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平语近人的手抄报|平语近人之国无德不兴观后感10篇

时间:2021-10-24 18:01:29 节日庆典

平语近人之国无德不兴观后感1

本集《国无德不兴》以立德为主题,主要阐释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德”的论述,选取了总书记常用的“国有四维,礼义廉耻,‘四维不张,国乃灭亡’”“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等典故,从崇德――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明德――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修德――勤学、明辨、笃实三个维度,通俗易懂地讲明总书记关于“德”的论述,是对我国传统道德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国无德不兴”讲的是,道德对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社会,重要的价值和意义。我们知道,在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社会里面它都会有各种不同的、多种多样的价值取向和价值观念,有的甚至相互之间还是矛盾、冲突的。比如说爱情观、钱财观等等。但是一个社会要稳定、要和谐、要发展,它一定是需要有一个共同的核心价值观。对此,习近平总书记讲过,“如果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没有共同的核心价值观,莫衷一是,行无依归,那这个民族、这个国家就无法前进”。

我们现在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让人们群众过上美好生活,都是为了提高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党员干部勤政爱民、服务群众,这都是中国梦的践行和体现。

其它网友正在看:

《平“语”近人》第三集国无德不兴心得体会观《平“语”近人》第六集“只留清气满乾坤”心得体会5篇平“语”近人—习总书记用典第九集:恶竹应须斩万竿解说词平语近人第九集恶竹应须斩万竿解说词平语近人第五集报得三春晖观后感8篇平“语”近人观后感6篇

平语近人之国无德不兴观后感2

由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联合创作的《百家讲坛》特别节日《平“语”近人一习近平总书记用典》在央视综合频道播出了第三集《国无德不兴》。

第三集《国无德不兴》以立德为主题,主要阐释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德”的论述,“国无德不兴”讲的是,道德对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社会的重要的价值和意义。我们知道,在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社会里面它都会有各种不同的、多种多样的价值取向和价值观念,有的甚至相互之间还是矛盾、冲突的。比如说爱情观、钱财观等等。但是一个社会要稳定、要和谐、要发展,它一定是需要有一个共同的核心价值观。

人无德不立,国无德不兴,官无德不为。中国重德,源远流长。古人讲:“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政德一直是传统文化中官员考核的重要标准,也是整个社会的道德建设的风向标。

习近平总书记说过,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可见立德从国家民族及个人多么的重要。我们要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念,从我做起做好本职工作,立德修身,防微杜渐。

一个人的品德涵养不是与生俱来的,是要经过不断加强自身涵养和广泛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而获得的。尤其是党员干部的品德涵养也不例外,党员干部的品德涵养应将自身的政治涵养、业务素质和工作作风交融起来,思想才不会空虚和飘渺。

平语近人之国无德不兴观后感3

“国有四维,礼义廉耻,‘四维不张,国乃灭亡’”……《百家讲坛》特别节目《平“语”近人――习近平总书记用典》播出第三集:国无德不兴。从崇德、明德、修德三个维度,通俗易懂地讲明总书记关于“德”的论述,是对我国传统道德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什么是德?怎样立德?作为新时代的开拓者和见证者,特别是我们的党员干部,更应该以德才兼备的姿态和品行去引领新时代正确的奋斗方向和航行目标。习总书记讲,立德,就是“要从自己做起、从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一点一滴去积累,养成好思想、好品德”。

常修“崇德”功,做个道德高尚的人。“三人行,必有我师”。我们身边有很多一生平凡,却默默奉献的人,他们身上优良的品质都是值得我们去崇尚和学习的,我们亦以焦裕禄、雷锋、蒋庆等楷模为榜样,时时以他们的力量激励着自己努力去做个好人,做个让人尊敬的人……崇德,就是心中有杆道德的枰,常以楷模的优良品质为镜子,时时自省,正衣冠,明事理。人无德不立,崇德,才会尚德扬德,才会助人为乐,才会成为一名品德高尚的人。

常明“明德”功,做人民群众的风向标。“明明德”,就是传播美德。“官德正,则民风淳;官德毁,则民风降。”作为党员干部,我们不仅要当美德的拥护者、拥有者,更要做美德的传播者。在人民群众中,我们的一言一行都是旗帜,是标杆,是风向标。我们要时刻牢记共产党人的初心为使命,以人民的呼声为行动号角,以人民的需求为行动目标。既要清正廉洁,甘守清贫,常怀律已之心、常思贪欲之害,又要克己奉公、勇于创新,常怀赤诚之心,常思奉献精神。我们不仅要有脚踏一块热土的豪情,更要有头顶一片蓝天的责任。习近平同志将自己的知青时期比喻成一棵树,扎根于人民,奉献于人民,从人民中汲取充足的养份,才能更加茁壮成长,才能以最美的姿态奔跑在新长征的道路上。

常炼“修德”功,做个一身正气的人。学习楷模的优良品质,做个道德高尚的人,将这些美好的优良品质传播出去。做个道德高尚的人,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养成的,也不是一蹴而就地要求我们去做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它是一点一滴的积累起来的,要求我们“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从我做起,从身边做起。在家孝顺父母,爱亲妻儿,在单位团结同事、工作兢兢业业,倡导文明、彬彬有礼。对党、对组织、对人民忠诚老实,干净做人,踏实做事。扬清风之气,树廉洁之实,干为民之事,夯实信仰之基,坚守共产党人的精神高地,像莲花一样,不蔓不枝,香远益清,做个一身正气的人。

“士有百行,以德为先”。我党在选人用人上也强调“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只有将“崇德、明德、修德”修炼得炉火纯真,才能拥有爱人、爱家、爱国的大德,才能为我党着力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在面对国内外错综复杂的发展环境下,在大改革的浪潮中,我们更应该以中华民族五千年来积累的宝贵财富为底气,修炼一身正气和锐气,以敢闯敢干的勇气,和自我革新的担当,以最持久,最深层的力量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平语近人之国无德不兴观后感4

最近观看了一期主题为“立德”为主题的百家讲坛系列《平语近人 习近平总书记用典》国无德不兴一集。习近平总书记十分重视立德的问题,总书记说过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立什么德,总书记讲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其实就是一种德,既是个人的德,也是一种大德,就是国家的德,社会的德。立德要从自己做起,从小事做起,一点一滴积累,养成好思想好品德。

国无德不兴讲的是道德对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社会的重要价值和意义,一个社会要进步就必须有一个共同的核心的价值观,如果没有那这个国家就无法前进。人无德不立讲的是道德对于每一个人发展的重要性,习总书记曾说过,人而无德,行之不远。一个人没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思想素养,即使有再深的学问和渊博的知识,都难成大器。立德是每一个人做人的基础,加强自身道德修养我们任重而道远。习近平总书记说过一个人只有明大德,守功德,严私德其才方能用得其所。大德讲的是国家之德,每个人要立志报效祖国。守公德,对于我们共产党人来讲就是要践行党的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当代的道德模范很好的践行了这一要求。严私德,就是私人生活中表现出来的道德风尚,对于党员干部来讲,就是要严格要求自己的行为规范,克己奉公,清正廉洁。

为国之富强而立德,为中国华族之复兴而立德,责无旁贷。

平语近人之国无德不兴观后感5

习近平说,核心价值观,其实就是一种德,既是个人的德,也是一种大德,就是国家的德、社会的德。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如果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没有共同的核心价值观,莫衷一是,行无依归,那这个民族、这个国家就无法前进。这样的情形,在我国历史上,在当今世界上,都屡见不鲜。德是为人、为家、为政的基石,唯以德当先方论才。

德是立人之本,唯有以德服人,对自己身边父母及亲朋好友孝、忠、信,才能对社会单位尽心尽力。作为公民一员,我们要先为德后为才,要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日常中,我们要黑白分明,要有基本的道德底线。如今社会,很多人不敢“做好事”,如公车上有人被偷东西,但不敢指出,有人跌倒,不敢帮扶,怕“碰瓷”、报复等,毕竟跟自己利益没什么关系,所以权当不知。正是因为觉得“善小”而不为,所以让人觉得人心“冷漠”,对这个社会提出质疑。我们要站起来,敢于对这个“恶”说不,弘扬爱憎分明、尊老爱幼传统美德,以爱温暖社会,以德相待人生。

“孔融让梨”这个典故人人皆知,即是要从自己做起、从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一点一滴积累,养成好思想、好品德。我们要继承、弘扬中华民族美德,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平语近人之国无德不兴观后感6

中国有五千多年的文化积淀,自古以来中国人对人们在“德”方面就有特别的要求。古有“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等词语,国家总书记习近平非常重视“立德”的问题。

那么为什么要“立德”?总书记讲:“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总书记讲:“核心价值观,其实就是一种的,既是个人的德,也是一种大德,就是国家的德、社会的德。”德是一种个人的修养与价值观的体现,更是对社会的一种责任,好的品德修养的可以成就个人的价值。

如何“立德”?总书记讲:要从自己做起、从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一点一滴积累,养成好思想、好品德。作为一个普通的社会公民,我们所需要做的就是“明礼、知耻、正义、廉洁。”在日常生活中,“礼”要求我们要做到遵循法律准则和道德规范。“无规矩不成方圆”在法律范围之内行使自己的合法权利和义务,而又不能侵犯他人的合法权益,不去触碰法律的底线,规范自己的行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在法律没有顾及到的层面上,从道德修养方面去思考一些行为是否是损人利己或损人不利己。古语有言:“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而发展到现在社会,“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常被概括为家国情怀。家国情怀也是对个人、对家庭、对社会、对国家要承担的责任。所以每个人都要从修德开始。如何修德呢?

艾四林教授解读说,修德有三大要点,分别是勤学、明辨和笃实。

勤学就是要向我们的优秀传统文化学习。明辨就是要善于明辨是非、善恶、美丑,善于做出选择。笃实就是修德就要落到实处。

在现代社会科技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时代,各种各样的信息可以通过各种信息平台发布,再给人们学习提供帮助之外,也有许多不良的信息存在,对人们的知识、观念都有重大的影响,特别是对未成年人,如果不及时加以纠正,势必会对身心发展造成重大影响,甚至犯罪。所以我们在生活中一定要学会对网络上的信息进行筛选,汲取有利于自身德行发展的内容,摒弃不健康的部分,做个懂得“礼、义、廉、耻”,能对国家、社会发展有用的人。

平语近人之国无德不兴观后感7

近日,由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联合创作的《平“语”近人――习近平总书记用典》特别节目上映,第三集《国无德不兴》围绕“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的主题,回答了“为什么立德,立什么德,怎么样立德”之问。

千百年来,中国的文化当中一直强调“德”这个字,对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对于一个个人来说有多么多么地重要。国因德而兴,人因德而立,党的建设也应由德而起。那么,作为一个共产党人应该如何立德?这不仅仅是一个理论问题,也是一个实践问题。

明大德―紧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大德是国家之德。习近平总书记说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是我们国家的德,国家没有共同的核心价值观,则莫衷一是,行无依归。一个国家,一个社会,一个组织里面,都会有各种各样不同的,多种多样的价值取向,有的甚至相互之间是矛盾的冲突的。因此,一切党员领导干部,无论身居多高的职位,都必须始终要紧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只有紧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明国家之德,才能行有依归,才能形成“为民的合力”,才团结起来为为人民利益和幸福而努力工作。

守公德―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公德是公共领域的道德。对于共产党人来说守公德就是践行党的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人民群众是党的力量源泉和胜利之本,这是党从历史和实践中总结出的宝贵经验。正是基于这样的清醒认知,我们党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根本宗旨,把“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作为执政理念,把“从群众来,到群众中去”作为群众路线。也正因为发自内心地敬畏人民,毛泽东同志在天安门城楼上一遍又一遍地高呼“人民万岁”。习近平总书记一再强调,为什么人的问题,是检验一个政党、一个政权的试金石。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人民”“群众”两个词出现240余次,就是提醒我们,始终要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严私德―严把“私”字,克己奉公

私德就是私人领域的道德。对党员干部来讲私德不是私事,它事关党和政府的形象。私德也不是小事,它事关个人荣誉和他的发展进步。在私德的问题上,党和干部丝毫不能懈怠,要始终有一种如履薄冰,如临深渊的警觉意识。自觉净化自己的朋友圈、生活圈、交友圈、娱乐圈、做到慎独、慎微。

作为一个共产党人,就应该做到“明德亲民,止于至善”,彰显自己光明美好的德行,推行到民众中去,革除蒙昧,开发民智,然后共同达到道德修养的最高境界。而立德应在明德之前,党建应在亲民之前。因此,一切党员领导干部应该从自己做起,从身边事做起,一点一滴积累,养成良好的思想、好品德。

平语近人之国无德不兴观后感8

中国有五千多年的文化积淀,自古以来中国人对人们在“德”方面就有特别的要求。古有“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等词语,国家总书记习近平非常重视“立德”的问题。

那么为什么要“立德”?总书记讲:“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总书记讲:“核心价值观,其实就是一种的,既是个人的德,也是一种大德,就是国家的德、社会的德。”德是一种个人的修养与价值观的体现,更是对社会的一种责任,好的品德修养的可以成就个人的价值。

如何“立德”?总书记讲:要从自己做起、从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一点一滴积累,养成好思想、好品德。作为一个普通的社会公民,我们所需要做的就是“明礼、知耻、正义、廉洁。”在日常生活中,“礼”要求我们要做到遵循法律准则和道德规范。“无规矩不成方圆”在法律范围之内行使自己的合法权利和义务,而又不能侵犯他人的合法权益,不去触碰法律的底线,规范自己的行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在法律没有顾及到的层面上,从道德修养方面去思考一些行为是否是损人利己或损人不利己。古语有言:“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而发展到现在社会,“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常被概括为家国情怀。家国情怀也是对个人、对家庭、对社会、对国家要承担的责任。所以每个人都要从修德开始。如何修德呢?

艾四林教授解读说,修德有三大要点,分别是勤学、明辨和笃实。

勤学就是要向我们的优秀传统文化学习。明辨就是要善于明辨是非、善恶、美丑,善于做出选择。笃实就是修德就要落到实处。

在现代社会科技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时代,各种各样的信息可以通过各种信息平台发布,再给人们学习提供帮助之外,也有许多不良的信息存在,对人们的知识、观念都有重大的影响,特别是对未成年人,如果不及时加以纠正,势必会对身心发展造成重大影响,甚至犯罪。所以我们在生活中一定要学会对网络上的信息进行筛选,汲取有利于自身德行发展的内容,摒弃不健康的部分,做个懂得“礼、义、廉、耻”,能对国家、社会发展有用的人。

平语近人之国无德不兴观后感9

“国有四维,礼义廉耻,‘四维不张,国乃灭亡’”……《百家讲坛》特别节目《平“语”近人――习近平总书记用典》播出第三集:国无德不兴。从崇德、明德、修德三个维度,通俗易懂地讲明总书记关于“德”的论述,是对我国传统道德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什么是德?怎样立德?作为新时代的开拓者和见证者,特别是我们的党员干部,更应该以德才兼备的姿态和品行去引领新时代正确的奋斗方向和航行目标。习总书记讲,立德,就是“要从自己做起、从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一点一滴去积累,养成好思想、好品德”。

常修“崇德”功,做个道德高尚的人。“三人行,必有我师”。我们身边有很多一生平凡,却默默奉献的人,他们身上优良的品质都是值得我们去崇尚和学习的,我们亦以焦裕禄、雷锋、黄旭华等楷模为榜样,时时以他们的力量激励着自己努力去做个好人,做个让人尊敬的人……崇德,就是心中有杆道德的枰,常以榜样的优良品质为镜子,时自省,正衣冠,明事理。人无德不立,崇德,才会尚德扬德,才会助人为乐,才会成为一名品德高尚的人。

常明“明德”功,做人民群众的风向标。“明明德”,就是传播美德。“官德正,则民风淳;官德毁,则民风降。”作为党员干部,我们不仅要当美德的拥护者、拥有者,更要做美德的传播者。在人民群众中,我们的一言一行都是旗帜,是标杆,是风向标。我们要时刻牢记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以人民的呼声为行动号角,以人民的需求为行动目标。既要清正廉洁,甘守清贫,常怀律已之心、常思贪欲之害,又要克己奉公、勇于创新,常怀赤城之心,常思奉献意义。我们不仅要有脚踏一块热土的豪情,更要有头顶一片青天的责任。习近平同志曾将自己的知青时期比喻成一棵树,扎根于人民,奉献于人民,我们亦从人民中汲取充足的养份,才能更加茁壮成长,才能以最美的姿态奔跑在新长征的道路上。

常炼“修德”功,做个一身正气的人。学习榜样的优良品质,做个道德高尚的人,并将这些美好的优良品质传播出去。做个道德高尚的人,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养成的,也不是一下子就要求我们去做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它是一点一滴积累的结果,要求我们“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从自己做起,从身边做起。在家孝顺父母,爱亲妻儿,在单位团结同事、工作兢兢业业,出游倡导文明、彬彬有礼。对党、对组织、对人民忠诚老实,襟怀坦白,干净做人,老实干事。扬清风之气,树廉洁之实,干为民之事,夯实信仰之基,坚守共产党人的精神高地,像莲花一样,不蔓不枝,香远益清,做个一身正气的人。

“士有百行,以德为先”。我党在选人用人上也强调“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只有将“崇德、明德、修德”修炼得炉火纯真,才能拥有爱人、爱家、爱国的大德,才能为我党着力营造山清水秀的政治生态。在面对国内外错综复杂的发展环境下,在大改革的浪潮中,我们更应该以中华民族五千年来积累的宝贵财富为底气,修炼一身正气和锐气,以敢闯敢干的勇气,和自我革新的担当,以最持久,最深层的力量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平语近人之国无德不兴观后感10

近日,由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联合创作的《百家讲坛》特别节目《平“语”近人――习近平总书记用典》播出。节目从习近平总书记一系列重要讲话、文章、谈话中所引用的古代典籍、格言、经典名句为切入点,生动阐释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通过对宣传片的观看学习,个人体会到了习近平总书记的浓烈和深厚的为民情怀。

“一枝一叶总关情”。从“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利民之事,丝发必兴;厉民之事,毫末必去”到“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见善则迁,有过则改”“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等典故,对应解读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带领人民创造美好生活”“以造福人民为最大政绩”“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让老百姓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让老百姓有更多的实惠,有更多的获得感、安全感和幸福感”等重要论述,展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儒家思想和马克思主义思想中国化的创造性发展。

“治国有常以民为本”。历史是人民书写的,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一切成就归功于人民。“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利民之事,丝发必兴;厉民之事,毫末必去。”这是中国几千年来为官、为政的经验和智慧的总结,也是当今治国理政的重要遵循。老祖宗给我们留下的这些思想,对我们今天的治国理政,对我们现在的各项工作仍然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习近平总书记曾在多个场合引用过这些经典的诗词,这其中饱含了一颗深刻的为民之心、一段浓浓的爱民之情。

“国无德不兴”。 在春秋战国时代,中华文化就形成了从人与动物的区别来看待人、要求人的思维方式,并把人区别于动物的根本点归结为具有仁、义、礼、智等德性。经过长期的实践,中华文化逐渐形成了“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人生态度与“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社会理想。习近平总书记十分重视立德修身问题,反复引经据典,强调人们要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对个人、对家庭、对社会、对国家承担应有的责任,树立“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家国情怀。

其它网友正在看:

《平“语”近人》第三集国无德不兴心得体会观《平“语”近人》第六集“只留清气满乾坤”心得体会5篇平“语”近人—习总书记用典第九集:恶竹应须斩万竿解说词平语近人第九集恶竹应须斩万竿解说词平语近人第五集报得三春晖观后感8篇平“语”近人观后感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