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味数学体会作文

时间:2021-10-01 00:00:00 四年级作文

第一篇:《读《趣味数学》有感》

读《趣味数学》有感

张庄联校,宁艾学校,四年级140班,董凯娜。

《趣味数学》这本书和它的名字一样有趣。每次我都会被书中的故事情节所吸引。

“奥数乐翻天”讲的是两三个穿插有数学问题的生动小故事;“数学奇趣馆”是有关“头脑黑客”、“无敌计算王”、“布克”、“阿宝”四人之间的故事,并把数学问题蕴含在情节跌宕的故事中,浅显易懂。

我最感兴趣的就是“三秒给答案,不给是笨蛋”这个版块。数学知识有一定的规律性,这个版块主要就是教给大家同类题的做题规律。每一类型题只要找对了规律,甭说三秒,一秒就能说出答案。

最令我疑惑不解的就是“神秘的旅行”。编辑叔叔们列出的这些题目都是重量级的难题,需要我们认真思考、研究,然后把答案寄给《趣味数学》编辑部,如果正确,就能当上“探秘骑士”。以后,我要努力学习数学知识,争取早日当上“探秘骑士”。

《趣味数学》已经伴随我好几年了,让我们在趣味中学习,在快乐中进步。《趣味数学》是本好书,是我学习中的良师益友。它使我的学习充满乐趣,也使我变得热爱思考

第二篇:《趣味数学小故事集锦》

趣味数学小故事集锦

1、0和它的数字兄弟

有一天,森林里面来了一群特殊的“客人”。它们长相很特别,动物们都很奇怪,要求他们一一介绍自己。第一个走出来 一个瘦子,它说:“我是1,像支铅笔细又长”。接着又走出一个说:“我是2,像只小鸭水上飘。”第三个说“我是3,像 只耳 朵听声音。”“我是4,像面小旗随风飘。”“我是5,像支衣钩挂衣帽。”“我是6,像棵豆芽咧嘴笑。”“我是7,像把镰刀割 青草。”“我是8,像支麻花拧一道。”“我是9,像把勺子能盛饭。”“我是0,像个鸡蛋做蛋糕。”他们刚介绍完了,小鹿又 问道”你们中间谁最大?谁最小呢?”9站出来,很骄傲地说“我是9,我最大。” 0耷拉着脑袋说“我最小。”“对,就是这个 表示什么都没有的0。”9用冷淡的口气说道。9刚说完,动物们和它的数字兄弟都笑了。0更加不好意思了,动物们看到0这么没 有用,都不愿意和它一起玩。它们在一起唱呀!跳呀!非常开心。 突然一只 大象在里面挣扎了很久,用了很大的力气总想爬上 来,它爬呀爬累得满头大汗,腿也挂破了,鲜血直流。可是,怎么也爬不上来,它只好在里面大声“救命 呀!救命呀!”动物 们听到了,就纷纷跑到洞口边,想把大象救出来。数字1到9也来帮忙了。他们组成最大的数字987654321,显示了最大的力量, 费了九牛二虎之力,也没有把大象拉上来。这个时候,只听见后 面有一个微弱的声音说道“我也来试试。”它们一看是0,就勉 强的同意它也来帮忙。它们重新组成数字9876543210,它们的力量一下子 就增大10倍。哈哈……,一下子就把大象拉上来了。 动物们都很感谢数字兄 弟,同时也为冷落了0感到愧疚,它们都来到0的身 边,愿意和0做朋友。数字兄弟也开始重视0了,愿意 和它一起玩耍。 从此以后,0再也不自卑了,它觉得自己还是很有用的。趣味数学体会作文

2、美丽的植树图案

很久很久以前,阿拉伯数字王国的国王过20岁生日,罗马数字王国派人送来了20棵珍贵的树,作为生日礼物。 阿拉伯数 啊。“20”大臣张榜招贤,凡是能巧妙地栽这20棵树的人将有重赏。可是,谁也设计不出来。 “20”大臣日夜思索,翻了大量的资料,又用石子进行了一次次的试验。他画了成千成万个图样。画着,试着,忽然,他 眼睛一亮,看到了一张极其美妙的图案。 “20”大臣立即把图案奉献给国王。国王见了非常高兴,“20”大臣指着图案对国王说:“陛下,您看,图中所栽的树不 论横数、竖数或斜数,每行都是4棵,这样最多18行。” 国王赞叹不止,说:“这样美丽奇妙的植树图案,我在任何公园都没有看见过,简直太美妙了。我要重重地赏您!” 。 我要重重地赏您!” 国王赞叹不止,说:“这样美丽奇妙的植树图案,我在任何公园都没有看见过,简直太美妙了。我要重重地赏您!” “对,这是一位名叫山姆·劳埃德的数学家发明和设计的,我只是把他设计的图案用到植树问题上来。”“20”大臣据实说。 “好,好,你能用上这个图案,也是有功的。”说着,国王宣布了对“20”大臣的奖赏,并将这个图案命名为“20图案”, 是世界上最美丽的植树图案。 国王立即派人按照“20图案”把20棵树栽在宫廷的花园里。从此,这美丽的植树图案就一直流传至今。

您肯定想知道这个“世界上最美丽的植树图案”是什么,请快来在本“趣味数学故事集锦”栏目中找一找吧

3、蝴蝶效应

气象学家Lorenz提出一篇论文,名叫「一只蝴蝶拍一下翅膀会不会在Taxas州引起龙卷风?」论述某系统如果初期条件差 一点点,结果会很不稳定,他把这种现象戏称做「蝴蝶效应」。就像我们投掷骰子两次,无论我们如何刻意去投掷,两次的物是 相同的。Lorenz为何要写这篇论文呢? 这故事发生在1961年的某个冬天,他如往常一般在办公室操作气象电脑。平时,他只需要将温度、湿度、压力等气象数据 输入,电脑就会依据三个内建的微分方程式,计算出下一刻可能的气象数据,因此模拟出气象变化图。 这一天,Lorenz想更进一步了解某段纪录的后续变化,他把某时刻的气象数据重新输入电脑,让电脑计算出更多的后续结 果。当时,电脑处理数据资料的数度不快,在结果出来之前,足够他喝杯咖啡并和友人闲聊一阵。在一小,结果出来了,不过令 他目瞪口呆。结果和原资讯两相比较,初期数据还差不多,越到后期,数据差异就越大了,就像是不同的两笔资讯。而问题并不 出在电脑,问题是他输入的数据差了0.000127,而这些微的差异却造成天壤之别。所以长期的准确预测天气是不可能的。

参考资料:阿草的葫芦(下册)——远哲科学教育基金会

4、动物中的数学“天才”

蜜蜂蜂房是严格的六角柱状体,它的一端是平整的六角形开口,另一端是封闭的六角菱锥形的底,由三个相同的菱形组 成。组成底盘的菱形的钝角为109度28分,所有的锐角为70度32分,这样既坚固又省料。蜂房的巢壁厚0.073毫米,误差极小。 丹顶鹤总是成群结队迁飞,而且排成“人”字形。“人”字形的角度是110度。更精确地计算还表明“人”字形夹角的一半—— 即每边与鹤群前进方向的夹角为54度44分8秒!而金刚石结晶体的角度正好也是54度44分8秒!是巧合还是某种大自然的“默 契”?蜘蛛结的“八卦”形网,是既复杂又美丽的八角形几何图案,人们即使用直尺的圆规也很难画出像蜘蛛网那样匀称的图案。冬天,猫睡觉时总是把身体抱成一个球形,这其间也有数学,因为球形使身体的表面积最小,从而散发的热量也最少。 真正的数学“天才”是珊瑚虫。珊瑚虫在自己的身上记下“日历”,它们每年在自己的体壁上“刻画”出365条斑纹,显然 是一天“画”一条。奇怪的是,古生物学家发现3亿5千万年前的珊瑚虫每年“画”出400幅“水彩画”。天文学家告诉我们,当 时地球一天仅21.9小时,一年不是365天,而是400天。(生活时报)趣味数学体会作文趣味数学体会作文

5、麦比乌斯带

每一张纸均有两个面和封闭曲线状的棱(edge),如果有一张纸它有一条棱而且只有一个面,使得一只蚂蚁能够不越过棱就 可从纸上的任何一点到达其他任何一点,这有可能吗?事实上是可能的只要把一条纸带半扭转,再把两头贴上就行了。这是德国 种玩具使得一支数学的分支拓朴学得以蓬勃发展。

6、数学家的遗嘱

阿拉伯数学家花拉子密的遗嘱,当时他的妻子正怀着他们的第一胎小孩。“如果我亲爱的妻子帮我生个儿子,我的儿子将继承三分之

二的遗产,我的妻子将得三分之一;如果是生女的,我的妻子将继承三分之二 的遗产,我的女儿将得三分之一。”

而不幸的是,在孩子出生前,这位数学家就去世了。之后,发生的事更困扰大家,他的妻子帮他生了一对龙凤胎,而问题就发生在他的遗嘱内

容。如何遵照数学家的遗嘱,将遗产分给他的妻子、儿子、女儿呢?

7、火柴游戏

一个最普通的火柴游戏就是两人一起玩,先置若干支火柴于桌上,两人轮流取,每次所取的数目可先作一些限制,规定取走最后一根 火柴者获胜。

规则一:若限制每次所取的火柴数目最少一根,最多三根,则如何玩才可致胜? 规则一:若限制每次所取的火柴数目最少一根,最多 三根,则如何玩才可致胜? 例如:桌面上有n=15根火柴,甲﹑乙 为了要取得最后一根,甲必须最后留下零根火柴给乙,故在最后一步之前的轮取中,甲不能 留下1根或2根或3根,否则乙就可以全部取走而获胜。如果留下4根,则乙不能全取,则不管乙取几根(1或2或3),甲必能取得所有剩下的 火柴而赢了游戏。同理,若桌上留有8根火柴让乙去取,则无论乙如何取,甲都可使这一次轮取后留下4根火柴,最后也一定是甲获胜。由上 之分析可知,甲只要使得桌面上的火柴数为4﹑8﹑12﹑16...等让乙去取,则甲必稳操胜券。因此若原先桌面上的火柴数为15,则甲应取3 根。(∵15-3=12)若原先桌面上的火柴数为18呢?则甲应先取2根(∵18-2=16)。

第三篇:《天津市中考满分作文-让学生体会数学的趣味性》

让学生体会数学的趣味性、应用性

我们大家都知道,小学阶段的学习是人的终身教育的起始站。尤其在知识爆炸的今天,学习数学不再仅仅是学生掌握知识的多少。我们的教学更为关注的是学生掌握数学知识的方式方法、学生学习数学的情感态度、数学是否有趣、它能解决什么实际生活问题等等。作为一名数学教师,我也在思考,我也在摸索,我也在不断地提升着自己的认识,我也在不断地改进着自己的教学。通过学习实践,我认为让学生体会数学的趣味性、应用性非常重要。因为,只有有趣的东西,它才是有生命力的;只有有用的东西,才是学生真正想学的。

一、让学生感受数学的趣味性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并富有个性的过程。在这方面,我们的许多教师一直在不断努力。这次我县开展的优质课、展示交流课中就有许多这方面的例子。如蒋晓燕老师执教的“观察物体”、程黎梅老师执教的“长方体的认识”、章平老师执教的“生肖里的数学”在这方面都有很好的体现。在教学中,教师立足教材,开发了教材的趣味性。在知识的形成中,注重了学生积极乐观的情感体验。 再如,从美丽的西子湖畔来我们常山送教的陶敏青老师,在这方面的表现就更优秀了。由陶老师执教的“找规律”,充分地体现了数学的趣味性。整节课由“幸运串串烧”引入,以让学生猜猜第2串“幸运串串烧”下一朵花的颜色来引出规律,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学生参与的热情。然后用一句话:“同学们喜欢规律吗?”组织学生进入了挂满灯笼、彩旗飘扬、小朋友在开心地做游戏的活动场面。那么美的地方,那么好玩的游戏,哪个小朋友不觉得有趣那真叫怪了!学生们找啊找,找得很开心,学得很投入。在陶老师的引导下,学生还创造了有规律的掌声,摆出了有规律的学具,展示了有规律的动作,最后师生一同观看欣赏了生活中时时处处可见的规律:不同颜色的五角星,不同形状的图形,街道两道的绿化带,精心编织的手镯,小朋友衣服的条纹„„真是太棒太精彩了!可以说,陶老师这节课不仅是在引导学生找规律、发现规律、创造规律,更是在教会学生要做生活的有心人、要善于发现身边的数学、要从小培养自己学习数学的兴趣。

我不仅感叹:人生能遇一位好老师,足矣!通过向别人学习,我看到了自己的不足,我感到了作为一名教师,没有源源流动的活水的危机。

二、让学生体会数学的应用性

教学学习的最终目的就是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使学生在面对实际问题时,能主动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因此,我们在平常的教学中,要学会灵活运用教材,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意识。记得我在执教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教学第六册应用题——“移多补少使两部分同样多”时,就比较注重让学生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我是这样设计得:

1、创设生活情境,唤起学生的内需。

师:谢菲(班里学生)过生日那天,在饭店里请了两桌酒席。当时一张桌子坐了12个客人,另一张桌子坐了8个客人。(听到这儿,同学们有的惊奇、有的怀疑、有的笑起来、有的已经在思考)

2、针对生活情境,提出需解决的问题。

师:怎么啦?这样坐有什么不对吗?

生1:坐12个客人的那张桌子太挤了。

生2:为什么不从人多的那一桌请几个坐到人少的那一桌呢?

3、运用已有经验,主动解决问题。

师:是啊,谁有好办法呢?

生:请2个客人坐到人少的那一桌。(全体学生一致同意)

师:你是怎么知道要请2位客人坐到人少的那一桌呢?

生1:请2个客人坐到人少的那一张桌,刚好两桌人数同样多。

4、发挥学生潜能,探究数学方法。

(1)明确要求。

补充回答: 师:刚才那位同学提到“两桌人数同样多”提得真好!同学们也都学得挺棒。不过老师想知道你们是采用什么办法使两桌人数同样多的?请你们独立思考或找你要好的同学商量一下,看看有哪些方法。

(2)独立思考或合作学习。

(3)方法交流。

① 12 8 11 9 10 10

1 1 一样多

1次请1位客人,连续请2次两桌人数同样多。

② 12 8 10 10

2

1次请2位客人,只要请1次两桌人数同样多。

③ 12+8=20(人) 20÷2=10(人) 12-10=2(人)

④ 12+8=20(人) 20÷2=10(人) 10―8=2(人)

⑤ 12―8=4(人) 4÷2=2(人)

⑥ 12―8=4(人) 4―2=2(人)趣味数学体会作文

5、合理设计练习,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

①一种游戏卡片,明明有20张,扬扬有12张,明明借给扬扬几张,两人的张数同样多?

②三(1)班有48人,三(2)班有54人,要使两个班的人数相等,三(2)班有几个同学要转到三(1)班?

③妈妈有2包糖果,一包有88颗,一包有24颗,妈妈每次从多的那包拿4颗放到少的那包,拿几次后两包的糖果颗数相等?

如今,教改的春风已经吹遍神州大地,如何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如何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如何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如何使师生互动动态生成一个美妙的数学课堂呢?加强数学的趣味教学、应用教学应该是一条行之有效的捷径。各位同仁,让我们一起努力吧!

第四篇:《读《30个趣味数学故事》有感》

最近我读了小学生最好奇丛书之《30个趣味数学故事》。对数字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大家都知道数字是没有生命的,可是这本书却把一个个数字写活了。这本书充满了朴朔迷离的数学故事,读完后你们肯定会和数字成为好朋友。读了这本书,我学到了自己还不知道的知识。比如无理数,它们没有特定的规律,和有理数的性质不一样,所以导致它们无限的连续。还比如奇数和偶数,我们将偶数和奇数分别加、减、乘、除一下,就会发现他们的独特性质:奇数与奇数之间的和或差都是偶数,奇数与奇数相乘或相除的结果都是奇数……

我想:数学世界里的知识无穷无尽,只要我们细心研究,多多去想,很快就会发现,数字们将变得精神饱满、活力四射。

第五篇:《趣味数学》

有许多人认为数学不但枯燥无味,而且没有实在意义,又难学又没用。事实上,数学王国并不像人们想象的那样。他也有许多有趣的地方,只要感兴趣,就会觉得它是多么其乐无穷呀:

1. 三个男人在饭馆里吃饭,共花了250元,每人出100元,找回10元纸币3张和20元纸币一张。三个人各拿了一张10元纸币,而留下20元纸币。这样,每人支出了90元。也就是90×3=270(元),再加上没有找开的20元纸币,共290元。那么,那10元哪里去了呢?

答:什么也没损失。

注: 三个人拿出100元,找回10元,实际上付出90元。三个人支出合计为90×3=270(元)。其中250元给了侍者,留下20元纸币。所以,把这20元纸币,再加入到270元中去,是不正确的。

2. 有一位国王在庆祝太子诞生日时,颁布了大赦令。“对所有的犯人都减刑一半。”大家听到这一消息后,都很高兴。只是国王的大臣,对终身监禁犯人的处理有所顾虑。因为,不能知道他们还能活多少年。皇上降下圣旨,“不许有一个例外,所有犯人的刑期都要减刑一半”正在思索中,一个大臣喊道“有了!”那么,这个大臣到底想到了什么呢?

答:终身监禁的犯人隔一天关进牢房一次。

注:不能被犯人能活多少年所困惑。

3. 两个行人想吃面包,一个人拿出4块,另一个人拿出3块。接着又来了一个行人,就招呼他也来吃饭,每一块面包都切成3片,每一个行人都吃了7片。被招待的那位行人,为了报答,拿出7个金币。那么,最初两个人,各自得多少金币?

答:第一个行人得5个金币,第二个行人得2个金币。

注:分得的金币不按出面包的个数(第一个行人3×4=12片,第二个行人3×3=9片)而是给第三个行人吃的面包个数(第一个行人3×4-7=5片,第二个行人3×3-7=2片)

4. 狗和猫赛跑。狗每次跳三尺远,猫每次跳两尺远。但狗跳两次的时间内猫可以跳三次。它们选了两棵相距100尺的树比赛,看谁跳一个来回的时间短,那么比赛结果会怎样呢?

答:猫赢。

注:猫与狗跳过六尺的时间虽然相同,但狗由于每次必跳出三尺,所以不可能跳到整一百尺,会超过两尺,相当于共跳204尺,比猫多跳四尺,所以狗比猫慢。有的提看似简单,却实藏陷阱,需处处小心谨慎。看了这4道题一定会觉得妙趣横生,而且会有一定的收获,所以说,数学也是一个蛮有趣味的学科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