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讲坛平语近人第一集】百家讲坛之平语近人第二集治国有常民为本观后感10篇

时间:2021-10-10 13:31:31 工作计划

百家讲坛之平语近人第二集治国有常民为本观后感一篇

由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联合创作的《百家讲坛》特别节目---《平“语”近人――习近平总书记用典》第二集阐述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从习近平总书记一系列重要讲话、文章、谈话中所引用“治国有常民为本”为切入点,推动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广泛传播。

心中有民才能得民心。老百姓是天,老百姓是地。忘记了人民,脱离了人民,我们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就会一事无成。我们要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始终接受人民群众批评和监督。心中常思百姓疾苦,脑中常谋富民之策。我们党要永远赢得人民群众的信任和拥护;我们的事业要始终拥有不竭的力量源泉。

落实到位才能得民心。“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要落实到位的前提是广大党员干部要始终坚持求真务实,敢于担当。当前,有的党员干部官僚主义严重,嘴上天花乱坠,做事推诿拖延,对群众敷衍了事。有的党员干部做事简单粗暴,不切实际,对群众颐气指使,呼来喝去。更有一些人,想法设法从中牟利,将黑手伸向群众利益。不但将党和政府的利国利民的好政策办成了损民害民的坏举措,更严重损害了党群、干群关系以及党和政府的信誉。说一千道一万,不如做给老百姓看。只有让老百姓得到公平、公正、公开的待遇,老百姓才能拥护你、支持你。

改善民生才能得民心。无论经济形势如何风云变幻,不管改革发展遭遇多少阻力,民生建设只会加强不会削弱,民生改善只会前进不会停滞。筑牢社会主义的发展基础,必须在发展经济同时大力推进民生改善,进一步织密扎牢民生保障网,让民生项目含金量真正转变成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度。

有关平“语”近人的文章:

平“语”近人观后心得体会10篇平“语”近人之腹有诗书气自华学习心得4篇平“语”近人之腹有诗书气自华观后感《平“语”近人》第三集国无德不兴心得体会观《平“语”近人》第六集“只留清气满乾坤”心得体会5篇平“语”近人—习总书记用典第九集:恶竹应须斩万竿解说词平语近人第二集治国有常民为本解说词平“语”近人第二集 治国有常民为本观后心得治国有常民为本观后感3篇百家讲坛之平语近人第一集一枝一叶总关情心得体会10篇百家讲坛 平语近人 观后感 13篇百家讲坛平语近人观后心得篇15篇篇百家讲坛“平语近人”观后感篇10篇《平语近人》第七集《绝知此事要躬行》心得体会5篇《平语近人》第九集《恶竹应须斩万竿》心得体会5篇

百家讲坛之平语近人第二集治国有常民为本观后感二篇

《平“语”近人――习近平总书记用典》第二集“治国有常民为本”,总书记最关心的还是老百姓的生活问题,“仁政”在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的诸多举措中都有体现。从“全面深化改革”到“精准扶贫”,从“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到”乡村振兴战略”,从规劝年轻人“少熬夜”到“呵护好孩子们的眼睛”等等一系列方针政策都是为了让老百姓共享改革发展成果,让老百姓能有更多实惠,有更多的获得感、安全感和幸福感。

重民生才能体民情。“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以人民为本的思想在现在的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环节都有体现。

兴民德才能促民业。“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教民以德、教民以善、教民以廉耻、教民以诚信、教民以自律、教民以人伦”。要兼顾大德和小德,要培养社会公德、家庭美德,提升个人道德,“兴民德”是国家发展到一定阶段的“题中应有之义”。 习近平总书记对于这个问题是这样看的,“见善则迁,有过则改”。简单的八个字要求我们每个人都要积极进取、苦练内省、见贤思齐。同时,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是必须做的。

得民心才能筑民基。“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老百姓是天,老百姓是地,忘记了、脱离了人民,就会成为无水之源、无本之木。深刻认识到人民的重要作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党为民的重要体现,只有不断改善民生才能赢得民心,这是辩证的。

“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金奖银奖比不上老百姓的夸奖”。人民利益高于一切,人民所向往的就是共产党的奋斗目标。在总书记眼里只有“得民心才能筑民基”。

百家讲坛之平语近人第二集治国有常民为本观后感三篇

“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出自《淮南子·氾论训》。这句话的意思是非常明白、非常简单的,很容易懂。也就是说治理国家的原则,最根本的就是要利民。利民呢,就是要让老百姓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

在《百家讲坛》特别节目《平“语”近人――习近平总书记用典》中,选取了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使用的“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这一典故,充分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对于人民的深厚感情和为人民谋幸福的情怀。

习近平总书记说,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是一个抽象的、玄奥的概念。不能只停留在口头上,止步于思想环节,而要体现在经济社会发展各个环节。要坚持人民主体地位,顺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这段话不仅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以民为本的情怀,也是广大基层干部必须身体力行的重要旗帜。而举全国之力开展精准扶贫工作,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就是以民为本的重要体现。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们党对全国人民的庄严承诺,只有始终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真正做到为人民造福,执政基础才能坚不可摧。只有全体人民过上了好日子,才能进一步巩固党的执政基础。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也是全国人民的共同愿望。自开展“两不愁三保障”为脱贫目标攻坚战以来,新疆各族党员、干部积极响应,认真履行,扎扎实实将此项任务全面展开。虽然还有条件较差、基础较弱、贫困程度较深的地区和群众需要我们去帮助,脱贫攻坚依然任务艰巨,但是,只要我们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精准扶贫思想,立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以攻坚克难、勇往直前的决战精神,紧扣“两不愁,三保障”这把尺子,补齐短板,精准发力,集中力量重点战胜各项困难,就能夺取脱贫攻坚战全面胜利,确保兑现我们的承诺。

在《百家讲坛》特别节目《平“语”近人――习近平总书记用典》中,所展现的内容结构既有“原声微视频”,又有“思想解读”,既有“经典释义”,又有“现场访谈”,既有“互动问答”,也有“经典诵读”,六个环节丝丝入扣,将总书记用典深入浅出地呈现出来,让人在学习思想和领悟经典中获得教益、提升境界。大家一致表示,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永远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干在实处、走在前列,为建设更加富裕文明和谐美丽新疆作出新的贡献。

我们作为新疆的一员,我们就是新疆的人民,只有新疆稳定发展,我们才能更好的生活和学习,更好的为新疆的繁荣昌盛出一份力。学习贯彻总书记讲话精神,最重要的是深入学习领会,全面准确把握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更好的指导实践,推进工作。

百家讲坛之平语近人第二集治国有常民为本观后感四篇

人民,乃是国家得以存在的基石,只有顺从民众的心意、去做利于百姓的事情,这个国家才能长治久安,“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便是如此。一个国家的安定和谐都与百姓民生的重视息息相关,爱民则国兴,厉民则国衰。

利民之心爱民之情一直是为政者所必需的情怀,唐太宗李世民深谙治国爱民之道,能够体恤民情体察百姓疾苦,正是有了他对于人民“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独到见解和实际运用,才会形成后来一番美谈的贞观之治。

要做到以利民为本就要牢牢把握三个方面:第一,重民生。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让人民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当然,要让老百姓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绝不是一句空话,要体现在解决老百姓最关心、最现实、最实际的民生问题上;体现在一系列相关的制度、政策、法律、法规的落地、落实上。

第二,兴民德。 “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说明物质财富对一个人的重要。你饿着肚子讲道德、讲文明、讲礼仪,不现实。“兴民德”需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德有大德,也有小德,核心价值观就是一种德。既是个人的德,也是社会的德、国家的德。对一个国家和民族来说,最持久、最广泛、最深层的力量,就是全民共同认同、遵循和恪守的核心价

第三,得民心。“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这个道理我们必须牢记,任何时候都不能忘却。老百姓是天,老百姓是地。忘记了人民,脱离了人民,我们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就会一事无成。我们要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始终接受人民群众批评和监督。心中常思百姓疾苦,脑中常谋富民之策。使我们党,永远赢得人民群众的信任和拥护,使我们的事业,始终拥有不竭的力量源泉。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致力于全面深化改革,凡事无不以人民满意为最高标准,努力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担任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的组长,带头排除了一个又一个改革路上的障碍,迎难而上啃掉了一个又一个“硬骨头”,革除与民争权争利的沉疴积弊,让亿万人民得到了实惠。“善为国者,遇民如父母之爱子,兄之爱弟,闻其饥为之哀,见其苦为之悲。”这是领导干部爱民情怀的真实写照。

百家讲坛之平语近人第二集治国有常民为本观后感五篇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要想树木生长得茂盛,必须稳固它的根部,因为根深方能叶茂;要想水流潺潺,经久不息,必须疏通它的源头,源远才能流长。同样的道理,如果想使国家安定,统治稳固,就必须积聚道德和仁义。人民是一个国家的基础和希望,我们党员干部作为人民的公仆,要一心一意的为人民服务。看了《平“语”近人――习近平总书记用典》第二集)之后,我对此感悟颇深,作为一名基层的党员干部,我们就要想人民之所想,急人民之所急,干人民之所需,真正把人民放在自己的心上,捧在自己的手里,这样才能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一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奉献出自己的一份“正能量”。

重民生,要让仁政落实地。作为我们基层的党员干部,要重民生,决不能停留在思想阶段,而是以老百姓的利益为出发点,体现在社会经济发展的各个方面,就是要落实好国家的惠民政策,在精准扶贫方面不拉下一位贫困人民,在治理污染方面,要坚决打击,不讲人情面子,要坚守自己的原则,坚守自己的底线,要做到时刻做到慎独、慎微。荀子曾说过: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道路虽近,不走就不可能到达;事情虽小,不做就不会成功。在我们基层没有轰轰烈烈的大事,都是服务于人民的“小事”,但人民的事情无小事,社会的发展,国家的富强,离不开人民群众的支持,在治国理政中依靠人民,服务人民,落实人民的殷殷期盼才是仁政的理念。

兴民德,要让仁政入人心。我们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化历史源远流长,有璀璨的优秀的文化宝库,虽然近代我们落后过、挨打过,但经过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的经济取得了瞩目的成就,也成为了世界上第二大经济体,人民群众富裕了,但是当今社会仍存在许多失德的现象,许多人不讲个人美德,不遵守社会公德,缺少职业道德,俗话说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在我们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背景下,兴民德的体现就是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让其深入人民心中,除了需要我们每个人共同的努力外,还需要国家正确引导,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最持久、最广泛、最深层的力量。

得民心,要让仁政常态化。基层的工作确实复杂,事情较多,作为一名基层的党员干部,首先要有一个耐心的工作态度,有一个积极的工作原则,要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衡量一切工作得失的根本标准。习近平总书记同样指出,把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习总书记“好后生”的故事表明,自始至终心里想的是老百姓的事,自始至终是在帮老百姓做事,这就是得民心。要赢得民心,要在精准扶贫、乡村振兴、养老服务、科技发展、生态环保方面有一个长期奋战的准备,做这种工作不在一时,重在长久,除了需要我们基层干部有一个长期为人民服务的理念态度外,更需要国家政府制定相关的法律制度来制约,社会的发展离不开人民,我党定要了解人民、依靠人民、服务人民,从而汇聚民心,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百家讲坛之平语近人第二集治国有常民为本观后感六篇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要想树木生长得茂盛,必须稳固它的根部,因为根深方能叶茂;要想水流潺潺,经久不息,必须疏通它的源头,源远才能流长。同样的道理,如果想使国家安定,统治稳固,就必须积聚道德和仁义。人民是一个国家的基础和希望,我们党员干部作为人民的公仆,要一心一意的为人民服务。看了《平“语”近人――习近平总书记用典》第二集)之后,我对此感悟颇深,作为一名基层的党员干部,我们就要想人民之所想,急人民之所急,干人民之所需,真正把人民放在自己的心上,捧在自己的手里,这样才能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一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奉献出自己的一份“正能量”。

重民生,要让仁政落实地。作为我们基层的党员干部,要重民生,决不能停留在思想阶段,而是以老百姓的利益为出发点,体现在社会经济发展的各个方面,就是要落实好国家的惠民政策,在精准扶贫方面不拉下一位贫困人民,在治理污染方面,要坚决打击,不讲人情面子,要坚守自己的原则,坚守自己的底线,要做到时刻做到慎独、慎微。荀子曾说过: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道路虽近,不走就不可能到达;事情虽小,不做就不会成功。在我们基层没有轰轰烈烈的大事,都是服务于人民的“小事”,但人民的事情无小事,社会的发展,国家的富强,离不开人民群众的支持,在治国理政中依靠人民,服务人民,落实人民的殷殷期盼才是仁政的理念。

兴民德,要让仁政入人心。我们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化历史源远流长,有璀璨的优秀的文化宝库,虽然近代我们落后过、挨打过,但经过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的经济取得了瞩目的成就,也成为了世界上第二大经济体,人民群众富裕了,但是当今社会仍存在许多失德的现象,许多人不讲个人美德,不遵守社会公德,缺少职业道德,俗话说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在我们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背景下,兴民德的体现就是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让其深入人民心中,除了需要我们每个人共同的努力外,还需要国家正确引导,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最持久、最广泛、最深层的力量。

得民心,要让仁政常态化。基层的工作确实复杂,事情较多,作为一名基层的党员干部,首先要有一个耐心的工作态度,有一个积极的工作原则,要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衡量一切工作得失的根本标准。习近平总书记同样指出,把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习总书记“好后生”的故事表明,自始至终心里想的是老百姓的事,自始至终是在帮老百姓做事,这就是得民心。要赢得民心,要在精准扶贫、乡村振兴、养老服务、科技发展、生态环保方面有一个长期奋战的准备,做这种工作不在一时,重在长久,除了需要我们基层干部有一个长期为人民服务的理念态度外,更需要国家政府制定相关的法律制度来制约,社会的发展离不开人民,我党定要了解人民、依靠人民、服务人民,从而汇聚民心,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百家讲坛之平语近人第二集治国有常民为本观后感七篇

在习近平总书记的治国理政的思想当中,对于传统的仁政思想,有很多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笔者在此就学习《平语近人》的“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这一段谈谈自己的体会与见解。

古语:“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语出《淮南子?氾论训》;“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出自《尚书?五子之歌》,都是强调国家的根本是人民,人民安居乐业则国家太平,治理国家虽然有常规,但必须以便利民众为根本。

今天,我们共产党人在前进的道路上,仍然吸吮着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漫长奋斗积累起来的养分。习总书记的讲话、文章、论述当中,经常提及“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这样的重要利民思想。十九大报告中,一共提起203次人民,可见人民二字的分量,人民始终是总书记心中的牵挂;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共产党人的奋斗目标。治国有常民为本,着重强调的是三个方面:重民生、兴民德和得民心。

重民生;

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让人民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这绝对不能是一句空话。比如说,我们光华村是一个城乡结合的社区,在我们的光华花苑住着的老百姓都是土生土长的农民。他们热爱庄稼,珍惜土地,住到光华花苑之后,仍然想要利用少有的地方种植一些葱蒜。这样的做法,导致群众需求与我们的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改革之路产生了矛盾。对于基层干部来说,如何处理好这件事,关系到政策的落实和群众的幸福感。我们考虑,可以集中一片区域,供百姓种植葱蒜,如此一来,既能保证创文工作进行,又让百姓满意。总之,想要让老百姓过上幸福的生活,不能停留在口头上,要及时的了解人民群众的需求要切实解决老百姓最关心、最现实、最实际的民生问题,让老百姓共享改革开放的成果,让人民拥有真正的幸福。

兴民德;

大家知道,现在中国已经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了,从适应国际大局深刻变化看,我国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当我们发展到这样一个阶段,前所未有的改革、发展和开放进程中,各种价值观念和社会思潮纷繁复杂,我们迫切需要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扩大主流价值观念的影响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古人云,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物质财富对一个人很重要,但是追求物质财富不应该成为一个人的唯一的目标追求,更不应该是终极目标,而民众内在的道德修养则是社会长治久安的保障。所以,提供民众的内在修养,是为人民服务的一项重要工作。如果百姓修养好,那么我们的发展就有灵魂的思想支撑。反之,如果百姓素质不高,那么不管我们取得什么经济成就,我们的发展都没有灵魂,经不起风险的考验,抵不住风浪的冲击。然而,兴民德,不能一蹴而就,需要我们有长久的眼光,持续发力,从娃娃抓起,大力营造全民立德的浓厚氛围,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想根植于百姓心中。

得民心;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是孟子的“仁政”主张。在中国历史上,孟子是第一个高度重视人民力量的思想家。在《孟子·公孙丑下》首章,孟子开门见山提出“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的观点,并且认为在天时、地利、人和三个要素中,“人和”是决定战争胜负的首要条件,并以攻城和守城为例,得出“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的论断,阐明了“人和”的实质。

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金奖银奖比不上老百姓的夸奖。天地之间有杆秤,那秤砣就是老百姓。人民利益高于一切,人民所向往的就是共产党的奋斗目标。对于我们基层工作者,就是要一切的力量帮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习近平总书记,不论走到哪儿,都是有很多的百姓支持他、拥护他,特别愿意和他一起干事,就是因为他自始至终心里想的都是老百姓的事,自始至终都是在帮老百姓做事,所以这就是得民心。

学习完《平语近人》之“治国有常利民为本”,笔者认为,作为一名基层工作者,牢牢记住新时代的灵魂思想,严于律己,从自己做起,认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始终牢记共产党人的奋斗目标,始终把人民装在心里,为老百姓做实事,做好事。

百家讲坛之平语近人第二集治国有常民为本观后感八篇

《平“语”近人――习近平总书记用典》解说词(第二集)治国有常民为本,本集旨在阐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选取了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使用的“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见善则迁,有过则改”、“水则载舟,水则覆舟”等典故,从重民生、兴民德、得民心三个角度阐释总书记的思想,解读了“让老百姓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让老百姓有更多的实惠,有更多的获得感、安全感和幸福感”、“教民以德,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人民的拥护和支持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的最牢固根基,人心向背决定着执政党的生死存亡”等重要论述,展现了总书记对古代仁政思想及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民心是最大的政治,习总书记治国思想便坚持以民为本的原则,而且贯穿了重民生、兴民德、得民心三个方面,从多维度将民生为本进行到底,这便是习总书记取得极大民众基础的重要原因;人民群众是党的力量源泉和胜利之本,这是党从历史和实践中总结出的宝贵经验,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让人民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人民所向往的,就是共产党的奋斗目标。这不禁令我联想到,在十九大报告当中,人民被提到了203次,可见“人民”这两个字的分量,在习近平总书记的心中,是重于千钧的。

百家讲坛之平语近人第二集治国有常民为本观后感九篇

由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联合创作的《百家讲坛》特别节目《平“语”近人――习近平总书记用典》于8日开始在央视综合频道晚间播出。节目第二集以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引用的《淮南子·汜论训》中“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为切入点,阐述总书记治国理政思想。

治国之道,重民生是出发点。“保障和改善民生要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要聚焦扶贫攻坚,聚焦污染防治,聚焦养老医疗就业教育住房难题,坚持“令行为上”,使利民政策落地落实,真正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让老百姓有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治国之道,兴民德是着力点。“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加强公民道德建设,要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基础,坚持继承优良传统与弘扬时代精神相结合,强化教育引导、实践养成、制度保障,引导公民立德修身,既立足高远、见贤思齐,又见善则迁、有过则改。

治国之道,得民心是落脚点。“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要将民心作为最大的政治,时刻牢记党的宗旨,践行群众路线,牢记“水能载舟、亦能覆舟”“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以百姓心为心,顺应民意、汇聚民心、集中民智,凝聚起坚不可摧的人心力量,汇聚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不竭动力。

十九大报告中提出“要永远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只要坚持以民为本,以锲而不舍的恒心、知难而上的信心、永不懈怠的决心,继续朝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奋勇前进,就一定能带领亿万中华儿女创造出更加美好的明天。

百家讲坛之平语近人第二集治国有常民为本观后感十篇

最近观看了《平“语”近人――习近平总书记用典》这个节目,其中第二集的主题是“治国有常民为本”,有一个细节说到“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这句话最早的出处是《荀子·王制》。今天,“以人民为中心”的执政思想,与数千年前“君民舟水观”一脉相承。习总书记曾经讲过: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这些年,他尤其牵挂贫困地区的群众,从河北省骆驼湾村、顾家台村到湖南省十八洞村,从云南省昭通市到安徽省大别山,都留下了他的温暖而有力的足迹。

孟子说,“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民乃国之根本,不容一点散失。民既然为国家的根本,为官者就更应“以民为本”,为民办实事、解难题。总书记在“治国有常民为本”方面做到知行合一,做人民群众的贴心人、领路人、带头人。我们身为乡镇基层的党员干部,是服务群众的第一线,更应该以习总书记为表率,走四季,访人家,把倾听群众的心声、广纳群众的意见作为基本原则,把服务好每一位群众、保障好每一位群众的合法权益作为工作的根本目标,把老百姓的事当做自己的事,方能成为党和人民都能信任的好干部!

有关平“语”近人的文章:

平“语”近人观后心得体会10篇平“语”近人之腹有诗书气自华学习心得4篇平“语”近人之腹有诗书气自华观后感《平“语”近人》第三集国无德不兴心得体会观《平“语”近人》第六集“只留清气满乾坤”心得体会5篇平“语”近人—习总书记用典第九集:恶竹应须斩万竿解说词平语近人第二集治国有常民为本解说词平“语”近人第二集 治国有常民为本观后心得治国有常民为本观后感3篇百家讲坛之平语近人第一集一枝一叶总关情心得体会10篇百家讲坛 平语近人 观后感 13篇百家讲坛平语近人观后心得篇15篇篇百家讲坛“平语近人”观后感篇10篇《平语近人》第七集《绝知此事要躬行》心得体会5篇《平语近人》第九集《恶竹应须斩万竿》心得体会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