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文化事业发展规划]市文化事业发展规划

时间:2021-10-10 16:19:07 工作计划

*至2010年,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时期,也是文化事业繁荣发展的关键阶段。安阳市委八届七次全会确立了“农业立市,工业强市,三产富市,文化兴市”的基本思路,为进一步促进全市文化事业的繁荣发展,实现我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建设豫北区域性中心强市的宏伟目标,根据我市文化事业发展实际,特制定我市“*”文化事业发展规划。

一、“十五”期间文化事业发展现状

“十五”期间,全市文化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努力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文艺“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紧紧围绕全市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大力推进文化事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为我市的两个文明建设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文艺创作与生产成绩显著。几年来,全市文艺工作者以繁荣文艺创作与生产为首要任务,相继创作了《大渡壮歌》、《商颂》、《甲骨惊魂》、《殷都春秋》、《玄鸟西翔》、《故道情》等一大批贴近时代,贴近生活,弘扬主旋律的戏剧和文艺作品。其中,《大渡壮歌》荣获全省第九届戏剧大赛银奖,舞蹈《扇韵》获全国第九届群星奖银奖,大型豫剧《故道情》获全省“五个一”工程奖。为加强对崔派艺术的研究和发掘,出版了《崔兰田传》、《崔兰田艺术研究》,完成了崔兰田戏曲音配像工程。

社会文化事业蓬勃发展。围绕全市中心工作,开展节庆文化活动、广场文化活动、专题文化活动及社区文化活动320余项。其中,配合全市“一申四创”工作、公民道德建设宣传、抗击“非典”等活动,连续举办“欢乐今宵”双百场文艺演出、元宵戏曲晚会、*-*年中国·安阳殷商文化旅游节等,给广大群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参加省级以上演展赛事活动百余项,获各类奖项近400项,为我市争得了荣誉。

农村文化建设迈上新台阶。深入开展创建文化先进县(市)、文化建设先进乡镇、先进文化大院和百强文化站、民间艺术基地等活动。“十五”以来,林州市先后被命名为全国文化模范地区、“河南省文化先进县”;汤阴县(剪纸)、内黄县(农民画)被命名为“全国民间艺术之乡”;安阳县曲沟镇(抬阁)被命名为“河南民间艺术之乡”;林州市城郊乡文化站等6个文化站被命名为“河南省百强文化站”。几年来,我市坚持开展多种形式的文化下乡活动,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文化设施建设有了较大进展。“十五”以来,全市各级政府加快基层文化设施建设步伐,克服重重困难,先后完成了安阳市群众艺术馆、安阳文化艺术学校教办楼、市解放影剧院改造、林州市“三馆”等一批建设项目。目前,全市共有县级图书馆5个,博物馆3个,文化馆、文化分馆11个。2003年安阳市图书馆、博物馆综合大楼正式动工,“两馆”规划占地102亩,建筑面积39248平方米。

文物保护与利用成效显著。以殷墟申报世界文化遗产为龙头,加强殷墟保护与利用工作,按照殷墟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要求,完成了规划、展示和文本编制等工作。配合“四创”工作,累计投入2000余万元,实施了袁林神道开通、天宁寺整体保护性修复和明、清仓巷街的翻建等工程。全市考古发掘工作配合城市基本建设,完成钻探面积300余万平方米,出土了一大批有较高学术价值的文物资料。同时,强化和落实文物安全责任制和安全防范措施,连续十年实现了馆藏文物安全年。

文化市场健康有序发展。几年来,认真贯彻“一手抓繁荣,一手抓管理”的方针,配合全市“一申四创”等工作,组织开展了中小学校周边环境专项治理、暑假期间网吧专项治理等活动,共组织全市规模集中行动百余次,查处了一批违法案件,有效地净化了文化市场。同时,坚持用法律法规规范经营者的经营行为,提高经营者遵纪守法的自觉性,培育、引导文化市场健康有序发展。目前,已基本形成了包括音像、文化娱乐、演出、艺术培训等综合型文化市场体系,各类经营场所已愈千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