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爱在细微之处 细微之处的爱作文

时间:2020-06-01 00:00:00 500字

作文:爱在细微之处

妈妈的爱450字

妈妈的爱450字妈妈的爱0 妈妈的爱作文450字

  1、语言通畅的具体要求  语言要流畅。这是对作文语言最基本的要求,就是要求语言运用规范、准确、连贯、得体,读起来文从字顺,通畅流利。其次,语言要有文采。这是在“语言通顺”的基础上提出的高一层次的语言标准。或是词语生动,或是句式灵活,或是善于运用修辞手法,或是文句有意蕴,这些都是有文采的表现。  2、怎样做到语言通畅  第一、语言规范。  在写作中,要符合语言规范的要求要注意三个方面:一是用词要体会词义的轻重、词语适用范围的大小、词语的感情色彩,不能随自己心意生造词语;二是句子不能有成分残缺、搭配不当和误用关联词语等毛病;三是除了在记叙性文章中为了描写风土人情的需要可以适当使用方言、俚语外,一般不使用方言俚语。  第二、语言准确。  要符合语言准确的要求就要注意有些问题有些看法要表达得十分准确才行。“我认为”“大家都这样看”“从全局看是好的”“我愿意这样”等等,是全称还是特称,一定要搞清楚,千万不要以偏概全。有些说法还需要婉转。如:“发牢骚,是人们将内心积压的意见、见解、看法说出来,虽然有时态度或形式有些不太合适,但终究是一些真实的意见,当然里面不免有些偏激的成分,但是我们干部一定要认真地对待啊!”这段文字,考生掌握的分寸就比较好,“有些不太合适”,“里面不免有些偏激的成分”,两个“有些”马上界定了牢骚的特点,使人们更清楚地认识到了“牢骚”的弊端。这正是语言“准确”的集中体现。  第三、语言连贯。  要做到这点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文章中的每一段文字,都要统一于一个话题,围绕着一个中心;二是一段话要按照各句与中心的关系以及各句之间的关系合理地组织起来,可以根据人们认识事物的客观规律,根据句子的意思和思路的展开依次排列,也可以凭借语法手段(关联词、方位词、数词、代词等)或修辞手段(排比、对偶、层递等)来组合各个句子;三是句子之间要有语言和语气上的联系,如用主语承前省略、利用代词呼应、使用关联词语、适当重复上下文的内容或语言等方法来确保语言呼应;四是增添必要的过渡性语言,避免由于思维的速度大大高于表达的速度而带来的中间环节被省略或淡化了的“跳跃”现象。  第四、语言得体。  要达到语言得体的要求一要注意表达对象,“心中要有读者”是写作的重要原则,只要试题中规定了写作对象,语言的运用就要考虑到这一条件。二要注意区分不同的文体:记叙性文体要以情动人,以叙述、描写为主,语言形象生动;议论性文体要以理服人,以阐述、议论为主,语言严密概括。

作文:爱在细微之处

爱在细微处作文500字

爱在细微处作文500字 江苏肖宜兴市洋溪小学五(1) 程昊 人们都说“母爱如海,父爱如山”。有的爸爸妈妈太过于宠爱自己的孩子,有的爸爸妈妈却把爱放在孩子们不易察觉的细微之处。 我的爸爸妈妈就是这样。记得有一次,我和爸爸妈妈到公园去玩,我一不小心被一块石头不绊倒了摔在地上,“呜呜”地哭了起来,爸爸妈妈好像没有看见似的,头也不回地走了。这下可好了,我哭得更起劲了。就在这时我看见爸爸和妈妈不经意似地回了一下头,他们的眼睛好像在说:“好孩子,快爬起来,从哪里摔倒就要从哪里爬起来,要坚强。” 当我爬起来时,爸爸和妈妈蹲在那里,张开双臂正等着女儿投入她们温暖的怀抱呢!我破涕为笑,猛地扑进了他们的怀抱,那时候,我感到好温暖。 还有一次,我被开水给烫伤了,痛得直叫,妈妈闻声赶来,我以为妈妈会很关心地问我是怎么弄的,疼不疼这一类的问题,谁知,她只是简单地交代了一句:“下次小心点。”便转身离去。我很伤心、很委屈,也很生气,觉得妈妈一点儿也不心疼我。第二天一早,我醒来发现旁边有一瓶药水是专治烫伤的,我心中顿时明白了。原来,妈妈是关心我的,只是她不想让我发现。 其实,爱无处不在,父母并不是不关心我们,而是别有用心。他们是想让我们变得更坚强。小时候吃点苦,长大了才能幸福,养成不依靠别人,自己努力向前的好习贯。

作文:爱在细微之处

《爱在细微处》作文

爱在细微处

粥店在我上学的路上,粥店来办事个中年汉子。头发虽然很少却梳得很整齐,身上系这一块青蓝色的长围裙。店面虽小,却收拾得井然有序,三张方桌擦得锃亮,每张方桌都放这一罐红糖。 小店的粥十分有特色,小米熬得黏你的嘴唇。如果你喜欢,还可以放上一大勺红糖,再用筷子慢慢搅开,闻着粥香。看着粥由乳白色慢慢变成酱紫色。低下头,沿着碗边吸一口,慢慢咽下, 那个香啊!可足足品味良久。粥也便宜,一块钱一碗,钱就放在放他身边的那和铝盒中。每天早晨上学或傍晚回家,我都在这儿喝上一碗香糯小米粥解解馋。

汉子的生意很好,早晨店里总是挤满人,汉子一边舀粥一边招呼着顾客:“再等一下,马上就好!”当汉子吧盛好的粥递到顾客手中时,心里的幸福感顿时如潮水般四溢开来。不过,在吃粥的人群中,我也常看到一个小孩的身影。小孩是个流浪儿,穿着一身破旧的衣服,身上散发着异味,周围的客人自然很讨厌。那天,我就排在小孩身后。小孩并不是像别人一样把钱递给汉子,而是在接过粥的一瞬间,把手里的钱飞快地往盒子一扔,便飞快地跑开了。忽然间我意识到,一元硬币扔到铝盒声音较为清脆,而小孩扔钱的声音明显是一毛钱的声音。“他只扔了一毛钱。”

我立即向汉子说,脸上带着一丝得意。谁知汉子依旧在忙手里的活,连转身看都没看:“我知道,他天天只扔一毛。”“那你为什么不拆穿他的把戏?”汉子的话令我疑惑不解。汉子说:“这孩子太可怜,一碗粥对我来说不算多少损失,但假如我揭穿他,他或许再也不会来,也许他只能饿肚子了。”随后,汉子把盛好的粥递到我手上。我的脸却是一阵通红,暗自佩服汉子的善良与度量。

中年汉子的粥好喝,不仅仅是粥的味道甜美,(后面被划掉了)

作文:爱在细微之处

“爱在细微处”素材运用指导

命题作文“爱在细微处”素材运用指导

请以“爱在细微处”为题,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作文。

这道命题作文的中心语是“爱”。在选材时要围绕“爱”来采撷记忆中那些涂满爱的色彩、闪烁爱的光泽、散发爱的味道的点点滴滴。“在细微处”限定了作文谋篇布局的角度,从“爱”着眼,从“细微处”落笔。把握住了“爱”和“细微处”这两点,构思作文就不会跑偏,不会远离命题的旨意了。

选材的范围,可以写父母对自己的疼爱,可以写老师对自己的关爱,可以写朋友对自己的挚爱,可以写生命历程中那些相识或素不相识的人对自己的友爱,只要有“爱”就不拘一格。也可以选取那些名人轶事带给自己的心灵撞击,他们身上展现于细微之处的爱带给自己怎样的触动,激发自己对人生进行深刻的思索。写作时要注重凸显细微之处,通过细节描写的方式去展示人的情怀,用一滴水折射太阳的光辉。

素材一:

中国移动在央视做的广告——《不是离不开手机,是我离不开你》:妈妈:“女儿给我买了个手机。”女儿:“我一年就回家一次,但是电话天天都会打。座机嘛,没人接;手机嘛,比较方便。其实呢,就想知道妈妈在干嘛。”妈妈:“唉,有一次我没带手机啊,她急坏了。”(场景再现)妈妈:“喂……”女儿:“喂,妈。你干嘛不接电话?”妈妈:“我去买了点菜啊。”女儿:“我打了好几次。”妈妈:“哎呀,离开手机就不能活啦?”女儿:“不是离不开手机,是我离不开你。”(画外音:手机接通的,不只是牵挂)

素材点拨:这则广告播出后感动了很多人,它从母、女两人的角度分别阐述,故事很简单,想要传达的信息也很清晰:当我们在外漂泊时,不要忘记,在家中有需要我们惦念的人,需要我们时时牵挂和问候。广告中没有大场面,传情达意全在细微处。就像歌曲唱的“常回家看看”,妈妈的爱是“准备了一些唠叨”,爸爸的爱是“张罗了一桌好饭”,儿女的爱尽在“帮妈妈刷刷筷子洗洗碗”,“给爸爸捶捶后背揉揉肩”。这样的素材叙议皆可。 素材二:

一则初中生的日记:我的爸爸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民,为了多挣点钱,利用农闲外出打工。我的妈妈是一个平平凡凡的家庭妇女,为了让我能有个更好的环境学习,把我送进县城

的中学,她在学校附近租房,一边找点零活一边陪读。在分离的日子里,爸爸妈妈有事没事的时候就打打电话,这是他们每天必做的事情。那一天妈妈去市场买菜,等到傍晚回家发现有5个未接电话,是爸爸打的。她急忙拨过去,那边却关机了。那边会有什么事吗?妈妈急坏了。等到很晚他们通上电话,才松了一口气,都没啥事。

素材点拨:这是一则非常富有生活气息的素材,可以看成是素材一的拓展。广告中展现的是女儿对母亲的牵挂,而这则日记表现的是夫妻之间的惦念,丈夫忧虑妻子在家没人帮助,妻子担心丈夫在外没人照顾,拳拳爱意全凝聚在打电话这个细小的举动上了。

素材三:

一年冬天,彭丽媛去福建看望习近平,发现南方过冬没有暖气。回到北京,她就一直惦记给丈夫做床棉被,因为“街上卖的尺寸小,近平个儿高,捂不住脚丫”。她特地托母亲用新棉花弹了一床6斤重的大棉絮,又去布店扯了被面被里,自己一针一线缝起了一床新被子。正巧那段时间要外出演出,先去东北,最后才能到福建。于是,她就背上鼓鼓囊囊的大被子上路了,走一路背一路。路上遇到两个旅客,一个说:“这人像彭丽媛。”一个说:“笑话!彭丽媛能背着被子到外地演出吗?不信咱俩打赌!”一路颠簸将新被子送到远在福建宁德的丈夫手中,看他盖上连声说好,彭丽媛才放心了。

素材点拨:这是一则名人故事素材。彭丽媛对丈夫习近平的爱,全都体现在那一床被子上面,素材中彭丽媛的语言,以及“去布店扯了被面被里”、“一针一线缝起了一床新被子”、“走一路背一路”等细节,无不生动而感人。作文时选取这样的名人素材非常贴切、鲜活,富有感染力。

素材四:

朱元璋雄才大略,很快在濠州红巾军中崭露头角,不免遭人侧目,郭子兴也对他有疑忌。有一次,郭子兴把他关了禁闭,不给饭吃。他的妻子马氏探知此事,偷偷地跑进厨房,拿了一块刚刚下锅的热饼,准备送给朱元璋吃,谁知刚出门就撞见了义母,她怕被义母看破,连忙把热饼塞进怀中。她一面向义母请安,一面眼睛瞅着别处,脸上显出很不自然的神情。义母觉得她异常,叫住她寻根问底,后来实在烫痛难忍,她就伏地大哭,说明了原委。等取出饼来一看,胸前都被烫烂了。朱元璋知道后感动落泪,至死不忘。马氏就是后来的大脚马皇后,朱元璋称她为“家之贤妻,犹国之良相”。

素材点拨:这则素材跟素材三构成古今双壁,让人感受到两位伟大女性的温柔细腻,那是饱蘸着感情的笔墨,用心书写“爱”的一笔一划,也许不曾说过一句“我爱你”,但是此

时无声胜有声,一切尽在不言中。作文时旁征博引,博古通今,除了可以展示自己丰富的知识储备外,更可使议论具有强大的说服力。

爱在细微处

吉林省长春市第九十中学

李健航

夜幕降临。漫天纷纷扬扬的碎雪遮蔽着视线,街道两边人们的喧哗、耀眼的灯光还是依旧。

我挺了挺身上沉重的背包,长呼出一口气,这么晚了,真想早点到家。风吹得更紧了,像打着呼哨的怪老人,令人不寒而栗。我将手缩进大衣袖口里,不禁想起了母亲,母亲的手总是那么暖和,有时,抱着她的脖子,浓密的披肩长发覆盖着我的双手,我的手会一下子暖起来。

走着走着,我不禁暗笑自己,都多大了,一天不见就想妈妈。无意间瞥了一眼街边的小摊,突然一只红色的发夹跳入了我的眼帘,它像一只红色蝴蝶在雪中飞呀,舞呀,像一团火一样灼热了我的眼睛。这要是戴在母亲的头上,那必定无比好看,想到这里,我急忙回转身子,跑向已经走过很远的小摊将它买了下来。

我将发夹握在手里,加快了步伐,我多想早点给母亲戴上。眼前大片大片的雪花欢快地飞舞着,有的淘气地落在了我的睫毛上,有的顽皮地钻进我的脖子里,在漫天飞舞的雪的海洋中,我看到妈妈就站在不远处。她穿着过膝长的红大衣,在纷飞的雪花中,像一株红梅。她伫立在那里,正翘首朝着学校的方向张望,我的心头一热,不禁加快了脚步。

我奔过去,“妈妈,给你买的。”想马上给她戴在头上。她却一脸淡然地说,“快上车吧,外面太冷。”坐在车里,她将发夹擎在手心里,仔细地观察起来,“很懂审美呀,和我的红大衣很配呀!”她赞叹道。明亮的车灯将发夹映得像夏日的晚霞一样红,这时,我发现,妈妈的脸像杜鹃一样一片菲红,不知是冻的,还是映的……“我给你带上吧!”我拿过发夹,轻轻地为她戴起,冻麻的手拂过她长长的发丝。“你手这么凉?”她一脸的惊愕。她紧握我的双手,脸上荡漾着满足的笑容。

原来,妈妈是这样容易满足。

此时,我不禁想起了这样一首小诗:

黑色的云曾经飘过母亲的眉间

黑色的风也曾吹打着母亲的容颜

多少痛你忍受过

多少苦你饱尝过

多少累也从不说

却又给予我们无尽的执著

正如:

你紧握着我的那双手。作文:爱在细微之处

爱在细微处

时间如水东流,谁把流年偷换。露珠在叶尖处的片刻温存,雪花在脖颈上的瞬间清凉,回眸处的眼波流动,一笑间的眉目情深,一切来得如此细微,但爱就是这样,体会得越深才会越明了,它更多时是在暗香中浮动。

爱在空气中吐露芬芳——

周一清晨,一片忙乱,年迈的奶奶也围着我团团转。我穿衣,她帮我整理领子;我吃饭,她帮我吹凉热牛奶;我系右脚的鞋带,她帮我系左脚的鞋带;我戴上帽子,她帮我往下拉一拉;等我站在门口,她又吃力地递给我重重的书包。我转身出门,习惯地将手插兜,手触及一丝柔滑清凉,却是一副医用口罩。马上身后就传来奶奶追上来的叮咛:“这雾霾天气,空气污染严重,把口罩戴上。”想起昨天奶奶在自己屋里,云里雾里地叨叨咕咕:“还是医用的好用,一定要买医用的。”原来如此。蓦然,空气透过口罩变得清香了许多,爱的芬芳在空气中四溢。

爱在线脚上舞起旋律——

衣扣调皮,竟在妈妈出差时罢工“外出”。于是,猛张飞玩绣花,平日里粗手粗脚的爸爸,捻起了细针细线。低头舞弄了半晌,手指被扎了两个针眼,然后额头汗涔涔地站在我面前,很是骄傲:“给,缝好了。”我看着缝好的衣扣,忍不住噗嗤一笑。那错乱的针脚,杂乱的线头,衣扣边上还多了很多的褶皱,怎么也捋不平,竟是用针线缝死了。但笑过之后,我看见爱从红色的衣扣里涌动出来,载歌载舞,宣布这是它的领地。是啊,爱的领地。

爱在灯火里氤氲温馨——

初中学习紧张,总有午夜奋战。看窗外,城市的灯火渐渐熄去,将夜幕还给星光点点,而我还顽强地挑灯苦读。星星小气,埋怨我抢了它的光辉,点起漫天荧光示威。但漫天又如何,在我心里此时最明亮的却是隔壁爸爸点亮的那盏小灯。一灯守一灯,却是心儿守着心儿。每当我熄灯躺下,就能听到爸爸深沉的脚步声在我门口驻足,片刻后离开,然后又听到“啪”的一声,爸爸的小灯放心地熄灭了。静谧中,爱在氤氲,伴我入眠。

一花开,便知盛夏;一叶落,则知劲秋。大千世界,一尘观之;东海之水,一瓯见之。爱也一样,细微之处,自有深爱流淌。

‖吉林省长春市解放大路中学‖指导教师:李雪‖作文推荐:意林文盟长春少年作家班 吉吉工作室

生活就像一个万花筒,从平凡中可以折射出绚丽的光彩。作者就是截取了平凡生活中的三个画面来描绘爱的光彩的:清晨上学前,奶奶体贴入微的动作和叮嘱;妈妈出差时,爸爸笨手笨脚缝好的衣扣;午夜用功时,隔壁房间里默默陪伴的小灯。这样的一幕幕场景,在作者平实真切的叙述中,令人深深感受到那份爱的氤氲。

最动人的情感,必定显现在细微之处;最深切的情感,必定是于无声处。真挚的爱,就是这样细微的、悄悄的,却触碰到我们内心最柔软的地方。

爱总是悄悄的、在爱的港湾里、那一种温暖……

作文:爱在细微之处

高中语文作文范文爱在细微处

词语使用不当

1、同义词混用(因词义轻重、适用范围、褒贬色彩、语体风格不同而混用)。 2、词性误用(名词、动词、形容词词性相混,及物与不及物动词误用)。 3、虚词错用(虚词个性强,常发生副词、连词、介词内部混用)。 4、代词使用不当(指代不明,近指远指相混,人称不当,疑问代词“怎么、怎样”相混)。 5、数量词使用不当(“二、两、俩”使用不当,数量关系——倍数、分数、增加数——表示不当)。 6、生造词语。 7、成语误用。

一、语序不当

1、定语位置不当。

如:(1)我国棉花的生产,长期不能自给。(定语与中心语位置颠倒,应该为:我国生产的棉花,长期不能自给。) (2)广大的农村青年表现出无比的走社会主义道路的热情。 (定语“无比”错放在状语的位置上而造成病句,应该将“无比”放至“热情”之前。)

2、状语位置不当。

如:(3)在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应该发挥广大知识充分的作用。 (状语“充分”错放在定语的位置,应该将之放在“发挥”之前。)

3、虚词位置不当

<1>副词“不”的位置不对。例如:(4)我们如果把自己国内的事情不努力搞好,那么

在国际上就很难有发言权了。(“把”句字否定副词应该在“把”字之前)。

(5)如果趁现在不赶快检查一下代耕工作,眼前地就锄不好。(“不”应移至“趁”字前)

<2>关联词语位置不当 复句中两个分句用同一主语时,关联词语应在主语后边;主

语不同时,关联词语应在主语前边。如果颠倒,就属位置不当。例如: (6)不但

他好好学习,而且带帮助其他同学。(“他”应移至“不但”前)

二、搭配不当

1、主谓搭配不当

如:(7)清晨,参加长跑的同学们在公路上飞快地驰骋着。(“同学们”不能用“驰骋”,可改为“跑”。) (8)感情的洪流在翻滚,浑身的热血在呼啸。(“热血”只能“沸腾”,不能“呼啸”) (9)他那崇高的革命品质,经常浮现在我的脑海中。(“品质”不能“浮现”,可改为“他那伟大的革命形象”。)

2、动宾搭配不当

如: (10)这些文章到处闪烁着马克思主义的观点。(“闪烁”的应该是“光芒”。)

(11)解放前,爸爸和哥哥两人挣来的钱还不够养活一家人的生活。(“养活”的只能是人,不能是“生活”。) (12)上海科技开发中心聚集了一批热心于科技开发服务、善于经营管理的专业化队伍。(“聚集”的应该是“专业化人才”。)

3、主宾搭配不当

如: (13)这最后一天的劳动是同学们最紧张、最愉快、最有意义的一天。(“劳动”是“一天”不当,删去“劳动”即可。) (14)政治稳定、团结的局面,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健全的先决条件。(“局面”是“条件”不妥,可删去“的局面”。)

4、修饰语与中心语搭配不当

如: (15)他在培育良种方面花了很大的心血。(“很大”应改为“很多”。) (16)自己有双聪明能干的手,什么都可以造出来。(“聪明能干”应改为“灵巧”。) (17)这次大会上,对工资问题交换了广泛的意见。(应改为“广泛地交换了”。)

5、一面与两面搭配不当

如: (18)学习成绩的提高,取决于学生自身是否努力。(“提高成绩”是一面性的,“是否努力”是两面性的。可改为:学习成绩的提高,取决于学生自身的努力。或者改

成:学习成绩能否提高,取决于学生自身是否努力。) (19)艺人们过去一贯遭白眼,如今却受到人们热切的青睐,就在这白眼与青睐之间,他们体味着人间的温暖。(“白眼”和“青睐”指两面,但“温暖”只对应一面。)

6、否定与肯定搭配不当

如: (20)究竟要不要重视语文学习?是不是只学数理化就可以了呢?我们的回答是否定的。(前面的问题既有肯定回答,又有否定的,后面回答只照顾否定回答。) (21)我想这应该是不必叙述的,没有谁不会想象不出。(“没有谁不会想象不出”意即“谁都想象不出”,与原句意思刚好相反。) 在检查搭配是否得当时,特别要注意检查并列短语,防止出现顾此失彼的现象。例如: (22)采取各种办法培养和提高师资水平,尤其是中年教师的水平。(“培养”与“水平”搭配不当)

三、成分残缺或赘余

1、成分残缺

<1>缺主语。如:(23)从这一件平凡的小事中,却说明了一个大问题。(“说明”的主

语是什么?介宾短语不能作主语,可删去“从„„中”。) (24)关于电视片《北京人在纽约》的评论已很多了。(删掉“关于”,使句子主语出现。)

<2>缺谓语。如: (25)这些角色不同类型,距离相当大,如果没有善于塑造人

物性格的技巧,那是演不好的。(“这些角色不同类型”缺谓语,应该补上“属于”就通顺了。)

(26)最近又发动了全面的质量大检查运动,要在这个运动中建立与加强技术管理制度等一系列的工作。“一系列的工作”是哪个动词的宾语呢?在原句找不出合适的,应该在“建立”前补充上谓语“完成”才通顺。)

<3>缺宾语。如: (27)近两年来,他们在全县推广了马河大队坚持科学种田。(“推

广”什么?缺宾语“„„的经验”。) (28)我们要尽一切力量使我们农业走上机械化、集体化。(“走上„„的道路”才合适。)

2、赘余

成分赘余有主语、谓语、定语等,这里只各举一例略作说明。 (29)我们二年级的同学,在上课的时候,一般地说,我们都能认真听讲,遵守课堂纪律。(主语多余。) (30)上次从你院借来的讲义,正在进行打印,上课前可以发到学生手中。(谓语多余) (31)纪念“三·八”节的到来。(宾语后有多余成分。) (32)这句话的后面,包容了多么丰富的“无声”的潜台词啊。(定语多余) (33)他同老农一起多次反复地进行小麦高产试验。(状语堆砌,任删一个。) (34)小王做任何工作都是非常认真得很。(补语多余。)

四、结构混乱

1、句式杂糅。这是指有两套或两套以上的句子结构杂糅在一起,使语意不明确。例如:

(35)这办法又卫生,又方便,深受群众所喜爱。(或说“深受群众喜爱”,或说“深为群众所喜爱”) (36)多年来曾被计划经济束缚下的人们也觉悟起来。(“曾被„„束缚”与“在„„束缚下”混用,任选一种即可。)

2、句中暗换主语。有时在复句中暗换分句的主语,使原有的主语不能和谓语搭配,

也会造成结构的混乱。例如: (37)老工人的一席话深深地触动了小邱的心,久久不能平静下来。(前一分句的主语是“话”,后一分句的主语是“小邱的心”,属暗中转换,造成混乱。可改为“„„触动了小邱,使他的心久久„„)

3、层次不清。例如: (38)新华社发现酵母丙氨酸转移核糖核酸人工合成在上海

胜利完成的消息后,广大读者非常重视,科学界人士也非常重视,强起了强烈的反应。(“引起强烈的反应”是一句抽象的话,应先说,然后再说具体的;对于科学成就,应先说“科学界人士”的反应,再说“广大读者”的反应)

4、标点不当造成混乱。例如: (39)这部影片所以能够成功都归功于集体的力

量,电影局艺术的领导,舞台剧原作者的协助,全体演员全心全意地投入工作,都是我从未经历过的新经验。(“集体的力量”后边用逗号,读者自然把后连接“领导”“协助”等等都当作“归功于”的宾语,但作者的本意是把后边的用作“都是”的主语,“力量”之后必须用句号)

五、表意不明

表意不明包括两种情况:一是“费解”,一是“歧义”。“费解”就是一句话表达出来,

但不能让人读明白其中讲了什么;“歧义”即一句话有两种理解。不管“费解”还是“歧义”都是表达不明白、不清楚的表现。下面举例说明:

1、费解。例如: (40)到带岭参观火锯厂和森林轻便铁路是我这次旅行的归途。

(“参观”怎么会是“归途”?作者意思是说“„„是我预定在旅行归途中要做的一件事。”)

2、歧义。例如:(41)厂长采纳了两个工人的合理化建议,这大大激发了全厂职工出谋献策的积极性。(“两个工人”还是“两个建议”?理解产生歧义。) (42)县里通知说,让赵乡长本月15日前去汇报。(可以理解为“15日/前去汇报”)也可理解为“15日前/去汇报”)

(43)买苹果的时候,小个儿的孩子都不要。(可以理解为“小个的苹果”和“小个儿的孩子”两种意思。)

3、指代不明。例如: (44)她想了半天,拿不定主意,最后决定到离她家不远的

王二婶家去,让她陪她一同回家。(谁陪谁?大概是“二婶陪她”。) (45)宋老大跟齐三久别重逢,谈得投机,他给他点上一支烟„„(谁给谁点烟?无法猜出。)作文:爱在细微之处

六不合逻辑

这里的“不合逻辑”指的是句子的意思在事理上讲不过去。常见的类型有:

1、自相矛盾。例如: (46)他是众多死难者中幸免的一个。(“死难者”与“幸

免”矛盾。) (47)凡是在科学和学问研究上有成就的人,不少是在客观物质条件十分艰难的情况下,经过顽强刻苦的努力下获得成功的。(“凡是”与“不少”矛盾)

2、概念并列不当。互相并列的概念,应该是按同一标准划分的。如果标准混乱,就会

造成大小概念并列不同类别的概念并列的错误。例如: (48)农场决心提高粮食、棉花和经济作物的产量。(“棉花”属“经济作物”,二者不能并列。) (49)游泳券分管普通券、参观券、月票、季票几种。“参观券”不属“游泳券”,不能与“普通票”等并列。)

3、强拉因果。例如: (50)因为他对学科有所偏重,所以对数理化他不感兴趣。(后者是前者的具体表现,而不是结果。) (51)因为他来自北方,思想根本上还是旧的一套。(前后没有因果关系)作文:爱在细微之处

4、主客颠倒。例如: (52)爱迪生这个名字,对我们青年学生是不陌生的。(应

该是“学生对爱迪生这个名字”。) (53)去年的学习情绪和今年比较起来大不相同。(比较一先一后两件事,一般总是以后者为主体,所以应该说成:“我今年的学习情绪和去年„„”)

5、否定不当。例如: (54)谁也不能否认优异的学习成绩不是靠勤奋学习得来的。

(有三重否定,全句表述的是否定的意思,和本意刚好相反。) (55)当然,这出戏也宣扬了因果报应等封建思想,因此,谁能否认这出戏没有消极影响呢?(反问句本身也是一重否定,所以本句表达的是否定的意思,不合本意。)

6、不合事理。例如: (56)下午,一阵雷雨过后,在西边的天空中出现了一道美

丽的彩虹。(彩虹出现的方向与太阳相对,下午的彩虹只能出现在东边。) (57)只要好好学习,就能考上好大学。(“好好学习”不是“考上好大学”的充分条件。)

爱在平淡细微处——感悟亲情作文课案例发布者:柯月霞发布日期:2011-01-01

20:58:31.0

爱在平淡细微处

——感悟亲情作文课案例

亲情是人间最真挚而美好的感情,亲情曾被多少诗人讴歌,被多少常人惦念,描写亲情的诗文往往最能打动人。但很多学生却总是觉得生活平淡枯燥、感受不到什么动人的东西。不知道如何从平常的生活中选择材料表现自己想抒发的情感。针对这一状况,我给他们上了一堂亲情作文指导课。

[案例描述]

这一节课我是这样构想的:通过想一想,听一听,读一读,说一说,议一议,练一练,写一写等方法来让学生充分感受和体悟亲情。让学生在浓浓的亲情里学会运用生活化的典型细节来表现至爱亲情。

(一)想一想:

在你的记忆深处,哪一篇描写亲情的文章最动你的心,文中最让你感动的是什么? 生:《散步》中“我背着母亲,妻子背着儿子,在小路上散步”这一细节最打动我。 《疯娘》中的那疯娘爬上树为儿子摘桃子,结果摔死在悬崖的细节最让我感动。 „„

(二)听一听:

播放韩红的《天亮了》,同时屏幕显示歌词。在音乐声中介绍故事背景。

在生和死的瞬间,父母想到的并不是自己,他们用双手把生的希望留给了儿子,这就是父母之爱。

这样的爱足以惊天地、泣鬼神!或许同学们会说我们的生活平淡枯燥,我们的父母亲也没有这样壮举。其实,有些爱就藏在平淡的日常生活里,在你家的屋檐下。我就常常感受到这样润物细无声的爱,而且还写成了文章。

(三)读一读:

在轻音乐中师深情朗读自己的文章《那双闲不住的手》,同时在屏幕上放映文章内容。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感受文章中细微处的真情。

(四)说一说:(此环节鼓励学生畅所欲言)

老师的文章让你想起了自己的亲人了吗?那应该是一段感人的经历吧,它是快乐的、伤心的、愧疚的、还是感激的,痛苦的„„请大家敞开心扉讲给大家听听,好吗? 请举手的同学回答。

(五)议一议:

(1)听了同学讲的亲情故事,老师非常感动。你们受感动了吗? 能不能说说刚才发言的同学中,谁的故事最打动你?为什么能打动你?请同学们议一议。

(2)如何让作文生动传神,富有感染力? 学生讨论,师总结。

1、写真人真事,亲身经历。

2、抓动情点,由小事见真情。

3、通过鲜活的细节来表现人物。

(六)讲一讲:

教师针对细节描写进行一些个性化、特征化的技巧指导:

出示一些细节片段描写,引导学生边读边思考,最后归纳。

(1)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情特征化的细节

(2)特征化的细节可反复呈现,在不同情境下展现,以突出其鲜明的性格特征

精彩细节示例之一“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在向上缩;他把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

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

《背影》中,父亲对儿子的爱用这样的动作细致地表达出来了,这个细节描写胜似千言万语。

精彩细节示例之二

“有这样一位母亲,她每天都和她的儿子聊天,她给他讲一些他小时侯的故事:光着屁股在小河里游泳被虾刺伤了屁股赤着脚丫蹿到树上吃桑葚被毛毛虫咬得浑身疙瘩,林林总总,他都已经忘了的事情,她总是记忆犹新,如数家珍。

她每天总是会利用一大部分时间来给他熬粥。用那种最长最大、颗粒饱满、质地晶莹、略带些翠青色的米粒。一颗一颗精心挑选。如果偶尔一不小心手指沾起了两颗,她会将它们重新放进米堆,重新挑选。她把那些米们洗得纯粹而有洁净,然后放进一只棕色瓦罐,倒上沉淀过的泉水,用柴火慢慢熬,火不能太猛,否则粥会受热不均匀。她把火儿侍侯得温顺而精致,宛若一位恬静娴雅的江南女子。

熬一罐粥,通常要花费两个半小时。她小心翼翼地把粥倒进一只花瓷碗,一边晃着脑袋,一边对着粥吹气,吹到自己呼吸困难,粥也变凉了。她微笑着用汤匙喂给儿子吃,可是儿子闭着眼睛,漠然地拒绝了她。她并不生气,微笑如昔。

第二天,继续拣米,熬粥,吹冷,并且接受拒绝。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她的手指已经变得粗糙而又迟钝,她摇晃的脑袋已经白法丛生,她的力气也大不如从前往往是粥冷到一半时便已经上气不接下气,必须借助扇子来完成下一半的降温。可是儿子依然冷漠着拒绝她。她一直微笑着,始终没有流下一滴眼泪。

这种热情与冷漠的对峙持续了八年零七十三天,第八年零七十四天,她正和他儿子讲着他小时侯的故事,儿子突然睁开眼睛,不大清晰的说了声:“妈妈,我要和粥。”她顿时泪如雨下——那是他自从医生宣布脑死亡后开口说的第一句话。医生说,像他这样的情况,只有十万分之一的机会。

精彩细节示范三:

学生习作《感受亲情》:“摇呀摇,摇呀摇,摇到外婆桥„„”不知是谁轻轻哼了一句,把我从思绪中拉回。外婆桥,外婆桥,外婆一定又在把我“瞧”了。我的眼前仿佛又浮现出了她探着矮小的身子,站在高高的门槛上,踮脚倚门盼望的情景。此时,一股浓浓的亲情如春天那温暖的阳光,洒进我的心田,令我感到幸福无比。

这里运用细节描写来表现亲情的温暖。

(六)练一练:

(1)播放歌曲《烛光里的妈妈》,让学生在歌声里描写下记忆深处最动人的一个亲情细节。

(2)交流亲情细节描写。

(七)写一写:(布置作业)

大家写得真是棒极了,正如同学们所说的,亲情是在我饥肠辘辘时母亲端上的一碗蛋炒饭,亲情是在我犯错时父亲愤怒举起又轻轻落下的手掌,亲情是在父母疲惫时我双手奉上的一盏清心的茶„„希望大家用心去感悟亲情、体会真爱。并请大家课后对你刚才写的或补充或扩展,整理成文。

课堂延伸:

这次作文写得相当成动。作文中表现出的不再是假、大、空的东西,而是由一个个生活细节组成的体现亲情的好文章。如有一位学生在《父亲为我梳头》中写道:“爸爸总是喜欢用一只热乎乎的大手按住我的小脑袋瓜,另一只手细细地把我的头发拢顺——他的动作柔柔的,有时会挠得我痒痒的,逗得我咯咯笑个不停。我猛一回头,看见爸爸也正冲我笑,心里暖融融的。另外还有《奶奶织的一双手套》、《不能原谅的我》、《父亲精心熬的一碗汤》等等无不

作文:爱在细微之处

中考作文:爱在细微处(附点评)

中考作文:爱在细微处(附点评)

爱在细微处

曾经,北方那小镇是那么的遥远,小镇上的奶奶是那么的陌生。而我,从未因此等距离而有丝毫缺憾。我的世界是关爱高度饱和的浓溶液,充斥着外婆无微不至的呵护。

我徜徉于我的世界,无忧无虑。然而,那年冬天,外婆在骤然间离开了我们,我的情感世界也骤然间出现了黑洞。谁还能继续为我撑起爱的伞,让我的天空不再有黑洞呢?

我想起了那北方小镇上的你,我的奶奶。我想,一定会是你,会依如外婆一般,给予我全方位的呵护。

春节,带着孤寂的心,我满怀期待地回到了老家。奶奶依如过去,快言快语,风风

火火,忙里忙外于地各种事务之中。或许,她真的是太忙了,无暇如外婆一般细腻地关注于我等一拨小孩子吧,我是这么想的。作文:爱在细微之处

然而,这种心理宽慰随着堂兄进门,便瞬间荡然无存了。堂兄长我三岁,和奶奶他们生活在一起。看奶奶的眼神瞬间从女强人演变为慈祥的老人,看堂兄和奶奶软磨硬泡地撒娇......。我的情绪瞬间瓦解,那不就是外婆和我每天都会上演的画面么?

我似乎一下明白了,奶奶,不可能像外婆。奶奶的世界,太过拥挤,似乎没有精力和关注给我了......在这种失落和消沉中度过,我礼貌而客气地在奶奶家过完了整个春节。

回上海那天,北方的天很是阴冷,时不时飘荡着雪花。奶奶用手婆娑着飘落在我头上的雪花,指挥着家人大包小包往车上转移东西的忙碌中。似乎在自言自语,又似乎在喃喃叮咛:

"别碰坏了,这是水仙花苗,娃最喜欢的......"。

"水枪带了么?娃昨天买的那个......。"

......

有些诧异,忙碌的奶奶居然没有忘记这些事情。其实,喜欢水仙只是随口说说的,水枪也只是随便玩玩的......带着这份诧异,挥手向车外的亲戚朋友们道别。人群中,不却见了奶奶的身影。车徐徐而动了,后视镜里隐现了奶奶奔跑的身影:"把桔子忘了,娃最爱吃咱这的小金桔了......"

有些意外,接过奶奶手中的桔子,我想起了在家几天里奶奶关于桔子的描述:娃好像喜欢吃桔子;娃好像喜欢吃小金桔;娃好像喜欢吃小金桔里的大个儿的桔子;娃好像喜欢吃小金桔中大个儿的、皮薄的桔子......。随之而来的是,餐桌上每天变化着相应的桔子品种。突然间,我的鼻子酸酸的。

似乎一下子明白了,其实,我一直在奶奶的呵护之中。她给予我的爱,看起来没那么炽烈,但它遍布细微之处,无所不在......

本文将"爱"定位于一种相对特殊的亲情——祖孙情,这为喜欢用亲情来表达主题的同学而言,是有一定提点意义的——亲情不仅仅是父母子女间的情意哦!立意求新之道在于逆向思维和发散思维想问题,发现大多数学生的思维"死角",本文在这方面进行了一个不错的尝试。

围绕较有新意的立意,文章的选了一个充满生活气息、切面极小的素材来表现"奶奶"的爱,这给有"选材恐惧症"的同学们提供了一个不错的借鉴。

作文:爱在细微之处

命题作文“爱在细微处”素材运用指导

龙源期刊网 .cn

命题作文“爱在细微处”素材运用指导

作者:董国财 徐洪波

来源:《作文与考试·初中版》2013年第19期

请以“爱在细微处”为题,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作文。

这道命题作文的中心语是“爱”。在选材时要围绕“爱”来采撷记忆中那些涂满爱的色彩、闪烁爱的光泽、散发爱的味道的点点滴滴。“在细微处”限定了作文谋篇布局的角度,从“爱”着眼,从“细微处”落笔。把握住了“爱”和“细微处”这两点,构思作文就不会跑偏,不会远离命题的旨意了。

选材的范围,可以写父母对自己的疼爱,可以写老师对自己的关爱,可以写朋友对自己的挚爱,可以写生命历程中那些相识或素不相识的人对自己的友爱,只要有“爱”就不拘一格。也可以选取那些名人轶事带给自己的心灵撞击,他们身上展现于细微之处的爱带给自己怎样的触动,激发自己对人生进行深刻的思索。写作时要注重凸显细微之处,通过细节描写的方式去展示人的情怀,用一滴水折射太阳的光辉。

素材一:

中国移动在央视做的广告——《不是离不开手机,是我离不开你》:妈妈:“女儿给我买了个手机。”女儿:“我一年就回家一次,但是电话天天都会打。座机嘛,没人接;手机嘛,比较方便。其实呢,就想知道妈妈在干嘛。”妈妈:“唉,有一次我没带手机啊,她急坏了。”(场景再现)妈妈:“喂……”女儿:“喂,妈。你干嘛不接电话?”妈妈:“我去买了点菜啊。”女儿:“我打了好几次。”妈妈:“哎呀,离开手机就不能活啦?”女儿:“不是离不开手机,是我离不开你。”(画外音:手机接通的,不只是牵挂)

素材点拨:这则广告播出后感动了很多人,它从母、女两人的角度分别阐述,故事很简单,想要传达的信息也很清晰:当我们在外漂泊时,不要忘记,在家中有需要我们惦念的人,需要我们时时牵挂和问候。广告中没有大场面,传情达意全在细微处。就像歌曲唱的“常回家看看”,妈妈的爱是“准备了一些唠叨”,爸爸的爱是“张罗了一桌好饭”,儿女的爱尽在“帮妈妈刷刷筷子洗洗碗”,“给爸爸捶捶后背揉揉肩”。这样的素材叙议皆可。

素材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