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努力读懂黑暗

时间:2021-08-15 00:00:00 初三作文

“你知道什么是黑暗吗?”

“……”

黑暗这个词似乎从小时候起就从未被理解,它仅仅是代表着生活中的不光彩吗?世界里的黑暗有几人能读懂!

从“月黑雁飞高,单于夜循逃”到“幽幽黑夜不见人”,幼时的我早已领会到黑暗的力量——黑夜。

随着“呯——”地一声,灯灭了。它提示着我到睡觉的时候了,我便乖乖上床睡觉了。然而这只是深夜煎熬的开端。我煞有兴致地伸出五指——果然什么也看不见。接着我一个人静静地躺在床上认真聆听着“滴答——,滴答——”的声音。房间里突然安静得可怕起来,只感受到时间的脚步匆匆掠过。渐渐地,内心再受不了黑暗的压迫,便感觉滴答之声是死神降临的倒计时。我感觉房间里的空气早已凝华,惟有我在与黑暗作斗争。我于是急忙缩进被子,又探出两只眼在黑暗中寻找物体安静的轮廓。我骤然感到安全感尽失,脑袋里不断闪过诡异的联想,不禁出了一声冷汗。我慌乱躲进被窝,睁开眼——茫茫黑暗没有尽头,便小叫一声,睡了过去。

这便是我第一次真正感受到了黑暗的空洞与恐惧,就如一个深渊吸噬着我,直至消失。

我年纪渐长,便从书中一点一点了解到宇宙中的黑暗的是有其别致性的。

宇宙最初是一个“无”的空间,它没有任何物体,没有任何颜色,没有任何光亮,它原本只是一个无尽的黑暗体,对人类而言没有开端也没有结束。它就如一张黑色的幕布将世界拢合,无限膨胀,黑暗永恒。然而有一天宇宙产生了,从而也产生了物质与能量以及无数恒星。这些都是在装扮着宇宙,使宇宙变得神秘而夺目。在宇宙中,黑暗是一切的底色,一切的基础,是黑暗将恒星的耀眼衬托,将宇宙的浩瀚放大,实现如今辉煌的天际景观。

在宇宙中,黑暗已不再可怕,而是沉寂的孤独美。

直到初中,我就不断从近现代文学中发现“社会黑暗”的足迹,从鲁迅的《呐喊》到《丑陋的中国人》,黑暗似乎成为社会进步中难以摆脱的魔咒。

此时的黑暗已全然不止夜晚之黑,这种黑暗犹如地狱的煎熬。

甲午战争时期,正值慈禧太后过六十寿辰,慈禧大肆挥霍金钱,为其修宫殿——颐和园。人工、财力在这种情况下不断下降,自食其力的百姓叫苦不迭,仅仅是为了一国之主不知断送了多少幼儿、青年、老年饥饿的生命。人民不断为君主给予,但慈禧却独享天伦之乐,她可知高层阶级就如蚂蚁,人民就如木头,如此一圈一圈侵蚀着人民的利益,最终有一天木头会散成木屑,再也成不了中国!因为慈禧的任性和独断,导致海军军费溃乏,又有多少人们死在耻辱的日本军刀下。只见街道上横尸遍野,鲜血犹如漫延的枝蔓遍地都是……

社会的黑暗犹如藤鞭抽挞着每个人的内心,犹如火焰炙烤得人身血肉模糊,血腥的味道充满了国家。

这种黑暗就是茹毛饮血的鬼怪,扭曲着人性。

尽管早已领略世界黑暗的沧桑变化,但我总是坚信:黑暗与光明不是敌人,而是朋友,历史的不断演变也证实了这一点:黑暗与光明相毁相随,相生相灭。不来黑暗,何谈光明?两者相互成立相互制约,黑暗无法淹没,光明无法吞噬。两者犹如水与气,水终究要在历史炙热的温度中蒸发成气,而气也终究会被人心的冷漠重化为水。当道德的清风吹过时,水气又在另一个地方驻足,一次一次地轮回,直至遍地如此。

黑暗在我成长过程中不断发生着,但我相信只要用光明的眼光去看待黑暗,我便能将其读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