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全文|2015年宁波市北仑区政府工作报告全文

时间:2021-10-10 20:41:50 工作计划
2015年宁波市北仑区政府工作报告全文

2015年1月12日在宁波市北仑区第八届

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

宁波市北仑区人民政府代区长胡奎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14年政府工作回顾

一年来,面对复杂多变的宏观形势和经济下行的巨大压力,我们在区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区人大、区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稳中求进、改革创新、争先创优”的总基调,坚定信心、沉着冷静,克难攻坚、负重奋进,在改革开放中实现了动力、活力不断增强,在转型升级中实现了质量、速度同步提升,在协调发展中实现了生态、民生持续改善,较好地完成了区八届人大三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预计,2014年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975亿元,增长6.5;完成财政总收入347.6亿元,增长9.6。其中,区本级1实现地区生产总值730亿元,增长7;完成财政总收入200亿元,增长11;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9500元,增长10.5。一年来,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工作:

——深化改革开放,创新驱动能力持续提升

经济领域改革迈出坚实步伐,启动实施要素资源市场化配置改革,制定市场准入负面清单2,推行排污许可证制度,实行商事登记制度改革3,新增市场主体10083家,增长39.1。开展农村股份经济合作社终止试点,探索村级发展留用地多渠道安排新模式,扩大农村土地流转范围,流转率65。招商选资取得新进展,新引进总投资超50亿元的优质产业项目2个,实际利用外资10.2亿美元,实际利用内资115亿元,浙商回归资金100亿元,均居全省前列。以宁波进出口商品采购贸易改革示范区建设为依托推进贸易便利化,穿山港区、梅山港区成功创建国际卫生港,梅山口岸扩大开放通过国家验收,实现外贸进出口总额190亿美元,占全市总量的17.5。启动实施经济社会转型发展三年行动计划4,游艇基地等18个重大项目开工建设,吉利春晓整车一期等7个总投资20亿元以上产业项目建成投产,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06亿元,其中工业投资233亿元,工业技改投资178亿元,均居全省前列。积极推进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发展,成为全省“两化”深度融合5综合示范区。深入实施“人才特区”战略,新增各类人才2.3万人。强化创新驱动,中科院城市环境观测研究站建成启用,新增省市级企业工程技术中心13家、高新技术企业10家、市级科技型企业10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分别为19.4和48.5,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2.7。

——加快转型升级,经济运行质量持续向好

加强经济运行监测研判,落实“稳增促转、联企帮企”精准化服务,广大企业家专注主业、从容应对,经济增速逐季稳步回升。鼓励企业拓宽融资渠道,7家企业通过国家证监会IPO6预披露。加强金融风险防范处置,银行贷款不良率处于全市最低水平。出台财政、外贸、节能减排一体化产业政策,推进工业龙头骨干企业和高成长性小微企业培育,新增产值超十亿元、亿元企业7家和15家,“小升规”企业745家,实现规上工业产值2090亿元、增加值345亿元,分别增长6.5和5,实现利润108亿元,占全市总量的17.2。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规划推进集装箱堆场整治提升,梅山进口商品展示直销中心等项目建成开业,大宗商品交易平台完成交易额955亿元,类金融产业8累计注册资本超2000亿元。实现限上商品销售额1890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62.7亿元、服务业增加值295亿元,分别增长27、15和9.5。出台推进工业转型升级实施办法,开展工业企业体检工程,关停整治落后产能企业129家,盘活利用闲置厂房25万平方米,新实施“机器换人9”改造项目100项,110家低产田企业实现亩均税收提升,成为全省“腾笼换鸟10”示范区。实行能源消费总量和能耗强度“双控”,实施节能项目142个,36家企业开展清洁生产,15个循环经济项目加快推进,成为国家低碳试点工业园区。

——统筹城乡发展,城市功能形象不断改善

中心城区门户区建设加快推进,泰山路启动改造,银泰商业广场、北仑金融中心建成营业。滨海新城春晓镇、梅山乡完成改街道行政区划调整,港口博物馆等项目建成,梅山水道等项目加快推进。滨江新城油管移位完成前期准备,华生家居广场、小浃江景观提升工程建成。小港西片区、春晓三山片区新农村建设稳步推进,白峰上阳片区精品线启动建设,连续7年被评为省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作优胜单位。出台农业产业发展规划,精品农业建设加快推进,现代都市农业功能不断强化。轨道交通一号线、春晓大桥、穿山疏港梅山连接线等重大交通基础设施项目加快建设,高架桥下空间利用和管理得到加强。健全城市管理综合协调机制,推进智慧城市建设,无线城区、智能公交、数字医院、智慧环保、智慧社区等平台建成投用。稳步推进“三改一拆11”,5个街道(乡镇)积极开展“无违建12”创建,拆除违法建筑181万平方米,79万平方米拆后土地重新利用,改造老旧住宅、旧厂区、城中村138.8万平方米。加强环保执法和污染治理,化工、印染等九大重污染行业完成整治,提前一年完成“十二五”化学需氧量、氨氮和二氧化硫减排任务。深化工业烟粉尘、矿山扬尘和渣土治理,加强交通组织管理,推进道路清爽行动,加快黄标车淘汰和限行工作,淘汰黄标车6666辆,新增清洁能源车辆478辆,新建改建绿化面积4084亩,空气质量优良率84.4,提升3.6个百分点。统筹推进“五水共治13”,122个村基本完成生活污水治理,各类企业基本消灭污水直排,白峰污水处理厂建成投用,白峰农村二次水改完成,新增污水管网46公里,城镇生活污水处理率92,主要河道基本达到Ⅳ类及以上水质标准,全省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现场会在北仑召开,成为全省首批“清三河14”达标区。实现国家级生态街道(乡镇)全覆盖,通过国家级生态区创建技术核查。

——着力改善民生,和谐稳定局面不断巩固

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的原则,持续推进宜居城区和民生实事工程建设,投入财政资金48.4亿元,增长10.7。实施学校布局调整,柴桥中学扩建等9项新建和改扩建工程完工,流动人口子女就学政策进一步完善,教育质量稳步提升。健全就业创业服务体系,新增城镇就业岗位12347个、创业实体10112家,带动就业40448人,城镇居民登记失业率维持在3.05。新增各类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参保47245人和27100人,推进土保转社保工作,落实大病保险制度15,社会保障水平进一步提升。积极推进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支持社会力量兴办养老机构,中心福利院开工建设。投入社会福利和社会救助资金1.88亿元,惠及困难群众48535人次。建成保障性住房904套,新增缴纳住房公积金50600人,166人享受人才住房补贴。争创全国文明城市“四连冠”,举办开发建设30周年、港口文化节等系列文化活动,推进博物馆、图书馆等公共文化设施向市民开放,新建25家农村文化礼堂,开展有线电视停模送高清惠民行动,加强网络文化建设管理。深入开展全民健身活动,人均健身场地3平方米。深化公立医院改革,推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白峰、春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扩建项目建成投用,“单独两孩16”政策稳妥实施。新辟、调整公交线路14条,新增公交车109辆、公共自行车920辆,公共交通更加便捷。严格规范社区工作准入,成为全国社会组织建设创新示范区。推进全省居住证试点改革,实行流动人口积分制管理。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刑事案件发案率稳步下降。实行矛盾纠纷、信访积案包案化解机制,有效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完善安全生产齐抓共管责任体系,开展重点区域、油气管网、有限空间、涉氨企业等隐患排查整治和打非治违专项行动,严肃安全生产责任追究。完成食品药品监管体制改革,实现食品药品安全全过程监管。防灾减灾体系进一步完善,区社会应急联动指挥平台建成运行,有效应对处置自然灾害和突发性事件。

工青妇、老龄、关心下一代、残疾人、慈善、红十字、人武、双拥、人防、国家安全、保密、统计、气象、档案、地方志、外事、民族宗教、侨务和对台等工作都取得了新的成绩。

各位代表,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我们不断加强自身建设,努力改进政府工作。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全面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省委“28条办法”、市委“20条措施”和区委有关规定要求,围绕为民务实清廉主题,认真查摆“四风17”方面突出问题,切实加强和改进作风。坚持依法行政,自觉接受区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区政协的民主监督,认真办理350件人大代表建议、政协提案。加强政府依法行政能力建设,完善综合行政执法体制,建成行政执法电子监察系统。实施新一轮机构改革,规范编外用工管理,推进行政审批制度、财政体制和政府投资项目招投标制度改革,制定并公布权力清单18、服务清单19、负面清单和责任清单20,清理取消行政职权4346项,精简54.2,确定服务事项1155项。开通浙江政务服务网北仑站,扩大政府信息公开范围,北仑之窗获全国新媒体融合领先奖。健全反腐倡廉大监督格局,深化政府工作群众满意度测评和中层负责人效能评价,开展行政执法“不作为、乱作为”专项治理和正风肃纪专项行动,治理车轮上、舌尖上、会所里的腐败,“三公”经费21下降24。

各位代表,过去一年,我们经历了磨练、经受了考验,北仑发展又迈出艰辛而坚实的一步。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市委、市政府和区委正确领导,区人大、区政协监督支持,全区人民共同奋斗的结果。在此,我谨代表区人民政府,向辛勤工作在各行各业的全区人民,向给予政府工作积极支持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离退休老同志、各民主党派、工商联、人民团体、无党派人士、驻仑部队、驻仑单位,向所有关心和支持北仑发展的海内外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与人民群众的要求和期待相比,政府工作还存在不少差距。去年,地区生产总值、外贸进出口总额、规上工业增加值、单位生产总值能耗4项指标22没有实现预期目标。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转型发展、创新发展任务依然艰巨,资源要素制约等问题依然突出,信息经济23、城市经济24等新业态培育发展亟待加快;城区建设品质和集聚辐射能力有待提高,人口素质结构有待优化提升;城乡统筹力度有待加强,公共服务还不能完全满足城乡居民的多样化需求,增进民生福祉还需付出更大努力;安全生产、环境监管、食品安全等领域的矛盾依然比较突出,城市公共安全保障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政府职能转变仍然滞后,一些部门和工作人员法治意识、执行能力不强,主动作为、协作配合不够,“四风”问题仍未能根除。对这些问题,我们一定高度重视,采取有力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二、2015年奋斗目标及工作重点

各位代表,2015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是全面推进法治北仑建设的开局之年,也是全面完成“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做好今年各项工作意义重大。

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和中央、省、市决策部署,紧紧围绕区第七次党代会和区委七届七次全会确定的目标任务,坚持以“稳中求进、争先创优”为工作主基调,以全面深化改革为统领,以全面深化法治建设为保障,主动适应新常态,保持定力、精准发力,着力激发活力动力,着力提质增效升级,着力城乡区域协调,着力惠民利民便民,确保经济社会平稳健康较快发展,为开启“十三五”和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综合实力跻身全国“第一方阵”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

综合考虑发展趋势和工作导向,坚持积极有为,确定2015年区本级经济社会发展的预期调控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5左右;财政总收入增长8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2;实际利用外资8亿美元,实际利用内资75亿元,进出口总额增长6;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2;新增就业岗位1万个,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以内。全面完成“五水共治”、“三改一拆”等省市重点工作年度任务,确保完成节能减排市定目标。保持社会和谐稳定。

围绕2015年政府工作的预期目标和总体要求,我们将重点抓好五方面工作:

——坚持开放创新,增强经济发展内生动力,努力打造活力北仑

全面扩大开放。以梅山保税港区为龙头,加快打造梅山产业集聚区“千亿级国际贸易岛、千亿级财富管理岛和国际化蓝海休闲岛”,积极融入国家“一带一路25”、长江经济带战略、浙江江海联运服务中心和宁波港口经济圈建设,不断提升国际化水平,再创北仑开发开放新优势。谋划推进宁波国际海洋生态科技城建设,促进国际物流与供应链创新学院落户,加快国际航运、国际贸易、海洋金融、海洋生态休闲、健康养生、海洋科技、海洋装备制造等产业发展,发挥对全省扩大开放和经济转型升级的支撑引领、辐射带动作用。坚持外企、央企、民企和浙商回归并重,加强新业态、新产业招商研究,大力引进国际高端产业项目、高端技术和管理人才,力争引进总投资50亿元以上优质产业项目2个。加快对接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实施口岸贸易便利化综合改革,探索离岸金融和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争创全省贸易便利化示范区。推进国际海员综合服务基地、多用途码头等口岸硬件设施建设,拓展国际中转集拼、航运经纪、船舶登记等口岸服务功能。坚持进出口并重,完善进口商品内销体系,推进跨境贸易电子商务试点,扩大国际贸易规模。鼓励有实力的企业实施跨国经营,提升企业国际化水平。扎实开展“山海协作26”、产业合作和对口帮扶工作。

强化创新驱动。深入推进“人才特区”建设,完善人才评价激励体系,创新金融支持人才机制,推进科技创业园、人力资源产业园等人才集聚平台建设,加大教育、医疗等社会人才培养引进力度,统筹解决优秀人才住房、医疗、家属就业、子女就学等问题,使人才引得进、留得住。全年新增市“3315计划”27以上海外高层次人才4人、各类人才2.5万人,争创国家外专引智示范区。培育市场化创新机制,优化创业创新环境,推进国家智能装备质检中心、中科院宁波新材料创制中心等创业创新平台建设,加大全社会研发投入,促进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加强产学研协同创新,促进创新成果变成实实在在的产业活动。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积极培育创新型企业梯队,新增高新技术企业8家、省市级企业工程技术中心6家。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深入实施质量管理和标准化战略。

扩大有效投资。发挥重大项目关键支撑作用,改革投资管理体制机制,推行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深化商事登记制度改革,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入基础产业、基础设施和教育、医疗、养老、文化、体育等社会事业领域。以“一区三城”和九大产业功能区28为重点,围绕产业发展、平台建设、基础设施、社会事业、生态环境、城乡统筹等谋划生成一批重点项目。深入推进经济社会转型升级三年行动计划,完善重点项目建设服务机制,加强项目计划管理,实行重点产业项目代办制和跟踪服务责任制,力争项目早开工、早建设、早投产,促进总投资超850亿元的36个重大项目前期工作取得突破,总投资超1150亿元的96个重大项目加快建设或建成投产。加快产业基地生产生活配套设施建设,加强竣工投产项目跟踪服务,促进产能释放,提升投资效率。

——坚持发展为要,加快产业提质增效升级,努力打造实力北仑

以优化存量推动转型升级。坚持区块、产城、基地联动,加快推进峙南区块、临港地块等新平台项目谋划和空间规划布局研究,发挥产业龙头集聚作用。提高产业政策精准度,深化“123”产业集群29和工业龙头骨干企业、高成长性小微企业、现代服务业企业培育工程,构建企业成长全覆盖的培育引导体系,力争新增产值超十亿元和亿元企业2家和10家,“小升规”企业30家。择优发展临港产业,推进LNG接收站二期等项目建设,建成投产吉利春晓SUV等项目。推动纺织、造纸等传统产业高端化发展,推进高档模具、亚浆技改等项目建设,建成大千纺织高档面料等项目。实施“四换三名三创30”工程。促进“两化”深度融合,加快“机器换人”,推动制造业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发展。鼓励工业企业“电商换市31”,促进电商与传统商贸业融合。以亩产效益为核心,加强工业企业体检评价,推进工业园区低产田改造,完善淘汰落后和低效产能退出机制,鼓励优势企业逆势扩张、兼并重组,促进资源要素市场化、精准化、差别化配置。支持规模企业创立自主品牌,鼓励管理创新,加强企业家培养,全年促进2家以上企业实现上市,增强企业综合竞争力。

以培育优质增量引领转型升级。大力培育信息经济,加快推进集成电路、汽车电子、智能装备等信息化产业发展。加快电子商务发展平台建设,加强优势电商企业引进培育,推动快递业健康发展,打造地方特色电子商务产业链。提升发展城市经济,培育“月光经济32”、总部经济等现代服务业,加快生态环保、文化健康、休闲旅游等产业发展,发挥银泰、富邦等城市综合体和进口消费品、家居、汽车等专业市场辐射作用,促进消费转型升级。加强金融产业创新,拓展类金融产业内涵,扩大产业集聚优势。加快发展新能源、新材料、大型新装备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建成海天高端注塑机、拓普车用复合纤维等项目,推广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力争可再生能源供应量达到7万吨标煤。深入实施“三位一体”港航物流服务体系33战略,推进天然橡胶、医疗器械、冷链物流等贸易平台建设,发展进口汽车全产业链,转型提升港口物流产业,努力建设大型国际物流贸易港。

加快发展现代高效农业。优化农业产业布局,推进沿山都市农业带、石龙线精品农业带建设,大力发展休闲观光都市农业。拓展农业生态景观功能,打造田园风光。积极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升农业科技水平。推进农产品电商平台建设,拓展农产品销售渠道。搭建全区土地流转交易平台,引导农村土地经营权稳定、长期、连片流转。加强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提高农业抵御自然灾害能力。

——坚持环境优先,全力创建国家级生态区,努力打造美丽北仑

加强生态治理。推进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确保生态环保投入不少于地区生产总值的3.5,营造良好生态共建共享氛围,实现国家级生态区创建目标。纵深推进“五水共治”攻坚战,坚持项目建设与长效管理并重,持续开展涉河污染源头整治,全面完成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加强河道保洁养护和餐饮污染整治,启动污水管网排查检修,完成小港、大碶、柴桥、霞浦等街道城镇截污工程,基本实现城乡污水处理全覆盖。大力实施节水行动,构建分质供水体系,建成春晓梅山供水工程,完成中高层住宅和大碶、春晓农村二次水改,基本实现城乡优质供水全覆盖。推进沿山大河整治、王家洋闸扩建、郭巨塘维修加固等工程建设,深化河道清淤、清障和水系沟通,提升防洪排涝能力。实施新一轮大气综合治理行动,加强工业废气、汽车尾气、建筑工地及堆场扬尘等治理,加快建成宁波钢铁环境提升等项目,启动北仑港煤炭码头关停整治、北仑电厂煤场封闭改造等工程,推进清洁能源车辆使用和加气站建设,实施黄标车全面限行,提前完成黄标车淘汰任务,健全重污染天气监测、预警和应急响应机制,改善区域大气环境质量。深化“四边三化34”行动,推进城市生态带规划研究,加强林地抚育和林相改造,提升城乡美化、彩化水平。开展土壤环境监测,加强土壤污染修复治理,防治农业面源污染。加强海洋生态建设,深入开展海洋渔业“一打三整治35”专项行动,科学合理利用岸线、滩涂和海岛资源。

强化环境保护。编制实施生态文明规划,科学划定生态保护红线,严格环境准入和空间管制,加快形成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方式,努力满足人民群众对清新空气、清澈水质、清洁环境的美好期待。强化企业项目用能管理,加强污染排放总量控制,深化青峙园区、中河上游等重点区块和造纸、电镀等重污染行业整治,开工建设北仑电厂深度减排工程。深化排污权有偿使用,推行刷卡排污,激活排污权二级市场交易。加快循环经济发展,深化开发区循环化改造,建设静脉产业园,实施五丰塘固废综合利用等工程,建成光大环保能源二期等项目,全面关停枫林垃圾处理设施。积极发展绿色建筑和低碳交通,推行生活垃圾分类和循环利用。强化环境承载能力监测预警和环境执法,完善“环保110”24小时巡查机制,提升即时响应和科学处置能力,持续保持环境监管高压态势。

打造美丽乡村升级版。突出“一村一品、一户一韵”规划理念,积极打造美丽乡村精品线,深化大碶九峰山区域、柴桥紫石片区、春晓三山片区、小港西片区、白峰上阳片区和秀美山川道路沿线等区块美丽乡村建设,保护乡土自然景观和特色文化村落。加大农村环境综合整治连线成片力度,深化村庄绿化和美丽庭院建设,提升农村人居环境。深入实施“清水绕百村”行动,加快芦江等主要水系生态文明建设,打造亲水宜人的全域河网水系环境。加强农村集体“三资”36管理,深化农村股份经济合作社改革,落实村级留用地政策,鼓励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农房“两改”37,促进偏远乡村加快发展。大力发展乡村休闲旅游,推进农家乐特色村和民居民宿建设,努力形成美丽乡村和农民富裕并进局面。

——坚持城乡统筹,深入推进全域城市化建设,努力打造宜居北仑

加快“一区三城”建设。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加快建成有水乡魅力、北仑特色的现代化城市。中心城区立足打造北仑城市核心,以轨道交通建设和泰山路改造为引领,全面提升中央商圈服务功能,推进中青文化广场等项目建设,建成投用门户区总部基地等项目。滨海新城立足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国际化生态休闲城区,加快梅山水道、游艇基地等功能性项目建设,启动万人沙滩、国际赛道、蓝色港湾38等项目。滨江新城立足打造江南风韵特色品质新城,推进甬江岸线治理、油管移位和汽车城等项目,加快大青墩片区等区块开发建设。以小港、春晓为试点,实施城乡一体化改革,加快规划、交通、管网、公共服务等城乡统筹步伐。加强中央生态区保护,加快打造“城市绿肺、休闲绿心、生态绿脊”。

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加强穿山港区集疏运网络规划,加快推进轨道交通一号线、穿山疏港梅山连接线、春晓大桥、329国道改造等工程建设,开工建设轨道交通二号线、穿山铁路支线、沿海中线郭巨段提升等项目,实施辽河路、云台山路、宝山路打通工程,做好象山湾高速、六横高速、杭甬高速复线和329国道改线等项目前期工作,加快构建联通区域各区块和宁波主城区的快速交通体系。优化实施轨道交通开通后公交线网和站点接驳,推进慢行系统建设,新增公共自行车1250辆、区域出租车50辆,公共交通分担率18。实施老小区天然气普及工程,完成改造1万户。全面完成农用电力线路改造,推进昆亭变、下邵变、永丰变等输变电工程。

提升城市管理水平。大力实施智慧城市建设,加快推进“三网融合39”和“光纤入户”,完善并整合城市地理信息、交通通信、社会治安、环境管理、灾害应急处理等智能化信息系统。创新城市管理理念,加快从突击整治、运动式整治向制度化、长效化管理转变,从注重市容环境卫生治理向注重城市微观空间、水体、地下设施等综合治理转变。深入开展“美好家园”建设,深化群租群居、建筑渣土、违章停车、流动摊贩等联合治理行动,加强交通组织管理,推进街景改造、背街小巷整治和标识路牌规范化,建立户外广告管理长效机制,着力提升城市管理精细化水平。深入推进“三改一拆”,全面开展“无违建”创建,加强重点区域拆违专项行动,促进改拆工作从沿路、沿线向城中村、城乡结合部等矛盾集中区域纵深推进,因地制宜加强农村“生命通道40”建设,强化拆后土地使用管理。

——坚持惠民利民,促进公共服务优质均衡发展,努力打造幸福北仑

提升社会事业发展水平。推进文化强区建设,实施社会风尚引领工程,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快构建社会征信体系,开展信用评估,建立信用奖惩和“失信名单”制度。加强信息安全,完善新媒体时代网络舆论引导机制,促进形成良好的舆论氛围和社会预期。加快文明创建常态化、长效化步伐,深化志愿服务活动,倡导文明健康生活方式,提升市民文明素养。促进学校等公益性文体资源向社会开放,加快推进全民健身场所、村级文化礼堂和文化公园建设。深化文化惠民工程,举办第五届港口文化节、世界女排大奖赛等文体活动,扶持发展文化体育团队。发挥港口博物馆平台作用,扩大对外文化交流,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开发。坚持教育优先,启动教育资源均衡配置改革,推进长山幼儿园新建、泰河中学迁建、北仑职高扩建等工程,实施新一轮校舍安全改造,加快职业教育发展,提升滨海合作学校国际化水平,提高教师综合素质,争创省教育现代化区和全国社区教育示范区。

提升社会保障水平。加强创业就业培训,大力发展“网上创业”等个体经济新业态,健全工资正常增长机制,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促进城乡居民收入持续普遍较快增长。积极推进社会保险扩面提标,加快土保、低标准养老保险与社保的衔接转换,努力实现应保尽保。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扩大住房公积金覆盖面,加强危旧房屋解危和棚户区改造。完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大力推行社区养老模式,推进中心福利院、康乐颐养中心建设,提升养老服务水平。健全社会救助制度,开展巨灾保险试点,加强残疾人、妇女儿童权益保护,发展慈善、红十字事业。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推进郭巨卫生院迁建等项目,建设城乡三级医疗联合体,实施分级诊疗,努力满足群众医疗服务需求。

提升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深入开展普法教育,推动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成为全社会共识。创新基层社会治理,支持各类社会组织自我约束、自我管理,增强社会自治能力。编制全区社区布局规划,加快推进撤村建居步伐,加大农居混合型社区扶持力度。深化基层平安创建,完善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依法严厉打击涉黑犯罪、黄赌毒、逃废债、串标围标、损害生态环境、破坏网络安全等违法犯罪行为,扎实开展无邪教区创建,有效防范化解影响社会安定的问题,提升群众安全感。健全依法维权和化解纠纷机制,加大社会矛盾预防、排查和调处力度。加强金融风险监测预警和防范。深化流动人口积分制管理和居住证试点改革,促进优秀外来人口融入北仑。加强出生人口性别比治理。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强化危化、地下管网、有限空间等重点领域和青峙园区等重点区块安全管理,狠抓安全生产基层基础,提升事故防范能力。保持食品药品安全高压态势,切实保障群众“舌尖上的安全”。强化应急管理,提升突发事件应急联动处置能力。

三、加快建设法治政府

各位代表,打铁还需自身硬。做好今年各项工作,关键在于深化改革,转变职能,加快建设法治政府,推进政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确保政府一切活动在法治框架内开展、在法治轨道上运行。

——坚持求真务实。巩固和发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持续整治“四风”,完善密切联系群众制度,健全为民服务长效机制。切实增强问题意识、机遇意识、进取意识、责任意识,始终保持干事创业的热情、动真碰硬的豪情、奋发有为的激情,不断创造经得起实践、群众、历史检验的新业绩,造福于民、取信于民。紧紧围绕北仑发展大局和社会关注、群众关切的重点难点问题,加强调查研究,察实情、出实招、办实事,推动工作落实。科学谋划编制“十三五”规划,明确新一轮发展目标、方向和重点。

——提升执政能力。出台法治政府建设实施意见,自觉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的能力。推进政府机构改革、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和街道(镇)扩权改革,落实“四清单一张网41”,推动政府服务外包,着力构建“权界清晰、分工合理、权责一致、运转高效”的政府职责体系。健全科学民主依法决策机制,落实民主协商、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集体讨论决定等法定程序,建立决策问责和纠错制度。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探索审批信息化、智能化新模式,提高审批效率。深化财政改革,强化政府性债务管理,加强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和结果应用。畅通政民互动渠道,加强政府工作群众满意度测评和中层负责人效能评价,打造群众满意的服务型政府。

——严格依法行政。完善政府法律顾问制度,严格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履行职责,坚持重大事项报告、通报制度,主动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提案,主动听取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和人民团体的意见建议。深化综合行政执法体制改革,加强基层执法队伍建设,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完善执法程序,规范自由裁量权运行,加大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重点领域执法力度。强化行政执法监督,建立执法全过程记录和常态化监督制度,严格执行责任追究制,坚决纠正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坚决克服懒政、怠政,坚决惩处失职、渎职。打造“透明政府”,加大政府决策公开、执行公开、管理公开、服务公开、结果公开的力度,确保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强化清正廉洁。严格执行廉洁从政各项规定,增强拒腐防变能力。切实加强财政资金分配使用、国有资产监管、政府投资采购、公共资源交易、公共工程建设等重点领域、关键岗位的行政监察和审计监督,加大违法违纪行为的惩处力度,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加强政府投资项目监管,严厉打击转包、分包、挂靠等违法行为。推进节约型政府建设,坚持勤俭办一切事业,严控“三公”经费,把更多的财力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

各位代表,新的一年开启新的希望,新的征程承载新的梦想。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认真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在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强化担当、主动作为,锐意进取、真抓实干,为北仑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建设幸福美好新家园、综合实力跻身全国“第一方阵”而努力奋斗!

名词注释

1.区本级。根据2013年市委常委会研究意见,2013年起,北仑区所有对外统计数据均采用大区域数据,统计口径包括北仑区、宁波经济技术开发区、大榭开发区、宁波保税区、宁波出口加工区和宁波梅山保税港区。报告中所列全区数据,即包括以上六区;区本级数据,包括北仑区、宁波经济技术开发区和宁波梅山保税港区。报告中,除地区生产总值、财政总收入有全区数据外,其余数据均为区本级数据,因为报告定稿较早,报告总结部分数据为预计数。

2.负面清单。在严格遵守国家《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和省、市相关投资政策文件大前提下,结合北仑区情、发展阶段、产业导向与产业政策等实际,公开告知各类投资主体北仑区限制发展和禁止发展的投资领域及项目,变投资主体项目报请审批为前置公开引导。

3.商事登记制度改革。主要包括放宽注册资本登记条件、年度检验制度改为年度报告和信息公示制度、实行先照后证登记制和推行电子营业执照制度等内容。

4.经济社会转型发展三年行动计划。是市委、市政府于2014年作出的决策部署,以重大项目建设为抓手,推进“五水共治”、现代产业培育、城市功能提升、民生福祉改善和发展基础强化“五项工程”建设,计划实施419个项目、三年完成投资4800亿元以上。我区列入市三年行动计划的项目共49个,三年计划完成投资350亿元。

5.“两化”融合。是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结合,指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6.IPO。是首次公开募股的英文简称,指一家企业或公司(股份有限公司)第一次将它的股份向公众出售。

7.“小升规”企业。即规模以下小微企业转型升级为规模以上企业(当年销售收入2000万元以上的工业企业)。

8.类金融产业。主要包括两类企业,一类是涵盖股权投资、投资管理、并购、对冲基金等投资类企业;另一类是融资租赁企业。

9.机器换人。是以现代化、自动化的装备提升传统产业,利用机器手、自动化控制设备或流水线自动化对企业进行智能技术改造。

10.腾笼换鸟。是一种形象比喻,指以低消耗、低污染、高附加值的产业置换传统产业中高消耗、高污染、低附加值的部分,实现经济转型升级。

11.三改一拆。是省委、省政府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指旧住宅区、旧厂区、城中村改造和拆除违法建筑。

12.无违建。指无存量违法建筑、无新增违法建筑、无非法一户多宅,拆后土地有效利用,社会平安稳定。

13.五水共治。是省委、省政府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指治污水、防洪水、排涝水、保供水、抓节水。

14.清三河。是“五水共治”的一项重要内容,即消灭垃圾河,整治黑河、臭河。

15.大病保险制度。是2014年市政府实施的一项新的医疗保障制度,是在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乡居民医疗保险、新农合的基础上,对所有参保人员中的大病患者发生的合规医疗费用超过一定额度以上部分给予进一步保障的一项制度性安排,是对基本医疗保障的有益补充。

16.单独两孩。是指夫妻双方一人为独生子女,第一胎非多胞胎,即可生二胎。

17.四风。即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

18.权力清单。是依据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按照“职权法定、简政放权、便民高效、权责一致、公开透明”的原则清理部门职权后所形成的部门权力明细,包含部门权力事项、权力内容和权力运行流程,其目的是防止部门管理越位。

19.服务清单。是指凡行政机关依职权为不特定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提供的法定类、办事指南类、其他类服务事项。

20.责任清单。是从责任的角度对部门权责进行直观表述所形成的部门职责明细,其目的是明确部门职责,完善监管制度,加强公共服务,防止政府管理缺位。

21.“三公”经费。即因公出国(境)经费、公务车购置及运行费、公务招待费。

22.未完成预期目标的4项指标。2014年预计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低于增长9的预期目标;外贸进出口总额下降1.8,低于增长7的预期目标;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5,低于增长10的预期目标;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下降3,低于下降5.5的市定考核目标。

23.信息经济。是以信息资源为基础,以信息技术为手段,以信息产业为主导,通过研发生产知识密集型的信息技术产品和服务,来促进经济增长、社会进步和劳动就业的一种新型经济形态,涵盖信息产业、信息化应用、信息消费、“两化”深度融合等方面。

24.城市经济。是指以城市为载体和发展空间,二、三产业繁荣发展,经济结构不断优化,资本、技术、劳动力、信息等生产要素高度聚集,规模效应、聚集效应和扩散效应十分突出的地区经济。

25.一带一路。即“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主动应对全球形势深刻变化、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

26.山海协作。是省委、省政府为了推动以浙西南山区和舟山海岛为主的欠发达地区加快发展,实现全省区域协调发展而采取的一项重大战略举措。

27.市“3315计划”。是市委、市政府提出的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即从2011年开始,用5-10年时间,引进并重点支持一批海外高层次人才来甬创新创业,力争其中30名列入国家“千人计划”、300名列入省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1000名列入市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新增海外创新创业人才5000名。

28.九大产业功能区。是指区委六届六次全会确立的产业发展大平台,也是我区今后产业集群化发展的主要载体。具体包括:梅山保税港区、临港工业产业带、滨海新城、霞浦现代国际物流产业基地、大港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大碶高档模具及汽配产业基地、小港装备产业基地、汽车产业基地、城区高端商务基地。

29.“123”产业集群。是指到2016年,力争形成1个上下游产业链较为完备的1500亿级石化产业集群,能源产业和汽车及配件产业2个800亿级产业集群,以及装备制造、钢铁、纺织服装等3个500亿级产业集群。

30.四换三名三创。是省市作出的重要决策部署,即加快腾笼换鸟、机器换人、空间换地、电商换市的步伐,大力培育名企、名品、名家,推进龙头企业创一流、高成长企业创新、小微企业创业。

31.电商换市。意为以电子商务换市场销售,即通过网络销售,改变传统分销方式,减少商品流通环节,加快商品流通速度,降低商品销售成本,促进商品销售。

32.月光经济。又称夜市经济,是以服务业为主体的城区经济在第二时空的延伸,也是现代城市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33.“三位一体”港航物流服务体系。指大宗商品交易平台、海陆联动集疏运网络、金融和信息支撑系统。

34.四边三化。是省委、省政府推进生态浙江建设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即整治公路边、铁路边、河边、山边等区域的环境卫生,达到洁化、绿化、美化的目的。

35.一打三整治。是省委、省政府为修复振兴浙江渔场作出的一项重要部署,主要内容是,依法打击涉渔“三无”船舶(指用于渔业生产经营活动,无船名号、无船籍港、无船舶证书的船舶)和违反伏休规定等违法生产经营行为,全面开展渔船“船证不符”(指船舶实际主尺度、主机功率等与相应证书记载内容不一致)整治、禁用渔具整治和污染海洋环境行为整治。

36.农村集体“三资”。即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

37.农房“两改”。是指农村住房制度改革和住房集中改建。

38.蓝色港湾。是依托梅山水道工程建成后的蓝色梅山湾而规划建设的大型商贸旅游综合体项目。

39.三网融合。是指电信网、广播电视网、互联网在向宽带通信网、数字电视网、下一代互联网演进过程中,三大网络通过技术改造,其技术功能趋于一致,业务范围趋于相同,高层业务应用实现融合,网络互联互通、资源共享,能为用户提供语音、数据和广播电视等多种服务。

40.生命通道。是指消防、医疗急救等应急车辆能够通过的道路。

41.四清单一张网。是指权力清单、服务清单、负面清单、责任清单和浙江政务服务网北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