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堡的故事观后感800左右 柳堡的故事电影观后感精选

时间:2021-09-15 00:00:00 五年级作文

柳堡的故事观后感800左右,红色影片给我们讲述了那个波澜壮阔的时代涌现的感人的人物。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柳堡的故事观后感800左右相关的一些内容,希望能够激发你的兴趣,如果能够真正帮助到你,那真是再好不过啦。

柳堡的故事观后感800左右一

革命战争题材的电影,一般都是轰轰烈烈,英雄虎胆或者运筹帷幄,矛盾很深重,冲突很剧烈,这部电影在当时应该是个创举。它的视野没那么铺张,情感没那么激昂亢奋,镜头紧紧聚焦只是革命战争浩瀚洪流之中的一个间隙、一个小小的支流和一个小小的地方,还有只是少少的几个人。这是第一新鲜的地方。然后是爱情的主题,在那时候也不多见,影片情致绵延,导演成功的传递出了自己的感动,这在儿女情长表现上比较失语的时代,很容易成为人民群众的集体宣泄载体。我想这是这部电影家喻户晓的主要原因。

但是仔细想来,本片的时代烙印也很明显。政治说教的地方不少,电影为了宣传军队(集体)的优良作风和严明纪律,个体的爱情还是太过于合理化了。当然,难能可贵的是,后来副班长与政委的谈话中主动承认了自己思想的斗争,表现出了个体精神领域的微妙与复杂,但终究是用作检讨般的独白否定了对于更深远的意识形态禁锢突破的努力。这是时代的局限性。

爱情两个字本身就意味着对于情感合理性的肯定,也因此必然包含着对于理性意识的反叛。亚当和夏娃不但是魔鬼引诱的目标,也是爱神悄悄降临的造访者;不光是因为他们吃下了苹果才招致灾难,更是因为某种奇妙的感情---爱---使他们突然惊醒,单纯封闭的伊甸园倒塌了,世界因为这样的一瞬变动跨入了新的时代。情感的力量是不可思议的。这句话表明,思维也可能包容于情感之中。

强调情感并不是要求这部电影全心全意的去追求当下超越阶级属性超越时代的浪漫,我只是觉得男女主角(尤其是男主角)个体化的东西应该再多一些,主动的动作再多一些,这样才见的是动情。战士不是伟人,个体还是要犯些错误的。求取完美的形象是虚假的,是容易招人怀疑的,那只是为了顺应官方的意志,有什么意思呢?可能不如李双双,虽然也在政策之中,但是在刻画人物的时候,给了自主意识,给了自由灵魂,给了主动动作,给了更多活趣。

柳堡的故事观后感800左右二

在寒假期间,我观看了红色经典电影《柳堡的故事》,令我受益匪浅。

《柳堡的故事》讲述的是1944年春,宝应县柳堡地区最后解放了,新四军战士纪律严明,作风严谨,很快就解除了当地百姓的疑惧心理,与百姓们打成一片。四班副班长李进在村民田学英家养伤的时候,两个人互生好感,但指挥员劝说他放下儿女私情。部队离开后,恶霸刘胡子欲霸占二妹子,部队接到二妹子的弟弟小牛送来的消息,迅速又和指导员带队回到,及时救出了二妹子,两人感情更加深厚。但为了革命事业,李进放下了这段感情,随部队南下作战。五年后,李进成为连长,二妹子也光荣入党成为革命骨干……故事中主演人物有:“四班副班长李进”、“二妹子田学英”、“二妹子老弟小牛”、“班长”、“指导员”、“连长”等。

战争是可怕的、是危险的,因为它使百姓们遭殃——让百姓们失去儿女,让儿女们失去父母,还有的百姓因为战争而牺牲……战场上流了多少百姓的鲜血!这鲜血流进多少人的心中!虽然我们不以前历过,但是我们能够真切的感受到!然而,故事中“副班长李进”、“指导员”、“班长”、“连长”、和众多战士们,他们不怕危险,不怕牺牲,不惜一切代价,打着帝国主义们,打着让我们受苦受难、受欺辱的鬼子们。故事中没打死一个鬼子,我心中都无不振奋!战士们用手雷、枪打得鬼子们落荒而逃,到最后,我们胜利了。我心中为之振奋!看到这个片段,我想到了坚守祖国、保卫祖国的战士们。他们流血流泪,但始终不离开自己的岗位,他们是付出了多少,才换来祖国的安宁和谐;有多少战士在战争中断胳膊、断腿,有多少战士在战争中盲目了、耳聋了、残疾了,想到这些心中有种说不出来的感受。在此,我想对千千万万保卫祖国的战士们说:“谢谢你们无私地付出,才有了祖国的安宁和谐。你们辛苦了!感谢你们日日夜夜的坚守,我向你们致敬!”

帝国主义对百姓们的欺辱,我们是怎样也不会忘记的,那段悠久的历史,是怎样也洗刷不了的。回想以前,百姓们过的是什么日子,再想想此刻我们过的是什么日子。故事中的一切,我们都不以前历过,然而,故事中的一切,都曾真实发生过。我们此刻能做的就是每人拿出自己的一份力量,我们要回顾那些经典的红色电影,多去体会,多去感受。每一个经典红色电影讲的都是一个真实的故事,只是我们并不明白。我们是祖国的未来,我们心中总有一个不变的念头——不忘国耻,振兴中华。

《柳堡的故事》这部经典的红色电影,会永久留在我的心中。

柳堡的故事观后感800左右三

在国家图书馆做细验的时候,凑巧抽到这个电影看,本来没有什么期望,心想五十年代的电影无非是又红又专,宣传社会主义的优良,攻击国民党或者日本小鬼子的惨无人道,除了同志友谊,再难看到其他的情感表达。没有想到一看竟然是描写爱情的,虽然这爱情也是在革命的大旗下的掩护下以看似正大光明的方式演绎着。

黑白电影泛着怀旧的气息,男主人公副班长(廖有梁饰演)青春帅气,剑眉黑浓,身板笔直,笑的时候稚气中透出青春的阳光,女主人公二妹子(陶玉玲饰演)嘴角一对迷人的梨窝,长长的辫子斜斜的搭在身前,和人说话的时候总带着几分羞赧的表情,笑的时候好像梨窝里加了糖。故事不复杂,但是叙事结构在当时算得上不同一般了,倒叙中有插叙,比起现在的电影经常采用时空切换当然算不了什么,但是在50年代末期能够这样切换镜头的还是不多的。《冰山的来客》镜头切换比起《柳堡的故事》当然要更为复杂一些,那个是反特剧,为了增强悬疑效果。说真的,以前我太小看50年代的电影了,认为导演、演员全部都服务于意识形态,是国家机器严密控制的不具有独创意识和艺术追求的一批人。现在看了几部老电影才明白以前那种想当然是完全错误的。虽然他们受制于当时的意识形态,但是他们仍然在粗狭的空间中寻找发挥才思的可能性,让自己的影片尽量在合乎政治要求的前提下兼具艺术性。

但是即便他们小心翼翼若此,却还是躲不过命运的悲剧。看完了柳堡的故事,我好奇于廖有梁他们是如何度过文化大革命时期,回来查了一下资料,让我不胜唏嘘。

影像中那么美丽的爱情、那么帅气的副班长、那么甜美的二妹子,现实中却是命途多舛,不胜凄凉。

先说电影的取材原型吧,副班长爱上了房东的女儿,最后副班长在解放战争中牺牲,房东的女儿也下落不明。电影中副班长和二妹子的大团圆结局更多地是在抚慰刚刚结束战争之痛的人们。如果说电影原型人物的命运令人嗟叹,那么电影中扮演者的现实生活更让人心痛。

廖有梁在文革开始之前和武汉一位舞蹈演员结婚并有一子,文革后,他们被批斗,廖有梁被下放到上海某地当搬运工,后来他妻子和他离婚,并带着儿子远飞美国,剩下廖有梁一个人独自生活。虽然文革中忍气吞声活了下来,但是文革结束以后,身体孱弱,患有肝癌,之后在许多电视电影话剧中也跑龙套,但只能顾个温饱了,与名声显赫的50年代大不可比。但他始终乐观,坚强的活着。他十分想念自己的儿子,总是期盼着儿子能够回来看他一眼,他将儿子小时候用过的东西都珍藏着,半截的铅笔,用过的图书等等,他经常打开那些东西,一件一件的摩挲着,不知道他心里在想什么,但总知道是难过的。

晚年的时候分到了一套房子,结果不谙世事的他却被装修商骗走了十万元钱,至此,一病不起,虽然在人艺同志的帮助下,房子终于装修好了,可惜他已经住入了医院。临死的时候,他说“活着,总归是好的”。可是,他活着,盼到什么好的呢?唉,即便如此,他到最后也还是庆幸自己的人生的,只是儿子是他心里永远的痛,咽下最后一口气前,他叹了口气说“孩子,你为什么不来看看爸爸呢?”

电影屏幕上帅气阳光的革命好青年,却是被安上宣扬资产阶级思想的大帽子,平反之后,青春已不再,羸弱的身体遭受着肝病的折磨,他床上放了一根扁担,说晚上睡觉的时候肝疼起来用扁担抵着会好很多。

其他演员在文革中也倍受折磨,陶玉玲被关牛棚,和演连长的那位演员关在一起。连长性子刚烈,一生铁骨铮铮,最后从楼上跳下寻死,造反派们知晓以后连夜宣布他的多项罪名,并继续展开批斗。可怜的他跳下之后并未当场咽气,躺在地上大口大口喘着粗气,非但没有一个人来帮助,还要在他肉体如此痛苦的时候,再次忍受精神的折磨。

还记得昨天看电影的时候,对着镜头上稚气未脱的副班长忍不住会笑起来,看着二妹子甜美的笑容心里止不住的羡慕,电影中不时响起的九九那个艳阳天的歌声欢快动人,还有美丽的江南风光虽然是黑白色胶卷仍然掩不住它的明媚缱绻。那时候哪能想到现实中每个人的命运竟然是如此悲惨呢?

为那些老艺术家们叹口气,他们经历了一个荒唐的年代,经历了一个不尊重艺术直至践踏艺术的年代,无法逆转的历史车轮将他们本来应该享有的荣誉、尊重统统碾碎,只剩下孱弱的残壳卑微并且坚强的挺着。

但愿中国不会再犯类似错误。

以上就是范文112作文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柳堡的故事观后感800左右,希望能给你提供些许帮助。更多模板作文请继续关注范文112作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