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风助我成长作文

时间:2021-08-15 00:00:00 初一作文

仰望我们头顶灿烂的星空,无数的先贤为我们指引前进的道路。例如孔子,孟子等伟人们都倡导一个家要想兴盛,生生不息,就必须有家的灵魂,这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家风。

家风看起来是虚无缥缈的,但它却又如柴米油盐一般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它凝聚着一个家中长辈所得出的深刻教训,在无形中帮助着这个家中的成员实现自己的目标。

在我成长的历程中,我的家人一直以家风为准来教育我,在生活中,我的家人要求我待人诚恳,因此,我和同学之间的关系非常融洽。在学习中,家人要求我实事求是,会就是会,不会就是不会。因此,老师对我的学习情况也了如指掌。我的成长之路一帆风顺,这与我们家优秀的家风密不可分。

家风影响着家庭的每一人,而无数家庭中的每个人就构成这个社会大家庭。家风助力我的成长,为我的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

外公虽不是饱读诗书,但“勿以善小而不为”,这句话却是他身体力行的。渐渐地,这已成为我们家的一种风气,伴随着我成长。

周末去书店看书,一个陌生的男孩子,手里拿着纸和笔看着我。我低头看去,他手里的纸上写着“为聋哑人募集善款”的字样,表格里填了密密麻麻的名字,名字后是或大或小的数字“十元”“二十元”。他把笔递给我,用手比划着,双眼含满期待。我犹豫着向他摇了摇头。他的眼睛瞬间蒙上了灰,变得黯淡无光,眼皮垂了下来,低着头,拖着步子,转身离开。

我将目光又落回书上,竟连一个字也看不下去,心中五味杂陈。我放下了书,径直走向那个男孩,我拿过笔在纸上端正地签下了我的名字,并拿出十元钱双手递给他。男孩小心翼翼地接过钱,脸上露出了一个大大的微笑,眉毛舒展,嘴角上扬,我虽然看不懂他想表达什么,但我确信我是做对了的,心忽然的轻松起来,荡漾开一圈又一圈的快乐。

是的,“勿以善小而不为”阐述着最简单朴素的道理,却可以为他人带去莫大的幸福,给自己带来无上的快乐。我会一直怀着小小的善意,走在大大的世界里,让家风吹向每个角落!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对于一个家庭来说,规矩尤其重要。只有在合理规矩下形成的家风,才能有助于我们的成长。

从我记事开始,父母就特别注重对我在待人,接物,处事方面的培养。虽然如此,但父母从未对我空谈过“你应该怎样做?”“怎样做才能更好。”而是通过具体的行动,潜移默化的熏陶,使家风在我心中根深蒂固。

童年和伙伴们一起玩耍的时候,父母总会当着我的面把一些原本属于我的东西分享给伙伴们。久而久之,我学会了要与他人分享。

在生活中,人际交往在所难免,与他人相处成为了一门耐人深思的学问,我的父母向我诠释了其中的内涵。父母在与亲戚,朋友包括邻里相处的时候,从来不会无缘无故与他人发生争执。当他人遇到困难时,父母总会尽力去帮助,如果不能给予帮助,父母也会言辞委婉的说明原因。长此以往,父母遇到困难时,他人也会及时帮扶。从中我明白了要乐于助人。

家风已经融入进我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对我的生活,学习产生巨大影响,让我从中获益匪浅。家风已经成为我生命中的标杆,时刻鞭策我,为我指引道路。

每个人生下来的时候都是一张白纸,一张渴望能够被添上色彩的白纸。父母在纸上勾画着举足轻重的一笔——构图。这张草图就代表着这个家庭的家风,或许淳朴,或许卑劣。

小时候,邻居家的刘宝宝把我的布娃娃弄坏了,我和她吵得不可开交。几天的时间内,我都没有和她说话,见了面也都装作没有看到。再后来,妈妈察觉到了,把我抱在胸前,捏着我的鼻头,问:“你和刘宝宝怎么都不说话了啊,闹矛盾了么?”我嘴巴一扁,说:“她弄坏了我的布娃娃!”妈妈把手放下,严肃的说:“孩子,你要学会宽容,不能记仇,要学会忘记,朋友是除亲人之外最亲密的人。”我若有所思地点点头,想想也是,就与刘宝宝重归于好,仿佛没有发生那件事,但是妈妈所说的话我却一直记着,深深地勾勒在我的那张白纸上。于是我白纸上的家风上就多了一项——学会宽容,懂得体谅他人。

长大后,父亲对我比弟弟要严厉许多,但又貌似宽松许多。学习上,父母从不要求我要名列前茅,也从不要我报各种补习班,只要求我发挥出自己的实力:在生活上,他们在我的纸上列下了尽乎严格的要求:穿衣服拉起拉链,要求我“站似松,坐如钟”,要我在公共场合轻声漫语……

渐渐地,我的纸上密密麻麻的,这不仅仅代表着父母对我的爱与要求,也代表着我们家的家风,这些不成文的规矩充实着我的生活,使我一点点改变,指引我走向正确的光明之路。

家,无风何至家?人之德始束之于风,风愈正,其德愈否邪甚,助君行道之正,避为之盲,众家风于世,善,孝,忠,诚者盖甚,正道之风,岂助吾成于世乎?

在我少不更事的时候,爷爷就定下了“吃的苦中苦,方为人上人”的家风,在漫长的岁月中,这家风早已印在我的脑中,任生活的艰辛和勤俭肆意咆哮,凭狂风和骤雪狂躁地欺凌,挫折的炭火却始终没有在我的心中留下烙印,而是给我一份鼓励,助我成长,不怕吃苦的家风就像一把撑开的巨伞,赐予我力量,将我支撑在这片美丽的天空。

那一次的故事仍呈现在我记忆的封面中,那是一个烈日当空的酷夏,强烈的阳光也已无法用语言形容,这就是我好日子的终结,即将要搬去一个荒芜凋敝的地方,繁重的家具也有我搬运的股份,“扛电视”,“拽电线”,“抱书箱”,沉寂的空气竟遏制住我的呼吸,只感觉豆大的汗珠划过我的眼眶,鼻梁和这炙热的嘴唇,而喉咙也极力配合着,橄榄般地上下滑动,那时我想:哎!这么累,干什么干啊!放弃这苦的念头盘踞了我的内心,这时爷爷仿佛看穿了我的心思,说道:这点苦你就受不了了?‘天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听了这话我顿时振作起来,给予我吃苦的巨大气息,家风就像那磁铁般将我的想法吸引回来,“天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让我轻松地耸了下肩膀,冷笑着。但是,那是我生活中最重砝码。

这事过后,我依旧面临着更大的磨难,但是,我会永远铭记这家风,家风助我成长,家风如细雨,润物细无声,家风使我有了走下去的勇气,有了强壮的体魄,支撑着我本来懦弱的心灵,前进,前进……

家庭是圃,孩子是苗,家风如春雨,孩子只有在优良家风的熏陶下,才能出类拔萃。——题记

几场潇潇细雨后,山青了,草绿了,春天来了。乡间小路上,一丛丛嫩绿的草丛上,缀满了浅蓝的五瓣花儿,叽叽喳喳的麻雀也一改往日面貌,悠闲地在田埂上散步,空气里弥漫着沁人心脾的花香。可没人会注意,那几簇花儿呵护着的一小块黝黑的毫不起眼的却散发着新生命气息的土地。

“这是哪儿啊?怎么乌漆抹黑的?”不知沉睡了多久的我揉了揉惺松的睡眼,不解地望着四周,与此同时,体内不断膨胀的力量,脑海深处叫嚣着赶快发芽。是啊!我是种子!我要发芽!我要发芽!一边在心底默默为自己打气,一边尽情地吮吸着大地母亲给予我的养料。

“孩子!孩子!快醒醒!”古诗有云:更无柳絮因风起,惟有葵花向日倾。咏花明志讲的其实是一种品性,叫做坚持,因为它们有梦,所以为之奋斗,为之坚持。作为一颗种子,你难道就没有梦吗?你难道应该一直郁郁寡欢,自暴自弃吗?

一切都洋溢着温暖祥和的味道。

沉浸在这一片春光里,心不由得微微醉了,涌出了深深的满足之情,似乎这世间没什么值得去追求,做一朵淡然的花又何尝不好呢?

家风,这个已经被人遗忘的话题,随着春晚又再次被人提起。在我们家中,“阅读”就是一种不被提起的习惯;“在阅读中享受人生”就是我们家引以为傲的“家风”。

在紧张的一天即将结束之时,在从时间那偷来片刻休闲时,父母总是会松驰下如弦一般紧绷的神经,放下繁杂的工作,在有光编织成网的地方,抿一口清茶,捧一本书,细细翻阅。

在每一个寒冷亦温暖的日子里,在每一个大雨瓢泼亦或阳光盛开的日子里,无论在沙发的角落、床榻的边缘还是书桌的一侧,总是能看到几本书和几个沉迷在书中的人。没有电视,电脑白亮的光屏,没有音响,耳机放爆炸般的音乐,只有一些书,一些人,一份安逸,和一份在每人心中默默流传的“家风”。

父母以“阅读”的方式把家风传递给我,它不是高深,玄奥,令人感到不着边际的大道理,只是在行为动作中告诫我要“热爱读书”。而它却如一阵春雨,在“润物细无声”悄悄改变我们的行为,性格,乃至人生。

修身,齐家,和睦,永不忘那庄严的家风,永不忘那助我成长的家风。

午后,23℃,阳光和煦,坐在树下失神浅浅念道: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追根溯源,小时候,我喜欢看奶奶看报纸的样子,奶奶总是喜欢用手指着读,因为她说,只有这样才能一字不落地读完每天国家所发生的事,奶奶是共产党员,严以律己,热爱祖国,所以从小教导我要有一种书香的风气与那爱国的精神。家风,或许在这些潜移默化的细节中已融入了我的骨髓,指引着我。

捧着一本书,站在屋檐下,俯身看着邻里,看着那和睦,和谐的关系,淡然一笑,想起妈妈曾经说过:远亲不如近邻。教导着我在小区里要与阿姨,叔叔们友善,在学校里要与同学友好,为人处世一定要诚实守信,规规矩矩,不做坏事,实事求是。妈妈的话依然在耳边回响,虽然随着时光流逝,但那种声音仿佛穿过一切,深深地烙在了我的心上。我内心的一棵家风的小树在悄然生长,任风雨造访,也不倒下。根固,树木枝繁叶茂;浚源,小河终成大海。

捧着一本书,站在高山上,俯视天下,看到在川流不息的马路上,依然有着环卫工人在辛勤劳作,正如爷爷教导我勤劳,只有吃得苦中苦,才可方为人上人。在学习上,勤勉,一丝不苟,正如爷爷对待一些事情一样不留下懒惰,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在灯火通明的楼房里,看到了团结,和谐的家庭,或许,在这个光彩的折射下,也不依不挠地照进了我们家,“家和万事兴”依然在每个家庭的魂魄中闪耀着光芒。

合上一本书,遥望天边的一丝黄昏,微风轻轻拂过,杨柳依依下,拾起一根羽毛,在初嫩的绿叶上淡淡地写下——家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