这一环节完成得不是很理想,师生的交流不是很充分,很深入,有些走过场的感觉。所以只能在课后的作业中去引领学生弥补这不足之处。

第二篇 墨梅教学反思《(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 古诗三首墨梅 教学反思》

古诗三首墨梅

又教《墨梅》,发现诗中有不少地方和原来的不同了,如原来的“我家洗砚池边树”成了现在的“吾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改为了“个个花开淡墨痕”,“只留清气满乾坤”中的“留”成了“流”,为此,语文老师们还议论纷纷,心想是否是编辑的疏忽所致。且不说前两处的改动是由于今古的说法不同而已,而对于诗句中墨梅的清气“留”在天地间变更为“流”在天地间颇有争议。后读了课本的主编张庆的解释才知道:这里的“流”可以理解为“流溢”,是指梅花可贵的清气流溢在人间。

这个备课时的争议让我想起了以前教学这首诗时,学生在课堂上的一个争议——一位学生认为诗中写的梅花不是画中的梅花,而是生长在诗人院中洗砚池的梅花实物。他发表了自认为很充分的理由:从诗中所说“只留清气满乾坤”看出梅花把自己的清香留在了天地间。而且还说到了因为梅花长在了洗砚池边,洗砚池中墨水渗透到了梅花的花瓣中,致使“朵朵花开淡墨痕”。虽然学生的看法并不是很科学,甚至有点可笑,但我并没有批评他,因为他的确实已经在学习思考问题了。

这不禁又使我想起了一个案例:一位老师教学《早发白帝城》时,有个学生忽然提出了这么一个问题:“我在电视里看过有关猿猴的纪录片,猿猴的叫声一点也不好听,李白当时那么高兴,为何要写难听的‘猿声’呢?”老师当即意识到这是一个很有探究价值的问题,便临时改变教学计划,组织学生讨论。没想到孩子们经过七嘴八舌的讨

第三篇 墨梅教学反思《墨梅图题诗-教学反思》

“实施‘真·爱’教育,追求真爱人生”是我们成都市行知实验小学的办学思想。那么,教学上如何体现“真·爱”呢?我认为,那就是要精心钻研教材、认真分析学情、精心备课、精心准备,让“真·爱”贯穿于教学的始终。

《墨梅图题诗》是一首题画诗。墨梅就是水墨画的梅花。这是是我国元代著名画家、诗人王冕所做,作者以梅喻人,表现了他卓尔不群的气节与人品。“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诗人表面上是在赞美墨梅不求人夸,只愿给人间留下清香的美德,实际上是借梅自喻,表达自己对人生的态度以及不向世俗献媚的高尚情操。此诗浅显易懂,同时又意味深长,耐人寻味。读时琅琅上口,全诗共有4句话,可以说是短小精悍却富有哲理。

在设计教学时,我特别注意了以下几点;

(一)赏读结合。对于梅花傲雪,凌寒开放,身处成都的孩子是比较不了解的,因此,我找来梅花傲雪开放的动画和图片制作成课件,让学生有一个直观而清晰的了解。再引导学生不断地朗读诗歌,希望能借助“赏”与“读”的结合,让学生对梅花有一个初步的印象。

(二)诗画结合。古诗云:“诗堪入画方称妙,画可融诗乃为奇。”王冕的这幅墨梅图真正做到了这一点,而这个单元的三首诗也都是题画诗,因此,这一主题单元我主要借助“画与诗的结合”来理解诗意。特别在带领学生品读理解“朵朵花开淡墨痕”这句诗时,我不失时机地让学生回到画中去,观察画中的梅花:长长的枝干舒展挺秀,穿插有致;枝干与花蕊的布局,主次分明,疏密得当,层次清晰;花用淡墨点染,花瓣和花蕊用浓墨勾点,显得格外清新秀丽。最后回到诗中来,这就是诗人想表达的“朵朵花开淡墨痕”。

(三)内外结合。课外的资料搜集与课内学习相结合是我这堂课的一个主要特点。我在课前让学生搜集各种与梅花有关的资料。由于学生基本掌握了搜集资料的要点,搜集到的资料形式各样,内容丰富。有诗歌、画,有诗人的背景资料,有关于梅的名句积累,还有学生自己画梅花,写诗句„„给进一步的课外延伸提供了很大的空间,而这也我教学完这首诗以后最想达到的目的之一。但在课堂上学生交流汇报自己搜集的资料时,有些同学对于如何整理表达自己汇报的材料还有所欠缺,这说明在这方面,今后教师应继续加以指导。

做的比较好的有以下几点:

1、读得比较到位。整节课,诵读声充满着课堂。由于此诗语言凝练而优美,意境深遂,通过诵读基本上让学生体会到了诗歌中的意境。墨梅教学反思

2、诗句的字里行间流露着诗人的情感,我借助资料、画面让学生感受诗人与梅花风格的统一,挖掘出了古诗中蕴含的美好情感。

3、尊重学生的个性,珍视学生的感受和体验。墨梅教学反思

存在以下几点不足:

1、引导学生体会人物品质时不够自然,同时也暴露出学生在积累方面的缺乏。

2、王冕的《白梅》与《墨梅图题诗》是相同的,我应指导学生朗读并积累,但为了赶时间我草草收场。

3、讲的有些多,没有把更多的时间还给学生。

4、忽略了个别知识点。

中国的诗歌文化有着千年的历史,我知道有努力就有回报,哪怕是失败,这对我来说也是最好的收获了。希望今后的课堂教学中,我将继续坚持把真爱贯穿于整个课堂教学之中。

第四篇 墨梅教学反思《多媒体在《墨梅》教学中的应用反思》

题目:多媒体在《墨梅》教学中的应用反思 庐江县白山镇马安小学夏彩红

多媒体在《墨梅》教学中的应用反思

这是一首题画诗。诗人赞美墨梅不求人夸,只愿给人间留下清香的美德,实际上是借梅自喻,表达自己的人生态度以及不向世俗献媚的高尚情操。此诗最大的特点是托物言志。诗先在一、二行描绘墨梅的形象,然后在三、四两行写墨梅的志愿,一个外表虽然并不娇艳,但内在气质神清骨秀、高洁端庄、幽独超逸的形象呈现在我们的面前。它不想用鲜艳的色彩去吸引人,讨好人,求得人们的夸奖,只愿散发一股清香,让它留在天地之间。这正是诗人的自我写照。

对于诗歌的教学,它既是个难点也是个重点。学生生活在21世纪,王冕生活在遥远的元朝时期,虽然学生和诗人有距离,但人性是相同的,人的心灵的情弦就是对话的平台。作为教师,我们要学会为学生拉近与文本的距离,进行适时的催化。 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开展,多媒体教学技术走进了课堂教学,融入了课堂实践,并以其生动的画面,形象的演示受到了广大教育工作者及学生的喜爱。因此,在本课的教学中我也采用了多媒体教学,下面谈谈我在教学时的几点心得:

一、更新观念是有效进行多媒教学的前提

有些教师认为,在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上有所创新的课就是具有新理念的新课。因此,在教学设计时,不断的追求手段的创新,将大量的图片、资料、录像引入课堂。然而透过这些浮华的现象看教学的实质,学生的能力并末从中得到提高。

正确的教育思想是教师课堂教学的灵魂,观念更新比方法更新更为重要。《新课程中课堂行为的变化》一书中说到,新课程,是师生之间交往、互动的场所;教学过程,是师生沟通和交往的过程。新课堂的追求,并不是一种崭新的东西,而是原本就该有却被我们忽视的东西,是在知识、技能、技巧、能力、态度、情感和价值观之间建立密切的联系。由此可见,新课堂改变的是学生过去那种消极、被动地接受式学习方式,而并不仅仅是教学手段的创新。因此,在教学中我采用自主、探究、合作的的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与积极性。例如上课伊始,采用多媒体展示梅花的图片,然后让学生回顾我们已经学过的关于梅花的诗歌,想想梅花经常是什么精神的象征等,这样学生对梅花就有了大致的了解,对本课梅花所象征的精神就会水到渠成的理解透彻。

二、 研读文本是有效进行多媒体教学的基础

教材作为知识、情感、情趣的载体,是教学的主要课程资源。学生的阅读感知能力就是通过阅读文本中感性材料的文字符号来逐步实现的。要想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提高教学质量,就要加强教师对文本把握的能力。教师对文本理解的深度和广度将直接决定教学手段是否有效。教师对文本读得越多,想得越深,感悟自然就越丰富。在处理教材上,可以充分发挥自身的创造性,选择学生最喜欢的方法和最适合学生的内容去完成教学目标。

在教学本课时,我让学生反复的研读诗歌,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首先让学生默读,然后利用多媒体配乐朗读,最后教师范读。采用多媒体出示诗人王冕的生平事迹,这样对文本的理解大有帮助。

三、因材施教是有效进行多媒体教学的保证

每篇课文有其自身的特点,教师只有围绕不同的目标,进行一系列的加工转换,选择适合学生年龄特征、为他们所能接受的呈现方式,才能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以较少的时间和精力投入,获得较大的学习效益。如果多媒体教学的方法不适合学生的年龄特征的话,那么多媒体教学在具体操作过程中难免会缺少趣味性,学生的兴趣没能充分调动,因此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在本课的教学中我采用了对比教学,把《石灰吟》与《墨梅》进行对比教学,因为它们在手法上都采用了托物言志。

总之,多媒体在现代教学中是不可缺少的,我们要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优点,避免它的弊端,让它更好的为教学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