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情谁拟《尊王篇》

时间:2021-09-15 00:00:00 高三作文

高中时我便对文史从爱好转而成为信念、〕第一堂诸文课洽文径师讲:“人之为学有三境界焉。昨夜西风凋碧树,独卜高楼,望尽人涯路。此第一境界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 界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界也。”每每语文课、老师循风雅、溯诗文,曾有“所谓伊人,在水 方”的缠绵;曾有“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的悲利,曾有“痛哭京口三军溃,哀哉杨柳十日围”的辛酸。

文学已经成为、种渗透剂在时刻感染着我、〕直到有一大:1999年5月8日。 就在那一天我们维护正义的勇士催难,我们国家的象征被摧残。那一夜像往常一样翻开《唐宋诗钞》,看到的却是异样的文章,读着“尧之都、舜之壤、禹之封,于中应有一个半个臣戎”,读着“_且复弯庐拜,会向篙街逢。”读着“昨夜寒蛰不住鸣……”,人间的悲切,注定与无奈相联系,而这无奈恰推柳宗元所说的“雨打萍叶不自由”。 我不禁在想80年前的北大怪杰辜鸿铭。他深通八国语言、文化。然而先生却布鞋与褂,大谈尊王之道,并且遇到英人则以英语誉英国传统文化之粗鄙。

遇到德人则以德语斥德国传统文化之蛮陋。有人目之为保皇,有人目之为哗众取宠。而谁能了解一个极有自信之人,在历览各国文化之后,想以国家为依托,而他的国家无论国力学术却都在沦亡。当有朝一日世界一呼:“终有中国之富强。”而“富强”之外还剩下什么。想到明末遗民朱舜水的名句“衣冠谁有先朝制,东海翻然认故国”。难道今天再读一遍两遍能不触目惊怀吗?放眼今天,正是“制绣文,不如依市门”的时节,而我却不厌其烦地讲国故旧学,或许是儒家的书读多了,沾染上一些习气。儒家讲“知其不可为而为之”,我知道我的志趣习惯或许是崇高的,而我也知道我的志趣与习惯最终不能被认可或实现。这种“注定”之中透露着几分悲壮。 我选择了! 所以,我不放弃! 因为我不放弃! 所以,我必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