忍受寂寞

时间:2021-09-15 00:00:00 六年级作文

两个爱画画的孩子,一个把自己画的每一幅画都贴在墙上,3年后他举办了画展;另一个则把画完的一张张画都扔进了纸篓,然后又埋头挥毫。30年后,第一个孩子的画人们已不感兴趣,第二个孩子的画却横空出世,震惊了世人……这就是“纸篓与墙”告诉给我们的故事。 小小的故事,却蕴含着深刻的哲理,我不禁为第二个孩子的成功叫好,更钦佩他30年“寂寞”之中所保持的那份“平常心”。 法国文学家罗曼·曼兰说过:“艺术家是寂寞的。”无独 有偶,我国画家程十发老先生也曾富有哲理地说:“艺术家要 有生命意识,浮躁、焦灼的心态于创作不利,艺术家要修炼自 己。”“修炼自己”,说得多好!用佛教术语讲就是:“四大皆 空,千锤百炼,方能修得正果。”

众所周知,苦行僧式的隐逸且 活是十分清苦,十分寂寞,甚至是普通人难以忍受的,但也只 有这样才能大彻大悟,获得真谛。反之,一个沉缅于世俗的诱 惑、急功近利、沽名钓誉的人,是很难有大的作为的,就算喧}+ 一时,也必定不会长久。 纵观中外,抚今追昔,许多有建树、有造诣的人大都能善待“寂寞”。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隐居乡野,留下了“采菊东篱下”的千古绝唱;李太白傲视权贵,郁郁不得志之时仍不失豪迈,赢得了“天下滴仙人”的美誉。再看国外,梵·高的《向日葵》令无数后人倾倒,可谁想到灿烂的色彩之下,是画家一生穷困潦倒;巴尔扎克在创作巨著《人间喜剧》时债台高筑,捉襟见肘……但所有这一切他们都忍受了,没有怨天尤人,没有“身在曹营心在汉”,恰如文中提到的第二个孩子那样,忍受寂寞与“大苦”,执着地、永不停止地作尽善尽美的追求,最终赢得了数十年后的成功与“大乐”。

在“穷愁不得志”之时,应该忍受寂寞不受诱惑;在“功成名就”之后,在被掌声、鲜花环绕之际,我们也应保持理智、清醒的头脑。25届奥运会上,撑杆跳高的世界纪录保持者布勃卡失败了,时人评价说:“他把太多的时间给了应酬,把太多的精力给了金钱。”近日,我国围棋“天元赛”降下帷幕,围棋大师马晓春不敌小将常昊,中国棋协主席陈祖德中肯地说: “一名成功的棋手,在赞誉声中更要把握方向。”

这话说得多好!一个人尤其是曾拥有过成功与辉煌的人,更要把握自我, “甘于寂寞”,保持一颗平常心。文中第一个孩子30年后的黯然失色,这个教训不是很深刻吗? 由此,我又想到了当今社会。面对五光十色、物欲横流的世界,有的人不甘清贫,下海弄潮了。对此本无可厚非,沉寂了多年的国人确实应活跃一下了,但我们是否也应多一分冷静? “非宁静无以致远,非淡泊无以明志。”无论是功成名就,还是献默无闻,我们都应该像故事中的第二个孩子那样,忍受 。宾。多一些沉稳,少一些浮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