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

时间:2021-11-03 10:41:22 意向书

篇一:《2016 年兰州市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含答案)》

2016 年兰州市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

语 文

(A)

注意事项:

1 全卷共 150 分,考试时间 120 分钟。

2 考生必须将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号等个人信息填(涂)写在答题卡上。 3 考生务必将答案直接填(涂)写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上。一、 语言积累与运用(30 分)

一、语言积累与运用(30 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

A. 孕 育(yùn) 地窖(jiào) 叱咤风云(chà)

B. 冗 杂(rǒng) 锃亮 (chãng) 面面相觑(qù)

C. 招 徕(lái) 绮丽(qǐ) 相形见绌(zhuō)

D. 慵 隐(câ) 挑衅 (xìn) 气冲斗牛 (dǒu)

【答案】D

2.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3 分 )

A.小草虽然是微不足道的角色,它却以顽强的生命力为世人所钦佩和赞颂 。

B.曹文轩的许多作品都会把关注的重点放在一些小巧玲珑的生活细节上 。

C.他们两人的爱好、处事方法迥然不同。谁也没法了解谁,谁也没法改变谁 。

D.传说中开天辟地的盘古,只是众神之一,影响不大,从未享受过顶礼膜拜的待遇 。

【答案】B

3.下面两个语段都出自杨绛的散文《老王》,根据语境,在 (甲) ,(乙) ,两处填写标 点符号,正确的一项是(3 分)

语段一:有一天傍晚,我们夫妇散步,经过一个荒僻的小胡 同,看见一个婆婆落落的 大院,里面有几间塌败的小屋(甲)老王蹬着他那辆三轮车进大院去。( 画线语的大院, 里面几间败小屋句是对"我们夫妇"在"荒僻的小胡同"看到的两个场景的描述。)

语段二:我谢了他的好香曲,谢了他的大鸡蛋,然后转身进屋去.他赶忙止住我说 :" 我 不 是 要 钱 · "我也赶忙解释:"我知道,我知道(乙)不过你既然来了,就免得托人捎了。 ( 画线语句是从说一我, 知道老王不要钱" 转换到说"老王来了,我就不用捎钱 了 " 。)

A.(甲) 破 折 号 (乙) 破 折 号 B. (甲) 分 号 (乙) 句 号

C.(甲) 破 折 号 (乙 ) 句 号 D. (甲) 分号 (乙) 破 折 号

【答案】B

【乙】处句意完整且完结,下一句和上一句无句意衔接,且并未有明显的解释说明或者引出之意,所以用句号不用引号。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 分)

A. 能否顺利开展大课间活动,也是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重要保障条件。

B. 记者探访多家药店发现,部分药品价格上调 ,大多数药品价 格保持稳定 。

C. 敦煌市承办首届丝路文賻会的各个展馆都在改善建设及改造的进度。

D. 吉利公司推出的首款电动车"知豆 DI"初步定价大约在 4 至 6 万元左右。

【答案】B

C 项是谓宾搭配不当的错误,无法"改善""进度"。可将"改善"改为"加快"。

D 项是语意重复的错误,"大约"与"左右"意思重复,应删去任意一个。

5.结合《童年》一书的阅读,回答问题。(3 分)

我又撤到外祖父那里.

怎么啦,小强盗?他用手敲着桌子,迎面对我说现在我不养你了,让外祖母齐你吧!"

"让我养我就养,"外祖母说,"你以为这是个什么了不起的难题吗?"

"那你就养好了!"外祖父大叫一声,但是马上又安静下来,对我解释道:"我和她完全各过

各的了,如今我们样样都是分开的"

文中的"我"是谁?"我"为什么"叉搬到外祖父那里"了?外祖父是一个怎样的人?

【答案】阿廖沙

因为父亲病死暴躁 乖戾 贪婪 自私

6.综台性学习(8 分)

某班开展"走近兰州太平鼓"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与并完成以下任务。

(1)请阅读为专题板报准备的三则材料,概括材料的主要信息 (3 分)

【材料一】相传,明朝大将徐达西征,九攻兰州城不下,使制造了 3 尺长鼓,内藏兵器,趁正月十五闹元宵之际,让军士扮作"社火"队员入城内,一举破城,赢得太平。从此,百姓年年擂鼓闹喜,祈求太平,并把所擂之鼓称为"太平鼓"。

【材料二】兰州太平鼓舞是群舞,表演时,众多鼓手前纵后跃,左旋右转,时而跳打、 时而举打,起落有序,配合默契,犹如万马奔腾。鼓、钹、锣齐响,如春雷滚滚,声声震天。

【材料三】在兰州本地的社火活动中,人们常常看到,太平鼓的鼓手走到哪里,鼓声和 掌声就跟到哪里."打得好""真带劲"的赞扬声和"再来一次"的呐喊声此起被伏。更有外地来的游客感慨:"这场面,这气势,太震撼了,相机拍不出来,下次带家人一起来看!"

【答案】(1)兰州太平鼓意在擂鼓闹春,祈求太平,其表演形式多样,鼓声震天,获当地人和外地游客高度赞扬。

(2)下面是"兰州太平鼓"问卷调查表的内容,请用一句话表述你读到的信息。(2 分)

年龄段 12~29 岁(100 人) 30~45 岁(100 人) 45 岁以上(100 人) 了解太平鼓的人数比 23% 49% 81%

【答案】人们对于兰州太平鼓的了解随年纪增长而加大比重。 [来源:学|科|网Z|X|X|K]

(3)学校将组织学生到北山广场观看兰州太平鼓表演。请根据下面的示意图写一段话

告诉同学们怎样从学校前往目的地。(3 分)

2

【答案】(3)先从学校出发沿着南湖路向正西方向走至与和平街的交叉路口,再向北转向 沿着 和平路 朝正北 方向 走至与 北山 路交叉 路口, 接着 向西北 方向 转向沿 着北 山路继 续 走,北山广场就在道路北侧。

7.默写(7 分)

(1)何当共剪西窗烛, ?(李商隐 《夜雨寄北》)

(2) ?满眼风光北固。(辛弃疾《 南乡子》)

(3)山河破碎风飘絮, 。(文天祥 《过零丁洋》 )

(4)其乡人曰: "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 , 。 (《曹刿论战》)

(5)《 木 兰 诗 》 中 概 括 战 争 旷 日 持 久 , 战 斗 激 烈 悲 壮 的 句 子

是: , 。

【答案】(1)却话巴山夜雨时(2)何处神州(3)身世浮沉雨打萍(4)肉食者鄙, 未能远谋。(5)将军 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二、古诗文阅读(23 分)

(一)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 8~9 题。(4 分)

望江南 李煜

闲梦远,南国正芳春。船上管弦江面渌,满城飞絮辊①轻尘。忙杀看花人!

[注]①辊:(gǔn),翻滚,滚动,转动。

8.词中体现"芳春"的景物有

【答案】江面绿、柳絮 、 。(2 分)

9.请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忙杀看花人"所表现的景象。(2 分)

【答案】南国正是春光明媚的时候,百花盛开,游人如织,群花美丽动人,争相斗艳,使看花人目不暇接。一个"忙杀",则百花之美,看花人兴致之高,人之多,场面之大,尽在其中。

(二)阅读《隆中对》选段,完成 10~12 题。(10 分)

亮答曰:"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 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 帝业。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将军既帝室之胄, 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 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10.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3 分)

(1)挟天子以令诸侯 .

(2)利尽南海.

(3)诚如是,则霸业可成 .

【答案】(1)挟:挟持,控制。(2)利:物资。(3)是:这样。

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3 分)

非为天时,抑亦人谋也。

【答案】不仅仅是时机(好),而且也是人的谋划(得当)。

12.诸葛亮认为荆州、益州可以夺取的理由分别是什么?请简要概括。(4 分)

【答案】诸葛亮认为荆州可夺的原因是:荆州地理位置优越,乃兵家必争之地,他的主人却没有能力守住它。诸葛亮认为荆州可夺的原因是:益州地势险要,有广阔肥沃的土地, 自然条件优越,刘璋昏庸懦弱,有才能的人都渴望得到贤明的君主。诸葛亮建议刘备用荆州、益州建立根据地。

(三)阅读下面选文,完成 13~15 题。(9 分)

①② ③郢 人有 遗 燕 相国 书 者 ,夜 书, 火不 明 ,因 谓持 烛 者曰 : " 举 烛。 " 云 而过 书 " 举 烛。 "

举烛,非书意也。燕相受书而说之,曰:"举烛者,尚明也;尚明也者,举贤而任之。"燕相白王,王大说,国以治。治则治矣,非书意也。今世学者多似此类。

[注]①遗(wâi):给,送。②书:信。③过:错误,过失。

13.结合链接材料,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中画线的句子。(2 分)

【链接材料】《古汉语常用字字典》中"说"的义项有:①陈述。解说。②言论,主张, 学说。③劝说,说服。④通"悦",喜欢,高兴。

【答案】燕相看到信中"举烛"二字,很高兴。

14.对郢人"过书'举烛'"原因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夜晚灯光昏暗 B.一边说一边写 C.曲解了原意 D.有意讨好燕王

【答案】B

15."今世学者多似此类"中"此类"指代什么?从中可以看出作者对"今世学者"持怎样的态度?

【答】此类指燕相曲解郢人信中"举烛"含义。从中可以看出作者对当时之学的人在征引、解释前贤遗言时往往凭主观臆断,把原本没有的意思勉强加上去,牵强附会,曲解原义,以误传误,穿凿附会学风的批判。

三、现代文阅读(37 分)

(一)阅读下面文章,完成 16~19 题。(20 分)

守桥 葛俊康

学校坐落在山脚下的大坝上,从学校大门出来走百多米就有一条小河,小河上的一座石桥年久失修,局部已经开始了垮塌,老葛每天都要到石桥上走走,看看,修一修,补一补。老葛以前是学校的老师,退休后和老伴一起把家搬到了石桥的旁边。

由于前几天连续的暴雨,山洪暴发,河水开始猛涨。这天早晨,天刚亮,老葛一来到桥头就被惊呆了。只见那汹涌的洪水,怒吼着从山上冲下来,挟带着大量的泥沙、石块、树枝,咆哮如雷的奔腾着,冲到桥洞口,顺着桥洞,吼一声,冲出去,往下游狂奔。老葛站在桥头,感到石桥仿佛在颤抖,在呻吟。老葛的心,也紧跟着抖动了一下。这时,一颗大桃树,如一只下山的猛虎,从上游冲了下来。冲到桥洞口,横在那里,不走了。洪水轰轰隆隆地响着。大树拦在那里,不一会儿上面就挂满了各种漂浮物。老葛看着大树,心里轰的一声大响,大叫一声:"坏了。"说完,就往石桥下冲。妻子听到喊声,也从屋里冲了出来。

老葛冲到桥洞口,用手不停地拉扯着大桃树。大桃树卡在那里,死死地,动都不动。洪水咆哮着,不停地狂涌着往桥上扑。妻子忙上前帮着老葛。两人拉扯了一会儿,大桃树还是死死地卡着。树上的漂浮物越聚越多,越堆越厚。

④老葛站在桥上,望着桥上汹涌而来的洪水,和惊马般横冲直撞的树枝、竹木、乱草, 双腿开始了颤抖,一种毛骨悚然、不寒而栗的感觉瞬间就贯遍了全身。老葛剁了几下脚。看了一眼妻子,说:"还站着干啥?快回家去拿锯子。"

⑤此时,洪水越来越大,眼看就要漫到桥面上了。老葛的心更慌了。老葛知道,再不想 办法,这桥肯

定是不保了。桥垮了,孩子们上学咋办?老葛扒掉上衣,脱掉长裤,裸着身子站在桥上,用手撕扯着挂在大树上的一些树枝、乱草。

⑥妻子拿来锯子、绳子。老葛把绳子一头栓在身上,另一头紧紧地拴在了桥头的一棵大 树上。老葛拿着锯子,毫不犹豫地跳到河里。妻子用手拉着绳子。老葛一手拿锯子,一手抓 住大树,往树上爬。爬上大树,老葛抹了一把脸上的泥水,横坐在上面,开始锯树。妻子站 在桥上,双手紧紧地抓住绳子,满脸的担心,说:"慢点,慢点,不要慌!千万不要让洪水 把你冲下去了。"老葛没回答,坐在树上,双腿死死地夹住树干,用力地锯着那根最长的最粗的树枝。

⑦不一会儿,有学生来上课了,走到桥头,吓傻了,站在那里不知所措。老葛忙让他们 站在桥头,不要上桥。学生们乖乖站在那里,看着老葛。学校的老师也赶过来了。村长也来 了。跟在村长身后的,还有几位年轻人,村长一看,太危险了,忙跑上前让人把老葛拉了上 来。村长把绳子拴在树枝上,然后让几位年轻人奋力地往旁边拉。经过几番折腾,树枝终于被拉开了。漂浮物随着洪水,轰的一声冲出桥洞,往下游狂奔而去。

⑧水位下去了。桥面完全露了出来。老葛站在桥上,看着滚滚而去的洪水,再看看正慢慢过桥的几位学生,眉头深深地皱了一下。

篇二:《2016年天津市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试卷语文(含答案)》

机密★启用前

2016年天津市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试卷

语文

第Ⅰ卷

一、(本大题共11小题,共27分。)

1.下面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哺育(pǔ) 机械(xiè) 一气呵成(hē)

B.琐事(suǒ) 诅咒(zǔ) 声名狼藉(jí)

C.分歧(qí) 喧嚣(xiāo) 坚持不懈(jiě)

D.收敛(liǎn) 干涸(gù) 鲜为人知(xiǎn)

2.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家风,是一个家庭或家族长期以来形成并 的道德操守和处世方法。家风中蕴藏着先人所 的价值理念和道德规范,也包含着简单朴素的为人 。千百年来,家风在一个个家庭里承载、延续,奠定了整个民族文明的基础。

A.传播 恪守 规则 B.传承 保守 规则

B.传承 恪守 准则 D.传播 保守 准则

3.下列句子中,没有病句的一项是( )(3分)

A.有关领导在会议上明确要求,各部门必须尽快提高传染病防控工作。

B.曹文轩获“国际安徒生奖”,实现了中国作家在该奖项上零的突破。

C.随着部分地区高大树木的减少,使某珍稀鸟类只能选择在高压电塔上筑巢。

D.在巡检排查过程中,我市电部门解决并发现了居民用电方面的问题。

4.下面句子中的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没有实力,信心不过是无源之水;没有信心,拼搏只能是无本之木。

B.雨果说:“一个有坚强心志的人,财产可以被人掠夺,勇气却不会被人剥夺。”

C.转基因技术的迅猛发展,是给人类带来了福祉,还是给人类埋下了隐患?

D.上海迪士尼乐园的设计方案,融入了海洋、森林、高山、沙漠„„等六大元索。

5.下面对诗句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苏轼《水调歌头》) 这几句表现了作者由积极乐观、胸怀旷达,到抑郁惆怅的心理变化过程。

B.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李白《渡荆门送别》)

这两句写故乡之水对“我”依依不舍,万里相送,含蓄地抒发了作者的思乡之情。

C.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王维《使至塞上》)

这两句描绘了奇特壮美的塞外风光,体现了王维作品“诗中有画”的艺术特色。

D.小时候/乡愁是一杖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 (余光中《乡愁》) 这几句写作者少小离家,思念母亲,小小的邮票成为寄托乡愁的载体。

阅读《加碘盐有必要吃吗》的节选文字,回答6-8题。

加碘盐有必要吃吗

阮光锋

①有人说,碘盐吃多了会得甲亢,尤其是沿海地区的人经常吃海产品,所以不需要吃碘盐。这是真的吗?吃碘盐真的会导致碘超标吗?

②其实,就目前我们的膳食情况来看,不论是沿海居民还是内陆居民,都需要吃碘盐。

③碘是身体必需的微量元素。在我们脖子上有个腺体叫甲状腺,它需要碘来生成甲状腺素,甲状腺素具有加快新陈代谢,促进生长发育尤其是脑发育的作用。如果缺碘,将会影响大脑发育,容易引发克丁病和大脖子病。

④碘的饮食来源主要包括食物、加碘食盐及饮用水。含碘丰富的食物主要有海带、紫菜..和海鱼等。不过,国际上公认的防治碘缺乏病的主导措施就是食盐加碘。为什么呢?调查显示,无论是在低碘还是高碘地区,海带、紫菜、海鱼等传统观念中的补碘食物对于碘的摄入量都贡献甚微。因为这些食物虽然含碘量较高,但占人类膳食的比例太小。而且海盐本身其实也不含碘的。在沿海地区,碘盐仍是当地居民重要的碘来源,不通过食盐补充的话,碘摄入量就会不足。所以,即便生活在海边,仍然需要食用含碘盐。很多人担心碘吃多了会得甲

状腺疾病,这是过于担心了。世界卫生组织认为,每日碘摄入量在1000微克以下一般是安全的。正常饮食的话,普通人的碘摄入基本不会超过这个量。

⑤很多人认为碘盐是中国特色,其他国家都不这样做,其实,恰恰相反。食盐加碘是世界卫生组织在全球推行的预防和控制碘缺乏病的策略。世界卫生组织推荐食盐中的碘添加量为20-40毫克/千克,而我国食盐的碘添加量低于这一标准,目前为20-30毫克/千克。

(选自《百科知识》,有删改)

6.下面对“沿海地区的居民仍有必要吃碘盐”的原因,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海盐本身其实并不含碘。

B.海带、紫菜、海鱼等传统观念中的补碘食物,占人类膳食的比例太小。

C.碘盐仍是沿海居民重要的碘来源,不通过食盐补充,碘摄入量就会不足。

D.世界卫生组织认为,普通人每日碘摄入量应在1000微克以上。

7.对文章第⑤自然段中画线句子使用的说明方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A.列数字、打比方 B.作比较、分类别

C.列数字、作比较 D.分类别、打比方

8.下面对选文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①自然段针对某些人的错误认识提出问题,引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B.第④自然段加点词“主要”的使用,体现了说明文语言准确、严密的特点。

C.第④自然段加点词“这”指代的是前面提到的“碘摄入量就会不足”。

D.这篇说明文以短小的篇幅、通俗易懂的语言,介绍了生活中的科学知识。 阅读《鱼我所欲也》一文,回答9-11题。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9.下面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死亦我所恶 恶:凶恶

B.蹴尔而与之 蹴:用脚踢

C.妻妾之奉 奉:侍奉

D.是亦不可以已乎 已:停止,放弃

10.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不是通假字的一项是

A.二者不可得兼 B.故患有所不辟也

C.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D.多为身死而不受

11.下面对选文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首认为,在“生”和“义”无法兼顾的情况下,应该“舍生而取义”。

B.作者所倡导的重“义”之心,只有圣贤才具有,普通人是没有的。

C.作者认为,乞人不屑“蹴尔而与之”的救命食物,是没有丧失“本心”的表现。

D.文中的对偶句和排比句,使文章读起来节奏感强,并且富于文采和气势。

第Ⅱ卷

二、(本大题共1小题,共8分)

12.请将下面诗文语句补充完整。(8分)

(1)乱花渐欲迷人眼,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2)潮平两岸阔, 。(王湾《次北固山下》)

(3)不知细叶谁裁出, 。 (贺知章《咏柳》)

(4) ,弓如霹雳弦惊。(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5)只恐双溪舴艋舟, 。(李清照《武陵春》)

(6)苔痕上阶绿, 。(刘禹锡《陋室铭》)

(7)在杜甫的《望岳》一诗中,“ , ”化用孔子名言,表现了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人生顶峰的雄心和气概。

三、(本大题共3小题,共7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13-15题。

李侍郎绂,性聪慧。少时家贫,无赀买书,乃借贷于邻人。每一翻绎,无不成诵。偶入城市,街衢铺店名号,皆默识之。后官翰林,库中旧藏有《永乐大典》,公皆读之。同僚取架上所有,抽以难公,无不立对,人皆惊骇。

(节选自《啸亭杂录》)

【注释】侍郎:古代官名。绂(fú):李绂,人名。赀(zī):通“资”,钱财。

衢(qú):四通八达的道路,大路。《永乐大典》:明朝永乐年间编纂的一部百科全书式文献集。全书有22937卷,11095册。

13.解释文中加点词的含义。(2分)

(1)少时家贫 少: .

(2)无不立对 对: .

14.请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库中旧藏有《永乐大典》,公皆读之。

15.结合全文,举例说说李绂是一个怎样的人。(3分)

四、(本大题共4小题,共15分)

阅读《三角梅》一文,回答16-19题。

三角梅

刘成章

那年春天,我们陆续给小院栽了一些花木,其中包括一棵三角梅。我们知道三角梅可以开出很繁盛很灿烂的花,所以对它怀着极为美好的憧憬,特意把它栽在房屋山墙边极为显眼的地方,希望无论是谁来到我家门前,一眼就能看见。

不料遇到了令人非常沮丧的事情。栽的时候,都一样认真,一样施足了底肥浇足了水,栽好之后,管理也没有偏三向四,可是别的花木都长得欢欢势势,到抽条时抽条,到开花时开花,一年下来,都长得很像个样子了,唯独那棵三角梅老是婴儿似的趴在那儿,停滞在那儿,好像完全忘了自己应该长长了。

第二年,那棵三角梅仍然毫无变化。

第三年,满院子的花木都长得青春勃发,高大喜人,那棵三角梅的叶片却比当初栽下时还少了好多,病恹恹的,一副要死不活的样子。我和老伴感伤地想,它总有一天会死去的。但自己亲手种下的,还曾怀有那样美好的憧憬,心中仍存那么一丝丝的期盼。

去年是栽下它的第四个年头了。春天,当别的花木都在泛绿、发芽时,那三角梅依然毫无生机,一点要拥抱春天的意思都没有。我和老伴多次站在它面前皱眉,叹息,甚至责备。我们说,干脆把它拔了吧,省得它还占着一块地方,还要天天浪费几勺水。我的女儿和女婿,也是这样的观点。至此,全家的意见都一致了,欲除之而后快。

然而,事情却出现了意想不到的变化。就在我们说这话后的不长时间,我们惊喜地看见,三角梅可怜兮兮的枝叶间,居然抽出了一枝表皮有着细致纹路的新条,而且长得很快,不久就长到二尺长了,接着又在那新条上旁逸斜出,生出了好几条侧枝。我们高兴极了。可为什么会突然发生这么大的变化呢?也许是我们要挖掉它的议论被它听懂了吧!如果是,对它来说,那可是个性命攸关的大事啊,于是它就拼命一搏,终于把生命的力量给搏出来了。好像每天太阳一出来,它就死盯着周围的花木,与它们比赛着成长。它身上透露出来的生机,非常生动地展现在蓝天之下,是那么醒目耐看。这时候与其他花木相比,它毫无逊色之处。它像沉默了好几年的毛毛虫,蓄满力量,开始向着花蝴蝶的方向蜕变了。

又过了一个多月,我出门要干什么去,忽见山墙边露出一段红色的花枝,仔细一看,才发现竟然是三角梅开了一嘟噜火红的花。它静静地趴靠在墙边,正好长了一人高。我急忙叫来老伴,让她也高兴高兴。老伴的眼中闪耀出多年来少见的美丽光彩。

又是一个春天来临了,此时的三角梅已长成一棵枝茂花繁的大树,比房檐都高,它的红

色花瓣就像红金子捶成的薄片,只要轻轻撞击就能发出动人的声音。太阳照射的时候,它的每朵花都泛溢着红色的光晕;风儿一吹,每朵花都像一只火红的蝴蝶张开了翅膀,扇动着,奋争着,仿佛急欲挣脱枝头,翩翩飞去。

生命,在坚韧中真是蕴藏了无法言说的奥秘和潜能的!

(选自《光明日报》,有删改)

16.在栽种后的四年里,三角梅的生长经历是怎样的?请结合文章内容进行梳理。(3分)

17风儿一吹,每朵花都像一只火红的蝴蝶张开了翅膀,扇动着,奋争着,仿佛急欲挣脱枝头,翩翩飞去。

18.下面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A.这篇文章按照时间线索,记录了三角梅从种植后了无生机到繁华怒放的生长经历。

B.第①自然段交待作者栽种三角梅的原因,只是希望每一个经过他家门前的人,都能香到小院中的花。

C.第④自然段描写三角梅“病恹恹”“要死不活”的样子,凸显了它后面的“枝茂花繁”,前后形成对比。

D.因为看到三角梅终于长出旁逸斜出的枝杈,老伴眼中闪耀出多年来少见的美丽光彩。 E.文章采用欲扬先抑的写法,并综合运用了记叙、描写、抒情和议论等多种表达方式。

19.文章第⑨自然段,作者发出了“生命,在坚韧中真是蕴藏了无法言说的奥秘和潜能”的慨叹。请简要分析这一段在全文中的作用。(5分)

五、(本大题共4小题,共13分)

(一)综合性学习(5分)

某班开展了“游在津沽”综合性学习活动,下面是某同学为活动搜集的四则材料。请你按照要求,回答20-21题。

【材料一】近年来,天津市旅游业在持续发展中日益凸显“文化旅游”的品牌效应。“老城津韵”“杨柳古镇”“溥仪旧居”“津卫摇篮”“大沽烟云”等八条独具津门文化特色的游览线路,吸引力海内外的大量游客。

【材料二】天津市的旅游业发展迅猛,在国内外的知名度连年提高。“海河风光游”“游览‘五大道’”“全景式乡村游”“滨海旅游黄金100天”等特色项目的开发,进一步提升了天津的旅游形象。

【材料三】根据国家旅游局的统计,2015年中国公民出境旅游1.2亿人次,旅游消费1045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12%和16.7%。在全球经济普遍不景气的背景下,这一数字更具震撼性。

20

2分)

21.请根据以上相关材料,概述天津市近年来旅游业发展所取得的成绩。(3分)

(二)名著阅读(8分)

阅读后回答问题。(4分)

太师符督下州来,晁盖逡巡受祸胎。

不是宋江潜往报,七人难免这场灾。

(1)请结合相关情节,概括“这场灾”产生的原因。(1分)

(2)简述晁盖等人是如何脱险的。(3分)

六、(本大题共1小题,共50分)

24.作文。(50分)

人的一生,总有一些记忆值得珍藏,总有一些情感值得珍惜,总有一些道理值得感悟,总有一些梦想值得追求„„

请以“值得 ”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

(1)将题目补充完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