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精草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

时间:2021-10-01 00:00:00 心得体会

本文是中国考试网(www.fanwen112.com)心得体会频道为大家整理的《谷精草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供大家学习参考。

《中药功效》谷精草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 第一篇

解表之药重发散,味辛对症寒热痛; 表邪风寒与风热,不宜久煎莫久用; 虚症要慎免伤元,温初毒解热也清; 能利水肿止咳喘,个别止痛又透疹。

1.1 辛温解表药

辛温解表散风寒,性味辛温能发散; 外感恶寒兼疼痛,浮紧薄白及诸汗。 麻黄细辛和桂枝,荆芥防风与白芷; 紫苏生姜和藁本,葱白羌活苍耳子; 胡荽香薷西河柳,通鼻开窍须辛荑。

1.2 辛凉解表药

辛凉解表去风热,热重寒轻口咽渴; 头痛目赤苔黄薄,脉相浮数和干咳。 葛根柴胡和升麻,蝉蜕菊花与桑叶; 牛旁子与蔓荆子,浮萍豆豉与薄荷; 后有木贼闹自在,古用豆卷清湿热。

2、清热解毒药

清热解毒药多样,泻燥解毒凉血退; 食少便溏要慎用,寒凉易损脾和胃。

2.1 清热泻火药

泻火用于气分热,各类脏腑是实证; 高热烦汗脉大洪,身体虚损要扶正; 石膏知母夏枯草,天花芦根与栀子; 谷精草上密蒙花,熊胆能对青葙子; 明目便茶夜明砂,竹叶不胜决明子。

2.2 清热燥湿药

清热燥湿药苦寒,痢痰痔瘘和泄泻; 黄胆尿赤耳流脓,淋涩带黄下焦热。 黄莲黄芩与黄柏,龙胆功劳和苦参; 白鲜皮内唐松草,胡黄秦皮也能成。

2.3 清热解毒药

清热解毒药寒凉,毒虫咬伤与癌症; 温病发热咽肿痛,毒痢疮止莫过用。

2.3.1 温热病用药

温热金银和连翘,大青叶下板蓝根; 青黛绿豆穿心莲,熊胆律草四季青; 清热解毒山慈菇,后面不少在其中。

2.3.2 主治咽肿痛药

治咽山豆根射干,马勃酸浆金果榄; 橄榄木律大青叶,能否配准任你选。

2.3.3 清热痢药

热毒泻痢白头翁,秦皮鸭胆马齿苋。

2.3.4 热毒疮疡药

热毒疮疡蒲公英,紫花地丁土茯苓; 重楼白花蛇舌草,白蔹败酱草红藤; 慈菇漏芦千里光,半枝金荞用方中。

2.4 清热凉血药

血分有热凉血药,神昏妄行夜难眠;

吐衄便血热入营,滋阴甘苦和咸寒。 凉血生地与玄参,赤芍紫草与牡丹; 牛角牛黄地骨皮,丝瓜络也是古传。

2.5 清退虚热药

虚热骨蒸主伤阴,五心烦热脉数细; 肝肾阴虚内火旺,热病后期与盗遗。 舌红苔少用此药,青蒿白薇地骨皮; 银柴胡与胡黄莲,小儿积疳要配齐。

3、泻下药

通利方便泻下药,排积水滞显功效。

3.1 攻下药

攻下之药多苦寒,大黄芦荟玄明粉; 芒硝较猛玄明缓,番泻叶子在当中。

3.2 润下药

润下火麻郁李仁,杏桃核桃柏子仁; 决明蜂蜜瓜蒌仁,当归苏子和桑椹; 锁阳苁蓉生首乌,津枯便结热伤阴。

3.3 峻下逐水药

峻下逐水药性猛,一般人员受不了; 药到剧泻除水肿,排积痰饮又利尿。 有毒易损伤正气,虚弱有孕莫乱吃。 甘遂大戟和芫花,商陆巴豆牵牛子。

4、祛风湿药

除却风寒与湿邪,祛风湿药解痹痛; 湿痹痉麻和不遂,腰肢痿弱都对症。

4.1 祛风湿散寒药

祛风散寒辛苦温,独活川乌雷公藤; 蕲蛇木瓜威灵仙,蚕砂松节寻骨风; 伸筋草绕海风藤,老鹳草见路路通。

4.2 祛风湿清热药

祛风清热多苦寒,热痹关节红肿痛; 花蛇苍耳乌梢蛇,秦艽防己络石藤; 豨莶桑枝海桐皮,虎骨豹骨穿山龙。

4.3 祛风强筋骨

祛风强筋药多温,壮骨治软补肾肝; 兼利水道五加皮,桑寄狗脊千年健。

5、芳香化湿药

芳香化湿主运脾,辛香温燥怕虚火; 油多挥发莫久煎,入方后下才没错; 广藿佩兰与苍术,厚砂豆蔻和草果。

6、利水渗湿药

渗湿利水药甘淡,通利水肿和尿淋; 退湿退黄有功效,痰饮泻运不适症; 耗伤津液又亏阴,肾虚之重莫轻用。

6.1 利水消肿药

利水消肿便不利,泄泻痰饮适应症; 泽泻葫芦大腹皮,蝼蛄荠菜薏苡仁。 赤小豆和玉米须,利水渗湿数茯苓;

冬瓜皮可消水肿,猪苓归肾膀胱经。

6.2 利尿通淋药

利尿通淋药寒凉,入主膀胱和肾经; 尤清下焦湿和热,小便短赤四种淋。 车前子和车前草,瞿麦匾蓄和木通; 滑石防己与通草,海金沙入利尿灵; 石韦萆薢地肤子,夜惊不眠配灯心。

6.3 利湿退黄药

利湿退黄茵陈蒿,虎杖之外金钱草; 除湿退黄解毒肿,金钱能管疮蛇咬。

7、温里药

温里之药能祛寒,辛热温肾可回阳; 里寒脏寒阳虚症,腹冷吐泻肾阳亡; 畏寒肢冷面色白,食欲不振肢体胀; 脉微欲绝便清长,热伤虚孕慎入方。 附子肉桂小茴香,吴茱高良和干姜; 胡椒花椒和荜茇,荜澄茄外是丁香。

8、行气药

行气之药在理气,作用过强是破气; 辛香苦温散泄窜,温行疏畅透气机; 温燥伤阴怕气虚,轻煎孕身忌破气。 陈皮橘红及青皮,木檀沉香俱枳实; 乌药香附川楝子,佛手香橼核荔枝; 甘松刀豆与薤白,玫瑰花儿弄柿蒂。

9、消食药

消食之药化滞积,消导甘平脾胃经; 运弱积滞配行气,虚寒湿阻香温中; 山楂神曲谷麦芽,莱菔子、根鸡内金。

10、驱虫药

驱虫之药多有毒,脾胃大肠可消积; 杀虫除疳化萎黄,痒饥脐痛都根治; 使君槟榔苦楝皮,鹤芽雷丸南瓜子; 贯众大蒜石榴根,还有鹤虱榧树子。

11、止血药

止血之药有多样,凉血化瘀温敛散; 寒温散敛性不同,症对出血与紫癜。 11.1 凉血止血药

凉血止血大小蓟,地榆槐花白茅根; 热咳痰多加侧柏,安胎解毒苎麻根。 11.2 化瘀止血药

化瘀止血跌打伤,三七茜草与蒲黄; 行气活血常相配,不离花蕊石降香。 11.3 收敛止血药

收敛止血味多涩,初出瘀显慎用之; 虚损外伤效果好,藕节仙鹤与白及; 棕榈炭和血余炭,紫珠外加刺猬皮。 11.4 温经止血药

温经止血数艾叶,群众也用灶心土;

肝脾二经性温热,脾不统血冲不固; 常配益健暖肾宫,虚热妄行出血禁; 灶土又叫伏龙肝,焦黄大红褐细软。

12、 活血化瘀药

活血祛瘀归心肝,辛苦善走能通行; 行血散瘀通经络,利痹消肿又止痛; 动血耗血月事多,出而不瘀孕忌慎。 12.1 活血止痛药

活血止痛多辛散,行气有益滞瘀症; 川芎没药延胡索,姜黄乳香和郁金。 食醋三棱五灵脂,消痛莪术与丹参。 12.2 活血调经药

活血调经主妇科,祛瘀有功损跌痛; 红花泽兰益母草,牛膝王不留丹参; 月季花赛凌霄花,桃仁不如鸡血藤。 12.3 活血疗伤药

活血疗伤消肿痛,生肌止血续筋骨; 然铜土鳖马钱子,血竭苏木骨碎补; 跌打金疮和瘀闭,不离皇家刘寄奴。 12.4 破血消癥药

破血消癥性猛烈,癥瘕积聚要用它; 莪术三棱和水蛭,斑蝥虻虫穿山甲; 干漆皂刺瓦楞子,马鞭草没狼毒大。

13、 止咳化痰平喘药

祛消痰症化痰药,止咳平喘又一类; 喘痰昏癫眩肢麻,中惊歪斜瘿不遂; 麻疹初起咳勿止,清宣肺气是主意。 13.1 温化寒痰药

寒痰之药多温燥,热燥咯血病慎用; 白附半夏白芥子,白前皂荚天南星; 降逆止呕旋覆花,宣散痰脓用桔梗。 13.2 清化热痰药

清化热痰药寒凉,寒痰湿痰常不用; 竹茹瓜蒌天竺黄,川贝前胡与桔梗; 海哈壳与黄药子,昆布海藻和瓦楞; 海浮石和胖大海,青礞石也入方中。 13.3 止咳平喘药

寒热虚实诸咳喘,临床用药各不同; 紫菀百部紫苏子,桑皮杷叶苦杏仁; 白果马铃洋金花,葶苈子前是款冬。

14、安神药

安神定志是类药,心肝二脏关系紧; 惊悸忘眠神不宁,梦多癫狂能对症; 矿石久煎碎在先,毒入散丸勿久用。 14.1 重镇安神药

镇在惊吓心火盛,肝阳上亢心不宁; 平肝潜阳重安神,心悸失眠火扰心; 朱砂龙骨和磁石,琥珀通化可镇静;

牡蛎珍珠及黑铅,过去常用紫石英。 14.2 养心安神药

种仁甘润能滋养,心肾不交夜多梦; 酸枣柏子合欢皮,远志茯神夜交藤。

15、 平肝药

平肝潜阳息风药,均入肝经性不同; 阴虚血亏忌温燥,寒凉不治虚和惊。 肝火亢炎热生风,痰阻血虚易神昏。 15.1 平肝潜阳药

平肝潜阳珍珠母,牡蛎罗布石决明; 赭石蒺藜紫贝齿,兼有清热安心神。 15.2 息风止痉药

息风止痉治血虚,羊角牛黄和钩藤; 天麻全蝎热地龙,僵蚕疮蛇用蜈蚣。

16、 开窍药

开窍之药多芳香,易于挥发入散丸; 樟脑菖蒲苏合香,麝香蟾酥和冰片; 辛香走穿只救急,治表久服会伤元。

17、 补虚药

虚症气血与阴阳,补虚药分四大类; 没有虚弱勿滥用,损伤正元莫后悔。 17.1 补气药

气虚少言易胀泻,少气易汗喘怕动; 补气人参白扁豆,黄芪党参太子参; 白术山药加大枣,饴糖蜂蜜西洋参; 甘草乌鸡绞股蓝,古人也有用黄精。 17.2 补阳药

阳虚畏寒肢易冷,腰膝酸软精神萎; 性淡宫冷常不孕,尿频易泄少精髓; 补阳鹿茸巴戟天,仙茅淫羊海狗肾; 锁阳补骨菟丝子,续断沙菀益智仁; 蛤蚧芦巴紫河车,虫草起石核桃仁; 还有杜仲强筋骨,安胎固经在方中。 17.3 补血药

血虚唇甲浅耳鸣,失眠健忘少淡经; 当归熟地与白芍,阿胶首乌龙眼行。 17.4 补阴药

阴虚潮热涩昏花,膝软便结和干咳; 慎用寒凉痰湿症,脾虚腹胀和溏泄。 17.4.1 肺胃阴虚药

肺胃阴虚用沙参,石斛玉竹天门冬; 百合麦冬与黄精,太虚也用西洋参。 17.4.2 肝肾阴虚药

肝肾阴虚枸杞子,鳖甲龟甲女桢子; 桑椹芝麻墨旱莲,阴虚白发入方子。

18、 收涩药

收涩之药能固本,久咳泻滑带尿频; 自汗盗汗兼虚喘,收涩治标不治本。

《中药功效分类歌诀》谷精草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 第二篇

中药功效分类歌诀

解表药

发散风寒药

发散风寒用生姜,桂枝紫苏和麻黄 辛夷胡荽与香薷,白芷葱白加荆防 羌活藁本苍耳子,柽柳细辛效果良

发散风热药

发散风热有升麻,浮萍薄荷桑菊花 柴葛蔓荆牛蒡子,木贼豆豉蝉衣加

清热药

清热泻火药

清热泻火莫延迟,知母石膏寒水石 芦根竹叶淡竹叶,青葙栀子决明子 鸭趾夏枯谷精草,密蒙花粉功无私

清热燥湿药

清热燥湿药苦寒,黄芩黄柏与黄连 龙胆草根加苦参,秦皮橘皮和白鲜

清热解毒药

清热解毒蒲公英,贯众连翘配地丁 板蓝青叶金银花,野菊青黛土茯苓 拳参穿心半枝莲,马勃熊胆黄鱼腥

射干败酱鸦胆子,蚤休漏芦白头翁 白花蛇舌马齿苋,绿豆荞麦四季青 地锦豆根山慈姑,还有白蔹和红藤

清热凉血药

清热凉血水牛角,紫草丹皮黄赤芍 玄参生地兼养阴,血营实热诸证消

清虚热药

清虚热药皆性寒,青蒿白蔹有建树 骨皮退蒸别具功,还有银柴胡黄连

泻下药

泻下药物三下分,峻下攻下和濡润 大戟芫花牵牛子,商陆巴豆和千金 硝黄芦荟番泻叶,火麻仁和郁李仁

祛风湿药

祛风湿散寒药

除风除湿散寒凝,海风藤茎雷公藤, 独活川乌威灵仙,乌稍蕲蛇寻骨风, 木瓜老鹳伸筋草,蚕沙松节路路通。

祛风湿清热药

祛风除湿消热肿,秦艽海桐臭梧桐, 桑枝防己豨莶草,丝瓜络石穿山龙。

祛风湿强筋骨药

祛风除湿强筋骨,寄生狗脊功不没, 五加根皮千年健,芳香挥发浸酒服。

化湿药

芳香化湿用苍术,藿香佩兰加厚朴, 草果砂仁二豆蔻,温脾健胃寒湿除。

利水渗湿药

利水渗湿药分三,消肿茯苓猪苓先, 泽泻泽漆薏苡仁,冬瓜葫芦荠菜添, 香加皮和玉米须,蝼蛄入药用生干。 利尿通淋关木通,萆薢萹蓄和车前, 瞿麦通草灯心草,石韦滑石海金沙, 莫忘地肤冬葵子,利湿通黄用金钱, 茵陈虎杖地耳草,垂盆全草功夫全。

温里药

附子肉桂能温里,小茴丁香吴茱萸, 花椒胡椒荜澄茄,干姜良姜荜茇奇。

理气药

理气药物二十一,橘皮青皮大腹皮, 沉香木香青木香,檀香枳实共柿蒂,

香附香橼九香虫,佛手乌药萼绿梅, 甘松刀豆荔枝核,薤白玫瑰川楝齐。

消食药

消食化积脾胃和,山楂神曲内金妥, 麦芽谷芽鸡矢藤,莱菔理气效更卓。

驱虫药

驱虫杀虫槟榔佳,雷丸鹤虱鹤草芽, 芜荑榧子使君子,苦楝根皮和南瓜。

歌诀二(400味分类)

1、解表药

解表之药重发散,味辛对症寒热痛; 表邪风寒与风热,不宜久煎莫久用; 虚症要慎免伤元,温初毒解热也清; 能利水肿止咳喘,个别止痛又透疹。

1.1 辛温解表药

辛温解表散风寒,性味辛温能发散; 外感恶寒兼疼痛,浮紧薄白及诸汗。 麻黄细辛和桂枝,荆芥防风与白芷; 紫苏生姜和藁本,葱白羌活苍耳子; 胡荽香薷西河柳,通鼻开窍须辛荑。

1.2 辛凉解表药

辛凉解表去风热,热重寒轻口咽渴; 头痛目赤苔黄薄,脉相浮数和干咳。 葛根柴胡和升麻,蝉蜕菊花与桑叶; 牛旁子与蔓荆子,浮萍豆豉与薄荷; 后有木贼闹自在,古用豆卷清湿热。

2、清热解毒药

清热解毒药多样,泻燥解毒凉血退; 食少便溏要慎用,寒凉易损脾和胃。

2.1 清热泻火药

泻火用于气分热,各类脏腑是实证; 高热烦汗脉大洪,身体虚损要扶正; 石膏知母夏枯草,天花芦根与栀子; 谷精草上密蒙花,熊胆能对青葙子; 明目便茶夜明砂,竹叶不胜决明子。

2.2 清热燥湿药

清热燥湿药苦寒,痢痰痔瘘和泄泻; 黄胆尿赤耳流脓,淋涩带黄下焦热。 黄莲黄芩与黄柏,龙胆功劳和苦参; 白鲜皮内唐松草,胡黄秦皮也能成。

2.3 清热解毒药

清热解毒药寒凉,毒虫咬伤与癌症; 温病发热咽肿痛,毒痢疮止莫过用。

《中药2015》谷精草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 第三篇

制作者:2010级中西医2班——兰树华

中药学——名词解释

中药: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认识和使用的药物。

中药学:研究中药基本理论及各种中药有关知识的一门一级学科。

临床中药学:以临床安全、有效、合理使用中药为目的,主要研究中

药基本理论和各种中药临床应用的一门学科。

解表药、发表药:以发散表邪、解除表证为主要功效,常用以治疗表

证的药物。

现存最早药学专著—《神农本草经》

明、李时珍《本草纲目》52卷200万字,收药1892种,全面总结

了我国16世纪以前本草学成就。

中药的产地(概念):指自然地理环境差别大,中药材的生产分布的

地域性,与其产量、质量有密切关系。

中药的炮制目的:1、降低或消除药物的毒副作用,保证用药安全

2、增强药物的作用,提高临床疗效3、改变药物的性能或功效,使

之更能适应病情需要4、改变药物的某些性状,便于储存和制剂

5、纯净药材,保证品质和用量准确6、矫臭、矫味,便于服用 1. 中

药的性能最主要内容包括四气(性)、五味、升降浮沉、归经、毒性。 2. 四气,又称四性(寒、热、温、凉),是药物作用于人体所产生的

不同反应和所获得的不同疗效而总结出来的。

3. 五味:药物具有的酸、苦、甘、辛、咸五种基本的味。 2

4. 五味的作用:①辛:能行、能散。(发散、行气、活血)②甘:能

补、能缓、能和。(补虚、缓急止痛、调和药味或缓和药性。)③酸:

收敛固涩,有些还有生津的作用。④苦:降泄、通泄、清泄、燥湿。

⑤咸:软坚散结、泻下。⑥淡:渗湿利水。⑦涩:收敛固涩。

5. “升降浮沉”指中药对人体作用趋向的一种性能。

6. 影响药物升降浮沉的主要因素:①炮制,②配伍,③四气五味,④

质地轻重,以前两种为主。

7. 归经:用以表示中药功效对人体脏腑、经络等部位的选择性。

8. 确定归经学说的理论基础是脏腑经络理论。

9、 中药的“七情”:单味药的应用同药与药之间的配伍关系。 ① 单行——用单味药治病。②相须——是两种功效相似的药物配合

应用,可以增强原有药物的疗效的配伍关系。③相使——以一种药物

为主,另一种药物为辅,辅药可以提高主药某方面治疗效应的两味药

之间的配伍关系。④相畏——一种药物的毒副作用能被另一种药物所

消弱或消除的配伍关系。⑤相杀——一种药物能够减轻或消除另一种1

药物的毒副作用。⑥相恶——两药合用后,一药或两药某方面或某几方面治疗效应消弱的配伍关系。⑦相反 ——两药合用后,原有毒害效应增强,或产生新的毒害效应的配伍关系。10.相须、相使能提高3药效(增效);相畏、相杀可以减轻或消除毒副作用(减毒);相恶是药物拮抗作用,抵消或削弱其中一种药物的功效,应尽量避免使用;相反是药物相互作用,产生毒性反应或强烈的副作用,属于用药禁忌10、 十八反:①甘草反甘遂、大戟、海藻、芫花;②乌头反贝母、瓜蒌、半夏、白蔹、白及;③藜芦反人参、沙参、丹参、苦参、玄参、细辛、芍药。

11、 十九畏:硫黄畏朴硝,水银畏砒霜,狼毒畏密陀僧,巴豆畏牵牛,丁香畏郁金,川乌、草乌畏犀角,牙硝畏三棱,官桂畏赤石脂,人参畏五灵脂。

12 妊娠用药禁忌:妇女妊娠期间,除为了中断妊娠或引产外,禁忌使用的药物。①禁用药物——毒性较强或药性猛烈的药物。②慎用药物——活血化瘀药、行气药、攻下导滞药及温里药。

发散风寒药

1. 麻黄:发汗解表,平喘止咳,利尿退肿。

2.桂枝:发汗解表,温经脉,助阳气。温心通阳之要药。

3.紫苏叶:发散风寒,行气宽中。

4.生姜:发散风寒,温中止呕,温肺止咳。能解生半夏、生南星和鱼蟹之毒。

5.香薷:发散风寒,化湿和中,利水消肿。素称“夏月解表之药”。4

6.荆芥:祛风解表,止痒,透疹,炒炭止血。

7.防风:祛风解表,祛风湿,止痛。

8.羌活:发散风寒,祛风湿,止痛。尤以上半身疼痛更为适宜。治太阳头痛(后头痛)。

9.白芷:祛风解表,止痛,通鼻窍,燥湿止带。阳明经头痛,眉棱骨痛要药。

10.细辛:发散风寒,止痛,通鼻窍,温肺止咳。有小毒。

11.藁本:发散风寒,祛风湿,止痛。巅顶头痛。

12.苍耳子:发散风寒,通鼻窍,止痛。过量服用易致中毒。

13.辛夷:发散风寒,通鼻窍。为鼻渊要药。

发散风热药

1.薄荷:疏散风热,清利头目,利咽透疹,疏肝行气

2.牛蒡子:疏散风热,利咽透疹,解毒消肿。

3.蝉蜕:疏散风热,利咽开音,透疹,明目退翳,息风止痉。

4.桑叶:疏散风热,清肺润燥,平抑肝阳,清肝明目。

5.菊花:疏散风热,平抑肝阳,清肝明目,清热解毒。 5

6.蔓荆子:疏散风热,清利头目,止痛。

7.柴胡:疏散风热,疏肝解郁,升举阳气。为疏肝解郁的要药。

8.升麻:疏散退热,透疹,清热解毒,升举阳气。

9.葛根:疏散退热,透疹,生津止渴,升阳止泻。

10.淡豆豉:疏散表邪。

清热泻火药

石膏: 清热泻火(清气分实热、清肺胃实热)煅后外用收湿敛疮。 知母:清热泻火(清气分实热、清肺胃实热)、滋阴润燥。 栀子:泻火除烦、清利湿热、凉血止血、清热解毒。

夏枯草: 清热泻火、解毒散结。

芦根:清热生津、清胃止呕、清肺祛痰、排脓、利尿。

天花粉:清热泻火、生津止渴、润燥化痰。

淡竹叶:清热除烦、利尿。

决明子;清肝、明目、缓下通便。

谷精草:清肝热、疏风热、明目退翳。

清热燥湿药

黄芩:清热燥湿、泻火解毒、凉血止血。

黄连:清热燥湿、泻火解毒。

黄柏:清热燥湿、泻火解毒、退虚热。 6 穿心莲、龙胆:清热燥湿、泻火解毒。

苦参: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杀虫、利尿。

秦皮:清热燥湿、清肝明目、清热解毒。

清热解毒药

金银花: 清热解毒、疏散风热。

连翘:清热解毒、疏散风热、消痈散结。

大青叶:清热解毒、凉血消斑。

板蓝根:清热解毒、凉血、利咽。

青黛:清热解毒、凉血消斑、清肝泻火。

野菊花:清肝平肝、清热解毒。

贯众:清热解毒、凉血止血。

蒲公英:清热解毒、清利湿热、消痈散结。

紫花地丁:清热解毒、散结消肿。

鱼腥草:清热解毒、消痈排脓、利尿通淋。

大血藤:清热解毒、活血止痛。

土茯苓:清热解毒、利湿。

败酱草:清热解毒、消痈排脓、祛瘀止痛。

白花蛇舌草:清热解毒消痈、利湿通淋。

射干:清热解毒、祛痰、利咽。

山豆根:清热解毒、利咽消肿。

马勃:清热解毒、利咽止血。

白头翁/马齿苋: 清热解毒、凉血止痢。 清热凉血药

地黄:清热凉血、止血、养阴生津。

玄参;清热凉血、滋阴解毒。

牡丹皮;清热凉血、活血散瘀、清虚热。

赤芍:清热凉血、祛瘀止痛、清泻肝火。

水牛角:清热凉血、泻火解毒、定惊。

紫草:清热凉血、活血、解毒、透疹。

清虚热药:

青蒿:清虚热、凉血、解暑热、截疟。

地骨皮:清虚热、凉血、清肺降火。

白薇:清虚热、清热凉血、利尿通淋、解毒疗疮。

胡黄连:清虚热、除疳热、清湿热。

银柴胡:清虚热、除疳热。

攻下导滞药

大黄:泻下攻积、泻火解毒、凉血止血、活血祛瘀、清泄湿热。芒硝:软坚泻下、清热消肿。

番泻叶:泻热通便。

芦荟:泻热通便、清肝热、驱蛔虫。

缓下通便药

火麻仁:润肠通便。(滋阴补虚)

郁李仁:润肠通便、利水消肿。

峻下逐水药 甘遂、京大戟:泻水逐饮、消肿散结。

芫花:泻水逐饮、祛痰止咳、杀虫疗疮。

牵牛子:逐水退肿、利尿、去积。

商陆:逐水退肿、利尿、去积、消肿散结。 7 8

巴豆:攻下冷积、逐水退肿、祛痰利咽。

祛风湿药

独活:祛风湿、止痛、解表。

防己:祛风湿、止痛、清热利水。

川乌:祛风湿、散寒、止痛。

威灵仙:祛风湿、舒筋活络、止痛。

木瓜:祛风湿、舒筋、化湿。

香加皮:祛风湿、止痛、利水。

祛风湿舒筋活络药

秦艽:祛风湿、舒筋活络、清湿热、退虚热。 豨莶草:祛风湿、舒筋活络、清热解毒。

臭梧桐:祛风湿、舒筋活络、清热解毒。

络石藤:祛风湿、舒筋、清热解毒。

蕲蛇/乌梢蛇:祛风湿、舒筋活络、祛风止痒。 祛风湿强筋骨药

五加皮:祛风湿、补肝肾、强筋骨、利水。 桑寄生:祛风湿、补肝肾、强筋骨、安胎。

狗脊:祛风湿、补肝肾、强筋骨、收敛固涩。 化湿药

广藿香:化湿、解表、止呕。

佩兰:化湿、解表。

苍术:燥湿健脾、祛风湿、解表。

厚朴:燥湿、行气、平喘。

豆蔻:化湿行气、温中止呕。

砂仁:化湿行气、温中止泻、行气安胎。

草豆蔻:燥湿行气、温中止呕。

草果:燥湿温中、除痰截疟。

利水消肿药

茯苓:利水渗湿、健脾、宁心安神。

薏苡仁:利水渗湿、健脾止泻、清热排脓、除痹。 猪苓:利水渗湿。

泽泻:利水渗湿、泻热。

利尿通淋药

车前子:利尿通淋、渗湿止泻、清肝明目、清肺化痰。滑石:利尿通淋、清热解毒、外用收湿敛疮。 川木通:清热利尿、通经下乳。

石韦:利尿通淋、清肺止咳、凉血止血。

海金沙:利尿通淋。

瞿麦:利尿通淋、凉血通经。

地肤子:清热利湿、祛风止痒。 萹蓄:利尿通淋、止痒。

备携:利湿烛、祛风湿。

茵陈:清热解毒、利湿退黄。 9 10

《白术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的功效与作用》谷精草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 第四篇

白术的功效与作用:白术有健脾益气,燥湿利水,止汗,安胎的功效,白术用于脾虚食少,腹胀泄泻,痰饮眩悸,水肿,自汗,胎动不安,利水消肿、固表止汗、除湿治痹宜生白术;健脾和胃宜用炒白术;健脾止泻宜炒焦白术。

白术的功效与作用  白术有健脾益气,燥湿利水,止汗,安胎的功效,白术用于脾虚食少, 1、白术治湿泻暑泻:白术、车前子等分,炒为末,白汤下10--15克。() 2、白术治肠风痔漏、脱肛泻血、面色萎黄,积年久不瘥:白术一斤(糯米泔浸三日,细研锉,炒焦为末),干地黄半斤(净洗,用碗盛于甑上蒸烂细研)。白术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的功效与作用。上相和,如硬,滴酒少许,众手丸梧桐子大,焙干。每服十五丸,空心粥饮下,加至二十丸。(香术丸) 3、白术治虚弱枯瘦,食而不化:於术(酒浸,九蒸九晒)500克,菟丝子(酒煮吐丝,晒干)500克,共为末,蜜丸,梧子大。每服10--15克。() 4、白术治脾虚胀满:白术100克,橘皮200克。为末,洒糊丸,梧子大。每食前木香汤送下三十丸。白术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的功效与作用。(宽中丸) 5、白术治梅尼埃病:白术12克,泽泻9克,炒薏苡仁20克。水煎服,每日1剂。

6、白术治白细胞减少症:白术30克,水煎服。 7、白术治痞,消食强胃:枳实(麸炒黄色)50克,白术100克。上为极细末,荷叶裹烧饭为丸,如绿豆一倍大。每服五十丸,白汤下,不拘时候,量所伤多少,加减服之。(积术丸) 8、白术治服食滋补,止久泄痢:上好白术500克,切片,入瓦锅内,水淹过二寸,文武火煎至一半,倾汁入器内,以渣再煎,如此三次,乃取前后汁同熬成膏,入器中一夜,倾去上面清水,收之。每服二、三匙,蜜汤调下。(白术膏) 9、白术治妇人血虚肌热,或脾虚蒸热,或内热寒热:白术、白茯苓、白芍药(炒)各5克,甘草(炒)3克,姜、枣,水煎。(乞力伽散) 10、白术治三日疟:九制於术500克,广皮400克。熬膏,用饴糖200克收。() 11、白术治脾虚泄泻:白术50克,芍药半两(冬月不用芍药,加肉豆蔻,泄者炒)。上为末,粥丸。(白术丸) 12、白术治小儿久患泄泻,脾虚不进饮食,或食讫仍前泻下,米谷不化:白术一分(米泔浸一时,切,焙干),半夏一钱半(浸洗七次),丁香半钱(炒)。上为细末,生姜自然汁糊丸,黍米大。每半岁儿三丸,三五岁儿五、七丸,淡生姜汤下,早晚各一。(温白丸) 13、白术治儿童流涎:生白术捣碎,加水和食糖,放锅上蒸汁,分次口服,每天用15克。( 14、白术手术后便秘:生白术60克,生地30克,升麻3克。水煎服。本法对妇科、外科手术后便秘者有效。 15、白术治心下坚,大如盘,边如旋盘,水饮所作:枳实七枚,白术100克。上二味,以水五升,煮取三升,分温三服,腹中耍即当散也。(<金匮要赂)枳术汤) 16、白术治伤寒八九日,风湿相搏,身体疼烦,不能自转侧,不呕不渴,脉浮虚而涩,大便坚,小便自利者:白术100克,附子一枚半(炮去皮),甘草50克(炙),生姜75克(切),大枣六枚。上五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分温三服,一服觉身痹半日许,再服。三服都尽,其人如冒状,勿怪,即是术、附并走皮中,逐水气未得除故耳。(白术附子汤) 17、白术治风虚,头重眩,苦极,不知食味。暖肌,补中,益精气:白术100克,附子一枚半(炮去皮),甘草50克(炙)。上三味,锉,每15克,姜五片,枣一枚,水盏半,煎七分,去滓,温服。(术附汤) 18、白术治自汗不止:白术末,饮服方寸匕,日二服。() 19、白术治中湿,口噤,不知人:白术半两,酒三盏。煎一盏,顿服;不能饮酒,以水代之。日三,夜一。(白术酒) 20、白术治忽头眩晕,经久不差,四体渐羸,食无味,好食黄土:白术三斤,曲三斤。上二味搀筛酒和,并手捻丸如梧子,暴干。饮服二十枚,日三。忌桃、李、雀肉等。() 21、白术治盗汗:白术200克,分作四份,一份用黄芪同炒,一份用石斛同炒,一份用牡蛎同炒,一份用麸皮同炒。上各微炒黄色,去余药。只用白术,研细。每服二钱,粟米汤调下,尽四两。() 22、白术治老小虚汗:白术25克,小麦一撮,水煮干,去麦为末,用黄芪汤下5克。() 23、白术治产后呕逆不食:白术五钱,姜六钱。水煎,徐徐温服。() 24、白术治四日两头疟,一、二年至三、四年不愈者,或愈而复发,连绵不巳者:於术50克,老姜50克。水煎,发日五更温服,重者二服。() 25、白术治牙齿逐日长,渐渐胀,开口难为饮食,盖髓溢所致:只服白术愈。()

白术的作用与功效  白术具有健脾益气,燥湿利水,止汗,安胎的功效。用于脾虚食少,腹胀泄泻,痰饮眩悸,水肿,自汗,胎动不安。记载:[除湿益燥,和中益气,温中,去脾胃中湿,除胃热,强脾胃,进饮食,止渴,安胎。" 1、白术用于脾虚水停,而为水湿、痰饮、水肿,小便不利。白术既可补气健脾,又能燥湿利水,故用之甚宜。治痰饮,常配伍茯苓、桂枝等同用,如苓桂术甘汤,以温脾化饮;治水肿常与茯苓、泽泻等同用,如五苓散或者四苓散等,以健脾利湿。 2、白术用于脾胃气虚,运化无力,食少便溏,脘腹胀满,肢软神疲等症。白术有补气健脾之效。治疗脾气虚弱,食少神疲,常配伍人参或者党参、茯苓、甘草等同用,以益气健脾;治疗脾胃虚寒,腹满泄泻,常配伍人参或者党参、干姜等同用,以温中健脾;治疗脾虚而有积滞,脘腹痞满,常配伍枳实同用,以消补兼施。 3、白术用于脾虚气弱,胎动不安。白术有补气健脾,安胎之功,常配伍砂仁同用。 4、白术用于脾虚气弱,肌表不固而汗多。白术能补脾益气,固表止汗。可单用或者散服,或配伍黄芪,浮小麦等同用。

参苓白术散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6--9克,一日2--3次。 功效:补脾胃,益肺气。 主治:用于脾胃虚弱,食少便溏,气短咳嗽,肢倦乏力。

参苓白术丸 规格:每100粒重6克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6克,一日3次。 注意事项:泄泻兼有大便不通畅,肛门有下坠感者忌服。服本药时不宜同时服用藜芦、五灵脂、皂荚或其制剂。不宜喝茶和吃萝卜以免影响药效。 功效:健脾、益气。 主治:用于体倦乏力,食少便溏。

白术价格 2013。11。11最新价格范围:19。00-23。00 元/公斤 贮藏条件:置阴凉干燥处,防蛀。

白术祛斑 白术有延缓衰老的功效,还可以增强免疫功能,扩张血管。用白术粉蘸酒(或醋)如研墨之状,均匀涂抹脸上,可治雀斑和黑斑。圣医李时珍曾说此方治雀斑极佳。 白术嫩肤粉 功效:滋润肌肤,这比任何化学合成的化装品都有效且无副作用,不刺激肌肤,尤其是在晚上。 用法:每晚洗面后取白术粉搽于手、面部,次日清晨洗去。 白术美白面膜 用法:将白芍粉,白术粉,白茯苓粉各小许,用食醋小许,清水适量浸20至30分钟,然后涂上脸面,待水份吸收后洗去。 食法:可直接用白开水送服中药粉。内调外用,效果更好。 白术祛雀斑面膜 材料:白术粉10克,水、酿造白醋适量。 用法:将白术粉用水、适量白醋调匀,均匀涂抹脸上,15--30分钟洗去即可。 功效:可治雀斑和黑斑。

半夏白术天麻汤 组成:黄柏2分,干姜3分,天麻5分,苍术5分,白茯芩5分,黄耆5分,泽泻5分,人参5分,白术1钱,炒曲1钱,半夏(汤洗7次)1钱5分,大麦糵面1钱5分,橘皮1钱5分。 用法:上(口父)咀。每服半两,水2盏,煎至1盏,去滓,食前带热服。 功效:温凉并济,补泻兼施,补脾燥湿,化痰息风。痰厥头痛,咳痰稠粘,头眩烦闷,恶心吐逆,身重肢冷,不得安卧,舌苔白腻,脉弦滑。现用于美尼尔氏综合征见有上述症状者。 禁忌:阴虚肝阳上亢引起眩晕头痛者忌用。

白术是什么 白术为菊科植物白术的根茎。白术别名山蓟、杨枹蓟、术、山芥、天蓟、山姜、山连、山精、乞力伽、冬白术等。根据炮制方法的不同分为白术、焦白术、麸炒白术、土炒白术,炮制后贮干燥容器内,置阴凉干燥处,防蛀。 白术禁忌人群:阴虚内热、津液亏耗者慎服;内有实邪壅滞者禁服。 白术食疗作用:白术味苦、甘,性温;归脾、胃经;芳香质柔,可升可降,守而不走,具有健脾益气,燥湿利水,固表止汗,安胎的功效。 白术主治脾气虚弱,食少腹胀,大便溏泻;痰饮,水肿,小便不利,湿痹酸痛,气虚自汗,胎动不安。

白术的功效与作用及食用方法 白术酒1:胎动不安 配方:白术60克。 制法:将上药为细末,每用6克,黄酒50毫升,同煎数沸,候温顿服。 主治:妊娠脾虚气弱,胎气不安。 用法:每日早、午、晚各1次。 来源: 白术酒2:乌须黑发 配方:白术二十五斤。 制法:上一味,口父咀,以东流水两石五斗不津器中渍之,二十日去滓,内汁大分中,夜候流星过时,抄已姓名置盆中,如是五夜,汁当变如血,取以渍曲,如家酝法。 用法:酒熟取清,任性服之。 主治:除万病,令白发反黑,齿落更生,面有光泽,久服长年。 来源: 白术醋 材料:白术、米醋各适量。 做法:将白术洗净、晾干、切片放入容器中,倒入米醋泡7日,7日后即可用之。 用法: 每次服用10毫升。每日1次。 功效:白术醋具有祛除面部黑斑的功效。长期服有美容的作用。 白术膏 组成:白术500克、陈皮120克 用法:煎膏。每次服15--20毫升,开水冲服。 主治:脾胃不和,饮食无味,大便泄泻。 来源:卷七。 白术膏 组成:白术半两,白茯苓1分,人参(去芦)1分,滑石1分,泽泻半两。 制法:上为末,炼蜜和膏。 主治:小儿暑月中热,或伤暑伏热,头目昏痛,霍乱吐泻,腹满气痞,烦躁作渴,小便不利;并治小儿脾胃不和,腹胀气痞,不美乳食。 用法:每用1皂子大,米饮化下,不拘时候。 来源:卷十。 白术通便茶 原料:白术5g、生地3g、升麻3g、花茶3g。 用法:用白术、生地、升麻的煎煮液300ml,冲泡花茶后饮用。 功能:健脾止泻。 用途:便秘。 来源:传统药茶方。 白术五味子汤 处方:白术(炮)半两,五味子半两,丁香半两,人参(去芦头)半两,款冬花半两,细辛(去土)1分。 制法:上为细末。 功效主治:小儿咳嗽,气逆上喘。 来源:引作[白术五味汤"。 白术老姜茶 材料:白术5g、老姜3g、花茶3g。 用法:用250ml水煎煮白术、老姜至水沸后,冲泡花茶后饮用。 功效:温胃止疟。 主治:四日两头疟。 来源:。 白术猪肚汤 材料:鲜猪肚半个,白术30克,槟榔6克,生姜4片 做法:将猪肚切去肥油,洗干净,放入开水中去除腥味,刮去白膜;同时用清水洗净白术、槟榔、生姜,然后将全部汤料同放入汤锅内,加适量清水煮汤,文火煮2小时后,调味饮用。 功效:健脾益气,消食和胃 白术防风汤 处方:白术(四钱) 防风(八钱) 黄蓍(四钱) 功能主治:若服[羌活防风汤"有自汗者。 用法用量:上分二贴,每贴水二盏,煎至八分,食后服。 来源:明·方贤著 党参白术汤 组成:党参、白术、。茯苓、炙甘草、当归、川芎、熟地黄、白芍、黄芪、肉桂。 用法:水煎服或炼蜜为丸。 功效:益气补血。 主治:疮疡气血虚弱,溃疡脓液清稀,经久难愈者。 黄芩白术汤 组成: 黄芩5钱,白术5钱,苏叶2钱5分。 主治: 妊娠中湿,或因早行感雾露之气,或冒雨,或久居下湿之地,或汗出取冷水浴之,其证发热,骨节烦痛,身体重著,头痛鼻塞。 用法用量: 加生姜5片,水煎服。 出处: 卷二。 白术芍药粥 材料:白术15克,芍药10克,粳米100克。 做法:将白术与芍药一起放入锅内,加水煮沸15--20分钟,滤取汁液,放入粳米,用文火熬煮成稠粥即可。随量服用。 功效:调和肝脾。适宜于肝脾不和型慢性腹泻者服用。 豆蔻白术丸 药物组成:白术2两,附子1两,肉豆蔻1两。 制备方法:上为细末,蒸枣肉为丸,如梧桐子大。 用法用量:每服30丸,食前米饮送下。 方剂主治:洞泄,形瘦腹大(月真)胀,食毕即下者。 处方来源:卷十四。 白术汤1 处方:白术(二钱) 厚朴(姜制。二钱) 防风(去芦。二钱) 附子(炮。去皮脐。一钱) 橘红(一钱) 白藓皮(一钱) 五加皮(一钱) 功能与主治:治脾经受病,多汁恶风,身体怠惰,四肢不动,不能饮食,口角两边黄者可治;其状但踞而腹满,通身黄白色,口吐醎水,风中于脾也,急灸脾腧百壮,目下及手足青者不可治。 用法与用量:上作一服,水二钟,生姜五片,煎至一钟,不拘时服。 来源:明·方贤著 白术汤2 药物组成:白术(锉,炒)1两,赤茯苓(去黑皮)1两,人参1两,甘草(炙)1两,厚朴(去粗皮,生姜汁炙)1两半,枳壳(去瓤,麸炒)1两半。 制备方法:上为粗末。 用法用量:每服5钱匕,水1盏半,煎至8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方剂主治:产后霍乱吐利,不思食。 处方来源:卷一六二。 白术汤3 异名:白术散(卷二)。 组成:白术 人参 草果仁 干姜(炮) 厚朴(姜制,炒) 肉豆蔻(面裹,煨) 橘皮(去白) 木香(不见火) 麦蘖(炒)各30克 甘草(炙)15克 用法:上药哎咀。每服12克,用水300毫升,加生姜5片,大枣1枚,煎至200毫升,去滓,空腹时温服。 主治:脾劳虚寒,呕吐不食,腹痛泄泻,胸满喜噫,多卧少起,情思不乐,肠鸣体倦。 来源:。 白术汤4 组成:白术1两,人参1两,荜澄茄1两,诃黎勒(爆,去核)2两,丁香3分,草豆蔻(去皮)3分,黄耆3分,附子(炮裂,去皮脐)3分,白茯苓3分,麦糵(微炒)3分,沉香3分,陈橘皮(汤浸,去白,焙)3分,木香3分,枳实(去瓤,麸炒)半两,甘草(炙)。 制备方法:上锉,如麻豆大。 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水1盏,加生姜5片,大枣2个(擘破),煎至7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方剂主治:脾痹,心腹胀满,不欲饮食,食则气滞体重,四肢无力。 来源:卷十九。 白术汤5 组成:人参1两,白茯苓1两,白术1两,木香1两,甘草1两,黄耆1两,干葛2两。 用法:上为粗末。每服5钱,水煎服。不同阴阳,并宜服之。 主治:小儿泄泻,胃热烦渴。 来源:卷六引。 白术汤6 组成:白术、黄芩、当归各等分。 制备方法:上为末。 用法用量:每服2-3钱,水煎,食前服。 主治:孕妇痢呕吐血,孕妇下痢,脉虚数者。 来源:卷十二。 白术汤7 组成:白术2两,五味子1两,茯苓1两,甘草1分,半夏4个(洗去滑,切作16片)。 用法:上为散,分作16服。水1盏半,加生姜5片,半夏1片,煎7分,空腹服。 主治:五脏伤湿,咳嗽痰涎,憎寒发热,上气喘急。 来源:卷十二。 白术丸 组成:白术1两,赤茯苓1两,附子3分(炮裂,去皮脐),桂心1两,紫菀3分(洗去根土),诃黎勒皮1两,前胡1两(去芦头),桔梗3分(去芦头),人参1两(去芦头),陈橘皮3分(汤浸,去白瓤,焙),槟榔半两,半夏1两(汤洗7遍去滑,炒令微黄)。 用法:上为末,以生姜汁煮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30丸,食前以枳壳汤送下。 主治:肾脏虚损,心膈痰癖,壅滞多唾,腹胁妨闷。 来源:卷七。 白术丸 组成:白术500克(土炒,研末) 生地250克(饭上蒸熟) 用法:上药捣和,干则少入酒为丸。每服15丸,米饮下,日三次。 主治:痔漏,脱肛下血,面色萎黄,积年不愈者。 来源:卷十七。 白术丸 组成:白术1两半,牛膝(去苗,酒浸,切,焙)1两半,巴戟天(去心)1两半,菟丝子(酒浸,别捣)1两半,熟干地黄(焙)3两,桂(去粗皮)1两。 用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20丸,空心、晚食前温酒送下。加至30丸。 主治:风虚,脚弱无力,肌瘦不能食。 来源:卷八。 白术麻黄散 药物组成:白术(炮)1分,干葛1分,麻黄(去节)半两。 制备方法:上为末。 用法用量:每服半钱,荆芥汤送下。服后忌冲风,须有汗如水出,再进1-2服。 方剂主治:小儿慢惊将发。 处方来源:卷九引。

《菟丝子的功效与作用》谷精草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 第五篇

[菟丝子]菟丝子的功效与作用及食用方法:菟丝子的功效与作用是补肾益精,养肝明目,固胎止泄,治腰膝酸痛,遗精,阳痿,早泄,不育,菟丝子的功效与作用及食用方法有菟丝子丸,菟丝子粥,菟丝子茶,菟丝子散,菟丝子

[菟丝子]菟丝子的功效与作用: 菟丝子的功效与作用是补肾益精,养肝明目,固胎止泄, 1、菟丝子治小便多或不禁:菟丝子(酒蒸)二两,桑嫖峭(酒炙)半两,牡蛎(煅)一两,肉苁蓉(酒润)二两,附子(炮,去皮、脐)、五味子各一两,鸡半两(微炙),鹿茸(酒炙)一两。上为未,酒糊丸,如梧子大。每服七十丸,食前盐酒任下。菟丝子的功效与作用。(菟丝子九) 2、菟丝子治面部黄褐斑:菟丝子、生地黄、熟地黄各15克,女贞子、何首乌各12克,旱莲草、白芍、当归各10克,阿胶、枸杞子各9克。水煎服,每日1剂。 3、菟丝子,祛风明目,肝肾气分也。其性味辛温质粘,与杜仲之壮筋暖腰膝无异。其功专于益精髓,坚筋骨,止遗泄,主茎寒精出,溺有余沥;去膝腔酸软,老人肝肾气虚,腰痛膝冷,合补骨脂、杜仲用之;诸筋膜皆属于肝也。气虚瞳子无神者,以麦门冬佐之,蜜九服,效。凡阳强:不痿,大便燥结、水赤涩者勿用,以其性偏助阳也。菟丝子的功效与作用。 4、菟丝子治脾元不足,饮食减少,大便不实:菟丝子四两,黄耆、于白尤(士拌炒)、人参、木香各一两,补骨脂、小茴香各八钱。饧糖作丸。早晚各服三钱,汤酒使下。() 5、菟丝子治腰膝凤冷,益颜色,明目:菟丝子一斗。酒浸良久,沥出曝于,又浸,令酒干为度,捣细罗为未。每服二钱,以温酒调下,日三,服后吃三、五匙水饭压之,至三七日,更加至三钱服之。() 6、菟丝子治阴虚阳盛,四肢发热,逢凤如炙如火:茧丝子、五味子各一一两,生干地黄三两。上为细未。米饮调下二钱,食前。(菟丝子煎) 7、菟丝子,补肾养肝,温脾助胃之药也。但补而不峻,温而不燥,故入肾经,虚可以补,实可以利,寒可以温,热可以凉,湿可以燥,燥可以润。非若黄柏、知母,苦寒而不温,有泻肾经之气;非若肉桂。益智,辛热而不凉,有动肾经之燥;非若苁蓉、琐阳,甘咸而滞气,有生肾经之湿者比也。如称为续绝伤,益气力,明目精,皆由补肾养肝,温理脾胃之征验也。 8、五味之中,惟辛通四气,复兼四味,曰肾苦燥,急食辛以润之,菟丝子之属是也,与辛香燥热之辛,迥平不同矣,学者不以辞害义可也。为补脾肾肝三经要药,主续绝伤、补不足、益气力、肥健看,三经俱实,则绝伤续而不足补矣。脾统血,合肌肉而主四肢,足阳明、大阴之气盛,则力长而肥健。补脾故养肌,益肝肾故强阴,坚筋骨,暖而能补肾中阳气,故主茎中寒精自出,溺有余沥,口苦燥渴者,脾肾虚而生内热,津液因之不足也,二脏得补,则二病自愈。寒血为积者,劳伤则血瘀,阳气乏绝则内寒,血随气行,气弱不能统血以行,久而为积矣。凡劳伤,皆脾肾肝三脏主之,肝脾气旺,则瘀血自行也。 9、菟丝子治腰痛:菟丝子(酒浸)、杜仲(去皮,炒断丝)等分。为细未,以山药糊丸如梧子大。每服五十丸,盐酒或盐汤下。() 10、菟丝子治丈夫腰膝积冷痛,或顽麻无力:菟丝(洗)一两,牛膝一两。同用酒浸五日,曝干,为未,将原浸酒再人少醇酒作糊,搜和丸,如桐子大。空心酒下二十九。() 11、:茧丝子,可以重用,亦可一味专用。遇心虚之人,日夜梦,精频泄者,用苑丝子三两,水十碗,煮汁三碗,分三服,早、午、晚各一服即止,且永不再遗。此乃心、肝、肾三经齐病,水火两虚所致。菟丝子正补心、肝、肾主圣药,况又不杂之别味,则力尤专,所以能直人三经以收全效也。他如夜梦不安,两目昏暗、双足乏力,皆可用之一、二两,同人参、熟地、白术、山萸之类,用之多建奇功。 12、菟丝子可与石莲子、茯苓、山药配伍,以健脾止泻;若脾虚食少,大便不实者,则加黄芪、党参、白术等到益气健脾之品。 13、菟丝子治痔下部痒痛如虫啮:菟丝子熬令黄黑,未,以鸡子黄和涂之。() 14、菟丝为养阴通络上品。其味微辛,则阴中有阳,守而能走,与其他滋阴诸药之偏于腻滞者绝异。缨仲醇谓五味之中、辛通四气,言辛以润之,菟丝子之属是也,与辛香燥热之辛,迥乎不同,所解极为削切。续绝伤,补不足,益气力,肥健人,于滋补之中,皆有宣通百脉,温运阳和之意。汁去面府,亦柔润肌肤之功用,久服则阴液足而目自明。 15、菟丝子补肾气,壮阳道,助精神,轻腰脚:菟丝子一斤(淘净,酒煮,捣成饼,焙干),附子(制)四两。共为未,酒糊丸,梧子大。酒下五十丸。(茧丝子丸) 16、菟丝子治肾虚腰痛、遗精:菟丝子15克,拘妃子、杜仲各12克,莲须、韭子、五味子各6克,补骨脂9克。水煎服,每日1剂。或用菟丝子300克,五味子210克,茯苓、莲肉各90克。制成丸剂,每次9克,每日3次。 17、菟丝子治膏淋:菟丝子(酒浸,蒸,捣,焙)、桑螺峭(炙)各半两,泽泻一分。上为细未,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空心用清米饮送下。(〈奇效良方>菟丝丸) 18、菟丝子治劳伤肝气、目暗:菟丝子60克,酒浸3日,曝干,捣为末,鸡子白和丸,梧桐子大,每服空心以温酒送下30丸。 19、菟丝子治小便赤浊,心肾不足,精少血燥,口干烦热,头晕怔仲:菟丝子、麦门冬等分。为未,蜜丸梧子大。盐汤每下七十丸。() 20、菟丝子治消渴:菟丝子不拘多少,拣净,水淘,酒浸三宿,控干,乘润捣罗为散,焙干再为细未,炼蜜和丸,如梧桐子大。食前饮下五十粒,一日二、三服;或作散,饮调下三钱,(菟丝子丸) 21、菟丝子治心气不足,思虑太过,肾经虚损,真阳不固,溺有余沥,小便白浊,梦寐频泄:茧丝子五两,白茯苓三两,石莲子(去壳)二两。上为细未,酒煮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空心盐汤下。常服镇益心神,补虚养血,清小便。(茯菟丸) 22、菟丝子可与熟地、车前子、枸杞子配伍,以滋肾养肝明目。 23、菟丝子治劳伤肝气,目暗:菟丝子二两。酒浸三日,曝于,捣罗为未,鸡子白和九梧桐子大。每服空心以温酒下三十丸。() 24、菟丝子治乳糜尿:菟丝子(酒浸或蒸或捣或焙)、桑螵蛸(炙)各15克,泽泻0.3克,共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空腹时用温酒送下30丸。 25、菟丝子辛甘微温,必缓气和,善入肾经,阴阳并补,若与鹿茸、附子、枸杞子、巴戟天等配伍,能温肾阳。 26、菟丝子治眉炼癣疮:菟丝子炒,研,油调敷之。() 27、菟丝子与熟地、山萸肉、五味子等到同用,可滋肾阴,故常于肾虚腰痛耳鸣、阳痿遗精、消渴,不育,淋浊带下,遗尿失禁等症。 菟丝子为双子叶植物药旋花科植物菟丝子、南方菟丝子、金灯藤等的种子,菟丝子有补肾益精;养肝明目;固胎止泄的功效,菟丝子主治腰膝酸痛;遗精;阳痿;早泄;不育;消渴;淋浊;遗尿;目昏耳鸣;胎动不安;流产;泄泻。

[菟丝子]菟丝子的食用方法: 菟丝子用法用量:内服:煎汤,6-15g;或入丸、散。外用:适量,炒研调敷。 菟丝子用药禁忌: 1、孕妇、血崩、阳强、便结、肾脏有火、阴虚火动,六者禁用菟丝子。 2、肾家乡火,强阳不痿者忌菟丝子,大便燥结者亦忌菟丝子。 菟丝子丸1 功效:补肾摄精。 主治:肾气虚衰,精液不固,致患膏淋,脂膏随溺而下,茎中微痛,脉散涩而微。 异名:菟丝丸(卷三十五)。 组成:菟丝子(去尘土,水淘净,酒浸一宿,乘润先捣为粗末,焙) 桑螺蛸(炙)各15克 泽泻7。5克 用法:上为细末,炼蜜丸,如梧桐子大。每服20丸,空腹时用清米饮送下。 来源:卷十。 菟丝子丸2 功效:主治小便多,或不禁。 组成:菟丝子(淘净,酒蒸,焙)2两,五味子1两,牡蛎(煅,取粉)1两,肉苁蓉(酒浸)2两,附子(炮,去皮)1两,鸡膍胵半两(微炙),鹿茸(酒炙)1两,桑螵蛸(酒浸)半两。 制法:上为细末,酒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用法:每服70丸,食前盐酒、盐汤任下。 来源:卷四。 菟丝子丸3 功效:补肾阳,壮腰膝,固下元。 主治:肾气虚损,元阳不足。腰膝痿软少力,阳痿遗精,小便频数,或溺有余沥,或腰欠温暖。 组成:菟丝子(净洗,酒浸) 泽泻 鹿茸(去毛) 石龙芮(去土) 肉桂(去粗皮) 附子(炮,去皮)各30克 石斛(去根) 熟干地黄 白茯苓(去皮) 牛膝(酒浸一宿,焙干) 续断 山茱萸 肉苁蓉(酒浸,切,焙) 防风(去苗) 杜仲(去粗皮,炒) 补骨脂(去毛,酒炒) 荜澄茄 沉香 巴戟(去心) 茴香(炒)各23克 五味子 桑螵蛸(酒浸) 川芎 覆盆子(去枝、叶、萼)各15克 用法:上为细末,以酒煮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20丸,空腹时用温酒或盐汤送下;如脚膝无力,木瓜汤下。 来源:卷五 菟丝子丸4 功效:主治眼暴赤。 组成:菟丝子(洗净,酒浸,烂研成饼)1两,车前子(微炒)1两,香白芷1两,细辛1两,人参半两(去芦),麝香1两(别研)。 制法: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用法:每服30丸,日3次,不拘时候。 来源:卷九。 菟丝子丸5 功效:主治肾脏虚冷,阳道痿弱,呕逆多唾,体瘦精神不爽,不思饮食,腰脚沉重,脐腹急痛,小便频数。 组成:菟丝子(酒浸,别捣)半两,萆薢半两,补骨脂(炒)1分,防风(去叉)1分,硫黄1分,续断1两,巴戟天(去心)1两,细辛(去苗叶)2铢,蜀椒(去目并闭口者,炒出汗)2两。 用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30丸,空心盐汤送下。 来源:卷二十九引。 菟丝子丸6 功效:主治精少。 组成:菟丝子、山药、莲肉、茯苓、杞子。 制法:上为末,水泛为丸。 用法:用量临时酌定。 来源:卷八。 菟丝子丸7 功效:补虚,主治痼冷。 组成:菟丝子2两(酒浸3日,晒干,别研末),枳壳半两(麸炒,微炒,去瓤),石斛1两(去根,锉),荜澄茄1两,干姜1两(炮制,锉),牛膝1两(去苗),木香半两,肉豆蔻3分,槟榔3分,蛇床子1两,茴香子1两,荜茇3分。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用法:每服30丸、空心盐酒送下,汤亦可。 来源:卷二二○。 菟丝子粥 功效:补肾益精,养肝明目。适用于肾气不足所致的阳痿、早泄、小便频数、头晕眼花、视物不清、耳鸣耳聋以及妇人带下、习惯性流产。固精缩尿,安胎,明目,止泻、尿有余沥、遗尿尿频、腰膝酸软、目昏耳鸣、肾虚胎漏、胎动不安、脾肾虚泻;外治白癜风。 制法:先将菟丝子洗净后捣碎,或用新鲜菟丝子捣烂,水煎,取汁,去渣后,入米煮粥,粥将成时,加入白糖稍煮即可。 材料:菟丝子30--60克(鲜者可用60--100克)粳米100克 白糖适量。 用法:早晚服,7--10天为一疗程,隔3--5天再服。 来源 菟丝子茶 功效:补肾益精,养肝明目。久服能益寿延年,也可治肾虚男女不育症。 配方:菟丝子10克。 用法:洗净捣烂,加红糖适量,沸水冲泡代茶饮。 来源: 菟丝子散 功效:温补固涩,主治肾阳不足,下焦虚冷,小便多或不禁。 组成:菟丝子60克(酒浸三,日,晒干,别捣为末) 牡蛎30克(烧为粉) 肉苁蓉60克(酒浸一宿,刮去粗皮,炙干用) 附子30克(炮裂,去皮、脐) 五味子30克 鸡膍胵中黄皮60克(微炙) 用法:上药捣细罗为散。每于空腹时用粥饮调下6克。 来源:卷五十八。 菟丝子炖排骨 功效:此药膳可调理身体畏寒、夜尿频多,男性性轼能障碍、阳痿、遗精、可促进调节内分泌,对于妇女不孕 亦有调整荷尔蒙的功效。 材料:菟丝子、枸杞各3钱,淮山5钱,排骨半斤。 制法:将菟丝子用纱布袋装起来,连同枸杞子、淮山、排骨放入炖锅中,水只要淹过材料即可,大火滚后,转小火熬炖40分钟,调味后即可食用。 菟丝子狗肉汤 功效:温肾壮阳,补益精髓,适用于阳虚精神不振之人。 材料:菟丝子15克,狗肉300克,盐、味精、姜、葱各适量。 制法:洗净狗肉,整块放入开水内氽透,去净血沫,切成块。将狗肉放入锅内,同姜煸炒,加入料酒,然后将狗肉、姜一起倒入沙锅内。再将菟丝子用布袋装好扎紧,与盐、葱放入沙锅内,加清汤适量,用大火烧沸后改小火烧至肉烂即成。 用法:每日1次趁热食。 菟丝子祛斑汤 功效:肾亏血虚,滋肾养血,除斑。 组成:生地15克,熟地15克,女贞子12克,何首乌12克,旱莲草10克,白芍10克,当归10克,阿胶9克,枸杞子9克。 用法:水煎服,日服1剂,分2次服。 来源: 菟丝子炒牛肝 功效:补肝肾、益精髓、明眼目,治腰膝酸痛、遗精、消渴、尿有余沥、更年期综合症、目暗。 材料:菟丝子20克,西芹50克,淀粉30克,料酒15克,酱油10克,姜5克,素油50克,牛肝300克,黑木耳20克,蛋清1个,盐5克,味精3克,葱10克。 做法: 1、菟丝子炒香研成细末;姜切片,葱切段;西芹洗净切成段;黑木耳用温水发透,去蒂及杂质,撕成瓣。 2、牛肝洗净,切成薄片,放入碗内,加入淀粉、味精、蛋清、盐、酱油、料酒,抓匀。 3、炒锅置武火上烧热,加素油烧至六成热时下入姜片、牛肝片、黑木耳、西芹、酱油、料酒、盐、菟丝子粉、味精炒熟即成。 菟丝子补肾汤 功效:补肾养肝,明目,治肾气不足。 组成:菟丝子9克,石斛9克,石决明9克,炒杭菊9克,当归9克,谷精草9克,炒茺蔚子9克,潼蒺藜9克,陈皮6克,炒谷芽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3次。 来源: 菟丝子淮山猪肚汤 功效:补肾缩尿。 材料:猪小肚2个,菟丝子20克,淮山药30克,生姜4片。 做法: 1、猪小肚割去残留肥肉,用清水反复漂洗干净,再加盐略腌过,洗净,放人沸水中焯熟,备用;菟丝子、淮山药、生姜洗净。 2、把全部用料放人锅内,加清水适量,武火煮沸后,文火煲2小时,调味供用。 菟丝子苁蓉炖麻雀 功效:温补肾阳、补益气血,治肾阳虚型产后小便频数、失禁不畅、腰膝冷痛。 功效:麻雀5只,菟丝子15克,肉苁蓉30克,黄酒或米酒少许。 做法: 1、麻雀去毛、内脏,洗净。菟丝子、肉苁蓉洗净,用纱布包好。 2、将麻雀放入沙锅中,加不适量,放入药包。 3、沙锅置旺火上烧沸,撇去浮沫,文火将麻雀炖至烂熟,调入黄酒即可。食肉饮汤。 肉苁蓉菟丝子猪腰汤 功效:有滋润温补的功效,对秋凉时出现的腰膝冷痛,腰腿无力,肌肤不泽、小便频繁、大便燥结等有良好的效果,同时亦可辅助治疗老年体弱、耳鸣、视物昏花,或肾虚之体弱、精神不振、精血亏虚等。汤中肉苁蓉有补肾壮阳、滋润肠燥的功效;菟丝子有固精、缩尿、明目、止泻的功效。合而为汤,具补肾益精、延年益寿的作用。 材料:肉苁蓉60克、菟丝子30克(中药店有售)、猪腰3个、红枣10个、生姜3片。 制法:肉苁蓉、菟丝子、红枣去核,浸泡片刻;猪腰洗净,切开去其脏杂,并用刀尖挑去白脂膜,再用食盐反复洗净,切片。然后一起与生姜放进瓦煲内,加入清水2500毫升(约10碗水量),先用武火煲沸后,改为文火煲2个小时,调入适量食盐和生油便可。此量可供3--4人用,猪腰可捞起拌酱油佐餐用。 补骨脂菟丝子瘦肉汤 功效:具有补肾延寿,美发养颜等效果。 材料:猪瘦肉60克,补骨脂10克,茧丝子15克,红枣4个。 做法: 1、补骨脂、菟丝子、红枣(去核)洗净;猪瘦肉洗净、切件。 2、把全部用料放人锅内,加清水适量,武火煮沸后,文火煲1小时,调味供用。 适应症:早衰发白属肾阳虚者。症见未老先衰,须发花白,形态虚弱,头晕耳鸣,腰膝酸软,小便频数,或小便余沥,遗精早 泄,皮肤色斑。 禁忌:本汤偏于补肾阳,阴虚火旺,大便燥结者不宜饮用。 锁阳菟丝子牛肉煲 功效:补肾壮阳、润肠通便,治阳痿、腰膝酸软、早泄、滑精、肠燥便秘、更年期综合症。 材料:锁阳20克,大枣8枚,料酒10克,味精3克,葱10克,上汤3000毫升,菟丝子15克,牛肉500克,盐5克,姜5克,胡椒粉5克。 做法: 1、锁阳浸泡24小时,洗净切片;菟丝子炒香;大枣去核,洗净;牛肉洗净,切成块;姜切片,葱切段。 2、将锁阳、菟丝子、大枣、牛肉、料酒、盐、葱、姜、味精、胡椒粉、上汤同放锅内,置武火上烧沸,再改用文火炖至牛肉熟烂即可。

相关热词搜索:蜂蜜的作用与功效禁忌 桃胶的功效与作用禁忌