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恰同学少年后感

时间:2021-11-02 16:28:46 意向书

第一篇:《观恰同学少年有感》

观恰同学少年有感

篇一:观恰同学少年有感

《恰同学少年》第一次播出时,我和同事几乎一集不落地全看了,真是畅快淋漓。后来湖南卫视重播,也看了,昨天央视三套又刚刚放完了最后两集,又看了一遍,激情依旧。

这部片子虽然是描写伟人青年时代的求学经历,但却不落窠臼,别出心裁,令人耳目一新。看惯了太多电视屏幕上的灯红酒绿、恩怨情愁与无病呻吟,突然有这样一部让人神清气爽的片子,怎能不令人激动?贯穿全剧的是两个字――责任!

里面的青年学生朝气蓬勃,胸怀大志,那一群群白衣少年指点江山、激扬文字,令人神往。如果去掉里面的人物背景和身份,这完全是一部教育题材的电视剧,不同个性的校长和老师,不同性格的学生,共同构成了一幅丰富多彩的教育画卷。编剧和导演真是太高明了!

看到这个片子,不禁就让人想起了今天的教育。无论基础教育还是高等教育,我们似乎都缺少了点什么。好多中学生在忙着考重点高中、重点大学,一心只读圣贤书;好多大学生无所事事、虚度光阴,要么就是在忙着学英语、考托福,找工作,没有了激情、丧失了抱负,少了沉稳,多了浮躁,幻想个人的奋斗与所谓的成功,缺少了一份该有的责任。也许这也是现实所“逼”,但不管怎样,青年学生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希望所在,他们担负的责任是推卸不掉的,而这种责任更应该是主动挑起的。

在剧中,那一群青年学生齐声诵读《少年中国说》是多么令人神往的一幅画面――“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 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 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红日初升,其道大光;河出伏流,一泻汪洋。潜龙腾渊,鳞爪飞扬;乳虎啸谷,百兽震惶。鹰隼试翼,风尘吸 张;奇花初胎,??皇皇。干将发硎,有作其芒。天戴其苍,地履其黄。纵有千古,横有八荒。前途似海,来日方长。美哉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壮哉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 年轻人的斗志、年轻人的激情、年轻人对生活的努力向上、积极的心态在这里完全展现了出来。他们有着共同的奋斗目标,他们畅谈人生理想与抱负,他们在艰苦的生活条件下将一个青年人巨大的生存能力、拥有的激情与拼搏尽情地释放了出来。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希望自己和学生们都能充满激情地生活与学习着,不管现实如何,一颗向上的心还是需要的。

《恰同学少年》结尾有一段很长的剧中人物的经历与结局介绍,看一次感动一次。虽然他们有着不同的经历、不同的人生,但他们都做到了人生无悔!

篇二:观恰同学少年有感

起初听到《恰同学少年》这个电影名称的时候,我立刻想到了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中的“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那时就有点奇怪,这电视剧怎么起一这样的名字?肯定和毛泽东有关吧!后来,我便怀着一种崇敬而又好奇的心情去细细观赏、品味它。

该剧是一部关于做人、立志题材的红色青春偶像剧。它以毛泽东在湖南第一师范五年半的读书生活为主要表现背景,展现了二十世纪以毛泽东、蔡和森、向警予、杨开慧、陶斯咏等为代表的一批优秀青年风华正茂的学习生活和他们之间纯真美丽的爱情>故事,同时塑造了杨昌济、孔昭绥等一批优秀教师形象,深刻揭示了“学生应该怎样读书,教师应该怎样育人”这个与当今社会紧密相关的现实主题。

当我把这部电视剧完完整整地看下来,内心深处便有一股激情在涌动,在沸腾,久久不能平静。我深深地为当年那气宇轩昂、胸怀天下的少年学子毛泽东和他的同学们充满朝气的青春活力和豪迈的革命气慨所震憾,深刻地感受了时代伟人毛泽东求学和早年从事革命活动的非凡的风采。他们在对待学习、做人、立志等方面以其典范式的态度和行动感染激励着我,令我激情荡漾,热血沸腾„„但在崇敬之余,我想到了自己,想到了现在的大学生„„

现在的大学生中有很大一部分在做人、立志方面根本就没有一个明确的原则和目标,他们不知道自己能干什么,应该干什么,对前途、未来很迷茫,过着得过且过的日子。枯燥的大学课程令他们乏味,所以成天把“无聊”挂在嘴边,便想寻找一种脱离现实的刺激,于是乎网络游戏便成了他们迷恋的理想场所„„这样,一些大学生在自由的大学生活中逐渐迷失了自我。观恰同学少年后感

诚然,当前的教育制度、不合理的课程设置和现行的大学教育管理制度有其难以推脱的责任,另外,物欲横流的竞争环境使整个社会都变的有点浮躁,有点物质化,有点拜金主义。但是,这只是一个客观原因,大学生成才的关键在于自身的自制与勤奋,毕竟,大学校园中也不乏栋梁之材。但是为什么经过四年的大学生活以后会有良才与庸才之分呢?

我想到了一个关于大学生的比喻:大学其实是一个“猪栏”,大学生就是里面成长的“猪崽”,老师们则是“饲养员”。大学给每个人一样的“猪栏”,“饲养员”也公平地给每头“崽猪”同样多的饲料,可四年后“猪崽们”的出路却各不相同:有些被送去进行加工制成上好的“猪肉成品”,有些直接被投入市场作“精肉”畅销,有些却因为销路不畅而臭掉,而有些却因为四年间只汲取了少量的“饲料”导致体型瘦小而出不了'栏'„„

这个比喻虽然有失妥当,但是从某种角度来说还是比较贴切的。自由的大学生活在客观上形成了一个大学生的自由竞争空间,强者知道自己需要什么,从而努力发展成为当中的佼佼者,引领竞争潮流,>收获甚多,而弱者则不能正确为自己取材,从而畸形发展,在自由竞争中处于可悲的地位,收获甚少„„

梁启超曾经说过:“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先辈们为中华之崛起而

读书,为中华之崛起而献身,他们共同缔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让国人过上了当家作主的日子。现在,中国正处在一个最关键的奔跑、飞跃时期,作为年轻一代的大学生们,你们还在彷徨什么?你们还有时间去“郁闷”、“无聊”吗?你们应义不容辞地担当建设祖国的重任,奋发图强,实现自己的最高理想!退一步从自身上来说,“少壮不努力,老大徒悲伤”。人生何其宝贵,青少年时代又是塑造自身的最关键时期,现在如果不努力,那到老时真的就只能“徒悲伤”了!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古人的谆谆教诲我们不能轻视。青年们应该是有理想、有信念的一代。青年,应该“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陶冶其情操”。同学们,努力吧,在这最宝贵的时刻!做有抱负、有理想的青年,让自己的青春、生命多一点豪迈与激情吧!切莫做等闲之辈,否则到老时只能感叹岁月的蹉跎,悔恨曾经的虚度年华、碌碌无为,只能“空悲切”了!

最后我想和大家一起分享下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让我们一起来感受下这位伟人的豪迈气概!同时也希望大家能有所悟,有所得。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

篇三:观恰同学少年有感

在许许多多的影视作品中,我最喜欢的影视作品是讲述毛泽东少年时期事情的《恰同学少年》。

这部影片主要写了毛泽东、蔡和森等为代表的青年为了追求理想而奋发向上的斗志,敢以天下为已任的报复与情怀,改造中国的雄心壮志的事。

这部影片最让我难忘的是毛泽东与国民党军的“大战”。1917年11月18日,湖南督军被湘军击溃,所部溃兵三千余人逃往长沙,到了城南的猴子石。第一师范学校正在紧急集合,各班正在清点人数,只有本科八班的毛泽东没有来,过了一会儿,他气喘吁吁地跑了过来,说:“那三千逃兵就在猴子石,离我们只有一步之遥,现在我们应该主动进攻,我已经有了办法!”老师们经过讨论,决定采用他的方法。毛泽东二百多个学生来到了猴子石。他们把敌军包围了起来,可是没有枪,怎么才能让敌人投降呢?毛泽东灵机一动,把一大串炮放在一个铁桶中,然后把炮点着,就会发出和枪声相似的声音,敌军听到“枪声”,向四周看了看,毛泽东用很粗地声音说:“我们是‘桂军’快快缴枪投降,饶你不死!”敌军团长说:“口说无凭,你们得派代表谈判!”于是,毛泽东、蔡和森、萧子升三人下山谈判。一个军官看毛泽东很年轻,不像一个军人,就和他握手,他上前一步,一把握住毛泽东的手,手却突然一紧,狠狠捏捏了下去,毛泽东也用力捏下去。这时,那个军官的手僵住了,一直往外抽手。谈判开始了,敌军答应了要求。就在这一瞬间,一个士兵跑了过来,喊着:“城里没有桂军,他们是学生根本没枪!”团长拿起手枪,对准了毛泽东,但是他面不改色。“呯”一声枪响,吓了团长一跳,毛泽东的嘴角露出一丝笑意。哗啦一阵,敌军把枪扔在了地上。欢呼声中,所有学生都冲了

过来,手中的木枪放在一旁,拿起了真枪。团长看到地上的木枪、铁桶,说:“你们到底是什么人?”毛泽东回答:“一师学生,毛泽东!”

这部作品刻画了很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勇敢的毛泽东,聪明的蔡和森和萧子升„„我希望同学们可以看一看。

第二篇:《观恰同学少年有感》观恰同学少年后感

观恰同学少年有感

恰同学少年是讲述毛泽东和蔡和森等在长沙第一师范求学经历的电视剧。这部电视剧对刚踏入大学校园的学子有良好的教育意义。我们每一个人不一定成为伟人,但我们可以学习伟人身上优秀品质,使自己趋向完美。观恰同学少年后感

学习的启示。杨昌济教授主张大学要做好修学储能工作,既要踏踏实实的学习知识,又要储备能力,提升说话办事能力,修学储能要均衡发展。读书要博采众长,先博后渊,只有博采百家之长,才能提炼出更新的观点。喜欢社会科学的,要广泛涉猎社会科学的各个领域,不要囿之一隅。即使确定了理想的职业,也不要囿之一隅。学习知识是分门别类学的,具体运用时是综合性的,要运用各种知识来解决问题。当众诵读是训练注意力的好方法,这是闹中取静啊,颇有“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的意蕴。互帮互助是学习的好方法,竞争也是。互帮互助和竞争也是做人的原则。在竞争中生存,在生存中竞争。人在社会关系中生存,需要各种利益来满足自身的需求,这就需要与他人发生关系,需要与他人合作。人的社会性就说明人天然具有竞争性与合作性。竞争性与合作性是人的社会性的基本标志。人与人之间没有竞争性与合作性,那么社会性就无从体现。

生活上的启示。人之所以为人,是因为人有理想,有信念,有奋斗精神。个人奋斗原则在坚忍,坚如磐石,坚定不移,矢志不渝,韧如蒲苇,百折不挠,柔而坚韧。坚忍也就是方圆相济,刚柔并济。要时刻注重提高精神境界,不可过分注重物质享受。人需要物质财富,更需要精神财富,在当前物欲横流的形势下,各种物质诱惑时时出现,作为大学生一定要提高精神境界,增强抵抗诱惑的能力,使自己成长为对社会有用的人,至少不要对社会有害。生活上亦要乐于助人,助人为乐。我们要关心家人,体谅家人,时常给家人打个电话,让家人知道你是牵观恰同学少年后感

挂她们的。在生活上要勤俭节约,父母的钱都是流血流汗挣来的,不可肆意挥霍。勤俭节约既是对父母的体谅,又是修身之本。人人生而平等,平等原则是社会关系的基本原则。人与人只有社会分工的不同,没有社会地位的高低贵贱。之所以会产生这个怪胎,是因为这个怪胎产生于春秋战国时期,当时具备产生这个怪胎的条件,“孔圣人”把这个怪胎神圣化,作为维护封建制度的思想基础。共和国时期这种封建制度不存在了,但是由于社会意识具有独立性,因此在共和国的天空阴魂不散,依然影响着人们。我相信,人人生而平等的思想最终会在共和国真实地确立,永驻人们的心间。而不是仅仅存在于纸上。大道理还是要讲的,大道理是社会的一面旗帜,是指引社会前进的明灯,是社会进步的助推器。我认为大道理就是所谓的先进的思想,科学的思想,和有积极意义的社会道德(传统美德)。大道理下出人才,毛泽东和蔡和森等正是在这种这种大道理下成长起来的。人生需要自以为是。适度的自以为是是自信,是对自己价值的肯定,是“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没有自以为是是懦弱,是人云亦云,是随波逐流;过度自以为是是自负,是固执己见,是冥顽不灵。要知错就改。勇敢的承认错误,诚恳的承认错误,勇敢的承担责任,主动的承担责任,不可以争功诿过。在生活上要善于求助他人,求助于他人是对他人能力的肯定,是对他人价值的肯定。生活中要多读书,善读书。读书时要思考,一边读一边思考,可圈点国画一些重点内容,写一些批注。这种读书方法是毛泽东和周恩来等人的读书方法,应该是好的,应该是值得借鉴的。

以上是我观看恰同学少年的感受,希望能对同学们有所裨益。

第三篇:《恰春》

草青柳绿江鱼沃,

山水秀丽春来意。

娇容花美携紫萼,

雨缀嫩桑成点露。

第四篇:《观《恰同学少年》有感》

观《恰同学少年》有感

衡山北麓麓山东, 幸运孩儿一校同。

共聚城南形胜地, 皆从世上博学公。

或求至理忘饥饱, 或索珍馐计寡丰。

大浪淘沙千古事, 何愁莠草夹花丛。

第五篇:《看《恰同学少年》观后感》

看《恰同学少年》观后感

直从我看了这部电视剧,对我的启发很高,这部电视剧的几位主角,都是少年,他们给我的印象很高,因为他们勤奋好学、乐于助人、孝顺父母、无私奉献、善解人意。特别是他们勤奋好学的品质,最让我佩服。

这部电视剧勤奋好学的少年有毛泽东等人。特别是毛泽东,他非常尊师,有一次,他在上课跟老师顶嘴,晚上的时候,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去老师家向老师道歉,初时,老师不肯原谅他,他就跪在老师家门口不起,过了许久,老师看他那么诚恳,就原谅他了。

这些少年非常爱国、爱人民。有一次,毛泽东带领二百名学生军去打倒敌人,他们身上没有枪,用一个铁桶放一些鞭炮,让敌人误以为是枪声,然后大家一起说了一句话:“放下枪,不然你们三千个人都要死。”这声音在敌人的周围回荡着。那些敌人叫毛泽东他们下来谈判,毛泽东坚决要他们缴枪,而且一只不剩,后来,有位敌人的同伙揭发他们是湖南第一师范的学生,说他们没有枪,他在向学生军其余的人叫道:“你们没有枪,如果真有就一枪射过来呀!”幸好,一群长沙城的警察下来援救,射了一枪给那个人,不然毛泽东他们就惨了。在这件事中,我非常佩服毛泽东他们的镇定、冷静。

这些少年的勇气都很让我佩服。我长大后一定要学他们一样,做一样,做个有勇气、爱读书的少年。

第六篇:《《恰同学少年》读后感》

记得《恰同学少年》中有这样的一幕:毛泽东、萧子升和蔡和森在宽阔的湖南一师操场上,声情并茂地朗读梁启超写的《少年中国说》,那朗朗读书声引起了其他同学的注意,人越聚越多,所有的人都在激昂地诵读那令人振奋的诗篇。其中有一段高潮令人难忘:

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

是啊,就是梁启超,毛泽东和他的同学们这种奋斗的精神和永不屈服的意志,造就了一代又一代志士仁人,也表明了只有奋斗和革命才能有永远的进步。

少年是祖国的花朵,关系着祖国的今后和未来,担负的不仅仅是自己的前途和亲人寄予的厚望,还有祖国的利益和发展。很多领导人都说过,凡事要从娃娃抓起,更说明教育对祖国的重要。今日之责任,祖国之责任,都是我们肩负的重担与上进的激励。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也充分说明了我们的努力与上进紧紧地关乎着祖国的命运,少年永远是祖国的脊梁。

站在鲜艳的五星红旗下,我们庄重严肃,作为新时代的接班人,我们奋发图强。在新时代,我们要保持良好的状态迎接各种挑战,相信,只要努力,就会成功!

遥想当年,毛、蔡二人是何等的节约,至今仍值得我们效仿。

过去和现在却也不乏刘俊卿这种虚荣的人。一师范开学,父亲为他挑担,他却说父亲是他雇的挑夫。父亲含辛茹苦、省吃俭用得把兄妹二人拉扯大,自己辛苦地卖着臭豆腐供刘读书,为了那所谓的面子竟管父亲要很多钱去买一双皮鞋。他一学期花的钱竟比王家少爷还多!他视功名利禄为人生制高点。他为了面子,宁可牺牲一切,甚至自己的生命。

他却何曾想到亲人的心寒?

他原本也有不错的学习成绩,也可以效力祖国,却自毁前程,这不正是刘为自己在历史上留下的一道败笔么?

处于二十一世纪的我们,有无穷无尽的学习资源,但是,正因为条件的改善,促使了我们更加的奢侈,更会享受。我们怎样像毛泽东、蔡和森那样胸怀大志,不慕虚荣,脚踏实地,懂得感恩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