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源市政府网]2015年辽源市政府工作报告全文

时间:2021-10-10 20:57:55 工作计划
2015年辽源市政府工作报告(全文)

——2015年1月21日在辽源市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

市长金育辉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各位委员提出意见。

一、2014年工作回顾

过去的一年,面对复杂的宏观经济形势和繁重的改革发展任务,市政府认真贯彻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决策部署,保持战略定力,强化底线思维,勇于担当进取,奋力攻坚克难,辽源转型发展迈出新步伐,各项事业呈现新局面。

经济保持稳定增长。预计地区生产总值实现760亿元,增长6.5,人均GDP突破10000美元;地方级财政收入完成26.8亿元,增长5.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189亿元,增长13;外贸进出口总额实现2.4亿美元,增长9。按照新统计口径,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7;城镇、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3.7和8.2。节能减排等控制性指标全面完成。农业基础不断夯实。粮食产量达到47亿斤。新建现代农业园区和基地100个,蛋品、肉鸡、肉羊、梅花鹿、食用菌生产逐步实现规模化。金州生态产业园被列为省级产业开发区。东丰县域经济考评排名跃升至全省第九位。工业经济稳步增长。规上工业总产值实现1319亿元,增长10.5;规上工业增加值超过400亿元,增长6.6。产值超亿元企业达到213户,主导产业、特色产业趋稳回升。服务业发展持续向好。电子商务、信息服务、文化创意、物流配送、连锁经营等新型业态正在形成规模,旅游产业收入增长25,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8.9。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三次产业比重由8.3:59.2:32.5调整到8.0:59.1:32.9,服务业增加值高于GDP增速2.4个百分点。民营经济活力充分释放。新登记私营企业1324户,增长15.2;新登记个体工商户7216户,增长15;主营业务收入突破1500亿元。新增个体工商户、民营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等指标居全省前列。

产业升级步伐加快。产业支撑体系构筑成型。装备制造和农产品深加工业占规上工业的57.3;三个特色优势产业产值增长12.9,其中高精铝加工、纺织袜业分别增长28.3和14;汽车零部件、矿山装备制造等产业集群发展势头强劲,新能源、软件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初具规模。经济发展后劲持续增强。实施亿元以上项目220个,其中新开工77个,利源精制深加工扩产、均胜汽车零部件、希玛生物DHA微藻等项目建成投产,麦达斯轻合金板带箔材、金翼循环经济产业园、美罗国际医药生产基地、汽车改装轨道客车自动涂装生产线等项目加快推进。科技创新步伐明显加快。启动申报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建立金州现代农业产业发展院士工作站,锂电池隔膜等9个项目列入省“双百计划”。新增吉林名牌产品13个,驰名商标和著名商标达到100个。吉林省化药中试中心和蛋品加工产业中试中心确定在我市建设。园区承载能力显著提升。辽源经济开发区完成扩容扩权,综合排名连续两年居全省省级开发区前5位,国家级开发区申报工作全面启动。各级各类园区基础设施趋于完善,产业特色更加鲜明,实现产值占全市工业比重接近70。

城乡建设扎实推进。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伊开高速一期竣工通车,辽长铁路开工建设。杨木水库输水复线基本完工,东辽河、大梨树河城防及渭津河治理工程进展顺利。市区“八路一桥一广场”工程竣工,改造巷路22条,整修路基、硬覆盖30万平方米。改造各类地下管网197公里,新增供热能力300万平方米,城市内涝问题基本解决。城市管理日趋规范。国家级卫生城、园林城创建稳步推进,主城区全天候保洁,街路标牌全部更新,新增绿地面积26万平方米。拆除违章建筑2600余处,城市中心区全面实行“禁烧”,打击非法营运取得实效。智慧城市建设有序推进。启动云计算中心二次扩容,平安城市、智慧交通、智慧安防、智慧气象等平台投入运行。我市被列为全国信息惠民试点城市,荣获国家智慧城市建设成就奖。生态环境治理力度加大。东辽河流域治理、水源地保护工程有序推进。实现市属国有林场禁伐和集体林限伐。全面推进矿山湿地公园规划区企业搬迁和植被恢复。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建成,垃圾填埋场投入使用,污水处理厂稳定达标运行。全民义务植树147.2万株。新增3个国家4A级景区。我市被确定为省级循环经济试点城市。重点镇建设迈出新步伐。省级示范镇金州乡生态农业、旅游产业初具规模,那丹伯、拉拉河、安恕等乡镇加速产城融合,横道河镇、渭津镇、建安镇被列为城乡建设全国重点镇。统筹推动新型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东丰县获得全国魅力新农村十佳县。

改革开放不断深化。重点领域改革全面启动。完成工商、质监、卫计委、食药监、城市规划管理等机构改革,政务服务中心和公共资源交易中心投入运行。减少行政审批项目180项,精简比例达到36.7。工商注册资本认缴登记和“先照后证”制度全面推行。完善国有资产处置、预算信息公开、债务风险防控机制,实施市区分税制改革。创新助保池、土地收益保证贷款等投融资模式,组建榆银村镇银行。稳步实施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统一城乡建设用地市场、农民变市民成本分担机制等城镇化配套改革。启动基础教育课堂教学改革,市属中学实现集团化发展。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全面推开。文化、社会、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有序推进。对外开放取得积极成效。引进域外资金520亿元,增长9.5;实际利用外资2.8亿美元,增长12。重点推动了与北京首农、北京合力清源、宁波华翔、吉林修正、上海创意产业协会等企业和机构的战略合作,签约落地浙江中农农副产品批发市场、阿里巴巴辽源产业带、长白山梅花鹿产业化基地等50个亿元以上项目,鑫晟汽车零部件、永建锅炉辅机配件等23个项目开工建设。中国华联总部落户辽源,成功进驻上海自贸区。第二届辽源国际袜交会取得丰硕成果。“激情冰雪、畅游辽源”冬季旅游隆重启幕。

民生状况进一步改善。完成49件惠民实事,当年民生投入达到50.6亿元。建设保障房32755套,回迁居民1.3万户,改造暖房子95万平方米,整治物业小区36个,托管弃管小区6个。创建省级高质量就业示范社区4个,新增城镇就业4万人,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17.3万人,扶持成功创业5669人。再次提高养老金、失业金标准和医保报销比例,国企改制社保并轨试点企业失业金发放到位,在全省率先启动城镇居民大病医疗保险。城乡低保标准、机关事业单位住房公积金缴存比例达到全省中上游水平。临时救助困难家庭2.8万户,资助困难学生1.8万人次。新建农村标准化卫生室192个,实行基本药物制度的村级卫生室药价下降30。新建养老机构9家,社区日间照料中心覆盖率达到97。大力推动移风易俗,居民殡葬费用下降25。市区新增停车泊位3000个,公交公营比例达到45.6,龙嘉机场辽源城市候机楼投入使用。新增管道燃气用户1.2万户。解决1.68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城市24小时供水能力提高到90。承办十七届省运会取得圆满成功。关东魁星文化庙会影响力显著提升。涌现出一批反映地域特色的优秀影视作品和文化产品,人民群众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安全稳定局面持续巩固。城市社区全部实行网格化管理,立体化防控体系不断完善,覆盖城乡的视频监控系统一体化联网运行,刑事案件发案率下降10,连续4年荣获全国见义勇为城市奖。建立信访大厅、市长信箱、市长公开电话协同办理反馈机制,强化隐患排查、矛盾化解、领导接访下访措施,信访结案率、积案化解率分别达到98和94。新的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体系基本形成,餐饮服务、医疗器械、药品、保健品等领域专项整治取得实效。安全生产实现“五个全覆盖”,隐患整改率达到98.7,各类安全事故下降35.7。地方煤矿完成兼并重组,安全生产超过2000天。实现连续30年无重大森林火灾。积极推进国防教育和双拥共建,军政军民团结不断巩固。民族宗教、外事侨务、方志、档案、气象、地震、人防工作和妇女儿童、老龄、残疾人等各项事业协调推进。

政府自身建设不断加强。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严格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认真落实廉政建设各项要求,着力整治“四风”突出问题。会议文件、达标评比和各类节庆活动大幅减少,坚决停止新建楼堂馆所,清理超标准办公用房、公务用车取得阶段性成果,市级“三公”经费下降38.7。加强法治政府建设,坚持科学民主决策,自觉接受人大、政协和社会各界监督。注重标本兼治,突出源头管控,大力整治发展软环境,从严查处违法违纪案件,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得到提升。

各位代表,过去的一年,我们在前所未有的挑战和困难中砥砺前行,成绩的取得来之不易。这是省委、省政府和市委正确领导、科学决策的结果,是市人大、市政协及社会各界有效监督、大力支持的结果,是全市人民奋发有为、团结拼搏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政府,向奋斗在各条战线上的广大干部群众,向历任老领导、离退休老同志,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和人民团体,向驻辽部队、中省直单位及所有关心支持参与辽源发展建设的社会各界人士、海内外朋友致以衷心感谢和崇高敬意!

各位代表,面对新常态、新挑战,政府工作也遇到很多新矛盾、新问题。主要表现是:在巨大的经济下行压力下,部分行业产能过剩,企业开工严重不足,建筑、房地产业大幅下滑,对经济的负面影响加重;主导产业总体规模不大,特色产业支撑能力不强,新上项目规模偏小,在建大项目数量偏少,生产要素成本居高不下,融资瓶颈问题更加突出;财政收支矛盾特别是偿债压力不断增大,现有财力与发展和民生需求不协调、不匹配;政府职能转变还不到位,公职人员的担当意识、进取意识、实干精神、办事效率与群众期待存在一定差距。对此,我们将加大力度,创新举措,切实加以解决。

二、2015年工作安排

2015年,是“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攻坚之年,也是全面依法治市的起步之年。市政府将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全面落实省委十届四次全会、全省经济工作会议和市委六届四次全会作出的决策部署,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牢牢把握稳中求进总基调,紧紧抓住东北振兴新机遇,继续实施投资拉动、项目带动、创新驱动战略,突出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等重点任务,更加注重转变发展方式,更加注重体制机制创新,更加注重强化法治思维,更加注重提高人民幸福指数,协调推进“五大建设”和“五大发展”,加快实现辽源转型发展新跨越。

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左右;地方级财政收入增长6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3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2以上;城镇、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5和8左右;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涨幅控制在3.5左右;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9以内;城镇化率提高1个百分点;节能减排确保完成省计划。

(一)保持经济平稳运行。始终把发展牢牢抓在手上,坚持扩大总量与提质增效并重,努力使经济增长处于合理区间。强化投资的关键作用。放大新一轮东北振兴和资源型城市转型等政策叠加效应,聚焦主导产业、基础设施、民生事业、科技创新、生态环保等重点领域,积极争取国家和省里更大支持。组织实施投资亿元以上项目200个,其中10亿元以上项目30个。着力推动麦达斯轻合金板带箔材、金翼循环经济产业园、方大锻造锻压生产线等项目投产达产,元隆达精密模具、东升冶金大型铸造、中农农副产品批发市场等项目开工建设。滚动实施重点企业技术改造,支持落地企业高效率、低成本扩能升级。扩大消费的基础作用。启动实施辽源市商业发展规划,加快网点布局和商圈建设,培育一批专业化大市场。鼓励引导居民改善住房条件,支持农民和流动人口在城市购房,切实减少二手房的流通环节和交易成本。增加汽车4S店和直销店数量,加快建设龙山汽车贸易产业园,进一步活跃二手车交易。完善生活服务、休闲娱乐、旅游、金融、地产品销售等电商平台,积极培育消费热点。推动农超农批农餐对接,加快发展农村快递业。举办具有地域特色的购物节、美食节、文化节、旅游节。提升出口的拉动作用。加强出口产品研发、品牌培育和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增加铝型材、鞋袜等产品出口份额,创建省级农产品出口基地。充分利用国家外贸政策和我省境外营销网络,开拓建筑塔机、选矿设备、特色农产品的海外市场。鼓励企业引进高端装备和专利技术,逐步实现以进促出、以进促产。发挥开发区的引擎作用。积极推动各类开发区和工业集中区提档升级,切实提高承载功能和投资强度,努力打造改革创新示范区、特色产业集聚区、转型升级先导区。完善辽源经济开发区建设总体规划,推进体制机制创新,打造优势产业集群,力争年内晋升国家级开发区。支持县域经济突破。加快发展立县产业,推动粮食、畜禽、果蔬等农牧业资源综合开发,提升钢铁、水泥、装备制造等县域工业支撑能力。坚持走内涵式发展道路,稳步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支持基础条件好的乡镇率先突破,推动重要节点镇差异化发展,打造一批产业强镇、人口大镇。加强经济运行协调。坚持分类指导、综合施策,帮助停产半停产企业恢复正常生产。加强产需衔接、互联互通,鼓励本地企业参与政府采购和政府主导项目采购。加快推进“气化辽源”工程,探索工业用电直供模式,切实降低企业用水、供热、物流等生产要素成本。

(二)调整优化产业结构。着眼于可持续发展,在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精准发力,加快打造辽源经济升级版。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发展精细种植业。建设30个高标准粮食高产核心区。推进食用菌、安石蟹稻等标准化、规模化生产。实施一批良种研发、农机推广和农田水利建设项目。发展精品养殖业。加快金翼蛋品、麒鸣肉羊、鹏翔肉鸡等现代牧业园区建设,新改扩建牧业小区30个,规模化养殖比重达到80。加快推进无疫区建设。建立农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中心。发展精深加工业。启动产业示范带动工程,加快现有农产品加工企业提档升级。依托特色资源和龙头企业,实施一批高附加值循环经济项目。重点抓好梅花鹿产品深度开发,大力开拓东丰、东辽绿色有机稻米的国内市场。壮大优势产业规模。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启动建设高精铝、汽车零部件等先进制造业园区,致力打造百亿级产业集群。突出提升、延伸、精制、品牌、整合的发展方向,推进利源、麦达斯等企业集团化发展,支持东北袜业调整产品结构,加速培育一批行业领军企业。积极盘活存量、优化增量,推进产能过剩行业结构调整和并购重组。大力推动城区老工业区、独立工矿区搬迁改造,启动国家级循环经济试点建设。优先发展现代服务业。培育设计研发、市场营销、投资咨询、技术信息、服务外包等专业组织,支持企业利用自有用地兴办自营性服务业,探索建立生产性服务业总部基地。实施旅游兴市战略,全面拓展观光旅游,突出发展休闲旅游,加快建设旅游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体系,积极推动鴜鹭湖生态休闲度假区、矿山湿地公园、扎兰芬围民俗文化园等旅游项目。加快推广电子商务、连锁经营、第三方物流等新型商业模式,做大阿里巴巴辽源产业带,引导更多企业加盟电商平台,促进线上线下融合发展。深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高度重视企业技术创新,鼓励建立技术研发机构,完善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机制。全面推进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建设,组织申报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项目30个以上。新建1个院士工作站、5个科技成果转化分中心,新增科技型企业10户以上。做大化药、针纺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启动建设吉林省化药中试中心和蛋品加工产业中试中心,力争把东北袜业园打造成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三)大力发展民营经济。把民营经济作为推进转型升级的主力军,在完善机制、破解难题上下大气力,让创业创新创造的活力充分涌动、持续迸发。不断壮大企业群体。积极推动万众创业、大众创新,完善中小企业服务体系,促进民间资本投资实体经济。实施小微企业培育计划,做实各类园区孵化器,新增小微企业400户以上。启动“小巨人”成长计划,支持中小企业扩能升级,实现小变大、弱变强、“四下”变“四上”。拓展政府购买公共服务领域,允许企业打捆承接政府订单,探索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的PPP模式。全面拓宽融资渠道。加强政银企合作,鼓励发展担保机构,充分发挥银行主渠道作用。切实降低贷款各环节财务成本,最大限度保证企业资金链安全。探索无形资产、企业信用、大额订单和现金流等新型融资方式,推进股权融资和融资租赁,鼓励企业在“新三板”上市。努力破解用工难题。积极推动校企联合、供需对接,扩大委托代培和订单培训,逐步解决熟练工短缺问题。采取网上招聘、驻校招聘、委托招聘等形式,吸引优秀大学毕业生来辽源创业就业。用好用活就业扶持基金,提高岗位技能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提升企业整体素质。引导企业在技术引进、产品研发、项目包装、市场开拓中注入品牌元素,打造和培育一批名牌产品和明星企业。加快民营企业股份制改造,完善法人治理结构,推动靠大联强、做大做强。积极营造企业家成长环境,让恪守诚信和履行社会责任的纳税人更有荣誉感、更有话语权,让更多优秀企业家脱颖而出。

(四)稳步推进城市建设。坚持前瞻性设计、高标准建设和精细化管理,加快建设宜居宜业生态智能的现代城市。完善城市建设规划。开展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完成城市风貌、市容市貌、城市路网、地下管网改造等专项规划。以打造现代服务业和都市工业集聚区为重点,统筹推动南部新城与经济开发区建设,加快形成城市商业副中心。坚持规划先行,创新融资模式,有序推动寿山新区和北部新城开发。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完成辽长铁路主体工程,启动伊开高速二期工程,抓好集双高速、四松电气化铁路建设前期工作。稳步推进东辽河、渭津河、大梨树河防洪工程。改造二次配水管网50公里、老旧供热管网30公里。实施市政“九路五带两园”工程,改造10条巷路和20条道路附属设施。适时启动人民大街畅通改造工程。提升城市管理水平。实施国家级卫生城、园林城创建攻坚战,深入开展市容环境综合整治,进一步提高城区环卫保洁标准,大力打击非法营运,全面清理占道经商和乱停乱放,实现“拆违”、“禁烧”常态化。推动市区烟花爆竹限放、禁放。确保天楹垃圾焚烧发电厂达标运行。推进智慧城市建设。重点实施政府公共信息平台、公共基础数据更新以及智慧社区、智慧医疗、智慧教育等应用项目,支持中天智慧城市产业发展集团和龙山科技智慧产业园建设。打破部门垄断,共享信息资源,探索可复制、可推广的城市管理和公共服务智能化模式,推进信息惠民、智慧城市建设试点变示范。

(五)全力开展招商引资。扩大对外交流与合作,启动大招商行动,为转型升级持续提供动力。引进更多重大项目。开展务实招商和精准招商,努力融入新一轮东北振兴战略布局和吉林中部城市群建设,将招商引资领域拓展到“一带一路”。借助第十届东博会、民企吉林行、国际采购商大会等载体和平台,吸引更多战略投资者在辽源布局产业、设置总部。重点推进与浙江中康、北京首农、宁波华翔、裕国国际、中欧商业协会、上海金融发展研究中心等企业和机构的合作。争取落地亿元以上项目60个,引进域外资金550亿元。坚持引资与引智并举,加速升级辽源的人才、产品和技术结构。加快推进签约项目。完善签约或开工项目跟踪落实机制,加快推进修正医药产业园、上海创意文化产业园、蓝天城儿童职业体验中心等项目开工建设。建立完善合同约束机制,着力解决制约项目落地的瓶颈问题,强力推动凯旋王国创意园、中意厨柜、辽河北岸城市综合体等项目加快建设。依法清理闲置土地,积极盘活各类要素,优先满足好项目、新项目建设需求。科学论证筛选甄别项目,建立优胜劣汰机制,提高招商引资质量。积极营造优越的政务、市场、法治环境,让来辽投资者落地生根、安心创业、放手发展。

(六)深入实施各项改革。着力推动重点领域改革,不断释放体制机制活力和改革红利,为转型升级创造更大空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进一步加大简政放权、放管结合改革力度,加快建立权力清单、责任清单和负面清单制度。继续压缩行政审批事项,推进“一站式”、“并联审批”和网上审批,实施行政审批再提速。深化城镇化配套改革。从提高城镇化质量和促进人的城镇化出发,推动扩权强镇、土地流转改革,建立统一的城乡建设用地市场和农村综合产权交易中心,创新城镇化投融资机制和农民变市民利益导向机制。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完善市区分税制改革,全面实施“营改增”,健全公共资源交易、债务管控、预算管理制度。开展政府投资项目绩效管理试点。深化安全生产领域改革。完善安全生产管理体系和责任体系,创新监管方式,建立多元化投入机制。加快推进金融创新。集聚一批金融机构和金融配套服务机构,支持民营企业发起设立民营银行。促进信贷资产证券化。鼓励发展互联网金融。有效防范金融风险。统筹推动社会事业改革。探索产教融合模式,加快职业教育改革创新。深入推进公立医院改革,促进公立、民营医疗机构协调发展。探索医养结合模式,争取我市列入省级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创新发展试点。

(七)加快建设幸福辽源。重点推进十项民生工程,以政府的“紧日子”换百姓的“好日子”。一是创业富民工程。扶持城乡创业3000人,新增城镇就业3.5万人。完善最低工资标准调整机制和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继续提高养老金、失业金标准,扩大民营企业参保范围。稳步推进厂办大集体改革。二是扶弱助困工程。配套实施低收入家庭医疗救助、临时救助、慈善救助、灾害救助和住房保障制度。建设残疾人康复中心。实现困难学生应助尽助。积极推进农村扶贫开发。三是住房保障工程。新建保障房6300套、37万平方米,回迁安置1万户。继续实施“暖房子”工程。切实推进已整治小区规范化管理,在弃管小区推行“准物业”自治模式。四是便民服务工程。深化公交企业改革,公交公营比例提高到60。市区新增2000个停车泊位。城市24小时供水能力达到95以上。倡导绿色生态殡葬方式,推动公益性墓地建设。五是满意教育工程。开展乱补课、乱办班专项整治,严查重处败坏师德师风行为。推进优秀教师资源集团交流和优质教育设施共享。严格执行招生政策,确保流程公开透明。六是健康医疗工程。建设标准化村卫生室147个,建立9个医疗服务联合体,推行分级诊疗模式。实施食品从农田到餐桌、药品全程可追溯监管,打击各类不法分子,保障人民生命健康。七是文化惠民工程。逐步开放市区学校体育活动场所,更新改造居民小区文体活动设施,开展徒步、骑行、广场舞等系列全民健身活动。推进公共文化资源共享,日军高级战俘营展览馆、矿工墓陈列馆向社会开放。八是信息惠民工程。发放一卡通市民卡30万张,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平台缴费。推进教育、医疗、养老等领域的信息惠民工程,让城乡居民切实感受智慧城市建设带来的实惠和便利。九是暖心关爱工程。实施留守儿童、空巢老人关爱行动计划。扩大社会义工、慈善公益组织和志愿者群体。为一线环卫工人免费提供爱心早餐。让社会正能量温暖更多贫困家庭。十是幸福社区工程。加大对基层社区的人力、物力投入,赋予其承担职能和责任相匹配的财权、事权。开展文明社区、和谐邻里、幸福家庭创建活动,共同营造百姓心中的美好家园。

(八)切实保护生态环境。落实最严格环境保护制度,建设天蓝、地绿、水清的美丽辽源。大力防治水污染。严格执行重点流域污染防治规划,有效控制点源面源污染,加大仙人河整治力度,尽早实现东辽河出境断面水质达标。启动编制东辽河源头和杨木水库生态保护综合开发规划,努力解决水源地周边污染隐患,切实保障城市用水安全。全面治理大气污染。推进燃煤锅炉、餐饮业油烟、建筑扬尘、机动车尾气等污染防治。加强重点企业脱硫脱硝改造和国控污染源在线监控。市区实行PM2.5、PM10实时监测。制定实施秸秆综合利用规划,支持转化应用企业加快发展,统筹运用经济、行政、法治手段解决秸秆焚烧污染问题。加强矿山治理和土壤保护。深入推进矿山湿地公园建设,加快规划区域腾空搬迁和植被恢复,积极推动采煤沉陷区二次开发。坚决打击毁林开荒、蚕食林地行为,积极打造“公路绿廊”,启动省级森林城建设。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实施城乡结合部和近郊农村垃圾“村分类、镇收集、市处理”,推进垃圾无害化、减量化和资源化。着力整治农村环境,实施“六大工程”,加快建设一批美丽乡村。

(九)全面推进依法治市。依法全面履行政府职能,坚持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坚决克服懒政怠政,严厉惩治失职渎职。加快建立科学完善的执法体系,全面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严格规范自由裁量权,着力解决多头执法、重复执法、执法缺位等问题。依法保障人民群众合法权益,健全完善社会矛盾预警机制、利益诉求表达机制和救济救助机制,积极通过法律渠道化解信访突出矛盾。加快推进多层次、多领域依法治理,坚持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更加注重运用法治手段解决重点难点问题。依法推进平安辽源建设,重拳打击各类违法犯罪行为,努力营造安居乐业的社会环境。依法保障安全发展,强化安全检查和隐患整改,保证重点领域、重点行业、重点生产经营单位和人员密集场所安全,坚决防止较大以上事故发生。依法整治金融生态环境,严厉打击恶意逃债行为,不断提升企业诚信、社会诚信。依法推动国防建设,大力加强国防教育和双拥共建。依法加强民族宗教工作,进一步巩固民族团结、宗教和顺局面。深入开展“六五”普法,强化社会法治意识和法治信仰,努力使全体公民成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和坚定捍卫者。

各位代表,绘就“十三五”美好蓝图意义非常重大,我们要站在时代前沿,立足辽源实际,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人民幸福为目标,高质量编制“十三五”规划。特别要把构筑现代产业体系、推动经济转型升级作为工作主线,主动融入长吉图发展战略,全市上下奋战新五年,努力把辽源打造成全省中部率先转型成功、最具生机活力的重要支点城市和宜居宜业的新兴城市。

三、切实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不断巩固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深入推进作风建设和廉政建设,全力打造为民务实清廉的人民满意政府。

一是始终坚持为民执政。充分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全部工作围绕实现群众意志和保障群众权益展开,带着感情和责任扎实做好利民惠民实事。以群众利益为导向推动改革发展,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不断从人民群众中汲取智慧和力量,绝不违背群众意愿,绝不与民争利。进一步强化担当意识和进取精神,不推诿责任,不回避矛盾,不畏惧挑战,不瞻前顾后,始终保持开拓进取的锐气和昂扬向上的状态。

二是大力推进依法行政。坚决维护宪法法律权威,勇于自我革新,严格依法办事,切实做到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失职要问责、违法要追究。把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集体讨论决定作为重大决策的法定程序,规范性文件、重要规划、重大事项必须经过充分协商和人大审议。加快转变领导方式,充分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

三是更加注重务实理政。坚持从辽源实际出发,不耍嘴皮子、不摆花架子,抓铁有痕、踏石留印,及时消化旧矛盾、解决新问题。坚持把劲使在实事上,把钱花在刀刃上,坚决不搞华而不实的形象工程和劳民伤财的政绩工程。强力推进改革攻坚,敢开先河,敢涉险滩,敢过深水区,敢啃硬骨头。不断理顺政府职能,提高行政效能,全力打造全省行政审批最少、政务环境最优、服务效率最高地区。

四是坚决做到廉洁从政。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以铁的纪律和法之重器推进作风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强化重点领域、重要岗位、重大事权的监督和管控,真正把权力关进制度笼子。深化政务公开,推进“两个中心”规范运行,完善“三公”经费管理机制,确保公车改革等工作取得实效。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积极主动、坚决果断地查处违法乱纪问题,始终保持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

各位代表,辽源正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无限光明的前景激励我们前行,艰巨繁重的任务需要我们担当。市政府要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主动适应、积极引领新常态,始终保持拼搏进取、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解放思想,坚定信心,务实重行,攻坚克难,紧紧依靠全市各族人民,奋力开创辽源转型发展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