亿江南

时间:2021-10-01 00:00:00 四年级作文

亿江南(一)

四年级下《亿江南》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感悟江南的美景,体会作者喜爱江南、眷恋江南的思想感情。

2、感受诗歌语言的魅力。体会诗歌优美词句的表达效果。

3、拓展词诗歌阅读,渗透整合学诗的方法。

课前谈话:

同学们,古往今来,无数文人墨客都流连于江南的美景。(出示PPT)

(生读杜牧《江南春》)

师:这是杜牧眼中的烟雨江南。

(生读汉乐府《江南》。)

师:这是老百姓眼中的鱼米江南。还有许多诗人的笔墨,秒hi了如诗如画的江南。江南和我们身边的景色不同。长江中下游,长年气候温润,河湖交错,风景宜人。人们都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今天,让我们一同走进白居易记忆中江南。

教学过程:

一、 初读感知、了解大意

1、读词,读准字音,把词读流畅。

2、同桌交流对诗的理解。

二、进入诗境,品读理解

(一)情境陶醉——感悟“好”

1、同学们,如诗如画的江南就在我们眼前了。(出示配乐课件“梦江南”。)

2、对话:看你特别陶醉,觉得江南的风景怎么样?(生自由交流)

3、引导:诗人把你们的千言万语,浓缩到了一句诗。哪位同学想读一下? (生读“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通过课件把课件把北方的学生带入江南如诗如画的意境,为赞美铺垫情感。

(二)随文学习——理解“旧曾谙”

过渡:哪一个字告诉我们,白居易熟悉江南?

师:太熟悉了——(出示词卡:旧曾谙。)

(生读“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通过反响思维,调动学生思考加深对词语意思的理解,并通过多次的读词卡,落实记忆。

(三)顺势质疑、突破疑难

1、学生质疑。(预设:诗人为什么会对江南的风景如此熟悉呢?)

2、引入阅读资料,生读资料。

3、有感情地朗读。

师:假如你就是诗人白居易,阔别江南后,你总是跟朋友夸赞江南—— (生接读: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师:窗外开始结冰,你又想起了温润的江南——

(生接读: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用学生发问的方式,巧妙地补充资料、利用资料,并通过一唱三叹的朗读方式,激发学生的情感。

(四)品读语言,揣摩表达——“日出江花红生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过渡:是什么让诗人对江南念念不忘?

1、感知读。

原来他忘不了江边的花,忘不了江中的水。(学生读诗)

读着读着有两种鲜艳的色彩映入我们的眼帘。(学生读诗)

红的花,绿的水,异色相对,多美啊。(学生读诗)

2、对比读

对比: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日出江花红,春来江水绿。

诗人用什么手法来写江南的江水与日出?

通过语言的对比,感悟表达的精妙,再回到语言本身,感悟景色的美丽和语言的魅力。

3、想象读。

让我们回到那个美好的清晨,也许你就站在江边,也许,你正走入花丛,也许你的身边还笼罩着一层薄雾„„太阳出来了,朝阳下你看到——

男同学:如出江花红胜火。

女同学:春来净水绿如蓝。

利用白居易优美的语言,激活学生想象,丰富学生的感知,进入优美的诗境。

4、合作读,对比品析。

(师)日出——(生)江花红胜火

(师)春来——(生)江水绿如蓝。

品悟:白居易抓住最美的季节、最美的时间、最美的景致,用短短的27个字描绘了江南无与伦比的魅力。

再次通过语言的对比,感悟作者观察的独到,突出作者与他写江南的诗人之不同,加深对诗意的理解,体会景色的美丽和语言的魅力。

(五)个性品读——“能不忆江南?“

个性读:你想怎样读?——能不忆江南?你想读出白居易对江南的什么? 预设1:能不忆江南?(突出强烈的反问)

预设2:能不忆江南?(突出怎么能不忆呢。)

预设3:能不忆江南?(值得回忆)

预设4:能不忆江南?(独独忘不了的是江南)

教师小结:从中我们感受到了诗人一种什么样的情感?(板书:眷恋。)

通过不同的个性读,多角度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深刻体会白居易对江南的一往情深。

三、 补充拓展,领悟主题——心中江南

深度思考:仅仅怀念江南的风景吗?(读资料)

多少年来,在江南的一幕一幕又浮现在眼前。

难忘啊难忘——(生接读资料:难忘我们一同修筑堤坝,一同挥汗如雨。) 难忘啊难忘——(生接读资料:难忘我们一同种植下西湖岸边的一草一木。) 难忘啊难忘——(生接读资料:难忘我们一起开山,一同修路„„)

通过第二次补充资料,丰富学生的认知,将理解引向深入。

四、 整合学习,丰满诗情——忆中江南

其实,描绘江南的诗词,白居易一连写了三首,读读后两首,读完出示: 自读思考:

两首词中,作者回忆了一些什么事?与第一首只写景有什么不同? 哪句话最能表达诗人对江南的情感?

1、 讲一讲:你和白居易感兴趣的事?

2、 读一读:最能表现白居易的眷恋的诗句

“何日更重游?“还读出什么?(依恋)

“早晚复相逢?”又读出什么?(期待)

3、 听一听:江南的百姓对白居易的不舍。

师:诗人对江南有着深深的眷恋,江南人又何尝不是这样啊。

渲染:临别时,你没有向乡亲们辞别,本想悄悄离去,转身时却看到——(出示诗句:耆老遮归路,壶浆满别筵。)

离别苏州时,再不敢告诉乡亲们,可是却听到“苏州十万户,尽作婴儿啼”。

通过多层次的放手学习,深刻体会,不但让学生赏了江南美景,而且也受到江南情的感染。

亿江南(二)

亿江南(三)

《断桥亿江南-寒雪》

作者:枫寒影雪

西楼鸿惊影, 玉琼甘玉露。邯郸孤影月,莫时问相逢。断桥花残雪,泪烛风自吟。禹城佳人颜,雪舞易倾城。伊人固自封,倾国倾人城。红粉即骷髅,百媚存众生。烟消云焉散,孤芳独自赏、篱落佳人城。 .

亿江南(四)

《错误》的古典性

浙江 袁达军

台湾诗人郑愁予的《错误》一诗广为传诵,评论家誉之为“堪与宋词小令相提并论”。此诗选入高中教材后,许多教参资料都称其秉承中国文学传统,极具古典意味,而古典意味具体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题材和主题的传统性,《错误》继承的是中国古代宫怨和闺怨一类诗歌传统,只不过在形式上是用现代语言来表达;二是诗中选用的“莲花”、“春风”、“柳絮”等意象具有传统特色,但这些资料对第二点没有具体的阐释,语焉不详。在这里,笔者想运用英美新批评派有关语境的理论来针对第二点作出具体的解说。

所谓的语境,传统的认识是指一个词语、句子或段落与它们的上下文的关系,正是这种上下文确定了该词、句或段的意义,新批评派把这种传统的语境称之为“作品语境”。但他们大大的扩展了语境的范围 ,他们把目光投向作家写作时的话语语境,如当时的写作环境,当时人们对这些语词的种种用法,称这是语境的现场意义。他们进一步把语境的范围扩展到语词的历史积淀中去,文本中词语所体现的“表示一组同时再现的事件的名称”,语境能够使一个词的意义涉及到“整个文明史”(燕卜荪语),这是语境的历史涵义。这里,笔者将使用语境的理论第三层含义,从词语的历史文化积淀方面来揭示《错误》一诗中意象与意境的古典性。 诗歌的开首为“我打江南走过”,读到“江南”二字,人们不由地想起两个名句:“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与“日出江花红似火,春来江水绿如蓝”。江南总是与山清水秀,明媚艳丽相连在一起的,可以说秀丽是“江南”这一词的文化内涵。但是我们会发现“江南”这一文化内涵与《错误》一诗凄婉、孤寂的意境是不相合的。是不是意象与意境产生了矛盾?不,原来“江南”除了上述的历史文化内涵外,还有一个不为人注意的传统,那就是江南也与男女情爱和相思有关,以众人皆知的白居易的《亿江南》为例,白氏共作三阕,而广为流传的只有前两阕,第三阕因与男女艳情有关,格调不高而被人有意忽略。这一阕是“忆江南,其次忆吴宫。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早晚复相逢”。 另外从现存的词牌名来看有《亿江南》、《梦江南》、《望江南》等,其内容大多与男女情爱有关,譬如大家熟知的温庭筠的《望江南(梳洗罢独倚望江楼)》,就是一曲典型的闺怨词。另有韦庄的《菩萨蛮》(其三)艳情极浓,具体内容是“如今却忆江南乐,当时年少春衫薄。骑马倚斜桥,满楼红袖招。 翠屏金屈曲,醉入花丛宿。此度见花枝,白头誓不归”。可见“江南”一词的还有艳情与相思的一面,这正是《错误》一诗的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