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态单职业变态版】《变态不变态,大脑来表态》阅读答案试题解析

时间:2021-10-10 21:28:10 工作计划
《变态不变态,大脑来表态》阅读答案试题解析

悉德·皮尔森是个生长在美国东海岸的年轻人。他肌肉发达,拥有一头金色的头发、长长的睫毛和碧绿色的眼睛。他还懂得如何享受生活。一句话,皮尔森迷人极了。

这也许能够解释,为什么乔伊斯会愿意与这个只有一面之缘的男人约会。她搬到这里还不到一个星期,就和他在海边浪漫相约。两人用手机自拍,留下甜蜜的笑容。

乔伊斯没有意识到,危险即将来临。

这个只有19岁的姑娘被皮尔森和他的同伙强暴、殴打。那两个家伙甚至开船到150海里外,将乔伊斯抛进海中,等着她被鲨鱼吃掉。

在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出品的电视剧《犯罪心理》中,以上故事只是诸多心理变态者案例的一则。这些犯罪者和很多人的既定印象不同,不再是满脸横肉或者脏话连篇。恰恰相反,根据神经科学家的研究,心理变态者通常都很有魅力。

皮尔森也是如此。即便在警察局的审讯室里,他也一点不惊慌,脸上总是带着迷人的微笑。他是学校里的风云人物,开着名牌跑车上学,还是曲棍球甲级运动员。外人眼里,他唯一的“恶行”不过是让女朋友替考。

他在警察局却留有一沓厚厚的档案,包括破坏公物、入室偷窃、烧毁房屋。如今,他试着让鲨鱼咬碎一个正在与他约会的女孩的脑袋。

这些反差是科学家研究心理变态者的一大障碍。他们的行为难以捉摸、不负责任,有时甚至具有暴力倾向,但并没有典型的精神疾病症状:没有幻觉、幻听,不会感到迷惑、焦虑,在社交场合也不会显得笨拙腼腆。他们的智商通常还高于平均水平。这让人们迷惑:他们到底是疯了,还是有点坏?

上个世纪90年代,加拿大心理学家罗伯特哈雷通过脑电图发现,心理变态者注意不到言语中情感的细微差别,也无法在一堆单词中分辨出褒义词和贬义词。2002年,一份来自美国国立精神卫生研究所的研究也表明,心理变态者很难通过别人的声音来感知情绪,也不能辨别哪些面部表情带有恐惧情绪。

这些研究证明,或许心理变态者并不是自私、冷血那么简单,而是具有严重的生理缺陷,陷入没有情感的世界。

谜底或许藏在大脑深处。科学家们怀疑,他们大脑内牵涉到对风险、奖赏与惩罚的敏感性的眶额皮层受到了损坏,还有产生害怕等情感的杏仁核。在动物实验中,杏仁核受损的猴子会径直向人走来全不害怕。这与心理变态者那种“毫无畏惧”的特质十分相似。

或许大脑的旁边缘系统也与此有关。这个系统负责情绪加工、目标搜寻、动机产生及自我控制。在磁共振成像仪下,心理变态者的旁边缘组织明显很薄,“就像一块软弱无力的肌肉”。

大脑功能的异常导致心理变态者体会不到自己和他人的感受。想象一下,如果一个人没有忧伤,从不后悔和自卑,对任何事、任何人都漠不关心,他会是什么样子?

《犯罪心理》中出现过一个13岁的连环杀手。他总是打扮成一个无家可归的可怜孩子。如果有一对善良的父母收留他,那将是噩梦的开始。他会在深夜将全家老小绑起来,再一刀刀、活生生地捅死他们。

对他来说,这一切正常极了,“难道你不好奇皮肤下面有什么吗?”

别以为这种人只出现在每周播出一集的电视剧里,心理变态者很有可能就隐藏在人群之中。根据美国的一项调查,这个国家每两百个人中就会有一到两个心理变态者。除了关闭在监狱里的囚犯,美国至少还有25万个心理变态者在其他角落里自由地生活。

相比之下,这个国家投入在抑郁症方面的研究资金高达数十亿美元。但寻找心理变态疗法得到的资助,连100万美元都不到。这倒不难理解。目前,心理变态几乎被视为不可治疗的疾病。一些研究表明,他们接受治疗后的表现,甚至还不如不接受治疗。

科学家们只有寄希望于人们不再对心理变态者抱有偏见:“只有认识到他们不是魔鬼,只是由于情感缺陷而导致行为怪异的病人时,我们才会拥有更加安全的未来。”

(选自2011年1月5日《中国青年报》,作者赵涵漠)

13.下面对文章的理解分析,有误的两项是(5分)()

A.电视剧《犯罪心理》中,介绍了诸多心理变态者的案例,“皮尔森想让鲨鱼咬碎乔伊斯脑袋”就是其中的一个故事。

B.心理变态者的行为难以捉摸、不负责任,有时甚至具有暴力倾向,但并没有典型的精神疾病症状。

C.心理学家发现,注意不到言语中情感的细微差别,不能辨别恐惧情绪是引发心理变态的重要原因。

D.研究表明,人脑的杏仁核一旦受损,对风险、奖赏与惩罚的敏感性就会受到影响,进而产生“毫无畏惧”的心理。

E.本文主要介绍关于“心理变态”的最新研究,但能寓科学知识于生动形象的言语,读来毫无生涩之感。

14.文章开头用大量的篇幅讲述“皮尔森”的故事,有何作用?(4分)

15.对于“心理变态”这一社会问题,我们应当采取的积极措施有哪些?请结合文本给予概括。

13.CD【解析】C项是心理变态者的表现而非“原因”。D项只是“怀疑”,不是研究结果;对“杏仁核”的研究也只是动物实验的结果。

14.【答案】①引出后文有关“心理变态”的科学研究;②通过生动的故事,增强文章的可读性和趣味性。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本结构思路的理解。答题可从结构、形式、内容三个角度着眼,其中形式作用一般指对文本的文体特征的作用,内容作用则指对作品中心主题的作用。本题中,由于内容作用与结构作用无法截然分开,因此合并为一个答题点。

15.【答案】①了解心理变态的行为表现,提高自己的防范意识;②加强对心理变态成因和防治的科学研究;③加大对心理变态疗法的资助;④教育社会大众不对心理变态者抱有偏见。(大意对即可;如果有其他说法,言之成理亦可;每点2分,答出三点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概括和对文本社会价值的理解。由于文中并没有具体集中的文字阐述“积极措施”的内容,因此答题时应从两个角度合理推测答案:一是从人们的错误认识出发,反面推理“积极措施”的内容;二是从作者或科学家的评价中去筛选“积极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