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专精则不能成】《专精与博览》阅读答案

时间:2021-10-10 23:05:53 工作计划
《专精与博览》阅读答案

专精与博览

余英时

古今中外论读书,大致都不外专精和博览两途。

“专精”是指对古代经典之作必须下基础工夫。古代经典很多,今天已不能人人尽读。像清代戴震,不但十三经本文全能背诵,而且“注”也能背涌,只有“疏”不尽记得,这种工夫今天已不可能。因为我们的知识范围扩大了无数倍,无法集中在几部经、史上面。但是我们若有志治中国学问,还是要选几部经典,反覆阅读,虽不必记诵,至少要熟。近人余嘉锡在他的《四库提要辩证》的序录中说:“董遇谓读书百遍,而义自见,固是不易之论。百遍纵或未能,三复必不可少。”至少我们必须在自己想进行专门研究的范围之内,作这样的努力。

经典作品大致都已经过古人和今人的一再整理,我们早已比古人占许多便宜了。不但中国传统如此,西方现代的人文研究也还是如此。从前芝加哥大学有“伟大的典籍”(GreatBooks)的课程,也是要学生精熟若干经典。近来虽稍松弛,但仍有人提倡精读柏拉图的《理想国》之类的作品。

精读的书给我们建立了作学问的基地;有了基地,我们才能扩展,这就是博览了。

博览也须要有重点,不是漫无目的的乱翻。现代是知识爆炸的时代,古人所谓“一物不知,儒者之耻”,已不合时宜了。所以我们必须配合着自己专业去逐步扩大知识的范围。这里需要训练自己的判断能力:哪些学科和自己的专业相关?在相关各科之中,我们又怎样建立一个循序发展的计划?各相关学科之中又有哪些书是属于“必读”的一类?这些问题我们可请教师友,也可以从现代人的著作中找到线索。这是现代大学制度给我们的特殊便利。

博览之书虽不必“三复”,但也还是要择其精者作有系统的阅读,至少要一字不遗细读一遍。稍稍熟悉之后,才能“快读”、“跳读”。朱子曾说过:读书先要花十分气力才能毕一书,第二本书只用花七八分功夫便可完成了,以后越来越省力,也越来越快。这是从“十目一行”到“一目十行”的过程,无论专精和博览都无例外。

20.本文所阐释的读书要“专精”与“博览”分别指什么?(2分)

答:

21.作者是如何阐释读书要专精的。(4分)

答:

22.A、B两句都是关于博览群书的名言,你认为哪一句填写在文中画线处更合适?请阐述理由。(2分)

A.只看一个人的著作,结果是不大好的:你就得不到多方面的优点。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蜜来。倘若叮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枯燥了。——鲁迅

B.书读的越多而不假思索,你就会觉得你知道得很多;但当你读书而思考越多的时候,你就会清楚地看到你知道得很少——伏尔泰

答:

参考答案:爱师网整理

20.“专精”是指对古代经典之作必须下基础工夫,熟读乃至背诵。

“博览”是指在“专精”之外,选择与专业相关的“精者”作有系统的阅读。

评分:共2分,每点1分。

21.答案示例:作者先解释专精的含义,接着从中西方两个角度进行论证。先后举了中国清代戴震熟背《十三经注疏》和近人余嘉锡在他的《四库提要辩证》的序录中说的话论证对古代经典之作必须下基础工夫的观点。又用西方现代的人文研究同样要求熟读经典作品的观点对论点进行论述。

评分:本题4分,含义1分,中国两事例各1分,西方研究1分。

22.答案示例:A句合适,因为鲁迅的名言是利用比喻告诉人们不能只读一方面的书,读书面要广,受益才会多。恰好可以论证本段所论述读书要在专精基础上博览。而B是谈读书与思考的关系,与本文所阐述观点无关。

评分:本题2分,名言含义1分,论述内容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