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工干部标准|组工干部平语近人观后感10篇

时间:2021-10-10 13:31:07 工作计划

组工干部平语近人观后感1篇

“夫民,国之基也。”《平“语”近人―习近平总书记用典》第一集就从“人民”这个有温度的中心词切入,体现了中国共产党执政为民的职责担当和深厚的为民情怀,用典中处处体现了中国的文化自信,五千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蕴含着中华民族的深邃智慧,让人民在感受到文化自信的同时,也传承着生生不息的奋斗精神,放之各行各业,亦应当如此。

作为一名组工干部,必须着力立本、养气、正行,让思想更充实、体悟更深刻、信仰更坚定。

立本,筑牢理想信念之基。“根深则叶茂,本固则枝荣。”组工干部的“本”就是组工干部忘我奋斗的“安专迷”精神,组工干部废寝忘食、日夜操劳,就是要进一步把党组织建设好,为党的事业、民族的事业提供坚实的组织保障、干部支持、人才支撑。作为一名组工干部就是要坚定永远跟党走的政治信仰,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精一行、迷一行。“蚓无爪牙之力,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鸿泉,何也?其志一也”,安专迷的工匠精神对于一名组工干部必不可少。

养气,锻造理想信念之魂。组工干部的“元气”,就是组工干部始终秉持着的“甘于寂寞、勇于奉献”的高尚情怀和境界。组工干部作为管党员的党员、管干部的干部,每天都要面临纷繁复杂的党建、干部、人事等方面的工作,虽然工作量大,但却要求事无巨细、一丝不苟,容不得半点马虎。因此必须按照“慎为先、善为要、德为本”的标尺,严于律己,劲往一处使、人往一处看,才能切实地把组织部门和组工干部的作用发挥到位,无愧于组工干部的称号。

正行,就是要践行理想信念之为。“道虽迩,不行不至。”要有俯身实干的信念。选择了组织工作,就要磨练出“使命高于荣誉,责任重于泰山”的精神。时刻牢记“组织工作无小事”,以实干的自觉培养严肃认真、一丝不苟的态度,锤炼严谨细致、深入务实的作风,努力把工作做深做实做细做好,不让组工干部形象在自己身上受损。胜不骄,败不馁,要把困难当成自己的“磨刀石”,不断坚定自己的信念。具体工作中,要立足本职、扎实工作,勤勉敬业,始终保持对组织负责、对岗位负责的态度,精心谋事、专心做事,把嘴上说的、纸上写的变成具体行动,确保各项工作件件有落实,不出成绩不松手。

组工干部平语近人观后感2篇

近日的九月初九又是重阳节,同往年一样,各地都在举办孝亲敬老的相关活动。从古代起重阳节就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到了20世纪80年代,国家更加重视老年人的权益保障,将重阳节定为“老人节”,2012年又将“老人节”写入《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得到了国家层面的认可。孝亲敬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将“老人节”上升到国家层面也是对这一传统美德的继承,而孝亲敬老又体现着一个家庭的家风,家庭成员都具有孝亲敬老的意识就意味着这个家庭的家风好。培育好家风也是习近平总书记一直强调的,在《百家讲坛》特别节目“平语近人”中也有以家风为主题的,这也表明了家风对家庭、对社会、对国家的重要作用。我们作为为人民服务的组工干部,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涵养好家风尤为重要。

注重好家教,发展良好家庭走向。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家庭是人生的第一个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对一个家庭来说至关重要。家庭教育是最基础、最基本的,他奠定了我们人生的底色,影响着一个家庭的走向,影响着整个社会、国家的走向。家庭的前途命运同国家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要把实现家庭梦融入中国梦之中。因此我们要言传身教,身体力行,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迈好人生的第一个台阶,走好人生的第一步。

涵养好家风,培育好政风。家风是一个家庭的精神内核,是核心价值观,是一个家庭真正的不动产,是我们个人为人处世的准则和行为习惯。而领导干部的家风不只是个人小事,家庭私事,而是关系着党风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关系着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党员干部的好家风永远连着好政风,像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老一辈革命家都高度重视家风,反观近几年查处的党员干部腐败案件,很多都是因为没有管好家属和亲人,损害了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只有把家风建设摆在重要位置,党员干部自身重视家风,涵养好家风,培育好政风,才能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广大党员干部要严于律己,言传身教,为子女做好榜样、树好形象,通过教育示范建设良好的家风。同时以好家风带动好政风,弘扬遵纪守法、艰苦朴素的作风,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打造忠诚、干净、担当的干部队伍。

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一个家庭的家风决定着这个家庭的走向,千千万万个家庭的家风决定着整个国家、社会的风气和走向。我们要向杨善洲、焦裕禄、谷文昌等同志学习,树立良好的家风,做家风的楷模。

组工干部平语近人观后感3篇

10月17日,中央一套晚八点播出《平“语”近人――习近平总书记用典》,我每天都准时坐在电视机前观看。40分钟的节目虽然短暂,但内容也饱满丰富。我从节目中获益匪浅,感受到了习近平总书记的人才观、世界观及为民情怀。也更加明确了自己前进的方向。

平“语”近人用最通俗的语言阐述了深刻的人生哲理,发人深省,每一期节目都采用思想解读和经典释义的方式来具体分析习近平总书记的语言精髓。在看到第一集《一枝一叶总关情》中,习近平总书记七年的知青岁月中他的深沉的为民情怀和治理的智慧就彰显得淋漓尽致。当发现梁家河能源紧缺问题时,年轻的习近平专程到四川绵阳学习沼气池打造技术,回来后带领村民们打出了陕西省最早的一口沼气池,极大提升了当地村民的生活条件,解决了群众的切身问题。只有真正地扎根基层,深入群众中,急群众之所急,想群众之所想,把群众的困难问题置于重要位置,才能真正把服务落到实处,把工作推向深处,把民心拢到一处。

在第四集《国之本在家》中,习近平总书记阐释了家庭建设的重要性。党员干部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要重视家风,“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一个人的品行、作风和态度与他的家风关系甚密,国家的发展根本和家风有着紧密的联系,并通经典释义”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来说明家庭教育对一个人成长的重要意义。

作为一名基层组工干部,《平“语”近人》这个节目带给我的不仅是历史知识,更是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习近平总书记用切切实实的行动告诉我们如何做好公仆,如何做一名人民信任的公务员。从习近平朴实的语言中折射出他深邃的治国思想。“以史为鉴,以人为本,做优秀组工干部。

组工干部平语近人观后感4篇

中央一套百家讲坛播出《平“语”近人――习近平总书记用典》后,引发社会持续关注。第二集讲到:治国有常民为本,通过平实的语言讲述了习近平的民本思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在这期节目中我们看到了习近平总书记的为民情怀。

古语有云:教民以德。而培养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当今时代对于广大人民的道德品格的教育意义展现了总书记对古代仁政思想及群众观念的创造性转化和发展。

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人民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不是一句空话,要体现在为百姓做的每一件实事中。十八大以来,通过一系统的深化改革的措施,大刀阔斧地推进改革落地,一大批叫得响的改革实政真正让老百姓得实惠,让老百姓的获得感、安全感和幸福感指数不断提升。

人民群众是检验政策实施的试金石。习近平总书记说:“政策好不好,要看百姓是哭还是笑”。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从人民群众对政策措施的反馈可以使改革向更深入推进。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得到群众心里的认可。

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作为基层干部,就要常深入基层,走出办公室,走到群众中间,了解群众的需求,2013年春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驱车300公里来到了河北省阜平县考察扶贫开发工作,冒着严寒来到了几个贫困村,走访贫困群众。他走进贫困群众的家,盘腿坐在炕头上,仔细地询问群众,一年的收入能有多少?过冬的棉被有没有?一年的粮食够不够吃?取暖的煤炭够不够用?小孩上学远不远、看病难不难?随后习近平总书记又来到了村委会,同村干部、村民及驻村干部一道,共同协商加快脱贫致富的好办法。正是总书记对群众的高度关心,才真正凝聚了群众力量。

我作为一名基层乡镇公务员,从平“语”近人中汲取了力量,组工干部是服务型干部,就要树立公仆情怀,在组织工作中充分听取人民的意见和建议。为组织工作增光添彩。

组工干部平语近人观后感5篇

清正廉洁是我们党的政治本色,反腐倡廉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从党和国家生死存亡的高度,大力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我们的党风、政风、干部作风、社会风气都为之一变。关于反腐倡廉,习近平总书记有很多重要的论述,在这些论述当中,他讲过让那些腐败分子胆战心惊的狠话,像“有腐必惩,有贪必肃”;也讲过让老百姓拍手称快的大白话,“老虎苍蝇一起打”;同时还大量引用过一些凝聚着古代先贤智慧的经典名句,像“新松恨不高千尺,恶竹应须斩万竿”。这些论述表达了我们党正风肃纪、反腐倡廉的坚定决心,也是对人民、对历史负责任的郑重的承诺。

不敢腐的目标初步实现。“新松恨不高千尺,恶竹应须斩万竿。”如果不除恶务尽,一有风吹草动就会死灰复燃、卷土重来,不仅恶化政治生态,还会严重损害党心民心。所以,从严治党的军令状不是随便立的,我们说到就要做到。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在第十八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上的一段讲话。这两句诗,我们现在用来表达除恶务尽的决心,要想让小松树茁壮成长,就必须要清除恶竹。其实这就像是官场的风气,那种腐败、疲沓的风气不除,廉洁高效的风气就难以确立。习总书记在福建宁德任地委书记的时候,就坚持清理违规占地建房的问题。他顶着压力,坚持全部冻结在建的干部私房,立刻开始全面清查整顿。后来在《人民日报》上,专门就宁德地区的这场清房风暴做过专题报道。标题就叫作《办好一件事,赢得万人心》。担任党和国家领导人之后,面对着严峻复杂的反腐败斗争的形势,总书记坚持强高压、重震慑,以零容忍的态度惩治腐败,坚决遏制腐败现象蔓延滋长的势头。经过几年的不懈努力,我们看到,换来的是不敢腐目标的初步实现和党风政风的气象更新。

不能腐的笼子越扎越牢。“善除害者察其本,善理疾者绝其源。”我们党长期执政,既具有巨大政治优势,也面临严峻挑战,必须依靠党的各级组织和人民的力量,不断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管理、监督。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进行第二十四次集体学习谈到加强反腐倡廉法规制度建设的时候讲的一段话 。白居易《策林》的这两句话也充满了中国式哲学、中国式智慧。我们知道,像中医治病从来都不是头疼医头,脚疼医脚,一定是望闻问切,找到病根,拔除病源,标本兼治。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一系列管人、管事、管物、管钱的制度出台。党内法规制度的密集出台、制定和颁布,使我们党的这个制度体系越来越完善,也使制度的笼子越扎越密,这就推动了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不断地向着标本兼治的新境界迈进。

不想腐的堤坝正在构筑。干部的党性修养、思想觉悟、道德水平不会随着党龄的积累而自然提高,也不会随着职务的升迁而自然提高,而需要终生努力。成为好干部,就要不断改造主观世界、加强党性修养、加强品格陶冶。努力做到“心不动于微利之诱,目不眩于五色之惑”,老老实实做人,踏踏实实干事,清清白白为官。这是2013年6月28号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讲的一段话,组织工作是选人、用人的,那从源头上就把好干部的廉洁关非常的重要。在党员干部群众的眼里,组工干部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不仅是个人观点、个人行为,往往代表着党的形象、组织部门的形象。组工干部队伍的形象。组工干部要自重、自省、自警、自励,慎言、慎行、慎独、慎微,坚决反对形式主义 、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不管是党员干部还是我们普通群众,在我们的生活当中,诱惑其实并不仅仅是你只有做到高位才会面临的,每个人都有可能会受到诱惑。那在这个时候,它其实就要求我们平常一点一滴的时候就要严格要求自己,微利不为所动,遇到大事的时候才能有静气,才能够守得住。我们共产党人就应该以更高的标准来要求自己,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永葆共产党员的高尚品格和廉洁操守,这样才能真正筑牢“不想腐”的思想根基。

党的十八大以来,经过全面从严治党,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取得了扎实的成效。但我们深深地知道反腐倡廉任重道远,永远在路上,所以需要我们坚定不移、坚持不懈地走下去,对恶竹必须斩万竿,这样才能让新松真正地高千尺。

 

组工干部平语近人观后感6篇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当中非常重视立德修身。选人、用人,一定是德才兼备,以德为先。个人也好、家庭也好、国家也好,一定是“德不孤,必有邻”。总书记讲过,“核心价值观其实就是一种德,既是个人的德,也是一种大德,就是国家的德、社会的德”。“要从自己做起、从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一点一滴积累,养成好思想、好品德”。

树立新时代核心价值观。当今时代日新月异,世情、国情、党情发生了深刻变化,各种价值观甚嚣尘上。那么新时代的中国需要什么样的核心价值观?习总书记指出:这个问题,是一个理论问题,也是一个实践问题。我们提出来要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一种美好的“德”。德有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现在我们每一年都会评选全国道德模范,会评选感动中国人物,就是想把这种德的强大的精神力量注入社会,注入人心。著名教授李保国同志在学术研究方面始终坚守为人民做学问的学术本色、学术方向。他常年深入太行山区,把农民的需求作为自己的科研课题,把论文写在太行山大地上,把成果留在农民的家里。通过自己的研究成果,李保国教授帮助太行山区增加农业产值达35亿元之高,带领大家走出了一条经济社会生态协同提升的脱贫新路。习近平总书记对李保国同志的事迹高度称赞,赞誉他是“太行山上的新愚公”。

培育新时代国家栋梁。《礼记·大学》说:“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培养社会发展所需要的人,就是培养社会发展、知识积累、文化传承、国家存续、制度运行所需要的人。中国的爱国诗人屈原,就曾经承担过培养本国青年人才的这样一个任务,他担任过的三闾大夫这个官职,就部分地类似于今天的教育部的有关职能。他曾经把他培养的青年学生比喻成是花园里面盛开的香花、香草,像兰花、杜衡、芳芷等等等等,这都是楚国特产的香花香草。而屈原他自己,则是辛勤的园丁,在花园里面不辞辛劳地耕作着。他最大的愿望就是“冀枝叶之峻茂兮,愿俟时乎吾将刈”,意思就是说,希望这些香花、香草,等它们能够茁壮成长,能够长到枝叶繁茂的时候,他希望能够将它们收割下来,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材。

弘扬新时代家国情怀。中国古代历来讲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从某种角度看,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是个人层面的要求;齐家是社会层面的要求;治国平天下是国家层面的要求。我们提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涉及国家、社会、公民的价值要求融为一体,既体现了社会主义本质要求,继承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吸收了世界文明有益成果,体现了时代精神。这一段话也是2014年的5月4号,习近平总书记在和北京大学师生座谈的时候他讲到的。儒家思想对于中国人影响至深,儒家有一颗入世心,所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常被概括为家国情怀。这家国情怀也是对个人、对家庭、对社会、对国家要承担的责任。勤学、明辨、笃实,以此修德,何愁国之不兴,人之不立呢?今天我们身处一个伟大的新时代,我们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是今天的一种大德。组工干部只有品德高、言行端、节操正,以德修身、以行示范,才能赢得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的信赖与尊重。以良好的道德品行展示组工干部特有的人格魅力,树立组工干部认真践行“三严三实”的良好形象,真正赢得党组织的信任和党员干部人才的信任。

组工干部平语近人观后感7篇

近日观看了百家讲坛系列节目《平语近人》(第十集)天下之治在人才,使我深有体会。“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功以才成,业由才广”,在中国古代浩如烟海的经史典籍当中,像这样的讲人才的经典句子有很多很多,时过境迁,传统社会孕育出来的治国理政的观念可以作为今人的重要参照。

作为“干部之家”的组织部门,要坚持把选人、用人、育人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为建设一支宏大的高素质干部队伍储备、培育贤才。

“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古人将德比喻为“水之源,树之根”,把才比喻为“水之波,树之叶”,非常形象和生动说明了德和才的关系。用人标准与用人导向紧密相连,是干部工作的首要问题。组织部门应借鉴古人之智慧,坚持标准,严格落实《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选人用人坚持坚持德才兼备、任人唯贤、着眼大局、公道正派。

“宰相必起于州郡,猛将必发于卒伍”。组织部门应充分利用组织培养的优越性,注重探索推行“一线培养”法,要让基层成为干部成长的“主渠道”。在选拔任用领导干部时,对具有基层工作经验且在基层做出了实绩的干部有所倾斜,做到“优先提拔、优先使用、优先照顾”。让越来越多的年轻干部沉下心、稳住气,踏踏实实的到基层一线接受锻炼。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用什么人,用在什么岗位,一定要从工作需要出发,以事择人,不能简单把职位作为奖励干部的手段。组织培养,要注重前瞻规划设计,既要从宏观上着眼本地区发展需要进行干部人才储备性培养,又要从微观上加强干部人才个体成长路径设计。要建立健全干部人才识别选拔、教育培训、管理监督、跟踪等机制,大力营造科学规范、公平有序、系统完备的环境土壤。

“盖有非常之功,必待非常之人”, 习近平总书记的人才观充分彰显了习近平总书记强烈的人才意识,给各级组织部门在人才培养方面提供了更明确的引领方向,各级组工干部要时刻将人才观铭记于心,选好、用好、培养好国家需要、民族需要、时代需要的人才。

组工干部平语近人观后感8篇

最近,中共中央宣传部和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联合创作的《百家讲坛》特别节目――《平“语”近人―习近平总书记用典》一系列影片在央视综合频道晚间正式开播。刚播出两集就得到了全国党员干部及群众的支持和赞扬,收视率也一路飙升。

自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而这些经典的话语里,却有着一个共同点,就是话语直白,朴实生动,亲切自然,道理不在于字眼晦涩,而在于浅显易懂。平语近人也因此得名。

第二集《治国有常民为本》以习近平总书记使用过的“治国有常,而立民为本”、“见善则迁,有过则改”、“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等多个典故开篇,重点阐述了群众对美好生活、对即将到来的全面小康生活的向往和期待。而其中,“重民生、兴民德、得民心”作为反复强调的一部分,体现了“民”的重要性,这是党组织对人民的关怀,是党组织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理念的缩影,更是习近平主席为我们提出的新的奋斗目标,警醒我们要时时刻刻牢记自己作为一名干部的职责。

有道是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这利民二字容纳的是13亿群众的追求与渴望,为了实现这些包含着梦想的希望,我们干部必须要付出努力,这不能只是嘴上说说,没有具体行动,而是要言行一致,真正的做给群众看,为老百姓谋取更多的福利,只有这样,群众才能从心底里支持我们,支持这个政党。要想把利民之事真正的落实到位,这也需要我们下足苦功夫。在当下,我们要以强烈的政治自觉,提高组织能力,在执行前期做好充分调研,不是走走过场,而是仔细地核算好、检查好每个细节。在实施过程中更要发扬勇于啃骨头,敢于啃硬骨头的精神。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对于即将到来的全面小康社会,我们更要在脱贫的基础上卯足劲,发扬组工精神,持续发挥表率作用,让群众过上更美好的生活。

当我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真正做到了为人民服务,真正的为群众办实事、解难事、做好事,就能得到群众的信任,那么水也一定能在利民的基础上 “载舟”!

组工干部平语近人观后感9篇

《平“语”近人》第二集:治国有常民为本主,强调为政爱民,只有重民生、兴民德才能够赢得民心,才能真正将改革开放的成果的惠及到全体人民。

筑牢“民生”根基。重民生是基础,古语云,“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把民生放在第一位,始终为人民利益考虑,人民才能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作为共产党员,作为组工干部,更应当始终把民生放在心中,切实考虑人民的利益,以百姓心为心,让老百姓共享改革发展的各项成果,让老百姓有更多的实惠,有更多的获得感、安全感和幸福感,让各项惠民利民政策落地、落实。

绽放“民德”之花。“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追求物质财富绝不应该成为一个人唯一的目标追求,不应该是个终极目标,对老百姓进行人伦、道德教化,提高老百姓的整体道德文明素养也十分重要。在新时代的今天,兴民德就要求我们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德有大德,也有小德,核心价值观就是一种德。既是个人的德,也是社会的德、国家的德。对一个国家和民族来说,最持久、最广泛、最深层的力量,就是全民共同认同、遵循和恪守的核心价值观。同时还应学会“见善则迁,有过则改”向道德模范学习,不断内省,不断提高。

结出“民心”硕果。“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忘记了人民,脱离了人民,我们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就会一事无成。只有重视改善民生,才能赢得老百姓的口碑,赢得老百姓的夸奖。新时代我国惠民政策不断增加,精准脱贫,提高个人所得税起征点等深得民心,赢得群众好评,我们应当继续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解群众之所困,心中常思百姓疾苦,脑中常谋富民之策。使我们党,永远赢得人民群众的信任和拥护;使我们的事业,始终拥有不竭的力量源泉。

民生与民德如鸟之两翼,车之两轮,二者缺一不可,否则就会丧失民心,丧失百姓的信任,从而无法推进各项工作的开展。重民生、修民德才能得民心,才能推进各项事业的发展,才能使“仁政”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组工干部平语近人观后感10篇

“德者,本也。”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指出:“若无德,则虽体魄智力发达,适足助其为恶。”道德之于个人、之于社会,都具有基础性意义,做人做事第一位的是崇德修身。总书记的谆谆教诲,既是对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殷切期盼,也是对年轻干部的做人做事的深情鞭策,更是对组工干部坚定用人导向的政治要求。

“事业兴衰,唯在用人;用人之要,重在导向”。用人导向是一面高高飘扬的旗帜,事关党的执政根基和事业成败。回顾我们党光辉的发展历程,正是因为选出了一代又一代政治可靠、道德高尚的优秀干部,才能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取得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

“不厚其栋,不能任重。重莫如国,栋莫如德。”坚定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导向,目的是要把政治上忠诚可靠、工作上务实清廉的干部选拔到各级领导岗位上来。实践证明,坚定这一用人导向,就能形成一股强大的政治向心力,就能引领年轻干部把准成才的“方向盘”,并始终沿着正确的方向不断向前。

古人云:“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这说明识才之人更加难能可贵。组工干部要通过观“平语近人”,坚定正确的用人导向,擦亮选人的慧眼,当好“伯乐”,积极营造风清气正的用人环境。

有关平语近人的文章:

组工干部观看平语近人心得体会10篇社区基层党员平语近人观后感10篇社区党员干部平语近人观后感10篇社区干部观看平语近人心得体会10篇街道干部观看平语近人心得体会10篇街道干部平语近人观后感8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