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

时间:2021-10-02 00:00:00 读后感

  《月亮和六便士》是英国小说家威廉· 萨默赛特·毛姆的创作的长篇小说,接下来小编yjbys给你们带来《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欢迎大家阅读与参考,希望对你们有帮助。

  《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

  主要想说的有两个问题,一个是我认为这本书在谈论的一个核心问题——价值观,另一个就是关于“中年”这个话题。当然,会谈论两个问题都是出于我的主观选择,以下言论也仅代表个人观点。

  随着成长,我们也从无知到对这个世界有了一些自己的认知,或多或少,或好或坏,或黑或白又或灰,也有了所谓的价值观,有了自己对贵贱的评定。我们变得物欲,变得拜金,开始追逐一些自己也不知道是什么的“东西”,直到迷失自我,直到成了“别人”。

  "中年“可能不仅仅表示到了一个年龄段,还可能意味着你开始习惯了生活所展现给你的模样,你不再追逐改变,你把生活作为对下一代的责任。就这样,你抛弃了你,把自己的生活变作他人的附庸;你失去了你,当你的身体不再把某种渴望作为燃料时;或许你也会成就了你,如果你的生活现状恰与你的人生目标相吻合。

  但正如毛姆所说,生活的意义取决于一个人是怎样看待生活。无论是身居要职拥有显赫的身份和地位,还是与世无争地生活于一个无名小岛上,只要你能够在那里找到归属感,那便是你生活的意义。

  《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

  《月亮与六便士》讲述了一个英国的证券经纪人,放弃了稳定的工作,和谐的家庭,抛妻弃子去追寻自己梦想,最终在南太平洋的小岛上用自己的画笔创作出自己杰出的作品但付之一炬的故事。这本书名气这么大,引起许多人思考自己的生活,但我还是刚刚才第一次读了这本名作,读完有这么几点想法记录下来。

  第一,我们要月亮还是六便士?对于整个社会来说这个问题不用讨论,肯定大部分人去选择“六便士”对社会才是一个好消息,正是普罗万众们对物质的欲望才造就了当今社会物质的丰富和经济的发展;也肯定得有少部分人去追求“月亮”才能让我们的社会除了铜臭还有美的存在。那对于我们个人呢?尤其是对于我呢?我觉得我的想法与书中的布鲁诺船长不谋而合,布鲁诺船长说自己从某种意义上来讲也是一个艺术家,查尔斯是用画笔描绘自己的梦想,而他是用生活来阐释自己的理想。我觉得我骨子里是一个文艺青年,虽然我文笔也不好,也没有任何作品,我觉得别人是用文章和诗词表达自己的观点,而我则用我的生活来书写。所以我不是去追逐梦想,而是在生活中表达我的梦想。

  第二,如何看待别人的选择?我觉得这本书写的好的地方在于,作者不是用励志的方式来写查尔斯的故事,没有鼓励大家去追逐“月亮”,而这好像一直被认为是“政治”正确的。作者只是描绘了这样一个人,做了一个这样的决定,然后有一个什么样的结果。大众总是犯一个错误,以结果去评判这个人是否值得被理解和尊重,书中的查尔斯对待人事的冷漠和他的想法对世俗造成的冲击,几乎所有的人都是鄙视、排斥、厌恶的,但是当他的画卖了大价钱,大家又摇身一变改成了欣赏、理解、同情的了,翻脸速度堪比翻书,甚至连恨不得他去死的前妻,也接受记者们的访问,并用言语粉饰着他们的关系与感情。大家表面上是赞成查尔斯追寻“月亮”的行为与勇气,其实还是赞美他创造的“六便士”(这次真不是六便士了,是许许多多的六便士)。那些放弃了“六便士”去追寻“月亮”的人们,如果他们的艺术品或其他各种成果没有得到金钱方面的肯定,那他们就不值得拥有我们的理解和尊重吗?

  第三,我们如何看待别人对待我们的态度?不去受别人的影响,能够坚持自己的道路也是被大众接受的“政治”正确的处理方法。书中的查尔斯已经够不理睬众人的态度了,他能抛妻弃子,能忘恩负义,能漠视任何传统,能无视贫穷的折磨和病魔的纠缠,但他离开了英国,去了巴黎,又离开巴黎,去了马赛,塔希提,最终与土著人生活在南太平洋的小岛上最偏僻的小屋里。书中说他在那里找到了自己心中的家,书中没说他为什么觉得那里是他的家,但我想最大的原因是他在那里感到了接受而不是排除。即使是查尔斯这种完全无视传统与社会规则的人依然能跨越半个地球去生活在有人认同的地方,那我们又有什么自信说我们不理别人目光,专心做自己呢?我们无法选择父母和亲戚,但是我们能选择自己的人生伴侣,我们能选择谁做我们的朋友和同事,跟查尔斯学吧,如果不想改变自己,那就找理解和尊重自己的人一起生活和共事吧。

  莎士比亚说过,“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汉姆雷特”,我想我对于《月亮与六便士》中人物的看法也不会与别人完全相同,估计也不会与之后再看的感想完全一样,只是记录下来,因为它们存在过。

  《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

  同事与我分享一本新得的书,这本书她自己还未启读,就借给我看了,但因年底工作忙,一直搁下了。她曾追问我是否读完,这才提醒我翻看这本需要尽快还回去的书——《月亮与六便士》。每个人都有好奇心,从翻看这本书的那一刻开始竟迅速勾起我的好奇心,作者像“我”的化身,知我所想、知我所疑,在漫不经意间探究“怪人”——思特里克兰德,这位画家离奇的一生。

  一个英国证券交易所的经纪人,突然弃家出走,到巴黎去追求绘画的理想。他的行径没有人能够理解,经过一番离奇的遭遇后,主人公最后远居到与世隔绝的塔希提岛上。他最终找到了灵魂的宁静和适合自己的环境。他创作出一幅又一幅使后世震惊的画作。在他染上麻风病双目失明之前,曾在自己住房四壁画了一幅表现伊甸园的伟大作品。但在逝世之前,他却让土著妻子答应在他死后把这幅画作付之一炬。

  我追随小说第一人称的经历、见闻,慢慢了解小说主角思特里克兰德,像我对待身边的一位老友,真切的关心并见证思特里克兰德的生命足迹。他对自己的命运从来也没有抱怨过也不沮丧,他抛弃掉世俗中两个女人对他的嫉妒和禁锢,在土人爱塔的守护下实现自己理想的升华,寻找到了自由的、本初的另一个灵魂。作者借助第三者医生之眼,让我们看到这一神秘的壁画。壁画的内容已不复存在,但一个外行的医生口述的这段轶事,却让我们也感受到了壁画给人的震撼冲击波,如同体验到了空间的无限和时间的永恒。

  理想与现实就像书名中的“月亮”和“六便士”,它们就在身边,我们手握现实,遥望理想,又有谁舍得离开现实?当身边出现能抛弃六便士,追寻月亮的“怪人”时,人们就会用世俗的观点去桎梏并用舆论引领其回归现实。但是小说中的“怪人”还是凭着自己的执着得到了月亮,终究实现了理想,这样的结局鼓舞着我要勇敢的追求理想,不忘初心。

  在开始写《月亮与六便士》的感悟之前,想用最近在微课上学到的思维导图给各位读者呈现一个主要的人物关系图。这份人物关系图是我自己亲自梳理的,如果你有看过《月亮与六便士》希望此图能让你想起书中人物形象,如果你没有看过《月亮与六便士》,希望我在表达我读后感的时候此图能够让你明白书中主要人物关系。

  读完《月亮与六便士》后我既不悲伤也不难过,对书中的人物既不讨厌也不喜欢,以前读完一本书后对书中所表达的情感要么喜欢要么厌恶,或多或少都会有自己的一些情感倾向,有理智的,也有不理智的,但这本书中的人物形象我既不赞同他们,但也不反对他们。对他们的情感保持一种中立态度。我也在知乎上去搜索读者对《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发现对这本书的看法就如同一千个人心中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当时我的感悟就是经典的书本就是作者不带入自己的情感,用价值中立的态度把书本呈现出来,在作者完成书的那一刻起,就不在属于作者了!顷刻间对毛姆佩服起来。下面是毛姆的相片。

  下面黑色字体是书中一些的摘抄

  “斯特里克兰德太太是一个富有魅力的女人,她爱丈夫。我想象得出他们幸福生活,诚实、体面,外界的危险灾祸是干扰不了的。而且,因为两个向上的可爱的孩子,显然注定能发扬他们家族和地位的优秀传统,在这人间不是没有意义的。他们会不知不觉变老;她们会看见自己的女儿长大成人,到了年龄就结婚成家——一个出落成了漂亮的大姑娘,有健康的孩子的未来母亲;另一个又是英俊的小伙子,很有男子气,显然能成为一名军人。最后,功臣名就后进入有尊严的退休生活,子孙们敬爱有加,度过一个幸福的值得的一生,活得一个大寿数,安然进入坟墓。”

  这种生活方式无疑是无数夫妻的平安一生的故事,是人世间生活的样本。可是查尔斯.斯特里克兰德毫不犹豫在自己40岁的时候离开家庭,前往巴黎学习画画,四十岁才开始梦想,很多人都会持怀疑态度。包括我自己。但作为社工专业的学生,我却看到另外一种问题,有多少人能够真正安然度过晚年,有一个贤惠的妻子,有儿有女,儿女成家,就可以安然度过晚年了吗?我持怀疑态度。有多少父母为了让自己的儿女有房有车,能够娶妻生子,有一个圆满的婚姻,不惜把自己的存款,房产给儿女。因为在他们生活中,认为儿孙满堂对自己而言就是一种幸福的晚年,可是到了晚年的时候,当父母没有财产,当父母不能满足儿女需求的时候,父母连说话权都没有,这就是所谓的晚年吗?这让我想起了书中的一段问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