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书法是与中国传统文化|中国书法是与中国文化特殊土壤密不可分的独特艺术形式现代文阅读答案

时间:2021-10-10 22:30:38 工作计划
现代文阅读答案(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①中国书法是与中国文化特殊土壤密不可分的独特艺术形式。书指书体,即汉字。法指书写文字的方法和技巧。中国书法通过高超的艺术技巧,把文字书写的法则提高到一种艺术的境界,使之凭借汉字独特的形式和丰富的内涵,发展成为一种积淀着中华民族的审美情趣、哲学思考和文化心理的艺术种类。

②以韵为核心的书法艺术,并不以精熟的技巧与繁复的法度程序为最高境界,相反,它崇尚的是那种言语不能传达的意味,它同时启示了其中所含蓄的类似于诗的余味,以及对简朴到深远的艺术手法的重视。当思想感情和境界在自己的艺术形式中达到完美的升华时,韵的意味也就从作品中显现出来了。崇尚韵致的最终目的就是要脱俗,使艺术家无论在人格形态还是在艺术形态上均要达到一种卓尔不群的境界。韵如橄榄,它需要慢慢地去体会、涵咏。如果说“不俗”是表示精神升进中的超越状态,那么“韵”则象征着精神超越的极致。而“韵”的获取则是在一切艺术本体之外的,即就书法而言,学者型书家较之于工匠型书家更为人所推崇的原因也就在于此。

③在中国的书法史上,书法家绝大多数都有超绝的风度才情,书法只不过是其气质风采和神情心性的自然流露,是切断凡俗意识而垂直上升到超常的精神生活领域的一种标志。因而,书法只是文人“聊抒胸臆”的“余事”,所谓逸笔余兴,无所为方能有所为,这种心境中所表现出来的艺术才是高级的、超俗的、儒雅的。各家不同风格的书法,都让人感觉到艺术品只不过是其真我本性、生命气息的折射。它不着痕迹,空灵蕴藉,以微妙的暗示与含蓄,让人去感受突破一切人为的形式与法则的境界。在生硬、挺健、雄浑之外欣赏一种超然的清淡。“韵”作为生命状态的极致体现,让艺术家如痴如狂如醉。它让我们在和古人典范作品交流中无时无刻不在感受到那流溢而出的令人神往的迷人气息。在瞬间的感悟中,让观者脱离现实的环境,沉浸在超越时空限制的审美快感之中,这就是古典书法作品中所设定的审美情境的奥妙所在。古人在观赏作品时须净手、屏息,以让自己有如对至尊的敬畏感,让自己慢慢地进入到这种“天人合一”的境界之中,去体味、领悟和感受这种超越性的存在。“韵”虽然不是一种物质,但是,在艺术家和观者共同创设的审美心理场中,它成了一种可感、可嗅、可触、可闻的物质实在。人在这种“参与”的过程中,达到顿悟,使审美的障碍得以消解,从而进入无碍的自由世界之中。

④“韵”作为文化心理情结,使中国的艺术更为注重精神体现,表现出一种逍遥于天地之间的快活情绪,因而,艺术也就成了躲避世俗风雨的避风港。艺术家很少去参政议政,他们只是在放浪形骸、游心于天地之间之中获得快慰和满足。这样,艺术也就很少具有批判性,因为,它与俗世生活的发展并不同步,它有着自身发展的轨道。

1.下列对于“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韵”是书法艺术的核心,它指的是书法艺术中所蕴含的那种无法用言语传达的、类似于诗的意味。

B.“韵”的意味从作品中显现出来,需要艺术家的思想感情和境界在他的艺术形式中达到完美的升华。

C.“韵”是生命状态的极致体现,使艺术家对它痴迷癫狂地追求,它赋予古代经典之作令人神往的气息。

D.“韵”是一种抽象的东西,可是艺术家和欣赏者有共同的审美心理,可以感受到它和物质一样存在着。

2.下列对原文的结构和内容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第①段阐释书法的意义,指出书法是中国特有的一种艺术形式,它积淀着中华民族的审美情趣、哲学思考和文化心理,离不开中国文化的特殊土壤。

B.第②段阐明书法艺术的核心——“韵”的内涵。韵不注重书写的技巧,更注重类似于诗的余味、简朴到深远的艺术手法,期望达到最终目的——脱俗。

C.第③段中指出书法家追求以无所为的方式达有所为的目的。用超绝的风度才情挥洒成的书法,才能体现高雅的韵味。

D.第④段指出中国艺术自身有发展的规律,更注重精神体现。艺术家们放浪形骸,于无碍的自由世界之中获得快慰和满足。

答案

1.D(原文中说“韵不是一种物质,但是,在艺术家和观者共同创设的审美心理场中,它成了一种可感、可嗅、可触、可闻的物质实在”。“共同创设”不等于“共同的审美心理”)

2.D(A项“书法是中国特有的一种艺术形式”错,原文说“中国书法是与中国文化特殊土壤密不可分的独特艺术形式”;B项“不注重书写的技巧”错,原文是“不以精熟的技巧与繁复的法度程序为最高境界”;C项“达有所为的目的”错,原文“所谓逸笔余兴,无所为方能有所为”为作者评价,书法家们不以“有所为”为目的。)

阅读答案:

《论语·颜渊》《韩非子·解老》比较阅读答案翻译《孟子|无或乎王之不智也|一曝十寒》阅读答案试题其进锐者,其退速|阅读答案孔孟的教育方法怎样体现“中道而立”的思想|阅读答案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阅读答案试题子游认为何为“末”?|阅读答案孔子“矜而不争”是没有进取心的表现?|阅读答案翻译说说“礼”的作用是什么,它和中庸有什么关联|阅读答案翻译译文试题曾子认为“为人谋”理解|阅读答案翻译译文试题概括出孔子和韩非子的义利观|阅读答案翻译译文试题分析儒家“礼”与“和”的关系|阅读答案翻译译文孔子认为怎样说话才得体?|阅读答案翻译译文谈谈“仁”和“礼”的关系|阅读答案翻译译文子路认为“道之不行”的原因是什么|阅读答案翻译译文孔子认为读书人怎样才能通达?|阅读答案翻译译文说说孟子“三乐”的根源|阅读答案翻译译文试题说说孟子认为怎样才能成为至善之人|阅读答案翻译译文试题说说孟子的修养观|阅读答案翻译译文试题简要分析孔子和孟子对“仁”的各自看法|阅读答案试题说说你是如何理解孔子及孟子的耻辱观的|阅读答案试题“割不正”与饮食卫生无关,孔子为什么也将它列入“不食”行列?|阅读答案试题孔子“不在其位,不谋其政”思想与他“知其不可而为之”的精神是否矛盾|阅读答案根据上面的材料,简析孔子和老子观点的区别|阅读答案简要说明你对孟子“出乎尔者,反乎尔者”的理解阅读答案关于学习,孔子和孟子有什么共同的观点阅读答案指出“告诸往而知来者”和“君子之志于道也,不成章不达”所包含的学习道理--阅读答案阅读答案--儒家价值观的核心是什么?说说这些观点在现实生活中对你的启示《金刚经》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法句经》莫轻小恶,以为无殃,水滴虽微,渐盈大器阅读答案叔孙武叔语大夫于朝曰:“子贡贤于仲尼。”子服景伯以告子贡--阅读答案概括孔子和孟子为学主张的共同点阅读答案孔子不得中行之人就愿意结交狂狷之人,你赞成孔子的选择吗阅读答案孔子和孟子对于“勇”的认识的角度有何不同谈谈你对“大勇”的认识--阅读答案左右皆曰贤,未可也;诸大夫皆曰贤,未可也;国人皆曰贤--阅读答案子路曰:"君子尚勇乎?"(孟子)曰:"子以为有王者作,将比今之诸侯而诛之乎?其教之不改而后诛之乎--阅读答案如何才能成为“善”人,孔子与孟子有何不同的见解--阅读答案孔子认为一个真正的君子应该“范文”谈谈你对“君子范文”这一观点的理解--阅读答案.孔子认为“予之不仁也”,其原因是什么--阅读答案孟子认为应该如何培养“浩然之气”?请用自己的话加以概括--阅读答案说说对于教育学生之事,孔子的态度有何矛盾之处?如何理解此矛盾--阅读答案“告诸往而知来者”和“君子之志于道也,不成章不达”所包含的学习道理--阅读答案你赞同孔子对管仲的评价吗?请结合文本简述你的理由--阅读答案子贡和孔子对管仲的看法各是什么孔子评价管仲这个特殊人物--阅读答案阅读答案--谈谈你对孟子的“地方百里而可以王”的观点的理解初,注《庄子》者数十家,莫能究其旨要刘义庆《世说新语》阅读答案翻译阅读答案--什么样的人才称得上理想的“士”?并简要分析孔子怎样看待“言必信,行必果”的人阐述“和”在充满竞争的现实社会人际交往中作用--阅读答案孔子评价师与商的理论依据孔子主张的“和”有哪些特点--阅读答案邹与鲁哄,穆公问曰:"吾有司死者三十三人,而民莫之死也--阅读答案请用自己的话,解说孔子的“中庸之道”/孔子,子贡的言论是否符合“中庸之道”阅读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