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市政府工作报告指出|2018年东台市政府工作报告全文

时间:2021-10-10 20:03:01 工作计划

―2018年1月10日在东台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

市长王旭东

一、2017年工作回顾

一年来,我们紧紧围绕提高质量效益,全力以赴攻项目、抓实体,综合实力显著增强。产业项目加速集聚。扎实开展“产业项目推进年”“招商引资突破年”活动,强化“五个一”机制,总投资50亿元的昆科3C智造、30亿元的纳盛特科技当年开工建设、当年投产达效。新开工远海科技等亿元以上项目65个,增长63%;新竣工德创精密等亿元以上项目42个。实体经济增势良好。积极应对传统产业转型压力,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实现全口径工业开票销售764亿元,增长21%;规上工业开票销售526亿元,增长13.9%;规上企业增长面、工业入库税金增幅、固定资产抵扣税创近三年新高。全国工业百强县(市)排名跃升31位,列第61位。大力开展“争星创优”,领胜科技、上海电气、源耀生物创成盐城五星企业,三星以上企业达20家。开票销售超亿元工业企业101家,纳税超千万元工业企业32家,分别比上年增加11家、13家。主要指标质效双升。实现地区生产总值790亿元,增长7.5%,二三产业比重提高1.8个百分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54亿元,税比78.5%;完成固定资产投资648亿元,增长12.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80亿元,增长12%;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分别达35400元、21500元,增长8.3%、9%。全国百强县(市)排名继续攀升,列第28位。

一年来,我们紧紧围绕产业创新转型,坚持不懈调结构、促升级,新的动能加快集聚。先进制造业高端发展。聚力打造产业地标,电子信息产业开票销售增长45%,CNC智能加工中心突破1万台;新能源装机容量达1300兆瓦,清洁能源发电量占工业用电量比重提高到70%。新特产业开票销售近500亿元,占全口径工业比重达65%。积极培育新增长点,新增规上工业企业36家,总数达568家。深入实施“中国制造2025”东台行动计划,举办首届“东台工匠”评选,新上重点技改、智能化改造项目160个,完成企业合作重组35家,生辉公司获省智能制造突出贡献奖,新创省互联网与工业融合创新示范试点企业2家,新批省首台套重大装备4个,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9家,总数达96家,新认定省高新技术产品73个,创成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城市。磊达钢帘线获批中国驰名商标。农业现代化高效推进。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水平全国第一,三仓现代农业产业园获评省首批现代农业示范园,新创盐城市级农业园区4家。大力实施“四个一”工程,全年流转土地4万亩,调减低产低效粮油10.6万亩,新建5个千亩连片示范基地,设施农业突破60万亩。加快推动农业“接二连三”,新引进农产品深加工项目16个,规模以上农业龙头企业达308家。新申报“三品”品牌88个,东台西瓜获评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江苏十大人气地理标志。被列入全国农产品质量安全市创建试点单位,获评国家渔业健康养殖示范县(市)。现代服务业高质突破。服务业增加值增速高出GDP增速2.5个百分点。存贷款余额分别新增54亿元、70亿元,再次获评省金融生态优秀县(市)。电子商务交易额突破300亿元,被评为省农村电子商务十强县(市),东台镇电商产业园获评省电子商务示范园区,新街镇海洋工程特种装备产业园获评省电子商务特色产业园。旅游业收入增长超50%,被评为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县(市)。黄海国家森林公园入选全国森林康养基地建设试点,获省首批旅游风景道命名;西溪景区建成全省首家影视创客中心,获批省重点文化产业园区;安丰古街获评江苏十大新景区,甘港老家创成省五星级乡村旅游区。

一年来,我们紧紧围绕推动协调融合,精准发力补短板、强功能,城乡建设卓有成效。大交通格局加快构建。全力组织交通会战,盐通高铁东台段即将开工建设,东兴高速启动前期勘探设计,344国道、610省道二期、229省道、老204国道改造、海陵路南延等均超额完成年度建设计划。新建改建弶张线、东灶线等市域骨干道路114公里,提档升级农村公路300公里、桥梁106座,改扩建农村四级公路260公里,城乡路网密度进一步提高。新开通镇村公交线路3条,镇村公交实现全覆盖。城市品质不断提升。加快新一轮城市总规修编,“一区一组团三节点”布局更加清晰。实施51项城建重点工程,云平台、大数据中心等一批智慧城市项目加速推进,人民公园南拓、新区人民广场等一批功能配套项目建成开放,振兴路东延、东关路改造等一批道路连通工程加快实施。开展城市环境秩序综合整治“百日行动”,启动城镇生活垃圾分类试点,国家卫生城市、省文明城市通过复审,江苏人居环境奖创建通过验收。镇村特色更加鲜明。被列为省特色田园乡村建设试点市,安丰镇创成全国文明镇,2个镇入选省农业特色小镇名录,3个村列入省首批特色田园乡村建设试点村庄。实施131项城镇化建设项目,万颐广场等一批商业配套项目加快推进。“一镇一园一特”质态整体提升,新入园企业120家,2家园区入选省小微企业创业创新示范基地。梁垛镇临塔村获评全国改善人居环境示范村,新创省美丽乡村、康居乡村、水美乡村5家。

一年来,我们紧紧围绕绿色发展理念,扎扎实实抓治理、美环境,生态特色魅力彰显。生态建设成效凸显。按照“三化”要求,高标准实施“一片林”工程,成立沿海新林场,完成成片造林3万亩,创成森林小镇3个、森林村庄14个,林木覆盖率提高到27.5%,获评全国百佳深呼吸小城。全面落实“河长制”,市镇村三级河长网络全覆盖,“一城四河”被列入省级样板工程创建名单。新建市镇污水管网36公里,完成城东新区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工程,获评全国生态文明建设典范城市。环境治理扎实推进。严抓中央环保督察问题整改,深入推进“263”专项行动,转型转产化工企业12家,依法整治砖瓦企业36家、挥发性有机物企业49家、燃煤锅炉285台,空气质量优良率全省领先。强化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关闭搬迁禁养区养殖场24家,建成畜禽粪便集中处理中心6个。在盐城率先启动水功能区达标整治,完成饮用水源地一级保护区整治任务,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100%,水生态文明城市试点建设通过省级评审。循环经济加快发展。严格执行环境准入制度,大力发展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新上绿色制造应用项目5个,建成智慧能源管理中心,单位GDP能耗下降4.2%。实施“万户屋顶光伏工程”,3200户、140兆瓦并网发电。实现重点减排项目动态管理,完成减排工程18项,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削减3%。

一年来,我们紧紧围绕深化改革开放,蹄疾步稳破藩篱、克难题,区域发展活力迸发。重点改革取得突破。以8大类42项改革要点为统揽,探索推行“4+2”审批模式,企业注册1个工作日办结率95%以上,基本达到“2430”标准。江苏政务服务网东台旗舰店上线运行,在全省率先实现工商执照自助办理。不动产登记“分合并联”模式、智慧人社等创新做法在全国推广,“创新智慧高效政务服务”入选省依法行政示范项目。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特色做法被央视《新闻联播》和《人民日报》头版报道。市供销合作总社被表彰为全国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试点工作先进单位。市财政局成为全国财政系统法治财政建设示范点。开放水平稳步提高。成功举办“建设新东台”发展大会,凝聚改革发展、开放合作强大力量。积极开展“两争一创”,新创省级以上牌子129个,其中国家级31个。外向型经济发展迅速,进出口超1000万美元企业达21家,实现外贸进出口总额11.3亿美元,增长54%。经济开发区与东南大学共建智能装备制造产业研究院,创成省高端装备制造业特色产业基地、省知识产权示范园区;沿海经济区设立上海交大国家技术转移中心东台分中心,建成省级生物科技产业园;城东新区与北航共建无人机装备研发中心,获批建立省级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要素保障显著加强。推进农村建设用地减量化,实施沿海土地综合整治,新增耕地2500亩。着力低效建设用地再开发,新盘活土地2600亩、厂房52万平方米。设立5000万元新兴产业引导基金,建立政银保企“四方联动”风险补偿分担机制,促进企业新增融资超18亿元。针对性开展各类引才用工活动,服务企业用工1.5万人。

一年来,我们紧紧围绕创造美好生活,倾心尽力谋民利、解民忧,民生福祉持续增进。富民步伐坚实有力。践行“八大富民模式”,新发展私营企业5100多家、工业一般纳税人企业330家,新增就业再就业3.4万人,城乡居民收入、居民人均储蓄继续保持苏北第一。强化创业培训帮扶,发放各类小额贷款超2亿元,开展就业技能培训近5000人次,扶持创业2700人。持续推进社保扩面,新增参保1.95万人,城乡基本养老、医疗和失业保险综合覆盖率稳定在98%以上。扎实开展“三清三实三帮”,全力以赴脱贫攻坚,8958户低收入农户实现脱贫。民生实事顺利完成。20件为民办实事按期兑现到位。推进农村危房改造,提前一年完成全部2435户改造任务。实施老旧小区改造提升工程,东亭新村、新桥小区等15个小区居住环境显著改善。推进天然气通达工程,新增用户近1万户。实施敬老关爱工程,建成盐城首家“医养融合”养老机构,新建改造养老综合服务站、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25个,现代民政建设全省领先。推进“明厨亮灶”工程,建立食品安全智慧监管中心,创成省食品安全城市。公共服务优化提升。全面启动基层基本公共服务功能配置标准化建设,74个试点村建设成效初显。实验中学城东分校建成运行,实小惠阳路分校、市幼惠阳路分园、一小本部迁建和开发区分校扩建等重点工程加快推进,建成省基础教育装备示范市、省平安校园建设示范市。智慧健康“五大信息中心”加快向下延伸,基层诊疗服务占比达80%,市域内就诊率保持90%以上。新创国家级卫生镇4个,省级卫生镇实现全覆盖,创成省基层卫生“十强”县(市)。王昆大剧院揭牌成立,建成幸福小广场、乡村文化礼堂179个,一批文艺精品力作获省市表彰,开庄遗址申报江苏大遗址名录通过验收。社会治理切实加强。信访稳定工作受省表彰。促进军民融合发展,双拥创建成果更加巩固。深入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大排查大整治,深化法治东台、平安东台建设,获评省政府法制工作创新奖,继续被表彰为省平安县(市)。阜宁灾后援建工作荣立盐城集体二等功,对口扶贫协作取得阶段性成效。

二、2018年工作安排

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苏重要讲话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落实中央、省、盐城市一系列工作要求和市委决策部署,按照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紧扣“融入长三角、建设新东台”发展主题,围绕“创新引领、生态优美、幸福小康”和“六个走在前列”要求,奋力开拓“五个新实践”,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各项工作,加快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

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5%左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5%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8.5%,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比重提高到2.16%,城乡居民收入分别增长8.3%、8.9%,节能减排完成上级下达任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新进展。

围绕以上总体要求和目标任务,我们将深入贯彻落实市委十四届四次全会精神,牢牢把握“发展追求要更高、发展视野要更宽、发展的系统性要更强”三个方面,更加注重发展的创新性、探索性、引领性,奋力开拓新交通、新经济、新生态、新旅游、新生活“五个新实践”,着力在发展质量、城乡融合、开放竞争、共建共享上“增创四个优势”,尽快形成“三横六纵”大交通格局,加快建设“一城三基地”,高水平推进“全域旅游•全景东台”建设,全力创建“三张金名片”。重点抓好以下六个方面工作:

(一)以践行高质量发展要求为取向,厚植实体经济优势

推动产业向高端化发展。聚焦建设先进制造业强市,大力实施新兴产业培育行动计划,重点打造电子信息、新能源两大产业地标,积极培育高端特种新材料、节能环保产业,新特产业开票销售占比提高到70%以上。围绕打造长三角地区新兴的电子信息产业基地,突出全产业链构建,发挥领胜、科森等领军企业带动作用,加快推进贺鸿电子、雅森电子、百纳威智能终端等重点项目,年内产业规模超260亿元。围绕打造全国有影响的新能源示范基地,重抓1000兆瓦太阳能电池片、上海电气大功率海上风机研制,加快国华300兆瓦海上风电场建设,年内产业规模超120亿元。以“智能化、数字化、高端化”为目标,扎实开展智能制造三年行动计划,实施宝控智能等智能制造项目40个,新建省示范智能车间2家,建成大数据中心,打造“互联网+”产业基地。深入开展“重大产业项目突破年”活动,常年在外招商达300人以上,组织境内外招商活动100场以上,全年新开工亿元以上项目80个,其中5亿元以上项目20个,新竣工亿元以上项目50个,力争在超50亿元重特大产业项目上取得新突破。

加快企业向高新化迈进。深入推进企业“争星创优”,新增盐城市五星企业3家、四星企业2家、三星企业7家。新增开票销售超亿元工业企业20家,总数达121家,开票销售超20亿元企业达6家,规上企业增长面保持在60%以上。继续推进科技创新三年行动计划,新建省级以上研发中心、技术中心15家以上,规上企业研发机构覆盖率达80%。加快培育一批创新型企业集群,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发展到120家,年发明专利申请突破1000件,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提高到36%。大力实施“三百工程”,支持企业引进先进设备和技术,推动太平洋机电等重组合作项目,规上企业转型面达70%以上。着力推进机器换人、自动化生产线改造、数字化车间建设三大行动,新增CNC智能加工中心6000台以上。启动实施“企业上云”行动计划,新创省互联网与工业融合创新示范试点企业2家。建立人才柔性引进机制,实施现代企业家能力提升工程,开展“招才引智校园行”“百名博士看东台”“百家企业高校行”活动,年内新建引才工作站5家以上,引进高层次人才50人以上,培养高技能人才1000人以上。

实现产品向高附加值攀升。按照“企业与专业对接、产业与学院对接、镇区与高校对接”的要求,新实施产学研合作项目160个以上,引进转化科技成果200项。强化质量品牌意识,引导企业发扬“工匠精神”,培育“百年老店”,新创中国驰名商标、中国地理标志商标5个,省著名商标、名牌产品10个。鼓励企业参与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制定修订,主导或参与制定修订国家标准4项、行业标准6项,形成更多有影响力的行业标杆和拳头产品。依托整机制造企业数量优势,积极引进工业机器人、智能机器人项目,重点发展3D打印、无人机、可穿戴设备等新一代智能产品,新认定省高新技术产品100个。

(二)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契机,焕发农业农村活力

持续深化农业结构调整。以“四个一”工程为引领,推动农业结构调优、产业调特、效益调高,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今年再调减低产低效粮油10万亩以上,新增设施农业2万亩以上,新发展甜叶菊种植3万亩以上,建成30万亩西瓜标准化生产基地。着力实施“四五”工程,新建5个千亩连片设施农业基地,新增5000亩稻田综合种养点,打造344国道等5条高效设施农业示范带,培育5个农业特色小镇。建设沿海10万亩现代渔业产业带,争创全国平安渔业示范县(市)。全面提升“一镇一园”建设水平,三仓现代农业产业园争创国家级园区、全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新创盐城市级园区4家,实现盐城市级园区镇镇全覆盖。继续开展农村建设用地减量化,复垦土地4100亩以上。

促进农村一二三产融合。持续实施农业“接二连三”工程,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加大农业招商推介力度,新上投资超1000万元农产品深加工项目12个,农产品加工产值达550亿元。重点培育中粮肉食、万力生物等20家领军型企业,省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发展到16家。坚持质量兴农、绿色兴农,新发展农业“三品”30个以上,创成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市。拓展“农业+”新模式,新培育优势农产品电子商务示范村10个,新发展省四星级乡村旅游区2家,农产品电商交易、休闲农业产值均突破60亿元。加快发展适度规模经营,新认定盐城市级以上示范合作社、家庭农场10家以上,农业新型主体规模经营比重提升5个百分点。

重抓特色田园乡村建设。以“生态优、村庄美、产业特、农民富、集体强、乡风好”为要求,加强建筑风貌管控,开展镇村环境整治,推动“外在颜值”和“内在气质”双提升,确保3个首批试点村庄通过省级验收,新增第二批省级试点村庄2个以上,新建省美丽乡村、水美乡村4个。坚持差异化打造特色小镇,系统规划集镇功能分区和产业布局,新上城镇化建设项目129个。加快建设“智造小镇”“丝绸小镇”“养生小镇”等一批特色小镇,富安、溱东2个镇创成盐城市森林小镇。新建和改扩建时溱线、川曹线、头富线等农村公路400公里,改造农村桥梁161座,推动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加快向乡村延伸。增强村级基层组织治理能力,加强乡风文明建设,促进乡村社会全面进步。

(三)以创塑城市智慧特质为关键,彰显全景东台魅力

 

提升中心城市内涵。围绕提高城市的首位度、辐射力和承载力,大力实施90项城建重点工程。更加注重中心城区微观细节、百姓感受,新建改造金海西路等15条城市道路,提档升级滨河风光带等节点亮化设施,启动城南农贸市场迁建等配套工程。持续推进市区房屋征收,实施28个项目,完成征收50万平方米。推动城市管理职能下沉,定期开展环境秩序综合整治,逐步引入智能化停车管理系统,稳步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处置,不断提升城市精细化、长效化、规范化管理水平,争创中国人居环境奖。大力度推进城东新区东进路城市发展轴、雅居路公共服务轴建设,新建城市之家、邻里中心、中医院东院住院综合楼等一批功能项目,配建一批品牌高端居住项目,实施网界河风光带等一批景观项目。按照适度超前、放眼长远的要求,高起点规划建设高铁组团,实施北海路下穿,拉开站东区域路网框架,打造智慧、生态、宜居的城市新门户。

大力推进全域旅游。紧紧围绕“彰显独特优势、挖掘文化底蕴、完善配套功能、提高服务水平、创新商业模式、放大立体效益”工作要求,大力推进“全域旅游•全景东台”建设,争创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突出“四大核心、三大板块”,着力实施26项景区重点项目。黄海森林公园温泉度假酒店建成开放,启动生态旅游PPP项目,争创国家5A级景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西溪景区加快犁木街建设,实施植物园提升工程,争创国家级影视基地、省级文化产业集聚区。安丰古街争创国家4A级景区。甘港老家加快建设甘港湖休闲度假区。龙王古寺文化园争创国家3A级景区。围绕打造华东地区知名的生态休闲旅游基地,开展黄海森林休闲节、瓜儿熟了旅游季等3大类38项活动,开发沿海生态养生、魅力乡村休闲等主题旅游产品,创新高端游、定制游等特色服务,来东游客增长30%以上。推进“厕所革命”,景区厕所100%达2A标准、50%达3A标准。新开通市区直达黄海森林公园公交专线,景区公交通达率达100%。完善旅游标识系统,推进慢行系统建设,新增休闲绿道200公里。按一级标准改造提升市汽车客运站游客集散中心,建成2个二级、3个三级游客集散中心。

强化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围绕构建“一个枢纽、两个覆盖、三个通联”大交通格局,启动建设盐通高铁东台段,同步推进以高铁东台站为龙头的综合交通枢纽,加速迈入“高铁时代”。配合做好东兴高速前期工作,力争年内开工。重抓国省干线建设,老204国道改造北段、610省道二期、344国道改扩建工程建成通车,229省道和海陵路南延完成道路工程,352省道西延、老204国道改造南段启动实施,加快推进226省道、403省道、泰东河风光带等前期工作。着力提升防汛抗灾能力,实施东台河上段整治、川东港影响处理工程,疏浚整治农村河道480万方。开工建设110千伏仙湖变,建成投运220千伏捷新变、110千伏通海变,提高供电保障能力。推进天然气通达工程,基本实现镇区主管网全覆盖。加快电信、移动通信网络提升和宽带光网提速,实现千兆宽带光网全覆盖。

(四)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催生开放开发动能

重抓改革落地见效。继续推进“三去一降一补”,全面提高供给质量。加快建立多主体供应、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纵深推进“放管服”改革,完善“4+2”审批模式,扩大承诺批试点范围,实现“一站式”向“一窗式”服务转变,确保90%以上政务服务事项线上办理,全面实现“2430”标准。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稳步推进综合行政执法体制改革和事业单位分类改革。探索推进投融资体制改革,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引导基金。加强政府性债务管控,推进城投、交投、国资等国有企业多元化发展。完善金融支持实体经济措施,鼓励企业对接多层次资本市场,新增一批企业挂牌上市,直接融资余额突破150亿元。深入实施金融改革试点项目,严守不发生区域性、系统性金融风险底线。深化农业农村改革,保持土地承包关系稳定长久不变,积极推进“三权分置”,全年新增农村产权交易额突破1亿元。

培育沿海蓝色增长极。坚持陆海统筹,做好“生态绿+海洋蓝”文章,致力建设沿海经济带发展先行区。持续构建“新能源+”全产业链,新能源装机容量突破1500兆瓦,生产清洁能源24亿千瓦时。聚力突破大健康产业,打造全国生态康养目的地。扎实抓好沿海幼儿园、沿海地表水厂、LNG天然气、通用机场等功能配套建设,大力度推进万亩映海湖项目,致力建设智慧化海滨新城。高标准建设万亩稻渔立体种养项目,打造全国一流的现代农业示范基地。围绕做好“大开放”文章,主动融入“一带一路”,深化与欧美日韩澳、港台的外经合作,力争注册外资实际到账1亿美元,进出口总额突破12亿美元。

建设现代产业园区。紧扣“三聚焦、三注重”,推动开发园区向现代产业园区转型。经济开发区重抓东区产业布局和基础配套,加快推进内河港、物流园区和商业综合体等功能项目建设,力争进入省级开发区前10强,打造国家级经济开发区。沿海经济区依托战略资源优势,培植壮大新能源、大健康、大旅游产业,开票销售突破100亿元,争创国家级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城东新区致力打造智能制造产业园和智慧互联网产业基地,开票销售突破120亿元,争创省级高新区。以“等级创建”为抓手,因地制宜推进“一镇一园一特”,支持电子信息、智能机电、印刷包装机械等特色园区建设,重点镇园区全部创成盐城甲等园区。鼓励新建多层厂房,新开工标准厂房30万平方米,新入园企业120家。做大做强中欧科技产业园、3C智造产业园等区中园,打造高层次“飞地经济”示范园。

(五)以放大绿色生态特色为引领,不断提高城乡颜值

大力发展生态经济。强化生态红线保护,启动主体功能区规划,合理划分开发区域。严把产业导向、项目准入、节能减排关口,凡排放不达标一律不引、环评未通过一律不建、影响和破坏生态一律不要。实施低碳化、循环化、生态化改造,化工企业全部转型到位,主要污染物排放同比削减3%,单位GDP能耗下降4%,争创国家节水型城市。建立以亩均产出、亩均效益为核心的企业综合评价机制,将项目的投资强度、单位产出、税收贡献等作为硬性指标,盘活闲置低效土地2600亩、厂房30万平方米,完成6000亩沿海土地综合整治,推动产业优化升级和资源节约集约利用。

扎实加强生态建设。以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为抓手,同步提升发展的“含金量”和“含绿量”。弘扬塞罕坝精神,高标准推进“一片林”工程,实施“43211”工程,启动建设沿海生态大公园,新建高规格绿色景观通道102公里、成片林2.7万亩,每镇新创1个森林村庄,林木覆盖率提高到27.7%。深入落实“河长制”,推进生态河湖三年行动计划,精心打造“一城四河”样板工程,确保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主要河湖生态评价优良率达70%以上。稳步实施环保监管体制改革,严厉查处环境违法行为,促进生态环境质量不断提升。

从严抓好生态治理。认真做好中央环保督察问题整改落实,深入推进“263”专项行动,坚决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加强大气污染防治,开展工业燃煤窑炉改造,做好秸秆“双禁”和综合利用工作,空气优良天数比例提高到79%。加强水污染防治,确保东台河国考断面稳定达标。扎实抓好工业污水、生活污水治理,启动城东污水处理厂扩建工程,新建污水管网40.7公里。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努力实现化肥农药使用零增长。持续开展畜禽养殖污染整治,全市规模养殖场治理率达70%。加强固体废弃物和垃圾处置,确保城乡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92%。

(六)以拓展八大富民模式为抓手,创造富裕幸福生活

千方百计促进富民。认真落实省市富民政策,大力推行“八大富民模式”,城乡居民收入分别提高到38400元、23400元。推进创业富民,新发展私营企业5500家以上、一般纳税人企业320家。坚持产业升级与就业质量提升联动推进,加快建设省级人力资源产业园,有效破解“用工荒”与“就业难”,新增就业3.5万人。实施职业技能培训行动计划,全年培训1.3万人。大力发展民宿旅游、农村电商、屋顶光伏等新产业、新业态,促进农民增收致富。

精准发力攻坚脱贫。按照“一个不少、一户不落”要求,因户施策开展产业、就业、健康、教育等多途径扶贫,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9500名低收入人口、80%以上建档立卡低收入农户实现稳定脱贫。坚持扶贫与扶志、扶智相结合,激发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阻断贫困代际传递。推进健康扶贫,健全大病救助、托底保障机制,着力解决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深化与耀州等地区扶贫协作和经济合作,推动合作共赢。

优化公共服务供给。深入推进基层基本公共服务功能配置标准化建设,年内镇级功能配置全面达标。科学统筹教育资源配置,新建改扩建中小学15所、幼儿园10所,启动建设东台中学综合楼。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着力建名校、培名师,致力解决“择校热”“大班额”等突出问题。继续实施医疗服务能力提升三年行动计划,加快妇幼保健院、时堰中心卫生院整体搬迁,提档升级社区卫生服务站。着力创名院、树名医,市人民医院通过三级医院复审,新创一批全国群众满意乡镇卫生院、省示范村卫生室。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大力推进文化惠民,完成新图书馆主体工程,加快建设周巍峙王昆纪念馆、吴为山艺术馆、发绣艺术馆、陈皮酒文博楼,争创全国文化先进市。高起点规划养老布局,启动建设社会养老集聚区。继续实施全民参保计划,推动社保扩面提标,切实解决群众后顾之忧。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聚焦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生态环境、社会保障、公共安全等领域,继续实施20件民生实事,完成投资11亿元。

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认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化“德耀东台”建设,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全力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创新网格化社会治理机制,打造基层社会治理“一张网”。广泛开展“七五”普法,完善立体化、智能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不断提升平安东台、法治东台建设水平。深入开展大走访,完善“导访入诉”机制、“六诊六式”调解机制,持续开展信访积案化解,努力从源头上防范化解社会矛盾。强化安全生产监管执法,坚决杜绝重特大安全事故发生。加强国防动员、双拥共建和民兵预备役工作,推动军民融合发展。

三、切实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新时代开启新征程,新使命呼唤新担当,新实践期待新作为。我们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始终心系民生、肩扛责任、脚踏实地,持之以恒加强自身建设,切实做到讲政治、敢担当、重落实、守规矩,全面展示政府工作新风貌。

一是旗帜鲜明讲政治。坚决服从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始终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贯穿政府工作的全领域、全方位、全过程,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做到政治上旗帜鲜明、思想上同心同向、行动上紧紧跟随。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学懂弄通做实党的十九大精神,不断提高政治觉悟和政治能力。深入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扎实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牢固树立“四个意识”,确保中央精神、省市要求和我市市委决策部署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二是主动担当抓落实。倡导创新实干、敢于担当、立说立行,以“钉钉子”精神做实做细做好各项工作。坚持苦练内功抓落实,以系统性思维进行整体谋划,勇于担当不怕事,善于担当会干事,体现担当干成事,确保“规定动作”落地见效、“自选动作”建有所成。坚持突出重点抓落实,紧扣主要指标、重大项目、重点工程和民生实事,强化组织推进和跟踪督查,推动既定目标落到实处。坚持求真务实抓落实,不搞形式主义,不做表面文章,将工作着力点放到发展最应该干、群众最希望办的事情上来。坚持改进作风抓落实,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大力践行“一线工作法”,在一线发现问题、在一线解决问题、在一线创造业绩。

三是依法行政重规范。深化法治政府建设,严格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履行职能,做到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牢固树立法治意识,积极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维护稳定,形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环境。建立健全依法决策机制,全面推行法律顾问制度,严格遵守重大行政决策法定程序。加大政务公开力度,自觉接受人大工作监督、法律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高度重视审计监督、司法监督和社会舆论监督,高质量办好人大代表议案、建议和政协提案,确保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四是勤政廉洁树清风。始终把纪律规矩挺在前面,压紧压实“一岗双责”,持之以恒正风肃纪。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和省、市委十项规定精神,严肃整治表态多调门高、行动少落实差等问题,一以贯之反“四风”,驰而不息转作风。深入推进政府系统廉政建设,聚焦重点领域,扎紧制度笼子,坚决查处侵害群众利益的腐败问题。坚持厉行节约,强化预算刚性约束,严控“三公”经费支出,把更多的资源和财力用在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上。坚决执行《准则》《条例》,构建清正、清廉、清明的政务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