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金管理工作调研3篇

时间:2021-10-02 00:00:00 工作总结
现金管理现金是一种无法产生盈余的资产,但是为了满足日常营运的需要,企业必须在任何时刻都持有适量的现金。范文112今天为大家精心准备了现金管理工作调研,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现金管理工作调研1

  现金管理是国家实施宏观经济政策、抑制通胀、减少金融犯罪和违规行为、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的一项重要工作。近年来,经济主体间交易性用现需求扩大,特别是企业间、个体私营间贸易现金结算比例呈逐步上升趋势,大额现金支取迅猛增加,而不少不法分子利用大额现金交易进行洗钱、逃债、逃税、套汇等各种违法犯罪活动,严重地影响了经济金融运行的安全。基层银行作为我国现金管理的基础前沿,如何与时俱进做好新时期现金管理工作十分重要。

  一、当前现金管理存在的突出问题

  1、开户银行现金管理功能弱化。商业银行作为现金管理的中心环节,其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未能把好现金管理的“一线关”。各开户银行为争取客户、稳定存款,不使开户单位同其“断交”,往往对开户单位现金管理网开一面,迁就纵容。一是帐户管理薄弱;少数银行基层网点往往怂恿开户单位多头开户,经常给开户单位违规使用帐户取现“绿灯”放行,对部分个体工商户未要求其开立银行存款帐户,而任其在储蓄帐户办理现金结算。二是现金管理查处不力,执行制度不严,对库存现金不敢检查,或检查中发现问题不敢处罚,有的在执行人民银行大额现金支付管理制度时,一些开户银行对其开户单位现金管理工作流于形式,没有落实专人负责,帐表记录不完整,少登、漏登时有发生;有的开户银行对开户单位支现用途的真实性和合规性不审核、不把关,敞开放行。目前人民银行和各商业银行对现金管理工作基本上停留在原始的手工操作上,没能利用现代科技进行实时监控和全方位管理。加之商业银行行使行政处罚权的法律依据不足,同业竞争激烈,行政处罚职能形同虚设。

  2、开户单位缺乏约束力。一是现金体外循环,逃避银行监管;开户单位使用帐户秩序混乱,多头开户,一部分企事业单位拥有银行帐户少则几个,多则十几个;部分开户单位经常通过非基本存款帐户大额提取现金,并编造用现名目套取资金。一般较小个私经营者干脆不开设结算帐户,而是只开设储蓄帐户;最终导致大量现金交易和现金体外循环。大量的现金交易增加了商业银行和人民银行现金管理的难度,对大量体外循环的现金难以有效监督,潜在风险较大。二是开户单位信誉下降,大量使用现金结算。部分开户单位为其小团体利益着想,恐怕银行收贷或收息,较多地选择“一手钱,一手货”的现金交易方式,想方设法同开户银行不发生联系,逃避监督管理。一些开户单位用现长期处于自由随意性状态,任意扩大现金支付范围,转移存款,逃避债务。

  3、现金管理法律法规滞后。目前,我国现金管理的基本规章制度是1988年国务院颁布的《现金管理暂行条例》及人民银行相应制定的《实施细则》。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原有的现金管理的目的和方式有些已经不能适应目前经济发展的要求,《条例》中规定的库存限额、现金使用范围、结算起点等一些条款有些过时,商业银行履行起来已经变得矛盾重重和力不从心。特别是对当前的新情况、新问题,《条例》没有作出原则规定,如私营业、个体经营者的商品交易大量使用现金结算问题,通过信用卡异地提取大额现金问题,以及开户单位通过存款转帐进入储蓄帐户提现问题等,都没有在《条例》中有所反映。

  二、建议与对策

  从目前情况看,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推动现金管理工作的开展:

  1、转变观念,正确认识现金管理工作。人民银行和各开户银行要充分认识当前加强现金管理工作的重要意义,并列入各单位重要工作日程,制定切合实际的管理考核办法,配备专门人员,做到有布置、有检查、有落实。要从大局出发,对大疑支现、频繁支现,超范围、超结算起点支取现金,坚决杜绝。在管理方式上,变过去被动的、机构的“卡”和“堵”为主动的、灵活的“引”和“疏”,并摸索出一套以管理带动服务,以服务促进管理的有效做法。

  2、加强帐户管理,实施重点监督。加强帐户监管,是加强现金管理的源头工程和基础工作。建议重新制定银行帐户的开立程序,从过去的由各商业银行办理各类帐户的开户,改为由人民银行会计结算管理部门统一办理,或由人民银行成立专门的帐户管理中心进行操作。把帐户管理与现金管理有机结合起来,以人民银行牵头,组织辖内金融机构每年至少开展一次帐户使用情况大检查,核销一部分不合理使用的帐户,特别是对那些有意逃避银行监督,逃废银行债务的企业更应引起关注,规范其帐户使用,对公款私存现金予以清退,从源头上堵住漏洞。为现金管理创造良好的帐户环境。

  3、加强支付结算宣传,大力推广转帐支付工具。要扩大银行结算制度宣传,提高转帐结算的信誉。吸引个体工商户、私营企业到银行开办基本帐户,将其经营性资金从储蓄帐户中分离出来,帮助企业建立良好的资金结算体制。要在大力发展现有票据的基础上,继续推广个人支票、网上银行、定期借记、定期贷记等支付结算工具,继续完善各银行之间银行卡联网工作。

  4、创新管理工具,建立有效的预警机制。目前,现金管理业务仍采用手工操作方式显然不适应经济发展需要,因此必须充分运用先进科技手段,尽快研究开发相应计算机管理软件,实时监控本辖区、本系统大额现金支付情况,随时获取商业银行收付活动数据并能够全面汇总查询和分析,完善对大额提现审批、记录和备案制度,建立相关台帐和数据资料库,加快监测网络建设,促进管理信息的横向交流,与公安、司法、工商、税务等部门互通信息,实现多层次监督管理的有机结合。分析研究现金流通状况、特点、趋势,针对新情况、新问题,研究制度管理措施和处置方案。形成以月度报表制、季度报告制、定期检查制、违规通报制、旺季监测制等5项制度为体系的现金监管机制。

  5、履行监管职责,加大检查和处罚力度。主要是加大对商业银行现金管理制度执行情况检查力度和对其违规行为的处罚力度。重点查处帐户审批管理,超限额、超范围支付现金管理,大额现金支付登记备案管理,银行卡管理,现金管理“三级”审批制度、非基本帐户提现以及公款私存等问题。对违规情节严重的,应根据《金融违法行为处罚办法》对有关金融机构及负责人进行相应的经济处罚和纪律处分。对一些违规行为轻微的,可采取灵活多样的手段,如带有指导、规劝性质的整改建议书,带有告诫性质的约见负责人等。

  6、完善法规,增强可操作性。建议尽快修改《现金管理条例》,完善处罚措施,使企事业单位和金融机构都能认识到现金管理的重要性,自觉维护企业各项支付结算法律法规。制定新的《银行帐户管理办法》,进一步明确各类帐户的性质和用途,规范各类帐户的开立和使用行为。

  7、采用经济手段控制开户单位大量使用现金。对大额现金存取实行收费制度,对一次或累计存取现金量达到规定限额以上的,收取一定比例的手续费,借以引导开户单位使用转帐结算,减少市场现金流通量,降低一般性违规支现的数量,降低金融部门现金服务的风险。

  现金管理工作调研2

  摘要:现金是企业中最强的一种货币、立即可以投入流通的交换媒介,可以随时用其购买所需,支付有关费用,偿还债务,也可以随时存入银行。企业为保证生产经营活动的正常进行,必须拥有一定数额的现金,用以购买零星材料,发放工资,缴纳税金,支付手续费或进行对外投资活动。企业现金拥有量的多少,是企业的偿债支付力的标志,是投资者分析判断企业财务状况好坏的重要指标。

   关键词:现金管理;库存现金限额;银行监管

   中图分类号:D922.29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2589(2010)25-0097-02

   改革开放以来,城乡集体、个体经济迅速发展。全国私营、乡镇企业总产值占社会总产值的三分之一,它的发展客观上增加了对现金的需用量。许多规模较小的私营、乡镇企业因没有固定账户,客观上促使大中型企业认购他们商品时也必须使用现金。而多种形式的承包以及单位内部层层承包,单立账户,独立核算、独立现金收付,使得现金的需求更是大幅度地增加。但各有关部门一味地强调和注重为企业创造一个良好的宽松的外部环境,忽视必要的制约配套制度的执行,特别是现金管理完全被放松了。

   一、造成现金管理混乱的几个因素

   1.有些企业过度强调收益。“损益”是显示企业经营状态的重要指标,但损益是按权责发生制计算出来的,不像现金是按收付实现制计算的。利润确实可以计算出来,但有时中看不中用,有利润不一定有相应的现金流入,只有那些能迅速实现的收益,也就是直接转化为现金的收益才是货真价实的利润。因为不论是偿还银行借款,还是上缴政府税款,要的是现金而不是账面上的收益。现金流量就像是企业的血液,缺乏血液,机体会病变甚至死亡,同样如果企业缺乏现金,没有偿债能力,最终就会倒闭。企业应该在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同时,更重视现金管理。

   2.社会环境因素。企业间商品交易的现金收付比重上升,一些紧俏商品、原材料等非现金不供货,而且以现金结算的价格要比通过银行转账结算便宜。现阶段我国银行结算制度跟不上形势发展的要求,由于我国社会信用环境的不佳,在发达国家被普遍使用的支票,在我国不仅不能在异地使用,而且用支票购货时,供货方也往往要在资金收妥后才付货,严重影响了支票支付作用的发挥。异地采购所使用的商业汇票、汇兑等支付结算工具,也必须事先确定采购对象和金额,支付间隔期较长,办理手续又较为烦琐。在经济快速发展时期,结算工具的滞后,造成现金支出量大增。这一令企业深感头痛的问题不能得到有效的解决,就影响企业遵守国家现金管理政策。

   3.思想认识偏差因素。目前,在我国现金管理工作中主要存在着两种错误的认识:一种是认为现金管理是计划经济的产物,在现时市场经济条件下没有存在的必要了。其理由是市场经济的建立使社会商品交易活动更加频繁,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企、事业单位为加速资金周转,提高效益,在结算种类上有权作出自己的选择,而且大多数新生的非国有企业对现金使用有着十分严重的偏好,对银行严格管理现金支付业务不理解;另一种是认为现金结算范围扩大和现金投放量增加是经济发展的突出表现与客观需要,我们没有必要大惊小怪等等。这些认识的偏差导致了企业对现金管理工作产生了松懈、忽视的思想,使不少机构原有现金管理制度陷入了瘫痪状态,纵有保留也多半只是走过场罢了。

   4.监管因素。近年来,人民银行的现金管理宣传和培训主要针对的是金融机构,而针对企事业等开户单位的宣传培训活动则很少开展。人民银行作为国家现金管理工作的主管机关没有充分有效发挥职能作用。制度不全和措施不力使其对辖区内所发生的违规事件处理很不及时,即使最后得到了处理,一般也只限于“下不为例”而已,达不到以儆效尤的目的。作为国有商业银行和非商业银行的金融机构,为了争存款,揽业务、拉客户,不惜以放松现金管理为代价来“招凰引凤”。

   二、企业库存现金管理存在的问题

   1.随意使用现金,现金交易频繁。根据《现金管理暂行条例》规定,除发放工资、奖金、收购单位向个人收购农副产品,支付个人劳动报酬和各种劳保、福利等零星支付可使用现金外,开户单位之间的经济往来,必须通过银行进行转账结算,但目前情况是开户单位使用现金结算极为随意,一些企业,尤其是承包企业和乡镇企业及个体私营企业,携带巨款外出结算的现象十分普遍,金额少则几万多则几十万,甚至上百万。

   2.白条抵库严重,出现坐支情况。所谓坐支是指单位用自己业务收入的现金直接支付业务支出的行为。单位应严格按照开户银行核定的坐支范围和坐支限额坐支现金,并在单位的现金帐上如实加以反映。白条抵库可谓家常便饭,这些白条多为领导临时应酬,内部职工出差或办其他事而借款,还有些出纳利用时间差将库存现金挪做他用。这些借款不仅时间长,而且有些款额高,笔数也很多。白条抵库有时甚至不能收回,从而给企业、国家造成损失。

   3.无库存现金限额。核定单位库存限额的原则是,既要保证日常零星现金支付的合理需要,又要尽量减少现金的使用。按规定,开户银行原则上以开户单位三至五天日常零星开支所需核定库存现金限额,一年核一次,开户单位如在几家银行同时开户,应以一家开户行核定的限额为准。可现在所谓限额核定名存实亡。在多头开户情况下,开户单位多头开户,多头提现,库存现金远远超过限额,对于多出的部分从不主动、及时地交送银行。企业内部也不对库存现金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盘点。

   4.私设“小金库”,公款私存。储蓄存款有“随存随取,款额不限,灵活方便”的优势。因此,部分单位为保证不合理地支付现金,便将公款以个人名义私自存入储蓄所。据调查,在储蓄存款净增加额中,有的企业公款私存占1000万元左右,高的达到3000万元。保留账外公款俗称“小金库”这个问题多年来一直难以解决。现在每个企业,甚至企业内部的每个部门都有或大或小的“小金库”,小则上千元,多则几万元,几十万元,形成的方式之多,手段之隐秘,影响之深,给治理带来很大的困难。

   5.开户单位间公开拆借现金。近几年,企业之间相互拖欠款项日趋严重,加上一些中小企业得不到及时的贷款支持,引发了企业间高息拆借资金行为,从而逃避了银行现金管理监督。一些股份制企业,用募集股本得来的现金在集团内部或外协单位之间进行拆借,相互间订个协议即成。利息自定,根本不用通过银行。

   6.重发展客户,轻制度约束。在经济欠发达地区,放松现金管理已成为金融机构争夺客户、占领市场份额的主要手段。任意扩大现金支付范围成为企业转移存款、逃避银行债务的一个便捷途径。目前,多数金融机构对大额现金支付的监控采用手工操作方式,尚未建立大额现金支付数据库和实时监测系统,很难掌握开户单位在本系统,特别是本辖区的大额现金支取情况。

   三、加强和完善现金管理的几点思考

   1.完善现金管理制度,强化现金管理。长期以来,我国现金管理的重点是控制现金投放,由于人民银行职能的转变,现金管理也由控制投放转向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今后应着力从规避风险、反洗钱和打击诈骗等领域来强化现金管理。应尽快修订《现金管理条例》,从法律、法规上来重新确定人民银行在现金管理中的地位、职责、权利和义务,避免人民银行在现金管理中唱独角戏,使现金管理走上法制化的轨道。

   2.加快结算工具创新的步伐。应加大开发适应当前经济发展,尤其是针对私营经济和个人的新型结算工具。同时,要加大对结算工具的宣传力度,增加公民的金融意识,提高使用结算工具的自觉性。引导个体私营者办理转账结算,坚决制止客户将生产营性资金通过开立储蓄账户进行运作,逐步扭转利用储蓄账户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结算的现状,有效避免现金体外循环。

   3.加快金融机构电子化建设步伐。一是要进一步改进服务质量,加快电子化结算建设进程,加速资金周转;二是要增开节假日结算营业窗口,方便个体经营者办理支付结算业务,适当延长对个体经营者办理结算业务时间;三是要加快信用卡联网通用的建设,逐步推广使用具有统一技术标准的银行卡,实现全国范围内的银行卡联网工程;四是要开展结算业务咨询,解决个体私营者在结算中的疑难问题,提高办理支付结算业务的水平。

   4.建立和完善区域性大额现金支付备案实时监测系统。着力解决监管手段落后、监管信息滞后的问题。该系统由人民银行管理系统和金融机构终端系统构成,人民银行管理系统要能够按提现时间、用途、金额、账号等查询辖区内开户银行现金支付信息和某一时间段开户单位现金支付的数据信息,充分运用先进网络科技手段,提高金融机构反洗钱的科技含量,有效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

   5.完善商业银行服务价格收费制度。《商业银行服务价格管理暂行办法》的出台,标志着银行服务进入了一个收费时代。应尽快对储蓄、单位账户大额提现收取中间费用,避免开户单位无限度地大额支取现金。金融机构应将服务价格作为正确引导客户使用账户的有效工具,以降低开户单位使用现金结算的比重,减少现金支付和使用风险。

   四、现金管理的最佳境界

   学过财务管理的人都知道,一个公司在任何时候都要保留一定的现金结存额,这是为了满足三方面的动机:即交易动机、预防动机和投资动机。不管是哪一种动机,其实就是同一个目的,即保证公司在任何需要的时候有随时可动用的现金资产。所以问题的关键在如何能使公司的现金随用随有,传统的解决办法是公司在帐上随时保留足够的现金结存。但公司持有现金是有成本的,主要有三方面成本:管理成本、短缺成本和机会成本。管理成本是指公司对结存现金资产进行管理而支付的代价,这一成本与公司现金结存水平没有明显的关系。短缺成本是由于公司缺乏必要的现金资产而使公司蒙受的损失,比如丧失折扣优惠等。机会成本是指公司由于保持现金结存而放弃的一些获利机会,比如进行高收益投资等。当公司有远大的发展前景而不能使用作为备用的结存现金时,持有现金的机会成本是相当大的。保持低的现金结存额的前提条件是要有银行的支持。由此可见,与银行保持很好的信贷关系显得尤其重要。

   现代市场经济是一个极其复杂的大系统,单个企业在这个大系统中仅仅是一个分子,企业要在复杂多变,激烈竞争的环境中求得生存和发展,必须强化和依赖于有效的经营管理。财务管理是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方面,处于整个管理的核心地位,而现金流量管理则是财务管理的重中之重。反观我国当前的现金流量管理理论与实践,尚处于极低的水平。虽然有些先进企业尝试使用现代科学方法进行管理,如现金预算、利用银行系统集中与转移现金等,但没有形成完整的管理体系。因此我国企业应加深对现金流量管理意义的认识,实现现金流量管理从经验、规章性管理到科学管理的转变,更好地为企业的经营决策服务。

   参考文献:

   [1]王华.经济法[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1994.

   [2]何秀贤,朱莉云.如何确定最佳现金持有量[J].财会月刊:综合,2008,(11).

   [3]朱开悉,何进日.财务管理学[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8.

   [4]周瑞平.论现金流量管理及其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的地位[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02,(04).

  现金管理工作调研3

  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经济金融的不断发展,银行现金管理工作中也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需要认真研究解决。

   一、主要问题

   1、现金管理制度和法规滞后于经济的发展。目前,我国现金管理的基本规章制度仍是执行1988年国务院颁布的《现金管理暂行条例》及人民银行制定的实施细则,但随着我国经济体制和金融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条例》已不能覆盖现金流通的全部,不能适应当前经济生活中的客观实际情况,主要表现在:一是有些条款已经过时,不能满足现阶段国民经济生活的正常现金需求;二是有些条款规定得过于原则,操作性差,或者执行随着性大;三是对当前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条例》没有做出规定,如私营企业、个体经营者的商品交易大量使用现金结算问题,非银行金融机构现金管理问题等。

   2、开户银行管理功能弱化。从目前情况看,由于认识不足,开户银行作为现金管理的中心环节,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部分开户银行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对开户单位不敢检查,发现问题更不敢处罚;在执行大额现金支付管理制度时,一些开户银行流于形式,没有落实专人负责,账表记录不完整,少登、漏登或有意不登情况时有发生。更有甚者,有些开户银行对开户单位支现用途的真实性和合理性根本不把关,不审查,不登记,敞开放行。

   3、违规用现的经济主体多元化。具体表现在:储蓄账户成为套取现金的主渠道,大额支取现金无审批、无备案的现象普遍存在;多头开户、非基本户支取现金的问题普遍存在;企业超范围、超起点使用现金,隐瞒真实用途,现金体外循环的范围不断扩大,使用量有增无减,难以控制。

   4、现金管理手段落后。目前基层央行现金管理只能通过商业银行报送备案资料和实施现场检查等简单的手工操作方式来实施,不能利用先进的计算机软件来分析现金流量变化的特点,为加强现金管理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同时,也未能与反洗钱工作有效结合,基层行现金管理与反洗钱工作分属两个部门,现金管理检查与账户管理检查未能有效结合,大额支现手段花样繁多。一些开户单位多头开户,且均能办理现金结算业务,并编造名目套取现金;或者通过支票转储,套取现金;或者将销售款、罚款等转入储蓄账户,表现为储蓄存款增加,但没有储蓄现金收入,而通过储蓄存款账户提取现金使用。此外,由于目前普遍存在的信用危机,企业经营者为避免结算风险,逃避银行收贷和少交税费,较多地选择“一手交钱,一手交货”的现金交易方式,使现金交易量普遍增加,造成现金的“体外循环”。

   5、现金使用频繁且流量逐年增大,现金管理难度加大。从调查了解的情况看,虽然信用卡、储蓄卡等电子货币的迅速发展能减少现金流量,但由于目前整个社会信用状况不佳,为确保资金的安全性,在很多领域,尤其是商业银行领域,现金结算的比重明显扩大,很多交易合同条款中甚至明确要求采取现金方式支付,并对现金结算交易给以一定优惠。同时,随着住房、交通、医疗卫生、文化教育等费用开支的逐步增长,以及部分国有企业、事业单位购买生产性原材料和日常办公用品结算主体由原来的公对公转账结算转为现在的公对私现金结算,都从客观上加大了流通中现金的使用量,且呈逐年上升之势。

   二、对策建议

   1、建立和完善现金管理法规、制度。建议尽快修订《现金管理暂行条例》及人民银行制定的实施细则,重点明确现金管理的主体、客体和相应的法律责任。明确商业银行现金管理的地位和职责,提高其对现金管理重要性的认识,充分发挥商业银行作为现金管理第一道关口的重要作用,促使其由行政管理向法制管理转变,提高商业银行对开户单位违规处罚的权威性。特别是要进一步界定反洗钱、银行账户管理和现金管理有关职能交叉、职能定位模糊的问题,明确大额现金存取上下限额、审批权限和备案要求。基层人民银行要针对现金管理工作的实际,制定切合实际的管理考核办法;要变过去被动的、机械的“卡”和“堵”为主动的、灵活的“引”和“疏”,并摸索出一套以管理带服务、以服务促管理的有效做法。

   2、加强宣传与培训考核。一是要把现金管理法规宣传作为现金管理的重点工作。现金管理政策性强、涉及面广,基层人民银行结合反假宣传和反洗钱工作,采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广泛向社会各界、公众宣传现金管理的有关规定和制度,使人们充分认识到在社会经济活动中大量使用现金的诸多危害。银行和开户单位要建立密切联系和相互配合的工作机制。二是要抓住现金管理的薄弱环节,开展有针对性的法规制度宣传。除一般性、常规性宣传外,还要开展一些针对个体工商户、民营企业主、开户单位财会人员的专题宣传,使其了解掌握现金管理的政策法规,从源头上杜绝违规现象的发生。三是加大培训力度,基层人民银行适时组织各金融机构一线人员分期分批地进行现金管理培训和考试,并建议各金融机构将现金管理纳入其内设部门业务考核范围。各金融机构还要根据员工的变动情况适时组织开展现金管理相关知识的学习和培训。

   3、充实现金管理工作力量,提高现金管理水平。鉴于目前基层人民银行现金管理工作力量薄弱,货币发行人员身兼多岗现状,建议整合基层人民银行内设机构,以提高基层人民银行在辖内的宏观调控和微观监管效能。具体设想:一是设立反洗钱综合监管部门,具体承担反洗钱、银行账户和现金管理的监督管理职能;二是在货币发行部门内单独设立现金管理专职岗位,专司现金管理现场检查和日常非现场检查工作;三是组织规模检查,以支行为单位,从全行抽调精兵强将,每年不定期地组织一至二次对商业银行和农村信用社的现金管理现场检查,改变目前按季对金融机构开展现金管理现场检查次数频繁、效果不佳和货币发行部门“孤军作战”的局面。

   4、提高现金管理的科技含量。通过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构建覆盖整个金融体系、全国联网的现金管理登记系统,融监控、统计、查询、分析为一体,通过大额异常现金支付监测系统的运用,使现金管理的审批、备案、现金收支的统计、对比、分析等业务均能通过网络上机操作,彻底改变监管手段落后、监管信息滞后、监管效果不理想的现状,实现对现金存取的实时管理,变静态控制为静、动态控制,实现工作重点由现场监管向非现场监管的转移,将现金管理与反洗钱工作有效结合,以提高现金管理的效能,防范和化解现金结算风险,防范和打击诈骗、洗钱、逃税等经济犯罪活动,及时发现和解决工作中不断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将现金管理制度落到实处。

   5、加快金融创新的步伐,完善现金管理的服务体系。要大力提高金融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为客户创造一个良好金融服务环境,完善与经济发展相适应的金融服务体系。首先要抓住央行加大社会征信建设的有利时机,建立社会信用监督和管理机制,改善信用环境,为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信用环境。其次是金融机构应探索金融营销方式,为客户提供便利、快捷的结算方式,及时向开户单位和个人宣传介绍新的结算工具,帮助客户掌握相关结算工具的使用方法。再次是央行和商业银行要畅通结算渠道,加快支付结算和电子汇兑的建设,提高资金周转速度,并为客户在开立账户、办理结算等方面提供优质服务,加快金融创新的步伐,推出适合非公有制经济单位和个人的金融服务工具,有多样化的金融服务工具,在一定程度上可降低非公有制经济单位和个人对现金的偏好,从而可减少流通领域中的现金使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