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严治的诗文

时间:2021-11-10 13:23:02 意向书

篇一:《语文模拟试题精编(一)》

语文模拟试题精编(一)

【说明】 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孔子一生以维护、恢复“周礼”为己任,他的各项政治主张都是从这一总目标出发而提出的。明“夷狄”、“诸夏”之别,就是其中之一。孔子这方面的言论虽不多,却牵涉“民族意识自觉”的大问题,对后世的影响也极为深远。

“周礼”成为周王朝建立领主制封建国家政治机构的组织原则之后,其作为周族的典章、制度、仪节、习俗的总称的意义不仅依然存在,而且被扩大、推广到整个华夏族的势力范围。在当时,用不用“周礼”,已成为区分“夷狄”与“诸夏”的主要标志。如楚是南方大国,文化发展程度并不低于周族的姬姓各国,只因为不用“周礼”,而被“诸夏”视为“蛮夷”。齐桓公建立霸业时,还专门以“包茅不贡”为借口对楚进行讨伐。可见,“周礼”在区分“夷狄”与“诸夏”时的重要意义。由于当时在“夷狄”与“诸夏”之间还存在着严重的民族斗争,这种区分就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从西周到春秋末,尽管华夏族在黄河中下游地区已居主导地位,但并未从根本上改变华夏诸国与少数民族杂处的局面,如“王畿”附近就有伊雒之戎、陆浑之戎。诸侯大国卫国在卫懿公时,和邢国一起被狄人“残破”。救卫存邢、南伐荆楚、北伐山戎,是管仲辅佐齐桓公所建立的重要霸业。所以,尽管孔子对管仲僭越违礼颇为不满,但对其“相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十分称许,说:“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孔子觉察到当时民族斗争的严重性,从维护周礼到自觉维护“诸夏”的团结统一,充分肯定管仲这方面的功绩,这说明孔子自觉地把维护民族利益作为第一位的大义,把管仲的贡献提到了“如其仁”的高度。比起“民族大义”来,管仲在其他方面的不足,在孔子看来,都是可以原谅的。这可以说是最早地体现了某种朦胧状态的民族意

识的自觉,这种民族意识的自觉的继承和发扬,就成为一种民族的向心力和凝聚力。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几千年来绵延不绝,是世界文明发展史上的奇迹,它的出现应当说与孔子所开始的民族意识的自觉有着一定的思想渊源关系。

关于区别“诸夏”与“夷狄”,孔子还有一段议论,即“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亡也”。意思是说,“夷狄”虽“有君”,却不行“周礼”,君臣上下的名分有等于无;而“诸夏”哪怕无君,但君臣的等级秩序照样存在。可见孔子以明“夷狄”、“诸夏”之别表现出来的朦胧的“民族意识”的自觉不是孤立的,而是和他的君臣等级观念纠缠在一起的,因此决不能给以过高的、违反历史真实的估计。

孔子的明“夷狄”、“诸夏”之别的政治主张,到秦汉以后逐渐以“明华夷之辨”的命题为历代儒家所继承和发扬。积极方面,每当民族危亡之际,总有一批民族英雄以此为思想武器和精神支柱,挺身而出,伸张民族大义。消极方面,也总有人以此为借口,对内欺压少数民族,变成大汉族主义;对外则以天朝大国自居,流于狭隘的民族主义。

(有删改)

1.下列对“明‘夷狄’、‘诸夏’之别”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明“夷狄”、“诸夏”之别是孔子的政治主张之一,是在维护、恢复“周礼”这一总目标的基础上提出来的。

B.明“夷狄”、“诸夏”之别的主要标志是“周礼”,它当时适用于周族内部的同时已被扩大、推广到整个华夏族。

C.明“夷狄”、“诸夏”之别表现出的强烈的“民族意识”的自觉是和君臣等级观念纠缠在一起的,并不孤立存在。

D.明“夷狄”、“诸夏”之别的政治主张在秦汉后以“明华夷之辨”的命题被继承和发扬,其历史作用具有二重性。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作为周族的典章、制度、仪节、习俗总称的“周礼”,是周王朝建立领主制封建国家政治机构的组织原则。

B.华夏诸国与少数民族杂处的局面使得“夷狄”、“诸夏”的矛盾一直存在并愈演愈烈,最终导致民族战争爆发。

C.孔子对管仲僭越违礼的行为颇为不满,但对其“一匡天下”的成就表示称许,

这体现了孔子民族意识的自觉。

D.中华民族文化传统从未中断,这个文明史上的奇迹与始于孔子的民族意识的自觉有着一定的思想渊源关系。

3.根据原文的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对待“周礼”,诸侯国有的拒之不用,有的将其作为称霸的借口,表明“周礼”的权威性已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动摇。

B.周王朝时“夷狄”、“诸夏”之间存在着严重的民族斗争,孔子区分二者有自觉维护“诸夏”团结统一的考虑。

C.民族意识自觉的继承和发扬形成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在民族危亡之际表现为一批民族英雄为民族大义挺身而出。

D.明“夷狄”、“诸夏”之别这一主张在历史上一直发挥着积极作用,但是在全球化的今天,我们还应当辩证地看待这一主张。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李鄘字建侯,北海太守邕之从孙。第进士,又以书判高等补秘书省正字。李怀光辟致幕府,擢累监察御史。怀光反河中,鄘与母、妻陷焉,因绐怀光以兄病卧.

洛且革①,母欲往视;怀光许可,戒妻子无偕行。鄘私遣之,怀光怒,欲加罪,谢曰:“鄘籍在军,不得为母驾,奈何不使妇往?”怀光止不问。后与高郢刺贼虚实及所以攻取者,白诸朝,德宗手诏褒答。怀光觉,严兵召二人问之,鄘词气不挠,三军为感动,怀光不杀,囚之。河中平,马燧破械致礼,表佐其府,以言不.

用,罢归洛中。召为吏部员外郎。徐州张建封卒,兵乱,囚监军。帝以鄘刚敢,拜宣慰使,持节直入其军,大会士,喻以祸福,出监军狱中,脱桎梏,使复位,众不敢动。既还,称旨,迁郎中。拜淮南节度使。王师讨蔡方急,李师道谋挠沮之,鄘以兵二万分壁郓境,赀饷不仰有司。是时兵兴,天子忧财乏,使程异驰驲②江淮,讽诸道输货助军。鄘素富强,即籍府库留一岁储,余尽纳于朝,诸道由是.

悉索以献,繄③鄘倡之。先是,吐突承璀④为监军,贵宠甚,鄘以刚严治,相礼惮,稍厚善。承璀归,数称荐之,召拜门下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鄘不喜由宦幸进,及出祖,乐作泣下,谓诸将曰:“吾老安外镇,宰相岂吾任乎?”至京师,.

不肯视事,引疾固辞,改户部尚书。以太子少傅致仕,卒,赠太子太保,谥曰肃。

鄘强直无私,与杨凭、穆质、许孟容、王仲舒友善,皆以气自任。

(选自《新唐书》,有删改)

[注] ①革:通“亟”。指病重。②驲:古代驿站专用的车。③繄:文言助词,惟。④吐突承璀:唐朝宦官,唐宪宗对他倍加宠信,先后加官晋爵,成为当时宦官中颇有权势的人物。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因绐怀光以兄病卧洛且革 绐:欺骗 .

B.鄘词气不挠,三军为感动 挠:屈服 .

C.讽诸道输货助军 讽:劝说 .

D.及出祖,乐作泣下 祖:祖先 .

5.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李鄘“强直无私”的一组是(3分)( )

①鄘籍在军,不得为母驾 ②以言不用,罢归洛中 ③大会士,喻以祸福,出监军狱中,脱桎梏 ④籍府库留一岁储,余尽纳于朝 ⑤相礼惮,稍厚善 ⑥至京师,不肯视事,引疾固辞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①④⑥ D.②③⑤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李鄘为人机智。李怀光反叛,李鄘与家人沦陷贼军中,他以兄长在洛阳患急病卧床不起为托词,让母亲和妻儿摆脱了李怀光的控制。

B.李鄘刚正果敢。徐州张建封去世,士兵变乱,囚禁了监军,李鄘召集将士,晓谕祸福,终使监军出狱,恢复职位,众人不敢乱动。

C.李鄘忠于朝廷。战争兴起时,天子派人劝说诸道输送财货援助军用,李鄘留存储备后,将其余都交纳给朝廷,起了很好的带头作用。

D.李鄘淡泊名利。他认为自己不能胜任宰相之职,到达京城,称病坚决辞让相位,改任户部尚书;后来他在太子少傅的任上去世。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后与高郢刺贼虚实及所以攻取者,白诸朝,德宗手诏褒答。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鄘以兵二万分壁郓境,赀饷不仰有司。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8~9题。

道旁稚子

郑 獬

稚儿怕寒床下啼,两骭[注]赤立仍苦饥。

天之生汝岂为累,使汝不如凫鹜肥?

官家桑柘连四海,岂无寸缕为汝衣?

羡尔百鸟有毛羽,冰雪满山犹解飞!

[注] 骭(ɡàn):胫骨,小腿骨,亦指小腿。

8.诗歌颔联中的“凫鹜肥”,原作“凫鹜肌”,钱钟书在《宋诗选注》中怀疑“肌”是错字,因此取“肥”字而不用“肌”字,请结合诗意说一说钱先生这样做的理由。(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从诗中来看,造成道旁稚子悲惨境遇的根源是什么?诗歌最后两句写“百鸟”有什么作用?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

(1)不以物喜,不以己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范仲淹《岳阳楼记》)

(2)____________,百年多病独登台。____________,潦倒新停浊酒杯。(杜甫《登高》)

(3)____________,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____________。(杜牧《阿房宫赋》)

乙 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的一个大题作答。只能做所选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摆渡{关于严治的诗文}.

叶仲建

篇二:《2016年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测试题(4-1)》

。 理 号处 考分 零 记 卷 试 者 违 名,姓 等 名 姓 写 、 题 答 级准班 不 内 线 订 装 校学2016年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测试题(4-1)

命题:tangzhixin 时量120分钟.满分120分.

一、积累与运用(27分)

l.阅读下面语段文字,完成(l)-(4)题。(6分)

①那里有金色的菜花,南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línlín( )的鱼塘。 ②这些字使整个世界在我面前变得花团锦簇,美不胜收。 ③溪水因枯涸.

( )见石更清冽了。 ④我只是贮立凝望,觉得这一条紫藤萝瀑布不只在我眼前,也在我心上缓缓流过。 ⑤让我们远离喧xiāo( )去倾听,去沉思吧。 ⑥女娲行走在这片莽莽榛.( ) 榛的原野上„„ (1)给加点字注音。(2分) 枯涸.( ) 莽莽榛.

( ) 榛 (2)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2分) 水波línlín ( ) 喧xiāo ( )

(3)第④句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是 ,这个词的正确写法是 。(1分) (4)“胜”在词典中有:“①在斗争或竞赛中打败对方或事业达到预定目的。②超过,占优势。③优美的。④能承担,能承受。⑤尽,全,完。”等义项,第2句中“美不胜收”的“胜”的义项应是: (填序号)。(l分)

2.下面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末若柳絮因.风起 前因.后果 B.择其善.者而从之 能歌善.舞 C.知不足,然后能自反. 举一反.三 D.暮而果大亡.其财 亡.

羊补牢 3.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运用不当的一项是( )(2分)

A.这种打印机功能很多,打印出图像的逼真度与喷墨打印机相比更胜一筹....。 B.在表演会上,妈妈看着东东一系列的搞怪动作和夸张表情,忍俊不禁....,拍手叫好。 C.在快速与焦虑充斥的今天,不妨偶尔放慢节奏,拿出一些闲情逸致....

,去享受生活。 D.时隔12年,中国女排重登世界之巅,听到雄壮的国歌声,电视机前的我激动得也随声附和....地唱了起来。

4.下列两个句子各有一处语病,请写出你的修改意见。(2分)

(1)长征六号运载火箭成功将20 颗卫星发射升空,开创了我国一箭多星发射。

(2)为杜绝挤占应急车道现象的不再发生,公安部交管局作出部署,要求严治此类违法行为。 5.古诗文名句默写。(5分)

(1)争渡,争渡, 。(李清照《如梦令》 (2)是故学然后知不足, 。(《虽有嘉肴》)

(3)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 , ? (纪昀《河中石兽》)

(4)《观书有感》中“ , ”常常被人们引用来比喻不断学习新知识,才能达到新境界。 (5)“花”是古诗词中常见的意象。晏殊的《浣溪沙》中“ , ”,借花抒发了伤春怀旧之情;孟浩然《过故人庄》中“ , ”,则借花表达了对农家生活的喜爱。 6.名著阅读。阅读下面语段,完成后面问题。(4分)

骆驼羡慕牛有漂亮的角,自己也想要长两只角。于是,他来到宙斯那里,请求给他加上一对角。宙斯因为见骆驼不满足已有庞大的身体和强大的力气,还要妄想得到更多的东西,气愤不已,不仅没让他长角,还把他的耳朵砍掉一大截。”

(1)这则故事选自名著《 》。这是世界文学史上流传最广的寓言故事集之一。其中你最喜欢的一篇是《 》(2分) (2)说说这则故事有何寓意。(2分){关于严治的诗文}.

7.今年是纪念抗日战争胜利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七十周年,某校七年级的学生观看了阅兵仪式,准备开展以“报效祖国·强我中华”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完成下列任务。(6分) (1)【请你发帖】阅兵激发了广大网民的爱国热情,“致敬、荣光、威武、正义、和平、繁荣昌盛、国泰民安” „„网民们用各种最美好的词语来描述观看阅兵仪式的感受。请你拟写一则帖子,发表自己的看法。(2分)

(2)【请你辩论】阅兵仪式开始之前,习近平主席宣布裁军30万。小华担心这样会削弱我国的国防力量,假如你是他的好友,你该怎样对他说?(2分)

(3)【请你赏析】仔细观察右面的漫画,写出漫画的含义。(2分)

二、阅读(30分)

(一)阅读《夜雨寄北》,完成8-9 题。(3 分)

夜雨寄北

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8.这首诗借“巴山夜雨”之景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1分)

9.“巴山夜雨涨秋池”中的“涨”字有何表现力?(2分)

(二)阅读《河中石兽》,完成10-13题。(7分)

河中石兽 纪昀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傎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傎;求之地中,不更傎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10.用“/”划分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断一处即可)(1分) 必 于 石 下 迎 水 处 啮 沙 为 坎 穴 1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2分) (1) 山门圮于河 (2)阅十余岁 ..1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2分) (1)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2)然则天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13.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全文围绕石兽的搜寻工作展开,在戏剧性的情节中挖掘出生活中的哲理。 B.文章在写法上采用了层层铺垫的写法,结构严密,余味无穷。

C.全文只用短短200 多字,说明了做任何事不可主观臆断,要注意理论联系实际的道理。 D.文章最后一句采用议论和设问,画龙点睛,点明中心,引起读者思考。

(三)阅读《那年的欢喜》,完成14-18题。(1o分)

那年的欢喜 郑彦英

应该是在1966年,我上高小,暑假的时候,咸阳北塬上的马庄逢集,母亲给了我两毛钱。叫我带三个弟弟到集上逛逛,顺便买一斤盐。

一到集上,小弟弟就兴奋地指着食摊子嚷嚷:“油糕,麻糖,还有馄饨。哥,妈不是给你钱了吗! ” 我一声喝住了:“还要买盐呢!一斤盐两毛钱,能吃半年,一碗馄饨两毛钱,一吧嗒嘴没了!” 小弟弟没敢再吭声,二弟和三弟见我瞪眼,也都噤了声。

集市东头是百货店,那里卖盐,但是要到那里,必须穿过叫卖各种吃食的街道。我就在街道上走得很快,恐怕哪个弟弟被什么美食勾住了。当然最担心的还是我的小弟弟,就拉着他的手走,没想到他走到一个炒凉粉摊跟前,猛然挣脱我的手,坐在凉粉摊前的条凳上。 二弟和三弟都看着我,其实我也被炒凉粉那特别的香味馋得直咽口水,但我还是去拉小弟弟,“走,买盐去。”

小弟弟不走,死犟着坐在凉粉摊子前,我把他提起来,他叉坐下去,如一滩泥。 凉粉摊的师傅很懂公关,知道我主事,就不看我,有意大声叫卖:“吃一口能解一年馋,才五分钱一盘!”说着就开始炒,油在整子里发出吱啦吱啦的声音,引得我肚子里的馋虫乱爬。我不再吭气,心里盘算着,吃一盘凉粉,就要少称二两半的盐!于是我吼:“走,不走不要你了!” 但我吓不到他,小弟弟铁了心,他硬着头皮死坐着,不看我。

我实在没法子了,捏着口袋里的两毛钱,转过身,背对着三个弟弟和凉粉摊子。但是,凉粉摊师傅的每一个动作,我都听得清清楚楚,特别是炒到最后,铲锅底那一层黄灿灿的凉粉锅巴的时候,师傅有意铲得浅、铲得慢,一下一下地,引诱着一街的人。

凉粉铲到盘子里了,筷子重重地收到矮桌上,随后,放凉粉盘子的咯噔声响在小弟弟的面前。 我还是不转身,我知道三个弟弟这时肯定都在看着我,等我发话。 二弟拽拽我的衣服,小声地叫:“哥!”三弟见我不吭声,走到我面前,怯怯地看着我。我低下头,深深地吸了一口气。

这时候小弟弟说话了:“哥,闻着把人香死咧,我只吃一口,剩下的你们三个吃。”

小弟弟这一句话后来感动了我几十年。当我转过身来的时候,看见小弟弟眼巴巴地看着我,我软软地说了一句:“吃吧。”他立即笑了,拿起筷子,却只夹了小小一点放在嘴里没敢嚼似乎在等凉粉化在嘴里,等到咽的时候,声音却很大,我知道那是和着口水咽下去的。 小弟弟站起来,把筷子递给我,真诚地说:“哥,好吃得不得了,里头还有豆瓣酱呢!”我说:“我不爱吃凉粉,你们三个吃。”说着把筷子递给二弟。

二弟和三弟推让着,一人吃了一口,又让我吃,我自然还是推。小弟弟夹起一块炒凉粉送到我的嘴里,那棕红的酱色,那飘忽的自色蒸汽,顿时攻破了我的所有防线。

我吃了,我有意咽得很快,却不张嘴,让那美味在嘴里回旋,同时把筷子递给小弟弟。

小弟弟又推,我便把凉粉在盘子里分成三堆,让他们一人吃一堆,然后把筷子咯噔往矮桌上一放,说:“你们吃,我去付钱。”

我怎么也没想到,三个弟弟吃了两堆,剩下一堆,让我吃,他们是谁没吃,二弟说是小弟弟没吃,留给我的。

我没有再说话;其实也就小小三块,我吃了一块夹起两块,喂到小弟弟嘴里。

回到家里,母亲见我们弟兄四个满面红光,什么也没问,就招呼我们吃饭。我把盐袋放到盐罐子上,

母亲掂了一下,笑着说:“吃饭。”

从这天开始的几个月里,我总觉得饭菜的味道淡了,少放了盐。我悄悄问几个弟弟,他们也说感觉出来了,不敢问。

多年以后五我问母亲那天掂出盐的重量了没,母亲笑着说:“咋能掂不出来?”

我又问:“你知道我们把钱花在啥地方了?”母亲笑笑说:“五分钱买了四个娃的欢喜,还有比

这便宜的事吗!”

(选自《读者》2015年17期)

14.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主要的容,(2分)

15.文章第三段写“我一声喝住了:‘还要买盐呢!一斤盐两毛钱,能吃半年,一碗馄饨两毛钱,一吧嗒嘴没了!’”有何作用? (2分){关于严治的诗文}.

16.“二弟拽拽我的衣服,小声地叫:‘哥!’”,你知道二弟想说什么吗?试结合上下文加以揣摩。(2分)

17.文中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有何表达作用? (2分)

18.母亲认为少吃一点盐可换来孩子们的欢喜,表现了母亲怎样的品质?(2分)

(四)阅读《老电话号码》完成19-23题(10分)

老电话号码 肖复兴

记忆中的那个夏天,是那样的明亮而炎热。那是1959年的夏天,我11岁,读小学五年级。暑假前最后一节体育课打篮球——刚刚上完,班主任徐老师站在操场边,叫着我的名字,招呼我过去。我跑了过去;看见他身边站着一个高高个子的男人,正笑眯眯地望着我。他不是我们学校的老师,我没有见过他。看样子,比我们徐老师还要年轻,不到30岁。

徐老师向我介绍他说:这是少体校的航模教练叶教练。叶教练到咱们学校选人,看中你了!他对我说:我看你一节体育课了,也听了徐老师对你的介绍,愿不愿意到少体校跟我学航模?

说老实话,那时候,我根本不知道航模是什么,我不怎么想学这个航模。但徐老师对我说:学航模不仅要求身体好,学习成绩也好才行,航模是体育,也是科技。然后,又补充一句,叶教练在咱们学校就选中你一个。这话说得我把到嘴边的话咽了下去。

放暑假的第二天上午,按照叶教练说的地址,我去龙潭湖边上的体育馆里找他报到,就要正式开始我少体校航模队的训练了。非常巧,少体校篮球队也在那里招生,这才是我喜欢的呀。鬼使神差的,我去那里报了名,教练让我投了两个篮,又让我跑了一个三步跨篮,居然收下我当天就参加了训练。第一次在木地板的篮球场上打球的感觉,比我们学校的水泥地不知强哪儿去了,便早把叶教练忘到了脑袋后面。

可惜的是,一个暑假下来,我被篮球队淘汰,教练认为我的个子以后不会长高。我再也没有去过体育馆,近在咫尺的少年体育生涯,仓促又苍白地结束了。

记得那样的清晰,是1963年的寒假刚过。那一年,我读初三。一天清晨上学的路上,我路过花市大街,进了那里的锦芳小吃店,想买个炸糕吃早点。为什么记得那么清楚,难道一定是炸糕,就不会是油饼吗?因为排队站在我前面的那个人买的也是炸糕。当然,如果是别人,我也不会记得那么清楚,他买好炸糕,回过头来,竟然望着我笑了笑。我开始没有认出他来,以为那笑只是出于礼貌。等我买好炸糕,准备出门的时候,看见他在门外等着我,对我说:不认识我了?我是叶教练呀!我才想起来,是叶教练,忽然非常的羞愧。快四年的时间过去了,我的个子长高了一头多,他居然还能一眼认出我来。而我四年前辜负了他的好意。那一刻,我真的怕他问起我那一年为什么没有找他参加航模队?更怕他说我可是看见你参加了篮球队的哟!

他没有对我提及往事,只是问我现在在哪儿上中学? 我告诉他我在汇文中学,他说是好学校,我就知道你差不了! 然后,问我:还想不想学航模了?我垂下头,没敢回答。他接着说:还是跟我学航模吧!我觉得你一定是一个很不错的航模运动员!说着,他从他的背包里掏出一支笔和一个本,在本上写了一个他的电话号码。他把那张纸从本子上撕下来,递给我说:这是我的电话,你如果想学了,可以随时给我打电话。

我们就这样在小吃店门口分手了。我走得很匆忙,现在想想,有些像逃跑的意思。因为我从心里

不怎么喜欢航模,我想我不会给他打这个电话了。我走了几步,回头一看,他还站在小吃店门口向我挥手。我心里想,他要是个篮球教练多好啊!

算一算,52年过去了。我再也没有见过叶教练。前些天,整理旧书和旧笔记本,从一个笔记本里竟然看到了这个老电话号码。纸已经发黄,那种只有那个年代才有的纯蓝墨水的笔迹,也已经变淡。面对这个老电话号码,我心里五味杂陈,我知道,过去的一幕早已经如童话意般谢幕,那种充满着善意甚至纯真,和对一个十几岁孩子由衷期待的情感与心地,也早已经变淡甚至变色。

明明知道,这些年来电话号码早已经数位升级,变化得面目皆非,但我还是在电话机上按下了这个老号码。话筒里传来的只是忙音。如果是52 年前,话筒里传来的一定是叶教练的声音。那一刻,我的眼睛里满是泪花。

(选自《新民晚报》2015年3月25 日)

19.

20.这篇文章的行文线索是 。(2分)

2l.“我开始没有认出他来,以为那笑只是出于礼貌”,写“我”没有认出他来,有何作用?(2分)

22.文末“那一刻,我的眼睛里满是泪花。”请用两个词语形容作者当时的心情。(2分)

23.通读全文,结合文章内容,说说叶教练是一个怎样的人。(2分)

三、作文。(43分,其中作文40分,书写3分)

24.告别了天真烂漫的小学时光,走进了多姿多彩的中学大门。新校园,新老师,新同学,新的学习生活……一切都是新的。从陌生到熟悉,从紧张到从容,从怯弱到勇敢,从生疏到默契……在不经意间,你会发现自己有了很多与小学不一样的体验,在学习、生活等方面都有了或多或少的变化。

请以“变化”为题,自选角度,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叙写你在这个学期中的某段鲜活的生活经历,表达你在这段成长历程中的某种真情实感。

篇三:《语文模拟试题精编(一)》

丰高语文模拟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孔子一生以维护、恢复“周礼”为己任,他的各项政治主张都是从这一总目标出发而提出的。明“夷狄”、“诸夏”之别,就是其中之一。孔子这方面的言论虽不多,却牵涉“民族意识自觉”的大问题,对后世的影响也极为深远。 “周礼”成为周王朝建立领主制封建国家政治机构的组织原则之后,其作为周族的典章、制度、仪节、习俗的总称的意义不仅依然存在,而且被扩大、推广到整个华夏族的势力范围。在当时,用不用“周礼”,已成为区分“夷狄”与“诸夏”的主要标志。如楚是南方大国,文化发展程度并不低于周族的姬姓各国,只因为不用“周礼”,而被“诸夏”视为“蛮夷”。齐桓公建立霸业时,还专门以“包茅不贡”为借口对楚进行讨伐。可见,“周礼”在区分“夷狄”与“诸夏”时的重要意义。由于当时在“夷狄”与“诸夏”之间还存在着严重的民族斗争,这种区分就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从西周到春秋末,尽管华夏族在黄河中下游地区已居主导地位,但并未从根本上改变华夏诸国与少数民族杂处的局面,如“王畿”附近就有伊雒之戎、陆浑之戎。诸侯大国卫国在卫懿公时,和邢国一起被狄人“残破”。救卫存邢、南伐荆楚、北伐山戎,是管仲辅佐齐桓公所建立的重要霸业。所以,尽管孔子对管仲僭越违礼颇为不满,但对其“相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十分称许,说:“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孔子觉察到当时民族斗争的严重性,从维护周礼到自觉维护“诸夏”的团结统一,充分肯定管仲这方面的功绩,这说明孔子自觉地把维护民族利益作为第一位的大义,把管仲的贡献提到了“如其仁”的高度。比起“民族大义”来,管仲在其他方面的不足,在孔子看来,都是可以原谅的。这可以说是最早地体现了某种朦胧状态的民族意识的自觉,这种民族意识的自觉的继承和发扬,就成为一种民族的向心力和凝聚力。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几千年来绵延不绝,是世界文明发展史上的奇迹,它的出现应当说与孔子所开始的民族意识的自觉有着一定的思想渊源关系。

关于区别“诸夏”与“夷狄”,孔子还有一段议论,即“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亡也”。意思是说,“夷狄”虽“有君”,却不行“周礼”,君臣上下的名分有等于无;而“诸夏”哪怕无君,但君臣的等级秩序照样存在。可见孔子以明“夷狄”、“诸夏”之别表现出来的朦胧的“民族意识”的自觉不是孤立的,而是和他的君臣等级观念纠缠在一起的,因此决不能给以过高的、违反历史真实的估计。

孔子的明“夷狄”、“诸夏”之别的政治主张,到秦汉以后逐渐以“明华夷之辨”的命题为历代儒家所继承和发扬。积极方面,每当民族危亡之际,总有一批

1

民族英雄以此为思想武器和精神支柱,挺身而出,伸张民族大义。消极方面,也总有人以此为借口,对内欺压少数民族,变成大汉族主义;对外则以天朝大国自居,流于狭隘的民族主义。

(有删改)

1.下列对“明‘夷狄’、‘诸夏’之别”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明“夷狄”、“诸夏”之别是孔子的政治主张之一,是在维护、恢复“周礼”这一总目标的基础上提出来的。

B.明“夷狄”、“诸夏”之别的主要标志是“周礼”,它当时适用于周族内部的同时已被扩大、推广到整个华夏族。

C.明“夷狄”、“诸夏”之别表现出的强烈的“民族意识”的自觉是和君臣等级观念纠缠在一起的,并不孤立存在。

D.明“夷狄”、“诸夏”之别的政治主张在秦汉后以“明华夷之辨”的命题被继承和发扬,其历史作用具有二重性。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作为周族的典章、制度、仪节、习俗总称的“周礼”,是周王朝建立领主制封建国家政治机构的组织原则。

B.华夏诸国与少数民族杂处的局面使得“夷狄”、“诸夏”的矛盾一直存在并愈演愈烈,最终导致民族战争爆发。

C.孔子对管仲僭越违礼的行为颇为不满,但对其“一匡天下”的成就表示称许,这体现了孔子民族意识的自觉。

D.中华民族文化传统从未中断,这个文明史上的奇迹与始于孔子的民族意识的自觉有着一定的思想渊源关系。

3.根据原文的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对待“周礼”,诸侯国有的拒之不用,有的将其作为称霸的借口,表明“周礼”的权威性已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动摇。

B.周王朝时“夷狄”、“诸夏”之间存在着严重的民族斗争,孔子区分二者有自觉维护“诸夏”团结统一的考虑。

C.民族意识自觉的继承和发扬形成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在民族危亡之际表现为一批民族英雄为民族大义挺身而出。

D.明“夷狄”、“诸夏”之别这一主张在历史上一直发挥着积极作用,但是在全球化的今天,我们还应当辩证地看待这一主张。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李鄘字建侯,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