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素周期表规律总结|总结规律,灵活作答——高考诗歌鉴赏题型总结(7)

时间:2021-10-10 20:23:38 工作计划
总结规律,灵活作答——高考诗歌鉴赏题型总结(7)文章来自:爱师网

总结规律,灵活作答——高考诗歌鉴赏题型总结

诗歌鉴赏题目多样,但并非毫无章法可循,如果能找到一些做题的技巧,总结出解题规律,在考试中就会事半功倍。今天我们就从高考的角度,针对考题特点,归纳总结一下答案要点的要素,力求让大家摸清古诗词鉴赏题的作答方法。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在华夏文明灿烂的长卷里,诗人灿若星河,作品浩如烟海,风格异彩纷呈。诗歌鉴赏题历来是高考最爱,由于它涉及知识的迁移、诗歌修养、发散思维等,所以一直是考试的难点。

做题难点:读不透诗、审不清题、表述无层次、关键用语不准确。

怎样读懂诗?

从形象入手,找出意象,感受意境,体会感情。

古代诗歌鉴赏考什么?

1、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2、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诗歌鉴赏题目多样,但并非毫无章法可循,如果能找到一些做题的技巧,总结出解题规律,在考试中就会事半功倍。今天我们就从高考的角度,针对考题特点,归纳总结一下答案要点的要素,力求让大家摸清古诗词鉴赏题的作答方法。大体上可归纳出五种问答模式:

***第一种题型赏析炼字型

【提问方式】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

【提问变体】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有什么作用?或与其它某字比较提出优劣问题。

【解答分析】古人作诗讲究炼字,炼字,指锤炼词语,指诗人经过反复琢磨,从词汇宝库中挑选出最妥帖、最精确、最形象生动的词语来描摹事务或表情达意。炼字的基本内容:从大的范围来说,炼动词、形容词、数量词、虚词。请试举炼字例:

例1: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怨”字明显用了拟人手法,既是曲中之情,又是吹笛人之心。

例2: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溅”、“惊”二字,不仅用字新鲜,而且增添了诗人感时恨别的内心痛苦。

例3: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蒸”、“撼”具有夸张色彩。

例4: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望”是有意识的,而见是无意识地,自然地映入眼帘。用一个“望”字,人与自然之间是欣赏与被欣赏的关系,人仿佛在自然之外,而用一个“见”字,人与自然不是欣赏与被欣赏的关系,人在自然之中,与自然一体,我见南山悠然,料南山见我亦如此。如果是望,就成了有意所为,而见字正写出了人与自然,乃至于天地宇宙之间的一种和谐。

例5: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一个“孤”字,写尽环境之孤苦,由此可达人心。

例6:“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郑谷把僧齐己的《早梅》诗中的“数枝开”,改为“一枝开”,齐己因此而拜郑谷为“一字师”

(优秀诗人笔下经精心选择提炼的数量词,在他们驱遣之下可以产生丰富隽永的诗情。有一首诗:“一片两片三四片,五六七八九十片,千片万片无数片,飞入芦花皆不见。”

例7: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过锤炼的字的妙处。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

【答题步骤】

(1)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

(2)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3)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文章来自:爱师网

总结规律,灵活作答——高考诗歌鉴赏题型总结

诗歌鉴赏题目多样,但并非毫无章法可循,如果能找到一些做题的技巧,总结出解题规律,在考试中就会事半功倍。今天我们就从高考的角度,针对考题特点,归纳总结一下答案要点的要素,力求让大家摸清古诗词鉴赏题的作答方法。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在华夏文明灿烂的长卷里,诗人灿若星河,作品浩如烟海,风格异彩纷呈。诗歌鉴赏题历来是高考最爱,由于它涉及知识的迁移、诗歌修养、发散思维等,所以一直是考试的难点。

做题难点:读不透诗、审不清题、表述无层次、关键用语不准确。

怎样读懂诗?

从形象入手,找出意象,感受意境,体会感情。

古代诗歌鉴赏考什么?

1、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2、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诗歌鉴赏题目多样,但并非毫无章法可循,如果能找到一些做题的技巧,总结出解题规律,在考试中就会事半功倍。今天我们就从高考的角度,针对考题特点,归纳总结一下答案要点的要素,力求让大家摸清古诗词鉴赏题的作答方法。大体上可归纳出五种问答模式:

***第一种题型赏析炼字型

【提问方式】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

【提问变体】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有什么作用?或与其它某字比较提出优劣问题。

【解答分析】古人作诗讲究炼字,炼字,指锤炼词语,指诗人经过反复琢磨,从词汇宝库中挑选出最妥帖、最精确、最形象生动的词语来描摹事务或表情达意。炼字的基本内容:从大的范围来说,炼动词、形容词、数量词、虚词。请试举炼字例:

例1: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怨”字明显用了拟人手法,既是曲中之情,又是吹笛人之心。

例2: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溅”、“惊”二字,不仅用字新鲜,而且增添了诗人感时恨别的内心痛苦。

例3: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蒸”、“撼”具有夸张色彩。

例4: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望”是有意识的,而见是无意识地,自然地映入眼帘。用一个“望”字,人与自然之间是欣赏与被欣赏的关系,人仿佛在自然之外,而用一个“见”字,人与自然不是欣赏与被欣赏的关系,人在自然之中,与自然一体,我见南山悠然,料南山见我亦如此。如果是望,就成了有意所为,而见字正写出了人与自然,乃至于天地宇宙之间的一种和谐。

例5: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一个“孤”字,写尽环境之孤苦,由此可达人心。

例6:“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郑谷把僧齐己的《早梅》诗中的“数枝开”,改为“一枝开”,齐己因此而拜郑谷为“一字师”

(优秀诗人笔下经精心选择提炼的数量词,在他们驱遣之下可以产生丰富隽永的诗情。有一首诗:“一片两片三四片,五六七八九十片,千片万片无数片,飞入芦花皆不见。”

例7: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过锤炼的字的妙处。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

【答题步骤】

(1)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

(2)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3)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文章来自:爱师网

总结规律,灵活作答——高考诗歌鉴赏题型总结

诗歌鉴赏题目多样,但并非毫无章法可循,如果能找到一些做题的技巧,总结出解题规律,在考试中就会事半功倍。今天我们就从高考的角度,针对考题特点,归纳总结一下答案要点的要素,力求让大家摸清古诗词鉴赏题的作答方法。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在华夏文明灿烂的长卷里,诗人灿若星河,作品浩如烟海,风格异彩纷呈。诗歌鉴赏题历来是高考最爱,由于它涉及知识的迁移、诗歌修养、发散思维等,所以一直是考试的难点。

做题难点:读不透诗、审不清题、表述无层次、关键用语不准确。

怎样读懂诗?

从形象入手,找出意象,感受意境,体会感情。

古代诗歌鉴赏考什么?

1、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2、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诗歌鉴赏题目多样,但并非毫无章法可循,如果能找到一些做题的技巧,总结出解题规律,在考试中就会事半功倍。今天我们就从高考的角度,针对考题特点,归纳总结一下答案要点的要素,力求让大家摸清古诗词鉴赏题的作答方法。大体上可归纳出五种问答模式:

***第一种题型赏析炼字型

【提问方式】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

【提问变体】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有什么作用?或与其它某字比较提出优劣问题。

【解答分析】古人作诗讲究炼字,炼字,指锤炼词语,指诗人经过反复琢磨,从词汇宝库中挑选出最妥帖、最精确、最形象生动的词语来描摹事务或表情达意。炼字的基本内容:从大的范围来说,炼动词、形容词、数量词、虚词。请试举炼字例:

例1: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怨”字明显用了拟人手法,既是曲中之情,又是吹笛人之心。

例2: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溅”、“惊”二字,不仅用字新鲜,而且增添了诗人感时恨别的内心痛苦。

例3: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蒸”、“撼”具有夸张色彩。

例4: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望”是有意识的,而见是无意识地,自然地映入眼帘。用一个“望”字,人与自然之间是欣赏与被欣赏的关系,人仿佛在自然之外,而用一个“见”字,人与自然不是欣赏与被欣赏的关系,人在自然之中,与自然一体,我见南山悠然,料南山见我亦如此。如果是望,就成了有意所为,而见字正写出了人与自然,乃至于天地宇宙之间的一种和谐。

例5: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一个“孤”字,写尽环境之孤苦,由此可达人心。

例6:“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郑谷把僧齐己的《早梅》诗中的“数枝开”,改为“一枝开”,齐己因此而拜郑谷为“一字师”

(优秀诗人笔下经精心选择提炼的数量词,在他们驱遣之下可以产生丰富隽永的诗情。有一首诗:“一片两片三四片,五六七八九十片,千片万片无数片,飞入芦花皆不见。”

例7: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过锤炼的字的妙处。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

【答题步骤】

(1)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

(2)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3)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文章来自:爱师网

【答题示例】

南浦别

白居易

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

前人认为,“看”字看似平常,实际上非常传神,它能真切透露出抒情主人公的形象。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

答:同意。看,在诗中指回望(步骤一)。离人孤独地走了,还频频回望,每一次回望,都令自己肝肠寸断。此字让我们仿佛看到抒情主人公泪眼朦胧,想看又不敢看的形象(步骤二)。只一“看”字,就淋漓尽其所有致地表现了离别的酸楚(步骤三)。

【高考典题】

(全国卷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新晴野望王维

新晴原野旷,极目无氛垢。郭门临渡头,村树连溪口。

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后。农月无闲人,倾家事南亩。

注:尘垢:尘埃。

(1)第三联上下两句中最精炼传神的分别是哪一个字?请简要分析。

答:分别是“明”和“出”,充分显示出雨后的“新晴”,诗人极目“野望”所见的景色:田野外河水上涨,在阳光照射下“白水”波光鄰鄰,比平时更加明亮夺目;雨水冲洗后的群山,在太阳照耀下“碧峰”秀出,更加富有层次。

***第二种题型赏析关键词型

【提问方式】某词是全诗的关键,为什么?

【解答分析】古诗非常讲究构思,往往一个字或一个词就构成全诗的线索,全诗的感情基调、全诗的思想,抓住这个词命题往往可以以小见大,考出考生对全诗的把握程度。

【答题步骤】

(1)该词对突出主旨所起的作用。

(2)从该词在诗中结构上所起的作用考虑。

【答题示例】

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折柳”二字是全诗的关键,“折柳”寓意是什么?你是否同意“关键”之说,为什么?(02年高考题)

答:“折柳”的寓意是“惜别怀远”,而诗歌的主旨正是思乡之情(步骤一)。这种思乡之情是从听到“折柳”曲的笛声引起的(步骤二)。可见“折柳”是全诗的关键.

【高考典题】

(湖南卷)阅读下面的宋诗,按照要求,完成赏析(5分)

示长安君

王安石

少年离别意非轻,老去相逢亦怆情。[1]草草杯盘供笑语,昏昏灯火话平生。

自怜湖海三年隔,又作尘沙万里行。欲问后期何日是?寄书应见雁南征。

注:长安君为王安石(1021—1086)的大妹,工部侍郎张奎之妻,封长安县君。些诗为王安石于宋仁宗嘉祐五年(1060)出使辽国前所作。此时他尚未拜相变法

诗中表现了“怆情”之感,请就中间两联逐联赏析作者是如何表现这种情感的。

答:颔联:(1)“供笑语”表达了相逢的欢乐,“话平生”则道尽了人生的沧桑:二者相互映衬,更添一层悲凉况味(2)“草草杯盘”“昏昏灯火”营造了氛围,在这样的环境中,诗人更容易生发悲怆之情。(3)“草草”“昏昏”是叠词妙用。“草草”可见酒菜的简单,欢聚中有些许不足;“昏昏”则烘托了人物情感,暗示了将别的伤痛。

颈联:(1)“自怜”与“又作”贯通一气,诗人借此直抒胸臆,表达了心中的万端悲慨。(2)“湖海”久隔,“尘沙”远赴,旦夕间重逢又别,且是出使不无艰险的辽国,时空的拓展将悲意又加深了一层。

(3)“三年”言时间之长,“万里”谓距离之远,以数字入诗,一纵一横,使悲情更为浓烈。文章来自:爱师网

***第三种题型赏析语言型

【提问方式】这首诗歌在语言上有何特色?

【提问变体】这首诗歌具有怎样的语言风格?谈谈这首诗歌的语言艺术。

【解答分析】

这种题型不是要求揣摩个别字词运用的巧妙,而是要品味整首诗表现出来的语言风格。古诗词语言风格一般有庄重、严肃与诙谐、风趣;形象、生动与质朴;简练与缜密;含蓄与明了;犀利与平和;细腻、委婉与豪爽、热烈。

能用来答题的词一般有:清新淡雅平淡自然明快浅显辞藻华丽委婉含蓄简洁洗练沉郁顿挫、浑厚雄壮、多用口语、明白如话、朴实无华、华美绚丽、明白晓畅、笔调婉约……

【答题步骤】

(1)用一两个词准确点明语言特色。

(2)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

(3)指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答题示例】

春怨

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请分析此诗的语言特色。

答:此诗语言特点是清新自然,口语化(步骤一),“黄莺儿”是儿化音,显出女子的纯真娇憨。“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用质朴的语言表明了打黄莺是因为它惊扰了自己思念丈夫的美梦(步骤二)。这样非常自然地表现了女子对丈夫的思念之情(步骤三)。

【高考典题】

(浙江卷)阅读下面三篇作品,然后回答问题。(6分)

乌衣巷

(唐)刘禹锡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人月圆

(金)吴激①

南朝千古伤心事,犹唱后庭花。旧时王谢,堂前燕子,飞向谁家?恍然一梦,仙肌胜雪,宫髻堆鸦。江州司马,青衫泪湿,同是天涯。

[中吕]山坡羊?燕子

(元)赵善庆

来时春社,去时秋社②,年年来去搬寒热。语喃喃,忙劫劫③,春风堂上寻王谢,巷陌乌衣夕照斜。兴,多见些;亡,都尽说。

[注]①北宋亡后,吴激被迫仕金。在一农宴席上偶遇流落为歌姬的宋朝宗室女子,遂有此作。

⑦春社、秋社:古时祭祀土神一般在立春和立秋后的第五个戊日,分别称春社和秋社。③劫劫:匆忙急切的样子。

(1)这三篇作品均通过“燕子”的意象,表达了深沉的“兴亡”之感。(2分)

(2)请简要赏析这三篇作品的表现手法及语言特色。(4分)

答:①刘诗今昔对照,寓情于景,含蓄深沉,体现了咏史诗的特色。②吴词剪裁唐人诗句抒亡国隐痛,温婉悲凉,凸显婉约词的正宗风韵。③赵曲以议论作结,点破兴亡,明快直露,有浓郁的散曲风味。文章来自:爱师网

***第四种题型赏析技巧型

【提问方式】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

【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表达技巧(或艺术手法,或手法)。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

【解答分析】表现手法是诗人用以抒发感情的手段方法,要准确答题,必须熟悉常用的一些表达技巧。表达技巧分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三大类。

表达方式:诗歌中常用的表达方式有四种:记叙、描写、议论、抒情。其中描写、抒情是考查的重点。

抒情手法分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

直接抒情有直抒胸臆和即事抒怀两种。直抒胸臆就是诗人在其诗作中袒露襟怀,不假掩饰地抒发激情、快意或愁绪。这种方式比较直观。如李白的“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苏轼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即事抒怀,作者往往因一事而有感,发而成诗,即为抒怀。如李商隐《夜雨寄北》“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诗的开头两句以问答的形式和对眼前环境的叙写——这就是“即事”,阐发了孤寂的情怀和对妻子深深的怀念——这就是抒怀,后两句设想来日重逢谈心的欢悦,反衬今夜的孤寂,这是进一步抒怀。

间接抒情包括借景(物)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托物言志等。

借景抒情:诗人对某种景象或某种客观事物有所感触时,把自身所要抒发的感情、表达的思想寄寓在此景此物中,通过描写此景此物予以抒发,这种抒情方式叫借景或借物抒情。

情景交融:这种方式将感情融汇在特定的自然景物或生活场景中,借对这些自然景物或场景的描摹刻画抒发感情,是一种间接而含蓄的抒情方式。情景交融包括三种形式,在我国古代诗歌中,松竹梅兰、山石溪流、沙漠古道、边关落日、夜月清风、细雨微草、芭蕉残荷、梧桐细雨、飞蓬浮萍、鸿雁闲鹤、长亭短亭等等,常常是诗人借以抒情的对象,这些景物也就不再是纯粹的自然之物了,而是承载传递了人们极为丰富复杂的思想情感。

所谓一切景语皆情语。关于情景交融的鉴赏,关键在于情是何情,事实上也就是要求我们品味出景是何景——哀景、乐景、愁景?一般情况下,是乐景写乐情,哀景抒哀情,但也有以乐景衬哀情或哀景写乐情的写法。以乐景写哀情或以哀景写乐情,可以起到一倍增其哀乐的效果。常用语:情景交融、情景相生、情因景生、借景抒情、以景衬情、融情入景、一切景语皆情语。

A、托物言志常常借助于某物的一些特性,此“物”非“景”,咏物不是写景。借景抒情的“景”是指自然风景,而不是某种物品。

B、托物言志的“志”可以指感情、志向、情操、爱好、愿望、要求等,借景抒情的“情”专指热爱、憎恶、赞美、快乐、悲伤等感情。

有的怀古伤今、借古讽今:借古人抒发自己的抱负,表面回忆历史,叙述古人,实则抒发自己对人事物的认识。

描写手法有虚实相生、动静结合、明暗对比、以小见大、点面结合、明暗结合、正侧结合、声色结合、粗笔勾勒、白描工笔等、反衬(以动写静、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

例(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白居易《琵琶行》侧面描写

修辞手法在古诗中经常出现的有比喻、借代、夸张、对偶、比拟、双关、排比、设问、反问、互文、顶真、通感等

判断下列诗句的修辞手法。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李白《秋浦歌》(夸张)

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回。江东弟子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来?

——杜牧《题乌江》(反问)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对偶)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杜甫《自京赴奉县咏怀五百字》(对比)

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白居易《琵琶行》(互文)

其他表现手法(用典、联想、想象、象征、抑扬、照应,对比,烘托,托物起兴等)

从结构章法看:有起兴铺垫,有卒章显志,有承上启下,有画龙点睛,有先景后情,有以景结情,有先扬后抑,有先抑后扬。(以景结情――诗歌在议论或抒情的过程中,戛然而止,转为写景,以景代情作结,使得诗歌“此时无情胜有情”,显得意犹未尽)

【答题步骤】

(1)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

(2)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是或怎样用的这种手法。

(3)此手法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文章来自:爱师网

【答题示例】

早行

陈与义

露侵驼褐晓寒轻,星斗阑干分外明。寂寞小桥和梦过,稻田深处草虫鸣。

此诗主要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何效果?

参考答案:主要用了反衬手法。(步骤一)天未放亮,星斗纵横,分外明亮,反衬夜色之暗;“草虫鸣”反衬出环境的寂静。(步骤二)两处反衬都突出了诗人出行之早,心中由飘泊引起的孤独寂寞。(步骤三)

【高考典题】

(安徽卷)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

醉落魄?咏鹰

[清]陈维崧

寒山几堵①,风低削碎中原路②。秋空一碧无今古。醉袒貂裘,略记寻呼处。

男儿身手和谁赌?老来猛气还轩举③。人间多少闲狐兔。月黑沙黄,此际偏思汝。

[注]①堵:座。②削碎中原路:形容鹰掠地飞过。③轩举:意气飞扬。

(1)这首词的上片主要是用什么表现手法来写鹰的?请作简要分析。

答案:主要运用了衬托的手法。借用壁立的寒山、空旷的大地、澄碧的秋空等场景,来衬托鹰的形象。(把“衬托”答成“烘托”也算对)

(2)结合下片的句子,分析词人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男儿身手和谁赌?老来猛气还轩举”,表达了猛气犹存、老当益壮的情怀。“人间多少闲狐兔。月黑沙黄,此际偏思汝”,表达了期待施展抱负、建功立业的志向。

***第五种赏析意境型

【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提问变体】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解答分析】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所谓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像的境界。它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答题时三方面缺一不可。完成这类题目离不开对诗歌景、情、境三个方面的赏析,答题时三方缺一不可。通过描写景物抒发感情是中国古典诗歌一大特色。是个往往透过所写的景、物、事,流露出作者的人生态度、美好的理想和生活的哲理。鉴赏作品时,不仅要着眼于所描写的客观物象,还应透过它们的外表,看到其中的意蕴和感情,注意主客观两方面融合的程度。

【答题步骤】

①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②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③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切忌空洞,要答具体。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

【答题示例】

绝句二首(其一)

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注]此诗写于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的奔波流离之后,暂时定居成都草堂时。

此诗描绘了怎样的景物?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此诗描绘了一派美丽的初春景象:春天阳光普照,四野青绿,江水映日,春风送来花草的馨香,泥融土湿,燕子正繁忙地衔泥筑巢,日丽沙暖,鸳鸯在沙洲上静睡不动。(步骤一)这是一幅明净绚丽的春景图。(步骤二)表现了诗人结束奔波流离生活安定后愉悦闲适的心境(步骤三)。文章来自:爱师网

【高考典题】

(福建卷)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武夷山中

(宋)谢枋得①

十年②无梦得还家,独立青峰野水涯。天地寂寥山雨歇,几生修得到梅花?

【注】①谢枋得:宋末信州(今属江西)人,曾力抗元军,兵败后隐居福建。后被胁迫至燕京,绝食而死。

②十年:宋德祐元年(1275),诗人抗元失败,弃家入山。次年妻儿被俘,家破人亡,至作此诗时将近十年。

(1)这首诗体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3分)

(2)“天地寂寥山雨歇”一句对表情达意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3分)

答:(1)表达了破国亡家的痛苦之情,(并借梅花的意象)表现了诗人孤傲不群、坚贞自励的情怀。

(2)这句诗借景抒情,通过描写山雨过后天地寂寥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孤傲寥落的情怀。

此题要求考生不但要结合全诗分析,还要结合注释中的背景资料来答题,从注释②中可知,一、二句中的“无梦还家”“独立青峰”表达了作者国破家亡的孤寂、痛苦之情。三、四句写到梅花的意象,结合注释①可知,表现了诗人孤傲不群、坚贞自励的情怀。由此可见,整体感知诗歌的感情时,除了把握诗句的内容外,还要联系作者生平经历及时代背景,做到知人论世。

思想情感:

思想——忧国忧民之感慨、国破家亡之痛楚、游子逐客之凄凉、征夫思妇之幽怨、怀才不遇之寂寞、报国无门之激愤、建功立业之豪迈、自由悠闲之恬淡、秀美山河之热爱、亲情友情之真挚、归耕隐居之乐、黑暗官场之苦、离别思念之绪、贬官谪居之恨、时光易逝韶光不再之感慨等。

情感——寂寞(愁绪万端、欲说还休、凄清冷落、感伤失落、报国无门、物是人非)、超脱(寄情山水、向往安宁)、豪放(咏史述志、状景抒怀)、婉约(闺中独处、思念情郎、泪洒楼台、月影自怜)、思乡、怀友、题赠。愉悦、欣喜;郁闷、忧愁;孤独、凄清;悲观、失落、伤感;激昂、奔放;乐观、豁达、仰慕、激愤;恬淡、闲适等。

●忧国伤时

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如:杜牧《过华清宫》

反映离乱的痛苦如:杜甫《春望》

同情人民的疾苦如:《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白居易《卖炭翁》

对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担忧如:杜甫《登楼》

●建功报国

建功立业的渴望如:曹操《龟虽寿》、陆游《书愤》

保家卫国的决心如:王昌龄《从军行》

报国无门的悲伤如:辛弃疾《京口北固亭怀古》《丑奴儿?少年不识愁滋味》

山河沦丧的痛苦如:陆游《示儿》、文天祥《过零丁洋》

年华消逝,壮志难酬的悲叹如:苏轼《水调歌头?赤壁怀古》

揭露统治者穷兵黩武如:杜甫《兵车行》

理想不为人知的愁苦心情如:屈原《涉江》

●思乡怀人

羁旅愁思如:孟浩然《宿建德江》、温庭筠《商山早行》

思亲念友如: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苏轼《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

边关思乡如:范仲淹《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

闺中怀人如:王昌龄《闺怨》、欧阳修《踏莎行?候馆梅残,溪桥柳细》、李白《乐府》(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文章来自:爱师网

●生活杂感

寄情山水、田园的悠闲如:王维《山居秋暝》、孟浩然《过故人庄》

昔胜今衰的感慨如:姜夔《扬州慢》、刘禹锡《乌衣巷》

借古讽今的情怀如:辛弃疾《京口北固亭怀古》

青春易逝的伤感如:李清照《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仕途失意的苦闷如:白居易《琵琶行》、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告慰平生的喜悦如:杜甫《春夜喜雨》《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弃疾《西江月?明月别枝惊鹊》

●送别感怀

依依不舍的留念如:柳永《雨霖铃》、王维《渭城曲》、李白《金陵酒肆留别》

情深意长的勉励如: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坦陈心志的告白如: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评价主旨类常用术语:深化意境深化主旨意境深远意境优美意味深长耐人寻味

言近旨远:语言浅近易懂,主旨深远。

言简意丰:语言简洁,内容丰富。

意在言外言外之意言在此而意在彼弦外音,味外味言有尽而意无穷:

含蓄蕴藉委婉:不著一字,尽得风流:语意含而不露,或表达得不明显,耐人寻味。

小结:

(1)表达的过程要完整。一种感悟、一份情感,它的表达一定有一个过程。我们在表达这种感悟、情感时,一定要把过程讲清楚。

(2)按要求回答,重点明确。题目要求你回答什么,你就回答什么。要求你分析意境、环境描写、语言特点、修辞运用等等,一定要看清了表达才能有的放矢,重点明确。

(3)表达流畅。一是指文句通畅;二是指先后有序;三是反映用语准确、表达到位。只要真正地理解了,表达流畅应该是能做到的

古代诗歌鉴赏题考查的时理解、鉴赏、语言表达诸方面的综合能力,能力的提升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在训练中逐步完成。根据近五年高考所选唐诗宋词“借景抒情”的特点,在平时训练时应有针对性的精选试题,模拟答题。应特别关注李白杜甫王维等名家的写景叙事诗以及表达技巧上与高考题类似的唐诗宋词。另外,平时做题组织答案时要多用积累的专业词语多参照高考答案的文字表达模式----------这首诗采用了某某技法(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写出了(某某意象)的某某特点,表达了(突出了)(某某)思想情感,起到了(某某)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