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 全文_2018年开鲁县政府工作报告全文

时间:2021-10-10 19:41:00 工作计划

――2017年12月6日在开鲁县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

县人民政府县长刘兴涛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过去五年及2017年工作回顾

县十五届人代会以来的五年,在市委、市政府和县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县人大的有力监督、县政协的大力支持下,县政府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及十八届历次全会、十九大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守望相助,团结奋斗,开创了县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崭新局面。

这五年,我们抓住最基本的问题,扩总量、提质量,综合实力空前跨越。五年来,我们综合施策、精准发力,实现了新常态下的新发展。全县主要经济指标年均增幅高于区、市平均水平,地区生产总值、固定资产投资分别较“十二五”初期增长1.4倍、1倍,工业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高于50%,工业用电总量是“十二五”初期的6.25倍。工业园区晋升为自治区级园区,面积发展到13平方公里,入驻企业92户。我县被确定为国家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县、玉米绿色高产高效示范县、红辣椒出口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全国基层政务公开标准化规范化试点,入选全国首批“四好农村路”示范县,开鲁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与日俱增。

这五年,我们把握最关键的问题,抓改革、促开放,发展活力充分激发。抓住“扩权强县”试点有利契机,统筹推进经济体制、社会体制、民主法治等各领域改革,发展活力进一步释放。深入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县本级行政许可事项压减76%。全面推行“五证合一、一照一码”,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各类市场主体达到1.8万户。深入推进“营改增”税收体制改革,累计为企业减负1.3亿元。组建全区首个县级不动产登记局。启动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对外开放提质增效,主动融入全国、全区大局,五年累计签约项目135个,其中亿元以上项目123个,签约额1236亿元。立项争资82亿元。

这五年,我们紧扣最核心的问题,调结构、促转型,产业水平大幅提升。县域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全面提升,三次产业比由2012年的24.0:44.9:31.1调整为21.4:43.2:35.4,产业结构趋向合理。

区域特色新型工业体系初步形成。累计实施重点工业项目79个,三大产业逐步形成并发挥集聚效应,产值占到全部工业总产值的67%。玉米生物科技产业,企业发展到13家,产品由淀粉、酒精初中级加工向酸、糖、醇、胶、药等精深加工升级,总数达到100个,“开鲁老白干”被国家质检总局评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玉泰”牌玉米淀粉被评为自治区名牌产品。积极申请大用户直供电政策、引进热电联产项目、鼓励企业建设自备电厂,突破电、汽“瓶颈”制约,初步形成了区域“政策高地、成本洼地”效应,具备了打造全国玉米生物科技产业集群发展基地的条件。绿色农畜产品生产加工输出产业,成功走出“龙头企业+基地+农户”产业化发展之路,实现了产业发展与农牧民增收双赢,重点企业发展到42家,伊赛牛肉、洪泰农业、牧原生猪等投资超亿元产业化项目相继落户。新型能源产业,企业达到11家,率先在蒙东地区建成了百万千瓦风电基地、在全区实现风电制造整机配套本地系列化生产,累计生产风机367台、塔筒521套、叶片850套,风电、光伏并网123万千瓦,牧光互补光伏项目成为产业发展新引领。开鲁-科尔沁500千伏风电输出通道建成,为能源产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现代农牧业加快推进。五年来,累计争取农牧业资金35.8亿元,实施节水增粮、土地整治等项目155万亩,建设生态节水高产高效现代农业示范区30万亩,农业生产从大水漫灌实现了节水工程全覆盖。发放农机补贴资金2.86亿元,购置农机具1.74万台(套),农业综合机械化率超过90%。优化种植结构,粮食产量达到30亿斤,比2012年增加2.2亿斤。以红干椒为主的特色经济作物达到100万亩。建成2万亩玉米、1万亩红干椒标准化生产基地并实现了质量可追溯。培育出“道德红”、“蒙椒”系列10余种红干椒自主种子品牌。农区畜牧业快速发展,占大农业比重提升到36.8%,较2012年高出5个百分点。农村牧区社会化服务体系逐步完善,建成集服务、可视、云端为一体的农业科技信息平台,测土配方施肥、绿色防控等新技术大面积推广。发展家庭农场47家,组建农牧民专业合作社1139个。

服务业日益繁荣。综合物流园区、东蒙粮食物流园区、利牛铁路物流园区启动建设。辣椒酱、香瓜、葡萄、苹果梨、鸡心果等本地农副产品实现了网上销售,成功申报国家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麦新红色教育基地、红干椒展示馆、乡村旅游驿站等一批特色旅游项目投入使用。成功举办了纪念麦新、古榆文化、赛马节等系列文化旅游活动。引进各类金融及准金融机构18家,组建鲁丰实业投资有限公司。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分别达到79亿元和66亿元。

这五年,我们盯牢最直观的问题,补短板、强支撑,城乡面貌显著改观。完成城市总体规划修编,构建起全县规划体系整体框架。累计投资16.9亿元,开发房地产120万平方米,新建公租房196套,新城区、东关新区初具规模。总投资1.7亿元,建设中央公园,新建供热锅炉2座、换热站8处,对73栋25万平方米老旧小区进行外墙保温改造。境内国道303线完成升级改造,省道304线全线通车,省道208线完成工程总量的80%。对东风镇、麦新镇实施整体改造,形成了以主城区为中心、特色镇为重点、交通干线为纽带的新型城镇化发展格局。投资45.7亿元,高标准打造美丽乡村,改造危房19075户;建设通村水泥路1092公里,硬化村屯街巷3036公里,行政村通畅率由46%提高到100%;植树230万株,绿化村屯街路4857条;实施饮水安全工程49处,城乡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这五年,我们聚焦最根本的问题,聚合力、惠民生,人民幸福指数节节攀升。脱贫攻坚取得重大进展。贯彻落实新时期扶贫工作“四个切实”、“五个一批”、“六个精准”要求,全面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选派1400余名干部、150家企业精准包联贫困户,落实了产业、金融、健康、教育、文化和社会保障等一系列精准扶贫措施。将城镇贫困人口同步纳入扶持范围,单独管理。五年来,整合扶贫资金4.5亿元,8024户、24221人实现脱贫。社会事业蓬勃发展,城镇新增就业8164人,农牧民转移就业39.5万人次,引进高层次人才172人,考录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552人,安置退伍士兵、委培生和统配生333人。社会保障能力显著增强,五大险种参保覆盖面进一步扩大,参保人数达到36.4万人。整合敬老院资源,建成中心敬老院、惠民社会福利中心,养老敬老从低水平分散供养发展到高标准集中供养、医养结合。优先发展教育,投资5.4亿元,新建、改造校舍21.9万平方米,实施职中、三中、特殊教育学校、黑龙坝中学等一批重点工程,37所村级小学、28所幼儿园投入使用,全县城乡教育教学环境全面改善,高考升学率连续10年居全市旗县同类学校之首。重视文化体育事业发展,文化健体中心投入使用,完成麦新纪念馆重新布展,实施无线数字地面覆盖、“村村响”应急广播工程,新建村级文化广场169个、农家书屋97个。优化城乡卫生医疗环境,启动公立医院改革,药品实现零差率销售。投资1.48亿元,新建中医院综合楼,改扩建基层卫生院18个,建成嘎查村标准化卫生室262个。高度重视环境保护工作,新建日处理5万吨污水处理厂及3万吨中水回用工程,承天垃圾无害化处理厂、13处镇级垃圾处理场和垃圾转运站投入使用,主城区10蒸吨以下燃煤锅炉全部取缔。健全多元化矛盾纠纷化解机制,一批信访突出问题得到有效解决。依法严厉打击违法犯罪活动,社会大局保持和谐稳定。农村牧区网格化服务管理和信息化建设经验在全区推广。档案管理、双拥共建、人民防空、民族宗教、安全生产、地震气象等工作全面加强,群团和涉老组织等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这五年,我们抓住最本质的问题,转作风、提效能,政府服务能力更加凸显。扎实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和“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严格落实意识形态责任制,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四风”突出问题得到有效整治,政府作风明显好转。大力精文减会,全面清理超标配车用房,完成公务用车改革,“三公”经费大幅下降。规范权力运行,完成权责清单等“七张清单”编制工作。完善事中事后监管,优化执法环境,全面推行“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模式。推行重大行政决策法制审核制度和政府法律顾问制度,“六五”普法全面完成,被评为“全国法治县创建活动先进单位”,“七五”普法顺利推进,法治政府建设成效显著。

认真执行人大决议决定,落实县政府重大事项向县人大及其常委会报告制度,坚持定期向政协通报制度。办结人大代表议案建议535件、政协委员提案502件。高度重视,认真办理人大议案,其中:关于提高城区饮用水质量的议案,累计投资2200万元,铺设自来水管道13.8千米,新建运行日处理2.2万吨除铁除锰净水厂,让居民喝上了放心水;关于加快城市道路及配套设施的议案,累计投资2.32亿元,新建、改造城区道路32条44.5公里,绿化道路18条40万平方米,高标准打造2.7公里景观大道;关于组建公交公司的议案,投资3607万元,投放公交车60辆,运营线路9条,同步建设配套设施,公共交通状况明显改善;关于新建农机市场的议案,投资1.2亿元,建成了占地118亩的新型农机市场,可容纳农机交易大户28户,年规划交易大小农机6万台(套),交易额30亿元以上;关于建设民俗文化博物馆的议案,已经完成高标准规划设计,拆迁区域签协议率达80%以上。

各位代表,2017年是本届政府圆满收官之年。我们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凝心聚力破解发展难题,保持了经济社会平稳发展的良好态势。预计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实现232.96亿元,增长4.1%。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5%、3.0%和6.0%。县本级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3.64亿元。500万元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08.69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42亿元。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7217元、14277元,同比分别增长9%、10%。

新型工业化进程不断推进。全年实施重点工业项目32个,新签约重点项目22个,签约额185亿元。“三大产业集群”不断发展壮大,支撑带动能力日益增强。玉王生物投资1.1亿元的热电联产动力站项目,建成投产。黄河龙生物投资3亿元的年产1000吨维生素B2项目,投入生产。开药集团一期投资10亿元的2000吨强力霉素项目,正在设备安装。华曙生物二期总投资10亿元的1万吨土霉素碱项目,启动建设。伊赛肉牛屠宰加工项目,主体完工,正在设备安装。牧原生猪投资4.1亿元的80万口生猪养殖项目加快建设,具备42.5万口生猪养殖规模,24万吨饲料厂完成厂房基础施工。洪泰农业投资4亿元的5万头肉牛良种繁育育肥基地正在建设。总投资14亿元,新开工建设光伏发电项目7个、16万千瓦,并网8万千瓦。普莱斯德一期年加工5万吨岩棉项目,当年建成投产。

农牧业基础地位不断稳固。完善基础设施,在开鲁镇、小街基镇、辽河农场等地建设5个玉米绿色高产高效示范区,建成了黑龙坝葡萄、飞机场大棚蔬菜等5个现代农业示范基地,同时还打造了一批特色产业示范村,为优化产业结构、推进粮改经粮改饲,探索了出路。全县农作物总播面积260万亩,调减玉米50万亩,种植红干椒50万亩、裸地蔬菜12万亩。生态造林7.14万亩,果品经济林达到10万亩,建成了东风果品经济林示范区。加快推进畜牧业,新增肉牛3.1万头、肉羊10万只、生猪30万口。健全服务体系,“三品一标”农产品认证面积90万亩。组建各类农牧民专业合作社35个。

现代服务业不断发展。综合物流园区建材城、汽贸城投入使用。扩建雨田农畜交易市场,年交易牛羊能力分别达到100万头、200万只。东蒙粮食物流园仓储能力达到30万吨,年可发送玉米60万吨。新建县级电子商务服务中心,入驻电商企业8家,建设村级电子商务服务站72家,开鲁邻里、美村优品等本地电商发展势头迅猛。启动全域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及重点旅游项目详细规划编制工作,精心打造“红色历史教育基地、绿色生态观光基地、历史和民俗文化旅游基地”三大文化旅游品牌。新建东方红村万亩红干椒等观光旅游示范区。提升金融保障能力,扩大“小微池”、“助保贷”规模,协调小微企业贷款46亿元,扶持中小微企业70余家。完成信用联社改制农村商业银行工作。

城乡环境不断优化。抢抓国家支持棚改的历史机遇,全面启动棚户区改造工程,完成南关核心片区1220亩土地、420座房屋征收,发放补偿款3.68亿元。完成7个片区68万平方米回迁房、5个片区25.7万平方米商业区、13.9万平方米滨水公园的规划、设计、土地挂牌等工作,具备开工条件。新增城区绿化面积7.8万平方米。编制完成各镇场总体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完成开鲁镇污水处理厂污泥无害化处理工程,东风镇污水管网、东来镇一体化污水处理设施完成土建工程。东风镇入选第二批全国特色小镇,开鲁镇被评为自治区级历史文化名镇。村屯环境综合管护做到了常态化。投资4500万元,改造“四好农村路”109公里。投资1.67亿元,改造农网线路489千米。

民生和社会事业不断改善。全力以赴抓好脱贫攻坚工作,围绕“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加大扶持力度,发放扶贫贷款1727户、7953万元,落实托管代养和资产收益5757户,户年均分红受益4500元,教育扶持1202人、576万元,大病救助900人、789万元,2126户、4494名贫困人口纳入低保,人身意外及大病和家财保险全覆盖,安置就业500人。完善了大数据云平台精准监管体系。开展了全县第三方模拟评估和扶贫档案规范化管理工作。通过有效扶持,今年实现8700人脱贫。扩大创业就业,新增城镇就业1550人,农牧民劳动力转移就业7.6万人次。特困供养和分散供养标准年人均提高1000元和1700元。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薄弱学校改造工作,投资1.7亿元,新建、改造校舍3.6万平方米、体育场地4.2万平方米,为39所义务教育学校购进了教学仪器设备。深化公立医院改革,抓好县域内医共体建设,实施了分级诊疗、双向转诊制度。围绕十九大召开、自治区成立70周年,开展系列文化活动。

各位代表,五年砥砺前行,五年加速发展。这五年,我们既经历了产业转型、结构调整的艰辛,也收获了城乡巨变、民生提质的喜悦;既承受了经济下行、增速放缓的压力,也提振了科学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信心。五年来,我们所展现的精神面貌昂扬奋进,所付出的艰苦努力俯仰无愧,所取得的发展成就有目共睹。成绩的取得是县委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县人大依法监督、县政协鼎力支持的结果,是全县人民同心同德、团结奋斗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奋战在全县各条战线的广大干部群众,向给予政府工作大力支持的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向离退休老同志,向关心支持开鲁发展的社会各界人士,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诚挚的感谢!

回顾过去五年,我们深切体会到,做好新时代政府工作,必须在以下五个方面继续保持和发扬:一是必须增强政治意识,对党绝对忠诚,严守政治规矩;二是必须坚持创新驱动,集聚创新要素,完善创新体系,加快动能转换,向创新要发展、要动力、要效益;三是必须坚持绿色发展,牢固树立环保安全生产理念,坚守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消耗上限;四是必须强化问题导向,不断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抓住用好机遇,勇于担当尽责,着力在破解难题中谋求发展;五是必须持续改善民生,加大资金投入,完善公共服务,促进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不断回应人民群众对幸福生活的新期待。

在总结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认识到,发展中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依然存在:一是思想解放程度还不够,先行先试的勇气不足,在转变职能、提高效能上还要下更大功夫;二是综合实力还不够强,产业结构不够优化,新兴服务业发展不快,全社会创新能力有待进一步释放;三是资源和环境约束趋紧,生态保护和污染防治任务日益紧迫。对这些问题,我们将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迎难而上、毫不懈怠,切实加以解决。

二、今后五年政府工作安排

今后五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第一个“百年梦想”的决胜期,是高标准完成“十三五”规划的冲刺期,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历史交汇期,更是开鲁加快发展的战略机遇期。

新一届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决策部署,深入落实县十二次党代会精神,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向实现现代化迈进为总目标,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努力开创县域经济发展新局面,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新开鲁而努力奋斗。

主要奋斗目标是:按照县委的安排部署,如期完成脱贫攻坚任务、实现区级贫困县摘帽;顺利完成“十三五”规划目标,圆满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各项指标,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开好局、起好步。

(一)深化改革开放,实施创新驱动,增创跨越发展新优势

坚持问题导向、需求导向,持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系统推进行政审批、财税金融、教育卫生、农村牧区等各领域改革,以改革的新成效推动各项工作不断取得新突破。始终把创新摆在发展的核心位置,推崇“工匠”精神,使创新驱动逐步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动力。深化校企校地合作,推进成果转化与生产需求对接,培育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品牌和持续创新能力的创新型企业,每年至少实施3个投资亿元以上的技改项目。加大玉米生物科技攻关,研发最新最优菌种。加强红干椒、牛、羊新品种研究,提升在国内同行业的市场“话语权”。制定最优惠的政策,提供最优质的服务,推动项目、资金、人才、技术等要素加速集聚。瞄准行业前沿,加强对经济发达地区、产业转移地区合作与开放,借船出海、借力发展,让更多具备高新技术、高附加值、高产出率和带动能力强的大项目落地生根、开花结果。五年内,力争新签约项目100个,到位资金375亿元。争取上级各类资金90亿元以上。

(二)加快产业发展,做强实体经济,培育转型升级新动能

深入推进工业强县战略。集聚主导产业,促进产业向绿色、高端、集约、高效方向转变。玉米生物科技产业,突出全株全产业链发展,打造淀粉、发酵制品、乙醇、医药化工等相对成型的系列循环经济链,提高玉米加工副产物综合利用水平,全面提升产品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全力解决供电、供汽、污水处理、中水回用和地下水源补给等产业发展支撑问题。到2022年,玉米生物科技企业发展到20家以上,年加工转化玉米300万吨,产值突破500亿元,建成全国具有知名度的玉米生物科技产业基地。绿色农畜产品生产加工输出产业,立足丰富的农牧业资源,在巩固完善现有加工企业的同时,推动产业向绿色、安全和品牌化方向发展。加大行业领军企业引进,加快构建辣椒产销联合体,提高规模化、标准化生产水平,让“红映开鲁、辣香天下”的红干椒品牌更加响亮,让“红干椒之都”的美誉更加厚重。肉牛、肉羊、生猪精深加工产业要着力打造集饲草种储、种源扩繁、疫病防治、规模养殖、精深加工、市场交易、质量追溯于一体的全产业链,到2022年,绿色农畜产品加工企业发展到50家以上,产值突破50亿元,打造国内具有一定影响力的绿色农畜产品生产加工输出基地。新型能源产业,坚持风电、光电、生物质发电有机结合,鼓励沼气发电、秸秆发电等生物质能源清洁高效利用,到2022年,累计风电并网200万千瓦、光伏并网100万千瓦,产值突破34亿元。加强工业园区建设,不断完善基础设施,打造高端生物医药产业园区,争创自治区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和重点循环经济园区。加快企业上市步伐,到2022年,新增“新三板”挂牌企业3-5家。

深入推进农业提质增效工程。继续优化调整农牧业结构,采取浅埋滴灌、水肥一体化等多种措施,建设高效节水工程200万亩。实施“良种工程”,积极推广红干椒、玉米新品种,打响一批具有影响力的知名农产品品牌。加快农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追溯体系建设,实现农畜产品从农田牧场到餐桌全过程溯源管理,到2022年,“三品一标”认证数量达到20个,生产基地面积达到180万亩。全县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95%以上。实施“增牛稳羊扩猪禽”发展战略,到2022年,牧业年度家畜存栏500万头(只)。提升农牧业产业化发展层次,探索“互联网+现代物流业”发展模式,打通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消费各个环节,推动千家万户的小生产与千变万化的大市场有效对接。围绕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三十年,完善土地“三权”分置制度,推动经营权流转,促进规模化发展。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实现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到2022年,全县新增龙头企业25家、示范合作社80家、家庭农场60家。

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服务业。增强生产性服务业配套能力,提高生活性服务业整体质量。到2022年,服务业增加值占比提高到39.3%以上,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0.8%以上。整合公路、铁路、航空、网络等有效资源,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建设布局合理、便捷高效、安全有序的现代物流体系,完成综合物流园区建设,打造县域商贸集散中心、日用百货物流中心、工业物流中心、冷链物流中心,把我县建设成为蒙东物流链条上的重要节点。依托红干椒市场和冷链物流中心,建设发展辣椒期货市场。积极发展电子商务业,完善农村牧区电商网络平台,依托平台抓好冷链物流加工、包装、配送,提高农产品快速送达能力,解决好农产品进城“最后一公里”问题,到2022年,村级标准电子商务服务站实现全覆盖,网上交易额突破10亿元。加快发展会展业,围绕玉米生物、绿色农畜产品、红干椒、新型能源等主导产业,办好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品牌会展。大力发展全域旅游、四季旅游,实施“旅游+”发展战略,促进旅游与其它各业融合发展,着力构建以温泉度假养生、文化旅游、乡村休闲、户外运动为主的旅游体系,到2022年,打造10个县级乡村旅游示范村。全力提升金融支撑能力,银行业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保持10%增速。引导融资担保公司规范运营,年融资1亿元以上。引进和组建各类金融机构,农村服务网点实现全覆盖。

(三)强化城乡统筹,注重协调联动,塑造城市发展新品质

按照城市建设总体规划,统筹空间、规模、产业三大结构,抓好规划、建设、管理三大环节,完善生产、生活、生态三大功能,打造现代化宜居宜业新城。按照高绿化、低密度、人车分流、商住分离的原则,全面实施棚户区改造工程,高标准的住宅小区、商业区、公园绿地、公共服务设施等全部建成,实现新老城区完美连接。优化城市空间布局,完善城市功能,启动老城区控制性详规,提升城市品位,让城市更美丽、居住更舒适,建成区面积达到16平方公里。统筹推进城市配套管网建设。城区绿化覆盖率达到35.1%,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0.5平方米,人均道路面积达到18平方米。集中供热率达到100%,燃气普及率达到90%。新建供水厂1座,配套新建供水主管网32公里。完成城区公厕改造。强化城市信息网络建设,打造智慧县城。启动重点镇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各镇场垃圾、污水处理设施,实现城乡垃圾、污水一体化处理。推动农村牧区厕所标准化建设。健全公共基础设施,建成通用机场,建设开库高速路,筹建开鲁-东来铁路物流内陆港项目,新建城区高标准道路25.5公里,启动通村水泥路升级改造工程。

(四)坚持共建共享,努力改善民生,顺应人民群众新期盼

坚持大扶贫格局,举全县之力,汇全民之智,坚持工作向脱贫攻坚聚焦、资源向脱贫攻坚聚集、力量向脱贫攻坚聚合。注重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巩固精准脱贫成果,有效防止返贫现象,确保区级贫困县“脱贫摘帽”。同时,全力抓好城区贫困人口脱贫工作,在小康路上不让一人掉队。认真做好创业就业工作,年均新增城镇就业1500人以上,农牧民工转移就业7万人以上。实施全民参保计划,持续提高养老、医保、低保和五保标准,形成多层次、广覆盖的社会保障体系和救助体系。统筹教育、卫生资源,按照“做优县级学校、医院,做强镇级学校、卫生院,抓好村级学前教育、卫生室”理念,满足就近就学就医需求,坚持重心下移,在人员配备、项目争取、人才引进方面向基层倾斜,最大限度减轻家庭负担。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深度挖掘麦新红色文化资源,发展壮大文化产业,建立遍布城乡、面向全民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切实抓好安全生产、应急救援、食品药品安全和信访维稳工作,严厉打击违法犯罪活动,使社会更加和谐稳定。

 

(五)突出绿色发展,狠抓环境治理,构建美丽开鲁新色彩

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执行最严格的生态文明建设考核评价、生态环境损害责任终身追究、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等制度,提高环境监管能力,认真治理环境突出问题。严守耕地、基本草原、林地等生态红线,推进多规合一,坚持“一张图”管理。坚持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并举,造、管并重,五年内造林100万亩,其中林果面积达到30万亩,打造生态林果大县。建设人工草地20万亩。加强饮用水源地保护,全面落实“河长制”,抓好境内“引绰济辽”输水工程建设。推进生态镇村创建,到2022年,市级生态村数量达到60%以上。

(六)全面从严治政,加强自身建设,开创政府工作新局面

按照为民、务实、清廉要求,秉承创新实干理念,高标准、创造性开展工作,扎扎实实做好政府每一项工作。坚持党的领导,坚决服从县委正确领导,坚持主动作为、主动担当,发扬“钉钉子”精神,认真抓好决策部署的贯彻落实。推行重点工作项目化管理,把各项决策部署落实到事,落实到人,落实到具体措施,落实到时间节点,确保按时保质保量完成。牢牢把握意识形态工作主动权,旗帜鲜明反对和抵制各种错误观点。严格依法行政。全面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法治政府建设的意见,严格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履行职责。进一步完善决策机制,健全重大行政决策合法性审查、风险评估、责任追究等制度。主动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认真落实政府重大决策出台前向县人大及其常委会报告制度,全力做好代表议案建议办理工作,进一步提高政府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水平。自觉接受政协的民主监督,实施好政府工作协商计划,广泛听取工商联、无党派人士的意见建议,认真办理委员提案。提升行政效能。坚持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切实做好权力“减法”和服务“加法”,减少审批环节、缩短审批时限、提高审批效率,创建高效便捷的政务环境。加强政府绩效管理,对重大决策部署、重点工作跟踪督导问效,坚决整治庸政懒政怠政行为,提升政府执行力和公信力。深化廉政建设,认真履行“一岗双责”责任制,不折不扣执行中央“八项规定”,严控“三公”经费,严格公共资源交易管理,强化行政监察和审计监督,构筑“不能腐、不敢腐、不想腐”的制度防线,积极营造风清气正的政务环境。

三、2018年工作安排

2018年,是贯彻落实“十九大”精神的关键之年,是新一届政府的开局之年,也是实施“十三五”规划的攻坚之年,做好全年的工作至关重要。

主要奋斗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500万元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7%,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7%,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7%、8%。

围绕上述目标,我们要重点做好七方面工作。

(一)坚定不移推进改革开放,全面提升经济发展活力

坚持把改革创新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各个领域、各个环节,敢于先行先试,敢于开拓进取,实现改革与开放互促共进,不断谋求发展新突破。

全方位扩大对外开放。深入贯彻落实“开放转型”战略,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丰富产业链、完善产业链。以“三大产业”、新兴产业为主攻方向,积极开展专业招商、链式招商、联合招商。力争年内亿元以上项目落地12个,到位资金80亿元。争取上级各类资金18亿元以上。

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延伸产业链,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在产业发展中的引领作用,打造引智引资科技成果转化服务平台。依托玉王生物、黄河龙生物、华曙制药、开药集团研发中心和昶辉生物院士工作站,推进产学研合作,鼓励企业用高新技术和先进实用技术提升传统工艺,培育创新创业基地。实施人才强县战略,建立人才引进、激励、保障机制,集聚高端创新人才,注重培养本土行业领军人才。

优化投资服务环境。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降低企业融资门槛。全面清理和规范审批、收费等项目,简政放权、放管结合、服务到位,为项目提供全方位、一条龙服务,打造优质高效的营商环境。完善县级政策措施,对重点企业、项目做到一名县处级领导包联、一个部门推进、一个专人服务的“三个一”制度,提振实体企业发展信心。优化对中小微企业的公共服务,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提供宽松的发展环境。

(二)坚定不移推进工业经济转型升级,全面提升新型工业化水平

加快构建多元发展、多极支撑的现代产业体系,强实体、兴产业,提品质、增效益。年内,培育新产业链2个,工业经济增长6%以上,实施亿元以上项目10个,新增规模企业2户,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40亿元。

持续做大“三大产业集群”。坚持做精主业与做强辅业并重,形成干强枝繁叶茂的产业发展新格局。玉米生物科技产业。支持开药集团、华曙生物、玉王生物等与国内外行业领军企业进行上下游项目对接,推进产业深度融合,实现产品向精深加工、循环经济发展。推动华北制药集团3万吨维生素C、大成药业原料药建设,确保开药一期、华曙二期等项目投产,推动产业由医药中间体向片剂针剂、食品保健品转变,提高产品附加值。绿色农畜产品生产加工输出产业。重点抓好龙头企业建设,推进伊赛肉牛屠宰加工、饲料厂和昶辉甜菊糖深加工等项目建设,争取早日投产运营。推动牧原生猪养殖、洪泰肉牛良种繁育项目建设,完成养殖场、牛舍等基础设施。建设雨田农畜交易市场电子交易平台,促进全县肉牛产业向大市场、大加工、大养殖、大繁育方向发展。加大红干椒知名加工企业引进,做强红干椒产业链。新型能源产业。准确把握国家新能源政策导向,适时调整建设规模,推动产业上水平。突出抓好朝日、华太、九日和普阳等屋顶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建设,力争年内并网发电。普莱斯德二期10万吨岩棉、连云生物5万千瓦沼气发电等项目开工建设,年内投产。

打造高品质园区。完善配套园区产业发展要素,力争功能全、服务优、成本低。引进规划建设园区热电联产项目,新建66千伏园区变电站,解决企业用电、用汽问题,打造企业电力、蒸汽低成本洼地。完成园区5万吨污水处理厂续建、道路地下管网配套及附属工程。筹建园区大型公共货场,解决企业生产资料、产品运输问题,打造自治区级重点工业园区。

(三)坚定不移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全面提升现代农牧业层次

建立健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发展现代农牧业,促进农牧民增收。

夯实农牧业基础。实施农业高效节水项目70万亩,集中建设林果经济、红干椒、新品种培育等8个高效节水项目区。抓好防洪等水利工程建设,实施新开河、西拉木伦河治理工程。积极争取国家农机补贴资金,重点向各类合作社倾斜,推动农业标准化生产,规模化、产业化经营。投资2.06亿元,实施农网改造工程,新建66千伏变电站1座、改扩建2座,架设10千伏以下线路279千米、低压线路248千米,基本解决农业用电高峰期拉闸限电问题。

优化农牧业结构。坚持为养而种、为加而种、为市场需求而种的理念,全县农作物总播面积控制在260万亩,其中玉米140万亩,红干椒等其它特色经济作物120万亩。鼓励甜叶菊、中草药由订单式种植向引进加工企业、实现龙头引领转变,扩规增效。推进肉牛、肉羊、生猪标准化生产,突出抓好肉牛规模化、全产业链发展,新建棚舍20万平方米、窖池15万立方米,建设1万只肉羊、3万口生猪标准化示范基地,新增肉牛10万头、肉羊20万只、生猪30万口。继续推广普及“三化两贮”技术,发展青贮、人工牧草种植,秸秆转化利用率达到90%以上。强化农畜产品质量监管,“三品一标”农产品认证面积达到110万亩。发展订单式、产业融合式特色农牧业,推进“互联网+”、“生态+”现代农牧业,注入智慧农牧业、信息农牧业元素,提升农牧业生态、健康价值。

健全农牧业服务体系。推进农牧业科技信息服务全覆盖,建设玉米和红干椒区域标准化服务、推广平台,探索建立农牧业发展可溯源全方位服务体系。全面完成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健全土地经营权流转市场服务体系,全年流转土地50万亩,农村产权交易平台启动运营。组建各类农牧民专业合作社35个,规范镇级基层供销社2家。统筹做好牲畜养殖、标准化种植、节水技术应用、农机安全生产等实用技术培训。抓好防汛抗旱工作,做好灾害性天气预报预警信息发布。

(四)坚定不移推进城乡一体化,全面提升宜居宜业新环境

统筹推进新型城镇化与新农村新牧区建设,构筑以县城为中心、特色小镇为节点、美丽乡村为基础、交通干线为主轴的新型城镇化体系。

加快推进棚户区改造工程,2018年计划投资19亿元,完成一期3300套棚改工程,启动二期5600套棚改工程各项前期工作,做好棚户区各项配套工程。新建1.97万平方米红色传承民俗文化街区,全力推进民俗文化博物馆建设。实施城市西出口道路拓宽工程。启动二水厂水源地保护区内森林公园建设。抓好“自治区级卫生县城”和“自治区级园林城市”创建工作。全面实施城市旱厕改水厕工程。抓住东风镇列入国家级特色小镇契机,全面做好镇区规划指导,完善红干椒市场和商业街建设,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辣椒特色小镇。推进小街基镇、东来镇垃圾填埋场和小街基镇污水处理工程。省道208线全线通车,明仁大桥、三义井-他拉干扶贫公路力争通车。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健全卫生和基础设施综合管护长效机制,巩固美丽乡村建设成果。

(五)坚定不移推进经济转型,全面提升现代服务业品质

着眼优化结构、提升水平,构建与现代产业、社会需求相适应的产业体系,打造经济增长新引擎。

突出抓好商贸物流业。加强基础设施和服务体系建设,完成综合物流园区游泳馆、影院、美食街等配套基础设施建设。通过市场化运作,规划建设冷链物流园区。启动建设二手车交易市场、中心农贸市场。巩固提高“国家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建设成果,完善电子商务三级物流体系,建设村级标准化服务站点170个以上。深入实施电商品牌战略,提高开鲁红辣椒、“东乡飘”香瓜、“茉莉香”葡萄等品牌产品网上交易额。推动电子商务企业与农村牧区邮政公司、“万村千乡市场工程”、交通运输等既有网络和优势资源对接,构建农畜产品进城、工业品下乡的双向流通体系。

不断壮大文化旅游产业。围绕“旅游+”发展战略,主动对接通辽市“对内微循环、对外大连通”旅游规划,完善县域旅游整体规划、重点项目规划。挖掘地方特色资源优势,打造红色旅游、乡村旅游、文化旅游三条轴线,继续办好古榆文化、赛马节等系列活动,完成麦新烈士陵园纪念馆布展、县博物馆重新布展。积极招商引资,力争启动温泉开发建设。完善旅游景点基础设施,积极创建自治区星级农家乐。加快发展文化、会展、社区、家政服务等新兴业态。

全面提升金融服务保障能力。深化金融体制改革,积极落实“去杠杆”调控任务。推进信用体系建设,开展“两权”抵押贷款工作,力争贷款规模1亿元以上。协调引进内蒙古银行。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鼓励有实力企业在“新三板”挂牌上市。加强政银企对接,有效解决中小企业“贷款难”问题。

(六)坚定不移推进民生福祉,全面提升开鲁幸福指数

深入推进脱贫攻坚工作。强化镇场主体责任、嘎查村直接责任、干部包扶责任,加大资金投入力度,整合资金3.2亿元用于扶贫,齐心协力推动精准扶贫措施落地见效。突出抓好产业扶贫,实现建档立卡户无息扶贫贷款全覆盖。加大健康扶贫力度,贫困户只需承担住院和门诊特慢病治疗合规医药费用的3%,因病致贫、返贫得到有效解决。拓宽教育扶贫范围,将贫困家庭在校就读的硕士生、博士生纳入补贴范围。设立精准扶贫“爱心超市”,实行贫困户自身脱贫积分制,通过积分购物,鼓励贫困户自立自强。对因病、因灾或意外事故造成致贫、返贫倾向的农牧户,进行有效帮扶。2018年,确保现行标准下我县农村牧区贫困人口如期脱贫,基本消除绝对贫困现象。

持续保障和改善民生。抓好创业就业工作,创建1-2处创业孵化基地,落实高校毕业生创业就业政策,推动农牧民工转移就业。推进医疗养老保险工作,落实好全国联网和跨省异地住院直接结算工作。落实失地农民养老保险政策,提高医疗、养老保障水平。优先发展教育,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通过自治区验收和国家认定。投资1442万元,建设4所镇级中心校教师周转宿舍、4所镇级学校运动场配套设施。抓好开鲁职中自治区级示范校创建工作。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有计划补录专业教师,强化师德师风,选派骨干教师到农村薄弱学校支教。全面提高人民健康水平,推进县域内医共体建设。投资5906万元,完成蒙医院和大榆树、东风、小街基3所卫生院业务综合楼项目建设。开展文化“三送”、“六进”活动,以麦新文化艺术节和古榆文化周等群众文化活动品牌为基础,积极组织开展好系列文化活动。

加强社会治理创新。牢固树立“隐患就是事故、事故必须处理”的理念,从严从实抓好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加大各领域安全生产监管和执法力度,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管理,完善装备、充实力量、加大执法,确保人民群众饮食用药安全。扩建小食品加工园区,加强城镇食品加工作坊的清理,力争做到应进必进。健全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依法打击和惩治“黄赌毒、黑拐骗”等违法犯罪活动,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坚持依法分类处理信访问题,构建访调对接新机制,推进阳光信访、责任信访和法治信访。探索启动城市综合执法体制改革,提升政府治理能力和管理水平。

(七)坚定不移推进绿色发展,全面提升生态文明建设水平

牢固树立生态优先的绿色发展理念,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加快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

扎实推进生态工程建设。以经济林建设为重点,围绕国道303线和开八公路沿线,全年造林40万亩,其中发展果品经济林7万亩。加强苗木基地建设,在国有林场发展自育苗木基地2100亩。完成268个村屯绿化补植补造。落实好基本草原划定和草原确权承包工作。强化生态执法能力建设,坚决制止“三滥”行为,维护好自然生态。

强化生态环境治理。全面落实主体功能区规划,建立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监测预警机制。抓好大气、水、土壤污染等突出环境问题,持续实施大气污染防治行动。实施最严格水资源、水环境监管制度和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强化土壤污染管控和修复。加强固体废弃物、污泥、垃圾综合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综合防治农业面源污染,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严厉打击企业违法排污行为,建立环保信用评价、信息强制性披露、严惩重罚等制度,推进工业污染源全部达标排放。

各位代表!开鲁这一方热土,正焕发出蓬勃发展的生机与活力。开鲁广大干部群众,正迸发出奋发向上的干劲与激情。开鲁走过了拼搏发展的五年,今天又站在了全新发展的起点,重塑辉煌,再铸伟业,是新时代赋予我们的光荣使命。我们将在县委的坚强领导下,以昂扬进取的精神状态,以只争朝夕的豪迈干劲,以众志成城的强大合力,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夺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