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有一天

时间:2021-08-15 00:00:00 初三作文

住在我家那一片的人都知道,萧山汽车总站有两位风雨无阻的“工作者”————一对母子乞丐,若是说得再详细点就是一个伛偻的老婆婆和一个失明的男人。

每星期坐车回家经过萧山汽车总站时,我总是忍不住搜寻那对母子的身影,于是我也总能看见一幅场景——老婆婆驼着背,右手拿着碗,左手牵着自己的失明儿子。男子双眼翻白,呆滞地“望”着虚空中的一个点,一只手任由老母亲牵领着,另一只手执着和衣服一样脏兮兮的竹竿,脖子上还挂着一块“帮助乞讨”的牌子。这对母子,便是这样,日复一日为着生活乞讨。

班里曾有同学偶尔聊起这对母子,内容无非是“你扔钱没有”之类的话。有人回答:“扔过两次,后来就没给过钱。总不能每次看见每次都给吧,自己都没钱。”然后,周围嘻嘻哈哈一片,很快将这个话题遗忘。

是啊,仅一个人的力量,如何能使一个老人与一个残疾人过上正常至少不用每天乞讨的生活呢!即便萧山汽车总站每天来来往往的人很多,但这么多人中又会有几个人停下脚步帮助一下那对母子呢?答案是一定的————很少。

若是试着闭上眼睛在一个环境中呆上一个小时,我相信正常人一定会被这黑暗的一小时逼得疯狂。事实上是我连一小时都坚持不了。

在网上,我很喜欢一个写小说的作者。从她的微博中,我了解到她现在正定居在澳大利亚。因为她男友的关系,她很关心残疾人尤其是与她男友一样的盲人。

她微博中有一篇日志说:“在澳大利亚的街上,总能看见残疾人。在中国,我几乎看不到。”

有她的朋友在下面回复:“哈哈————是不是因为中国人都很健康呢?”

她紧跟着回复她的好友:“不!我认为是中国的残疾人都不敢出门。在我这儿,大家都比较关心残疾人。若是回国的话,我都能想象残疾人在大街上被指指点点的样子。谁还敢出门啊!”

这个作者的话讲得很直,让在国内的我不禁感到一阵窘迫。但我不得不承认只是事实。

在晚上,我有点渴,为了去客厅倒杯水喝,我摸索着走出房间,小心翼翼地推开椅子,略略眯着眼将倒水这一步骤混过。一杯水下肚,便觉得失明也没什么大不了的。自信地大步跨回房间时,却不小心撞到刚才推开的椅子,疼得流了泪,才知道冒人的感受,他们是有多少的磕磕碰碰啊!

只是那么短的时间,我还是忍受不了,那么盲人呢?

以此类推————我无法忍受失去声音的世界,那么聋哑人呢?我无法忍受不用双腿前行的日子,那么瘫痪的人呢?我更无法忍受失去双眼、双手的自己,那么那些在残运会上用残缺身体拼搏的人呢?

有人会说,过上乞讨的日子纯粹是那对母子不靠自己去过更好的生活,而是他们自我放弃宁可乞讨,像盲人按摩店里的店员,为什么他们就能过上正常的日子。

我只能反问:“那些按摩店里的店员如没有亲人无私的奉献,也是不能开起一家店面的。而如今的那个失明的男人,他没有钱,唯一的亲人也在一天一天的老去,再也无力负担他们的生活费了,那么试问他能依靠谁呢?”

如果有更多的人不再对残疾人有嘲笑的心理;如果有更多的人能在匆匆前行的时候能多关心一下身边的残疾人;如果有更多的人能够切身体会一下残疾人……

会不会一切都不同了呢?是不是残疾人也能偶尔出门呼吸一下不被嘲弄的空气;是不是也能过上正常人的生活;是不是也能和我们一样开心地过完这一生呢?

如果有一天,我能看见在大家的帮助下,那对母子能穿着干净的衣服,能笑着行走在阳光下,该有多好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