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政治教师工作总结:教学工作总结

时间:2021-10-30 12:42:41 工作总结

以下是©[无忧&考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初一政治教师工作总结:教学工作总结的文章,供大家学习参考!
我国正在实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无论从课程改革,还是新课程标准、新教材,都集中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这一基本思想。新的课程结构实现了历史性的突破,设置了“社会实践活动”,课程标准也提出了“初步使学生在基本的思想观点和道德观念上具有辨别是非的能力”,这些都促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从“学生为主体”的思想出发,重新审视、定位我们的政治教学,摒弃传统的“接受学习、机械记忆、被动模仿”的境地,循着“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思想,积极探索“促进学生发展”的新教学模式,促成学生能力思维发展和个性人格发展。
今天的中学生,生活在开拓创新、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环境中,改革开放的洪流、商品经济的大潮、民主自由的环境,以及升学考试的压力、社会家庭的宠爱和厚望,这一切汇合成现实交响曲,伴随着他们成长。和过去的中学生相比,他们显得更早熟、更敏感、更自信,竞争意识和独立意识也更强烈。相比之下,现在的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滞后于社会实际和学生实际。进入新的时期以来,教学改革跨入了一个崭新阶段。但由于对现代教育思想及方法的研究尚处于探索之中,目前政治课教学现状与其应有的地位和作用远不相称,教学改革势在必行。本文就教改方面谈谈自己的一些浅见。
教育价值观念——必须切切实实地实现由传统的教师“权威论”向学生“主体论”的转变传统的教育价值观念认为教育的根本目的是教育者传授知识,而传授什么知识和如何传授知识由教育者自己支配,受教育者只是被动地接受,是贮存知识的“仓库”,因此,教育者在教育过程中重知识轻能力、重结果轻过程、重教轻学的问题就凸现出来,阻碍了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有一位古希腊哲学家说:“大脑不是一个等待填充的容器,而是一支等待点燃的火把。”教育的根本目的不是培养只知道获取已知知识的学者,而是要培养追求未知知识的思想者。改革课堂教学,要求师生都要打破各种扼杀创造性的先入之见,也要改变对既往知识概括和总结的倾向,因此,教师不能只会传道授业解惑,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索,学习到真正的新东西。归根到底,必须强化教学主体的参与意识。
学生主体参与是教学环境条件下的一种特殊活动,是一个师生互动的过程。有效地参与是以学生的主动性为前提条件的。要想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关键就在于教师在教学中采取什么样的措施。如果把教师角色定位于学生发展的合作者、鼓励者和引导者,那么将会对增进学生主体参与意识提供良好的动力。然而,教师包办分析还是目前政治课教学的一大顽症。教师讲得多的想法是:教师在让学生读、想、议,请学生回答问题时,担心他们说不准,说不全,觉得还不如由教师分析讲解到位,其实这是一种错误的观念。“教师讲学生听”的教法侵占了学生阅读、思考、议论的时间,减少了学生头脑“加工制作”的环节,代替或忽略了学生感悟知识的过程,使学生知识的获得过程是被动接受,而非主动探求所得。再说,“教师讲学生听”这种教法容易滋长学生的依赖心理。遇到问题时懒得思考,抱着“反正老师会讲”的态度。而实践告诉我们:老师越是平时不敢问学生一些活题难题,不让他们独立地思考分析,学生考试时碰到难题活题就越是束手无策;越是平时不放心学生回答,学生在作答时就越是五花八门。
要改变这种不良教法,就必须做到教师角色——实现由“演员”向“导演”的转变。心理学家莫雷诺认为,“角色转换是一种心理挑战,它让人暂时置身于对立面及他人的社会角色,并按照这一角色所要求的方式、态度行事,以增进人们对社会角色的理解,通过感觉的反馈,更有效地履行自己的角色。”我认为,转变角色最关键是把课堂让出来。一堂课40分钟,有些教师要讲40分钟,甚至唯恐时间不够。而现在教师必须精讲——只能讲15-20分钟,而且这种讲,要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教师只能讲重点难点,剩下的时间由学生自学、讨论、辨论、练习等。教师只能帮助学生思考,不能越俎代疱。一般来说,一节课的开始引入、结尾总结,中间难点重点由教师讲,其他可由学生自己学、自己思考。如果教师一节课讲到底,教师的讲课就会变成学生“催眠曲”,课堂教学效果就会大大降低。所以,教师要让出课堂,让学生参与进来,让师生互动,这样课堂就会有生机,有活力。这时,教师已不是演员,而是躲在幕后的“导演”。把课堂还给学生,能让课堂充满生命力;把班级还给学生,能让班级充满成长的气息;把创造还给学生,能让学生迎接挑战。
教育应该培养学生的能力,这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邓小平同志早在1983年就指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知识经济时代教育的主题就是培养人才的创造性思维和知识创新能力。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也是学生个体素质发展的需要。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能够感觉到,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普遍较差,遇到疑难,不爱独立思考,依赖性强,听课只记老师讲的结论,不注意学习思路及方法,而其根源之一就是一考定终身的传统的教学评价。这种传统的教学评价忽视了学生在个性和潜能上的差异,容易伤害部分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因此要做到传统的教学评价——由关注学生的分数转变为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据美国教育科研人员研究表明:分数制不仅降低学生自学的兴趣,降低学生思维品质和能力的发挥,而且浪费时间,破坏师生关系和同学关系,另外,还可能助长学生的欺骗行为。实际上,学生表现的是一个个不同的个体,每个个体都具有自己的独特性,这就决定了不能用千篇一律的标准去衡量他们和比较他们。因此,教育评价应转变传统的取向,从强调学校的标准一致性转为确认和鼓励学生的独特性和特色性,从强调外部评价的取向转为由学校重视自我评价和自我发展、自我管理和方式。教师要强调评价的指导作用,应该淡化学生间的横向比较,注重学生发展纵向比较和评价,使学生体验到进步就是成功,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我们认为,在建立新的教学评价时,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⑴要创设动态的目标评价机制,突出对学生的积极评价,使教学更符合实际,更有实效。⑵要注意评价的激励机能,多使用鼓励性的语言,以满足学生的被关注的心理,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⑶构建多元的评价方式,正视学生的个性差异,摒弃“一刀切”式的评价方式,根据因材施教的原则,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基础、能力差异和个性特点,采取不同的评价方式,尽量发现每一个学生的闪光点,充分肯定其独特意见,让他们在走向成功中感受成功的喜悦,努力使各层次的学生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这样的教学无疑是成功的。
在以上三个转变中,前提是教育价值观念的转变,“观念一变天地宽”,只要我们切实转变教学观念,勇于创新,敢于探索,在课堂教学中努力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挖掘学生的创新潜能,就一定能为学生具有进入学习化社会所必需的各种能力打下基础,为学生接受更高教育打下基础,为学生具有社会就业所需要的生存能力、创造能力打下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