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价值观]核心价值观主题征文:假如他是你的亲人

时间:2021-10-24 18:54:59 节日庆典
核心价值观主题征文:假如他是你的亲人

假如他是你的亲人,你还会以“高高在上、简单粗暴”的作风办案,以“邋遢随便、不遵守司法礼仪、不尊重当事人”的态度审判吗?

假如他是你的亲人,你还会因为案件的大小而偏轻倚重吗?

假如他是你的亲人,你还会因为当事人的财富地位而有所偏私吗?

假如他是你的亲人,你还会为自己的枉法裁判开脱,认为“不就是一次裁判不公,下不为例不就行了吗”?

假如他是你的亲人,你还会随波逐流、耐不住寂寞、受不住清贫,在各种腐朽的观念面前“缴械投降”吗?

全国模范法官宋鱼水说得好:“许多当事人一辈子可能就只进一次法院,但如果就是这一次与法律的接触,你办了人情案,让他受到不公正判决,就会动摇他对整个法律、整个社会的信心,并将在其心中留下深深的伤痕。”老百姓到法院打官司,是穷尽其他救济手段后的最后选择。对于我们法官而言,审的可能不是什么大案要案,但对他们来说,他们的案子就是大案要案。

法律是刚性的、无情的,但实现法律的过程应该是温暖的、充满人情味的。英国哲学家培根在《论司法》一书中就曾提到过,“为法官者,应当在法律范围内以公平为念而毋忘慈悲;应当以严厉的眼光对事,而以悲悯的眼光对人”。如果小小法槌轻易落下,沉重的判决将会成为其一生都甩不掉的包袱。面对法律,在温情与理性之间,我们法官着实需要用心揣摩、找准平衡点。在很多法官特别是年轻的法官眼中,似乎审案仅局限于法庭和办公室,与当事人也要刻意保持距离,认为裁判结果可以忽视外界的评价,甚至不必顾忌别人是否服判服气。诚然,这种矜持与清高可能体现法官的所谓尊荣和权力,然而这种孤芳自赏绝不可能得到群众的首肯和真诚回应,更奢谈司法权威和公信力了。

“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人民群众满意与否,是检验我们法官工作最好的风向标。作为基层法院的法官,我们经常要面对不起眼的“小案”以及形形色色的当事人。虽然每个人的文化层次、生活背景不一样,但是人们本性中追求平等和正义的要求是一样的。不少当事人缺乏法律知识,不懂得如何运用法律保护自己的权益。这种情况便要求我们法官进一步改进审判作风,在每一司法环节中,用群众听得懂的语言、信得过的方式,引情入法、以理补缺,平衡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兼顾情理、事理和法理,充分发挥司法裁判与道德取向的双重引导作用,把审判工作做得更加细致、更加周到、更加人性化。

“法官是会说话的法律”,充分认识司法工作中“一次与一生”的特性后,我们还需做到在庭审中耐心地听完当事人冗长拖沓的陈述,尊重当事人的权益,诠释法律、解答疑问,把“为民、利民、便民”思想真正贯彻落实到司法工作中去,切实体现“司法为民”的具体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