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我是劫匪

时间:2021-09-15 00:00:00 高三作文

我有一个朋友是警察,还有一个朋友是心理学家。有一次我们在一起讨论一个非常有意思的问题:假如我们三个人是持刀劫匪,现在有两伙抢劫对象,一伙是开放空间中的两个过路人,另外一伙是一个封闭空间,比如说一辆客车车厢里的几十位乘客,究竟应该找谁下手?

按照常规思路,当然是找人少的下手比较容易些,但是那两位对犯罪心理很有研究的朋友都认为找人多的下手更经济、更安全。

更经济我能理解,做案对象多抢的钱多嘛,那么更安全又是怎么回事呢?朋友跟我讲了一种群体心理学中特有的“集体沉默”现象。也就是说当人们面对利益威胁时,可能会选择站出来反抗,也可能会选择沉默,但是在群体中还有第三条选择——那就是期望别人首先站出来反抗,因为首先站出来的人可能第一个受到伤害,而其他人的利益可能得以保全。这种期望的心理很可能使一个个体在威胁发生时首先选择沉默,而这种个体沉默会进而导致整个集体的沉默,使犯罪行为得以在一个群体中顺利实施。

知识就是力量,这话一点不假,如果不是专家解读,我还不知道原来抢一车人比抢一个人更容易。听起来也许有点不可思议,但是现实中发生的许多案例确实如此。后来警察朋友又补充了一句:“实施群体抢劫一般要求有一个相对封闭的空间。”这个要求我能理解。

股市是一个开放的投资场所,但现在A股的现实情况却是一个相对比较封闭的空间。股市现在的表现与整体经济关联性不明显,股市在投资市场中被逐渐的边缘化,就连中国股市投资者也日益边缘化成为独特的“股民”。那么在遭遇整体利益侵犯时,会不会也出现那种集体沉默的现象呢?

这不是会不会的问题,而是正在发生的事实!

今天全面股改第一批40家上市公司的方案表决完毕,无一例外获得通过,这和试点阶段42家上市公司情况是一样的。当然也有不一样的地方,那就是流通股东参与表决的比例大幅下降,平均只有百分之三十几,而最低的不到百分之十三。虽然这一批方案平均的流通股东赞成率接近百分之九十,但这个结果似乎并不能代表全体流通股东的意愿。

在这种情况下,投资者对方案是否满意恐怕不能仅仅看表决结果,市场走势信号表现出来的更为真实。我不能说现在80多家已经通过了表决的方案都不好,但是肯定也没有人能说这80多家方案都是合理的、让投资者满意的。别的不说,宝钢股份这种情况就存在很大的疑问。

这里有一个逻辑难题,所有股改方案在表决时都获得如此高的支持比例,那么投资者一定是对市场进行的股改进程非常满意、非常拥护的,那么在这种情况下股市对场外资金的吸引力是不断增强的,股指走势也应该是欣欣向荣的。但是股市中发生的实际情况恰恰相反,这似乎又证明投资者通过对市场的操作表达了另一种情绪。

当然,到目前为止股改方案也不是完全都通过了,试点阶段的清华同方方案就被否决了。现在想想清华同方也许会觉得自己比较冤,它的方案相比另外85家公司的方案当然不是最好的,但绝对不至于是最差的,放在现在推出恐怕也不会通不过。

我想清华同方被否决是一种极为特殊的情况(按道理来说这本来是一种极为正常的情况),一来是它出现在股改争议最大的试点时期,二来是当时投资者对此事关注度极高因而参与表决的比例极高,三是因为它的流通股东结构分散不利于事前谈判,四是因为当时也许出于某种考虑也需要这么一个特例出现。

如果按照批量推出的角度,清华同方那一批只有四家公司不应计入进度,第一批股改公司应该是试点的第二批42家,那么真正的第二批就是现在通过表决的全面推进阶段首批40家公司。连试点都算上,股改刚刚进入第二批表决,流通股东参与表决的比例就出现如此惊人的下降。人们难道对自己的利益都毫不关心吗?我想“集体沉默”的现象已经出现了。

还是回头来谈劫匪的话题。我问那两位专家,集体沉默的状态怎么才可以打破?答案是这样的:如果保持沉默的集体中有人率先打破沉默开始反抗,可能导致两个截然相反的极端结果,一是集体暴发,二是整个群体更加沉默。

集体暴发的概念我懂,自古以来农民起义与平民暴动就是现成的例子,人们也能理解保持沉默的顺民突然成为大规模暴民的转变是怎么发生的。但是整个群体更加沉默又是怎么回事呢?

专家的解释是这样的:如果劫匪能够迅速的对率先反抗的人做出镇压反应,将集体暴发扼杀在萌芽状态,那么可以导致整个群体的更加沉默。这下我就懂了,出头的人不讨好,那么就更加没有出头的人了,不是不想反抗,而是事实证明反抗无效。

回到股市中来谈股改表决。试点阶段是股改争议最大的时候,也是流通股东参与投票比例最高的时候,这时候一系列保驾护航的措施出现了:也有资金进场,股市也有了二百多点的上涨行情,G股一时成为热点,同时回购、增持的承诺政策也是那时候出台的。上市公司在这个阶段也加强了对机构投资者的个别沟通与协商。结果终于实现了第二批试点全部通过的结果。

可以这么说,方案大规模否决最可能出现的时机就是第二批试点时,但是已经被消灭在萌芽状态,股改进入全面推进阶段之后,流通股东,尤其是中小股东则选择了集体沉默。市场集体沉默还有一个很重要但是不为人们重视的原因,那就是没有人看到抗争的利益。

四个月过去了,股改已经进入全面推进的第八批,唯一被否决的清华同方公司并没有在如此长的一段时间内提出一套更好的、对流通股东更有利的替代方案。不知道这是政策的有意疏忽还是制定政策时根本没有考虑过这一点。虽然股改利用的是表决协商机制,但是缺少了这一环的实践,这种协商机制就缺乏真正的评价体系。

股市中人都喜欢做预言和预测,那么在这里我也可以对今后的股改表决做一番预测:其实在第二批试点全部通过时,股市中大部分中小流通股东对股改方案的表决就已经进入一种集体沉默状态,全面推进阶段之后,这种集体沉默状态恐怕会进一步被强化。也就是说,参与表决的流通股比例会继续降低,而同时各类股改方案仍然会保持很高的通过率。有人,包括我自己曾经呼吁过改变这种局面,但是现在才发现,这不是一个简单的市场问题,而是一个受控制的群体心理现象。

我后来又问,当群体出现集体更加沉默的现象如何才能打破时,两位专家都答道:“此时就需要英雄人物出现了,否则好莱坞的硬汉电影和我们身边的先进事迹报道去哪里寻找素材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